第一篇:融资结构理论
一、M—M理论及其发展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莫迪利安尼和米勒首先提出的,又称MM理论。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无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MM理论
假设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企业的总价值将不受融资结构的影响,即风险相同但融资结构不同的企业,其总价值是相等的。此时MM模型有两个基本命题:
①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未来净经营收益的资本化程度,资本化的利率与公司风险类别是一致的。即不管公司有无负债,其价值取决于预期息税前盈利和适用于其风险等级的报酬率。
②负债经营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无负债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加风险报酬。风险报酬的多少取决于公司负债的程度。
2、只考虑公司所得税时的MM理论
1963年他们在释放假设前提、取消无税假设后得出了新的结论,两个命题:
①无负债公司价值等于公司所得税后经营收益除以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即:Vu=EBIT(1-T)/Ksu。同时,负债公司的价值等于同类风险的无负债公司的价值加上税款节约额的价值。即:VL=Vu+T×D。
②负债经营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KsL)等于同类风险的非负债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Ksu)加上风险报酬,风险报酬则取决于公司的融资结构和所得税率。即: KsL=Ksu+(Ksu-Kd)(1-T)(D/S)这一模型的结论是:在存在公司所得税的条件下,负债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税收屏蔽效应,使公司的价值随着负债的持续增加而不断上升。当企业的融资结构全部由债务组成时,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而融资成本最小。
(1)同时考虑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的MM模型
其基本公式为:VL=Vu+[1-(1-Tc)(1-Ts)(1-Td)]D。式中:Tc为公司所得税率,Ts为个人所得税率,Td为债券所得税率,D为企业负债价值。在该模型下,有负债公司的价值等于无负债公司价值再加上负债所带来的节税利益,而节税利益的多少视Tc、TS和Td而定:
①当Tc=Ts=Td=0时,VL=Vu;
②当Ts=Td时,VL=Vu+TcD;
③当Ts
④当(1-Tc)(1-Ts)=(1—Td)时,VL=Vu。
尽管不断修正的MM理论把负债融资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税收减免作为提高企业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但与此紧密相关的是: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企业必须考虑负债融资所带来的破产成本及财务拮据成本问题。(2)权衡理论
马苏里思、梅耶斯、斯科特等人的平衡理论认为,负债虽然带来了利息减税好处,同时也增加了财务风险,一旦负债超过合理限度,财务危机成本的出现将抵消负债带来的利息减税好处,最后导致公司价值随负债/权益比率的上升而下降。因此,理想的负债比例应是税前付息的好处与破产之间的平衡。
二、融资结构选择与信号显示理论
1、通过负债比例传递有关企业质量的信号
罗斯、梅耶斯与梅耶斯和麦杰拉夫在研究企业融资结构变化所传递的信息对企业股票价值以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的融资和投资决策影响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罗斯通过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报酬激励信号模型,分析了融资结构的信息传递作用。在模型中,给定投资水平,负债率可以充当内部人有关企业收益分布的信号,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在企业的预期收益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经营管理者的效用水平随资本市场投资家评价的企业证券价值的上升而增大,随经营管理者遭受破产压力的增加而降低。由于破产的概率是和企业的质量负相关而同负债水平正相关的,所以外部投资者将把较高的负债水平视为企业高质量的一个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预期收益较好的优质企业破产可能性较低,经营管理者的边际预期破产成本较小,这类企业可以选择较高的负债比率;而预期收益低,企业负债过多使这类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边际预期破产成本增大,这类企业经营管理者无法模仿优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选择较高的负债比率结构。如果企业外部投资者能推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这种行为,对投资者而言,高负债比率的企业可能就是优质企业的信号,低负债比率的企业就是劣质企业的信号,投资者可以根据这种信号来做出自己的投资选择;而对经营管理者而言,给定破产处罚,经营者将选择最大化预期效用的负债水平。
梅耶斯进一步考察了信息不对称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发现企业债务比例就是把内部信息传递给市场的信号工具。由于前景差的企业发行债券将导致较高的破产概率,而对于经理人来说,破产是一个成本高昂的结果。因此,有较好前景的企业可以比前景较差的企业发行更多的债权。债务比例上升是一个积极信号,它表明经营者对企业未来收益有较高期望,传递着经营者对企业的信心,同时也使潜在投资者对企业价值前景充满信心。所以,发行债券可降低企业资本总成本,企业市场价值随之增加。但是,多发行债券又使企业受到财务风险成本增加的制约。因此,企业融资的先后顺序是:先内源融资,然后是发行债券,直到因为债券发行而引起的企业财务风险达到预警区间时,才发行股票,这就是企业融资的啄食顺序。
2、通过内部人持股比例传递信号
利兰德和派尔从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有关企业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的信息不对称和经营管理者风险厌恶的角度,探讨了融资结构的信息传递机能的问题。在利兰德和派尔的模型里,企业家作为风险规避者,拥有关于投资项目确切收益的信息,但缺乏有效的交流手段将其传递给外部投资者。利兰德和派尔证明,在均衡状态下,企业家的股份将完全揭示其所相信的项目收益的均值。企业家通过变动自己在投资项目中的股本,可以向市场传递有关项目质量的信号。利兰德和派尔认为,当企业增加负债、提高负债率时,经营管理者的持股比率将相对上升。拥有优质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者可通过增加负债,提高负债比例的方式,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其投资项目为优质项目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规避投资不足问题的产生。
三、融资结构优化与代理成本理论
1、资源约束下最小化代理成本的融资结构选择
在詹森和麦克林发表了其经典性论文《企业理论:管理者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之后,对于企业融资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一个代理成本的分析框架下进行的。在詹森和麦克林的模型中,代理成本的产生是由于经理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不同的融资契约与不同的代理成本相联系,融资结构的选择是为了最小化代理成本。
詹森和麦克林认为,当企业家资源有限时,要将投资机会付诸实现,选择股权还是债权融资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股权融资会摊薄企业家的利润分享比例,激励企业家追求在职消费;而债务融资可以避免企业家激励强度的减弱。当管理层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即存在外部股权)的情况下,管理层的工作努力使他承担全部的成本而仅获得部分的收益。当他在职消费时,他得到全部的收益却只承担部分成本。这种成本和收益的外部经济特征使得管理层有更大的动机沉溺于享受额外津贴和权利消费,结果导致管理层不努力工作。这种行为的后果是企业的价值小于管理者为企业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当外部股东能够理性预期到这样一个代理成本时,他们购买股票时的价格决策将考虑到代理成本的因素,从而引起股票价格下跌,所以这一成本将由管理者负担。在企业管理者采取债务融资的方式时,在投资总量和本人财产给定的情况下,债务比例的增加将加大经理的股权比例,从而降低了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债务融资会导致另一种代理成本。由于债务契约诱使股东选择风险更大的项目进行投资,举债融资就造成了债权人和股东的冲突,并引致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在举债融资的情况下,管理层作为剩余索取者有更大的积极性从事有较大风险的项目,因为如果某项投资产生了很高的收益,在债券面值之上的收益将归股东所有;然而投资失败时,由于有限责任,债权人将承担其后果。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成功收益“无限”和失败责任有限的机会主义动机会促使股东选择更具风险的项目,带来所谓的“资产替代效应”。这时,由于债务变得有风险,投资者会要求提高债务利率,从而债务市场价值会下降,股权的价值会上升,存在股东对债权人财富的掠夺。因此,债权人会为这种风险要求一种溢价,签订各式各样严格的借债条款以维护他们的地位,从而带来企业债权融资成本的提高。管理层的这种投资行为所带来的企业价值的损失被称为债权融资的“代理成本”。代理成本会使举债融资的成本上升,并由管理层承担。
在企业最佳融资结构的选择中,存在着股权的代理成本和债权的代理成本之间的权衡,最优的融资结构可以通过最小化总代理成本得到,这时股权融资的边际代理成本等于债务融资的边际代理成本。
2、企业融资结构的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主要研究企业融资结构与经营者行为之间的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企业经营者难免会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负债融资作为一种担保机制对经营者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格罗斯曼和哈特的担保模型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格罗斯曼和哈特将负债作为约束管理者的手段,出于对避免企业破产的激励,负债能够促使经理多努力工作,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从而降低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增加公司价值。该模型的要点如下:
经理的效用依赖于他的经理职位,从而依赖于企业的生存。理由是,一旦企业破产,经理将丧失他所享有的一切任职好处,也就是说,经理必须承担破产成本。因此,对经理来说,存在较高的私人收益流量同较高的破产风险之间的权衡。然而,破产对管理者约束的有效性取决于企业的融资结构,尤其是负债———股权比,破产的可能性同这一比率正相关。
3、债权融资与管理层的相机决策权
格罗斯曼和哈特的模型假设,经营者被赋予管理上的相机决策权。债务既能起到信号作用也能限制经营者的相机决策权。因此,如果债权融资会影响市场对企业投资质量的判断,而这些判断又反映在市场评价的差别上,经营者就可以利用负债使市场相信,“将追求利润而不是特权”,以便使他们与股东的激励一致起来
四、控制权的转移与融资结构
1、剩余控制权的转移
阿洪和博尔顿最早在企业融资契约的研究中,分析了剩余控制权的分配问题,并建立了不完备金融契约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阿洪和博尔顿的分析表明:在契约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条件下,融资结构的选择就是将企业的控制权在不同融资契约所有者之间的分配。
阿洪和博尔顿主要关注债务契约中破产机制的特征。他们证明,在一个多时期的世界里,当出现不利的、公开观测得到的收益信息时,将控制权转移给债权人是最优的,而在企业经营状态较好的情形下,股东应该拥有企业的控制权。这样,融资结构的选择也就是控制权在不同证券持有人之间分配的选择,最优的负债比例是在该负债水平上导致企业破产时能够将控制权从股东转移给债权人。
2、企业控制权竞争中的融资行为
在职经理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所持股票的比例,操纵或影响股权收购的能力,相对来说,在职经理股份越大,外部股东的收益就越小,潜在股权收购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由于在职经理及潜在的股权收购者的能力不同,企业的价值取决于股权收购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反过来又由经理的所有权份额所决定。由于经理的股份是由企业的融资结构间接决定的,因此,这种控制权之争也成为一种融资结构理论。
五、简要评述
尽管不同理论对公司融资的认识视角不同,但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莫迪利安尼和米勒著名的MM定理认为的金融结构同市场价值无关的结论是建立在理想化的约束条件之上,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融资结构的变化显然会导致市场价值的变动。由于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在企业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合适的融资结构对于提高权益回报率和改善公司治理都是有益的。合理负债可以达到融资结构最佳,实现市场价值最大。理论上,企业融资结构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影响企业行为和绩效乃至企业市场价值:第一,通过改变融资结构,降低资本成本,直接增加企业投入,从而增加收益,如免税收益;第二,通过企业融资结构选择所传递的信号,影响市场对企业的判断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第三,通过债务资本的存在给管理者带来经营的压力与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市场价值;第四,由于融资结构的不同,影响到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进而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效率,从而影响企业价值。(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第二篇:资产质量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论文关键词:资产质量 融资结构 影响理论分析
论文要:文章从资产质量定义、资产质量特征分析入手,结合融资结构定义和理论,就资产质量对融资结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
一、资产质量定义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备条件,资产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兴衰和成败。截至目前为止,资产质量还没有确切定义。王生兵、谢静(2000)提出资产质量是企业资产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水平。资产的盈利性是指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大小。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周转能力,其核心是变现能力。资产的安全性是指资产盈利和流动的不确定程度。李树华、陈征宇(2000)提出,资产的实质是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一特征是确认资产的最重要标准。从理论上讲,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待摊费用及递延资产的经济实质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或者其效用潜力已经消失,应将其作为调整项目。张新民等(2003)指出,资产质量是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方面。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观点关注的角度不同,王生兵关注资产的盈利能力、流动能力和安全能力,李树华关注资产的未来经济效益,张新民关注资产的变现能力、利用效率和与其他组合增值的能力等。每个观点各有侧重,并不能全面地概括资产质量,因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企业的资产不但具有单一资产的物理特性,同时也具有作为企业整体资产的系统特性,因此,资产质量包括资产的物理质量和资产的系统质量,资产的物理质量是通过资产的质地、结构、性能、耐用性、新旧程度等表现出来。在描述一项具体资产的质量时,资产的物理质量尤为重要。资产的系统质量是指在企业整体系统中发挥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先进质量和盈利质量(现在盈利质量和未来盈利质量、单一盈利质量和与其他资产组合的盈利质量)等方面。从财务角度考察资产质量,更关注后者,即资产的系统质量。
二、资产质量特征
根据资产质量的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质量的特征,主要包括存在性、先进性、收益性和变现性四大特征。
资产的存在性是指符合资产定义的资产是否真实客观的存在。因为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资产的会计存在属性和实际存在属性有差别。例如,变质的存货,企业的会计账目上还反映其存在,而实质上对企业的经营已经不存在。从财务角度考虑,只有存在的资产才有意义。
资产的先进性是指存在资产的更新度和周转度。主要指固定资产的更新状况和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资产也面临着快节奏的更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流动资产则面临着周转速度问题,流动过缓的资产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资产的先进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更新度和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更新度高和周转速度快的资产则代表资产的先进性好。[!--empirenews.page--][1][2][3]下一页 资产的收益性是指资产的收益能力特征,包括现在的收益能力和未来的收益能力,以及和其他资产组合的收益能力。资产的收益性即盈利能力要从资产的整体来看,不仅面对现在,更要面向未来;不单考察单一资产,还要考察企业整体资产的盈利能力,才能综合判断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资产的变现性是指具有物理形态的资产通过交换能够直接转换为现金的属性。
资产的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联系。资产的存在性是先进性、盈利性和变现性的前提,先进性是盈利能力的前提,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衡量企业资产质量,要进行综合分析,从多角度进行衡量。
三、融资结构定义和理论
融资结构主要也称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的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不同比例的组合。债务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等融资渠道;权益融资包括留存利润融资和股权融资,而股权融资主要是指股票的初次发行、配股和增发。关于融资结构的理论,主要有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旧资本结构理论包括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包括MM理论和权衡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包括激励理论、信号理论和控制理论。
四、资产质量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1.资产收益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资产收益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主要依据权衡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融资结构权衡理论放松了MM理论关于无破产风险的假设,在考虑负债带来的减税利益的同时,引入了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对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在负债的税收利益和财务拮据成本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trade-off),当两者之间的权衡使总成本最低时,就是最优资本结构。根据权衡理论分析,可以看出资产收益性大,则公司破产风险就小,财务拮据成本就小,进而可以使得企业负债的承受力向右延伸,即可以承受较大的资产负债率,预期资产收益性与资产负债率是正的相关关系。融资优序理论是Myers和Majluf于1984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在融资时首先偏好内部融资,因为筹集这些资金不会传送任何可能降低股票价格的逆向信号;当企业需要外部资金时首先会发行债券,股票发行只是放在最后关头,这个优先次序的产生是因为债券的发行不可能被投资者理解为一种坏预兆。如果企业内部人比投资者拥有较多的企业资产价值的相关信息,则股东权益被低估时,经理是不愿意发行股票进行项目筹资的(假设经理的行为是为了满足现有股东价值最大化),只有在股票价格高估时才愿意发行股票。投资者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存在,因此,认为股权融资是不好的信息,将会降低股票的价格,这是经理不愿看到的。因此,在面临项目融资问题时,企业更喜欢采取内部融资或无风险举债融资或非高风险债券融资,而不采取发行股票融资,即融资优序理论。根据该理论,企业再融资时,首先考虑内部融资即保留盈余,然后才采用外源融资。对于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而言,会存在更多的保留盈余,相应它的外源融资需求就少。由此可以看出,资产收益性强的企业,其负债比率较低,除非在其项目需求的融资很大时,内源融资不够,需要进行外源融资,首先是负债融资,负债比率有所提高。即资产收益性与企业负债比率是负相关关系。[!--empirenews.page--]上一页[1][2][3]下一页 由上述分析知道,如果资产收益性与企业负债比率是正相关关系,则支持权衡理论,否则支持融资优序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中,陆正飞、辛宇(1998)、吕长江、韩慧博(2001)研究发现,企业的获利能力与负债率负相关;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2000)等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本结构形成的可能因素加以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盈利能力对与其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与资产负债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洪锡熙、沈艺峰(2000)以1995年-199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21家工业类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盈利能力与企业负债比例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见,在我国资产收益性对负债比率的影响并不存在一致的结果。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不同的学者采用的样本不同;二是盈利能力对杠杆的影响不是单独作用,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许多学者并没有对样本进行细分,以区别不同盈利能力、不同规模等进行分析;三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债券市场不发达,导致许多企业融资偏向于股权融资。
2.资产变现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资产变现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信号理论和Myers的模型。将不对称信息理论较早地引入到资本结构的研究中来是Ross(1977)。Ross在MM定理的基础上放松了完全充分信息假定,运用了全新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与MM定理完全不同的结果。他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一般只能从企业公布的信息如财务报表等来了解、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及发展前景。而企业的资本结构的变动情况就是其中的一个信号机制。经理人通过企业资本结构在Ross模型中,每个经理均了解其企业收益的真实分布,而外部的投资者则不知道。由于破产的概率与企业的质量负相关而与负债水平正相关,所以外部投资者把较高的负债水平视为高质量企业的一个信号。也就是说,低质量的企业无法通过发行更多的债务来模仿高质量的企业,因为同等条件下,低质量企业的边际预期破产成本较高。企业质量的高低是通过资产质量的高低得到体现,资产收益性、资产变现性等都是资产质量的重要表现,具体到资产变现性,主要指企业资产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不低于资产实际价值的价格出售的能力(Keynes,1930)。资产变现性好,则资产售出的价格越接近其内含价值,企业面临破产时,其破产成本就小,对负债的偿还能力就强。因此,企业可以利用较高的负债水平来传递企业资产质量好坏的信息,即资产变现性与资产负债率是正向相关关系。
HarrisandRaviv(1990)在其model中得出,清算价值和资产负债率是正相关关系。在其模型中,资产负债率可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投资者可以利用负债信息对公司经营策略在必要时进行决定,特别是公司有违约情况时,投资者权衡违约清算成本和继续经营的潜在收益。随着资产变现性提高,违约成本下降,投资者可以利用负债信息来获得公司质量的信息。可以看出,资产变现能力高起到了对负债的担保作用,即资产变现性和资产负债比率是正向相关关系。[!--empirenews.page--] MyersandRajan(1998)的模型假设,较高的资产变现性可以降低经理人员交易资产和剥夺外部投资者价值的成本,同时,较高的资产变现性,也使得外部投资者容易获得控制,例如通过对公司的清算。上述两方面的影响,会随着资产变现性的提高,使经理人员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冲突逐步提高。其模型预测缺乏交易风险时,最优负债比率会随着资产变现性的提高而提高,相反,两者的关系将变为非线性关系。即当经理人员可以处理公司资产时,资产变现性和杠杆比率为非线性关系,最优杠杆比率随着资产变现性的提高是先提高然后下降。
第三篇:审计理论结构要素
为什么要审计?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动因,包括审计委托人。第二,审计谁?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客体,包括审计对象。第三,谁来审计?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主体,包括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第四,审计什么?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第五,如何审计?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标准、审计准则。第六,审计结果如何处理?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处理,包括审计报告、审计 信息、审计处理处罚、审计结果公开、后续审计等。当然,作为一个系统,还必须回答两个目标,一是审计本质,二是审计环境。
(审计动因、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标准、审计准则、审计处理、审计本质、审计环境)审计动因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谁需要审计,一般称为审计委托人;二是这个审计委托人为什么需要审计。审计主体主要涉及谁来进行审计,一是审计机构如何建立,二是审计人员的要素和结构等。审计客体主要涉及审计对象,也就是审计委托人需要审计机构对谁进行审计,也包括以组织为对象和以个人为对象。审计目标就是委托人期望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做些什么,也就是期望审计主体为其提供什么。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标准、审计准则都涉及如何审计。审计假设是审计的前提条件,缺乏这些前提条件,审计可能无法开展。审计概念是审计如何开展的一些基本范畴,包括审计独立性、审计责任、职业道德、审计证据、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工作底稿、内部控制等。审计标准主要涉及审计过程中判断是否的尺度,既有外部标准,也有内部标准;既有法定标准,也有商定标准;既有定量标准,也有定性标准。审计准则主要涉及审计全过程的规范,即规范审计主体如何开展审计,包括审计取证模式及审计程序和审计技术方面的规范。审计处理主要涉及审计发现如何处理,包括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审计处理处罚、审计结果公开及后续审计等。审计本质主要涉及审计是什么,它与审计动因密切相关。审计环境是审计系统之外与审计密切相关的各种要素。
第四篇:浅谈中国房地产行业融资结构
河 南 城 建 学 院
浅 谈 中 国 房 地 产 融 资
专业:工程造价 班级:0524093 学号:052409311 姓名:李昕 指导老师:董明明 系别:建筑工程管理系
浅谈中国房地产行业融资结构
摘要 房地产业已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产业之一,房地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内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结构优化研究也成为国内研究的重点。
论文通过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引入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是化解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受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及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出现萎缩,房价开始回落,企业现金流不足,融资难度增加。
1、引言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债发行商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这场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所引发的次级债危机,随后向全球蔓延,最终导致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为当时过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敲了一记警钟,促使国家加大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调控政策。2007年9月27 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对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借款人,提高了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12月5日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规定房贷次数的认定以借款人家庭为单位。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审批也更为严格,对项目资本金比例达不到35%或未取“四证”的项目,商业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贷款;对空置3年以上的商品房,商业银行不得接受其作为贷款的抵押物。《通知》还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专门用于缴交土地出让金的贷款。《通知》和《补充通知》强化了市场的观望情绪,一些城市的个人按揭贷款数量受到明显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回流速度减缓,资金面趋紧。央行通过连续几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2008年6月25日提高至17.5%的历史高位),使商业银行进一步收缩信贷,这对于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获取资金来源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之举。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引入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化解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困境。
2、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拉动消费需求。房地产同时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使房地产开发、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资金筹措成了房地产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而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对银行贷款依赖过高成为资金筹措的瓶颈,因此,必须认识到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主要表现为如下特点。2.1、融资规模持续增长
房地产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需要量大。200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资金为37257亿元,同比增长37.3%,为2003年的2.8倍。2003年到200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资金量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随着我国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升温,房地产企业融资规模也跟着迅速扩张。2008年房地产开发资金共筹措41253.8亿元,其中第一大资金来源为定金和预收款,达到20125.3亿元,比2007年增长44.4%,占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的50%左右;第二大资金来源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筹资金,为12563.6亿元,增长了38%,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3左右:第三大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为8125.5亿元,增长了0.5%,占资金来源的15%左右。但实际上,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主要由商品房销售收入转变而来,其中大部分来自购房者的银行按揭贷款,按首付30%计算,则企业自筹资金中大约有70%来自银行贷款;定金和预收款也有3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以此计算,房地产开发中使用银行贷款的比重在55%以上。(数据来源:牛凤瑞、李景国,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2.2、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高
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自有资金不足,近年来自筹资金比例一直在30%左右,距新政策35%的最低自有资本金比例要求还有差距。由于自有资金的不足,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只能依靠高负债经营。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06年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7.8%,这一负债比例大大高于国内其他行业(金融业除外)的负债率水平。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仅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增大了债权人的风险,使得企业的融资能力大大降低。2.3、融资方式单一,银行贷款比重偏高。
房地产资本运作融资渠道单一,风险集中,没有形成风险分担机制。银行信贷构成了房地产资本运作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大部分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商业银行信贷。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高度集中于商业银行;在企业开发资金来源中,除了直接银行贷款,自筹资金主要由上一期商品房销售收入转化而来,其中大部分来自购房者的银行按揭贷款,在其他资金来源中的工程垫款和预收款,也有部分来自银行贷款,据此推算,房地产企业直接和间接来自银行的贷款占到总资金来源的60%以上。随着近年上市融资的房地产企业不断增加,股权融资规模有所扩大,2007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融资已经超过1000亿元,但跟6000多亿元的银行贷款相比,股权融资比例还很低。另外由于政策对企业发行债券的要求非常严格,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房地产企业非常少。
2.4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机制还很不完善。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法规建设相对于房地产市场发展而言是滞后的,除《商业银行法》中有关银行设立资金运用规定外,还没有专门的房地产金融监管框架,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有关规范也有待制订。
3、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已逐渐现代化,但是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的拓展依然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为房地产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既是降低企业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房地产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发挥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作用的要求。房地产企业应在充满风险的市场竞争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试图选择如下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3.1、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提高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比例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股权融资是房地产企业与资本相结合的理想融资渠道。通过股权融资,房地产企业可提高自有资本金比例,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以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可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或配股增发等形式从资本市场融资,从而化解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缓解资金需求方面的压力。然而,我国目前对企业上市的条件非常严格,上市门槛高,众多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因达不到上市要求而被拒于股市门外。因此,一方面政府应降低企业上市门槛,让更多的房地产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另一方面,部分房地产企业也可采用并购重组、借壳上市等方式来实现上市融资,以解决自有资金不足的困境。在目前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尤其是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内资本市场一片繁荣。毫无疑问,如果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无论是采用借壳上市还是直接上市,企业可以获得较好的融资效果。但考虑到我国目前上市完成所需时间较长且审批较为繁琐的实际情况下,企业海外融资往往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不过国内的房地产开发商沿袭“房屋生产商”的模式,以土地为原料,造好房屋、卖给业主实现增值,快速回笼资金,这种方式导致公司的现金流不稳定且难以预测,因此公司股价不高。
3.2、加快房地产公司债券的发展,减少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与股票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发育程度更低,在市场上发行和交易的绝大多数是国债和金融债。由于市场不完善及政府管制的存在,公司债发展非常缓慢。目前只有极少数国有大型企业能通过债券市场进行债务融资,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只能转向银行贷款寻求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房地产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进而深化银行作为最大债权人的金融风险。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债券融资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融资方式,可作为银行贷款较为合适的替代融资产品。为推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完善相关立法和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房地产上市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和可转换债券的规模,在条件成熟时发行中长期债券。
3.3、发展民间金融机构,规范民间借贷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民间金融资产的逐步扩张,民间借贷逐渐活跃,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2008年全国居民储蓄存款达到20万亿元,而银行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存贷差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相当多的资金找不到良好的投资渠道和投资产品。由于房地产业的投资回报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往往民间闲置资金也愿意投入到这个行业。而在当前银行信贷收缩情况下,许多房地产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高利贷”形式拆借资金。政府应通过“地区试点、逐步放开”的方式培育民间金融机构,规范民间借贷市场,以消除目前“地下”金融无序发展的状态,将居民闲置资金合理有效地引入房地产行业,以弥补当前信贷收缩情况下房地产企业融资无门的局面。
3.4、引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是由专业投资机构负责进行房地产投资,并将投资收益按比例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基金信托产品。Reits融资方式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运用较为普遍,因为此种方式具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信托产品灵活的设计能满足不同地产项目对资金的需求,且不少地产投资类信托颇有新意,同时房地产业的高额收益和较短的投资周期都满足了信托的要求;第二,可以降低房地产开发公司整体融资成本,节约财务费用,而且期限弹性较大,有利于地产公司持续发展,在不提高公司资产负债率的情况下可以优化公司结构;第三,资金利率可灵活调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资金利率波动将会增多。而银行利率在贷款时已签订有关合同,无法随意更改,当国家利率出现变动时,有可能导致项目方财务费用增加。而发行集合资金信托可根据一定阶段市场资金利率的平均水平制定利率,灵活性更高;第四,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为房地产企业打开了融资大门,真正实现了不动产资产的流通,为企业谋求更大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通过发行集合资金信托,可以拓展投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促进金融产品创新,降低银行系统风险。由于我国相关法律的缺失、专业信托机构匮乏及信息披露和监管不到位,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加大,2005年风行全国的Reits近几年已难见踪影。通过加强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培养专业的房地产信托投资机构和人才,将Reits引入正常发展渠道,无疑是缓解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实现多元化融资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五篇: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结构
《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结构》
一、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瓶径
“资金来源,是阻碍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的主要障碍吗?”对于这个问题,许多租赁界的同仁,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融资租赁公司是不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资金,曾经是融资租赁公司引以自豪的资本,但是,也曾经成为导致融资租赁公司关闭的致命一击。“成,也资金,败,也资金”,已经成为融资租赁公司难以挥去咒语。
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并非只能依靠大量的资金来支撑。如果是那样的话,融资租赁公司岂不就成了商业银行?租赁不就成为贷款了吗?相反,是否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融资租赁公司就一定能够得到顺利的发展了吗?答案是:不一定。有些大型的融资租赁公司、中外合资租赁公司的兴衰史,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例如:一些大型融资租赁公司曾经拥有各大专业银行的股东背景,并且很早就具备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质。这样实力雄厚的全国性大型融资租赁公司,却在很多年以前就被迫停止经营了。还有一些中外合资的租赁公司,其本身就是国外著名租赁公司在中国的全资公司。它不仅得到外资股东雄厚的资金支持,还拥有国外租赁公司丰富的经营经验。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能够挽救它们的衰败。
回顾历史,融资租赁公司的失败,往往都是“败在偏离方向上,死在资金脱节上”。资金,虽然是支持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掌握正确的经营理念,才是把握融资租赁公司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坚持正确的经营理念,融资租赁公司才能够走出资金紧张的经营困境。
1、明确公司的市场定位
能否坚持租赁主业,关系到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使用方向。有些融资租赁公司的资产规模并不小,但是租赁资产却不多,而用于租赁资产的资金,就更少了。与租赁无关的各类项目,占用着融资租赁公司的大量资金。这些项目资产的流动性往往都不强,这就加剧了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压力。融资租赁公司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有限的资金,尽量使用在租赁项目上。要充分利用租赁资产周转快、流动性强、占用率低、收益率高的特点,从而提高融资租赁公司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
2、发挥租赁的综合优势
能够为客户提供资金,只是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特点之一,但是,这并不是融资租赁公司的优势和特长。融资租赁公司终究不是银行,不可能像银行那样,为客户解决百分之百的资金需求。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充其量只能作为进一步发挥租赁效应的“药引子”,是发展杠杆租赁的“催化剂”。“通过租赁,投放资金”,与“通过资金,激活租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营理念。租赁,是一种“轻占有、重使用” 的现代经营理念,是一种能够促进企业高速发展的中介工具。正确理解租赁的功能,充分发挥租赁的综合优势,改变单纯放贷收息的经营理念,同样有利于缓解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压力。
3、控制不良资产的损失
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紧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经营不善造成的大量不良资产所致。这些不良资产的核销,无效资产的占用,不仅消耗着融资租赁公司的大量利润,还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压力。而且,融资租赁公司的不良资产越多,对外融资的难度就越大,更容易形成资金的恶性循环。所以,能否有效的防范经营风险的出现,能否控制住不良资产的产生,对解决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紧张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
一般人们都会认为,既然融资租赁公司的资产规模,可以放大到注册资金的十倍。那么,融资租赁公司就必须要向银行申请相当于注册资本九倍的贷款才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一般情况下,融资租赁公司只要注册资金到位,再向银行申请一定规模的信用贷款,而其余的大多数经营资金,都可以通过租赁资产的合理运作来解决。
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注册资本金、信用融资、项目融资。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融资租赁公司往往会把扩大融资的重点,放在增资扩股和增加银行贷款上。但是,其效果却往往都是“事倍功半”。因为,虽然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批机构,要求融资租赁公司的注册资金,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但是,这主要是从经营风险和规模效益的角度考虑。从投资收益的角度,则是资本金越少越好。而且,融资租赁公司的注册资金,是不可能无限制扩大的。
融资租赁公司申请的银行贷款,基本上属于“信用融资”的性质,是要与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实力和对外信誉相匹配的。这几年的资金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是,银行对融资租赁公司信用贷款的限制条件,却有增无减。其主要原因是:银行已经将融资租赁公司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部分融资租赁公司的不规范经营,也造成了银行对融资租赁公司的不信任感。在这种情况下,融资租赁公司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靠行政干预是无法奏效的。对融资租赁公司的偏见,在短期内也是难以转变的。
其实,融资租赁公司要想扩大租赁经营规模,除了增资扩股和增加银行信用贷款以外,主要应该从公司的内部挖潜着手,从提高资金利用率上下功夫。融资租赁公司在实际的经营中,完全可以通过调整资金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资金紧张现状。尤其是可以通过控制风险资金的占用比例,完全可以将租赁项目所需要的实际占用资金量,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在注册资金不变的条件下,增加融入资金金额与控制资金占用比例,就成为扩大融资租赁公司经营规模的两个主要手段。其中,融入资金金额的增加,与租赁经营规模的增加,是同步、同比例增加的。而资金占用比例的的变化,则可以使风险资金与租赁经营规模的比例,发生成倍增加的变化。而且,基数(风险资金)越大,租赁规模扩大的效果就越明显。
资金来源与经营规模的比例变化:
注册资金
融入资金
占用比例
经营规模
1000万
1000万
100%
2000万
1000万
1000万
50%
4000万
1000万
1000万
40%
5000万
在解决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的过程中,控制资金占用的比例,比增加融入资金的额度、更加能够左右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规模。所以,融资租赁公司在经营中,更应该严格控制风险资金在租赁资产中的比例,才能够达到提高效益、控制风险、减少资金压力、提高资金利用率的经营效果。
近年来,项目融资在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比例越来越大,风险资金在租赁资产中的比例,则越来越小。同时,租赁资产中的实际资金占用比率,对于融资租赁公司资金运作的影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正常情况下,融资租赁公司的资本金,应该只占到资产总额的10%。融资租赁公司的信誉等级如果能够达到银行的两“A级”标准,其公司的信用融资总额,也有可能够达到相当于资本金的规模水平。资本金与信用融资两者相加,一般也只会占到资产总额的20%左右。融资租赁公司80%左右的资金来源,都需要依靠提高公司的经营水平来解决的。
融资租赁公司要加强公司的经营水平,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1、吸收保证金,控制风险资金占用率;
2、通过租赁项目,开展各种抵押贷款。
三、控制资金占用比例
控制风险资金的占用比例,是提高资金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只要能够将风险资金的占用比例,控制在较低水平,就不仅可以起到扩大租赁经营规模的作用,还能够有效的防范经营风险,同时更能够提高资产的平均收益水平。而在租赁资产中,只有租赁保证金,才是最大的无风险资金。所以,要想控制风险资金占用率,首先就要求保证金在租赁资产中,保持着较高的比例。
现在,各银行都在推行“存一贷三”的经营方式。同样,“存一租三”也是融资租赁公司最常见的业务方式。单就一个租赁项目而言,扣除了30%的保证金后,融资租赁公司的实际投放的资金,就只有70%以下了。而随着每期租金的不断回笼,融资租赁公司实际占用的资金,也会逐渐减少。由于收回的租金,是先冲抵融资租赁公司的投放资金。而租赁客户的保证金,要等到租期结束时才能退回。所以,应收租金的不断递减和保证金的稳定不变,会造成融资租赁公司更低的风险资金占用比例。
从融资租赁公司整体经营的层面来分析,融资租赁公司的规模越大,经营的期限越长,实际资金占用额在租赁项目中的比例就会越低。
另外,当融资租赁公司与合作单位及设备供货商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时,这些合作单位及设备供货商也可以提供了一定批量的保证金(即为不同承租人承担风险的保证金)。同样,由于租金回笼变化与保证金不变的关系,就会使批量租赁项目的资金占用比率变化更大。
所以,在租赁经营中,应该把“资金占用比例”作为衡量公司经营水平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公司的经营指标,还是部门的绩效考核,或者是项目的评估审议,都要充分体现出对“资金占用比例”的高度重视。融资租赁公司应该将“资金占用比例”,作为最重要的业绩考核指标。不仅要统计经营规模与资金占用的比例,还要统计经营利润与资金占用的比例,经营费用与资金占用的比例等等。通过考核与统计,在公司内部树立起“少花钱,多办事”的经营理念,为促进融资租赁公司资金运作的良性循环,创造条件。
四、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多年以来,融资租赁公司向银行融资,都是以信用贷款为主要方式。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单凭融资租赁公司的信誉和提供可靠的担保单位,都已经难以得到银行的青睐。因此,融资租赁公司向银行贷款的方式,也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租赁项目直接与银行贷款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已经势在必行。资产抵押贷款、租赁项目保理、应收租赁款质押贷款,承租人担保贷款,委托租赁融资、租赁项目收租权转让,应收租赁款转让等项目融资方式,应运而生。目前,通过优质的租赁资产进行再融资,已经逐渐成为了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融资方式。
如果融资租赁公司把自己的发展前途,只是寄托在银行的信用贷款上,就相当于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银行,也造成了“银行一旦打喷嚏,融资租赁公司就感冒”的被动局面。前几年宏观控制造成的银行信贷规模紧缩,对融资租赁公司的影响,想必还记忆犹新。融资租赁公司只有将对外融资的基础,建立在自己租赁资产的安全可靠性上,才能够真正形成融资环境的良性循环,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租赁项目的选择、评估、管理,都应该与资金的融通工作,更紧密的结合起来。这也是融资租赁公司开拓融资市场的必由之路。
随着融资租赁公司的不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会不断的扩大。传统的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内部拆借等融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的需求。除了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应收租赁款质押贷款,承租人担保贷款,租赁项目收租权转让,应收租赁款转让”等项目融资方式以外,融资租赁公司还应该在对外融资方式上进一步创新。例如:
① 委托租赁资金
② 委托贷款资金
③ 发行金融债券
④ 发行信托计划
⑤ 租赁资产证券化
同时,融资租赁公司还可以通过开信用证、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商业赊销(分期付款)、委托租赁、合作租赁等方式,进一步减少融资租赁公司的实际资金投放量,从而达到降低资金占用比例的目的。
另外,发挥租赁的中介服务功能,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益,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资金给融资租赁公司造成的压力。严格讲,金融机构本来就属于中介服务性行业。金融界对“分业监管与混业经营”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融资租赁公司具有比银行更灵活的机制,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功能,却是人所共知的。融资租赁公司除了能够向客户提供资金以外,还能够通过租赁方式,为客户争取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租赁方式促进产品销售,更是会受到了厂商的欢迎。
另外,融资租赁公司还可以帮助企业调整负债比例,优化股权结构,争取行政补贴,促进企业改制,发展进出口贸易等等。总之,融资租赁公司应该更多的发挥中介服务功能,才能够减少对资金的过度依赖性。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社会理论的结构》读后感
看了《社会理论的结构》这本书,我对社会学理论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了社会学理论的主体内容和基本概述。同时,我也了解到作者写这本书的最初目的在于通过对理论的形式化让更多追......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数量、结构等状况直接制约着各类企业的运行和能否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规模较小,难以获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是世界......
企业融资理论文献综述(5篇)
融资就是是企业对资金的筹集行为。 一个企业,在初期资本注入后,后期的资金投入都将会是相对巨大的。下面是关于企业融资理论文献综述,欢迎阅读。企业融资理论文献综述资金是......
跨境融资交易结构解析(优秀范文5篇)
跨境融资交易结构解析 中国贸易金融网 2017-11-15 13:58 1跨境融资基本政策 1.1 跨境融资政策沿革 跨境融资政策的出台,是在一系列政策探索中逐渐适用的,由最早的投注差“外债......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负债融资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负债融资 【摘 要】 负债融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软约束刺激了管理人员的贷款欲望,但高负债率加剧了企业和银行的财务风险。有必要完善债务履行机制,建立......
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同心圆理论 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他试图创立一个城市发展和土地使用空间组织方式的模型,并提供了一个图示性的描述 a 剧中的图形区域是中央商务区(CBD......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市场结构与竞争理论
市场结构部分习题 1. 如果某个竞争行业的成本有上升趋势,即随着产量的增加投入要素的价格会增加,那么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还会是水平的么?为什么? 2. 一个竞争性行业处于长期......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心理结构理论[大全五篇]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心理结构理论 11级汉语3班 11100319 吴越滢 【摘要】奥地利著名科学家弗洛伊德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即使是正常人,在意识的背后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