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抗菌素临床应用自查报告[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03:1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妇产科抗菌素临床应用自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妇产科抗菌素临床应用自查报告》。

第一篇:妇产科抗菌素临床应用自查报告

妇产科抗菌素临床应用自查报告

及整改计划

妇产科主要以孕产妇及妇科应用抗生素,主要以预防和抗感染为主的应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的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抗菌素的选用不合理,应根据病情的需要合理选用抗菌素,比如:头孢曲松钠只用于严重感染的疾病,我科用于剖宫产术后。产科抗菌素的应用主要为预防性用药,不存在感染的,不需要用此抗生素。

2抗生素的疗程不合理,术后抗生素应用3-5天即可,无需一直用到出院

3在使用一种新的抗生素前,不去查看药物说明书,比如,药物的半衰期,副作用等。

4认为价格昂贵的抗生素就是有效的。5对于有感染的非感染的疾病,都用抗生素 整改计划:

1存在不合理用药,应尽快及时改进,正确合理使用抗菌素

2应用抗生素必须掌握适应症,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3根据病情,合理优先选用一线有效药物,也可选用联合用药 4在使用一种新的抗生素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药物说明书。

5对于某种抗生素应用疗效不好的疾病,应做药物敏感试验后,再使用抗生素,排除价格昂贵的抗生素就是有效的观念。

第二篇:抗菌素应用

消炎药

感染性疾病,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凶险疾病,直至20世纪30年代发现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并于1940年应用于临床后,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才算有了一个重大突破。时至今日,抗感染药物的发展已日新月异,但人类并没有征服感染性疾病,相反,病情变得更为凶险、复杂,治疗难度加大。因此,掌握一定的相关用药常识,对于自我保健有着重要意义。

从所治疗的疾病上,抗感染药物可分为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和抗寄生虫药。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抗细菌药物。抗细菌感染药物的分类

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品种很多,按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等。就其主要品种介绍如下: .青霉素类

常用的有青霉素G、青霉素V、甲氧西林(新青I)、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青霉素类药物的主要优点为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孕妇及儿童使用较为安全,不影响肝功能。但应注意的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炎。血清病、皮疹、接触性皮炎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头孢菌素类

可分为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用的有头孢唑啉(先锋5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等,口服的有头孢氨苄(先锋4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头孢羟氨苄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较第一代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肾脏毒性低。注射用的有头孢呋辛(头孢呋肟)、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口服的有头孢呋辛酯、头抱克洛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对人体毒性低等特点。注射用的有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头孢地嗪等,口服的有头孢克肟。头孢泊肟脂、头孢特仑酯、头孢他美酯等。可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系、胃肠道感染和败血症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其特殊的作用方式、广泛的抗菌谱而优于前三代。因与青霉素发生交叉过敏的可能性很小,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目前已上市的有注射用的头孢吡肟、头抱匹罗。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但价格较为昂贵。有可能发生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有青霉素过敏史者慎用。应用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后因其可将体内正常有益细菌杀死,易发生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等,应引起重视。

另外有多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克拉维酸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组成的复方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等,联合使用时有增强抗菌作用和扩大抗菌谱的作用。.新型β-内酰胺类

如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西斯他丁(商品名:泰能)、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是迄今开发的抗菌药物中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具有广谱、强效、细菌耐药发生率低等特点,但价格昂贵。适用于全身各处的感染。剂量偏高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惊厥、抽搐、头痛等。另外应注意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的问题。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慎用。.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良好的杀菌作用,适用于下呼吸道、泌尿道、肠道感染等。不同的品种特点不同。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为常用品种,其中奈替米星抗菌活性较强、耳肾毒性较低。链霉素现主要用于治疗结核。大观霉素(壮观霉素)可用于治疗淋病。新霉素因耳毒性大,仅用于口服和局部外用。氨基糖苷类主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耳毒性(可致失聪)、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对本类药过敏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老人、孕妇慎用。.大环内酯类

主要有红霉素、甲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特别适用于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所引起的感染。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此类抗生素。克拉霉素还可用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恶心、腹痛、腹泻等)及肝功能异常。.林可霉素类

主要品种有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对厌氧菌感染效果较好。主要用于厌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主要不良反应有腹泻或伪膜性肠炎等。.喹诺酮类

主要有诺氟沙星(氟哌酸)、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司帕沙星等。喹诺酮类是一类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抗菌药物。诺氟沙星主要用于肠道感染与尿路感染。依诺沙星和培氟沙星可治疗全身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和胆道感染、妇科感染等。环丙沙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品种,适用于治疗全身各处的感染,安全有效。

喹诺酮类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呕吐、腹泻、皮疹等。应注意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特殊人群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肝功能减退者用药:可使用氨基糖苷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避免使用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其他应减量慎用。

.肾功能减退者用药:可使用或调整剂量使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类、克林霉素类等,应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

.妊娠哺乳期用药:原则上应权衡利弊后,使用抗生素的利大于其毒副作用时方可使用。较安全的有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和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类等。应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老人用药:老人因可能伴有肝、肾功能的减退,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慎用或减量使用。

.儿童用药:可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慎用克林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应避免使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

.误区一:抗菌药是消炎药、感冒药,有病就用。

许多人将抗菌药等同于消炎药或感冒药,一旦有炎症或“感冒”,就赶紧服用。实际上抗菌药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其他类型的炎症,如过敏性炎症(如接触性皮炎)、变态反应性炎症(如过敏性哮喘)等无菌性炎症无效。同样,抗菌药也不宜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如果滥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这些菌群互相制约,保持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如果不分病情使用抗菌药物,会杀死体内正常有益细菌,引起菌群失调,招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误区二:抗菌药越新越好、抗菌范围越广越好、价格越贵越好。许多人在使用抗菌药时往往迷信新药、好药、贵药,认为抗菌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其实每种抗生素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比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也便宜,再加上人们不经常使用,疗效反而可能更好。

另外,当我们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体内正常菌群同样会被杀灭或抑制。不过,其受抗生素影响的范围大小,取决于所选用抗生素的抗菌谱的广或窄。抗菌谱窄的抗生素只对一种或少数细菌有活性,如青霉素G,主要只作用于阳性球菌;广谱的抗生素可对两种或较多细菌有活性,如头孢曲松,可对多种肠杆菌科细菌有效;超广谱抗生素即对多种或大多数细菌有活性,如泰能,不但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效,而且对厌氧菌也有作用。可见,抗生素的抗菌谱越广,受影响的细菌也越多,受杀灭或抑制的正常菌群也越多。

因此,治疗感染应根据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来选用窄谱、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这样既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又可避免或减少对正常菌群的杀灭或抑制作用。

.误区三:疗程不当,频繁换药,疗程过短或过长。

有的病人对抗生素期望值过高,使用某种抗生素一两天后没有明显好 6 转,就要求医生换用其他抗生素,或增加其他抗生素。治疗时间的长短应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临床反应和细菌的种类。通常对于急性感染,抗生素的疗程一般为5~7天,或症状和体征消失3天后方可停药。如果一个普通的感冒用几种抗生素,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还可能造成二重感染。

.误区四: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

抗菌药联合使用的目的是为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不增加疗效,反而可能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或增加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会,因此联合用药应予以严格控制。病从口入!请关注您的健康饮食:很多病是吃出来的,吃也能治病哦。联合用药指征:混合感染、严重感染、一般抗菌药不易深入部位的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容易出现耐药的或必须长期治疗的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慢性尿道感染或骨髓炎)等。同时,应避免联合使用毒性相同的抗菌药。抗菌药使用原则

使用抗菌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要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细菌学检查等条件选择用药。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如一般病毒感染或原因不明的发热)。除考虑抗菌药的抗菌作用外,还应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如病情、体质、肝肾功能等,来确定适宜的使用方法,7 剂量要适当,疗程要足够。

总之,应该强调的是,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处方药,使用抗细菌感染类药物还是应先咨询医生后再做决定,不要擅自用药。

第三篇:抗菌素应用

联合抗菌药物和药物剂量的合理选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抗菌药物治疗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遵循的原则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三)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 

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

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 

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 

避免

(四)给药次数: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

(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 

常、症状消退后72 ~ 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抗菌药物分类

 Ⅰ类为繁殖期杀菌剂:该类抗菌药物起效快,对繁殖期细菌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 Ⅱ类为静止期杀菌剂:该类药物对静止期细菌具有杀灭作用

 Ⅲ类为快效抑菌剂:该类药物通过不同途径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对细菌生长有快速抑制作用,高浓度下也罢能杀菌

 Ⅳ类为慢效抑菌剂:仅具有抑菌作用

分 类 药 物

Ⅰ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胺菌素类、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利福霉素类、喹诺酮类

Ⅱ类 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

Ⅲ类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呋喃类

Ⅳ类 磺胺类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是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联合应用中所选择的每种抗菌药均应有所依据,要有针对性。

 选药时要考虑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毒性相同或相似的药物不宜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 避免多种抗菌药的联合使用,一般情况联合选用两种药物即可,不宜超过三种抗菌药

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降低疗效,而且增加不良反应或增加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会 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VSΒ内酰胺类+环丙沙星 以前者好

 HAP: Β内酰胺类 VS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死亡率增高,不良反应增多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结果

伍用情况 联合应用的结果 Ⅰ类+Ⅱ类 常可获得协同作用 Ⅰ类+Ⅲ类 可能发生拮抗作用 Ⅰ类+Ⅳ类 常为无关结果

Ⅱ类+Ⅲ类 常可获协同或相加作用 Ⅱ类+Ⅳ类 可获相加或协同作用

Ⅲ类+Ⅳ类 可获相加作用 同类联合应用 增加毒性反应,因诱导灭活酶产生,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作用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后果  耐药菌株增多   不良反应增多

二重感染发生的机会增多

 浪费并增加经济负担  贻误正确治疗 协同作用的机制  两者的作用的机制相同但作用环节不同   磺胺药物与甲氧苄啶:分别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和还原酶

美西林与其他内酰胺类药物:分别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2、3 协同作用的机制

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应用后发生协同作用

   细胞壁渗透性发生改变:β内酰胺类药物与氨基苷类 细胞膜渗透性改变:多烯类与5FU,etc。

联合应用酶抑制剂: β内酰胺类药物+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亚胺培兰+

西司他丁

 抑制不同的耐药菌群:抗结核药物 协同作用的影响因素    理化作用

药物血清蛋白结合点竞争和臵换 在组织和受体部位发生竞争

 代谢途径 联合药物具备的条件

 1.抗菌谱尽可能广

 2.一种具相当的抗菌活性,另一种不宜为

高度耐药  3.病原菌对两者无交叉耐药性,体外试验

呈协同或累加作用

4.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联合应用的适用证病因未查明的严重感染

 基础疾病:慢性病、免疫缺陷疾病、肿瘤等

 采用有关标本后立即予以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 选择药物的抗菌谱宜广

 根据病原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

联合应用的适应证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发生于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 发生于粒细胞减少者的严重感染

联合应用的适应证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地控制的混合感染

 肠穿孔所致的腹膜炎

 胸腹部严重创伤后感染

 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联合应用的适应证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

 结核病

 慢性尿路感染  慢性骨髓炎

联合应用的适应证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相应减少  AMB+5-FU  心内膜炎  中枢感染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 草绿色链球菌 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肠球菌属

 氨苄西林+庆大霉素

 万古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 用于心内膜炎或血流感染者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金黄色葡萄球菌

 氯唑西林或头孢唑林+庆大霉素

 β内酰胺类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万古霉素+磷霉素或利福平(用于MRSA感染)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李斯特菌属

 氨苄西林(或青霉素)+庆大霉素 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SMZ/TMP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结核分枝杆菌  INH+RFP+PZA、EMB  INH+SM+PZA、EMB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布鲁菌属  四环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

 SMZ/TMP+氨基苷类

 布鲁菌属易复发,宜用多个疗程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肺炎克雷白菌

 氨基苷类+头孢菌素类 适用于严重感染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铜绿假单胞菌

 氨基苷类+哌拉西林

 氨基苷类+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

 氨基苷类+亚胺培兰(适用于严重感染患者)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其他革兰阴性细菌(主要为肠杆菌科)

 氨基苷类+哌拉西林  氨基苷类+头孢菌素类

 β内酰胺类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联合药敏有重要参考价值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各种侵袭性真菌感染 AMB+5-FU(AMB应减量)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卡氏肺孢菌

 SMZ+TMP 抗菌药物的剂量

 药物不同的剂量产生的药物作用是不同的

 临床上既可获得良好疗效又较安全的剂量称为治疗量或常用量

 药典对某些作用强烈、毒性较大的药物规定了它的极量,一般用药不能超过极量  有些药物在不同剂量下产生不同性质的药理作用  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 抗菌药物的剂量

 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 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 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抗菌药物的剂量

 剂量可以按照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

 成人患者大多以体重为基础  以50~60kg为准

 同一抗菌药物的剂量可因不同感染、不同病变部位、不同病原菌和不同给药途径而有差别 制定抗菌药物剂量的依据

 药效学和药动学参数  AUC/MIC  Cmax/MIC  T>MIC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剂量

 具有PAE  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Cmax/MIC、AUC/MIC的比值  治疗轻、中度感染:Cmax/MIC 4~8  治疗重度感染:Cmax/MIC >8  用血清杀菌活性(serum bactericidal activity,SBA)代替Cmax/MIC时,效价1:8以上提示预后良好,在1:4或以下需要调整给药方案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剂量

 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持续时间

 一般认为血药浓度超过MIC持续的时间至少≥ 40%~50%的两次给药间隔时间 血药浓度的监测

 常用剂量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无必要检测血药浓度

 肾衰竭应用氨基苷类、万古霉素等毒性大、治疗指数较低的药物时,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的测定

 有条件的医院应该定时检测药物血中峰、谷浓度,以此调整剂量 尿路、肠道、胆道感染

 抗菌药物在尿中的浓度大多高于血浓度数倍以至数百倍

 口服不吸收的药物在粪便中的浓度远较血浓度高  经肠肝循环的药物在粪便中浓度也可以较高

 某些抗菌药物在胆汁中的浓度可为血浓度数倍以至数十倍  考虑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非常重要!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

 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

 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

儿童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其结果个体化给药

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 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胳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第四篇:抗菌素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概念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

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在不同情况下套用。笔者认为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2.抗生素的临床选择

2.1首先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2.2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如我院1997年1月1日至1997年3月31日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主要病原菌1841株,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429株,硝酸盐阴性杆菌307株,大肠埃希氏菌30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84株,铜绿假单胞菌326株,阴沟肠杆菌189株。其药敏试验情况:

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青霉素、氨曲南和羧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9.3%、86.7%和76.2%;对氧氟沙星、泰能、舒普森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其次是头孢哌酮和丁胺卡那,敏感率均为96.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交沙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5%,86.7%,86.7%,84.7%;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丁胺卡那的敏感率为81.8%.铜绿假单胞菌对西力欣、先锋霉素Ⅴ号耐药率均为100%,其次对氯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2%、87.5%;对环丙沙星、舒普森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复达欣的敏感率,分别为93.5%、88.9%、83.9%.以上调查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3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选择抗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均较高的抗生素。对于早期金葡球菌败血症,头孢唑啉血浓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较长,因此感染部位可达到较高浓度,所以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啉。

2.4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选择抗生素。

2.4.1吸收过程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头孢唑啉、头孢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等;青霉素类易被胃酸破坏;氨基甙类、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万古霉素,口服吸收甚少。近年一些新的长效口服抗生素如新型头孢霉素(Cefprozil、Cefpodoxime、Carbaceplem)、新大环内酯类(Clarithromycin、Azithromycin);还有第4代喹诺酮类:妥舒沙星、斯帕沙星、左氟沙星等抗菌谱广、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的品种上市。

2.4.2分布不同的抗菌药物其分布特点亦不同,氯洁霉素、洁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中的某些品种在骨组织中可达较高浓度。在治疗骨感染时可选用上述骨浓度高的抗菌药物。有些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好,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药物浓度可达血液浓度的50%~100%,如氯霉素、磺胺嘧啶、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异烟肼、5-氟胞嘧碇、甲硝唑等均属此类;抗菌药物可穿透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透过胎盘较多的抗菌药物有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呋喃妥因、青霉素G、磺胺类、四环素类。因此妊娠期尽量避免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因为可损及胎儿第八对颅神经,发生先天性耳聋,四环素类可致乳齿及骨骼受损。

总之,抗生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关键是能否在一定时间内在靶组织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即MIC,同时要根据分布情况,找到合适的给药方式,以避免对其他器官的毒害,尤其是肝、肾等组织。以下因素严重影响药物分布至靶组织:生理屏障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病理屏障:包裹性感染如心包感染等;药物剂型及其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结合率;细胞内转运方式等。

2.4.3排泄在尿路感染时多种抗菌药物均可应用,但最好选择毒性小、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等。红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头孢唑酮、头孢三嗪等主要或部分由肝胆系统排出体外,因此胆汁浓度高,可达血浓度的数倍或数十倍;病情较重的胆系感染,可选择广谱青霉素类与氨基甙类联合应用,等等。

2.4.4代谢多数抗菌药物可在体内代谢,如氯霉素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失去抗菌活性;头孢噻肟在体内代谢生成去乙酰头孢噻肟与药物原形共同存在于体内,去乙酰头孢噻肟亦具抗菌活性。3.抗生素使用原则

3.1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过程与疗效关系。

3.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

3.3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3.4尽量避免抗生素的外用(如皮肤)。

3.5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预防治疗: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性链球菌,防止风湿复发;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感染灶切除时,依据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结肠手术前采用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4.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抗生素按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先锋霉素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类;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联合应用预期可能产生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

4.1联合用药适应症混合感染;严重感染;抗感染药难以到达感染部位;抑制水解酶的细菌感染;需较长时间应用抗感染药,且细菌对其易致抗药的(如结核杆菌)。

4.2临床常见联合用药在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不明时,可凭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旦药敏试验出结果后,根据药敏试验用抗生素。

4.2.1葡萄球菌感染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时,有人主张以红霉素或先锋霉素为基础联合应用其它抗生素:如红霉素加氯霉素;红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红霉素加利福平或杆菌肽;先锋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先锋霉素加万古霉素或杆菌肽。

4.2.2肠杆菌感染因易耐药常采用氨基甙类加广谱青霉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加氨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氨基甙类加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等)。

4.2.3绿脓杆菌感染多采用联合用药。临床上多采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与多粘菌素、磺苄青霉素、呋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联合。

4.2.4变形杆菌感染以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为基础,联合应用氨苄青霉素。

4.2.5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和肠球菌感染时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效果很好。

4.3抗菌药的配伍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联用时,如在体外混合,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可使庆大霉素部分失活而降低疗效。因此氨基甙类与β-内酰胺类联用时,都应分别溶解分瓶输注。头孢类与青霉类相同,在溶液中稳定性低且易受pH值影响,严禁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等)或碱性药物(如氨茶硷、碳酸氢钠等)配伍。青霉素类的杀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对治疗有利。若采用静脉给药时,宜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在100ml液体中,于0.5-1小时内滴完。某些抗菌药物的联用,除协同作用外毒性也增加,如两种以上氨基甙类联合应用常导致耳毒性和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增强,氨基甙类与头孢菌素联用可致肾毒性增强;与强效利尿药联用,可使耳毒性增强,也可影响抗生素疗效。5.抗菌药物监测与最佳给药方案

5.1抗菌药物监测的指标:

5.1.1最低抑菌浓度(MIC)监测,保证用药有效性。

5.1.2联合药敏试验,以制定两种或多种药物联用后,属协同、相加、无关或拮抗的相互作用。

5.1.3血清杀菌效价(SBA)这一指标可反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的综合指标。峰时≥1:8,或谷时≥1:1,临床可获较好的疗效。

5.1.4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细菌与药物接触后,当药物消除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一段时间抑制的效应。以上工作为临床制定最佳给药方案,提供了可靠科学依据。

5.2最佳给药方案:成功的抗生素治疗,还必须了解抗生素抗菌谱抗菌活性及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和规律,从而建立最佳给药方案。关于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和给药次数,许多专家提出有别于传统的方式方法,氨基甙类国外主张每日一次大剂量给药比多次小剂量用药副作用明显下降。选择适当的给药时机,有目的的选择抗菌药避免频繁更换或中断,使血药浓度保证达到MIC水平及减少外用等,都是避免耐药菌产生的重要措施。

还要强调一点,要考虑药学经济学,即医疗费用问题,做到治病的前提下,选价格低的药物,减轻社会和病人负担。6.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的毒性反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6.1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可致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病反应等。

6.2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6.3肝、肾毒性反应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脂酶、血胆红素值升高。四环素类、无味红霉素类和抗肿瘤抗生素引起肝脏损害。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6.4胃肠道反应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6.5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Ⅳ和Ⅴ。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临床较多见,以β-内酰胺类、链霉素、氯霉素为常见。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7.抗生素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剖析

抗菌治疗无效,因素可包括:病人、病原及药物的选择等方面。

7.1病人与诊断因素误诊与延误;免疫缺陷与抑制;局限性、包裹性感染,如脓肿;靶器官血流不足或血流阻塞;坏死组织及继发感染;异物与手术残留物;服药程度。

7.2病原抗药性,可分为单一抗药性和多重抗药性;敏感性测试不正确;治疗阶段产生抗药性;突变株。

7.3抗菌药物选择失误;给药途径、剂量、剂型;药物稳定性;药物活化:有些抗生素是以药物前体的形式存在,依赖在体内活化而成为有效形式,因此体内疗效的波动可能很大;已知或未知的降低或抑制药物的因素。

8.各国采取对策防止滥用抗生素

据美国疾病管理中心调查,美国每年约1.5亿件抗生素处方,其中1/3是非必要处方,感冒的有1800万件处方均为非必要处方。1979年9月美国医学协会公布一项调查结果,主诉感冒症状的占一半。其中70%患者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后,生命力弱的细菌可被杀灭,但残存的细菌则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可以继续繁殖。增加耐药菌似乎与抗生素用量成正比例增加。细菌一旦产生耐药性后,如不使用更加强有力的抗生素则疗效欠佳。如果一旦出现完全获得耐药性,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美国疾病管理中心的舒瓦兹博称:“减少抗生素用量是当前迫在眉睫的紧急课题。”为防止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增长,美国疾病管理中心从1997年秋出台了新对策,以减少滥用抗生素。美这次出台的新对策包括什么样的疾病可以使用抗生素;医生如何详细指导患者用药,还编制了抗生素使用指南小册子。芬兰等国通过宣传活动较成功地控制了抗生素滥用。但专家们认为,作为全世界共同性问题,仍有必要采取对策加以遏制抗生素滥用的倾向。

亚洲各国包括我国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必须尽快采取对策,以防止耐药性菌的产生。我国专家也提出人类应给自己战胜微生物感染疾病,留有“杀手锏”。

总之,世界各国医药学界对防止抗生素滥用引起足够重视,除了学术研讨外还相继采取有效对策。

湖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0年9月13日

第五篇:抗菌素合理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

(2004.11)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体现在选择的药物品种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及是否与患者的感染状况及其生理、病理状态相适应。目的是有效控制感染,同时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选用抗菌药物必须掌握适应症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为了保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此细则。

一、严格遵守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四项基本原则: ●必须具有明确适应征; ● 病毒感染不能使用抗菌药物;

● 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1、住院病人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必须先留取相应标本,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2、危重患者可根据抗菌药物经验治疗,明确细菌及药敏结果后再调整给药方案。

● 根据抗菌药物指南应用,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

二、抗菌药物的分级

1、非限制使用:(第一线药物)

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资源充足的抗菌药物,根据临床需要使用,如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呋喃类、抗结核药、磺胺类、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除外)、林可霉素、喹诺酮类一、二代(环丙沙星、奥复星、洛美沙星)、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真菌药(外用)。

2、限制使用(第二线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贵的抗菌药物。如:二代头孢(西力欣)、头孢克洛、氟康唑、利复星、替硝唑、阿奇霉素。

3、特殊使用(第三线药物)

疗效好、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或不良反应较明显的抗菌药物。如: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等。

三、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原则

● 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要求,依照患者病情需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按临床治疗方案需要二线以上药物治疗时,正常工作日应由副主任医师(含)以上医师或科主任签字。双休日、节假日、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一天药量。

●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三线药物治疗时,应从严控制,应由科主任,必要时经主管院长签字。● 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线以上药物进行治疗:

感染病情严重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致病菌只对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

四、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原则

●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诊断不能成立及病毒性感染者,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住院病人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常规首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指导临床药物选择,门诊病人可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 危重病人在未获知病原及药敏结果时,可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用药,再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给药方案。● 给药途径应遵循轻症感染,能接受口服给药,不必采用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感染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病情好转时及早改为口服给药原则。

● 应尽量避免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使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应符合《指导原则》中的指征。

五、抗菌素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

见外科手术预防用药规定(略)

六、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目标

●重视药敏试验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加强病原学的检查,力求感染病人药敏试验送检审≥50%,住院病人避免同类抗菌药物重复使用。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60%。

● 必须重视 无菌技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药物原则上使用时限≤72小时,手术操作应细致,尽量减少术中出血及组织损伤。、七、管理与监督

● 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由医院药事委员会负责。根据《指导原则》和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指导临床用药 ● 各科室主任认真组织学习《指导原则》和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对二线以上抗菌药物使用和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认真把关,院、科两级对处方病历的检查,发现不合理用药按照规章制度予以处罚。

下载妇产科抗菌素临床应用自查报告[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妇产科抗菌素临床应用自查报告[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抗菌素合理应用考卷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 成绩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2分)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 A患者感染病情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C抗菌药作用特点......

    医院抗菌素临床运用整治方案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甘肃......

    医院抗菌素临床运用整治方案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甘肃......

    抗菌素药物工作自查报告2

    抗菌素药品工作自查报告 灵沼卫生院是一家非营利性乡镇卫生医疗机构,为做好医院抗菌素合理用药工作,我们依照区卫生局《关于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的关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自查报告25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自查报告 为贯彻《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文件精神,落实《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药品采购及临床应用管理自查报告

    2011年阳光用药制度以及药事管理自查报告 (横陂中心卫生院) 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进......

    临床药物应用管理工作自查报告(201104)

    广东省第二工人医院 临床药物应用管理工作自查报告一、药事管理方面 (一)我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药事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完善了药事管理委员会章程、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自查报告三季度

    黎平县人民医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自查报告(2016三季度) 为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5〕42号)文件精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