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医养结合发展优势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我国医养结合发展优势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医养结合模式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医养结合即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通过医疗和养老机构间的多方式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目前的试点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在医疗机构中建立养老病房,二是在养老机构中设立护理和诊疗部门,三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毗邻而建,相互合作。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我国面对养老困境的局势下有着明显的优势。
国家政策支持,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如今,“压床”、“赖床”现象屡见不鲜,其实老年患者赖的不是床位,而是优质的医疗照护资源。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速,越来越多的患病老年人需要得到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这无疑给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来一定压力。而“医养结合”通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无缝对接,能够为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以及其他公共健康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就近就便获得公共卫生服务,从而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发展医养结合,将医疗和养老有机衔接和融合发展,将集中在大医院或者长期在大医院住院的老年人逐步引导到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有医疗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压力。
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可以让一些有医疗护理需求的老人根据健康情况和自身条件在医养结合机构中接受服务,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基本健康管理服务。建立起“治疗在大医院,康复和护理在医养结合机构或养老机构”的综合连续的服务模式,尽最大努力解决数亿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问题。
降低医疗卫生服务的支出,降低医保负担。推进医养结合,能够盘活现有的健康和养老服务的资源,让更多的老人主动离开医院,不在大医院里长期住院、压床,可以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从整体上降低医疗卫生服务的支出,降低医保负担。相比较在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或者康复护理,养老机构的相应服务费用更低,且可以方便地享受家庭病床和全科医生服务。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二篇:中国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医养结合模式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以65岁以上老龄人口看,预计2030年达到2.8亿人,占比为20.2%;2055年达到峰值,4亿人,占比27.2%。其中,2040年以前是人口老龄化最快的时期,占比平均每年上升0.5个百分点。此外,女性老人多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寿命高于男性。在2040年前,农村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速度是全国的两倍。从各层级的城市来看,城市规模越大,老龄化速度越慢。与此同时,我国近50%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医疗负担重,老年人消耗的医疗费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耗费了近30%的医疗总费。
因此,构建科学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医养结合,已成为当下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面临的重要议题。医养结合的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以整合照料、联合运行、支撑辐射为医养结合基本模式,构建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临终关怀等一体化服务政策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医养结合解决老龄服务的问题,并且还发了相关的文件,目前已经开展了试点工作,要求各地在医养结合方面,在投融资,在价格政策、土地政策、税收等政策方面,人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都要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医养结合的方式。
医养结合在一些地方有了好的成效,以国内最先试点、融合程度最深的城市山东省青岛市为例,青岛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本市户籍60岁以上“三无”、低保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同时,鼓励二、三级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护理院或开设老年专护病房,提供医养结合型医护服务,形成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新体系,18家医院实现转型发展。此外,青岛市首批建立起护理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全部纳入支付范围,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约803万人参保,资金全部来源于医保基金。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三篇:中国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前景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前景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医养结合模式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截至2015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占到总人口比重的16.15%,达到2.22亿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增长,将在21世纪中叶达到4亿的峰值,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迅猛的银发浪潮将使得老龄经济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14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我国面临着失能、半失能、高龄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特别是农村失能、空巢、高龄、失独和留守老年人群体有巨量的健康、养老、医疗需求。但从服务供给上来看,目前我国老龄经济发展还很迟滞,医养服务供给少,发展不均衡,医养产业孵化组织匮乏,创新和技术含量低,专业人才紧缺等诸多问题。
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鼓励医养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医养产业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需的外部经济、政策、市场和产业技术环境正在不断地优化,社会各界对于医养产业的需求和信心也不断高涨,医养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医养产业将是老龄经济的主体
老龄经济是与老年群体生活保障相关的各种服务、用品等的生产、流通和交换活动的集合体。医养产业是以老年人为对象,为满足老年人健康、医疗和养老相融合的需求而提供老龄服务和用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医养产业并不是简单的叠加医疗和养老,而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超越和提升,是一种大健康理念指导下的新兴服务体系和新兴业态。医养产业的对象广泛,可以涵盖所有老年人,包括健康的自养老人、亚健康的康养老人、以及患病的护养老人和医养老人。医养产业是健康、医疗和养老的有机融合,涉及到老龄服务和老龄产品两大范畴,几乎涵盖了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文化休闲娱乐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如医养地产、医养用品、医养居游、医疗康复及护理、老年长期照护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等等。医养产业的实质,是把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关口前移,把需求的重点放在“治未病”的健康管理上,达到少生病、生小病、晚生病的目标,市场弹性大,前景广阔。
在不久的将来,医养产业会构成整个老龄产业的主体,也将是老龄经济的主体。医养产业之所以如此重要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首先,是因为老年是正常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各项生理机能都在不断老化,老年人成为慢性病的高发人群,承受着失能和各种疾病的风险,故而整个老年群体的刚性消费需求都是围绕“健康长寿”这一核心进行的。而且健康养老不仅是老年人个体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托,老年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也至关重要。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其次,因为我国“重医不重康”、“重医疗、轻预防”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目前我国接近70%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只有不足30%的人口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理念。慢性疾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占总人口的20%以上。而老年人正是慢性病的患病主体,尽管我国老年人在60岁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19年,但健康情况令人担忧,老年人发病率是非老年群体的3-4倍,住院率高2倍,老年人慢病占慢病总数的71.4%,有42%的老年人患两种以上的疾病,仅慢病的医疗费用支出就为青壮年的3倍,占医疗总费用的30%-35%。以老年痴呆为例,老年痴呆发病率在我国持续上升,我国已经有600万患病老年人,而且每年还有30万新发病例,老年痴呆不仅需要高额的医疗费,还需要高额的照护成本,平均每个治病成本高达112万元。而这些在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降低晚年生活幸福度,阻碍积极老龄化以外,还将耗费大量的公共医疗资源,给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使老龄化成为社会的负担。
以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为主的医养产业,有望改变现在“重医不重康”的现状,在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延长健康期,缩短带病期和伤残期,并尽可能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把疾病耗费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压力降到最低,从源头上解决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压力。
因此,医养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点和老龄产业的支柱。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第四篇:未来5年中国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各地政府积极推进医养结合产业的发展
《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医养结合产业的发展。例如2018年1月,辽宁省政府发布的《辽宁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提到,要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形成公办、民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共存、社区居家养老与集中供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
(二)《关于减免养老和医疗机构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
政府扶持和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对民间资本投资举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财政部也在财政补贴等政策上予以了倾斜。对非营利性养老和医疗机构建设全额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养老和医疗机构建设减半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减少能实实在在地减轻企业的负担,尤其在我国的医养结合行业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阶段,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未明确的情况下,能让企业更好地在经营中探索促进行业发展,提高盈利能力的方法。
(三)PPP模式有利于推进医疗+养老融合发展
在《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政府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医养结合采用PPP模式,将会对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领域形成强刺激,并产生系列的服务产品。我国当前养老产业供给不足,需求量大,无疑会催生巨大商机。加强医养结合,实现医疗卫生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整体提升中国经济的服务水平。
(四)“上海经验”为其他地区发展医养结合行业提供了借鉴
在上海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本市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在设施布局上体现医养结合,在养老设施建设布局时,与医疗设施通盘考虑、就近安排。鼓励有一定规模的、新建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在服务上体现医养结合,全面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根据统一评估后确定的不同照护等级,整合社区居家老年照护、机构老年照护和老年护理机构等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匹配相应的生活照料服务和护理服务。在队伍上体现医养结合,统筹老年护理机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将其中的医护人员纳入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总体规划中。充分发挥民政、卫计、人社等部门的培训资源的作用,在国家职业资格体系框架内,建立健全与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相衔接、涵盖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等内容的老年照护工作人员职业资格体系,完善岗位薪酬激励制度。在政策上体现医养结合,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录用专业医护人员实施“以奖代补”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养老机构设置老年护理床位的医保支付政策,形成老年护理机构(包括养老机构护理床位)、居家医疗护理的合理医保支付梯度政策。研究建立基本养老公共服务“补需方”的财政补贴机制。上海在社区开办大量托老机构,并通过社区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政府同时推进长期医疗护理计划,即在医保基础上增加护理保险。这些政府推动发展医养结合方面的经验,为其他地方的政府发展医养结合行业提供了借鉴,对于带动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不利因素
(一)养老机构专业管理人才及护理人才的缺乏
由于社会地位低,收入低及工作环境舒适度差等原因,很少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性人才愿意从事与医养结合及护理等相关的工作。即便是学护理专业的人,也偏向于就职于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的工作。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过低,与养老机构得不到发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盈利模式不明确,收益过低
政府出台的支撑性政策文件很多,医养结合也确实是一片蓝海。但就目前来说,项目本身收益过低,因此在保证政府购买服务的同时,也要明确医养结合的盈利模式,才能促进行业的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
(三)与医院的结合模式还需摸索
医疗+养老产业的特色就在于“医”,要真正解决医养结合问题,在养老机构中,本身就要设置医护团队,融入到养老工作中,解决养老者的基本需求,在出现重大疾病时,能够全面对接医院,全程负责。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医学人才进入到这个行业,但是养老机构本身没有能力培养一个合格的医学人才,而且相对于医院来说,养老机构可以提供的资源及发展空间很有限,医学人才进入养老机构工作的意愿相对来说也会比较低,因此,养老机构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与医学人才到养老机构的工作意愿之间也会是个需要解决的矛盾。
市场规模预测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医养结合市场规模将达到5,942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3.98%,2022年将达到14,040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医养结合市场规模预测
16,00011,60312,0007,3098,0004,00002018E2019E2020E2021E5,9429,13614,0402022E中国医养结合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五篇:医养结合模式报告:中国医养结合需求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医养结合模式报告:中国医养结合需求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医养结合模式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带病生存,生活不能自理者高达1877万,这一数字到2020年将超过2000万。但是当前老年医疗养老服务满足率仅为15.9%,有84.1%的老年人没有得到相应的医疗养老服务。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占约20%——医养分离已成为制约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
医养结合需求广泛,而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但目前仍然存在医保报销难、盈利空间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养结合的发展进程和实际效果。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