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时间:2019-05-12 03:0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第一篇: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云南省广南县坝美镇八达初级中学校 陆正安

邮编:663321 电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爱我中华》歌词中“我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即为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高度概括。“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形象地阐释了民族团结的意义。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就应当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团结教育的重任;特别是我们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更应该担当此重任。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见识不广、民族狭隘思想突出,甚至因为思想不够成熟而存在一些偏激思想或者排斥“异族”行为;所以,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已经不容忽视。作为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使不同少数民族的学生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创美丽和谐校园。

一、学习党和国家有关的民族平等政策

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首先我们要组织学生学习和了解在我国都有哪些民族平等政策,使学生感到原来党和国家是十分重视各种民族的,并不存在民族歧视。民族平等是无产阶级政党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总原则。我们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国家的名族平等政策后,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祖国大家庭里,各种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地处何地、风俗怎样、宗教信仰不同,都是一律平等的,都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我们教给学生民族平等政策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校内、班级内不同民族学生的团结教育;使学生领悟到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不同民族都要讲求平等,那么我们小小的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就这么两三种不同民族的学生,为什么就不可以团结呢?

国家政策有“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我们同学间也应该不分汉、壮、苗、瑶(我们学校95%以上的学生是壮族,杂夹着汉族、苗族、瑶族等),一律平等;不能划分优劣、贵贱,也不能因为别的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不同于你的民族而排斥、歧视别的民族学生;而是应该建立不同民族同学间的平等关系。

二、养成不同民族互相尊重的良好习惯

因为历史渊源、生活地域、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所以每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各有特点。我们不能因为人家吃的跟你不同,穿的跟你不一样,你就看不惯人家。在我们学校就存在这样的现象:壮族的同学看到苗族、瑶族同学人数比自己少、穿着比自己朴素,就看不起对方,甚至说一些带有侮辱性的话,伤了人家的民族自尊心。学校教师就应该随时关注这些不良的民族习气,教育学生不同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做一个文明的好学生。其实,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本身并不存在严重的民族歧视,他们的心灵还是单纯的;只不过有时候他们就喜欢呕呕气而已。不过教师要及时杜绝这样的不良陋习,做到“防微杜渐”。否则,会逐步养成看不起其他民族的坏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尊重别的民族同学并不难,只要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当学生处于劣势的时候,他们就会尝到被别人取笑、欺负的滋味,那么慢慢的也就会改变过去对他人不尊重的行为。不同民族的学生一旦养成互相尊重,那么他们之间肯定是团结和睦的。

三、树立各个民族共同奋斗的远大目标

对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特别像我们大中华,民族间的团结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关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发展。如果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不仅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国家统一、生存都难以保障。所以我们要在中学生的心中,早早就根植着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祖国才会立于东方不败之地。在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可以通过班会的形式,开展学习民族英雄。比如:吐蕃族的松赞干布、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女真族的努尔哈赤等,都是少数民族英雄,但是他们同样可以建功立业。借助活动来对不同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并让学生也立下自己的理想蓝图。假如,班上的每位同学都是祖国的建设者,那么你们如何共同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通过教师的引导、教育,学生的思想已经被提升到新的一个高度,让学生树立一定的理想;那么他们再也想不到要去歧视、侮辱其他民族的学生了,而是更加发奋图强、努力学习。这时候,即便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参差不齐”,他们也会互相帮助。要是这样,你还担心他们不团结吗?

四、维护各民族间的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近年来,民族分离主义暴恐事件时有发生;我们要借助这些血的教训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分裂主义、恐怖主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惨痛的损失。昆明暴恐事件,凶手极度残忍,滥杀无辜;民族分裂分子以人民为敌,制造血淋淋的惨剧。这是全国人民绝不能容忍的。因此,教育学生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反对分裂主义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间的团结,也包含民族内部的团结;学校要尽量采用多种方式教育学生,使他们在青春年华之际,就学会不仅自身要团结不同民族的学生,还好要学会如何去维护已有的团结局面。通过对过去因为内部的不团结、搞分裂才给外敌有入侵的机会,才让外国人践踏蹂躏、肆虐欺压的了解和学习。让学生明白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抵抗外敌的入侵才能保证国家稳定安宁、繁荣富强,中国才会立于世界不败之地的道理。从学校或者班级来讲,各民族的同学要团结在一起,努力学习、共同奋斗,争取为学校、为班级争光。从民族、国家这个大的范畴来讲,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密切的联系,于是就学会自觉维护统一、反对破坏团结、反对分裂主义。

五、开展不同民族之的“手拉手”活动

在我国,开展不同民族间的“手拉手”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献爱心方式。党和国家也十分重视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除了加大建设的投入力度外,还组织较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扶贫。在这项活动中,我们云南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都受益了,尤其是我们学校的个别贫困学生也得到帮扶。这样的活动使受到扶贫帮助的学生感到社会的温暖、人间的真情,也感受带别的民族对自己的关爱;于是,就不自觉地心生对“他民族”的感激之情。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社会也总会自发组织捐赠物资给受灾的群众,当然灾区的孩子也受益了。这样同样给少数民族学生看到,原来社会上不同民族间有这么多好人在关心自己;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团结互助的大家庭。如,四川5.12地震后,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人民的资助,让他们感受到危难之处献真情的温暖。不管是藏族还是羌族,他们都感到全国各族人民都在关心他们。

我们也可以在学校或班上开展“手拉手”活动的,通过这种方式来拉近不同民族间的同学的距离。比如,在我们学校就可以组织家庭较富裕的汉族、壮族同学捐赠一些学习用品给较为贫困的苗族、瑶族同学。当然除了物资捐助以外,也可以开展“学习互助”活动。不管是那种形式,少数民族同学总会感到社会的温暖、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就是爱心的力量。这样的活动一定会让不同民族学生团结起来的。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应该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

参考资料: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编写组编著《民族政策常识》 红旗出版社

第二篇: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

浅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

内容摘要:地球是我们赖于生存的家园,然而环境的恶化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的一大问题。本文从“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围绕各种环境节日,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和开展创绿色环保活动”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切实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多渠道、渗透、主题班会、环保教育

正文:

地球是我们赖于生存的家园,但是如今由于人类单方面追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腾飞,而忽视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产生了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重大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早在春秋末期的老子就在《道德经》中指出:人类只有爱护宇宙并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一旦我们破坏了自然,违背了自然规律,一定会遭到残酷的报应和惩罚,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①。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的一大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迫在眉睫。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社会都在努力宣传环保,作为学校教育,我们培养的是社会未来的主人,这些人的环保观念将对环保事业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呢?当了八年班主任,近几年笔者是这么尝试着进行的:

一、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

人类的思想决定着行动,学生的思想观念决定着他们进行环保的行动自觉程度。在开学之初,笔者便组织学生在地理老师的配合下观看环保电影,如《后天》、《大雄和绿巨人传》等,对学生进行 1

观念总动员。看着成片的森林被砍伐,看着清澈的河流被污染,看着草原变荒漠,看着干旱、水灾、疾病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学生在鲜明生动的电影中感受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酿成的恶果,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产生反感心理,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危机感。接着用一连串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向学生证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还在进行当中。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反思自己是否也在无意中成为环境的破坏者。在看完电影后,笔者都会要求学生写体会。在批改学生的体会中,笔者感受得到学生的环保意识的觉醒程度较高。绝大多数学生能找出环境被破坏的一些原因,也提出了一些减少破坏的做法。在还没联系到自身行动时,学生大义凛然的话语不少。笔者要的就是这种思想观念,虽然个别学生只是思想上,还没落到实处,但是让他们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深切地感受到当人们的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就会破坏大自然,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使同学们从小就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从而形成环保的意识。

二、围绕各种环境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

学科中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开展主题班会,寓环保教育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才能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保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学生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使学生自觉地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深恶痛绝,增强环保的自觉性。

笔者组织学生筹划环保主题班会,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在上班会课之前的几天,召开一个预备会议,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由指定学生带领,分别负责各种资料的搜集。第一组负责收集校园环境被破坏的现状,用摄像机拍摄几组照片准备展示。第二组负责拍摄各种破坏校园环境的行为,尽量搜集各种不同的破坏行为。第三组负责调查同学的用纸、喝饮料等习惯,用调查表的形式搜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第四组负责搜集校园中的环保行为好现象,并且搜索一些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片,以备展示。

在班会课上,主持人致开场白后,四个小组轮流登场,借用多媒体平台,将校园中的各种现象展示出来。先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被破坏的现状,继而向学生展示各种破坏校园环境的行为,很多学生看后表情复杂,甚至失声大喊。对图片内容有好奇的,有尴尬的,有气愤的…… 再向学生展示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日常行为对环保的影响。接着让学生讨论并发表对这些行为的看法,尽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向学生展示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让学生发自内心对环保的重要性予以肯定,并且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最后班主任致结束语,号召全班同学一起加入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

除此之外,每个环境节日,笔者都会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3月12日“植树节”,笔者组织学生开展“我为校园、社区护绿、添绿”等活动,尽量让有条件的学生去参加植树的活动;4月22日“地球日”,在班级开展“我们共同的家——地球”征文比赛;6月5日“环境日”,调查校园垃圾的类别和成因,开展“环保周”活动,其中包括征集环保警示语、环保主题小报、环保漫画等比赛。平时,笔者也教育学生不乱扔纸屑、食品袋和各种杂物;见到各种有碍卫生的物品能主动处理;能及时打扫卫生;建立班级生物角;每日由 “环保小卫士”组织巡视、督促等,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切实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收获经验和成果。

1、小事做起,让学生挖掘智慧之泉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笔者一直教育学生,环保行为应从小事做起。由于学校每天都有组织卫生评比,班级的卫生状况直接反映学生的日常环保行为。笔者要求学生在教室中不得随意扔废纸等杂物,要学生自己想办法减少用纸,特别是面巾纸。学生也想出了些办法。例如,每天早上一到教室,学生大都要用面巾纸擦课桌椅,有学生想出用毛巾或比较厚的纸张盖着,第二天就可以不用擦,一周洗一次毛巾就行。每周可以节约用纸十多张,每位同学都这么做,每周可以节省一包面巾纸。每次擦洗讲台和黑板后,把水用来浇教室外的花木。要求学生做作业时,双面书写,尽量减少用纸。

2、言传身教,为环境尽绵薄之力

作为班主任,笔者总利用与学生相处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如,有一次放学后,笔者与几名学生到操场散步,看到蓝天白云下绿色的操场,心情甭提多舒畅。可是走近一看,草地上废纸、废塑料杯、废塑料管、零食残余等等,随处可见。在学生对那些没有环保意识的人抱怨一番后,笔者建议学生组建一支操场清洁志愿

者队伍,在第二天下午放学后,以拉网式的形式,对操场的杂物进行捡拾清理。学生很快组织了10多名学生,准时到达操场,笔者带头,边清理,边号召三五成群的正在操场闲聊的其他班的学生一起清理,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响应。很多学生边干边谈体会,听到有学生说以后不许亲友在操场扔东西,捡起来多辛苦啊。笔者很明显地感受到那一次行动取得的积极影响。

3.家庭的合力,为环保教育增添光彩

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父母会在休息日或节假日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玩,并且选择一些有着较优良环保教育素材的风景点。所以,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个优势,给班里学生布臵了一个任务,就是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每位学生上交一篇文章(调查报告、综合实践活动等等),可以和其他学生一起完成或者单独完成都行。在各种考察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与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领略到“绿色与生命密切相关,绿色与健康时时相伴”这一环保真谛。

四、走出校园,开展创绿色环保活动

从小事培养初中生的保护环境意识,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这不仅能让他们从小树立强烈的保护环境的意识,还能通过他们的环保言行影响到其父母长辈,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保,自觉做到保护环境。例如每一次外出活动,笔者总会很严肃地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不许留下任何垃圾!并且自带塑料袋装垃圾,那位学生乱扔垃圾被发现,便要求其马上捡起。那时候学生总会伸伸舌头说以后不敢,不是故意的。其他学生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之后凡是外出,都很自觉地准备垃圾袋。

学校、社会、家庭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我们学校有组织

“绿色班级”的评比活动,同样在班级里也可以进行 “绿色家庭”的评比,让学生自愿参与,将自己家布臵成绿色家庭或某个角落布臵成绿色天地,然后拍成照片,在班级进行展览,评出最具特色的、最优秀的“绿色家庭”。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在各种环境中体验环保,而且也带动了家庭成员进行环保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只要班主任们能下意识花功夫对学生从思想到行动进行引导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便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环保氛围,使校园的环保进入良性循环。同时,只有注重培养提高初中生的环保意识才能让人人参与环保,事事考虑环保,时时关心环保的愿望成为现实,才能让我们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民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参考文献:

注释:①《道德经全注》

第三篇: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感意识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感意识

时间:2015-10-23 16:57:05 点击: 6

核心提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具备责任意识,也就是责任感,初中学生是未来之希望,使其勇于承担责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所以教师不仅是教会学生文化知识,更应教会学...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具备责任意识,也就是责任感,初中学生是未来之希望,使其勇于承担责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所以教师不仅是教会学生文化知识,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一)在意识领域中强化学生责任感。

一是明确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让学生知道哪些事该自己去做,哪些责任要自己承担。我们可以时常提醒学生:责任在学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论是做人做事,上课、下课、用餐、就寝、值日、活动,甚至一言一行都有责任存在,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意识到自己每时每刻所担负的责任,就必须从实践体验每一个细节做起,从自己身边的日常学习、生活的细节之处着手。

二是引导学生要勇于承担责任。以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承担责任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勇敢的快乐。如在学生犯错时,批评是必要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过错负责,体验到自己的过错行为产生的后果,让学生明是非,知荣耻。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顽皮学生,平常上课爱讲话,也不接受老师批评,注意力容易分散,某节课上一位老师狠狠批评了他。老师课后与这位学生交流时,主动向学生道歉,说批评时没有顾忌他的感受,学生听后竟非常感动并保证努力改正。而此时这位老师对这位学生这种知错就改,勇于承担的举动大加赞赏。之后这位学生在上课很认真。

三是言传身教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应用自身形象感染和熏陶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首先自己不迟到;要求学生独立按时按量完成作业,首先自己要认真批改作业,按时发回作业;要求学生捐款或捐物的,自己首先捐在前面。通过教师的责任情感、责任行为,内化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责任行为外化,以实际行动担当自己的责任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

教师通过在所任教的课程中渗透责任教育,使学生长期受到责任的点拨和引导,潜移默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为动机,这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

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有关责任的名言名句。比如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写有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言的小卡片相互交流,潜移默化责任感。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磨练学习的意志。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在每一堂课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时刻让学生清楚“作为一名学生,有责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学会倾听、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完成作业,培养学习做事的认真态度。对于具有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学生,及时给与表扬和肯定。

(三)在课外生活中培养学生责任感。

首先,作业中体验责任感。教师要把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情况进行登记,并告知他们不认真完成作业需要承担在登记本上签名的责任,将责任的意识融入学习之中。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字迹比较乱的学生,引导他们树立字也代表一个人的形象,要对自己的形象负责的意识,努力促成认真书写。

其次,细节中体现责任感。教育学生,不大声喧哗,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对同学的学习负责;讲究卫生、积极值日,是对同学健康负责;平时勤俭节约,不乱花钱,是对家庭负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养成饮食卫生习惯是对自己健康的身体负责;伸手把水龙头关紧,白天随手关掉走廊亮着的电灯,是对学校负责;遵守交通规则,尊老爱幼是对社会公德负责等等。不断强化引导学生对责任感的正确认知,使学生逐步自觉形成良好的责任行为。

经过学校教育的熏陶,初中学生会渐渐懂得责任感的意识,但学校的教育只是其中一方面,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马志勇 录入:马志勇 来源:原创

第四篇:浅谈对初中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对初中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

莱阳市大夼中心初级中学 刘永祥 电话:*** 邮箱:dkzxzxlyx@sina.com

摘要:

由于在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学生的科学素养展示的机会不多,提升的条件不足。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从创新科技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提供的创新实践的平台,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受到一定的成效。

正文:

近几年来,学校每次组织科技创新小制作征集活动,交上来的作品多数不是科技小制作,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顶多是手工制品。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应该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从学生在科技作品征集活动中表现的情况分析,现在学生的状态可以概括为“不教不会,创新不会”。就是说,作品要老师给手把手教会,才能做出来,教师没有教的,学生不会创作。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今后,我们的科技教育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以下就是本人在科技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首先,创新科技教育教学模式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日常抓起,对中学生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渠道。我们认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主阵地仍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为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教学”为目标。注重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根据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基础特点,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指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法。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未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因此,此教学模式的实施能使学生在学会知识和获得学习技能的同时,去探索获得新知识、新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促进作用。

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形式上分课内和课外两种。课内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途径和学习技巧上的探究,比较不同途径获得知识的方法及效益,包括学习方法的迁移、应用和创新。课外的探究性学习是把学生推向生活和实践之中,以学生自身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通过“资源与环境”、“能源与环境”、“生命与环境”、“人文与环境”等主题背景,立足于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查、实验、文献资料收集等开放性的主体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分析社会、生活的现状和未来,发掘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问题价值的判断。

(二)实验性教学模式

重视实验的教学,并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首先,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例如让学生直接参与“证明大气压存在”、“斜面小车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等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实验的现象,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是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实验的钻研精神,探索其奥秘。从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适当增加学生的探索性实验和学生的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新的知识,就会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实践性教学模式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和学科知识面的拓宽,学生的实践活动已越来越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为此,我们除了在课外开设各种科普小组和各种科技讲座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2 指导学生怎样确定研究的对象(调查对象);怎样查找相关的资料;怎样制订实践操作步骤和数据的取得、处理的方法等等,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做,其目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实践活动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从狭小的学校校园中走出来,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促进了学生创新心理的形成。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当学生参加了各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以后,学生的情感、意志得到体验和磨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加强。当然,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学生不要过分强制、过多指责,尽可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否则将不利于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形成。

二、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做研究型的教师,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不局限于教材的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一个准则。教师就更要讲究课堂教学策略,如学生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提示;学生能操作的实验教师不要多作指导;学生能发现的问题教师不要多提醒等,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从追求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实现学生知识水平、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科学知识渗透”的学术交流活动、经验介绍等,使教师不断了解进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逐步认识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教师自学或集体研讨,探索科技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去科技单位进行有目的的参观。勤于收集,善于积累。由于学科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科技知识,还会涉及到很多中外著名科学家。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去翻阅图书、收集有关资料,利用收集的资料拓展课本知识,拓宽知识等。

另外,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训,逐步提高自己的科技能力,如理论培训、教学演示、标本制作、多媒体操作等多种教育手段皆可。

当我们的教师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的时候,他们的科技教育能力就会增强,他们的科学思想就会大大提高。而科学思想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一个具有 科学素养的教师,他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会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智能和创新个性品质。

三、为学生提供的创新实践的平台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只有同实践相结合,才更有意义。要进行科技创新就更要参与实践。有计划有目的的让中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其在活动中去发现、思考、探究、判断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目的。这方面我们的方法是:

(一)我们以兴趣小组为载体,营造氛围。通过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文化活动,营造宽松和平等的环境氛围,把学生从机械地接受知识传授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在理解、鼓励和支持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发挥特长和优势,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兴趣小组的成员充当了参与者和组织者两种角色,通过组织不间断、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科技创新活动,不同学生在科技活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活动。开展科技知识竞赛、论坛、讲座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使更多学生进入学术环境,了解当前科技前沿动向,为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展各类作品大赛、制作和发明比赛,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在自觉进取中培养自信,在迎接挑战中培养勇气,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塑造创造人格力量。

(二)以课外科技活动为平台,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欲望。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然而,目前不少在校学生都缺乏创新欲望。为了克服这一难点,必须用实际内容、具体形式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竞赛的开展全面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了科技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欲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以学习能力培养为落脚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阿尔温·托夫勒的这句名言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的层出不穷和知识更新周 期的不断缩短,只靠学校阶段性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求。因此,除了学校教育之外,人们的学习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个人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之中,从而使学习贯穿于整个人生过程和整个社会活动之中,即生活即学习。新世纪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重视奠定人的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我们要研究大学生怎样学习和应当怎样学习,要教大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适应他们自身特点的自学方法及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学会用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创新的习惯。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转变角色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去设计自己的未来。同时给学生一个创新展示的平台。给学生一个创造的机会,他就能给你一个全新的世界!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创新,必定会产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创新意识》陈敬全,孙柳燕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2-25 作者简介:

刘永祥,1974年9月出生,莱阳市大夼中心初级中学物理教师、科技辅导员、教科室主任

第五篇: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方案探究论文(推荐)

摘 要:体育锻炼意识是现代人提高身体素质的保证,它是指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参与者自我意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而采取正确的、有计划的、长时间坚持身体锻炼的一种心理活动。青少年的体育意识是指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自我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心理活动。培养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就是培养其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也是对其锻炼目标、锻炼方法以及思想独立性的全面综合的考量。本文将从培养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应该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关键词:初中生 体育锻炼意识 培养途径

一、培养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

1.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对青少年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有着重大意义。青少年学生能够形成自主的体育锻炼意识后,往往会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同时也会真正形成自己所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项目。另外,其自觉性也会用于自己的学习上,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思考。尤其从初中开始形成的自我意识,将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2.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民族未来具有无比重大的作用。我国有句话,说的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将会制约其今后的成就。经常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能够保证身体健壮、富有活力。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我们应当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深刻的意识,从小开始锻炼,一点一滴积累下去,总有一天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3.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对青少年今后独立自主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国家当前的教育正逐步转向青少年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意识。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的体育锻炼意识,可使得青少年学生能在无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身体锻炼,在处理问题时候独立地思考,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

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势在必行。

二、培养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途径和措施

在全民素质教育的时代,广大体育教师在自身岗位上无私奉献、辛勤耕耘,坚持不懈地寻找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可是仍然不尽人意。因为许多教师只注重课程计划,每节课都按照自己的计划来上,被动地传授知识,根本没有重视学生的课外锻炼和学生自身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一切都是按照课程计划,最后努力了却收效甚微。依笔者看来,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以下几种方式:

1.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教育,明确学生的锻炼目的。体育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反复向学生告知体育锻炼意识的确立对其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并非只是一种教学计划,而是确实为学生着想,不要让学生产生反感和厌恶、消极对待等思想。作为体育工作者,要让青少年学生明白,体育强身才能强国,才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从而把课程所要求的体育练习转化为学生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让体育锻炼的目的深入学生的内心,最终形成一种潜在的意识,时时而为。2.增进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模式手段的多样化和先进性。体育教学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它除了有理论课的教授,还有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因素的引导,因此,体育课程的设计需要多样化,需要更加专业、更加易于学生接受,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与其余学科相联系、游戏教学,让学生轻松地接受课程,慢慢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由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逐渐形成体育锻炼意识。

3.学校大力开展群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到学生和家长的思想中,体育教育也形成了自己的目标课程。我们要将这些目标课程所设置的价值观与学生相一致,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学校要经常开展体育活动,并做好宣传与奖励,激发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从根本上喜欢体育锻炼,促进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4.增加体育设施投入,改善体育教学环境。现在很多学校没有重视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学校体育设施非常落后,设备严重老化,学生在学校的锻炼手段也十分单调,这样的硬件环境怎么能带动学生的锻炼激情呢?因此,学校要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增加设备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锻炼意识。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老师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桥梁,在体育锻炼中,老师要与学生建立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与能力,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信任老师的同时也看到体育锻炼的魅力与切实的作用,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最终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

结语: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在学生文化课进步的同时,也必须进行身体上的锻炼,达到身心和谐发展。体育锻炼也须作为一种终身教育,逐渐推广给青少年学生,培养其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大家踊跃参与体育建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开展多种方式,让广大青少年在潜意识中热爱体育锻炼,并将其作为一种坚持不懈的活动而努力,形成潜在的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程小虎《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5).2.陈意华《体育教学中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上海电机学院,2002,(4).

下载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民族团结意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民族团结意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汉语口语

    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汉语口语 表达能力的实践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藏族中学 作者姓名:马文毅 联系电话:*** E-Mail: 569164473@qq.com 邮编:747300 摘要:全面提......

    Ciamvy浅谈教育初中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共五篇)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A优势:网站平台可以深度本土化、运营本土化,这一点口碑网会受到很多制约。 宜宾网络发展比较成熟,几家同类网站发展情况不理想,查看口......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生物理探究意识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理探究意识的培养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和开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强烈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原始动力......

    初中生学习态度培养专题

    学习态度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因而,我......

    如何培养竞争意识

    如何培养竞争意识 周二下午第四节,九年级全体同学们在操场上正在进行“体育三国争霸”活动,规则如下:班主任把本班的的同学分为男女各一组,,每组挑出10名同学,分别并且根据他们运......

    浅谈创新意识培养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在数学......

    如何培养语文意识

    如何培养语文意识 ——《慈母情深》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慈母情深》,精彩的课堂教学,潇洒的大师风采,让我受益匪浅。 综观整个课堂的教学,以诵读为主线,学......

    篮球意识培养探讨

    篮球意识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7-000-02 摘 要 本人从实践出发,在强调篮球意识重要性的基础上,分别在技术,战术训练中强调在观察力、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