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外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兴趣培养
国内外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兴趣培养情况
国内: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发展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当今国际上,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学习英语已不仅是与国际发展接轨的需要更是我们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而我们国家要想更好的对外开放跟上国际时代潮流,就首先应当使我国公民具备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底子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特别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单一,因此,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需要,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就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制订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要求》,扬长避短,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呢?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劣势
一、优势
(一)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源大多都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从小生活在多民族语言环境中,对不同民族语言耳濡目染,语言转换能力强,容易接受新语言的学习。在交流中往往先人为主,用对方的语言与之交流,会哈尼族语言的彝族学生见到哈尼族同学就会先用哈尼族语言主动与哈尼族同学打招呼、问候,于是双方自然地用哈尼族语言进行交流,来到学校见到老师他们也会自然的用普通话与老师交流。
(二)同时,少数民族小学生也具备了儿童好奇、好动、爱表现、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他们学习外语时有许多成人甚至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模仿力、可塑性强等。
二、劣势
(一)少数民族学生受家庭教育和母语的干扰,羞于说英语。尤其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
(二)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只能接触一到二次,每次四十分钟,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回到家里,或许有的家长们能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科目就足够了,他们在学汉语拼音时还有很大的困难,再学英语,不是要分不清楚了吗?因此,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大部分少数民族家长则是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三)由于师资不足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少数民族地区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多半是边学边教“半路出家”。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于城市小学,在农村小学中还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这种“满堂贯、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
国外:
English is becoming more international , the
diversifi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of young beginners ,in the face of that student who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is the golden age of development, the teachers should bebring up and keep on the interesting of learning English , grasping the opportunity to play up the atmosphere in English class, motivating the thirst for knowledge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in the full
study materials about the book, make learning English is truly from a interactive tool to culture, firmly grasp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s the main objective of developing and enhancing Students the level of spoken English skills, focus on “people-oriented”, ensure students play the main role;establish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be importance the feelings of the exchange, make English will be a real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to learning, as a genuine culture to application.Key words:
internationaldiversification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第二篇:小学英语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习主动,提高效率。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 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 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 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 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2)和谐的师生关系(3)互动的师生关系(4)融洽的师生关系。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
第三篇: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师范生的技能培养
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师范生的技能培养
摘要:通过对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包头师范学院英语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状况及教学环境的分析,笔者发现,学校存在校方观念、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TPACK为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和可操作和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TPACK;少数民族地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
一、引言
当今时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同时将“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新时代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是未来的英语教师,具有良好的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并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外语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他们完成教育发展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落实民族教育政策、促进边疆地区教育教学发展并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理位置偏远,教育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教学设施不完善,教育经费短缺,导致这些地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状况不容乐观。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包头师范学院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英语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还是利用传统的教育实习和微格教学,虽然开设了如《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之类的公共类课程来培养信息技术技能,但所学内容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完全相同,并且脱离了具体外语教学情境,在进行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意义整合方面效果欠佳。包头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状况,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等,在少数民族高等师范院校中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探索适合该校、该类地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05年,美国学者Mishra和Koehler首次将技术知识纳入教师知识结构中,并提出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简称TPACK。该框架自2006年正式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结果表明,TPACK有利于教师将教学技术与课程有机地融合,是教师进行有效英语教学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框架。TPACK为少数民族地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课程改革与融合提供了很好的改革思路。
二、TPACK的内涵
TPACK是一种新兴的知识形式,超越了所有三个传统教学要素(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知识),而强调任何教学阶段教师都应有意识地将技术、教学法和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传授,而非简单孤立地学习各种知识。因此,它是一种综合的、复杂的、多面的知识。它强调的三个要素在教学中所承担的角色均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因而它又具有动态性和独特性。情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强调必须以具体学科知识为载体。Koehler和Mishra(2006)提供了一个圆形表示的TPACK框架,试图阐明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内容知识之间的关系。它的三个核心元素是基于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这三个圆之间的联系代表了四个重叠的领域也可以引起技术教学法知识,技术内容知识和TPACK知识的意义构建。对于外语教学而言,就是构建以语言学和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以教学法为行动基础,以教育信息技术为基本实现条件的、跨学科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具体而言,外语教师TPACK知识框架需要整合的知识有:(1)学科内容知识:包括语言与技能、语言学与文学、语言文化、翻译、跨文化交际技能、课程开发与评价测试等知识。(2)教学法知识:包括学习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尤其是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对我国影响较大且还在大面积使用的外语教学法知识,如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与视听法和交际法的知识等,流行的语言学理论知识等。(3)技术工具知识:包含传统技术,如书本、粉笔和黑板,先进的数字技术,如白板、互联网等方面的知识。(4)学科教学法知识:包括语言教学理论、语言教学技能、教育学知识与决策能力、教学语境四种知识。(5)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由技术知识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使用技术掌握语言技能、进行测试和评价、进行合作学习等。(6)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包括教师能有效开展教与学活动所拥有的技术知识及经验。(7)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利用技术对英语学科内容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也是由三个核心元素交叉互动而产生的一类新知识,它既是三个知识元素的有机组合,但又在三个元素的组合之上。
三、少数民族地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现状及问题 1.校方观念及课程设置包头师范学院现行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以下简称《方案》)中的《规格要求》对培养人才在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是:“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科学教育理论,接受较严格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技能的训练,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素质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初步掌握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方案》指导下的教师教育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学科教学论》《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原则》《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等六门课。如果从TPACK框架下重新审视会发现,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具体课程定位,都将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教学设计信息化割裂开来。从课程类型来看,几类课程都有设置,有C类课程即学科专业知识、T类(如《计算机信息技术》)、TP类课程(如《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和P类(如《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但T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的主要是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掌握。P类课程专门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但没有和信息技术相结合。TP类最应强调这四类课程的相互联系与整合,在教学中,却等同于T类课程。所以,学生所掌握的往往仅是孤立的某些技术操作方法和技能,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使用,更不能将这些技术与教学整合起来。2.教师的外语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及对TPACK的认知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TPACK框架下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他们对外语教育技术应用及TPACK的认知、教育技术水平、外语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及有关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认同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是现代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使用中,有的教师使用技术的目的与英语学科目的不一致,或使用目的不明确;有的教师过分依赖或使用信息技术,忽略了教学情境中的其他因素;有的教师虽表现优秀,但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未能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转变自己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一些英语教师对外语教育技术只是一般性的了解与掌握,使用的技术类型有限。他们的外语教育技术水平大多处于初中级,在尝试使用相对复杂的新技术辅助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教师基本是对已有教学模式和内容的丰富与改进,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深度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实践活动较少。虽然思想上认为重要,但是一些教师认为TPACK就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没有从课程整体出发做高层次融合与主动适应。由于很少接受过集中教育技术培训或专门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方面的学习,也没有接触过外语教育技术相关的重要理论,特别是没有接触过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些英语教师不能有效地运用外语教育技术。
四、少数民族地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策略
1.正确理解整合,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学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英语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要适应当前外语教育技术发展和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目标除须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于实践教学的能力外,外语教育技术也应是培养目标应具有的能力。TPACK框架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利用技术辅助教学,也不是简单的“课堂电子化”“教案电子化”“课本电子化”,而是高层次的融合,是从课程的整体观出发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是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通过创建数字化的环境,让教师和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和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目的。2.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设置,注重日常渗透与培养目前,包头师范学院开设的几类信息技术课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只是为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手段,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之一。对于在校的师范生要真正做到TPACK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是在教师的教学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适应、模仿、学习和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学校改革目前的课程设置势在必行。外语教育技术内容庞杂,而开课时间有限,因而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专业的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并与英语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获得技术知识。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外语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也可以与CK或PK类课程融合形成外语教育技术实践项目,如已有教师基于TPACK进行课堂与微群网络学习共同体整合的尝试、英语写作教学、翻译教学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微课、翻转课堂等也是TPACK课型很好的实践。3.建立有效机制,加强师资培训,突出TPACK内容TPACK框架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是将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于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教师必须能够灵活地穿梭于由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这三要素所定义的空间之中,以寻求恰当的平衡点,进而设计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是否有效、高效取决于教师TPACK建构水平的高低。外语教师技术知识水平的有限,会影响整合的知识结构英语学科技术知识水平,最终导致技术教学学科知识整体水平不高。而要达到外语教师的TPACK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只凭借个人力量难以完成,学校提供的支持必不可少。学校在增加硬件投入的同时,要建立外语教师发展中心,搭建外语教育技术学习网络平台,举办教育技术交流和外语教育技术培训等,以此加强外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学校还可引进专业人员推动整体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培训,除了相关的外语教育技术知识、外语教学方法和学习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体系等支撑外语教育技术的理论外,在学科教学法方面,学校要帮助教师掌握整合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外语课堂教学设计、多模态教学、CALL与TELL的研究等。同时,学校要细化TPACK的各个维度,确保教师正确理解并全面掌握TPACK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合作共同体,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整合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师资后备军的英语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越来越重要。TPACK提供了学校培养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可操作和借鉴的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技术与教学有机的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尝试,进而有效地促进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济军,陈磊.TPACK视域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
第四篇: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普宁二中实验学校小学部刘雪佳
摘 要:英语课不再仅是中学课程的一部分,现在更是小学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如何让低段学生学好英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成为了英语教学的关键问题。因此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 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关键词】兴趣情景教学愉快教学学习自信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的英语,在我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英语课更是小学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让低段学生学好英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成为了英语教学的关键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提高学习效率。在初学英语教学中如果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也“动”起来,就要抓住学生的“心”。这里所说的“动”是指学生学习时高涨的积极性,所谓“心”是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学期短暂的英语教学中,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语言环境,进行情景教学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了它就是为了进行交际,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枯燥感,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逐步过渡到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有意创设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英语,引起兴趣。例如在学习:剑桥少儿英语 unit 5 I like dogspart1”一课时,为了避开枯燥的动物单词教学,我结合动物的特点通过创设一个参观农场的情景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学生充满好奇与学习的激情,易理解掌握,这就深深的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精心组织活动,寓知识于娱乐中,进行愉快教学
有些人认为低年级的孩子自制力差,注意力短暂,爱玩、好动,要教好他们语文数学并非易事,更别提非母语的语言教学。但如果老师能捉住他们的年龄特点,利用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在课堂上穿插游戏、活动能使原本较枯燥、机械的单词学习和句型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实物最能吸引学生视线,实人实景更能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因此,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在轻松,活泼,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语言的学习,表演,竞争和相互评价,为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现象而努力。
在unit 8 Dress for children’s Day,教授句型What do you like to wear on Children’s Day?—I’d like to wear a pair of shorts and a T-shirt.我把句型融入故事情节中,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故事第一遍让学
生了解故事情节;故事第二遍让学生结合情景理解句型的意思和如何运用。故事第三遍,学生和老师感叹完成故事;最好学生配合教师表演故事,教师旁白,学生扮演不同人物角色运用句型进行对话,这样学生基本弄清了对话内容,然后再放录音,学生听课文内容,跟读课文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还加强了学生对句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由此也达到了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三、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激情。
树立学生学系英语的信心,那么学生面对英语就并非苦大仇深,而是充满兴趣,从而能自信满满地掌握好英语。
首先教师必须消除学生对学英语的畏惧心理,构建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通过互动,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学生做互动过程中完成任务,增强了自信心。
另外,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及鼓励。在课堂上,当学生大声地度出单词,句子,敢于表达,尽管还不够完善,教师要大声地用语言:Very good!/ wonderful!/ excellent!...或竖起大拇指等夸张热情的肢体动作给予赞许、鼓励,再提示学生让学生讲出更完善的答案。那么学生将会士气大增。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无论大小,教师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学生一旦对学英语缺乏信心,就会由灰心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结语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真正得到实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愉悦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钟启泉《情境中的课程 》[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年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
第五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是学生学习英语需要掌握的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中最重要的一个技能。小学英语新课标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听说不注重阅读,以及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因而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养成,缺乏基本阅读习惯。
赫尔巴特曾指出,“因为我们有兴趣,我们内心是主动的。”阅读的作用之一就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累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 “为了教而教,为了学而学”让师生疲于应付而体验不到“教”与“学”的快乐。没有气氛、缺乏互动、草草了事的学习过程索然无味。因此,要让阅读教学“炫”起来,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在互动、体验的气氛内让师生同乐于教学活动中。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或者说是对英语本身不感兴趣。
学生有兴趣,渴望阅读的时候,他才会想办法去读懂,理解语言材料。试想一下:一个中低年级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还较为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一个个单词的连接、一个个句子的堆砌能激起他们什么兴趣呢?而且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因此,阅读材料的趣味性、生活性、难易度都应把握好,争取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激起他们主动探究的愿望。2.教学模式过于“直奔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上阅读课,第一个步骤就是教师把阅读内容直接发给学生,就像做一张测验卷一样。学生毫无准备、毫无感觉地就与阅读内容面对面了。学习这份材料需要什么背景知识?应唤起学生哪些已有知识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如何帮助low—level学生积极进入状态?等等的问题似乎都不存在的。显然,这不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过多地采用接受式学习方式。其实教师应该对练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练习不仅仅是笔头的,作为口语言课,与听、说相结合是必需的;练习不仅仅是人与纸、人与人之间的,还可以是借助网络的;练习不仅仅是课堂内的,还可以是走进社会,体验感受的;练习不仅仅是教师布置的,还可以是学生自主创设编制的。3.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不够,背景知识缺乏。
大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只限于课文。有些文章涉及到其它国家的人文风情或是中外文化差异的,由于背景知识的匮乏,学生的阅读没有拓展到课外,阅读视野也就不够开阔。因此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大多数的学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4.学生的阅读习惯很差。
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但很多教师在注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二.激发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过程与方法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读写习惯和读写的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小学阶段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有很多——学习目的,成就感,好奇心和教学法,教材,教师及环境等等。针对这些诱因,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了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阅读心理。
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但他们的抽象意识不强,对于阅读更喜欢有插图的书,有情节性的故事描述。因此,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师要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来组织教学。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保持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不少学生不会阅读,是因为他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
阅读主要指默读,因为出声阅读受发音的影响,只能逐词阅读,速度慢,而且易疲劳,不能持久,且干扰他人。当阅读一开始教师就应提醒学生不要以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室里应形成一种默读的良好氛围。
(2)培养学生成组视读的习惯。
小学生在默读时经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认,这既影响阅读速度,又阻碍对句子的理解。教师在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以意群为单位认读,例如:Ben lives in / a tall building.There are / twenty floors.He lives on / the seventh floor.Everyday / he takes the lift to go / up and down.Sometimes / he walks upstairs./ He likes walking./ It does / a lot of good / to his body.进而逐步扩大到整句认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3)培养学生猜词的习惯。
小学生一旦遇到生词会急于查字典、问老师或同学,而不是通过上下文、文章背景知识等猜出词义。长此以往,必会产生依赖思想,影响阅读速度,也不利于智力的开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经常引导学生做猜词的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
3.创新教学方法,深入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1)合理利用课文资源。
小学英语教材是以词汇、对话、语篇这三个模块的方式来安排话题教学内容的。因此,教师如果只停留在“教教材”的水平上,那么就很容易走进“分块教学”的误区,即“词汇课只教词汇、对话课只教对话,一直到了读写课才教读写”。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话题的高度来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就能全面接触到话题讨论的各个要素,并获得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有序训练。到了第二课时,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话题进行复习、巩固和深化。到了第三课时,就是对话题的进一步内化和再一次丰富,使学生最终能形成应对话题讨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这样的“话题式”英语教学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2)设计兴趣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在教学之前设计与之密切相关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练习题,让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引导,教师以轻松明快的节奏创设出快速度通读课文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使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等,充分发挥它们拥有的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调节了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气氛又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发浓厚起来,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较大的提高。(3)以身示范,与生同读。
教师要让学生对英语阅读感兴趣,首先自己要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保持对阅读的高度热情,这种热情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胃口把适合学生阅读的英语故事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在觉得老师和自己有共同的兴趣之后,会更愉快轻松的阅读,形成良好的师生同读的和谐阅读气氛,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英语故事,阅读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4)把学生的阅读拓展到课外读物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在毕业时要达到二级目标要求——即除了能认读、理解教材上所示的单词、短语和对话、短文外,还应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正确朗读故事或短文,并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为了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应该为他们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提供一个平台,有时间经常播放一些原版得动画片,学生获取阅读资源的能力不可低估,如英语报、英语画刊、英语故事书等,几乎人人都有,再加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资源,只要教师发动得当,措施得力,学生自身就能提供出大量的阅读资源。一般学生推荐的阅读材料都能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学生所接触的阅读材料也往往是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很有推广价值。不仅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能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通过长久的积累对他们的词汇量,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可阅读的材料并不是很多,还有一定的局限,所以背诵和改编dialogue,chant等和唱一些英语歌曲等是小学教材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通常兴趣都比较高。教师可以结合所教的内容另外提供一些给学生背诵和演唱,并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好恶来改编这些小诗和歌谣,这既是对阅读材料的巩固,也是英语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
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在以后的摸索,实践中可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他的综合英语的水平。英语学得好的人,一般说来,都读过相当数量的书;反之,也只有读得比较多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英语。现今学生的一个通病是阅读量太小,拘泥于短文章上的“精耕细作”,产生不了语感,因而口笔语都缺少外国味。但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当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之后,教师就应该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结合教学中的各种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综合性地、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前提,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提倡多做有意义的练习,少做机械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越来越高,阅读量才会越来越大,获取的信息也就越来越多。希望在以后的摸索、实践中我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