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英语教师的培养与发展.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英语教师的培养与发展
作者:曹瑞青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5期
[摘要]在课程改革和新兴理论的推动下,关于外语教师培养与发展的研究已初具势头。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对外语教师的培养教育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围绕以高校外语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培养与发展的研究势在必行。文章从加强对外语教师培养教育与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出发,对如何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的培养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如何提升其素质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
[作者简介]曹瑞青(1958-),女,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和翻译。(内蒙古赤峰02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英语教师培养策略研究”的科研成果。(课题编号:NGZG06194)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8-0139-02
在课程改革和新兴理论的推动下,外语教师培养与发展的研究已初具势头。其特点是从建构主义认识论视角重新审视教学性质、教师知识和教师学习等概念,并以外语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师教育、教师决策、教师个人知识和教师学习与发展的实证性研究。研究教师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化的培养与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认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外语教师的知识、教学性质、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探讨如何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的培养教育,使之成为好老师,适应课改的要求,适应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以迎接外语教育的新形式、新标准、新要求和新挑战。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对外语教师的培养、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缺乏对外语教师的培训。由于信息相对闭塞和资金的匮乏,外语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因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教育思想落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陈旧。第二,缺乏对外语教师教学的研究,而“教学研究是关乎教师学术生命和保证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外语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薄弱环节”。缺乏对外语教学质量与教师研究能力关系的研究。第三,缺乏对外语教师个人实践、专业发展的研究,即如何发挥外语教师的职业专长,使其专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以追求外语教师个性化自我发展的最大效益。第四,缺乏对新时期教师角色、师生关系及教学模式等对学生学习成长进步之影响的研究。在这些问题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对外语教师教育理念认识的差距。
二、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培养与发展的必要性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人才的培养与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密切的关系。人才,包括高级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两者的关键内容与活动就是外语教育。外语教师的培养与发展不仅关系到外语教师自身的职业生存,而且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外语教师的培养教育紧跟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地域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资源、资金的相对匮乏,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在这些院校中,不仅绝大多数教师是土生土长的,而且这些教师工作后出去学习、进修、交流的机会相对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要少得多。这些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并影响到当地的外语教育,影响到未来人才的质量,甚至影响到整个地区的民族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以高校外语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培养教育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势在必行。这既是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国外语高等教育的一个目标,同时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教育的学科建设也有积极的意义。
外语教师培养与发展的研究势头是随着普通教师的教育研究热潮而出现的。第一,它是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课程改革是引起和深化教师教育培养与发展研究的重要原因。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如20世纪80年代的交际课程使人们反思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应运而生了一批应用语言学家,如J.Richards,H.J.Widdows等。第二,教师的专业化运动推动了教师的培养与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首先开展了教师专业化运动。他们从自身开始寻求如何加强从业者的素质,提高从业者的自主性,并促进其专业发展。而且他们还提出了一系列课题,如什么是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提供何种经验才能使教师拥有这种素质,如何使教师自主成长,不断发展其职业专长,等等,并由此推动了教师培养教育与发展研究的蓬勃发展。第三,新兴社科理论的影响。教师教育培养研究是在各种新兴理论的影响和推动下出现的,如建构主义对知识传授型的教师教育形成了挑战;信息加工理论引起了对教师思维过程的对比等。第四,它也是社会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不断地对高校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离不开教师的学习与培养。教师只有形成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才能产生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终身学习的今天,高校教师要培养引导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自己就应该首先具备终身发展的自觉性。
三、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英语教师的培养途径
1.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做新型的英语教师。所谓新型的英语教师,就是教师不仅要拥有英语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学专业知识、教育实践技能,而且要具有研究能力,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What to teach”“How to teach”,还要懂得“Why to teach”。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它要求英语教师无论在教学
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方面都要接受挑战。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如果能经常思考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并将其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来研究,那么,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无疑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应该把反思性教学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调查验证、拟定行动策略。同样,反思性教学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在反思“为什么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偏低,阅读速度慢”时,我们就会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只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一些词汇、语法等知识,而忽视了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但这种经验式的判断还只是研究的起点,不是真正的研究。分析原因或提出原因假设都应该有理论依据或是调查证据,只有理性地找出症结之后,才能进一步对症下药,找出问题所在。这样以研究来解决问题,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因此,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反思性教学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只有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才能获得教师个性化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效益。
2.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建立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为双重目标的职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实现教师的个性化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教育、职业培训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关乎学术生命和保证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外语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薄弱环节。”要关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的问题研究,把“培训”做成集教、学、研、思、辩、行为一体的“教育”和“发展”过程,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研相益、授人以渔、终生学习”的效果。培训形式可灵活多样,方法可采用观摩法、反思法、合作法、任务法、体验法、访谈法和研讨法等。就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而言,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大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安排学科带头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的具体指导,传授教学经验。第二,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写教学日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开展各类英语教学竞赛、教案竞赛、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等一系列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以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第三,创造浓厚的学术气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开展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提高学术水平。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进修与培训,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在职或定向等途径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士学位课程,提高学历层次与知识层次,同时也可以利用教师网络这一平台,运用远程教育的手段,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开展地区资源优势互补,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3.反思教师的从业素质,反思教师的人才观,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师生关系,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大学教师一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比较重视,而对师生关系的情感因素重视不够,这使得语言知识成为师生关系的唯一纽带。这表现在缺乏对学生必要的了解和沟通,忽视学生的需求,忽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等。这势必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尽管许多教师也意识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常常以掌握书本知识内容为目的,结果课堂教学常常陷入一种毫无生气的状态。调查表明,现行高校的师生关系普遍为放任型,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师资的相对匮乏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放任型的师生关系更是普遍存在。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相统一。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激发和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增强学习的原动力、主动性和目的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情感素质,通过情感教学实现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发展。新时期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角色,建立开放、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只有这样,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研、科研能力这一保证教学效益,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关乎教师学术生命、职业生存前景的问题,才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刘学惠.国外“教师思想研究”评价[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5).[2]赵爱芳.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J].洛阳工业学院学报,2001(4).[3]张思永,冯媛.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的思考[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6
(11).[4]戴曼纯,张希春.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
(2).[5]赵家骐.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创建学习型城市[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6]王伯康,周耀威.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要性、可能性及途径[J].高师教育研究,2001(1).[7]Richards,J.C.and Lockhart C.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第二篇: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师范生的技能培养
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师范生的技能培养
摘要:通过对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包头师范学院英语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状况及教学环境的分析,笔者发现,学校存在校方观念、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TPACK为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和可操作和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TPACK;少数民族地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
一、引言
当今时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同时将“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新时代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是未来的英语教师,具有良好的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并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外语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他们完成教育发展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落实民族教育政策、促进边疆地区教育教学发展并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理位置偏远,教育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教学设施不完善,教育经费短缺,导致这些地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状况不容乐观。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包头师范学院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英语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还是利用传统的教育实习和微格教学,虽然开设了如《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之类的公共类课程来培养信息技术技能,但所学内容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完全相同,并且脱离了具体外语教学情境,在进行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意义整合方面效果欠佳。包头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状况,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等,在少数民族高等师范院校中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探索适合该校、该类地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05年,美国学者Mishra和Koehler首次将技术知识纳入教师知识结构中,并提出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简称TPACK。该框架自2006年正式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结果表明,TPACK有利于教师将教学技术与课程有机地融合,是教师进行有效英语教学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框架。TPACK为少数民族地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课程改革与融合提供了很好的改革思路。
二、TPACK的内涵
TPACK是一种新兴的知识形式,超越了所有三个传统教学要素(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知识),而强调任何教学阶段教师都应有意识地将技术、教学法和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传授,而非简单孤立地学习各种知识。因此,它是一种综合的、复杂的、多面的知识。它强调的三个要素在教学中所承担的角色均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因而它又具有动态性和独特性。情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强调必须以具体学科知识为载体。Koehler和Mishra(2006)提供了一个圆形表示的TPACK框架,试图阐明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内容知识之间的关系。它的三个核心元素是基于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这三个圆之间的联系代表了四个重叠的领域也可以引起技术教学法知识,技术内容知识和TPACK知识的意义构建。对于外语教学而言,就是构建以语言学和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以教学法为行动基础,以教育信息技术为基本实现条件的、跨学科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具体而言,外语教师TPACK知识框架需要整合的知识有:(1)学科内容知识:包括语言与技能、语言学与文学、语言文化、翻译、跨文化交际技能、课程开发与评价测试等知识。(2)教学法知识:包括学习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尤其是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对我国影响较大且还在大面积使用的外语教学法知识,如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与视听法和交际法的知识等,流行的语言学理论知识等。(3)技术工具知识:包含传统技术,如书本、粉笔和黑板,先进的数字技术,如白板、互联网等方面的知识。(4)学科教学法知识:包括语言教学理论、语言教学技能、教育学知识与决策能力、教学语境四种知识。(5)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由技术知识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使用技术掌握语言技能、进行测试和评价、进行合作学习等。(6)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包括教师能有效开展教与学活动所拥有的技术知识及经验。(7)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利用技术对英语学科内容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也是由三个核心元素交叉互动而产生的一类新知识,它既是三个知识元素的有机组合,但又在三个元素的组合之上。
三、少数民族地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现状及问题 1.校方观念及课程设置包头师范学院现行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以下简称《方案》)中的《规格要求》对培养人才在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是:“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科学教育理论,接受较严格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技能的训练,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素质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初步掌握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方案》指导下的教师教育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学科教学论》《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原则》《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等六门课。如果从TPACK框架下重新审视会发现,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具体课程定位,都将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教学设计信息化割裂开来。从课程类型来看,几类课程都有设置,有C类课程即学科专业知识、T类(如《计算机信息技术》)、TP类课程(如《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和P类(如《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但T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的主要是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掌握。P类课程专门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但没有和信息技术相结合。TP类最应强调这四类课程的相互联系与整合,在教学中,却等同于T类课程。所以,学生所掌握的往往仅是孤立的某些技术操作方法和技能,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使用,更不能将这些技术与教学整合起来。2.教师的外语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及对TPACK的认知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TPACK框架下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他们对外语教育技术应用及TPACK的认知、教育技术水平、外语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及有关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认同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是现代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使用中,有的教师使用技术的目的与英语学科目的不一致,或使用目的不明确;有的教师过分依赖或使用信息技术,忽略了教学情境中的其他因素;有的教师虽表现优秀,但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未能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转变自己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一些英语教师对外语教育技术只是一般性的了解与掌握,使用的技术类型有限。他们的外语教育技术水平大多处于初中级,在尝试使用相对复杂的新技术辅助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教师基本是对已有教学模式和内容的丰富与改进,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深度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实践活动较少。虽然思想上认为重要,但是一些教师认为TPACK就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没有从课程整体出发做高层次融合与主动适应。由于很少接受过集中教育技术培训或专门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方面的学习,也没有接触过外语教育技术相关的重要理论,特别是没有接触过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些英语教师不能有效地运用外语教育技术。
四、少数民族地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策略
1.正确理解整合,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学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英语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要适应当前外语教育技术发展和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目标除须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于实践教学的能力外,外语教育技术也应是培养目标应具有的能力。TPACK框架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利用技术辅助教学,也不是简单的“课堂电子化”“教案电子化”“课本电子化”,而是高层次的融合,是从课程的整体观出发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是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通过创建数字化的环境,让教师和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和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目的。2.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设置,注重日常渗透与培养目前,包头师范学院开设的几类信息技术课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只是为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手段,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之一。对于在校的师范生要真正做到TPACK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是在教师的教学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适应、模仿、学习和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学校改革目前的课程设置势在必行。外语教育技术内容庞杂,而开课时间有限,因而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专业的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并与英语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获得技术知识。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外语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也可以与CK或PK类课程融合形成外语教育技术实践项目,如已有教师基于TPACK进行课堂与微群网络学习共同体整合的尝试、英语写作教学、翻译教学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微课、翻转课堂等也是TPACK课型很好的实践。3.建立有效机制,加强师资培训,突出TPACK内容TPACK框架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是将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于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教师必须能够灵活地穿梭于由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这三要素所定义的空间之中,以寻求恰当的平衡点,进而设计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是否有效、高效取决于教师TPACK建构水平的高低。外语教师技术知识水平的有限,会影响整合的知识结构英语学科技术知识水平,最终导致技术教学学科知识整体水平不高。而要达到外语教师的TPACK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只凭借个人力量难以完成,学校提供的支持必不可少。学校在增加硬件投入的同时,要建立外语教师发展中心,搭建外语教育技术学习网络平台,举办教育技术交流和外语教育技术培训等,以此加强外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学校还可引进专业人员推动整体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培训,除了相关的外语教育技术知识、外语教学方法和学习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体系等支撑外语教育技术的理论外,在学科教学法方面,学校要帮助教师掌握整合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外语课堂教学设计、多模态教学、CALL与TELL的研究等。同时,学校要细化TPACK的各个维度,确保教师正确理解并全面掌握TPACK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合作共同体,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整合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师资后备军的英语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越来越重要。TPACK提供了学校培养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可操作和借鉴的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技术与教学有机的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尝试,进而有效地促进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济军,陈磊.TPACK视域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
第三篇:国内外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兴趣培养
国内外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兴趣培养情况
国内: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发展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当今国际上,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学习英语已不仅是与国际发展接轨的需要更是我们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而我们国家要想更好的对外开放跟上国际时代潮流,就首先应当使我国公民具备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底子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特别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单一,因此,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需要,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就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制订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要求》,扬长避短,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呢?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劣势
一、优势
(一)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源大多都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从小生活在多民族语言环境中,对不同民族语言耳濡目染,语言转换能力强,容易接受新语言的学习。在交流中往往先人为主,用对方的语言与之交流,会哈尼族语言的彝族学生见到哈尼族同学就会先用哈尼族语言主动与哈尼族同学打招呼、问候,于是双方自然地用哈尼族语言进行交流,来到学校见到老师他们也会自然的用普通话与老师交流。
(二)同时,少数民族小学生也具备了儿童好奇、好动、爱表现、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他们学习外语时有许多成人甚至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模仿力、可塑性强等。
二、劣势
(一)少数民族学生受家庭教育和母语的干扰,羞于说英语。尤其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
(二)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只能接触一到二次,每次四十分钟,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回到家里,或许有的家长们能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科目就足够了,他们在学汉语拼音时还有很大的困难,再学英语,不是要分不清楚了吗?因此,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大部分少数民族家长则是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三)由于师资不足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少数民族地区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多半是边学边教“半路出家”。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于城市小学,在农村小学中还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这种“满堂贯、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
国外:
English is becoming more international , the
diversifi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of young beginners ,in the face of that student who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is the golden age of development, the teachers should bebring up and keep on the interesting of learning English , grasping the opportunity to play up the atmosphere in English class, motivating the thirst for knowledge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in the full
study materials about the book, make learning English is truly from a interactive tool to culture, firmly grasp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s the main objective of developing and enhancing Students the level of spoken English skills, focus on “people-oriented”, ensure students play the main role;establish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be importance the feelings of the exchange, make English will be a real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to learning, as a genuine culture to application.Key words:
internationaldiversification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第四篇:师德培养与教师发展
(故事引入):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曾经有一个到欧洲旅行的人,看到一群工人在山坡上干活,他好奇地走过去,问“请问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向他咆哮:“你瞎了眼了吗?没看到我干的满头大汗吗?”真是自讨没趣。他于是去问第二个工人,第二个人回答:“我在盖房子,家里人正等着我干活维持生计呢,对不起!我没有时间和你聊天。”不远处还有一位工人,一边干活一边开心地哼着小曲。这位游客带着一份好奇又走过去问他干什么?这位工人两眼发光,神采奕奕地说:“我在建筑一座大教堂。教堂建成以后,方圆百里的人都可以在这里蒙受神的恩典!”十年后,第一个工人带着抱怨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第二个工人仍然还在为维持生计而继续当建筑工人,只有第三个工人,这时候成了这家建筑公司的老板。
同样是建筑工人,由于对工作的态度、认识和体验不同,造就了他们完全不同的人生。
我们同样是老师,不同的职业人生和职业体验,也将会带给我们完全不同的职业状态和生命状态。
现在我省初中第三轮研修培训即将闭幕,对集中培训来说,即将结束,而对个人研修来说,则是刚刚开始。培训的主题是“做有幸福感的教师”,有的老师可能撇嘴,哼!我才没有感觉到幸福呢,也不喜欢这份职业!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说到底这正是一种对职业的体验,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如果我们像第一个工人,——职业倦怠,第二个工人——职业应付,对我们自己、对学生又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思维、换一种职业体验,那就是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向前面故事中的第三个建筑工人,干一行爱一行呢?怎样理解?我认为这属于师德范畴,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对职业的热爱。这种热爱能激发一种教育情怀,正如张志勇厅长所说,“教育情怀以对教育的理解为基础,它指向一种执着的大爱,爱所从事的职业,并与之融为一体,爱自己也爱他人的学生。”我省近几年无论是哪一次哪一层次的培训,省厅都做到了将知识培训与思想理念的传输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人们常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现在随着社会的法展,教育的不断进步,全国上下业务素质有了大的提高,前几年本科生根本分不到乡镇中学,现在每年招聘的老师中多数是本科生还有为数不少的研究生,这说明了第一学历有以前的初中、高中(中师)、大专发展到今天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即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而教师的精神状态相比之下,或多或少的有点职业倦怠或职业应付。因此,业务素质已不是我们老师干得好坏的先决条件。而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职业的工作态度。也就是只要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才能激发教师饱满的教育情怀,最大限度得对学生投入大爱。才能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幸福来源于来自各方面的认可。国家社会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绩效工资的实施也在经济层面保障了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特别是我省规范办学行为后让其他行业羡慕的寒暑假,大家也都能感觉得到。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由于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和工厂生产的产品相比,很难看到直接的效益,也就是我们的成就感难以体现出来,所以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都会非常重视来自方方面面的认可,这个认可可能是一句话,一封信,一个评语等。这次远程研修,省厅定出“做一个幸福感的教师”的主题,实际上就是对教师一种鼓励,一种职业精神的认可。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优秀专家,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师德教育学科组长、远程培训课程专家)彭兴顺的一本书《做卓越的教师》,也可能在座的有的也读过。他从八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做卓越教师的条件:一做卓越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二做幸福的教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三做会育人的教师——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之路;四做会上课的教室——生本课堂的设计与创建;五做会写作的教师;六做会当家长的教师——走进孩子心灵的艺术;七做会培训教师的教师——打造美丽课堂的策略;八卓越教师的培养——高校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还有陶继新教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等,都从读书学习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做有幸福感教师,对我启发很大,感触也很多,让我真实的感受到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名师面对面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也理解了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理解了读书是学习,写作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有效的学习。因为写作使阅读不能满足于泛泛的浏览,而必须是一种研读。从而学会、养成记录自己平时的思想火花的习惯。一次联想、一缕思绪、一个念头……都以随感、格言的形式写下来,让激情的火焰在纸上燃烧。正如教育专家李镇西在报告中所说那样;“对教育的爱大家都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着大家也是一样的,我和大家不一样的地方,仅仅是对这份爱与执着多一点思考并用笔将其记录。仅此而已!”
由此看来,师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对老师的教育教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面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挑战,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谈。”发展教师的师德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素质。
二、丰富而广博的阅读,增加教师幸福感
一个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周外面是未知的世界。已知的愈多,未知的领域就愈广。所谓“广见才能卓识,登高才能望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善于读书。通过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学识,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做卓越老师、做富有魅力的教师,做有幸福感的老师是我们每个老师一生的追求。要通过读书学习,学会换一种思维,换一种做法。先让我们再听一个小故事:
传说,古罗马帝国时期,有这样一位国王,一天突然想去看看自己的国土有多大。他光着脚,从田野走到河边,从河边走到山脚,穿越泥泞小路,跨过荆棘小径。当国王拖着疲惫而又布满血泡的双脚回到王宫时,立即命令大臣将帝国全都铺上羊毛毯子,以便像走皇宫一样,使双脚很舒服。(你想)这得需要多少羊皮和金钱呀!(于是)一位大臣对国王说:“为什么不用一张羊皮把脚包住呢?”国王想了想,接受了他的建议。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每个人都有遇到麻烦的时候,当一个人遇到烦恼时,不要一开始想改变世界,改变别人。改变世界、改变别人是件付出很多却收获很少的事情;改变自己则是件付出很少却收获很多的事情。就像故事中的那位国王一样,自己只是穿一双“皮鞋”,就可以使双脚舒服而且花费不多。
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是一样。如每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的班级,要想尽快的适应班级,先改变的应该是自己,如多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尽快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懍赋,才能尽快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读书要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才能时常感到知识的欠缺与贫乏而唤起对知识的渴求。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让人明事理,知识背景丰厚,文化底蕴扎实,教起书来才能开合自如,得心应手,而不至于执著一念,捉襟见肘。“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不停的读书,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否则,读书太少,底子太薄,经典不愿看,新书不肯读,课堂便少了底气、少了元气、干瘪无味。因此,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不分文理,要善于忙里偷闲,要学会挤时间读书,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广泛涉猎,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培养自己的人文气质,树立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在不断阅读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在提高中得到享受。南宋诗人陆游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们深深知道这个道理,都愿意自身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纯净水,都愿意在提高专业素质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升华。教育上的水是什么?有人(夏丐尊)说: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作为一名教师,渴望幸福;作为一名领导,他们也希望我们教师幸福,也愿意做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同行者。但做一名学养深厚、富有魅力的教师,做有幸福感的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信念、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总之,需要付出代价,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大量的阅读,方能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学识、学养。
三、用教育科研来促进教学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
勇于实践:作为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育实践,善于积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可见积累的重要性。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要善于积累,在筛选的基础上,进行归类、反思、总结,才能得以提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伐木工人,工作十分卖力。第一天,他砍了18棵树,老板表扬了他。第二天,他于是干得更加起劲,但是只砍了15棵树,老板还是表扬了他。第三天,他加倍努力,结果却仅仅砍了12棵树。这位伐木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好像力气越来越少了。
老板问他:“你上一次是什么时候磨斧子的?”“磨斧子?”工人十分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在“砍树”,备课,上课、辅导、谈心、改作业,我们很敬业,付出的很多,可常常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呢?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多长时间没有磨斧子了?”
有人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点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点是生态化、多元化。”要用生态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树有小树的魅力。作为教师,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是我们的职责。近几年,我尝到了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的甜头。作为我来说,由于家庭教育的局限,那个年代,家里也没课外书,从小没有读课外书的习惯,文化底蕴单薄,再加上参加工作后一直教数学,组织材料的难度较大,于是给自己压胆子,逼着自己函授数学专科、数学本科,读一些教育专家专著。让我深知科研强校,科研兴校,懂得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要想更好的发展自己,必须走教研教改之路。从2003年至今一直在搞课题实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类推进不同层次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当孩子处于表现出色,有点骄傲时,让孩子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当孩子处于低谷、缺乏自信时,我常运用纵向比较,将孩子的今天与昨天,明天与今天比,即使从倒数第一变成了倒数第二,由50分上升到55分,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从不歧视学困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我的带领下,我们初中数学组,结合自己的经验,经过多次反复推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初中数学的三种教学模式《尝试探究课》、《能力提升课》、《师生评议课》,2006年新学期开始,我们新泰市教育局领导,就跟踪听课、指导,并在全市初中推行。经过三年的努力,课题《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深化研究》于2009年8月顺利通过省“十一五”课题规划组结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申报了《初中数学的四部高效学习》泰安课题。通过“学—议—点—练”四步学习法,使学生找到一条自主高效的学习途径,增强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的主渠道。目的是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社会上,经常碰到一些人(大多数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唠起家常时,一听我是教数学的,都会用佩服的眼光看着我!“呀,真厉害!教数学的,当时我上学时就是感觉数学特别难,是不是我特别笨?”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若总结一下,我认为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数学的态度;二是学习数学的方法。两者缺一不可,互相促进。首先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指导生活。让他们知道我们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他们承认对数学的理解是有差别的,同时呢?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当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需要付出心血,付出代价,可通过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转变学习态度的过程。剩下的才是学习方法问题,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再好,也等于零。当然二者可以双管齐下,同步进行。也可以先拿出几节课统一思想,“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得需要根据我们对学生的了解情况而定。也体现出教育是一门艺术!常言道:“愚蠢的老师是教给学生以真理,而聪明的老师教给学生获得真理的方法”。可见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因为预习是学好知识的基础,俗话说:学然后才知不足,因此每学新的教学内容,我总是先让学生预习(自主探究会借助自己的学习材料,如综合能力训练),让学生通过预习后试着说出本节内容(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的基本知识点(这样主要是想增加每个学生交流发言的机会,避免一言堂),明白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不懂,然后再把需要解释的内容及重点知识及难点进行讲解(精讲点拨)。这样做一段时间,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有了大的改观,也就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们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其“会学”,使之能自觉、自然的把所学知识消化吸收。课堂生成教学的活力与精彩,这不是老师一味说教或单纯记忆所能达到的效果,当然很多老师放不开,老是感觉这样进度慢,学生不知如何自学,得需要一个过程,也得又耐指导心,这个耐心呢?我想必须有理论指导。也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的充电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作为教师首要的是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具体体现在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及情感世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而教师对自己的人文关怀则体现在心态上,保持平常心态、平和心态,去掉功利心态、浮躁心态等等,古人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其次是知,它包括知识和智慧;然后是识,它含盖着见识和胆识……
以后,我们的路还很长,在教育教学中,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我相信,只要不断读书学习,互相交流研究,一切问题都会得以解决。一
位青年问智者:“我怎样才能成为使自己愉快,使别人也愉快的人呢?”
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怎样理解?智者是这样解释的:
“把自己当成别人。当你痛苦时,把自己当成别人,可以减轻痛苦;当你快乐时,可以避免过分得意。
把别人当成自己。真正理解别人的需要,同情别人的不幸,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尽力帮助,把别人当成别人。尊重别人的独立性,尊重别人的隐私,不得侵犯别人的核心领域。
把自己当成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珍爱自己的每个人生阶段,珍爱自己的每个长处和特点,珍爱自己的生活空间。”
青年人又问;“如何做到这四点呢?它们又如何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用一生的时间,用心去理解。”
今天到此结束,浪费了大家这么多时间,由于所懂知识有限,难免会有一些理解的错误,表达上的错误,这仅仅是我自己的想法,敬请同行批评指正!多多交流!
最后,祝大家工作着幸福着快乐着!做真正意义上的有幸福感的教师!
反思:
今天(8月3日)上午,我们一行三人(实验中学语文教师xx,xx镇处级中学xx)受教委主任的邀请,来到果都镇初级中学,从不同方面讲了学习语文(国语)的重要,及聂根霞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了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说这样的顺序,实在是太巧面了,正好是先是学习国语的重要性,再就是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为主题得师德建设,再者就是走出国门,打造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而我认为不论从哪个方面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科的内容都是相同的,都必须在敬业爱岗,热爱教育的基础上,才能做得到,才能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我结合山东省初中远程研修的主题《做有幸福感的教师》,借鉴了xx教授《做卓越的教师》及xx教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都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说明做幸福教师、做卓越教师。我从三个大的方面根据现实生活中职业倦怠、职业应付的现象,说明了做幸福教师的必要性,做幸福教师的渠道(丰富而广博的阅读,增加教师幸福感)及用教育科研来促进教学。阐述了师德培养的重要性,因为现在的主要任务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热情,再就是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解读。
尽管今天身体不爽,我还是带病坚持了下来,对我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考验。感觉交流的同时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提高,需要整理一下思路,经过反思、总结、提炼的过程,知道该从哪几个方面说?用什么样的形式表达?所以决定今天从一下三个方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用故事开头,用故事结尾的形式完成了整个要讲的内容。其中引用了四个小故事:开头,不同状态的三个建筑工人的精神状态,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状态与生命状态;其次,引用了“古罗马时期国王”遇到麻烦时首先想到的是改变整个世界、改变别人,结果是付出的多,收获的少。而换一种思维那就是改变的应该是自己,这样付出的少,收获的多。再次是,引用了“磨刀不误砍柴工”,最后引用“怎样才能使别人愉快,是自己也变得快乐?智者的四句话作结束语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及智者的涵义。整个基调定的是:现在老师的业务素质已不是大的问题,关键的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特别是今天我是在语文教师曹丙红老是提起的话题学习国语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引起了共鸣。倍加感觉读书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自己正是语文功底欠缺,才在表达方式上费了这么大的劲岩棉复合板 外墙岩棉复合板 广州变压器修理厂 宁波至潮州货运专线 宁波至河源货运专线。
不过今天的交流情况感觉比较满意,能半脱稿的形式把自己表达的形式(原来只是准备好稿子后死读),用谈话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当然与真正的专家相比没有可比性,但纵向比较已有了较大的进步。也就是能放得开了,讲话时有了一定的思路。说明了一点,讲话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一是需要自信,当然需要自己大量的阅读才能丰富自己的学识。二是有锻炼的机会。也就是你现在只能是身边的榜样,别人是怎样看待你的?如果用你才有锻炼的机会,如果不用呢?“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宠辱不惊。
以后的路还很长,对于我而言,教科研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会制定好计划,多看一些应该看的书籍,在我的博客里我已经把专家推荐的书,尽早的多看几本,以补充我的精神世界。
第五篇:第七届全国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研讨会
第七届全国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研讨会
包天仁,现为通化师范学院院长、教授,为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创立者,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IATEFL)中国分会会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如何进行小学英语教学 单词教学
●教师:鲍教授认为,英语教学必须遵循语音优先的原则,必须发音准确。教师自己先要模仿原音,在熟练的基础上再反复给学生教,遇到多音节单词分解开读,由慢到快。●学生:学生对单词的掌握要“死去活来”,即学生对单词 必须先死记再灵活应用。句子及课文教学
全英式英语教学不可取,要有适当的汉语及翻译,所以在考试出题时一定要设计翻译题。教学方式
实施学校倡导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不能废弃其他教学方式。听说课
1.在听力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的备学生,备
听力内容,在备课的同时,可通过对课本上“听”的活动进行整合和改编,减少学生听的难度,在听前给学生布置听的任务,明确听的目的,学生听起来就会主动。2.听的目的是说,听完之后,学生不仅要说出听到的内容,还要会举一反三,说出与之有联系的内容。阅读课
1.让学生有读的动机:选择阅读内容要有趣、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的阅读口味,读前恰当设计几个小问题。
2.交给学生读的方法:比如浏览,扫描题目,找主题句,抓大意、找细节等,各种技巧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多数技巧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醒,不断示范引导才会逐渐被学生掌握。3.循序渐进,不要急躁: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
4.精心设计问题:首先,问题要有层次,有非常简单的表层问题,在文章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答案,让学生体验到阅读地成就感。其次,也有稍微隐蔽一点地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本表面意思之后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最后经过学生的思维发散才能得到答案。写作课
1.通过“读”来巩固“写”,让学生在认读句子的同时,找出主要单词和句子,从而进行描述与表达。
2.教师的范文很重要,阅读范文可以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熟悉作文所必需的开头、衔接、结尾等基本技巧。3.自改互改,及时讲评,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可以互相帮助,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写与改,不仅学会了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而且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使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