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时评:堵住制度漏洞
人民时评:堵住制度漏洞才有公共安全(申论写作推荐阅读)
堵住制度漏洞才有公共安全
公众所要的不只是涉事人的一次下跪、一声道歉,更多是建立制度保障、严防跑冒滴漏,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无虞
西安地铁三号线号称“西安最美地铁”,平稳与安全问题却引发社会关注。日前,西安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西安地铁三号线所使用5种规格的由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生产的电缆取样送检结果均不合格。奥凯公司负责人承认,“总价4000万元左右的电缆,其中3000多万元的电缆存在质量问题”。
自西安地铁三号线电缆问题曝光后,西安市政府以公开处理、不遮掩的态度,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明相关情况,抽检三号线电缆,向全市人民道歉,第一时间对涉事企业奥凯公司展开调查,依法控制8名相关人员„„相比过去一些公共安全事件处理的速度和态度,西安市政府直面问题、行动迅速,给处于安全疑虑中的市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体现出解决问题、维护安全的诚意。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从人人追问的地铁安全问题,到一个公众皆可托付的安全环境,到底需要走多久?这是直面公众追问所必须回答的。处理西安地铁三号线电缆问题,除了就具体事件进行责任追究外,还有诸多疑惑需要解开。比如,公众所质疑的陕西奥凯公司,为何在投产仅仅两个月后,就能以低价竞标方式拿下西安地铁三号线的订单?这样一个没有多少市场知名度的企业,如何被陕西省工商管理局认定为著名商标?对于这些质疑,相关部门同样应该调查到底,给大家一个交代。
种种猜测的背后,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责任认定及追究,更是安全环境如何构建的根本问题。如果不对其中的猫腻进行彻查,不管住可能存在的权钱交易,不堵住令人生疑的寻租漏洞,那么就算补救了一条地铁线的安全,也难以真正筑牢安全的堤坝。毕竟,涉及千万公众安全的问题,不能总是靠“网友曝光”来发现,而公众所要的也不只是涉事人的一次下跪、一声道歉,更多是如何建立制度保障、严防跑冒滴漏,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无虞。
城市公共安全是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也是政府部门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追究责任比公开道歉更为重要,制度建设也远比危机公关更为根本,唯有针对安全隐患追查到底、问责到底,并以制度建设堵住漏洞,才能真正确保安全。社会公众有理由期待西安在有了公开处理、不遮掩的良好开端后,能够在追究责任和制度建设上做更多努力。同时,各地都应以此次事件为戒,把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让政府查处、媒体监督、公众参与在公共安全问题上形成良性互补、合理互动的局面,做到对不良企业和寻租漏洞“拉黑”。
总书记强调,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落实中央要求,不是将安全写在文件里、写在纸面上,而是要装在所有人的脑袋里,体现在硬邦邦的制度保障上。唯有如此,才能让城市更有安全感,让开往春天的地铁始终运行在安全的轨道上。(完)
第二篇:治理“吃空饷”漏洞,堵住“吃空饷”的嘴(模版)
治理“吃空饷”漏洞,堵住“吃空饷”的嘴
近来,一些长期不上班、不在岗的人员却依然领工资、享福利的“吃空饷”现象引起了社会舆论热议。“吃空饷”现象在某些单位的悄然衍生,正是官场腐败和社会腐败的一个令百姓十分反感的表现形式,如何才能杜绝或减少此类现象,值得警醒与深思。
(1)溯本追源“吃空饷”
①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吃空饷”的存在反映出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监管缺失和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管理制度在制定和执行上存在漏洞,导致部分单位职工擅自离职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等。一些上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往往喜欢从下级借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仍然由原单位发放,这也客观上为“吃空饷”提供一定的空间。
②对人事和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由于管理制度在制定和执行上存在漏洞,导致部分单位职工擅自离职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等。部分单位故意隐瞒职工离职、调出、死亡等情况,虚增工资人数总量套取资金留作单位自行支配。另外,除了上级监管存在问题,外部监督也难以及时发挥作用,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不足,编制实名制无有效执行。
③在于责任追究制度缺乏足够的惩戒力与威慑力。一些单位政务的不透明,尤其是编制的不透明。制度的漏洞,再加上监管的缺失,特别是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空洞化形式化,使得某些公仆忘乎所以,敢于在用人方面随心所欲毫无章法,“吃空饷”的暗中兴起,也就让人们见怪不怪了。
(2)“吃空饷”的危害
①影响了社会公平。“吃空饷”不仅导致财政供养人员虚增、造成财政资金浪费、增加民众负担、损害公众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的形象以及社会公平。“吃空饷”者的大量存在,不仅严重增加财政负担,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这种尸位素餐、不劳而获、慷财政之慨的行为,无疑是对纳税人对劳动者的一种侮辱。
②损害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在老百姓看来,“吃空饷”就是腐败,不仅影响相关单位、部门形象,甚至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以及党执政的合法性。其直接危害表现在对国家财政和人事制度的持续侵蚀,进而引发行政法制上“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双重失序,最终阻碍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吃空饷”除了造成重大的财政损失,还会败坏党风国纪。若任其发展,甚至会动摇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
(3)如何遏制“吃空饷” ①约束和监督权力。
凡是存在“吃空饷”现象的地方,一定存在公权力制约监督的空当。治理“吃空饷”问题的关键是对权力约束和监督,必须能够堵住这些漏洞并同时加以完善。一个服务型政府,有义务让公众知道是“谁”在这个岗位上为其服务。政府官员的权力是由公民的权利让渡形成的,而政府财政也是由纳税人供养的。因此,政府官员必须接受民众的监督,以确保权力在正当的轨道上运行。从制度设计上推动人员编制、单位经费的透明化,引入社会力量加强监督,并建立更多直达上级监管部门的举报途径,不断压缩“空饷”得以产生的空间。
②建立严格的行政问责制。
通过顶层设计,来严格推进党政部门、事业单位的人事编制公开、单位财务透明,权力全方位监督、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制度。让“喂空饷”者也受到严厉惩治,从源头上遏制“吃空饷”利益流的泛滥,才能真正堵住“吃空饷”的嘴。领导干部如果不负责任等造成的吃空饷现象,就要启动行政问责制度,从根本上铲除吃空饷的社会环境。总之,通过严格监督,严加惩戒,形成足够的威慑力,彻底堵住“吃空饷”的漏洞。
③建立定期公示及举报制度。
堵住“吃空饷”者的嘴,必须完善行政事业人员的管理制度。公职人员的选拔和考核应该更多向社会公开,让老百姓真正拥有对公职人员称职与否的发言权,让这些不称职吃空饷的没有办法再玩“潜伏”。要根治事业单位“吃空饷”现象,必须认真实施编制实名制,实行定编到人,并将编制性质和配备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防止新的“蛀虫”滋生。以“利刃”割除“空饷肥肉”,断掉的不仅是“肥肉”,还是一颗“恶瘤”,彰显的是对廉政建设的伸张。治理 “吃空饷”考验的不仅是我们勤政廉政的指数,而且还是政府公信力与满意度。
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学:陈绍灿
邮编:355002
2012-7-15
第三篇:人民时评文章:食品安全
人民时评文章: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何时才能安全?
日前,北京丰台区食药监局查处了一处非法食品加工窝点,现场查扣食品原料及分装成品800余箱,价值约40万元,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黑作坊”将散装食品 原料分装在小包装里,封口再贴上假食品标签,就摇身一变成了休闲食品销往市场了。废弃的台球桌竟成了食品加工台,5名操作人员正在台球桌上分装柠檬片,屋 内电子秤、封口机、压盖机等加工工具正在运转。(人民网2016年3月14日)
民以事为天,每一人的基本能量都来源于食物,能量的获取固然是商家应该攥取得发财“契机”,但是利用将食品贴上假标签,甚至无视干净卫生这些条款,这样的 不法商家是我们不能容忍的社会“毒虫”。将这些违法生产看作利益的获取渠道,为谋取更多的利润,不顾基本的职业道德,挑战法律底线,无任何证件倒卖食品,制作无法提供产品的原料,这不仅是悬在公众头上的“利剑”,更是对整个社会具有极其重大的危害性。
大家都在调侃,我们中国人是地沟油、毒药、亚硝酸盐喂养的一代,还有什么样的食品是我们不能入口的呢?当我们为这一个段子大笑不已的时候,反讽的时候,所 谓的良心企业、放心厂家,甚至是所谓的政府监督部门。如果你们本着为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的思想监督检查流水线上的每一个商品。那么“三聚氰 胺”“大头娃娃”“地沟油”将变成人们生疏的词汇。
笔者认为,食品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量,特别是如今的市面发展的如火如荼,各种休闲食品供不应求,为了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问题。政府应 该必须负起责任,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加强执法能力,严厉打击无证倒卖制作食品,严格惩罚这些唯利是图的商家,让他们不敢卖、不想卖。其次还必须加强公民 的宣传教育,不要贪了小便宜丢了姓名,进正规的商店买东西,注意看生产日期和发票,拥有维权意识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饿了么”真的“改了么”?食品卫生安全引人堪忧
老板娘用牙咬开火腿肠放到炒饭中,厨师将手指伸进锅里沾汤汁尝味道,员工协助黑作坊入驻平台……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后,日前网上订餐平台“饿了 么”连续发声,并推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如今半个月过去北京晨报记者多路暗访发现,涉嫌无照经营、登记地址虚假、盗用后厨照片等行为仍大量存在于“饿了么”平台。(人民网,2016年3月28日)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作时间越发紧凑,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方便快捷外卖逐渐成为人民的首选,上班者、学生,甚至家庭也都接纳并更多的使用外卖,饿了么作为外卖平台,就在这种契机下应运而生,并在近5年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问题接踵而至。
央视“3·15”曝光了饿了么存在的诸多问题,饿了么连续发声,并推出一系列的整改措施,然后,我们从记者的探访中可以得知,截止目前为止,饿了么并没有真的改了?相反还在顶风作案。
不少小店卫生问题令人作呕,甚至有“饿了么”员工主动协助无照黑作坊入驻平台;登记地址虚假、盗用后厨照片等问题依旧大量出现。就餐者的健康令人担忧!企业的诚信令人质疑!作者口2733740549长期兼职代写党建类时评,保证原创,长期合作
其实不仅是饿了么平台,食品卫生安全、药品安全一直是人民关注的焦点。近些年,负面新闻不断,三聚氰胺毒奶粉、婴幼儿鱼肝油、毒豆芽、上海福喜事件不断涌 现,致使人民对国内企业生产产品越发的不信任,信任危机出现,不少市民为了安全,宁肯出国购买相关产品。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应完善相关法律,依法办事;食安办、食药监局要加大监察力度,发挥自己的职责,监管有力;上级部门应查处不作为的执法人; 商家及生产企业及种植、养殖业主须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法定要求进行经营,提升道德修养,诚信经营,不要因利益熏心造成恶果;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要依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严格审查入网经营者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经营资质,对不符合法律法规 要求的入网食品经营者及行为进行制止、下架、撤销,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消费者可以举报,执法人员将进行调查。
第四篇:陈绍霞:怎样才能堵住土地增值税征管理漏洞?
陈绍霞:怎样才能堵住土地增值税征管理漏洞?
【由“普金网”金财税服务电商平台整理提供】
万科是A股市场为数不多的信息披露较为透明、经营活动规范的上市公司,央视对万科的实地调查尚且发现其可能欠缴税款,由此亦不难想象,国内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增值税征缴、清算方面可能存在诸多问题,房地产项目长期不清算,可能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由此导致房地产企业可能大面积欠缴税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预征率偏低、清算条件存漏洞,税务征管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是导致房地产项目清算率低、房地产企业可能大量欠缴土地增值税的主要原因。
1.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偏低,房地产商清算意愿低
个人认为,房地产开发项目迟迟不清算,一个主要原因是,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明显偏低,一旦实施清算,房地产企业需要补缴大量税款,因此,房地产企业清算意愿低,不断拖延清算时间。
2012年末万科A预提的应缴土地增值税账面余额为44.35亿元、金地集团(600383)、招商地产(000024)、华侨城等房地产上市公司都计提了大量应缴土地增值税。房地产企业之所以计提大量应缴土地增值税,一方面说明这些项目在报告期内已经实现销售结算、确认销售收入,但税款尚未清算,为了使报告期成本与收入相匹配、真实反映报告期经营业绩,需要预提相应的税款、计入当期营业税金,另一方面正说明了土地增值税预征比例偏低,需要在清算后补缴税款。
那么,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与应缴税率相差多大呢?笔者查阅了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12年报,其中只有招商地产和金融街(000402)披露了预缴土地增值税余额数据:
2012年末,招商地产预缴土地增值税账面余额5.27亿元、预收账款余额284.64亿元,以此计算的土地增值税预缴率为1.85%;2012年招商地产的房地产营业收入240亿元、计入当期营业税金的土地增值税为28.4亿元(含预提),应缴税率为11.75%。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出,2012年末金融街土地增值税预缴率为1.38%、应缴税率为4.42%。两家公司预缴税率皆显著低于应缴税率。
为了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2010年6月国税总局发文要求:“除保障性住房外,东部地区省份预征率不得低于2%,中部和东北地区省份不得低于1.5%,西部地区省份不得低于1%。”笔者上述计算分析显示,招商地产、金融街土地增值税预征率都低于2%。
笔者统计了A股房地产前10大上市公司2012年土地增值税应缴税率,其中9家上市公司应缴税率在3%以上,华侨城以19.6%的应缴税率位居首位。
由此可见,国内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明显偏低,一旦清算,需补缴巨额税款。为了推迟纳税、占用应税款项,房地产企业有可能拖延项目清算工作,一些房地产企业在项目竣工、销售多年后,以至于已成为成熟小区,仍然迟迟不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
观点辩析:预征土地增值税是否为提前征税、占用企业流动资金?
房地产大佬任志强认为:“政府的预缴正是无偿提前占用企业流动资金的纳税方式。”对于任志强的这一观点,笔者认为,这是对土地增值税的误读。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纳税人应当自转让房地产合同签订之日起7日内向房地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在税务机关核定的期限内缴纳土地增值税。”由此可知,土地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签订房屋转让合同时,只要签订了房屋销售合同,纳税义务就已经发生。
但由于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商品房实行预售制,签订合同时成本未知,无法据以确定应缴税率,实施细则规定按一定比例预征税款;可见,对土地增值税进行预征,并不是提前征收税款。
土地增值税预征是与商品房预售制相对应的,如果房地产项目竣工后才对外销售,土地增值税也就不必预征。只有当预征税款高于房地产项目清算时计算的应缴税款时,才会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而从目前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明显偏低、预征率普遍低于应缴率,以致房地产企业为了推迟纳税、大量房地产项目迟迟不清算的情况来看,实际上是房地产企业无偿占用了应缴税款。因此,基于土地增值税征管现状,有必要提高土地增值税的预征率。
2.清算条件存漏洞,税务征管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
国税总局2006年发布的187 号文明确了房地产企业应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三个条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
1)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完成销售的;
2)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
3)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根据以上条件,如果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只有一套商品房没有完成销售,就可以不进行清算,这也为很多房地产企业合法地拖延房地产项目清算时间提供了便利。
187文还规定了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几种情形: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
1)已竣工验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已转让的房地产建筑面积占整个项目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在85%以上,或该比例虽未超过85%,但剩余的可售建筑面积已经出租或自用的;
2)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满三年仍未销售完毕的;
3)纳税人申请注销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手续的。
根据这一条款的规定,只要主管税务机关不提出清算要求,房地产企业无须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
2009年国税总局下发的《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第十一条规定:“对符合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进行清算情形的,应当作出评估,并经分管领导批准,确定何时要求纳税人进行清算的时间。对确定暂不通知清算的,应继续做好项目管理,每年作出评估,及时确定清算时间并通知纳税人办理清算。”
因此,即使符合前述“可要求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条件之一,主管税务机关仍可以决定暂不通知清算,但该文件中没有规定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暂不通知清算,这实际上意味,只要主管税务机关乐意,可以无限期不要求纳税人进行清算,在是否要求房地产企业进行清算方面,税务征管人员拥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
根据上述分析,只要房地产开发项目尚未全部完成销售(即使还剩一套房),就不属于“纳税人应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情形;只要税务征管机关不通知纳税人进行清算,房地产开发项目可以无限期不清算,主管税务机关也无须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以央视调查的万科开发项目来看,除吉林万科城项目外,其他几个项目主管税务机关都没有通知万科进行清算,只要这些项目没有100%完成销售,企业就可以无限期不进行清算。万科虽有拖欠税款之嫌,但却是在现行的税收征管体制下合法地递延纳税,如果说是欠税的话,那也是合法地欠税。税收征管部门似乎也没啥问题,税法有关条款赋予税务征管部门可以不通知纳税人清算的权限,且没有附加具体的限制性条件。
如何完善土地增值税征管?
土地增值税条例发布于20年前,20年间我国房地产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20年前制定的条例没有考虑到房地产预售制成为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采用的销售方式,2006年以来国税总局虽然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为土地增值税条例打上补丁,但土地增值税征管中仍然暴露出预征率偏低、大量房地产项目迟迟不清算、拖欠税款等乱象。
无论是2006年187号文、还是2010年以来国税总局发布的针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文件,都是将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工具。如果以这一政策目标为出发点,那么,有必要结合房地产市场调控管理对土地增值税征管进行系统地完善。
1)提高土地增值税预征率
前文分析显示,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预缴率显著低于应缴率,一旦项目进行清算,房地产开发商需要为此补缴大量税款。正因为如此,房地产企业清算意愿低,大量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后迟迟未能清算。
改变这一现状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大幅提高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可以要求房地产商在办理房
地产项目预售许可证时合理预计项目开发成本,并据以确定相应的预征率,并根据项目开发进度调整预征率,使预征税额与项目清算时应缴税额相近,对于最终清缴税款超过整个项目土地增值预征税款总额10%以上的部分,计征滞纳金。以此引导房地产企业合理确定预缴率,并及时办理项目清算。
2)修改完善土地增值税清算条件
国税发[2006]187 号文规定了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几种情形,只有当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清算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才需要进行清算,这也为房地产企业迟迟不清算提供了理由。
这一条款可以修改为,只要符合文件中规定的几种情形之一,房地产企业应主动申报对项目进行清算,而不是由主管税务机关通知其是否清算,如果房地产企业未主动申报、或房地产企业认为缺乏成本数据、申请延迟清算,应对由此导致税款延迟缴纳加征滞纳金。
3)取消房地产预售制
土地增值税作为房地产业的暴利税,旨在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暴利,2006年以来历次出台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的文件,都是将其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手段,央视本次报道中也表示:“在全国不少地方,土地增值税这样一项抑制房价快速上涨的重要措施却没有落实。”
因此,如果从打压房地产业暴利的角度考虑完善土地增值税征管,那么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取消房地产预售制,房地产项目一律于项目竣工后方可对外销售,并根据销售进度按月申报纳税。
房地产预售制取消后,只有当房地产项目竣工结算后,才能对外销售。在此情形下,所销售的房屋的成本已能够可靠计量,每销售一套房屋,均可根据其成本及收入计算应缴土地增值税款,房地产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发生的收入、成本数据按月汇总申报缴纳土地增值税。没有了房地产项目的预售制,也就没有了土地增值税的预征,房地产企业完全能够按照房地产项目的销售进度,据实申报缴纳土地增值税,如果整个项目成本的分摊合理,那么,整个项目销售完毕后的清算,也就并不重要,不会有大量的税款集中到清算时一次性缴纳,大量欠税的可能性也就不会发生。如果发现房地产企业利用不合理的分摊成本方法递延纳税,可能导致大量税款集中于清算时计缴,亦可以责令企业改正并要求其缴纳滞纳金。
第五篇:基层医改稳步推行首先要堵住体制漏洞
基层医改稳步推行首先要堵住体制漏洞
十八大提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随着医改的深入,基层医改已经成为医改的攻坚对象。我国在基层医改方面做了较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际上,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周密、有漏洞,且预见性不强,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而阻障了基层医改的进展。因此,为了让医改顺利推进,首先需要堵漏洞,清障碍,完善相关制度。
这些制度上的漏洞与并发症,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药占比”实用性不强
“药占比”原本是为减少不合理用药而设计的,为此国家还匹配出台了“基本药物制度”,并规定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等。但在许多基层医院,虽然药品的使用总量并未减少,却因检查费、治疗费、服务费的增加,让“药占比”顺利达标。
二、“一卡通”等电子信息系统,封闭信息,捆绑患者。
医院实行“一卡通”等电子信息系统,看似简化看病流程,但是有部分医院利用电子信息的封闭性截留病人,使医院获利。在具体操作时,医院仅告知患者诊断结果,而不让患者了解诊断依据等资料。患者须持“一卡通”到药房取药结算后,方才知道所购药品的名称及用法。此外,因目前各医院间尚未实行信息共享,患者若到其他医院就诊,就必须重新检查治疗。
三、新农合监管乏力。
由于目前许多县级新农合监督无力,导致并造成虚假新农合住院成为家常便饭。如豫北50万人口的农业县,其新农合办只有8人,仅为新农合报销一事便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法下基层对新农合进行监管,以致许多新农合资金未能起到本能作用。
四、“乱检查、乱治疗、乱收费”治理无法可依。
虽然各地都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治理“乱检查、乱治疗、乱收费”,如,严格实行绩效考核、实行临床路径等,但这些大都仅通过罚款和对管理者的行政处罚了事,而未能从根本上治理。至今,我国尚无针对“乱检查、乱治疗、乱收费”的相应法律法规,严重阻碍着医改的进程。
五、住院及出院缺乏明确的可行性标准。据悉,某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考核方案中,将住院门诊人均消费作为“十大指标”的重要指标,其目的是降低病人医疗支出。但在实际考核中发现,一些医院人均住院消费与上年比减少了16%,而住院量却增加了21%,医院总收入增加14.8%。在这种情况中常有医院采取诱导甚至是欺骗病人住院,又提前让病人出院的手段,加大了床位使用率,却忽视了治愈率。
六、“社会满意度”来源不正确,缺乏公信力。
目前,许多基层医院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为了完成顶层设计的 “社会满意度”考核目标,采取自评、院内评定和拉关系评定等办法来进行评定。如个别医院让护士在住院和出院病人床头,让病人当面填写满意度调查表,稍懂用意的人都知道在“满意”项目上打“√”号;也有医院让关系密切的社会机构团体“赞助”评价;或动员职工亲属朋友在网上“支持”等。但这种操作模式根本无法显示出真正的社会满意度,即使医院以此胜出,深知其究的老百姓也不会将其作为首选医院,仍会涌向真正优秀的医院就诊。
七、管理机制运营体制不健全。
目前,按照要求,基层地方政府主要领导需对医改负责,但具体工作大多仍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操办,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财政、人事、社保、乡镇政府等部门并非上下级关系。
由于缺乏固定的、有决策力的、有决定性调控管理能力的领导组织,使得各部门间对新农合有关事宜的沟通与协调存在一定困难;同时,人寿保险作为新农合运转的重要环节,它的性质与新农合有本质区别,矛盾明显。一定程度上,它在使用市场手段控制新农合资金的设计作用,不能使新农合达到医改设计目的。另外,作为基层医改的具体操作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难以下狠心像切除毒瘤一样在自身动刀,整治影响自身发展的问题。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