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会计处理实例

时间:2019-05-12 03:4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会计处理实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会计处理实例》。

第一篇: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会计处理实例

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源等,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 贷:银行存款 5850000 2.产品外销时,免征本销售环节的销项税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24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4000000 3.产品内销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17%-15%)=48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 48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 5.计算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90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90000 6.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90000 贷:银行存款 90000

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

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46万元。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

6.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46=314万元。借:应收补贴款 4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14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 7.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460000 贷:应收补贴款 460000

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494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5.6.7步账务处理如下:

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494+5-2400×(17%-15%)]=-400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6.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00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360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360=0万元。借:应收补贴款 36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 7.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600000 贷:应收补贴款 3600000

第二篇: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处理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处理

1)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额FOB*征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应退税额)

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退税额)

3)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免抵额)

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额)

4)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货: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问:我单位是一个生产内销和出口产品的企业。请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业务如何计算和进行账务处理,请举例说明。

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文规定:

二、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三、有关计算方法

(一)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二)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

1、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实际离岸价的,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离岸价向主管国税机关进行申报,同时主管税务机关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2、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三)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确定。

(四)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例: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15%。2002年8月有关经营业务为:购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进项税额为34万元,货已验收入库。当月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100万元。上期末留抵税款6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100×(17%-15%)=2(万元)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200×(17%-15%)-2=2(万元)

(3)当期应纳税额=100×17%-(34-2)-6=-21(万元)(4)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100×15%=15(万元)

(5)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15%-15=15(万元)(6)按规定,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即该企业应退税额=15万元

(7)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15-15=0(万元)

(8)8月期末留抵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税额为6(21-15)万元。《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规定:实行“免、抵、退”办法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性企业,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出口物资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计入出口货物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应予抵扣的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因应抵扣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全部抵扣,按规定应予退回的税款,借记“应收补贴款”科目,贷记“应交税--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收到退回的税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补贴款”科目。

“免、抵、退”税设计精巧,原理挺简单,但加上进料加工(还要考虑购进法与实耗法)、单证是否齐全(纸质单证、电子数据)、征退税率差(不仅有差,差的大小还不稳定)、特准退税(有的需要参与“免、抵、退”税计算)、年终清算(2004年终清算采用不完全滚动法有所进步,据悉国家税务总局正在研究彻底取消年终清算)就变得异常复杂,随之而来的账务处理更让很多企业摸不着头脑,全国各地税务机关的不同理解也让企业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本文根据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结合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要求,提出了“免、抵、退”税相关会计处理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解开这团乱麻,使企业在有效规避税收风险的同时,用好用足国家税收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自1996年实行全国统一的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先后纳入国家“金关工程”及“金税工程”,目前是国家税务总局三大核心应用系统之一。软件为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开发,统一免费发布企业使用,“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7.X版”软件是2005年最新版本,适用于全国生产型出口企业办理2004年年终清算及2005年退税申报,全国出口企业可通过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企业端技术支持网站--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www.xiexiebang.com)免费下载使用,并由该系统的开发商大连龙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多种手段提供技术支持。本系列文章将根据全国各地同仁的反馈进行跟踪整理,并在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发表,全面详尽的解释请参阅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编著的《出口退税从入门到精通立体图书系列》之《生产企业“免、抵、退”税从入门到精通》。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和“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等科目。其会计处理如下: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待续)

“免、抵、退”税会计处理探讨之二(对申报数据进行调整的会计处理)

龙博客工作室 博约 2005/03/30

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在实际结算时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可以在结算月份进行调整。

对于企业已经申报的数据发现错误的,不能够直接调整原申报数据,而应在以后月份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

对于出口退税申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不一致,产生差额的,须在下期进行帐务调整,相应的应同时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由于以上原因需进行帐务调整的,其会计处理为:

(一)对本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

(1)对于前期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蓝字或红字)

当上期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进行帐务调整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为在出口明细表中录入一条调整记录(正数或负数)。

② 对于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调整过的销售收入,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调整数据,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笔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调整“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对本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

对于前期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现的,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根据申报系统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等在月末一次性入账,无须对调整数据进行单独的会计处理。

(三)对上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

(1)对于上年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以前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

借:以前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上)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

贷:以前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

借:以前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3)当上12月份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1月份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贷:以前损益调整(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进行帐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

②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

(四)对上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

对于上出口货物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现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的调整额:

借:以前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蓝字或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乘以退税率的调整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蓝字或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蓝字或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进行帐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

②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

(待续)

“免、抵、退”税会计处理探讨之三(货物出口后发生退关退运时的会计处理)

龙博客工作室 博约 2005/03/30

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发生退关退运的,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一)本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时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冲减当期出口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红字)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调整已结转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

贷:库存商品(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当出口货物发生部分退运时,冲减的销售收入应按照该部分退运货物的原始出口销售额确定。

② 对于货物出口时与退运时汇率发生变化的,应以货物出口时的汇率为准。

③ 发生退关退运业务,在帐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④ 对于退关退运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退关退运货物,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退关退运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以前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记入“以前损益调整”:

借:以前损益调整

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

调整已结转的退关退运货物销售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以前损益调整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乘原出口退税率计算补交免抵退税款: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注意事项:

① 当出口货物发生部分退运时,应按照该部分退运货物的原始出口销售额计算补税。

② 对于货物出口时与退运时汇率发生变化的,应以货物出口时的汇率为准。

③ 据以计算补税的税率,应以货物出口时的出口退税率为准。

④ 与本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不同,对于以前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不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冲减。

(待续)

“免、抵、退”税会计处理探讨之四(未按规定时间取得出口单证补税的会计处理)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逾期没有收齐相关单证的,须视同内销征税。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一)本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销售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注意事项:

① 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帐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② 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货物,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

借:以前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冲减进项税额转出。

借:以前损益调整(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退税率冲减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对于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帐务上不进行收入的调整,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也不进行调整。

②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

(待续)

“免、抵、退”税会计核算举例

例1:某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2004年12月出口销售额(CIF价)110万美元,其中有40万美元(FOB价)未拿到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预估运保费10万美元,内销销售收入(不含税价)200万元人民币,当期进项发生额80万元人民币,该企业销售的货物的征税税率适用17%,退税率适用13%,美元汇率为8.27。则当期会计处理如下:

(1)根据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XX公司(美元)9,09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8,270,000

其他应付款--运保费 827,000

(2)根据实现的内销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XX公司(人民币)2,3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2,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0

(3)根据采购的原材料:

借:原材料 4,705,882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00,000

贷:应付帐款 5,505,882

(4)根据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100,000-100,000)×8.27×(17%-13%)=330,8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30,8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30,800

(5)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期末留抵税额=-(340,000-(800,000-330,800))=129,200

免抵退税额=(1,100,000-100,000-400,000)×8.27×13%=645,060

由于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所以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129,200

免抵税额=645,060-129,200=515,860

根据计算的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129,2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29,200

根据计算的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515,86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15,860

例2:若该企业2005年1月出口销售额(FOB价)80万美元,其中当月出口有30万美元未拿到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当月收到2004年12月出口货物的报关单(退税专用联)20万美元,内销销售收入(不含税价)200万元人民币,当期进项发生额80万元人民币,当月发生一笔退运业务,退运货物是在2004年12月出口的,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FOB价)为5万美元,该企业销售的货物的征税税率适用17%,退税率适用13%,美元汇率为8.27。则当期会计处理如下:

(1)根据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800,000×8.27=6,616,000

借:应收账款--XX公司(美元)6,61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6,616,000

(2)根据实现的内销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XX公司(人民币)2,3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2,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0

(3)根据采购的原材料:

借:原材料 4,705,882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00,000

贷:应付帐款 5,505,882

(4)根据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00,000×8.27×(17%-13%)=264,64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64,64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64,640

(5)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期末留抵税额=-(340,000-(800,000-264,640))=195,360

免抵退税额=(800,000-300,000+200,000)×8.27×13%=752,570

由于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所以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195,360

免抵税额=752,570-195,360=557,210

根据计算的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195,36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95,360

根据计算的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557,21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57,210

(6)根据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

借:以前损益调整 413,500

贷:应收账款--XX公司(美元)413,500

(7)根据退运货物原出口销售额乘以退税率补交免抵退税款: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53,755

贷:银行存款 53,755

例3:若该企业2005年3月出口销售额(FOB价)80万美元,其中当月出口有30万美元未拿到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当月收到2004年12月出口货物的报关单(退税专用联)10万美元,2005年1月出口货物的报关单(退税专用联)30万美元,内销销售收入(不含税价)200万元人民币,当期进项发生额80万元人民币,当月支付2004年12月出口货物的运保费8万美元,当月发生一笔退运业务,退运货物是在2005年1月出口的,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FOB价)为6万美元,该企业销售的货物的征税税率适用17%,退税率适用13%,美元汇率为8.27。则当期会计处理如下:

(1)根据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800,000×8.27=6,616,000

借:应收账款--XX公司(美元)6,61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6,616,000

(2)根据实现的内销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XX公司(人民币)2,3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2,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0

(3)根据采购的原材料:

借:原材料 4,705,882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00,000

贷:应付帐款 5,505,882

(4)根据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冲减当期出口销售收入:60,000×8.27=496,200

借: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496,200

贷:应收账款--XX公司(美元)496,200

(5)根据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00,000-60,000)×8.27×(17%-13%)=244,792

借:主营业务成本 244,792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44,792

(6)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期末留抵税额=-(340,000-(800,000-244,792))=215,208

免抵退税额=(800,000-300,000+100,000+300,000)×8.27×13%=967,590

由于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所以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215,208

免抵税额=967,590-215,208=752,382

根据计算的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215,208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15,208

根据计算的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752,382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752,382

(7)根据支付的2004年12月的运保费:

借:其他应付款--运保费 661,600

贷:银行存款 661,600

(8)调整2004年12月预估运保费的差额:

调整出口销售收入=(100,000-80,000)×8.27=165,400

借:其他应付款--运保费 165,400

贷:以前损益调整 165,400

调整主营业务成本=(100,000-80,000)×8.27×(17%-13%)=6,616

借:以前损益调整 6,616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616

调整免抵退税额=(100,000-80,000)×8.27×13%=21,502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21,502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1,502

(9)对2004年12月出口,到期仍未收齐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的10万美元视同内销征税:

对逾期单证不齐出口货物计提销项税额:100,000×8.27×17%=140,590

借:以前损益调整 140,59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40,590

冲减已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100,000×8.27×(17%-13%)=33,080

借:以前损益调整 -33,08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3,080

调整已办理的免抵退税额:100,000×8.27×13%=107,51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107,51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07,510 -

第三篇: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实例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工作

某化工进出口公司1997年1月购进及出口货物的有关资料如 下(年初无库存): 1.购进柠檬酸40000公斤,金额273504.27元,税额46495.73元,已出口20000公斤;2.&127;购进盐36000公斤,金额9230.77元,税额1569.23元,尚未出口;3.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免税进口烟胶250吨,其中200吨转售给某轮胎厂加工轮胎,销售金额1440000元,税额244800元,已开具“进料加工贸易申请表”,另50吨以委托加工方式加工轮胎。购进轮胎300条,金额965897.40元,增值税额164202.56元,消费税额96589.74 元;委托加工收回轮胎100条,支付工缴费金额120000元,增值税额20400元,工厂按同类产品价格代收代缴消费税32196.60元。购进和委托加工收回的轮胎已全部出口;4.购进蒽醌3000公斤,金额175641.03元,税额29858.98元,已出口1000公斤;5.购进林可霉素1250公斤,金额487179.50元,税额82820.52元,已全部出口;6.购进汽油200000升,金额360000元,增值税额61200元,消费税额40000元,已出口100000 升(72000公斤);7.购进薄荷油20吨,金额3000000元,税额510000元,已出口10吨;8.购进扑热息痛10000公斤,金额211965.81元,税额、36034.19元,已全部出口;9.购进乳胶手套240000双,金额866640元,税额147328.80元,已出口100000双;10.购进分散蓝1500公斤,金额43589.75元,税额7410.26元,已出口。

在出口退税凭证、手续齐全,出口货物货源真实的前提下,应退税额的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计税依据

根据本月购进和出口货物的情况,各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分别为: ①柠檬酸 273504.27/40000×20000=136752.14(元)②轮胎及加工费 965897.40元和120000(元)③蒽醌 175641.03/3000×1000=58547(元)④林可霉素 487179.50元

⑤汽油 360000/200000×100000=180000(元)⑥薄荷油3000000/20×10=1500000元 ⑦扑热息痛 211965.81(元)⑧乳胶手套 866640/240000×100000=361100(元)⑨分散蓝 43589.75元 本月应退消费税的出口货物有轮胎和汽油,其计税依据为1287864元和100000升。(2)确定退税率

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可从《出口退税工作手册》的《出口货物征税与退税税率对照表》 中取得,该公司本月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率除薄荷油为6%、轮胎工缴费为14%外,其余 均为9%,轮胎消费税退税率为10%,汽油消费税单位退税额为0.2元/升。(3)计算应退税额 本月出口货物应退税额为: ① 柠檬酸

应退增值税额=136752.14×9%=12307.69(元)② 轮胎

应退增值税额=965897.40×9%+120000×14%=103730.77(元)应退消费税额=1287864.00×10%=128786.40(元)③ 蒽醌

应退增值税额=58547.00×9%=5269.23(元)④ 林可霉素

应退增值税额=487179.50×9%=43846.16(元)⑤ 汽油

应退增值税额=180000.00×9%=16200(元)应退消费税额=100000×0.2=20000(元)⑥ 薄荷油

应退增值税额=1500000.00×6%=90000(元)⑦ 扑热息痛

应退增值税额=211965.81×9%=19076.92(元)⑧ 乳胶手套

应退增值税额=361100.00×9%=32499(元)⑨ 分散蓝

应退增值税额=43589.75×9%=3923.08(元)⑩ 销售进口料件应抵减退税额=1440000.00×9%=129600(元)该公司1997年1月按出口货物名称、数量计算应退增值税额326852.85元,扣除销售以 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烟胶应抵减退税额129600元,实际应退增值税197252.85元;应退消费税148786.40元,合计应退税额346039.25元。(四)帐务处理 消费税148786.40 借:应收出口退税 148786.40 贷:商品销售成本148786.40 收到出口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148786.40 贷:应收出口退税148786.40 如果发生退关时,应补缴税款148786.40元,则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出口退税 148786.40 贷:银行存款

148786.40 借:商品销售成本 2200 贷:应收出口退税 148786.40 企业在收到出口货物退回的税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发生的退货或者退关补缴已退回税款的,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借 银行存款197252.85 贷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97252.85 如果发生退关,则

借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97252.85 贷 银行存款197252.85

第四篇:企业出口退税一般流程及会计处理研究

企业出口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研究

一、出口退税的含义

出口退税政策作为各国普遍实施的出口产品零税率政策的表现形式,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从严格意义上说,出口退税并不是一种“优惠政策”,而应称为“出口产品零税率”。税率为零是指货物在出口时,其整体税负为零。因此,出口货物不仅在出口环节不必纳税,而且还可以退还以前纳税环节已纳的税款,“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就是在此意义上说的。它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税收国际惯例。

我国从1985年4月1日起全面实行对进口产品征税、对出口产品退、免税的办法。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工商税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出口免、抵、退税制度也相应进行了改革,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从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标志着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维护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我们应遵循税收国际惯例,贯彻执行出口产品零税率政策,坚持出口退税的基本原则。

出口退税的基本原则是:“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彻底退税”。

二、我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基本政策及形式 世界各国为了鼓励本国货物出口,一般都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有的国家采取对该货物出口前所包含的税金在出口后予以退还的政策(即出口退税),有的国家采取对出口的货物在出口前予以免税的政策。我国则根据本国的实际,采取出口退税与免税相结合的政策。鉴于我国的出口体制尚不成熟,拥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还限于少部分须经国家批准的企业,并且我国生产的某些货物,如稀有金属等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因此,对某些非生产性企业和国家紧缺的货物则采取限制从事出口业务或限制该货物出口,不予出口退(免)税。这样,根据出口企业的不同形式和出口货物的不同种类,我国的出口货物税收政策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出口免税并退税

出口免税是指对货物在出口销售环节不征增值税、消费税,这是把货物出口环节与出口前的销售环节都同样视为一个征税环节;出口退税是指对货物在出口前实际承担的税收负担,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后予以退还(对某些出口额小于总销售额50%的企业则采取进项税额抵扣)。适用这个政策的主要有:有出口经营权的内资生产企业和1993年12月31日批准设置的外商投资企业自产货物的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外贸企业收购货物出口或生产企业、外贸企业委托代理出口、某些专门从事对外承包工程、对外修理修配、对外投资等项目的特定企业的货物出口等。

(二)出口免税不退税

出口免税与上述第(一)项含义相同。出口不退税是指适用这个政策的出口货物因在前一道生产、销售环节或进口环节是免税的,因此,出口时该货物的价格中本身就不含税,也无须退税。适用这个政策的出口货物主要有: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列入免税项目的避孕药品的工具、古旧图书、免税农产品、国家计划内出口的卷烟及军品等。

(三)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

出口不免税是指对国家限制或禁止出口的某些货物的出口环节视同内销环节,照常征税;出口不退税是指对这些货物出口不退还出口前其所负担的税款。适用这个政策的主要是:税法列举限制或禁止出口的货物,如:天然牛黄、麋香、铜及铜基合金、白银等。

上述三种政策形式是就国家出口货物总体税收政策而言,它们并未因国家调低或调高退税率、调整退税范围和退税计算方法而改变。

三、出口退税率

(一)消费税的出口退税率

出口应退消费税的退税率或单位税额,依照消费税暂行条例所附的《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规定的税率或单位税额执行。

办理出口退、免的企业,应将出口的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分开核算和申报,凡是因未分开核算而划分不清适用税率的,一律从低适用税率计算退、免税额。

(二)增值税的出口退税率

1994年实行新税制时,按照规范化的增值税税制,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即货物出口时按13%或17%的税率退税。但是,新税制实施后,为使新旧税制平稳过渡,保留了一些减免税规定,由于造成该征的税款没有征到,出口却是全额退税,少征多退的现象严重。并且,由于税收征管手段落后,防范出口骗税手段薄弱,骗取出口退税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再加上其他因素,致使出口退税规模连年大幅度增长,超过了财政承受能力,欠退税额呈倍数扩大。为此,需要调整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并改进出口退税的管理方法。

从1995年7月1日起,第一次调低了出口货物退税率,从1996年1月1日起,又进一步降低了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其中:煤炭、农产品的退税率为3%;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产品和按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的其他货物,出口退税率调减为6%;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的其他货物,出口退税率调减为9%。

1997年以后,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我国出口形势的变化,从1998年起,我国政府又先后对不同类出口货物几次调高出口退税率。从1999年7月1日起执行如下退税率:

1、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服装,出口退税率为17%,国家列名的企业销售创保税区内的指定公司的用于顶替进口钢材加工出口产品的国产钢材,视同出口,也可以按17%的退税率办理退税。

2、服装以外的纺织原料(从2001年7月1日起,沙、布的退税率由15%提高到17%)及制品、上述机电产品之外的其他机电产品以及钟表、硅、陶瓷、钢材及其制品、水泥、铅、铝、锌、有机化工原料、无机化工原料、涂料、颜料、橡胶制品、玩具及运动用品、塑料制品、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退税率为15%;

3、除上述1、2类以外的、法定税率为17%的其他货物和农产品以外的、法定税率为13%的货物,出口退税率为13%;

4、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为5%;

5、对出口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特准退税的货物,退税率为6%或5%。

2003年10月,我国对退税率做出最新的调整,除国家特许特批的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保持不变以外,其余出口产品退税率都有所下调。具体下调范围如下:

1、汽油(商品代码27101110)、未锻轧锌(商品代码7901)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11%;

2、未锻轧铝、黄磷及其他磷、未锻轧镍、铁合金、钼矿砂及其精矿等附件四所列明的货物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8%;

3、焦炭半焦炭、炼焦煤、轻重烧镁、莹石、滑石、冻石等附件五所列明的货物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5%;

4、除国家特殊规定的货物外,凡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7%和15%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3%;凡现行征税率和退税率均为13%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1%。

出口企业应将不同税率的货物分开核算和申报。凡划分不清适用退税率的,一律从低适用退税率计算免、抵、退税。

四、出口免、抵、退税的企业范围和计税依据:

(一)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企业范围: 所谓出口企业,一般是指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和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并根据有关规定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现行的出口企业主要包括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工贸企业、生产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特准免、抵、退的企业。

(二)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免、退税的计税依据:

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1)出口货物单独设立库存账和销售账记载的,应依据购进出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名的进项金额为计税依据;对库存出口商品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的企业,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退税率的货物分别依下列公式确定:

退税计税依据=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购进单价

(2)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特准退税的出口货物,退税依据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退税计税依据=普通发票所列示销售金额/(1+征收率)

(3)外贸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报关出口的货物,退税计税依据为购买加工货物的原材料、支付加工货物的工缴费等专用发票所列明的进项金额、应按原材料的退税率分别计算应退税款,加工费的退税率按出口产品退税率确定。

2、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税额的依据:

凡属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货物应依外贸企业从工厂购进货物时征收消费税的价格为依据;凡属从量定额计征消费税的货物应依货物购进和报关出口的数量为依据。

(三)自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依据:

1、自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免、抵、退增值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自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免、抵、退增值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为“离岸价格(也称FOB)、”“海关已核销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和“当期进项税额”。

(1)采用“先征后退”办法计算出口退税的称:

退税计税依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即为外销收入。(2)采用“免、抵、退”办法计算出口退税的

免、抵、退税依据当期进项税额或FOB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

(3)有进料加工复出口的退税计税依据,一是外销收入,除上述依据外增加海关已 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4)没有自营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退税依据可以比 照上述(1)条办理。但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和委托出口的货物,一律免征增值税。

五、出口免、抵、退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一)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算方法:

1、单票对应法:

所谓“单票对应法”,是指在出口与进货的关联号内进货数据和出口数据配齐申报,对进货数据实行加权平均,合理分配各出口占用的数量,计算出每笔出口的实际退税额。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税额=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或=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单价*退税率

现行的出口与进货的对应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出口、进货皆一票;二是出口多票进货一票;三是出口一票进货多票;四是出口、进货皆多票。(1)对于一、二种方式,退税计算公式为:

应退税额=出口货物数量*进货单价*退税率

(2)对于第三种方式,即出口一票进货多票,计算公式为: 应退税额=出口数量*关联号内加权平均单价*退税率

关联号内加权平均单价=∑关联号内各笔进货计税金额/∑各笔进货数量

(3)对于第四种方式,即出口、进货皆多票,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税额=出口有效数量合计数*关联号内加权平均单价*退税率

出口有效数量合计数=∑关联号内各笔有效出口数量(≤∑关联号内进货数量)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出口企业进货岸“企业代码+部门代码+商品代码”汇总,加权平均计算每种商品代码下的加权平均单价和平均退税率;出口申报岸同样的关键字计算本次实际进货占用,即用上述加权平均单价乘以实际退税数量乘以平均退税率计算每种商品代码下的应退税额。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1)进货凭证审核后:

进货本次可用金额=上期结余金额+本期发生金额+释放出口金额 进货本次可用数量=上期结余数量+本期发生数量+释放出口数量

进货本次可退税额=上期结余可退税额+本期发生可退税额+释放出口退税额平均单价=进货本次可用金额/进货本次可用数量平均退税率=进货本次可退税额/进货本次可退数量

(2)出口申报基本审核后:

出口进货金额=出口数量*平均单价 应退税额=出口进货金额*平均退税率

(3)出口申报综合审核后,根据增值税进货凭证累计中(剩余)可用数量及出口数量对比确认实际退税数量。

3、外贸企业收购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增值税计算:

应退税额=普通发票所列含增值税销售额/(1+征收率)

4、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应退税:(1)实行从价定率征收办法:

应退税款=购进出口货物的进货金额*消费税的税率

(2)实行从量定额征收办法:

应退税款=出口数量*单位税额

(二)生产企业免、抵、退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生产型企业出口方式不同,其计算免抵退税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其出口方式有:一一般贸易出口、二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三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

1、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的计算方法:

来料加工业务是指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元器材,由我方加工加工企业根据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我方只收取加工费的一种出口形式。因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在进口环节和出口环节均不涉及增值税、消费税,故也不涉及免抵退税的计算范围。但因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在进出口环节均为免税,故根据我国税法要求来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在国内采购的料件要做增值税进项税转出处理,不能参与当期应纳税额的抵扣。

2、一般贸易出口、进料加工业务复出口 “免、抵、退” 的计算方法:

生产企业“免、抵、退”是指企业出口货物销售环节免税,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折人民币金额及征退税率之差计算不予退税的进项税额,在全部进项税额中剔除后,余额抵扣内销货物税额,不足抵扣的部分,按规定办理退税或留待下期抵扣,具体公式如下:

(1)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进料加工业务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征退税

率差

(2)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FOB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征退税率差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3)免抵退税额抵减额=进料加工业务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退税率

(4)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FOB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5)应纳税额=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金-(进项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6)应退税额:

① 当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时:

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

② 当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时:

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 ③ 当期末留抵税额=0时;

应退税额=0

六、出口免、抵、退税的会计方式:

(一)外贸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

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购进用于出口的商品,其出口方式一般有两种:自营出口和委托出口。做好以上两种形式的会计处理,首先要正确计算应退税金(增值税、消费税)的金额;其次要明确企业获得的出口退税款的税收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出口退税款税收处理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7]21号)规定:

1、企业出口物资所获得的增值税退税款,应冲抵相应的“进项税额”或“已交增值税税金”,不并入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2、外贸企业自营出口获得的消费税退税款,应冲抵“主营业务成本”,不直接并入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下面分别就两种出口方式的会计处理说明如下:

1、自营出口方式下:(1)购进时:

借:商品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2)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贷:商品采购(3)出口报关销售时:

借:应收外汇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业务收入(4)结转出口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5)申报出口退税时:

应退的增值税财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6)进项税额转出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7)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8)应退的消费税财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

贷:主营业务成本--------出口业务成本(9)收到消费税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

2、委托出口方式下:(1)发出委托代销品时:

借:库存商品-------委托出口商品

贷:库存商品(2)收到代销单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业务收入(3)收到外贸公司交来的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营业费用(代理费)

贷:应收账款

(4)结转委托出口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委托出口商品

(5)申报出口应退增值税、消费税(在委托方办理)、转出不予抵扣的增值税的分录同自营出口方式会计分录“(5)”。

(二)生产企业免、抵、退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1、确认出口销售额:

发生出口业务时,按货物离岸价格(FOB)确认出口销售收入:离岸价格=成交价格-运费保费佣金。运费保费扣除方法一般有二种:一种是按率扣除,运费扣除率为15%,保费扣除率为0.3%;另一种是按额扣除,有的是扣除外币额,有的是扣除人民币额。借:应收账款-应收外币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如果以成交价格确认的销售收入,发生境外运保佣费用时,要冲减出口销售收入额。

2、免预抵会计处理

根据预免预抵计算的结果,编制如下会计分录:(2)计算的不予免抵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2)计算的应退税额: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当月计算的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收讫出口退税款会计处理:

收到税务机关退付的出口退税款,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并进行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款

4、出口业务视同内销补税会计处理:

(1)出口不予退免税货物或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

确认计税依据。销项税额=(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1+征税率)*征税率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不予退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行出口退税申报但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收汇核销

确认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1+征税率)*征税率-(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或主营业务成本、以前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5、年末账务调整:

本退免税正式申报结束后,最后一期纳税申报进行前,要对相关账务进行调整。(1)调整不得免抵税额:

正式申报退免税批准的不得免抵税额小于预免预抵申报计算的不得免抵税额时,编制如下会计份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差额,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红字)

(2)正式申报退免税批准的不得免抵税额大于预免预抵申报计算的不得免抵税额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差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3)调整应退税额

①正式申报退免税批准的应退税额小于预免预抵申报计算的应退税额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差额,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红字)②正式申报退免税批准的应退税额大于预免预抵申报计算的应退税额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差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6、出口退运会计处理:

企业出口货物发生退运的,应视情况不同采取相应的会计处理:(1)退运货物系以前出口的:

①核销出口销售收入:借:以前损益调整

贷: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 ②退运货物办理入库:借:产成品-某产品

贷:以前损益调整

③退运货物应补增值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2)退运货物系当出口的:

①冲减销售收入:借:应收账款(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红字)②冲减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贷:产成品-某产品(红字)

应在下期出口退税正式申报时,对退运业务作出口红冲处理。③出口业务发生境内费用(运费、检疫费、报关费、代理费等)借:销售费用(营业费用)

贷:银行存款(现金、应付账款)

七、出口免、抵、退税的程序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申报

出口企业应建立出口退税凭证收集制度,按期向当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退税。除中、远期结汇的出口货物外,上出口退税应在清算结束前收集齐全,因收集不齐并未申报的,税务机关不再受理该批货物的退税申请。

1、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的条件

出口企业在办理退税登记证、办税人员在取得《办税员证》后,对出口货物就可以办理出口退税。对每笔出口业务在申报退税时,必须具备:

(1)申报退税的商品必须是出口和代理出口的货物;(2)货物必须报关并已离境;

(3)出口货物必须已在会计上作了销售处理;(4)申报时必须附送规定的有关凭证;

2、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必须提供的凭证

办理出口退税时,必须提供以下凭证:

(1)购进出口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或普通发票;申请退消费税的企业,还应提供由工厂开具并经税务机关和银行(国库)签章的“专用税票”。(2)盖有海关验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报关单原则上应由企业在申报退税时附送,但对少数出口业务量大、出口口岸分散或距离较远而难以及时收回报关单的企业,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以在三个月期限内提供,逾期不能提供的,扣回已退税款。

(3)出口收汇单证。严格实行结汇与退税挂钩,出口企业申请退税时,必须附送已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办完核销手续的“出口收汇核销单”。企业应将出口货物的银行收汇水单按月汇总并装订成册,以备税务机关核对。

第五篇: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出口退税会计处理

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出口退税会计处理

增值税是我国流转税中的主要税种,本文首先阐述了增值税的特点和增值税征收和会计处理的原则,分析了增值税优惠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最后对增值税优惠和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解析。

一、增值税的特点

首先增值税实行抵扣制度,要求一般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款时从销项税额中扣除进项税额,保证增值税的计算只对商品和劳务在本企业增加的价值征税。其次增值税实行多环节课税,要求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直至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课税,因此具有税收上的连续性。最后是税负公平,统一商品的税负不会因流转环节、其流转金额的变化而产生差异。

二、增值税征收和会计处理的原则

基于上述的主要特点,为了增强商品的竞争力,实行出口退税;对进口商品按照本国的增值税率全额增税,使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负担相同的增值税;由于增值税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要避免抵扣链条的断裂,因此在核算过程中,必须保证抵扣的连续性,因此对采购农产品等免税商品允许按照收购凭证直接进行进项扣除、对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的征收增值税;增值税能够抵扣的前提必须是在未来能够产生销项税额,因此产生了不准予抵扣的情况。

三、增值税优惠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

(一)若企业只有内销,没有出口,则: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

(二)若企业既有出口又有内销业务,且出口产品的增值税采用免、抵、退的方式,则: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一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一上期留抵税额。由于出口商品的销项税额免税,所以当期的销项税额只体现内销货物的销项。当期进项税额是包括出口和内销商品在内的总的进项税额,在一般情况下二者是难以准确界定和划分的。内销产品的进项税额可以抵减销项税额,同时出口产品的进项税额也可抵减内销产品应缴纳的增值税,只不过出口产品的进项税额是采用退税率来退还企业的,由于征税率与退税率不一致,导致出口货物对应的进项税不能全部被退还,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即“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另一方面,如果存在免税进口料件,由于免税进口料件不存在进项税,也就不存在把不能退还的进项税差额转出的问题,因此,在有免税购进材料的情况下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必须在一般贸易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再计算出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抵减额,即无征不退。同时,也体现在免抵退税额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三)免抵退税额并非指企业实际可以退税的额度,其经济内涵的实质是规定出口退税的最高限额。这是因为如果企业一次性进料而分次使用,进项税额必然较大,其中部分是库存材料的进项税额,不属于退税范畴,而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必须通过规定一个退税的最高限额加以限制。即最后要比较“当期应纳税额‘’与”退税限额(免抵退税税额)“的大小,退绝对值较小的那一个。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退较小的”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退较小的”当期免抵退税额“,意味着全额退税,剩余的金额是真正的下期留抵税额。

(四)”免、抵、退“税的具体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具体包括: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一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其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征税率一出口货物退税率)一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征税率一出口货物退税率)。若当期应纳税额为负,即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2、免抵退税的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退税率一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出口货物离岸价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四、增值税优惠和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解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一政府补助》的规定,税收返还属于国家通过货币性资产对企业进行的政府补助行为,因此按照该原则进行核算,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对于直接减征、免征等税收优惠形式,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但政府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因此不作为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处理。

(一)直接免税的会计处理

免征是指免去产品在生产、流通中某一环节的税负,对以前各环节已征的税款不予以考虑。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为生产免税货物而耗用的原材料的进项税不得抵扣,因此销售免税货物时,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计提销项税额。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为生产免税货物而购进的原材料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采购时直接计入采购成本,不单独记录借项”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另外一种是对已抵扣的进项税额作转出处理,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二)直接减征的会计处理

直接减征是按应征税款的一定比例征收。我国多采用降低税率或简易办法征收。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如果采用低税率时则按照实际征收的税额确认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正常抵扣;如果采用简易办法征收,则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准予抵扣。

(三)税收返还的会计处理

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三种税收返还方式是指税务机关将应征的增值税征收入库后,由税务机关和财政机关根据有关政策对税款进行返还。因此在这三种情况下,销售货物和上交税金时按照正常业务处理,收到税金返还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营业外收入”。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出口货物前道环节所含的进项税额时抵扣项目,体现为企业垫付资金的性质,增值税出口退税实质上是政府归还企业事先垫付的资金,因此也不属于政府补助,不确认补助收入(营业外收入)。

(四)出口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1)“免”的会计处理。因为该方法适用于出口之前没交过税,或未抵扣过税款的货物,不存在前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因此在出口销售时只确认相关的会计收入,不涉及增值税会计处理。

(2)“免、退”的会计处理。外贸企业在购进出口的货物,按照财政部(93)财会字第83号《关于印发企业执行新税收条例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即应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货物出口销售后,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按照购进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增值税额与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出应收的出口退税时,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收到出口退税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科目。

(3)“免、抵、退”税的相关会计处理。退税处理时,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当期应退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差额,倒挤),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作为进项税额转出计入成本中,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下载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会计处理实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会计处理实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帐务处理 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额FOB*征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及计算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 一、计算方法 (一)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二)免抵退税额的计......

    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处理

    生产型企业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处理 生产型企业: 假设题目出口化妆品100万,内销100(不含税)万,进项税有50万 增值税处理步骤: 1、假设出口化妆品内销,则需交增值税100*17%,退税为100*......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 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购进用于出口的商品,其出口方式一般有两种:自营出口和委托出口。做好以上两种形式的会计处理,首先要正确计算应退税金......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 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购进用于出口的商品,其出口方式一般有两种:自营出口和委托出口。做好以上两种形式的会计处理,首先要正确计算应退税金......

    增值税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模版]

    增值税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退还或者免征间接税的税收措施。我国自2......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常见问题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009-04-12 08:53 问题1:企业在申报时不能录入部分商品代码,无法正常申报,怎么办? 答:该问题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在系统中输入商......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知识[合集]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知识 第一篇 软件篇 第一节 软件安装 一 系统硬件要求: PII以上CPU,64M以上内存,800*600以上显示器分辨率;可支持宽行打印的打印机(必备); 二 系统软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