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度解读企业资质PK建造师,将何去何从?
近日,工程圈、媒体圈疯传的住建部市场监管司的一则《关于征求调整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意见的函》(建市函【】86号)征求意见稿说要取消资质标准中注册建造师、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要求又一次引发全国千万工程人的目光,听到消息时,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质疑“真的假的?”,经证实,此文件是真实的,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
该文件确确实实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太多了,例如:拥有特级等高资质的门内人肯定不希望涌入更多的竞争者,挂靠证书的注册建造师肯定还是希望继续每年保持数万元的挂证收入,因为无论是特级资质、一级资质,还是取得的建造师证书的确是来之不易。所以,在昨天文章发出后,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中,有漫骂的,有发牢骚的,有质疑的,当然也有拍手称快的,叫好喝彩的!
一、假设按“征求意见函”内容执行,据粗略分析将给企业和个人带来至少如下七方面重大影响:
1、资质门槛降低,资质在市场中作用大大减小,将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
2、维护资质的成本降低,企业资质挂靠将减少,有一定实力的项目经理将自己申请资质,走自营之路;
3、通过出借资质生存的建筑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这类企业有必要快速提高自营能力;
4、用于企业资质申请和升级的个人证书挂靠(如: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等)将消失;
5、注册建造师将真正在工程项目上发挥作用,原先挂靠这部分费用将分流到企业利润和项目部真正干活的人;点击【一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www.xiexiebang.com/category/jz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入门基础课程 ⑦考情分析课 ⑧应考指南直播课 ⑨通过率分析课 ⑩备考计划视频
6、建筑企业又一次得到改革红利,消除了企业资质挂证人员费用,又一次减负,初步估计,全年建筑企业减负总和将超百亿。
7、申请资质的企业,工程业绩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为准,未进入发布平台的业绩不作为有效业绩认定,做实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这个征求意见稿会很快落地吗?
小编打电话咨询了住建部的相关人员,答复有三点:
1、这件文件是真的;
2、这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稿,各方不必过度解读;
3、能否实行、什么时候实行、以什么方式实行有很大不确定性。
联想近年来住建部出台的《建造师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监理考试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等一大串征求意见都还没有落地来看,此次征求意见能否落地尚未可知,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事业与前程押在一个不能确定能否实行的规定上,该干吗还干吗:想考的赶快考;想办资质的赶快办;想转型升级的工程企业赶快转型升级。
三、这个征求意见取消的是什么?
1、取消资质吗?不是。明确写明只是取消资质的考核指标,而不是取消资质。
2、取消建造师吗?不是。文件只是说企业资质申请环节不考核建造师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指标。建造师定位为工程管理综合型人才和担任项目经理的必备资格,关系国计民生,又代表各方利益诉求,是不可能取消的。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分6批取消了319项职业资格,占总数的近50%,未来还将取消30%,但同时,住建部发文规定必须保留的四种资格证:建造师、房产评估师、土木工点击【一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www.xiexiebang.com/category/jz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入门基础课程 ⑦考情分析课 ⑧应考指南直播课 ⑨通过率分析课 ⑩备考计划视频 程师、建筑师。也就是说,不管取消多少资格证,建造师作为注册类执业资格不变。
3、取消资质与建造师的挂钩吗?也不是。按照新规定:资质考核什么?业绩与信誉,并且是通过“四库一平台”直接查询核实,不能再像以前可以造假。业绩与信誉以什么体现?企业实力。企业实力以什么体现?人才、专业技术能力、核心竞争力。试想一下,没有人才的企业,会做好业绩吗?能有好信誉吗?因此,企业资质还是与真正的建造师挂钩。什么是真正的建造师:有资格、有资质、有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新规定落地,取消的实际上只是企业不能再与挂靠式的建造师挂钩,只与真正的建造师挂钩。
目前一级资质企业全国共计9604家,取消证书?那么你算算是不是几百万人要面临的失业、裁员、减工资呢,因为证书都没用了,谁还给你加那么多工资,是不是相关证件只能挂到墙上当收藏品了。是不是以后相关资格就成了废纸了呢,大家想错了,如果相关执业人员取消要求了,那么今后我们的工程质量还能保证吗,住建部一直强调的五方责任主体终身责任制如何去落实?
四、为什么要取消企业资质与建造师指标的关联?
1、简政放权的需要。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新一届政府据此力行简政放权。取消企业资质直接与建造师指标关联,确实可以减少很多事前的审批行为。
2、减负释压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的成功与否,社会活力能否真正释放是重要的影响因子,而社会活力的释放,就必须要去除不必要的监管,让市场发挥优胜劣的作用。如果取消企业资质与建点击【一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www.xiexiebang.com/category/jz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入门基础课程 ⑦考情分析课 ⑧应考指南直播课 ⑨通过率分析课 ⑩备考计划视频 造师挂钩,就会淘汰过去仅靠挂靠卖资质来生存的“僵尸企业”,为有效率、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这类新设企业吸引人才、取得资质、迅速进入市场提供政策环境。
3、四库一平台推进。以前,企业资质与企业的注册资本(净资产)、建造师等人才数量、技术装备、企业业绩等几项指标关联是必要且无奈之举,因为住建部系统之前能真正核实的,只有建造师数量这一指标,其他指标企业都可以通过造假来满足要求,而住建部系统又无从查实或查实成本太高、周期太长。现在,随着四库一平台的横向互联、纵向互通,住建部已具备仅通过考核企业业绩与信誉来反推企业的实力来决定企业的资质等级。因此,此时若取消建造师数量与企业资质直接挂钩,既能基本堵住挂靠的漏洞,又迎合简政放权和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国策,还对建造师真实需求起到拨乱反正!
4、全国社保联网推进。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民参保登记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知(人社厅发[]86号)”提出建设目标:力争年底前实现对参加全民参保登记地区的数据全覆盖。
建筑业一直实行企业资质管理和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并行的双轨制管理模式,将个人执业人员数量作为企业资质的重要条件,对个人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客观造成个人执业资格人证分离、变更注册频繁、个人资格证书和注册印章单位保管、限制注册人员流动等问题。实际操作中,提供社保证明材料,成为证明员工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的最重要件,如社保全国联网并实现部级间数据共享,“挂靠”行为想不被主管部门发现,这想想都很难!
五、新规若落地,真正影响的是什么? 点击【一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www.xiexiebang.com/category/jz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入门基础课程 ⑦考情分析课 ⑧应考指南直播课 ⑨通过率分析课 ⑩备考计划视频
建造师市场的需求是由供给侧(考生、通过人数、有资质的企业)和需求侧(资质、投标、施工)共同决定的,原来由于资质需求的无序(不管有没有业务,先办了资质再说)、错配(有关系、没实力的企业通过申办资质配置了大量的建造师),固化了建造师的自由流动和诱惑了大量非同业人员参考,造成了从业需证人员考不过,非从业不需证人员、有效率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需挂靠资质和人才才能投标接项目、企业可以把资质挂靠给有关系能接到项目的无资质企业或个人获利生存等怪象。新规落地后,预计会对建造师市场造成如下影响:
1、供给侧会有结构调整。会从供给侧减少非从业人员考证和有资质企业的数量从而减少资质固化的建造师数量,即减少“僵尸”施工企业的数量和“非从业”、“非自用证”考生的数量。而这部分考生和企业数量有一定比例,短期会对建造师供给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同时由于真正的建造师愈加受重视与重要,会刺激从业人员为了证明自己、助推事业、具备项目经理资格而大量考证。这样非从业减考人员会由从业增考人员填补。
2、需求侧基本无影响。不会对投标、施工需求侧的建造师需求造成影响,即真实的建造师市场需求不会造成影响,投标与施工是建造师真实需求最大的两个方面。有多少项目,参与多少投标,企业就需要多少建造师,也就是说越是有竞争力的企业,需要越多的建造师。真正影响建造师真实需求的只有项目数量的多少!
3、对真正的建造师和活跃企业是利好。新规强调考核企业的业绩与信誉,企业的业绩与信誉是谁创造的?企业的业绩与信誉相当于军队的战功,战功是由将军创造的,项目经理相当于将军,是创造企业业绩与信誉的核心因素。招、投点击【一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www.xiexiebang.com/category/jz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入门基础课程 ⑦考情分析课 ⑧应考指南直播课 ⑨通过率分析课 ⑩备考计划视频 标,生产经营以谁做项目经理?企业总经理?集团董事长?只能是具备建造师执业资格证的,只能是有能力、有良好业绩、有良好诚信记录、有相应从业经历、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能力的建造师来担任,企业拥有的优秀建造师将更加珍稀。
因此,新规不仅不会对真正的建造师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会突出他们的作用。同时,这种突出也会正向激励更多的人想加入建造师队伍,从而造成建造师潜在考试人数始终保持高位运行!同时,新规将促使建造师由原来的固化和错配变成自由向有市场竞争力企业聚集,从而使这批企业强者更加做大做强!
六、建造师为什么而存在?
建造师从来不是与企业资质直接挂钩而存在,而是因为建造师的法律地位,人数指标的可控性和重要性,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被住建部作为企业资质考核的指标。建造师的的设立承载着我国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项目经理综合素质、促进企业自主经营的重任。
注册建造师作为一项执业资格制度,1834年起源于英国,迄今已有近170年的历史。在项目管理的发源地美国,注册建造师制度也建立了30多年。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建立起这项制度。1997年在华盛顿正式召开了国际建造师协会成立大会。建设部曾多次派员参加国际建造师协会年会,国际建造师协会主席热情地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尽快建立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成立相关的学会组织,并加入到国际建造师协会的大家庭中来。”
我国引入建造师职业资格制是发展的需要!建设部早在1994年就开始研究建立注册建造师(营造师)制度。我国1997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明确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点击【一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www.xiexiebang.com/category/jz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入门基础课程 ⑦考情分析课 ⑧应考指南直播课 ⑨通过率分析课 ⑩备考计划视频 格证书,并在执业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七、建造师为什么受重视
对企业,建造师之所以受宠:
1、与资质数量与等级的拥有(有人说资质不需要建造师了,真相:国家为保稳定,去年10月份新出台规定采取简单换证就位政策。即资质就位原有资质换对应资质不再核心查企业建造师数量,但新增和升级资质必须按新资质标准具备相应数量的建造师,同时,住建系统在动态监管时若发现企业建造师数量未达标,将责成限期补足,否则,取消或降低相应资质等级,有关案例见住建部官网通报)。
2、投标项目多少的资源调配
3、施工项目多少的人员配备挂钩。
对企业,建造师之所以受宠:
1、任职(担任项目经理和项目高管,随着人证合一要求越来越严和动态监管的常态化和处罚的严厉性,没有一建证,肯定不能担任项目经理,在中直、省直一些特级、一级大型企业,如中建一局、中建五局、水电八局等,没有一建证,原则上不能新晋项目高管,已经在岗的,没有取得一建证之前,待遇打折。)。
2、就业(有建造师证书招聘入职优先)
3、收入(待职津贴、任职收入、骨干待遇等,有证与没证,差的不是一张A4纸,而是几十~几千张的红大洋。如在水电某局,没有一建证即使聘任为项目高管,如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待遇打8折,比如正常是50万年薪,没有一建证的只能发40万)。
总之,如果真的实施了,那么目前建筑市场最为猖獗的建造师挂靠将得到极点击【一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www.xiexiebang.com/category/jz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入门基础课程 ⑦考情分析课 ⑧应考指南直播课 ⑨通过率分析课 ⑩备考计划视频 大的遏制。施工企业需要的是真正的能够在现场的项目经理,企业不用建造师做资质,只用来做项目,挂靠自然会减少,符合国家打击挂靠的改革方向;而以业绩和信誉作为企业升级的前提和此文件是一致的,只不过以前有业绩造假,现在必须平台业绩。
不论如何改革,将来建设市场的天下,就是“实操建造师”和“规范经营企业”的天下!您和您的企业够格吗?若没,赶快行动起来吧!加快自有建造师的培养,淘汰“落后产能”挂靠建造师将是全行业的必然趋势,不在先知先觉中爆发,就在不知不觉中消灭!
潮水退去才知谁在祼泳,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国建筑业正在处于市场环境、政府监管的大变革期,机遇与风险并存!建议大家早做深入研究并梳理出相应对策,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小编推荐:人民日报权威评测:13个含金量高的资格证书一级建造师证书挂靠证书价格表及趋势分析
点击【一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www.xiexiebang.com/category/jz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入门基础课程 ⑦考情分析课 ⑧应考指南直播课 ⑨通过率分析课 ⑩备考计划视频
第二篇:中国教育改革将何去何从
中国教育改革将何去何从
当下的中国教育改革可以用两个字总结——悲剧!
悲剧一:
《义务教育法》执行的力度依然不够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声声说要搞全民义务教育,有消息说还要把高中阶段也纳入义务教育,要是再来个终身免费教育且不更好,可是以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实力,这现实吗?先不说免费教育的事,就当前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来说,从法律颁布至今,有多少边远山区的孩子能够真正享受这份特殊的礼物。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初中阶段的全民义务教育仍然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悲剧二:
素质教育还停留在喊口号阶段
为了与世界先进教育接轨,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素质教育的浪潮,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又有几个。大多数学校都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暗地里却拼命的抓应试教育,抓升学率。如果哪个学校真正的实施了素质教育,其结果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原因是学生最终还是要面对考试,而考试的结果就是分数。当每年的高考或是中考成绩公布时,也就是这所学校悲剧到来的时候了,而那些暗地里狠抓应试教育的学校却因为成绩突出受到教育部门的表彰,主管部门高兴,学校高兴,家长高兴,简称“三高”。在这里我想问:为什么同样是搞素质教育,却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呢?是教育部门的监管不力还是只喊喊口号?为什么老老实实搞素质教育结果反倒挨批,让人鄙视。试想如果大家都老老实实搞素质教育,结果又将怎么样呢?
悲剧三:
教育不公的现象将越演越烈
一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这里引用论坛里的一篇文章《用金钱堆出来孩子的未来》,全文如下:
“ 寒门再难出贵子,良好的教育需要大量的金钱,胎教、早教、兴趣班等等都需要花钱,一个刚满五岁的孩子,在教育的投入上已经有六位数,现在小升初考试拼的不是学科成绩,而是奥数英语,这都得家长花钱上培训班。
以某重点高中来说,北大、清华的就有十几个,其中一个班上全部上重点线,2个出国、1个香港、5个清北剩下的全是211和985高校,家庭是一个比一个好,从政、经商最差的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农村打工家庭只有那么一两个,而且绝对是那种对孩子负责的家庭,“我绝对相信穷人家的孩子也能够出高考状元上名校,但他们付出的努力,所吃的苦比家境优越的孩子要多得多,面对城市学生,基本丧失竞争机会。农村的基础教育太差了,条件艰苦,能来上学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农村孩子不是不想考大学,学生在起点上就输了,在农村连幼儿园都没有,学校待遇差,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育资源不公平等等造成“寒门难出贵子”,寒门子弟拿什么和他们竞争,靠什么改变命运?未来贫二代越来越多,社会断裂,贫富矛盾增多,底层向上流动的阻力变大,从前穷人的孩子忙读书,到穷人的孩子不读书转变,“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已经过时了,社会当如何调整政策和规则,减少这种现像发生”。
在这里我还想说几句,那些考入北大清华的,有几个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出生,又有多少来自边远地区、平困家庭。当然不是说绝对没有,只是数量有限。
二是郊区与城区的差距,同样是生活在一个城市,甚至是只隔一条道路,能够享受到的待遇却截然不同,这又是为何?难道仅仅是因为划分界限的那把尺子?令人费解啊!别的城市且不说,就拿我所在的贵阳来说吧。如果生活在郊区,将会给孩子的升学造成很大的障碍,当然我指的是普通家庭。教育部门会有意打乱孩子公平受教育的权利,设置很多条条款款限制郊区孩子进入优质学校就读。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是就近入学(这可能也是全国的一个通病),这表面上看起来倒像是为孩子着想,其实不然。如果你生活的周围有一所像样的学校,那算是孩子的运气好。可如果是一所垃圾学校,那将是这个片区的巨大悲剧,因为你别无选择。但对于政府官员及有钱(权)有势的家庭来说,这些就不重要了,他们有的是办法能让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我不知道是什么人想出了这么一个用来对付普通市民的“良策”。
(二)是不能与城区孩子一样选择心目中理想的高中,除非你孩子的成绩处于顶尖水平,教育部门每年会给出几个统招生名额。光有这个还不行,你还得花钱找关系要到名额才行,否则也只能就近入学或者花高价了。
(三)是配额生名额分配限制,如果你身边确实就是一所垃圾学校,而你又不愿意看到孩子的学业荒废,你可能会花高价让孩子转入读私立学校。这应该也是人之常情,可你万万没想到教育部门会出“高招”收拾你,规定没有在片区规定的学校续读完初
二、初三的学生,不得享受配额生名额分配,统招生那有限的名额你又拿不到,到头来只怕是有苦没处说。
按照当前教育改革的模式,未来私立学校将异常火爆。原因很简单,很多家长在走投无路时,会将孩子的前途寄托于私立学校,而私立学校也将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而且会因为选择的人太多而非常吃紧,这又将出现另一个“三高”。一是门槛高,二是学费高,三是应试教育比例高。
此时此景,我只会感到悲哀和无奈。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甚至连什么叫配额生都不知道,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就没有这种说法。现在倒好,教育改革,新名词、新手段、新花样层出不穷,高深莫测。
哎!中国教育,您何时才能走出怪圈?何时才能公平?何时才能取消这样那样的入学限制?何时才能让老百姓不在为孩子上学的事揪心?盼这一天能来的快些。
第三篇:“人才招聘会”将何去何从?
来源:一览建工英才网
我国的人才招聘会,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及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展开,政府人才服务机构首先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党政机关分离,开始运用市场手段为急需发展的行业部门、“三资”企业及区街、乡镇企业交流输送人才智力。在为上述新兴经济实体服务的过程中,这些新兴经济群体已经不满足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在人才智力服务方面的“小打小闹”,要求集中性、规模性地为它们提供人才智力的配套服务。于是,人才招聘会便应运而生。
招聘会的老角色
30余年来,国家及各地的人才服务机构,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各类人才服务过程中,创造了不少好的形式:
从地域上讲,有全国性人才招聘会、区域性人才招聘会、全省性人才招聘会、本地性人才招聘会、跨地区性人才招聘会、系统人才招聘会,以及网络人才招聘会等;从内容上讲,有综合性人才招聘会、系列性人才招聘会、行业性人才招聘会、专业性人才招聘会、专场性人才招聘会等;从时间上讲,有季节性人才招聘会、定期性人才招聘会、不定期人才招聘会、人才夜市、人才早市等;从形式上讲,有单独举办人才招聘会、市与市联合举办人才招聘会、省与市联合举办人才招聘会、省与省联合举办人才招聘会、国家有关部门与地方联合举办人才招聘会,以及行业系统联合举办人才招聘会等。
自兴起以来,人才招聘会走过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由不健全到逐步健全的过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响亮的“名片”。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服务机构举办各种形式或内容的人才招聘会约5.5万场次,660多万家次用人单位参会,为社会提供就业或职业岗位4200多万个,组织入场就业或求职择业人才更是不计其数,人才招聘会的作用与影响可见一斑。
“弊端”渐显
经过30年的发展,人才招聘会的规模越办越大,内容越办越丰富,形式越办越多样,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用人选才单位,尤其是企事业单位壮大和各类人才的就业与求职择业,都发挥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然而,通过对近两年人才招聘会的切身体会,不少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已经隐约感觉到人才招聘会已经或正在度过其“高峰”期,一些
“弊端”开始日渐凸显,现有的招聘格局逐渐难以适应新形式、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的需要。这些“弊端”主要体现为:
●形式的“集市”性。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人才招聘会的形式基本上是“集市”式,“展会”性。如同古时的“骡马市”,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把招聘人才的单位组织进来,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把求职择业的人才吸引过去,任凭供求双方面谈,组织者只不过提供一张桌子、两把椅子,1.2平方米的洽谈区域而已,除了负责大会安全外,其它事宜“概不负责”。这种“集市”、“展会”式的人才招聘会,到底效果如何,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统计分析。
●手段的“粗放”性。所谓“粗放”,是指人才招聘会的“大哄大嗡”,只注重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不注重实际效果的扎扎实实。比如:如何做到有针对性?如何提升用人单位的招聘水平和质量?如何增强求职择业者的应聘技巧?如何真正做到招聘单位能找到合适的人才,求职者能找到合适的单位或岗位?这些都是人才招聘会的组织者必须充分思考的问题,而现在则恰恰做不到或做不好。●服务的“暂时”性。人才招聘会的服务,在服务周期上一般为一天;大型的最多为三天。招聘服务一般也都是“当天有效”,至于用人单位能否在当天的人才招聘会找到合适人选,找到多少人才,则与招聘会的组织者无关。如用人单位还需要继续招聘,则要重新办理参加下一次人才招聘的手续,并交纳展位费。●内容的“单一”性。众所周知,人才招聘会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无非是为人才的供求双方提供一个现场见面、直接洽谈、双向选择的场所。待招聘会结束,招聘者、应聘者与组织者则再无任何“瓜葛”。
●后续服务的“缺失”性。在过去的实践中,人才招聘会基本没有后续服务。比如一个招聘单位在会议期间洽谈了多少人,填表达成意向协议的多少人,会后经过继续考察真正用了多少人,试用期结束真正适应本企业需要留下来多少人等等。这些后续服务是检验人才招聘会质量最重要的依据,而现实中却很少有人才招聘会的组织者能够下力量、下功夫去做。
除了上述“五性”外,人才招聘会还有很高的成本负担,比如场地费、展位费、保安费、餐饮费、宣传费、印刷费等等。近几年,由于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过高的问题,不少省、市、县(区)各类人才招聘会都免收门票费,但应聘者的其他费用一点也未减少,比如交通费、午餐费、资料费等,尤其是异地应聘的高校毕业生,交通、住宿的费用则更高。而参加一次人才招聘会未必能找到工作岗位,很多时候是往返多个、多次人才招聘会,却“白搭”无功。
同时,人才招聘会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难题。不少人才招聘会的举办,一方面参会的招聘单位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怨声载道;另一方面,进场的应聘人才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单位或岗位而“望洋兴叹”。久而久之,一些用人选才的单位与求职择业的人才对人才招聘会逐步丧失“信心”,继而对人才招聘会越来越“失望”。
还有一个安全问题。长沙、郑州等市都曾因为大型招聘会过于拥挤或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出现踩踏伤人和应聘者“闹事”事件,隐患颇多。
尽管如此,笔者仍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招聘会作为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的主要方式和人才供求洽谈的主要平台,仍将继续存在,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原因有四:一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远未达到目标,人才供求主体进入市场的步伐尤待进一步加快。办好人才招聘会,对人才供求主体进入市场,将起到十分积极地推动作用。二是办好人才招聘会,能带动整个人才市场其他业务的深入开展。三是办好人才招聘会,不仅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还能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对促进人才工作观念的更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意义深远。四是办好人才招聘会,能及时为单位用人选才和个人求职择业提供现场见面、直接洽谈、双向选择的环境条件,是深受人才供求主体双方欢迎的最简捷方式。所以,在没有更多更好形式的情况下,人才招聘会仍然是人才供求双方不可替代的选择。
招聘会该向哪里去
目前,我国正处在新兴工业化前期向中期转化的转型期,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加速转变,经济产业结构需要加速优化调整,技术产品需要加速换代升级。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必由之路。上述新形势、新任务,为人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显然,传统的人才招聘会已很难适应我国未来发展的需要。改进人才招聘会方式、促进人才招聘会内容结构调整、加快人才招聘会优化升级,已经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时代课题。
●优化结构。所谓优化结构,就是逐步消除或减少综合性、集市性、展会性的大型人才招聘会及其数量,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发展中小型的专业性、专场性人才招聘会及其数量。比如机械电子专业人才招聘会、装备制造专业人才招聘会、冶金石化专业人才招聘会、农产品深加工专业人才招聘会以及经营管理人才招聘
会、金融财会人才招聘会、现代服务业人才招聘会、教育培训人才招聘会等,使人才招聘会小型化、专业化,供求信息对称、针对性强,有深入洽谈的时间和空间,效果扎实。
●提升水平。所谓提升水平,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人才供求双方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一是人才招聘会网络化,即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网上人才招聘会,使人才供求双方“足不出户”就能够相互了解洽谈,进行双向选择;二是人才招聘会前移,即把参加人才招聘会的单位、岗位、要求、人数、报酬等提前在新闻媒体或相关网上公布,让应聘者事先知晓,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选择是否到人才招聘会洽谈;三是人才招聘会后续,即对在人才招聘会上未找到合适人才的单位或未找到合适岗位的人才,进行登记、统计、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提供后续服务。
●注重实效。所谓注重实效,就是通过人才招聘会等服务形式、技术和手段,一方面能够及时满足发展中的企事业单位对人才智力的需要,另一方面,能够及时为各类人才的就业与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机会或岗位。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人才服务机构与企事业单位人才供求“直通车”,对人才供求双方主体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即:事先充分了解企事业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再在社会上有针对性寻找或培训所需人才,最后把这些人才送到企事业单位,供他们挑选使用。
●发展“猎头”。在我国,“猎头”服务一直是人才服务机构的短板。按照国际惯例,大力发展“猎头”服务,已成为未来人才服务的重中之重。因此,大力发展“猎头”服务,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强化素质。所谓强化素质,就是要加强人才服务从业人员素质能力的现代化系列培训,一方面让他们系统熟练掌握人才服务业的知识、技术、政策和法律法规及业务标准、流程等;另一方面,让他们深入了解西方发达国家人才服务的惯例、做法及经验;再一方面,让他们看到未来我国人才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不断增强改革创新能力、市场开拓和与时俱进能力等,对人才招聘会的形式、内容、方法、技术、项目等进行改进或创新,使人才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尽快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可以预见,再过10年或更长时间,人才招聘会或许会成为“历史”,随之而来的应该是更加有效、便利的人才服务新模式。
第四篇:《子曰,你将何去何从》演讲稿
子曰,你将何去何从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曰,子曰,你还能记得多少个子曰?现在一些省份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高考语文180分的政策,涌现出“国学热”的趋势,一些家长也开始重视起例如论语的传统文化。我妹妹今年上小学,回到家我发现她在上“国学班”,便考了他几则不常见的论语,他背得很流利,但当我问到她这些论语意思的时候,他摇摇头告诉我说:老师没说要考意思啊!老师没说要考意思就不用知道了吗?
现在我们学习论语大多数是为了应付老师,应付考试,有多少人是自愿 主动去学习的呢?子曰,你将何去何从?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有这样一个女孩,他父亲常年病魔缠身,最后转化成了肝硬化晚期,他和她的母亲四处寻医问药,跑遍了大大小小数百家医院,最后得到的最好的治疗结果就是换肝。于是,还那么年轻,没有结婚的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换肝救父。一个二十四岁的女孩,将自己70%的肝脏捐给了自己的父亲。他是刘超,她以道德的力量彰显着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她或许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迎合了子曰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她只是遵循了流淌在骨子里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深深地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背的是躯壳,懂的是灵魂,二者缺一不可。当二者兼备,我们就会拥有满满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拥有平和,善良,真诚的心。
昔有子路为亲负米,今有刘超捐肝救父,孔子若有千里眼,望她能穿过时空的界限,看到今天正值青年的我们,依然可以说一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第五篇:毕业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毕业后我们将何去何从?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的日益艰难,相信每个新入学的大一新生都会对将来自己大学4年的努力方向有所迷茫,不知道究竟该为自己未来的出路捉拿一种准备。大学毕业之后是该就业还是深造或是自己创业呢?听完同学们的辩论赛后,我不禁思考起这个经典的问题。
如果你正计划考研,那么是否已经问过自己读研的动机?究竟是学术研究的需要,还是对“高学历好就业”心存幻想?根据麦可思公司2010年最新完成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并不是所有的读研者都是从职业发展的长远动机而读研的,还有一半的本科毕业生是出于希望去更好的大学甚至是因为就业困难、“随大流”等动机而读研。实际上,近年来研究生毕业后也同样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是被读研推迟了三年。职场专家指出,选择读研无可厚非,但缺少职业规划而盲目选择读研是对自己的未来不负责任,迟早要为自己或盲目、或逃避的选择付出代价。
在每年的考研大军中,各种心态的报名者都有。大学校园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考研意味着就业将缓期执行。”不少应届本科毕业生想通过考研逃避就业压力。这类考生绝大多数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考研目标。第二类考生是为求一个更好的文凭,这类考生更容易被理解。第三类考生则是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的学历和知识不够,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或者寻求改变和转向。这类考生最理智,知道自己缺少什么。第四类则是真正为了以后进行学术研究的。
就目前形势看,考研与选择就业难分仲伯。据了解,直接就业、考研和考公务员是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虽然近年来考研热持续升温,各个高校也鼓励学生考研,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对考研“不感冒”,掂着毕业证就找工作上班挣钱去了。而准备考研的学生大都目标清晰而明确:为了将来能找个更加称心如意的工作。有些同学从大一开始准备,即便放假时仍有不少学生留校复习。这些考生中,有些能够如愿以偿地圆硕士梦;有些可能落榜后不得不放弃;还有些可能会锲而不舍,下定决心再接再厉。不管结果如何,这个过程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针对毕业后同学们该何去何从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但是进过深思熟虑后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切忌盲目跟风随波逐流,同学们正值风华正茂,每一步选择都对自己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慎重。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知识和能力并重的人才,知识需要丰富,能力锻炼。考研或者就业只是自己选择成长的不同方式,只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今后的人生路,即使前途忐忑,同学们一样会用热情和激情披荆斩棘,走好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