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报合格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自评报告(共)
申报合格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自评报告
一、综述:
拥有百万人口的枞阳县地处皖中腹地,西依古城安庆,东接铜都铜陵,物产丰饶,山川秀美。这里人文荟萃,重师尊教,文化底蕴厚重;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经济快速发展;这里政通人和,百姓乐业,社会稳定和谐。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就植根于这块土壤,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迈着坚定的脚步,迎接新的辉煌。
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前身是枞阳县师范学校,1991年改为现名,主要任务由学历教育转为师资培训。学校坐落在距县城约40公里的汤沟镇,偏僻的地理位置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199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整体搬迁至县城。为做大做强,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建设资金1100万,建设新校区,并与枞阳县电大工作站、枞阳县高级职业中学三校合一,组建安徽省枞阳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1998年8月工程竣工,学校搬迁;同年11月完成组建工作。新校集师训、干训、电大、职业中专为一体,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校坐落在县城美丽的莲花湖畔,校园占地134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一桥飞架,校分两园,南园为教学区,北园为生活区,布局合理,楼群恢宏,景美境幽,风光天成,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教学和实验设施完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微格实验室、语音室、标准体育场等等应有尽有。为提升办学层次和迎接省、市合格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学校开通了程控电话,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站,建成了校园局域网。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阵容强大、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88人中,高级教师22人,中级教师41人,他们中有省市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师训干训专职教师就从他们中选拔。承担师训干训工作的34位专、兼职教师,他们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善于开展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继续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他们还注重自身研修,不断探索继续教育模式,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率。
我校根据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部署,从1999年正式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短短几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师训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师训干训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师训圆满完成全县近7000名中小学教师的一、二轮继续教育工作,所有参训教师通过培训,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学教研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干训先后举办了8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4期小学校长提高班,通过集中学习和培训,校长们知识得到了更新,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干训工作得到了省、市干训部门的充分肯定,2002年学校被市教委授予“枞阳县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与此同时,学校其它层次的办学也硕果累累,职业教育方面2003年被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经贸委联合授予“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4年被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考试中心批准为“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培训基地”,2005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大工作站被省电大批准为全省首批招收本科学员的8个县级电大工作站之一,现在在校本、专科学员800多人,学员主要来自于县内中小学,可以说电大为枞阳县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自评:
1、组织领导 1—1 政策保障
主要观测点:政策法规,配套措施
县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法规,认识到位,工作重视,将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列入县基础教育发展改革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是高度重视。县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枞阳县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为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二是全力支持。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由县教育局分管人事的副局长亲自挂帅,人事科牵头,教研室、电教馆等职能科室密切配合,教育局下发工作文件,切实保证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加大投入。为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教师进修学校、原电大、原县职高合并成立枞阳职教中心。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100多万元用于新校建设和教学设备添置,高投入快发展。
依照教育部关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文件精神,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2003—2008年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并采取具体有效措施分步实施。
1—2 管理体制
主要观测点: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资源整合
我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法人代表是吴耀斌校长。学校属于县政府领导、县教育局主管的事业单位。业务上,学校在枞阳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安庆市师资培训中心的指导下,制定了《枞阳县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和《枞阳县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施细则》,扎扎实实开展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工作,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早在1978年,我校就实行了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职业高中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教育资源,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学校又建立了与县教育局教研室、电教馆等有效合作的办学机制。并初步形成了上挂电大等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的培训网络和工作机制。
1—3 领导班子
主要观测点:选拔机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采取民主推荐,组织考核,县委拟任等程序,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现任领导班子成员3人,全部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班子成员全部接受过教育专业训练和校长岗位培训,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他们带领全校教职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教育管理新思路和继续教育新模式,为学校的跨跃式发展和本县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校长吴耀斌同志,原任县教育局人事科负责人,熟悉教师培训业务;后调入枞阳二中任校长,具有丰富的基础教育管理经验;调入我校先是分管师训、电大工作,积累了实际管理经验,2002年起主持学校工作,管理高屋建瓴,学校在他的带领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4 经费保障
主要观测点1:办学经费、人员经费
学校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县级财政能够保障办学经费,包括机构建设经费、经常性经费,业务工作经费等。
能够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保障机制,近几年来,学校多方筹措建设资金500多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最近国债资金300万已经到帐,学校计划将这笔资金投放到培训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去,以增强学校发展的后劲。
人员经费每年都能按人按时足额拨付,教职工爱敬乐教。主要观测点2:培训经费
根据安庆市师资培训中心相关文件精神,培训经费由个人和学校承担,同时县教育局和学校都设有骨干教师培训等专项经费,用于支付教师参加省、市、县骨干教师培训等。
2、基础条件 2—1 占地面积
主要观测点:人口占地,建筑面积
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4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楼群恢宏,布局合理。
2—2 校舍容量 主要观测点:培训规模
我校培训校舍含住宿条件,能充分满足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需要。2—3 专业教室
主要观测点:数量,种类,功能
全校共有普通教室46个,均配有音响等设备,暑期能同时接纳2000人以上集中培训。学校还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建有多媒体教室、微格实验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学术报告厅、图书资料室等专业教室。专业教室够用适用,突出教师专业特点,达到当地先进水平。
2—4 资源建设
主要观测点:报刊种类,图书册数,音像资料,图书更新,使用效率
学校各类报刊远超过30种,图书资料4万册,电子图书3万册,音像资料总量不少于1000小时,达到要求。
图书音像资料三年内补充更新率不低于10%。
图书音像资料内容针对性强,利用效率较高,有数据档案记载。各类资源向服务区内教师开放,有相关档案记载。2—5 实践基地
主要观测点:附属学校,实验学校
学校将本校综合高中班作为教育教学实验基地,并与枞阳县枞阳镇石岭小学签订协议,将石岭小学作为教育教学实验基地,用于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实践活动,基地作用发挥充分、良好。
2—6 现代远程教育设施与管理 主要观测点: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
学校建有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能与互联网相连接的高效实用,并与所辖区域内中小学相连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实现网上教学和资源共享。
以宽带100M的学校局域网为基础,设有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五间,有计算机160多台,大屏幕视频投影仪2幅等,配备浏览、资源存储等功能的专用服务器及保证其正常运行的ups电源,实现在局域网上存储和共享信息。
学校利用市师资培训中心、县教育局和学校网络平台,向学员及时提供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及相关信息,有效支持中小学通过远程手段开展校本研修,支持教师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实现自主学习,对学员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管理。
学校具有教学服务设施齐备并较为集中、环境优良、相对独立的学习场所。学校具有符合远程教育支持服务要求的专职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能保证远程教育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
学校的远程教育设施和学习场所,符合国家与地方有关安全、消防、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3、规划管理: 3—1 制度建设
主要观测点:岗位职责,规章制度
学校因事设岗,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针对不同的岗位,分别制定了《校长岗位职责》、《办公室岗位职责》、《师训干训主任岗位职责》、《总务主任岗位职责》等一系列岗位职责,做到了人在其岗,尽其职负其责。为了以法治校按章履责,学校还很狠抓规章制度的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措施具体得当,执行较好,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2 培训规划
主要观测点:科学性,操作性
我校协助县教育局,根据《安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第二轮岗位培训实施方案》,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枞阳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第二轮岗位培训实施方案》并下放文件,要求遵照实施落实。
实施方案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可行性。3—3 质量监控
主要观测点:监控制度,检查制度,评估制度
根据教师培训类型,学校建立了《枞阳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含以考代训、集中教训、校本培训),《枞阳县小学校长培训管理办法》等,所有参训学员据此执行,学校据此进行检查督促,方法是自查、校查和师训中心检查相结合,检查不走过场,结果记入教师档案。
为保证培训有序进行,学校建有培训过程资料:教学安排表、考勤记录表、考核考试安排表,成绩统计表等。培训过程资料详实,能反映培训的各个环节情况。
教育局、学校领导和培训专职人员还经常深入到学校和教师中去,了解培训效果,摸清学员需求,发现存在问题,改进培训措施,保障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3—4 档案管理
主要观测点:信息化,规范化
学校狠抓培训档案建设,每开展一项工作都建有具体的业务档案,档案规范,资料齐全。具体分为三个大的方面:中小学教师培训档案、小学校长培训档案和本校教师业务进修档案,每个层次又按科学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归档。档案有专人管理,基本实行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学校有中小学教师和小学校长培训学时、学分登记管理制度,培训登记及时、规范,无差错,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4、师资队伍: 4—1 人员构成 主要观测点:结构比例
机构人员包括专兼职教师、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我校的专、兼职教师各为17人,管理人员主要指办公室、师训干训中心、网络中心等共6人,后勤人员主要指非技术人员共计2人。结构基本合理,人员精干。
4—2 专职教师
主要观测点1:教师比例
我县中小学教师约6700人左右,我校的专职教师数为34人,略高为于5‰。学校的专职教师主要由下列人员组成:一是本校的专职教师,二是县教育局各学科教研员,三是本县中小学教师在相关学科的教学中有所建树的知名教师。专职教师中具有特级称号和在县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五分之二强。
主要观测点2:教师管理
学校重视专职教师建设,制定了《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专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定期选派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骨干培训者培训等培训。100%的教师制订有研修计划,并能认真落实岗位研修。
专职教师实行动态管理,每五年教师队伍流动更新率不低于20%。专职教师从事培训工作的工作量饱满。主要观测点3:能力水平,学历状况,职称比例
我校专职教师或长期进行基础教育的研究,或是一线骨干教师,不仅熟悉本县基础教育的现状,且亲自参与和指导本县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了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善于开展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他们都立于善于学习,时刻注意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加之基础知识扎实,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对任教学科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因此,无论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还是教育教学科研能力,都是本县教师中的佼佼者。
专职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95%以上,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教师占40%以上。4—3 兼职教师
主要观测点1:比例结构,管理机制
我校共聘有兼职教师17人,达到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1:1的要求。根据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性质和任务,我校广泛聘请安庆师院、电大的专家学者,优秀中小学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来源广泛,结构合理。
我校重视兼职教师管理,所聘教师均签有聘用合同,实行动态管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主要观测点2:工作内容目标绩效
兼职教师任务比较明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参与我校举办的校本培训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示范课教学等活动。
5、功能发挥 5—1 各类培训管理
主要观测点1:教师岗位培训
学校根据省、市培训部门要求,制定了《枞阳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第二轮培训实施方案》。
采用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以考代训三种形式,开展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工作,覆盖面达100%。培训有过程资料,能反映培训的各个环节。
主要观测点2:骨干教师培训
根据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文件要求,县教育局派训了骨干教师参加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我校派训了骨干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者培训。根据《枞阳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我校组织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学科多期骨干教师培训班。
我校聘请部分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师或校本培训辅导员,指导当地的校本培训工作,开展教科研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和专业引领作用等。骨干教师作用发挥明显,有过程资料。
主要观测点3:新课程培训 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根据省、市统一安排,有效组织和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岗前培训,有过程资料。
依托校本培训,采用研读新课程标准、网上资源共享、组织科内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新课程研修活动。教师通过培训和研修,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稳步提高。
主要观测点4:学历培训
充分发挥我校教育优势,本着学用一致的原则,有效组织和支持本县中小学学历不达标的教师参加电大本专科学习。许多教师还通过自学考试和高校研究生班的学习,以取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提升自身的素质。
数以千计的中小学教师通过参加电大学习、自学考试、脱产进修等形式,取得合格学历或提高学历层次,本县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逐年提高。
主要观测点:小学校长培训
根据省市有关校长培训的文件规定和分工,县级培训机构承担区域内小学校长的培训。为此,学校制定了枞阳县小学校长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
自第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来,我校共举办了8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和4期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每期培训都有过程资料,效果较好。(第八期资格班100人,第四期提高班75人)到第二轮继续教育结束,我县所有小学校长副校长基本轮训完毕。
5—2 教育科研
主要观测点1:课题研究
早在第一轮继续教育刚起步的时候,为探究三校合一的运作模式,有效地启动和支持继续教育工作,我校主动请缨,参与了由市教研室牵头的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安徽省99年重点招标科研课题——《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之间关系问题研究》〉的研究,具体承接了该课题子课题《三校合一,实行连体办学模式的研究》。该课题于2002年获得了安徽省第三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近三年内,县内学校参与了多项省级立项的研究课题,并结题。2007年浮山中学汪学勤等、枞阳三中左军等分获省级二等奖,2008年枞阳中学董宝平等获省级一等奖。仪山初中与教育局的国家级和省级立项课题正在进行中。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教学论文评比、教研活动等,进行教研成果交流。这样的活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主要观测点2:培训模式
我校积极探索符合本县实际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至今采用了以下培训模式:送教上门、现场诊断、合作交流、专家引领、问题探究、以考代训、以赛代训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
5—3 业务指导
主要观测点1:校本研修
指导本县中小学建立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研修制度。
采用送教上门、召开校本培训经验交流会,远程导学等形式,为本县中小学提供有效的师资和资源支持、反导和帮助。
主要观测点2:专业指导
制定有枞阳县专职教师分片联系责任制,并认真落实。
近三年来,分管师资培训的校长,具体负责师资培训的部门主任和校本培训的专职教师,每学年都深入中小学进行具体业务指导。
5—4 培训绩效
主要观测点:工作效果,反馈意见,社会影响
全县6700左右中小学教师,参训率100%,第二轮继续教育如期按质完成。近三年来,学校专职教师和本县中小学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科研成果和获奖数量逐年上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县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我校的工作成效评价较高,机构作用的发挥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我校的工作,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县基础教育成绩显著,一直处于全市乃至全省领先的地位,与校长管理的科学化人文化,与广大教师敬业精神与业务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关系。对此,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对我校的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三、结语:
我县教师培训机构合格评估事关全县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事关全县基础教育的发展;评估过程是进一步规范我县教师培训工作的过程。县教育局非常重视,成立了以局长王一平为组长的迎评领导小组,全程指导枞阳县合格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工作。我校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与安排下,承担了迎评工作主体职责,县教育局相关科室全力配合与支持。我校认真学校评估文件,吃透文件精神,明确任务,关注细节,责任到人,对照《安徽省合格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安庆市量化细则》,及时补差补缺,以确保我县教师培训机构合格评估顺利通过。
现在评估工作基本完成,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合格评估的通知》(教秘[2006]144号)的精神,对照《安徽省合格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安庆市量化细则》。学校组织人手逐项自评,自评结果附自评报告后,呈请市教育局、市师资培训中心审阅复查,接收评估验收。
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2008年4月18日
第二篇:申报合格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自评报告
一、综述:
拥有百万人口的枞阳县地处皖中腹地,西依古城安庆,东接铜都铜陵,物产丰饶,山川秀美。这里人文荟萃,重师尊教,文化底蕴厚重;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经济快速发展;这里政通人和,百姓乐业,社会稳定和谐。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就植根于这块土壤,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迈着坚定的脚步,迎接新的辉煌。
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前身是枞阳县师范学校,1991年改为现名,主要任务由学历教育转为师资培训。学校坐落在距县城约40公里的汤沟镇,偏僻的地理位置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199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整体搬迁至县城。为做大做强,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建设资金1100万,建设新校区,并与枞阳县电大工作站、枞阳县高级职业中学三校合一,组建安徽省枞阳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1998年8月工程竣工,学校搬迁;同年11月完成组建工作。新校集师训、干训、电大、职业中专为一体,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校坐落在县城美丽的莲花湖畔,校园占地134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一桥飞架,校分两园,南园为教学区,北园为生活区,布局合理,楼群恢宏,景美境幽,风光天成,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教学和实验设施完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微格实验室、语音室、标准体育场等等应有尽有。为提升办学层次和迎接省、市合格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学校开通了程控电话,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站,建成了校园局域网。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阵容强大、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88人中,高级教师22人,中级教师41人,他们中有省市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师训干训专职教师就从他们中选拔。承担师训干训工作的34位专、兼职教师,他们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善于开展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继续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他们还注重自身研修,不断探索继续教育模式,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率。
我校根据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部署,从1999年正式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短短几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师训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师训干训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师训圆满完成全县近7000名中小学教师的一、二轮继续教育工作,所有参训教师通过培训,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学教研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干训先后举办了8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4期小学校长提高班,通过集中学习和培训,校长们知识得到了更新,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干训工作得到了省、市干训部门的充分肯定,XX年学校被市教委授予“枞阳县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与此同时,学校其它层次的办学也硕果累累,职业教育方面XX年被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经贸委联合授予“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XX年被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考试中心批准为“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培训基地”,XX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大工作站被省电大批准为全省首批招收本科学员的8个县级电大工作站之一,现在在校本、专科学员800多人,学员主要来自于县内中小学,可以说电大为枞阳县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自评:
1、组织领导
1—1政策保障
主要观测点:政策法规,配套措施
县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法规,认识到位,工作重视,将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列入县基础教育发展改革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是高度重视。县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枞阳县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为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二是全力支持。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由县教育局分管人事的副局长亲自挂帅,人事科牵头,教研室、电教馆等职能科室密切配合,教育局下发工作文件,切实保证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加大投入。为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教师进修学校、原电大、原县职高合并成立枞阳职教中心。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100多万元用于新校建设和教学设备添置,高投入快发展。
依照教育部关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文件精神,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XX—2010年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并采取具体有效措施分步实施。
1—2管理体制
主要观测点: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资源整合
我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法人代表是吴耀斌校长。学校属于县政府领导、县教育局主管的事业单位。
业务上,学校在枞阳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安庆市师资培训中心的指导下,制定了《枞阳县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和《枞阳县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施细则》,扎扎实实开展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工作,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早在1978年,我校就实行了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职业高中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教育资源,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学校又建立了与县教育局教研室、电教馆等有效合作的办学机制。并初步形成了上挂电大等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的培训网络和工作机制。
1—3领导班子
主要观测点:选拔机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采取民主推荐,组织考核,县委拟任等程序,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现任领导班子成员3人,全部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班子成员全部接受过教育专业训练和校长岗位培训,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他们带领全校教职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教育管理新思路和继续教育新模式,为学校的跨跃式发展和本县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校长吴耀斌同志,原任县教育局人事科负责人,熟悉教师培训业务;后调入枞阳二中任校长,具有丰富的基础教育管理经验;调入我校先是分管师训、电大工作,积累了实际管理经验,XX年起主持学校工作,管理高屋建瓴,学校在他的带领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4经费保障
主要观测点1:办学经费、人员经费
学校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县级财政能够保障办学经费,包括机构建设经费、经常性经费,业务工作经费等。
能够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保障机制,近几年来,学校多方筹措建设资金500多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最近国债资金300万已经到帐,学校计划将这笔资金投放到培训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去,以增强学校发展的后劲。
人员经费每年都能按人按时足额拨付,教职工爱敬乐教。
主要观测点2:培训经费
根据安庆市师资培训中心相关文件精神,培训经费由个人和学校承担,同时县教育局和学校都设有骨干教师培训等专项经费,用于支付教师参加省、市、县骨干教师培训等。
2、基础条件
2—1占地面积
主要观测点:人口占地,建筑面积
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4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楼群恢宏,布局合理。
2—2校舍容量
主要观测点:培训规模
我校培训校舍含住宿条件,能充分满足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需要。
2—3专业教室
主要观测点:数量,种类,功能
全校共有普通教室46个,均配有音响等设备,暑期能同时接纳XX人以上集中培训。学校还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建有多媒体教室、微格实验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学术报告厅、图书资料室等专业教室。专业教室够用适用,突出教师专业特点,达到当地先进水平。
2—4资源建设
主要观测点:报刊种类,图书册数,音像资料,图书更新,使用效率
学校各类报刊远超过30种,图书资料4万册,电子图书3万册,音像资料总量不少于1000小时,达到要求。
图书音像资料三年内补充更新率不低于10%。
图书音像资料内容针对性强,利用效率较高,有数据档案记载。
各类资源向服务区内教师开放,有相关档案记载。
2—5实践基地
主要观测点:附属学校,实验学校
学校将本校综合高中班作为教育教学实验基地,并与枞阳县枞阳镇石岭小学签订协议,将石岭小学作为教育教学实验基地,用于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实践活动,基地作用发挥充分、良好。
2—6现代远程教育设施与管理
主要观测点: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
学校建有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能与互联网相连接的高效实用,并与所辖区域内中小学相连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实现网上教学和资源共享。
以宽带100m的学校局域网为基础,设有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五间,有计算机160多台,大屏幕视频投影仪2幅等,配备浏览、资源存储等功能的专用服务器及保证其正常运行的ups电源,实现在局域网上存储和共享信息。
学校利用市师资培训中心、县教育局和学校网络平台,向学员及时提供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及相关信息,有效支持中小学通过远程手段开展校本研修,支持教师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实现自主学习,对学员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管理。
学校具有教学服务设施齐备并较为集中、环境优良、相对独立的学习场
第三篇:关于申请合格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自评报告
关于申请合格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自评报告
南部县教师进修学校
根据川教函[2003]162号和南市教办[2003]8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学校党支部和行政研究决定,并经县教育局同意,现提出对我校进行“合格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验收申请。我们按照川教函[2003]162号文件要求,对照“评估量标”,现自评如下,请予评估。
南部县教师进修学校是与南部县电教站合二为一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承担南部县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历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及教育装备等工作。学校曾荣获四川省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先进单位,南部县文明单位。
学校现占地面积3300余平方米,各类教学用房(不含教职工宿舍)3000余平方米,各种图书2万余册,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台、打印机、摄相机、电视机等各类培训设施齐备,功能齐全。
学校现有专职教师29人,其中本科18人,专科11人,高级讲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12人,中学一级教师14人,清华大学研修结业生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优秀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市教育科研拔尖人才1人。有21人分别受到国家、省、市、县级表彰。并从大专院校及我县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聘任了63名兼职教师,学校培训师资学科配套、层次性强、基本功扎实、学术水平较高。
一、对照“评估量标”,自查自评及评分说明 A1,“组织领导”:应得20分,自评16分
评分说明:
1、C2,“有效实施资源整合”。我校建立了有效的协调机制,并能履行职责,但与教研部门没有进行实质性合并。该小项应得1分,扣0.5分,自评0.5分。
2、C7,“业务经费”。全县教师年工资总额的1.5%用于教师培训工作,其中50%用于培训机构开展培训,两项均未达到要求,应得4分,扣2分,自评2分。
3、C8,“近三年同级财政有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专项补助”。按区域学生人数年均每万人投入位达到要求,应得3分,扣1.5分,自评1.5分。
A2,“办学条件”:应得17分,自评16分。评分说明:
C10,建筑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达到人均1平方米(以当地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计),未达到标准,应得2分,扣1分,自评1分。
A3,“教职工队伍建设”:应得30分,自评26.5分。评分说明:
C15,按区域内专任教师数的0.8-1.3%配备教职工数,目前我校教职工为29人,未达到标准,该项应得2分,扣0.5分,自评1.5分。
C16,学科配备不齐全,主要学科结构不合理,该项应得2分,扣1分,自评1分。
C22,专职教师深入中小学听课、调研、指导校本培训少于工作日的1/5,此项应得4分,扣2分,自评2分。
A4,“学校管理:应得11分,自评11分。A5,“办学成效”:应得22分,自评21.5分。评分说明:
C37,学校教职工编制不足,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较多,对校本培训的工作力度不够,该项应得2分,扣0.5分,自评1.5分。
各项合计得分为:91.5分
二、主要问题 1、2003年进修校和电教站已经实质性合并,2003年以来的新课程改革及师资培训等与教研加强了合作,但没有进行实质性合并,资源整合存在一定问题。
2、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不足,因此,除保证了培训机构的人头经费外,师训干训经费难以得到保障。根据有关规定全县教师年工资总额的1.5%用于师培师训,但从未兑现。2001-2006年县财政除每年拨付4万元的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外,还共拨付了13万多元,支持进修校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实行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后,要求学校把生均公用经费的5%用于师训,但学校债务沉重,部分学校仅部分用于本校教师培训。
3、师培机构办学条件还不能适应师培工作的发展,尤其是师训基地未得到落实。2001年为了南部中学创国重,在县委、政府的协调下,原进修校校址整体转移给南部中学,2003年进修校和教仪站合并后,则在教仪站办公,占地面积不足3000平方米,办公用房约1200平米,教室不配套,也没有学员食宿场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师培干训的健康发展。
4、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现有教职工13人,其中5人是领导,1人是工人,多数时间只能从事管理工作,而且学科教师不配套,学校只能聘请大量的兼职教师。
5、由于中小学经费紧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配置较少,虽然全县多数中小学教师接受了一轮计算机培训,但平时应用于教学的面不大。
6、由于我校教职工较少,学科不配套,对校本培训的管理力度和指导力度不够。
三、整改措施:
1、请示县教育局,在调查、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师培单位进行资源整合、重组机构的方案,报县委、县政府研究实施,尽快组建适应师培需要的新机构。
2、继续与县政府和财政部门联系,逐年增加师培专项经费。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5%,做到专款专用,以确保师培工作的正常进行。
3、采取多渠道筹资的办法,为师培单位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完善其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装备。积极推进网管中心建设,改革传统的培训模式。
4、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督促各中小学管好、用好收取的信息技术费用,逐步配齐各中小学的电教设备,大力推进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扩大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于教学实践的比例。
5、进一步加强师培机构内部建设,完善管理措施,集师培、教研、科研于一体,走研训结合、科研兴校之路;构建新的师培模式,坚持校本培训为主,缓解工学矛盾;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操
作性,争取师培工作取得新成效。
6、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争取配齐学科教师,加大校本培训的管理力度和指导力度,使校本培训走上规范、科学之路。
7、进一步开展师培调研工作,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教师的现状和需求,为制定师培计划、确定师培内容提供科学依据,增强师培服务意识,完善师培管理与考核制度,确保师培健康发展。
特此报告,请指正!
二○○七年四月八日
第四篇:关于申报创建国家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自评报告
关于申报创建国家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自评报告
湖北省教育厅:
竹溪县位于鄂西北边陲,与陕、川、渝毗邻,是湖北省最边远的山区县之一,全县版图面积3296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01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7.5万人。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80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5元,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湖北省十二个特困县之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2005]4号文件和省教育厅[2005]9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县教师培训机构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全县教育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我们对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对中心进行了认真自评,经过自评,应得分为100分,实得分99分。现将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教师教育,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为发展县域经济,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来抓,把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作为当地基础教育发展改革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有关教师教育的政策法规,制定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采取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形成了县人民政府领导,县教育局主管,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具体承办的教师培训体系。
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是我县唯一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教师教育办学实体。有一个管理水平高,业务素质精、工作作风好的领导班子。四名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岁,均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他们都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富有改革创新精神。
应得分6分,实得分6分。
二、功能定位
为切实加强教师教育工作,县政府于2005年9月将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装备站三部门整合为一个单位,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上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教育学院、襄樊学院、郧阳师专、十堰教院等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联合与合作的办学机制。下与县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天宝中学等中小学建立了联系和沟通的有效工作机制。具有承担全县教师教育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功能,形成了组织严密,协调一致,管理规范的“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全县中小学教师(包括幼儿园教师)培训及培训管理工作,创造性地完成了教师教育的各项任务。积极参加和推动中小学开展教师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为全县中小学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提供指导和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帮助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开展自主学习,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为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应得分6分,实得分6分
三、规划管理
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管理,保证中心各项办学目标的实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各职能部门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具体到处室,落实到人头,形成了高效的运行机制。在师资管理上,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管理制度,完善了相配套的执行机制;全体教师都制定有研修提高规划。学校每年选派3-5名专任教师蹲点、挂职,研究一线教师实际需求并认真落实。中心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关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可行性的《全县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建立健全了教师培训质量监控、检查、评估等一系列制度,保证各类教师培训规范有序、过程管理资料详实、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学员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全县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和中心教师学习业务进修档案,统一实行了计算机信息化档案管理。各类档案管理规范,资料齐全,分类合理,符合上级档案部门管理要求。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和小学校长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学分登记率达100%,培训活动登记及时、规范。
应得分10分,实得分10分。
四、基础条件
我县是一个只有36万人的小县,全县教师数量相对较少。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占地20亩,有各类建筑12399.6平方米,能同时承担开展800人以上的培训。专业教室数量充足、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建有能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专用语音教室、综合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图书资料室等专业教室。
中心订有各类报刊70余种,图书资料3万册,音像资料总量长达1600小时。图书音像资料不断更新率达25 %。图书音像资源内容针对性强,利用效率较高。中心每年都要依托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开展了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实践活动,使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中心建有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与互联网相连接的并与全县中小学相连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电视教学系统与“校校通”相连,实现了网上教学。具有百兆以上局域网,宽带100M,10M交换到桌面,教育网传输进口2M带宽,网络出口带宽为1M;配备浏览、资源存储等功能的专用服务器4台及保证其正常运行的UPS电源4台,实现在局域网上存储和共享教学信息。有符合远程教学要求的多媒体网络教室4个。配备了90台配置为CPU C2.1G、256M内存、40G硬盘的能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视频投影机或大屏幕视频投影仪、双向视频教学系统、不间断电源等设备。具有教学服务设施齐备,环境优良、相对独立的学习场所。10名专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均参加过省、市专业培训,能保证远程教育教学和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
应得分18分,实得分18分。
五、经费投入
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县财政十分困难。但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现已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教师教育保障机制。人员经费能做到按人、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县政府财政拨付的年教师培训经费为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政府财政投入占教师培训经费的60%以上。
应得8分,实得8分。
六、师资队伍
中心现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知识广博的专兼职教师及后勤管理人员93人。其中专职教师及专职业务人员67人。专职教师、管理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58人,其中研究生6人。有省特级教师3人,省知名教师3人,中、高级职称比例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
专职教师占全县专任教师总数的15‰以上,大都来源于教育教学第一线,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有丰富的开展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继续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熟悉基础教育,能够深入中小学课堂,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引领能力。
中心有兼职教师78人。兼职教师来源广泛,结构合理。在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上,我们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与每位兼职教师签订了聘用合同,明确了他们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兼职教师每年参加有组织的活动都在40学时以上。兼职教师作用发挥突出,工作成绩有实效。
专职教师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86%,硕士研究生比例没达到20%。扣除1分。
应得14分,实得13分。
七、功能发挥
各类培训覆盖面广、管理严格、资料齐全、效果明显。其中新教师培训覆盖面达100%;教师岗位培训覆盖面达100%;骨干教师100%按计划接受各种层次培训。骨干教师在各自岗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率达到100%;有效地组织了全县小学、初中教师通过函授、进修等多种途径进行学历补偿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逐年稳步提高;通过多种途径,有效组织和支持新课程岗前培训,新课程岗前培训受训率达到100%,采取多种形式,有效组织开展教师新课程研修活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稳步提高。在全员培训的第一个周期,全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率达到100%。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和支持小学校长培训,校长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
在教育科研方面,我们参与了省(地)课题研究5项,其中取得省(地)级以上课题立项资格2项。每年组织2次以上全县教师教科研成果交流活动,仅2004年就征集、评选、编辑、出版了《论文集》二册,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教科研成果达65项。积极探索了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有效指导和组织了全县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实验,成果显著。
全县各中小学都建立了校本研修制度。对中小学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提供有效的师资与资源支持、指导和帮助。主管领导和专职教师平均每学年深入中小学校听课、调研100课时以上。为县级及以上行政部门提供教师教育、教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策咨询建议和咨询报告每年15项。教育行政部门采用8项。为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应得29分,实得29分。
八、社会影响
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较高评价,资源中心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有关培训、管理、服务的做法在一定范围得到宣传和交流,赢得了教育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2002年被评为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省“干训先进单位”。
应得6分,实得 6分。
九、特色创新
在教师教育培训的工作思路、质量管理、模式与手段创新、社会效益、培训效果、学习型组织建设等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贫困山区教师教育特色,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应得3分,实得 3分。
第五篇: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评估自评报告
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评估自评报告
按照《XX省就业(创业)培训管理试行办法》(X人社发[xxxx]xx号)、《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XX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X政劳社发[xxxx]xx号、《XX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X政人劳发[xxxx]xx号)等文件精神,我学校通过加强自身组织和服务能力建设,严格实施培训管理,以做好技能培训工作,提升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帮助劳动者实现多渠道就业和增加劳动者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总体目标,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本建设目标和培训计划,现向贵局呈报我学校2011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评估自评报告。
一、培训总体情况
2010年,XXXX被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确定为“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X政人社发[xxxx]xx号),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社局的精心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培训目标工作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注重服务理念和培训质量,用新思路谋求工作新出路,用新手段开创工作新局面,全年培训各专业初级技能人才共39期1510人,使98.7%的参训学员培训合格,取得《培训合格证》;91%的学员参加所学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资格证书》;培训合格学员就业率达到86%以上,较好地完成了本培训任务和工作目标。
二、组织管理建设情况
2011年,学校进入了整体发展阶段,全体人员以“夯实学校业务基础、完善学校职能建设”为阶段发展目标,立足本职、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对机构建制、管理机制、师资配备、工作制度等进行全面完善,整体提升培训服务能力。
1、完善内部组织建设,规范运营机制。XXXX运营管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部门负责制,学校下设行政事务部、资源开发部、教育培训部、就业安置部以及财务部。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面,各部门实行 “业务联动,分工合作”,资源开发部负责培训宣传和招生工作,教育培训部及下辖的教务处和教学课研组为培训实施主体,具体承担教育培训及相关后勤管理工作,财务部负责学校财务工作及培训中各项资金费用控管,就业安置部负责落实后续就业安置工作。通过运营机制的完善,学校教育培训工作做到了“内部管理规范、工作职责明确、人员执行到位”,促进培训工作规范高效开展。
2、合理制订发展规划,严格组织实施。2011,为将培训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学校以“技能为本、科学发展;就业导向、服务区域;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为总体思想,以“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办学层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总体目标,以“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拓展与就业创业能力建设、后勤服务能力建设、管理能力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为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制订了培训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规划与计划进行职能分解和责任分配,对执行标准和执行进度定期考核检查,通过严格组织实施,确保了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实施结果良好。
3、严格执行培训政策,规范培训作业。2011XX培训工作,主要是对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籍劳动者开展免费短期初级职业技能培训,对报名人员资格审核、人员公示、报班申请、培训方案、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学员考勤、培训核班、结业考试、技能鉴定以及补贴申报等项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做到“程序到位、材料到位、培训到位”,维护了政策的权威,确保了工作的良好的社会影响度。
三、培训管理实施情况
1、完善各项培训制度。为确保培训工作有力开展,学校一是抓培训制度建设,制定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组织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度》、《成绩考核与评定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和《教师工作规范》)、《培训管理制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岗位工作职责》、《绩效考核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教室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和《学员宿舍管理制度》等,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二是抓培训制度落实,学校组织培训工作人员对业务涉及到的相关制度进行详细学习,并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内部核查,做到“有法必依”。
2、规范培训方案管理。为了确保各专业、各期次的培训工作规范运行,每期培训开始前,教育培训部都要针对该专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准备,对培训所涉及到的培训时间、场地、课程安排、课时分配、任课教师、操作实训、成绩考评、技能鉴定等项目和环节,都要预先制定出具体的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上报学校领导审核,待学校内部通过后,再上报给人社局进行审批。通过规范的方案管理,做到了培训方案完善、培训计划及课程安排科学合理,方便了培训工作的具体操作和实施。
3、健全培训硬件设施。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基础硬件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学校依托15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专兼职培训教师,充分利用已建设完成的9间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教室、缝纫机教室等理论培训教室和9间实训实习教室,购置的200余台(套)电脑、电动缝纫机、建筑实习设备、电焊和工艺品制作工具等实训设施,培训工作中有力地确保了教师到位、场地到位。培训中根据各专业的培训目标要求,严格选用培训教材,主要是选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编审委员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编审委员会等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培训教材,确保了培训教材的科学、规范、实用。在培训中,除了使用自有的实训实习教室进行实训外,对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培训专业,与相关企业建立培训实训合作,确保每个专业都能够进行充分实训,保证了培训的良好效果。
4、严格培训考勤管理。对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籍劳动者开展免费短期初级职业技能培训,因为培训时间短、基础性强,保证培训学时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又一关键因素。学校按照所制定的培训管理制度和培训方案的要求,对培训教师和学员进行严格的考勤管理,进行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时,教师和学员到场离场均要签到和签退,每次上课前还要对学员进行逐一点名,并对请假进行严格审批,各项资料完整记录在案,依此将学员参训学时与学员结业成绩挂钩,保证了学员足时足量参训和培训目标的顺利完成。
5、完善培训档案管理。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按照就业培训政策及培训管理实际要求,培训中涉及到的学员报名、材料公示、申请报班、开班培训、检查核班、结业考试、技能鉴定和安置就业等每一个环节,工作人员都建立了完整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并依此建立和完善各类培训台帐。
6、培训信息公示。为确保享受政府补贴的城乡就业培训真实有效,我们严格按照培训信息公示制度,每期培训前都将培训班专业名称、开办时间及结束时间、学员名单、免费监督举报电话、公示期等培训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群众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监督,促进就业培训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7、建立跟踪服务制度。根据就业培训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培训工作的整体要求,为更好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就业跟踪服务工作,本着为学员负责的原则,我们建立了跟踪服务制度,依据不同用人单位需求,把不同层次的培训学员按照工种性质、证书等级、年龄和性别分类建档,建立相应的技能人才库;调查各类用人单位的用工现状和环境,收集和掌握真实详细的用工需求,推荐学员对口就业;培训学员就业后,按照其所在企业、从事岗位、住址、电话建立相应的跟踪管理台帐;学员上岗后,采用电话或走访形式不定期回访,询问学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回访记录,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将所有回访记录整理后存入学员个人跟踪管理档案。
8、严格专项资金管理。为切实规范培训专项资金管理,保障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我们按规定建立培训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资金使用严格执行项目专款专用,不准擅自调项、扩项,更不准拆借、挪用;加强监督,专项资金报账拨付要附真实、有效、合法的凭证,资金使用账目清晰。
四、培训效果考核情况
1、培训学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随着社会就业情况的变化,对于某些职业来说,经过职业培训和职业考核,通过职业鉴定考试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上岗必须的通行证,可以大大提高员工工作的安全性。为促进培训学员顺利就业和稳定就业,我们按照培训专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对学员进行职业鉴定,考试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91%的学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资格证书》。
2、培训学员实现就业或者创业情况。通过我们的努力,学校初步建成了劳动力就业安置网络,与县内生产、销售、服务等类型企业以及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地多家企业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式培训,为培训学员提供了有效的就业渠道,通过培训后积极地推荐安置就业,培训合格学员就业率达到86%以上,较好地完成了本培训任务和工作目标。
3、就业培训社会评价反映良好。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2011XX开展的就业技能培训受到社会的极大好评,劳动保障部门对我们的整体工作给予了很大的肯定,用人单位对推荐安置的培训学员接纳度高,学员及家庭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后,顺利实现就业和收入增加,推动了更多的劳动者申请进行技能培训,良性带动了我们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
五、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设施、专业教师队伍配备薄弱。根据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需要将就业培训推向更深、更高层次,我们现有的师资力量还显得有些薄弱,需要进一步升级和补充。
2、学员自身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快节奏、强竞争的生活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学员的文化知识功底偏低,难以完成现代专业的学习;第二,学员的身心素质差,思想上认为自己应该是“好工作、高薪水”的,对劳动力市场现状和自身条件认识不足,对社会性再教育对自己的潜在价值认识还不充分,急于求成。
3、就业线长路远,对开展就业跟踪服务工作存在诸多不便。我县企业少、规模小,就近就业难,主要输送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不光在人力投入上,在经费旅差投入上和在就业跟踪服务上都存在很多困难,这直接影响到就业安置工作。
六、就业培训工作改进方向
1、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主要是适应学校办学需要,进一步建章立制,完善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强化监督、检查、考核,确保集团高效、有序运作。
2、进一步加强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主要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建立信息平台、加强教师培养,加强教研工作,构建联系紧密、关系融洽、优势互补、开放繁荣、各具特色的办学格局。
3、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宣传。重点加强培训品牌与特色的挖掘,积极开展宣传,不断提高就业培训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社会影响力,努力营造就业培训健康发展的优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