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药管理条例

时间:2019-05-12 04:2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药管理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药管理条例》。

第一篇: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药管理条例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药管理条例

(2005年1月20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05年5月28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5年6月18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 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继承和发展蒙医药事业,加强蒙医药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自治县行政区域内从事蒙医医疗、预防、保健、教育、科研,蒙药生产、经营以及管理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重视蒙医药事业,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蒙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将发展蒙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 自治县卫生行政、药品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蒙医药管理。民族、财政、经贸、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物价及其它相关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蒙医药的管理工作。

卫生行政和药品监督部门的领导成员中,应配备具有蒙医药专业技术的人员。

卫生行政和药品监督部门,应设置蒙医药管理、监督科(室),负责蒙医药管理、监督工作。

第五条 自治县行政区域内按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置的蒙医药机构,不得随意撤销。

鼓励蒙医药机构在国内外开办蒙医医疗机构、蒙药经销网络。

第六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扶持发展农村蒙医药事业,将其纳入农村卫生事业规划。

乡(镇)卫生院加强和完善蒙医科(室)建设。

鼓励蒙医药人员到乡(镇)、村从事医疗工作。

第七条 自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将符合条件的蒙医医疗机构和药店列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单位和药店。

第八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把蒙医药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长。

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蒙医药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发展蒙医药医疗、教学、科研和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

鼓励国内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资助蒙医药事业的发展。

蒙医药事业经费和蒙医药专项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扣减、截留、挪用。

第九条 具有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蒙医人员,经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审批后,可从事个体行医。

第十条 蒙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本单位医疗、科研、生产从业过程中,完成的职务发明创 1

造成果,其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单位所有;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第十一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加强蒙医药专业技术岗位职数管理。对蒙医药专业人员技术职务晋升考试、考核时,应以蒙医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内容,试卷可采用蒙古文。

自治县人民政府自主地组织乡村蒙医资格考试、考核,并由卫生行政部门颁发证书。

第十二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蒙医药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和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其成员由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推荐,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蒙医药专家委员会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一)蒙医药科研课题的立项和成果评审、鉴定;

(二)蒙医药专业技术职称、执业资格的考试、考核;

(三)蒙药生产企业、蒙医等级医院和科研机构评审、评估的推荐;

(四)卫生系统蒙医药教材编写、考试出题、评卷工作;

(五)审评新蒙药的创制;

(六)蒙医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第十三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支持蒙医药高等教育事业。

卫生行政部门,有计划地选拔蒙医药人员到专业高等院校深造。

第十四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鼓励蒙医药专家学术理论、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技术传承工作。

支持蒙医药基础理论、临床、制药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快蒙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第十五条 自治县蒙医医疗机构加强蒙医医案、学术论文、科研成果论证档案的管理,开展典籍、秘方、验方的搜集、整理、研究。加强地区和国际间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第十六条 自治县蒙医医疗机构、蒙药生产企业,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利用民间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安全的蒙药秘方、验方,开发新品种,创立主导品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研究、开发新蒙药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扶持蒙药生产企业,对征收的蒙药产品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的返还部分应当全部用于开发蒙药。

第十八条 药品监督部门应当按蒙药的特点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自治县经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已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蒙药制剂室配制的蒙药,允许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蒙医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第二十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积极保护和合理开发当地野生蒙药材资源,建立蒙药材生产基地,推广蒙药材栽培、养殖技术。

蒙医药机构经相关部门批准,根据需要可以采购和使用特殊药材。

第二十一条 自治县工商、药品监督部门,强化蒙药药材和成药市场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假、劣蒙药和蒙药材。

第二十二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对蒙医药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政府津贴,并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

第二十三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发展蒙医药事业有下列贡献之一者,给予奖励:

(一)贯彻执行蒙医药法规和政策,对促进蒙医药事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

(二)在开展蒙医医疗、教育、科研、制药、理论研究、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成绩显著的;

(三)挖掘、整理有价值的蒙医药文献或者献出独特疗效的秘方、验方和诊疗技术的;

(四)名、老蒙医药专家带徒授业取得突出成绩的;

(五)资助蒙医药事业发展贡献突出的;

(六)对促进蒙医药事业发展有其它突出贡献的。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给予下列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四款规定的,由审计、监察机关责令限期归还,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二)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未经批准自行行医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吊销其执业证书,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和销售假、劣蒙药及蒙药材的,没收违法销售的药品、药材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在蒙医药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5年9月1日起实施。

第二篇:通海兴蒙乡蒙古族民俗文化

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民俗文化

摘要: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这里长期生活着二十五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兴蒙乡蒙古族是1253年随忽必烈率大军平云南大理国后,镇守曲陀关而落籍通海的蒙古族后裔。历经750年的风雨洗礼,在750沧海桑田的巨变中,经历了从牧民到渔民再到农民的转变,勤劳、勇敢、纯朴的蒙古族人民在与各民族的融合与交流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语言、服饰、歌舞、饮食、节庆、礼仪、风俗、宗教等具有独特的风韵,文化底蕴丰厚,颇受世人关注,对外影响与日俱增。

关键词:云南,蒙古族,名俗文化。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这里长期生活着二十五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自元朝以来一直生活在通海县兴蒙乡的蒙古族人民,是云南省内保留蒙古族特点较多的蒙古族聚居区。但在长期的大杂居、小聚居中,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北方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和风俗习惯。通海县兴蒙乡是云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兴蒙乡的蒙古族是1253年随忽必烈率大军平云南大理国后,镇守曲陀关而落籍通海的蒙古族后裔。历经750多年的风雨洗礼,在沧海桑田的巨变中,经历了从牧民到渔民再到农民的转变,勤劳、勇敢、淳朴的蒙古族人民在与各民族的融合与交流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语言、服饰、歌舞、饮食、节庆、礼仪、风俗、宗教等具有独特的风韵。

(一)乡情概况

云南省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位于风景优美的杞麓湖畔,是云南省蒙古族的唯一聚居地,也是云南省内保留蒙古族特点较多的蒙古族聚居区。兴蒙乡地处通海县西北,东连九街镇大河嘴,南与河西镇螺髻、寸村相连,西邻河西镇代文、解家营,北邻河西镇石山嘴。1996年修建的金汉二级公路横穿全乡,与昆玉高速公路相连。兴蒙乡距省会城市昆明129公里,距玉溪39公里,距县城所在地秀

山镇11公里。兴蒙蒙古族乡是一个由公社大队演变成为现在的民族乡,辖区面积狭小,仅设中村、白阁、下村、交椅湾、桃家嘴五个自然村。

(二)服饰文化

几十年前,兴蒙蒙古族男女老少都穿蒙古长袍,但由于从事农耕十分不方便,就逐渐改为短装。近几年,由于受汉族的影响,除老年妇女以外,平时都穿汉装,只有过节时才会换上民族服装,而且男子服装基本汉化。由于历史原因,服装上只有10%左右属于蒙古族成分,其他与彝族相似。传统服饰主要体现在妇女身上。蒙古族妇女服饰最有特点,上装一套共三件,颜色不同,长短相间,称“三叠水”。第一件是贴身衣,高领,袖长至手腕,衣长及股;领和袖口镶花边图案。第二件穿于中间为内衣,无领,袖口里镶花边图案。第三件是无领无袖的对襟式褂子,衣长及腰部,白色或黑色面子,蓝色里子。褂子左襟钉一排小型银制圆钮扣,约20颗;右襟钉6至9颗银制花纹纽扣。裤子多为青蓝色。腰间扎一布腰带,两端绣花纹图案,配五色丝绦。妇女服饰中的高领弯尖,袖口及其花边图案还保留着北方蒙古族服饰的痕迹。妇女服饰的颜色由天蓝色和白色两种基本颜色组成。北方蒙古族崇尚青色和白色,白色的含义在于心像乳汁一样洁白,青色即天空的颜色。背心的颜色或为天蓝色或为黑色,黑色或是受彝族的影响所至。

(三)饮食文化

1.小烧鸭

小烧鸭是兴蒙乡蒙古族群众根据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创造出来的一道风味美食,吃起来香甜鲜嫩,颇受人们欢迎。其做法是将本地产的仔鸭宰杀,除去内脏之后,用蜂蜜涂抹外表搓揉,再放入烤炉里进行焖烤。熟透后取出,颜色鲜红油润,撒上椒盐或蘸调料吃。

2.太极鳝鱼

据新蒙乡的群众介绍,太极鳝鱼这道菜已经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是当地招待客人的上等菜肴,几乎每一家都会做这道菜。由于居住于杞麓湖边,所以擅长烹调鱼,特别是称为“太极黄鳝”的一道名菜,已成为蒙古族人民招待客人的佳肴,其做法是把抓来的活鳝鱼直接放入锅中加热,不剔骨,被黄焖的黄鳝因为遇热身体自然盘曲,形象“太极”,所以起名“太极黄鳝”,味道鲜美可口。鲜活黄鳝洗净,佐以食盐、辣椒、花椒、葱花、姜丝、蒜片等配料,用菜油在锅中“黄焖”。焖熟后黄鳝自然成“太极圈”而得名。食用时,去内脏即可食用,其味五香俱全。黄鳝肉泥:鲜黄鳝用灰火捂烤,熟后去灰尘、内脏,配以食盐、花椒、胡辣椒等,用盐臼舂成肉泥即可上桌,其味麻辣香酥。太极鳝鱼的吃法很有讲究:夹起鳝鱼先不要下口,从鳝鱼的脖子下面用手把它从中间分成两半,使肉、骨头和内脏完全地分开,这时候就可以享用美味的鳝鱼了,鲜嫩香辣,味美爽口,富有营养。

3.蒙家酒文化

“上下马酒”:上下马酒是蒙古族人民接待亲人和贵宾的最高礼仪之一,它表达蒙古族人民对远方贵宾到来的无比喜悦的心情。上马酒:当亲人和贵宾要离开兴蒙乡的时候,上马即做车前,也要召集10多位身着漂亮服饰的蒙古族少女,手捧银碗,碗里盛着美酒,又向每一位亲人和贵宾敬献一杯美酒,以示祝福客人一路顺风,家庭幸福,工作顺利,欢迎亲人和贵宾再次来兴蒙乡做客。下马酒:当贵宾和亲人到来之前,组织10多位身着漂亮的蒙古族服饰的少女,提前在大门前等待贵宾和亲人进行夹道欢迎,贵宾和亲人一下马(车),当地领导捧着洁白的哈达和银碗,碗里盛着美酒,后面跟着10多位漂亮的蒙古族少女,唱着优美动听的歌声,向各位来宾、各位亲人献上一杯美酒,以示欢迎贵宾和亲人来兴蒙乡做客。“三杯杯酒”:当远方的亲人和贵宾到达通海兴蒙蒙古族并进行用餐示,在餐桌上,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就会唱着优美动听的歌,向亲人和贵宾敬献“三杯杯”酒,以示欢迎到蒙乡做客。“三杯杯”酒集中体现兴蒙乡人民所特有的酒文化,第一杯酒,敬天敬地;第二杯酒,敬客人;第三杯,祝福客人快乐。每一位客人远道而来,这里的人们都将用他们的最高礼节“三杯杯酒”加以款待。“三杯杯酒”,顾名思义,喝三杯酒。敬酒的时候,兴蒙姑娘唱起《敬酒歌》。在那种嘹亮高亢的歌声中,人的思绪不由自主地被带到了大漠苍穹、弯弓射雕的生活场景中。这种高至云霄的歌声,仿佛是再次向外人宣告—流淌在他们身上的是蒙古族血液。

(四)传统特色节日

1.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意为娱乐,欢庆丰收,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其活动内容主要是进行射箭、骑马、摔跤比赛,俗称男子三项“那达慕”。元、明时期即已成为固定的活动形式。通海县蒙古族聚居的兴蒙乡自1979年后,开始举行“那达慕”活动,•每年12•月11日至13日,为期三天,但活动内容已随当地习俗改为耍龙灯、虾灯、金凤凰、跳蚌壳、划旱船等文艺体育表演。口衔家书的“金凤凰”,表示南方蒙古族人民对北方故乡的思念之情;划旱船、耍龙灯、虾灯、跳蚌壳等则是反映元代落籍云南的蒙古族由牧民变为渔民、农民的艰辛历程,所有节目均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节日期间,按照传统习俗,各村均要杀猪宰羊,集体会餐。会餐时,全村团聚,•开怀畅饮。男女青年们纵情跳舞唱歌,通宵达旦。

2.鲁班节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相传鲁班是木、石、泥水诸匠的祖师,蒙古族的建筑手艺也是鲁班传授的。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抬着,敲锣打鼓,游行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

3.忆祖节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是兴蒙蒙古族的“忆祖节”。男女老少都要会聚到“三圣宫”祭祖,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仪式,并追述蒙古族落籍通海的历史,通过这种怀念祖先的方式,代代传承。祭文深情而哀伤,末尾处这样写道:“历史让我们离开草原七百五十余年,但我们的血脉里流着蒙古族人的血,永远不会忘怀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太祖、曾祖成吉思汗、蒙哥汗、忽必烈、阿喇帖木耳及所有征战捐驱、牺牲在云、贵、川、杞麓山的完颜卜花等各路将士,我们永远怀念你们。”

“南陲开边苦,滇域埋忠骨,驰骋七百载,北眷草原土。”云南距离草原千万里,而这里的蒙古族对自己故乡的思念,由此可见一斑。

(五)习惯风俗

兴蒙蒙古族有其特殊的习惯风俗。“接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兴蒙乡的蒙古人家庭中,每逢家人上山砍柴的时候,家里总要有人去接。若弟弟去挑柴,则哥哥去接;妹妹去挑,姐姐去接;老人去挑,子女去接;家里人有特殊情况的,亲友去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霜酷暑,家人都要翻山越岭前去接应。不去“接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不去接柴会被看成是一家人互不关心,不守“古规”的表现。

接柴看似一件个人的事、纯属个人行为方式,其实不然。接柴体现了家人亲昵、互助、相互关心的深厚情感。这种“个人行为”是有其不可分割的社会历史背景的。首先,挑柴的路程比较远,兴蒙乡蒙古族挑柴要到河西镇背后很远的山上去。一般情况下天没有亮就得起床煮饭,天亮时带一包冷饭就离家上山。山上的干柴不容易找,在山上吃过午饭,挑着满担干柴往回走时,往往已经天黑,往返的路上并不安全。为了亲人的安危以及减少劳累程度,接柴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久而久之,接柴的习惯就逐渐形成了,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六)传统婚俗

兴蒙蒙古族的婚礼习俗与周边各民族有相似之处,又有自己的特色。一对情人结为伴侣,要经历订婚(包括订小婚、订大婚)、迎亲两项仪式。订婚,要经过“合婚”即“推命”,命合才能订婚。兴蒙乡蒙古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族内婚。建国前订小婚,父母在子女四五岁时,至迟不超过十岁便及自己的子女订小婚,直至法定年龄再订大婚,订大婚要经过“合婚”即“推命”,命合才能订婚。如果八字合即用红纸写两张合婚单,男女各持一张。婚事确定后,男方备好糖烟酒等,由媒人送一份去女方家。当晚,双方父母将亲朋好友请到各自家中吃喜糖,通报联姻情况。解放前,订婚后,女方不得退婚,男方则可另选择。本家族不得通婚。建国后,婚姻自由,曾经有过结婚不收彩礼的现象,个别人还同其他民族通婚,改革开放后,婚姻自由,婚入婚出的逐年增多,婚俗也随着有些改变,结婚前只订一次婚,不管是外嫁或婚入,结婚之前要择吉日,送彩礼。礼金必须在迎亲的三十天前送至女方家。婚礼选在黄道吉日进行,礼品(新娘的喜衣、喜肉、喜糖、喜酒)则在迎亲前一 天送去。请人算出结婚时要防什么,举行婚礼要避开什么。例如防灶台,新娘进门时就要把灶台盖住,若要防公婆,则公婆要藏于二楼。坐在新房楼上正门处,以示婚后可以管得住儿媳。结婚的当天,新郎由喜娘和两个陪郎同时到女方家迎亲,迎亲时要挑点青菜盐巴(代表清白)到女方家。新郎一出门就不能说话,直到新娘接到家。到了女方家,新郎要独吃一桌酒席,并有严格的规矩,新郎不能亲自在酒席上夹菜,必须由陪郎用筷子夹到新郎的碗里,新郎才能吃,新郎吃过的饭菜不能留下痕迹。这是对陪郎的考验。如吃鱼只吃一面,吃后翻个身,像没吃过一样,有些菜中间吃空了,外面还是完好的。新娘在耳房上梳妆打扮,由亲戚中婚姻美满且多子多福的妇女来梳妆,将少女头式改为少妇头式。此时新娘只穿一件短衬衣,梳妆完后,新娘下楼走过堂屋,以示姑娘守规矩,再到大楼家堂前,站在谷篓上让舅舅给她穿新衣服、胸前佩戴一面镜子,有避邪之意,给新郎佩戴彩红,随后,新郎和新娘在家堂前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之后新郎要与新娘的舅舅互换手绢,手绢中一般包有两元钱,意为女方将新娘托付给新郎。新郎新娘出娘家门时,要焚烧喜神纸,意为买路钱,让路上的诸位神仙鬼怪拿钱后各自走开,在烧纸钱的同时,由两位喜娘一个焚香,另外一个用茶壶绕新郎新娘正三圈反三圈向地面洒水,意为新郎新娘经受了水火的考验。出门时,嫁妆先行,新娘手拿一把红伞,前由一名女童引路,一路上,前来接新娘的两位喜娘要撒一些大米,意为贿赂路上的鬼魂,让它们得到好处后赶快离开,不要骚扰新人,遇到沟沟坎坎,喜娘要用小铁扒在上面扒一下,因为古时候的人为了诅咒新人,在其经过的沟或桥下埋一些不祥之物,当新人走过时,就会将邪气带回家中。新娘到新郎家门以前,要在新郎家门口燃一堆火,新娘的所有嫁妆要从火上熏过,以驱走邪气。新娘在进门之前要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在门的左边摆放一桌喜神席,上面摆有一个公猪头,嘴里含着猪尾巴,意为有头有尾,席上还摆有一只升,升中放满五谷,即:稻谷、小麦、苦荞、黄豆、高梁,意为五谷丰登,五谷中插一把弯尺,意为新人合尺合气。一把剪刀,意为剪断生活中一切不愉快之事。一杆称,意为新郎新娘的日后生活称心如意。一面镜子,意为避邪之用,由主持人诵读一段祈求神灵保佑的经文,之后向围观的人群中撒一些五谷和硬币,抢到者回家后即将硬币佩于胸前,借新人的喜气驱灾避祸。此后由喜娘烧喜神纸,将烟灰放入酒中,让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接着一个小女童喂新娘米饭,新娘不吃将其藏于手中。仪式结束后,由新郎的嫂嫂和婶婶,一人洒青松毛至洞房门口,只有新娘才能第一个踩在上面,意为新人从此走上新的人生旅途,另一人将新娘牵入洞房。在新娘进新房前,一般新郎要抢先入房,躲在门后柜台上,当新娘进房不防备时,跨过新娘的头,表示今后媳妇会温顺贤良,体贴丈夫,勤俭持家,孝敬公婆.新娘进入新郎家门后,将胸前的镜子摘下挂在洞房的正上方,随即躲入洞房中,不得见任何人,不得与任何人说话。当有人来要糖果、瓜子时,新娘只是从门逢中伸手递给客人,直到下午饭给客人敬酒时方可见人,敬酒之后,依然躲入洞房中。洞房里备有一桌酒席专给新郎新娘食用,吃剩的饭菜将放于床下,第二天把它摆放在家堂前,须摆放七天。在新婚的头一天晚上,新郎要约未结过婚的年青小伙在新床上睡一夜(俗称压床)。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观念不断更新,现代的婚俗有所改进(如新娘在新郎家只呆一会儿,与新郎新娘的朋友一起合影。新娘可自由安排也可以回娘家,但不能进别人的家门。)吃下午饭前,新郎家的长辈、亲戚要到就餐点大门口迎接新娘家送亲的亲朋好友,由新娘的父亲带去,送亲的未到,男方家的客人不能入食。入餐时,新郎和新娘在新郎母亲和主要长辈陪同下,新郎和新娘同端一个盘子,里面放着八个酒杯,向所有的客人逐一敬双喜酒,此时由陪郎陪同斟酒,表示对所有客人的敬意。晚上新郎和新娘的朋友在新郎的家里举行闹茶仪式,在客堂摆放好桌凳,男女朋友必须围着茶桌坐好,要求新郎站着,直到新娘倒完三次茶水才能坐下,而每一次给每一个人倒茶水时,新郎和新娘要配合完成朋友们提出的要求或问题,解答完后,才能倒水给朋友,此仪式一般需2—3小时,长达6小时,直到天亮之前。第二天,新娘回门。清早,新娘的姨妈来接新娘回娘家。新娘用提箩提着一箩糖果、瓜子到娘家,沿路凡遇到的大人小孩,都要递给一把糖果、瓜子,意为富有同享。吃早饭后,新娘和小伙伴们在新郎、长辈的陪同下一起上山祭祖拜坟,所有家坟都要拜完。一般要带上一个猪头、一甑子蒸糕、两条鱼、肉、酒等,在坟前要供上12或14份供品,用来给外魂饮用,同时要烧香、烧喜神纸,放爆竹。之后以同样的方式拜天子庙,新郎和新娘必须瞌头跪拜,包括天子菩萨、山神、山母、土地、送子娘娘、五子登科、太白金星等,祭拜结束后,新郎和新娘可以与伙伴一起在山里同乐,边吃边唱边跳等活动。新娘下山后回到娘家,吃下午饭时,新郎由6—7个小伙伴陪同到新娘家里回门就餐,同时由新娘的伙伴陪同。新娘家人可以随易前来陪同新郎朋友敬酒,也可以互敬。直到太阳落山前,新郎家要派1至2名女童去接新娘。当女童来到后,新郎和新娘就要到新娘家的家堂前,一拜天地祖宗,二拜新娘家的长辈,向他(她)们告别。仪式结束后,一般日落之前接新娘回到新郎家中。沿途新郎手中要拿一块已叠好的手帕,凡遇到大人或小孩,新郎和新娘都要向他们鞠一个躬。意为有礼有节。第三天,认亲。由新娘家的母亲带一部分亲戚六舅到新郎家认亲(一般为最亲的亲戚)。双方互相介绍、互相认识,从此以后相互往来,成了新娘的第二个家。

(七)蒙乡丧葬习俗

明代以后,定居杞麓山脚的蒙乡人,实行木棺土葬。礼仪内容有:家中病人处于弥留之际时,村内的老年妇女主动到他(她)家探望,为病人吟诵引路词,称为“引路拜”。词意为安慰病人、祈求神灵宽限时期,再予延寿;若难予挽留,让其顺顺当当登上极乐世界。病人将要断气时,其子女要用一块红布,包上一把米,跪在病人床前,接下最后一口气,称为“接气”。然后,将接气米用红布包严,放入米柜。断气后,要在其口中放入一点银子,称为“含银”。再用绿碗盛半碗水,放入少量米饭,带上几柱香,送到村外路口,称为“送断气饭”。之后给死者沐浴更衣。入棺前,死者若是男性,要在枕头下垫若干锡箔,意为给死者准备阴间用的银钱。若是女性,要为其穿上黑色右衽衣,胸前挂一只“香包”,内装死者生前请人抄好的经文纸灰,称为“挂名包”。入棺时,边吟诵边用桃、柳枝条向棺木内连打数次,口念“生魂出、死魂入”。意为莫带走在世之人。并要请一部分老年人吟诵入棺经。停丧期间,在家中的堂灵设灵堂,一般在家停放三至七天。每天孝男孝女要守灵,夜间,孝男孝女分别睡于棺木左右,将脚伸到棺木之下,意为“垫棺”。发丧要择吉日、选坟地。发丧前一天上午,要拿一串草鞋挂在村内的万年青树上。村民见后,便知发丧日期。各自主动取下一双草鞋去帮忙。夜间,村内老年妇女为死者举行“转花”仪式。每人手拿两柱香,绕棺木吟诵“转花经”,意为向死者告别,让死者放心“上路”。出丧之日,孝子要点主,亲友乡邻要来“送行”。棺木抬出家门之后,送葬的后辈子女,跪于地上,让棺木从他们身上抬过。称为“搭桥、过棺”。抬至村口,停下棺木,孝男孝女再次跪在棺木前,由老年妇女围棺吟诵追悼亡人的《散花词》(正月—腊月),吟诵完《散花词》,再次“搭桥”、“过棺”之后,将棺木抬上山埋葬。当天晚餐,帮助出殡的青壮年,将酒席抬到死者家堂屋内喝“闹丧酒”。席间,猜拳、嬉闹,一直闹到深夜,为死者家属转悲。出丧后的第二天,死者家属带着蒸糕、糖点,为新坟加土封固,在坟前祭奠、烧纸、上香、燃放鞭炮。称为“封丧”。至第七天,送灵牌。送葬当天,孝男孝女返回家后,由地理先生指挥,在堂屋设一灵台,每天敬三次香,换五次堂水,灯、烛昼夜不灭。直到第七天晚餐时,从米柜中取出“接气”米,煮熟后全家共食,称为“送终饭”。饭后,孝男孝女将“灵牌”送至坟前烧掉,称“送灵牌”。意为告别亡灵,让其在“地下”安息,并保佑生人全家平安。未成家(未婚)的童男童女,不能葬于祖坟。仪式简单,头天死,第二天抬。棺木由四个人抬到后山埋葬后便完事

(八)建筑之乡

兴蒙的特色在于整个乡村的风貌,这里的房子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已经和当地的民居风格颇为相似 了,都是照壁、天井、里屋的结构,只在一些细节上保留了北方蒙古族的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这里保留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于清代,房屋外面刻有云彩等图案,据当地的居民介绍,这种图案是蒙古族的标志,正如歌里所唱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一样,这里的民居大多保留了云彩,以示对祖先的怀念和浓烈的思乡之情。走进小屋,镂空雕刻的书房为这里增添了不少古色古香的味道,书房的桌椅板凳都有着历史的痕迹。

从屋里走时,墙面上的一幅图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是由鹿和鹤组成的一个“福”字,代表了吉祥、长寿的意思。如果说这个“福”字就让你大开眼界的话,那两边的对联可以说是闻所未闻了。对联打破了传统楹联用各种字体书写的方式,上联和下联分别由八仙的图案(村民的大胆猜测)组成,这里的居民告诉我们,这副对联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目前还没有人能读懂这些符号代表的含义。

沿着小道往前行,你不得不赞叹兴蒙房屋建筑的奇思巧构,据说兴蒙人的祖先旃班是鲁班的徒弟,在学成之后,旃班就把这门手艺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蒙乡人聪明能干,很多人学会了起房、盖屋的本领,谁家需要盖房,亲戚朋友们都会来帮忙,不多久,一幢具有蒙乡特色的房屋就结结实实地平地而起了。

(九)文艺文化

1.舞蹈

蒙古族进入云南,带来了他们的草原文化,对云南兄弟民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蒙古族进入云南后,处在当时民族杂处的社会环境中,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蒙古族。由于元代元军驻扎的曲陀关周围居住着大量彝族,随着社会交往的密切,彝族舞蹈文化对蒙古族的影响很大。蒙古族找到了一种与彝族人民同欢共乐,交流思想感情的媒介,这就是跳乐。当年由于随军妇女很少,大部分蒙古族士兵娶了本地彝族媳妇,这些妇女就把她们的跳乐传给我们蒙古族。” 兴蒙人的民间舞蹈主要是跳乐,男女青年在劳动之余开展的群众性文艺活动。由两个胸挂四弦琴的男青年作引导,大家跟随“引导”围成圆圈,按四弦琴的音律,拍掌踏足,翩翩起舞。首先,随四弦拍节的音律跳“过门”,随后,大家边歌边舞,有时男女对跳,有时互相穿插,有时双方斗脚,舞姿刚健优美,气氛热烈。边歌边舞的歌曲有《撤哩哩撤》、《咱的蒙古》、《拉马调》、《攉小泥鳅》、《亲哥斗脚》、《心肝阿妹》、《送情郎》、《洋烟开花矮垛垛》等等。

蒙古族跳乐尽管源于彝族,但一经变迁为本民族的艺术,便注入了自己的民族个性。从总体风格上来看,彝族跳乐显得很轻灵、秀气而略为含蓄,动作灵巧多变,腰腹部摆动较大;而蒙古族则柔中带钢,较为沉稳,动作组合整体感较强,腰腹部比较平稳。从中可以看出蒙古族粗犷豪放的民族传统气质在舞蹈动律上的反映。

除跳乐外,在兴蒙乡云南蒙古族中还有姑娘龙、虾龙、狮子灯、大耕田、高跷、霸王鞭等表演性民间舞蹈。这些舞蹈一般在庙会或喜庆节日(如鲁班会、观音会以及今年兴起的那达幕节)进行演出,当地群众称这些舞蹈为“地会”。舞蹈形式与汉族大致相似,但汉族“地会”中的女角多由男子扮演,而蒙古族则是男扮男,女扮女,无所禁忌,充分体现其开放豁达的民族性格。兴蒙人乐观、豪放,能歌善舞,无论外出劳动或在家就餐,始终歌不离口,劳动之余,也要跳两三曲。

2.蒙古族歌歌谣

主要有山歌、生产歌、渔歌、欢庆歌、敬酒歌等等。

山歌:劳动之余在跳乐场上吟唱的调子。由一男一女对唱,其他伙伴帮腔伴唱,腔调有四腔、白话腔、五山腔、海菜腔等等。唱词有情歌、赞歌、颂歌等等。生产歌:生产劳动中,边干边唱的小调,有一人独唱或多人合唱,也有一个领唱,大家伴唱的。渔歌:专在下湖撮虾时,边撮边唱。能起到消除疲劳,提高效力的作用。多为一人独唱,也有一个领唱,众人伴唱。歌声优美、嘹亮、情感动人。欢庆歌:多在欢庆节日,集体会餐时,边吃边唱。主要歌曲有,《我们是草原的儿女,成吉思汗的子孙》、《蒙古人》、《草原情》、《蒙家儿女乐》、《心中的草原》等。歌声嘹亮、悦耳,充分表达了蒙乡人的内心情感。敬酒歌:多在贵客来访,向客人敬酒时吟唱,歌曲有:《三杯杯酒》、《祝酒歌》、《美丽的故乡》等,表达了兴蒙人诚实、好客、豪放的情操。

(十)语言文化

语言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构成生态语言系统,生态语言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兴蒙乡卡卓语作为蒙古族人民的交际工具,是蒙古族人民在750余年的发展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产物,其产生、形成、发展见证了兴蒙乡的发展历程,在传承和发展兴蒙蒙古族文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维护语言文化的生态平衡系统就是要尊重历史的选择,尊重语言的自然地位并积极学习主流文化、主流语言。

元代,蒙乡人说北方蒙古语,后来随着兴蒙蒙古族与周边民族的交往,蒙古族语言吸纳了部分白、彝等其它少数民族及汉族的语言,同时原来的蒙古族语言逐步减少,慢慢演变成了蒙、彝、汉等语言合为一体的独特的兴蒙蒙古族语言。现在的兴蒙语是由部份北方蒙古语和兴蒙地方语、土著语、汉语合为一体的独特语言。它有别于土著语、汉语,也跟北方蒙古语有很大差异,只能在乡内流通,是世界上一种独特的语言。

歌德说过:“希望是不幸的第二灵魂/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所无法占有的/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我对希望的理解就是生活中的轮回和宿命,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希望,也就不会再想到占有了,而不经历真正的蜕变和生活的积淀,具有顽强的生存精神和智慧,积累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和价值意识观,那么,也就不可能理解生命的奥秘。这样的经验同样适用于一个民族,尤其像居住在兴蒙这个历经漫长历史变迁和生存阵痛,具有了独特内容与风格民族精神、懂得从非现实希望中还原出生活本质的民族。

参考文献

1.高发元主编:《云南民族村寨调查——蒙古族》,云南大学出版社 2.杜玉亭:《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载《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

(五),云南人民出版社 3.《云南蒙古族简史》,云南人民大学出版社 4.潘宝明,朱安平,《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5.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6.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十七号

2010年3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条例》,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0年7月30日

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条例

(2010年7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发扬蒙医药学中医药学,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提高公民健康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蒙医药中医药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蒙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蒙医药中医药管理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 做好蒙医药中医药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蒙医药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对蒙医药给予重点扶持,保障和促进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五条 发展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应当按照蒙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保护、扶持、发展的原则。

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发展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 卫生、教育、文化、科技、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及蒙医药中医药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蒙医药中医药,扩大蒙医药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影响。

每年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期间,自治区应当重点开展蒙医药中医药宣传活动。

第二章 保障和促进

第八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蒙医药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建立蒙医药中医药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督促检查蒙医药中医药有关工作落实情况。

第九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蒙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理顺管理体制,配备蒙医药中医药专业的管理人员。

第十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落实扶持蒙医药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有关部门制定涉及蒙医药中医药的政策时,应当征求同级蒙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十一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蒙医药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实行事业费财政预算单列,并逐年增长;设立蒙医药专项经费,用于扶持蒙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开发等重点建设项目。

第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公立蒙医中医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制定公立蒙医中医医疗机构特色医疗服务的补偿办法。

第十三条 非营利性蒙医中医医疗机构依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以及基本建设有关费用减收等优惠政策。

第十四条 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蒙医药中医药服务价格标准,由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自治区蒙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蒙医药中医药服务价格标准应当体现蒙医药中医药特色,体现蒙医药中医药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

第十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蒙医药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挥蒙医药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与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第十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符合条件的蒙医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定点机构范围。

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确定商业保险、事故伤害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检以及伤残病退鉴定等定点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急救站时,应当根据技术配备的基本要求同等对待蒙医中医医疗机构。

第十七条 蒙医中医医疗机构符合规定的诊疗项目、成药、蒙药中药医院制剂、蒙药中药饮片及其他服务,应当纳入当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资金的支付范围。在蒙医中医医疗机构就医,适当提高报销比例、降低报销起付线。

确定基本药物、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及类别时,应当对蒙药给予倾斜。蒙药医院制剂、蒙药饮片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药品目录中的中药饮片相关政策。

第十八条 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资、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扶持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发展。

第三章 蒙医中医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

第十九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蒙医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和自治区蒙医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按照下列规定建立和完善蒙医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一)旗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应当设置相应规模的蒙医中医医疗机构;

(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苏木乡镇卫生院应当设置蒙医科蒙药房或者中医科中药房;

(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嘎查村卫生室应当提供蒙医药或者中医药服务。

旗县级以上蒙医中医医疗机构的撤销或者合并,应当征求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条 自治区级蒙医中医医疗机构应当达到三级甲等、盟市级应当达到三级、旗县级原则上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等级医院建设标准。

第二十一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蒙医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备大型医用设备及现代化诊疗设备。

第二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为蒙医中医医疗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蒙医药中医药专业人员应当占主体。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蒙医中医医疗机构等级医院评审制度,定期组织评审。

第二十四条 下列事项应当成立专门的蒙医药中医药评审、鉴定组织或者由蒙医药中医药专家参加评审、鉴定:

(一)蒙医药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二)蒙医中医医疗机构的评审、评估;

(三)蒙医药中医药科研项目立项、成果、奖励的评审、鉴定;

(四)蒙医中医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五)其他需要评审、鉴定的项目。

第二十五条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蒙医中医从业人员,在执业范围内可以运用相关的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和药物开展医疗活动。

第二十六条 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应当具备蒙医药或者中医药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蒙医药或者中医药诊疗知识、技术,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技能。

第二十七条 高等蒙医药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到边远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以及苏木乡镇卫生事业单位工作,在转正定级和确定工资、津贴时给予特殊待遇。

第二十八条 鼓励旗县级以上公立蒙医中医医疗机构聘用离退休的蒙医药中医药知名专家。

第四章 蒙药中药与制剂

第二十九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方蒙药中药药材资源,禁止掠夺式开采。促进药用动植物人工饲养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建设蒙药中药药材生产基地,逐步扩大药材资源。

第三十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蒙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蒙药材中药材和蒙药中药医院制剂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研制蒙 药中药新药和多样化的蒙药中药临床新制剂。

第三十二条 蒙医中医医疗机构应当规范进药渠道,建立蒙药材中药材质量验收制度,按照规范炮制蒙药材中药材和配制蒙药中药医院制剂。

第三十三条 蒙医中医经典处方、蒙药中药协定处方、蒙医中医经验方和蒙医中医科研处方,可以在符合规定的蒙医中医医疗机构制剂室,按照传统的调配方法配制使用。

第三十四条 实施蒙药中药医院制剂品种注册许可,应当充分考虑和尊重蒙医中医医疗机构民族用药传统习惯。

蒙药中药医院制剂在医疗机构之间的调剂使用,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公立蒙医中医医疗机构按照自治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或者二级以上蒙医中医医疗机构药事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固定处方,可以预先调配或者集中代煎蒙药中药,在院外进行预防性用药。

第三十六条 国家标准收载的蒙成药、蒙药医院制剂和蒙药饮片应当纳入自治区增补的基本药物目录。

第三十七条 蒙药饮片参照中药饮片管理与使用,具体管理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章 教育科研与交流合作

第三十八条 自治区应当创造条件,独立设置蒙医药中医药高等学校。自治区高等医学院校应当设立相应的蒙医药中医药教学机构,加强蒙医药中医药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本专科教育,重视蒙医药中医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加快蒙医中医学科专业临床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第三十九条 盟市级以上的蒙医中医医疗机构应当改善实习、教学条件,逐步达到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标准。

第四十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蒙医药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开展蒙医药标准化、产业化体系建设。

鼓励知名蒙医药中医药专家及确有专长人员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开展师承教育、带徒授业和蒙医药中医药抢救研究。

第四十一条 国家和自治区知名蒙医药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可以申请高一级师承学位考试。

继承人员取得出师证书后,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可以不受现聘资格取得年限限制。

第四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蒙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蒙医药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机制。

蒙医中医医疗机构应当保证蒙医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鼓励西医从业人员学习蒙医药中医药专业知识。第四十三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蒙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 应当对社区、乡村医生进行蒙医药中医药基础理论和蒙医中医诊疗技术培训。

第四十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蒙医药中医药科研机构、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领先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支持蒙医药中医药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快蒙医药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推动蒙医药中医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第四十五条 自治区建立蒙医药中医药秘方、验方和传统诊疗技术的发掘、整理、鉴定、专利申请服务机制,制定相关程序、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办法。

蒙医药中医药秘方、验方、专有技术和科技成果等,可以依法转让、合作开发。

第四十六条 鼓励蒙医药中医药机构和蒙医药中医药从业人员申请蒙医药中医药专利、地理标志、药用动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支持开发蒙医药中医药专利产品、注册商标及对有关蒙医药中医药著作进行版权登记。对不适宜专利保护的工艺、方法等,可以采取技术秘密的方式实施保护。

第四十七条 鼓励开展蒙医药中医药人才、信息、学术交流、知识普及、医疗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让以及科研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从事蒙医药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第四十八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将蒙医药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自治区文化发展规划。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建设蒙医药中医药科普教育基地。

蒙医药中医药的有关知识应当纳入自治区中小学生卫生教育课程。

第四十九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蒙医药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开展蒙医药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传承工作。

第五十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重视保护和利用有价值的蒙医药中医药古籍文献,加强蒙医药中医药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翻译和出版工作,建立蒙医药中医药综合信息数据库。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一条 蒙医药中医药专项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截留,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五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蒙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和蒙医中医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蒙医药中医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

第五十三条 旗县级以上公立蒙医中医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未经本单位批准并按照规定进行变更执业地点登记,不得在其他医疗机构中兼职从事诊疗活动。第五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蒙医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刮痧、药浴、拔罐和美容等诊疗活动。

第五十五条 自治区蒙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已发布的违法蒙医药中医药广告信息通过新闻媒体或者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撤销或者合并公立蒙医中医医疗机构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八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蒙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蒙医中医医疗机构等级医院评审及其他评审鉴定工作中徇私舞弊的;

(二)挪用、截留蒙医药中医药专项经费的;

(三)利用职权侵犯蒙医药中医药机构和蒙医药中医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

第八章 附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蒙药饮片,即乃日乐格药,是指经过炮制加工的蒙药材药用部分,由单味药、多味药和汤、散、丸等不同剂型组成。

第六十条 本条例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2001年2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同时废止。

第四篇:2015年蒙医药高级职称评审说明

2015年蒙医药高级职称评审说明

一、关于材料截止时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学历、资历年限和职称外语考试成绩单、论文等各项业绩成果取得时间截止到2014年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单、继续教育审验卡取得时间截止到2015年4月底。

二、关于基层论文要求。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在旗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提供一篇本专业发表论文;在乡镇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篇本专业论文,是否发表不作硬性要求。

三、有关要求:

(一)申报材料的要求

1.申报人员和单位需提供以下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使用A4纸,一式2份);(2)《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使用A3纸,一式15份);(3)有关材料附件(需装订成册、附加材料目录单,加盖公章,未装订成册不予接收)。附件应包括有关证件、证书以及外语、计算机考试成绩单、继续教育审验卡的复印件,学历认证报告原件、复印件,论文复印件、检索页,考核登记表,公示书面报告,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获奖成果材料复印件,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申报教师系列);因年龄原因免试外语、计算机的申报人员,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2.申报人员填写的表格和提供的有关材料附件必须真实有效,内容一致。在表格填报的业绩成果、论文论著需有附件材料佐证。

(二)学历论文的要求 1.实行学历验证制度:参加工作后取得学历的申报人员,需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http://),对申报人员提交论文的期刊进行信息查询并打印查询页。未经信息查询的期刊不能作为有效期刊;在其他未经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只作为业绩参考条件。

3.实行论文论著检索制度:用人单位对申报人员提交的学术期刊和学术著作在国内主流数据网站(“清华同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进行检索、验证,并打印检索页。未经检索、验证的论文和著作只作为业绩参考条件。

(三)职称公示的要求

1.单位张贴公示:申报人员所在单位要将所有申报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在本单位张贴上墙进行公示,上报材料时要将公示时间、地点以及公示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一并上报。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事业发展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事业发展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部边疆,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 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总人口两千多万,其中蒙古族三百多万人,区内70%的地区是牧区、林区和边疆地区,这些地区是以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地区。发展这些地 区的蒙医药事业对于做好民族卫生乃至全区卫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区的蒙医药事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虽有过曲折,但由于坚持了 党的民族政策、中医政策,特别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自治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在 《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肯定了蒙医药在 卫生工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蒙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 方向,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又为蒙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 的生机与活力。目前,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蒙医医、教、研体系已经 形成,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工、农、牧业生产和发 展自治区卫生事业方面日益显示出其他医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蒙医药基本情况

蒙医药学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祖国 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理论独特,其治病多用 成药。蒙药取材广泛、炮制简单、用量少、便于保存和携带、服用方 便、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而且除药物治疗外,还有放血、药浴、震荡 等多种传统疗法。蒙医药对各族人民的保健事业,特别是对蒙古族 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蒙医药是我区蒙古族文化的宝贵财 富,具有显著的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因此蒙医蒙药在我区医药卫 生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是各族人民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

解放前由于历届政府实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政策,蒙医药 只能在喇嘛寺中传授,仅被边远牧区的少数群众所了解和接受,蒙 医药事业濒临失传。194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后,由于贯彻了党 的民族卫生政策,蒙医药事业才开始有了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蒙医蒙药事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七五”期间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县县建立中医院”的战略 部署,我们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重点抓了蒙医院的机构建设,到 1990年全区24个牧业旗县都建起了蒙医医院或蒙医门诊部。目前 我区共有旗县级以上中蒙医机构86所,其中,蒙医院32所,蒙医研 究所3所,中蒙医院24所,中医院27所;共有蒙医病床2351张。

近十年来,蒙医药队伍不断壮大,现在全区共有中蒙医药人员 4777人,其中蒙医人员4019人,蒙药人员75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 员180人,占3.77%;中级职称895人,占18.74%。

下载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药管理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药管理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条例修改

    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发扬蒙医药学中医药学,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提高公民健康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

    蒙医药研究院简介-内蒙古医科大学

    研究院简介 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研究院是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设学术研究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开展蒙医药学术研究活动,关注、了解、分析国内外蒙医药相关前沿信息,为学校的蒙医药 发......

    自治管理总结

    学 生 自 治 管 理 工 作 总 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总部倡导的对学生进行“四自五会”的教育,我班坚持德育注重自治的原则进行班级管理。经过上一学年的班级学生自治管理,学......

    班级自治管理

    初一(1)班班级管理规范 指导思想: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基本原则:干部能做的事,老师不做; 普通同学能做的事,干部不做。 1、以空间为序: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

    自治管理(精选5篇)

    西安技师学院学生公寓自治管理委 员 会 为推动西安技师学院的校园文明建设,给广大学生创造一个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讲文明、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强化学......

    蒙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与发展现状

    蒙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与发展现状 鄂尔多斯市蒙医研究所(蒙医医院)成立于1979年,是鄂尔多斯市规模最大、设备齐全、人才济济,整体功能较全的一所以蒙医为主体,科研为中心,医、教、......

    蒙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与发展现状

    蒙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与发展现状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蒙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与发展现状2010-06-29 18:28:5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蒙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与发展现状蒙医药基础理论研......

    论蒙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精选五篇)

    论蒙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关键词】 蒙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蒙医药不仅对骨科疾病有独特疗效,而且对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液病等疑难病症也有明显的疗效。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