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谢)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工作总结
蓬供发„2011‟35号
蓬安县供销合作社
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南府发〔2010〕82号文件精神
工
作
总
结
南充市供销合作社:
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发„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南府发„2010‟82号文件,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解决了长期制约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赋予了供销合作社新的历史地位和职责,对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认真贯彻学习三个重要文件精神,我社在系统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全面部署,并将文件精神转化为推动我县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紧紧抓住有力的政策保障,及时编制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供销社新的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政策扶持,围绕服务“三农”,抢抓发展机遇,整合网络资源,着力社有企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攻坚三大突 破,进一步加快系统改造、升级,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为农服务实力。经过努力,我县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其地位作用、发展环境,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项事业呈现出崭新的良好局面。仅2010年实现商品销售34000万元,利润158万元;现已组建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生猪专业协会4个,发展会员(社员)4500名,联姻农产品龙头企业3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4个,生产基地16个;建立农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2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理中心1个,转运站7个,发展现代物流网点920个,社有企业5个;向上争取发展项目8个,其中已落实4个,到位资金450余万元。
一、主要工作
(一)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国务院[2009]40号、省政府[2010]20号和市政府[2010]82号文件下发以来,县社党委高度重视,先后以蓬供社„2009‟24号,蓬供社„2010‟62号,蓬供社„2010‟87号文件下发至各企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十二次,反复学习文件原文,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切实做到了“五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政策争取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督导检查到位。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识到: 三个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的关心、支持和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转变,牢固树立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按照中央、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农村改革发展和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念,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真正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二)强化宣传,争取政策,努力提升供销合作社社会影响力
为努力营造供销合作社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知晓度,我们着力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一是三个重要文件下发后,及时复印送到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及县级有关部门;二是利用蓬安电视台及时报道供销社贯彻三个文件精神情况;三是邀请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实地考察、指导生产基地、村级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建设;四是以印发专题资料、横幅、宣传车等形式,加大社会宣传实效。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展示了供销社发展前景,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力度,扩大了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为进一步加快自身发展能力,我们坚持以三个重要文件为依据,主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三个文件的具体要求 和我县供销社的发展现状,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加快供销合作社的政策扶持。今年7月,县人民政府以蓬安府发„2011‟39号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主要职责和改革发展主要目标,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主要改制遗留问题实行政策性松绑,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制定了5项具体扶持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供销社“庄稼医生”培训、庄稼医院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农资连销网点建设统一纳入2011年全县“十大民生工程”,清溪商场配送中心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企业改制及清偿历史债务统一纳入2011年全县“五统筹、五跨越”工作目标任务,截止9月底止,县财政局已将原股金专项贷款抵押房屋12处解冻,交付供销社投入企业经营、发展,其财政股金专项贷款基本结清;与县农行的债务问题,目前正按有关规定程序积极办理;县财政今年安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资金85万元,庄稼医院、社区综合服务社资金30万元,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强有力的扶持力度。
(三)抢抓机遇,大胆开拓,切实加快供销合作社发展
1、着力培育社有企业。2000年全系统体制改革后,仅有县农资公司1个社有企业,为适应供销社发展需要,更好地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我们着力加大内部资产整合,积极 探索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采取经营者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社有企业的发展。2007年对县农资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09年,以股份制形式、新组建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责任公司,以木桥商场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方式组建了惠民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利用原河舒供销社闲臵库区,新组建了相如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新组建了新天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全系统现已发展控股社有企业4个。
2、推进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推进经营方式改革,加快服务网络改造升级,我们坚持以“新网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县委、县政府实施的“五统筹、五跨越”为契机,制定了供销社经营网络五年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建筑建材五大现代流通网络。清溪商场配送中心正在落实规划设计方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理中心和7个转运站已全部落实规划,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之中,今年社区综合服务社规划15个,已建12个,庄稼医院规划40个,已建30个,农资连锁店规划120个,已建110个,农产品营销店规划15个,已建12个,便民连锁店规划30个,已建26个,全系统各类经营网点已达到920个,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配送中心3个,力争“十二五”期间,兴建各类农产品批发或专业市场2个,在中心 集镇改造、建设各类超市10个,在新农村示范片新村建设中配套建成农家购物中心35个,规范发展连锁网点12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70个,庄稼医院120个,我县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层组织体系基本健全、乡村经营服务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
3、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围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一主题,我们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找准定位,自我完善,切实履行“组织、引导、管理、规范”职能,按照“协会+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先后牵头成立了生猪、农资、农产品三大协会,吸收会员(社员)4500名,联姻四川省蓬安逸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巨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利青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惠民物流配送中心4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通过技术服务、信息传递、政策咨询、货物配送、产品收购等配套服务,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实现农超对接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加大对国家产业扶持项目的包装、资金争取,先后以《葛根、红薯规模化种植与精深加工改扩建工程》、《生猪良繁推广体系及生态农业工程》、《河舒水产养殖产业合作社》、《柳滩花鱼村葛薯种植互助专业合作社》、《高庙乡绿源菌蔬专业合作社》等项目上报总社、省社,现以落实项目1 个,到位资金112万元,全县已建立生产基地16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4个,农超对接品种8个,有效地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
4、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战略机制,我们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推进方式,主动加强与县级有关部门联系,先后制定了《蓬安县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蓬安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议,改选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协会章程。今年6月份,初步建成占地面积15亩的可利用再生资源处理中心,计划2011年底前,在全县7个中心场镇各建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堆码、分类转运站,新建回收点20个,目前,已完成选址工作,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到2015年,全县发展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240个,乡镇回收站39个,县处理分拣中心1个,集散交易市场1个,实现40%以上的自然村建再生资源固定或流动回收点,100%的乡(镇)建有具备堆码、分拣、分类、转运功能的回收站,基本形成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市场交易中心和综合利用处理三个层次组成的再生资源回 收利用网络体系。
5、做大做强农资商品经营。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资协会为依托,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外抓商机,内强素质,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转变现代物流模式,建立和完善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庄稼医院”30个,社区综合服务社15个,发展标准连锁网点360个,初步建立了以农资专业协会、配送中心,联合批发点、连锁零售站、村级综合服务站、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的批发、零售网点。2009年通过申报,已纳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川东北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实施项目。在营销策略上,强化内部管理,准确分析市场行情,坚持以新产品开发市场,以优质服务满足市场,切实做好货源计划、采购、调运、储备工作,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连锁经营网点运作程序,广泛开展了“两保”、“一限”和“233”农资经营承诺活动,实行预约销售、送货到点、服务到户,同时,公司加大了“科学配方、合理施肥”业务指导,公司人员主动深入村、社,向农民讲解有关科学用肥知识,具体指导各类化肥使用方法,赢得了农民的广泛信赖。仅今年公司开发新品种3个,深入村、社人员132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通过努力,切实稳定了全县化肥价格,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实现了两个效益同步增长,2010年,各类化肥销售达12000吨。
6、强化社有资产监管。为切实履行对社有企业资产管 理责任,县社于2000年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实施意见》、《社有股股权代表管理办法》,2011年制发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的补充通知》,新设立了资产管理股,负责全系统资产的统筹利用、开发、管理工作。对因股金专项贷款抵押在县财政的12处社有资产,通过多方争取,已于今年全部解冻,交付供销社投入经营、发展;对社有资本占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全面实行了社有股权代表委托或委派制,落实了社有股权代表重大事项报批制度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有股本保值增值。对没有经营业务的基层社,推行了资产托管制,规范了企业资产、费用,“两证”、印章管理、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严格了基层社资产合营、租赁、开发、出售运作程序,鼓励企业大力招商引资,盘活存量,放大资产增量。通过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严格了目标责任管理,优化了资产资源配臵,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社有资产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发展难度大
受资金、市场、人才等因素制约,二次发展举步维艰,发展不平衡。
(二)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全系统企业负债达1633万元,个别棘手问题处理难度较大,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三、今后主要任务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务院[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南府发[2010]82号文件精神,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以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为基础,以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重点,以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强化和拓展服务功能为根本,全面整合系统资源,加快社有企业发展,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努力使供销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15年,实现商品销售64700万元,年平均递增15%,利润280万元,年平均量递增13%。
2、企业发展:培育5-6家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控股企业5个,改造基层社7个,完成新建占地20万平方米,集商贸、配送、餐饮、住宿、办公一体化服务的商贸中心,供销社系统固定资产净额达到1亿元。
3、经营网络:新建、完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区域配送中心5个,在县工业园区新建一个占地300亩,10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各类农产品批发或专业市场2个,新建各类超市10个,在农村示范片新村建设中配套建成农家购物中心35个,发展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240个,乡镇回收站39个,县处理分拣中心1个,集散交易市场1个,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网点6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70个,庄稼医院120个,各类经营网点达到1200个,五大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4、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巩固、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社员资持股达到10000人,培育省级龙头专业合作社4个,省部级龙头专业合作社3个,培育专业养殖公司、种养殖大户6户、生产基地25个,带动农民5万户。
5、项目争取:包装项目12个,力争国、省项目资金1200万元、县级项目资金500万元。
(三)工作重点
1、着力壮大社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行业的传统优势,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增强为农服务实力。继续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组建集团公司,加快社有企业联合发展。努力拓展社有企业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开拓新业务、新项目,延伸为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优化社有资本布局,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不断提升社有企业 经营实力和服务功能。
2、加快改造基层供销社。按照“新建与改造并举,以新建为主”的原则,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调整建制,优化布局,以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改造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基层社。大胆引进农村经纪强人领办基层社。各类农村为农服务组织,只要承认并遵守供销合作社章程,志愿加入供销合作社及协会主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都是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根据新的组织形式,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引导社员参加经营管理活动,密切与农民的经济利益,逐步结成利益共同体。
3、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对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扶持和服务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工商登记,围绕股金设臵、民主管理、盈余分配等内容规范合作社章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民主管理,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实体转变。通过技术培训、文化传递、政策咨询、货物配送、产品收购等配套服务,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做好项目包装、申报、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
4、加快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积极抓住国家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和整合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项目和资金,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加快对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改革,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在继续搞好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等服务,推进公共服务现代文化向农村延伸。
5、扎实推进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坚持以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如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天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惠民物流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依托,以实施“新网络工程”、“三农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农家店”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县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建筑建材五大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按照我县供销社五年经营网络发展规划,抓紧落实选址、建设工作,不断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完善配送中心服务功能,加强经营设施、设备的硬件建设。推动龙头企业与各乡镇有一定经营规模的超市、门店的对接,加快村级日用消费品、农资便民店、庄稼医院、农产品收购及再生资源回收点建设,形成覆盖全县各乡镇和95%以上的行政村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6、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省政府决定在 全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面源污染。这是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为供销社拓展业务、提高社会形象提供了新的机遇。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推进方式,认真落实《蓬安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整合资源,加快全县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点的科学布局,加紧做好分拣中心、各转运站、村级回收点的硬件设备、设施的组织和标准化建设。加大与系统内外、系统上下回收网点、加工利用企业的联合合作,以分购联销和代理制形式,开展规模化经营。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以再生物质回收利用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回收站点为基础,市场集散加工为纽带,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目的,集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处理为一体的服务网络体系。
7、加快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紧紧抓住“新网工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惠民强社政策机遇,围绕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科学制定供销社项目发展规划,强化项目培育、包装、申报等基础工作的环节,全力做好项目引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纳社会人才,多渠道争取和吸引各类资金,以增强供销社发展后劲。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资金使用范围,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严禁挪作它用,确保项目资金 安全运行。
8、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切实履行县供销社资产管理职责,继续完善资产管理责任体系,维护社有资产的完整性。对社有资产占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坚持社有股权代表委托或委派制,严格社有股权的代表重大事项报批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有股股本同股同权。各基层社、直属公司改制后剩余资产由县社理事会行使管理权和所有权,归社有资产管理股统一管理,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9、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按照“谁管理、谁负责”、“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求,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坚持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实施领导“一岗三责”制、安全、稳定工作“六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做到目标、责任、检查、整改、考核、奖惩落实,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系统平安和谐。
10、加强党的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创新党建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有效防治腐败的机制;三是切实改进机关作风,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运转高效、作风优良、敢做事、善做事、会做事的干部职工队伍。
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发„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南府发„2010‟82号文件,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解决了长期制约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赋予了供销合作社新的历史地位和职责,对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认真贯彻学习三个重要文件精神,我社在系统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全面部署,并将文件精神转化为推动我县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紧紧抓住有力的政策保障,及时编制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供销社新的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政策扶持,围绕服务“三农”,抢抓发展机遇,整合网络资源,着力社有企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攻坚三大突破,进一步加快系统改造、升级,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为农服务实力。经过努力,我县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其地位作用、发展环境,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项事业呈现出崭 新的良好局面。仅2010年实现商品销售34000万元,利润158万元;现已组建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生猪专业协会4个,发展会员(社员)4500名,联姻农产品龙头企业3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4个,生产基地16个;建立农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2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理中心1个,转运站7个,发展现代物流网点920个,社有企业5个;向上争取发展项目8个,其中已落实4个,到位资金450余万元。
一、主要工作
(一)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国务院[2009]40号、省政府[2010]20号和市政府[2010]82号文件下发以来,县社党委高度重视,先后以蓬供社„2009‟24号,蓬供社„2010‟62号,蓬供社„2010‟87号文件下发至各企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十二次,反复学习文件原文,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切实做到了“五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政策争取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督导检查到位。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识到:三个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的关心、支持和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转变,牢固树立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按照中央、省政府 和市政府关于农村改革发展和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念,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真正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二)强化宣传,争取政策,努力提升供销合作社社会影响力
为努力营造供销合作社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知晓度,我们着力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一是三个重要文件下发后,及时复印送到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及县级有关部门;二是利用蓬安电视台及时报道供销社贯彻三个文件精神情况;三是邀请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实地考察、指导生产基地、村级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建设;四是以印发专题资料、横幅、宣传车等形式,加大社会宣传实效。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展示了供销社发展前景,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力度,扩大了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为进一步加快自身发展能力,我们坚持以三个重要文件为依据,主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三个文件的具体要求和我县供销社的发展现状,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加快供销合作社的政策扶持。今年7月,县人民政府以蓬安府发„2011‟39号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主要职责和改革发展主要 目标,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主要改制遗留问题实行政策性松绑,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制定了5项具体扶持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供销社“庄稼医生”培训、庄稼医院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农资连销网点建设统一纳入2011年全县“十大民生工程”,清溪商场配送中心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企业改制及清偿历史债务统一纳入2011年全县“五统筹、五跨越”工作目标任务,截止9月底止,县财政局已将原股金专项贷款抵押房屋12处解冻,交付供销社投入企业经营、发展,其财政股金专项贷款基本结清;与县农行的债务问题,目前正按有关规定程序积极办理;县财政今年安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资金85万元,庄稼医院、社区综合服务社资金30万元,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强有力的扶持力度。
(三)抢抓机遇,大胆开拓,切实加快供销合作社发展
1、着力培育社有企业。2000年全系统体制改革后,仅有县农资公司1个社有企业,为适应供销社发展需要,更好地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我们着力加大内部资产整合,积极探索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采取经营者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社有企业的发展。2007年对县农资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09年,以股份制形式、新组建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责任公 司,以木桥商场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方式组建了惠民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利用原河舒供销社闲臵库区,新组建了相如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新组建了新天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全系统现已发展控股社有企业4个。
2、推进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推进经营方式改革,加快服务网络改造升级,我们坚持以“新网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县委、县政府实施的“五统筹、五跨越”为契机,制定了供销社经营网络五年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建筑建材五大现代流通网络。清溪商场配送中心正在落实规划设计方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理中心和7个转运站已全部落实规划,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之中,今年社区综合服务社规划15个,已建12个,庄稼医院规划40个,已建30个,农资连锁店规划120个,已建110个,农产品营销店规划15个,已建12个,便民连锁店规划30个,已建26个,全系统各类经营网点已达到920个,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配送中心3个,力争“十二五”期间,兴建各类农产品批发或专业市场2个,在中心集镇改造、建设各类超市10个,在新农村示范片新村建设中配套建成农家购物中心35个,规范发展连锁网点12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70个,庄稼医院120个,我县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层组织体系基本健全、乡村经 营服务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
3、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围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一主题,我们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找准定位,自我完善,切实履行“组织、引导、管理、规范”职能,按照“协会+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先后牵头成立了生猪、农资、农产品三大协会,吸收会员(社员)4500名,联姻四川省蓬安逸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巨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利青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惠民物流配送中心4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通过技术服务、信息传递、政策咨询、货物配送、产品收购等配套服务,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实现农超对接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加大对国家产业扶持项目的包装、资金争取,先后以《葛根、红薯规模化种植与精深加工改扩建工程》、《生猪良繁推广体系及生态农业工程》、《河舒水产养殖产业合作社》、《柳滩花鱼村葛薯种植互助专业合作社》、《高庙乡绿源菌蔬专业合作社》等项目上报总社、省社,现以落实项目1个,到位资金112万元,全县已建立生产基地16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4个,农超对接品种8个,有效地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
4、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为认真贯彻落 实省、市、县委、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战略机制,我们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推进方式,主动加强与县级有关部门联系,先后制定了《蓬安县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蓬安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议,改选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协会章程。今年6月份,初步建成占地面积15亩的可利用再生资源处理中心,计划2011年底前,在全县7个中心场镇各建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堆码、分类转运站,新建回收点20个,目前,已完成选址工作,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到2015年,全县发展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240个,乡镇回收站39个,县处理分拣中心1个,集散交易市场1个,实现40%以上的自然村建再生资源固定或流动回收点,100%的乡(镇)建有具备堆码、分拣、分类、转运功能的回收站,基本形成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市场交易中心和综合利用处理三个层次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5、做大做强农资商品经营。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资协会为依托,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外抓商机,内强素质,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转 变现代物流模式,建立和完善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庄稼医院”30个,社区综合服务社15个,发展标准连锁网点360个,初步建立了以农资专业协会、配送中心,联合批发点、连锁零售站、村级综合服务站、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的批发、零售网点。2009年通过申报,已纳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川东北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实施项目。在营销策略上,强化内部管理,准确分析市场行情,坚持以新产品开发市场,以优质服务满足市场,切实做好货源计划、采购、调运、储备工作,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连锁经营网点运作程序,广泛开展了“两保”、“一限”和“233”农资经营承诺活动,实行预约销售、送货到点、服务到户,同时,公司加大了“科学配方、合理施肥”业务指导,公司人员主动深入村、社,向农民讲解有关科学用肥知识,具体指导各类化肥使用方法,赢得了农民的广泛信赖。仅今年公司开发新品种3个,深入村、社人员132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通过努力,切实稳定了全县化肥价格,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实现了两个效益同步增长,2010年,各类化肥销售达12000吨。
6、强化社有资产监管。为切实履行对社有企业资产管理责任,县社于2000年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实施意见》、《社有股股权代表管理办法》,2011年制发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的补充通知》,新设立了资产管理股,负责全系统资产的统筹利用、开发、管理工作。对因股 金专项贷款抵押在县财政的12处社有资产,通过多方争取,已于今年全部解冻,交付供销社投入经营、发展;对社有资本占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全面实行了社有股权代表委托或委派制,落实了社有股权代表重大事项报批制度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有股本保值增值。对没有经营业务的基层社,推行了资产托管制,规范了企业资产、费用,“两证”、印章管理、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严格了基层社资产合营、租赁、开发、出售运作程序,鼓励企业大力招商引资,盘活存量,放大资产增量。通过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严格了目标责任管理,优化了资产资源配臵,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社有资产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发展难度大
受资金、市场、人才等因素制约,二次发展举步维艰,发展不平衡。
(二)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全系统企业负债达1633万元,个别棘手问题处理难度较大,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三、今后主要任务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务院 [2009]40号、川府发[2010]20号、南府发[2010]82号文件精神,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以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为基础,以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重点,以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强化和拓展服务功能为根本,全面整合系统资源,加快社有企业发展,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努力使供销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15年,实现商品销售64700万元,年平均递增15%,利润280万元,年平均量递增13%。
2、企业发展:培育5-6家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控股企业5个,改造基层社7个,完成新建占地20万平方米,集商贸、配送、餐饮、住宿、办公一体化服务的商贸中心,供销社系统固定资产净额达到1亿元。
3、经营网络:新建、完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区域配送中心5个,在县工业园区新建一个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各类农产品批发或专业市场2个,新建各类超市10个,在农村示范片新村建设中配套建成农家购物中心35个,发展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240个,乡镇回收站39个,县处理分拣中心1 25 个,集散交易市场1个,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网点6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70个,庄稼医院120个,各类经营网点达到1200个,五大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4、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巩固、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社员资持股达到10000人,培育省级龙头专业合作社4个,省部级龙头专业合作社3个,培育专业养殖公司、种养殖大户6户、生产基地25个,带动农民5万户。
5、项目争取:包装项目12个,力争国、省项目资金1200万元、县级项目资金500万元。
(三)工作重点
1、着力壮大社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行业的传统优势,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增强为农服务实力。继续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组建集团公司,加快社有企业联合发展。努力拓展社有企业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开拓新业务、新项目,延伸为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优化社有资本布局,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不断提升社有企业经营实力和服务功能。
2、加快改造基层供销社。按照“新建与改造并举,以新建为主”的原则,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调整建制,优化布局,以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 社建设改造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基层社。大胆引进农村经纪强人领办基层社。各类农村为农服务组织,只要承认并遵守供销合作社章程,志愿加入供销合作社及协会主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都是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根据新的组织形式,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引导社员参加经营管理活动,密切与农民的经济利益,逐步结成利益共同体。
3、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对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扶持和服务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工商登记,围绕股金设臵、民主管理、盈余分配等内容规范合作社章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民主管理,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实体转变。通过技术培训、文化传递、政策咨询、货物配送、产品收购等配套服务,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做好项目包装、申报、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
4、加快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积极抓住国家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和整合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项目和资金,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加快对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改革,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在继续搞好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等服务,推进公共服务现代文化向农村延伸。
5、扎实推进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坚持以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如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天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惠民物流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依托,以实施“新网络工程”、“三农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农家店”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县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建筑建材五大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按照我县供销社五年经营网络发展规划,抓紧落实选址、建设工作,不断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完善配送中心服务功能,加强经营设施、设备的硬件建设。推动龙头企业与各乡镇有一定经营规模的超市、门店的对接,加快村级日用消费品、农资便民店、庄稼医院、农产品收购及再生资源回收点建设,形成覆盖全县各乡镇和95%以上的行政村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6、积极参与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面源污染。这是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为供销社拓展业务、提高社会形象提供了新的机遇。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推进方式,认真落实《蓬安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整合资源,加快全县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点的科学布局,加紧做好分拣中心、各转运站、村级回收点的硬件设备、设施的组织和标准化建设。加大与系统内外、系统上下回收网点、加工利用企业的联合合作,以分购联销和代理制形式,开展规模化经营。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以再生物质回收利用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回收站点为基础,市场集散加工为纽带,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目的,集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处理为一体的服务网络体系。
7、加快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紧紧抓住“新网工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惠民强社政策机遇,围绕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科学制定供销社项目发展规划,强化项目培育、包装、申报等基础工作的环节,全力做好项目引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纳社会人才,多渠道争取和吸引各类资金,以增强供销社发展后劲。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资金使用范围,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严禁挪作它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
8、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切实履行县供销社资产管理职责,继续完善资产管理责任体系,维护社有资产的完整性。对社有资产占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坚持社有股权代表委托或 委派制,严格社有股权的代表重大事项报批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有股股本同股同权。各基层社、直属公司改制后剩余资产由县社理事会行使管理权和所有权,归社有资产管理股统一管理,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9、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按照“谁管理、谁负责”、“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求,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坚持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实施领导“一岗三责”制、安全、稳定工作“六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做到目标、责任、检查、整改、考核、奖惩落实,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系统平安和谐。
10、加强党的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创新党建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有效防治腐败的机制;三是切实改进机关作风,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运转高效、作风优良、敢做事、善做事、会做事的干部职工队伍。
二O一一年 月 日
第二篇:国发1980,135号文件
国务院批转广西壮族自治区
关于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的情况报告
(国发[1980]135号)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革命委员会),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近几年在处理边界地区纠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总结了成功经验。现将他们《关于我区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的情况报告》转发给你们一阅。
当前,有不少省、自治区的一些地方,因山林、草原、水利、矿产等权属的争议不断在双方接壤地区发生纠纷,甚至引起大规模的械斗,使这些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不应有的损失,既影响安定团结,又妨碍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希望有关省、区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做法,抓紧处理边界纠纷,使矛盾尽快得到解决,以利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九八零年五月二十三日
关于我区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的情况报告
国务院:
我区在历史上遗留着许多土地、山林、水利纠纷,有些和兄弟省接壤的社队也和对方存在一些边界争执。多年来,随着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新的矛盾又不断出现,双方为了山林、地界互相争执,械斗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党的纪律、政策和法律无法贯彻执行,纠纷普遍增多。参与纠纷、械斗的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甚至千余人,械斗动用的器械,不仅有土枪土炮,还有民兵武器炸药。凡是发生纠纷,械斗的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生产建设。迅速地处理好这一问题,是这些地方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
为了消除这一不安定团结的因素,巩固和发展我区的大好形势,搞好社会主义建设,早在一九七五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就着手解决纠纷问题,全区上下,经过六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统计,全区历年来累计发生土地、山林、水利纠纷六万六千九百二十三起。到一九七九年底止,共处理了六万二千八百八十五起,占百分之九十三点九。其中,我区与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四省共有边界纠纷四百五十四起,已处理三百七十七起,占百分之八十三。
大量的纠纷取得了妥善处理,使这方面的来信来访大大减少,械斗伤亡事件逐年下降。据统计,一九七四年全区共发生械斗五百二十六次,死二十七人,伤一千五百五十人,到一九七七年下降为三十四次,死五人,伤二百零九人。解决了纠纷的地方,人心稳定、治安良好、精力集中,生产不断发展。
我区处理纠纷的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加强对处理纠纷工作的领导。
处理纠纷问题,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层层加强领导,才能搞好,经过请示自治区党委同意,自治区于一九七三年底成立了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领导小组,由区党委书记覃应机同志兼任组长。一位区党委常委和区农办副主任兼任副组长,区直属农、林、水和公安、法院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并从这些部门抽调干部,组成办公室,专门负责处理纠纷工作。各地、市、县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全区共有二百二十五名县以上领导干部,九百九十二名公社领导同志,以及六百四十名专职干部负责这项工作。由于加强了领导,充实了力量,处理纠纷的工作,很快就在各地陆续展开。
为了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自治区处理纠纷领导小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八次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自治区党委和革委会四次批转了领导小组的情况报告、会议纪要,有力地指导了处理纠纷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区党委的部置。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都把处理纠纷工作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前几年,各地派工作队下去时,都把处理纠纷列为工作队的一项任务平时,各地在布置中心工作的同时,也布置处理纠纷工作,在下乡检查工作时,也检查处理纠纷工作;在召开干部会议时,也讲处理纠纷工作,反复强调要把这项工作搞好。由于贯彻了领导挂帅亲自动手,分级负责的原则,使处理纠纷工作开展顺利,解决迅速。
二、做好纠纷地区的干部思想工作。
我区的土地、山林、水利纠纷,绝大部门是在生产资料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发生的。这些纠纷,一般不是个人与个人的纠纷,而是集体与集体,集体与国营单位之间的矛盾。
五、六十年代期间,社队群众对山权、林木、地域的需求矛盾并不突出。后来,由于人口增加,生产发展等情况的变化、争执日增多。特别是一些发生过械斗,打死打伤过人的地方,更是互算旧账,纠缠不休。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纠纷的发生和解决,党员和干部起着决定的作用。干部不点头,纠纷闹不起来,干部不同意,纠纷解决不了。许多纠纷长期解决不了,就是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思想不通。因此,层层做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是解决好纠纷的关键。自治区要求各级处理纠纷的干部要敢于负责,敢于支持正确意见,纠正错误意见;要坚持对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层层打通思想,阻力在哪一层,就重点做好哪一层的工作。要着重讲清处理好纠纷与发展安定团结,搞好生产建设的关系,帮助有关干部和群众克服本位主义、宗派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做到讲党性,讲团结,讲政策,讲风格,按照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考虑双方利益,互谅互让地解决问题。如上思、宁明两县之间的山林纠纷,经过学习政策,调查研究,双方一致同意原来的争议区应属宁明县范围。但上思县的一些生产队在山下有水田,历来在山上打柴放牧,要求按历史习惯给予照顾。开始宁明县的社队干部和社员代表不同意,经过该县负责同志做社队干部的思想工作,按历史习惯照顾了对方的要求,达成了协议。事实证明,只要干部的思想通了,群众的工作就迎刃而解。同志们说,处理纠纷千难万难,干部思想路线对头就不难。
三、搞好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落实党的政策
土地、山林、水利纠纷情况错综复杂,原因多种多样,要使纠纷处理得当,必须深入实际,勘看现场,通过调查会,个别访问等方式,了解纠纷的历史和现状,弄清纠纷的前因后果和争执的焦点。自治区党委书记覃应机同志为解决我区博白、贺县与广东的廉江、连山县的多次纠纷,曾亲自带领工作组,深入社队,并会同广东省委冠庆延同志一起调查研究,反复协商,使两省区边界社队多年的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各地领导同志也都纷纷深入实际,就地解决问题。如柳州地区的有关领导同志为了处理好三门江林场与社队的纠纷,用四十九天时间,跑遍了纠纷的现场,弄清了纠纷的真相。同时,把调查研究,宣传党的政策,和协商处理纠纷紧密结合起来,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便于各地干部群众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自治区处理纠纷办公室把党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处理纠纷的政策、规定、法律法令,连同《自治区处理土地、山林、山利纠纷工作会议纪要》,摘编成《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工作手册》印发到各地。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一般都坚持了以下原则:
(一)关于涉及县界的问题,即要承认界线,又要从实际出发,有什么矛盾解决什么矛盾。讲清楚处理纠纷,不是重新划县界;只能根据双方群众历来生产管理的习惯,经过协商,合理划分生产管区。如有超县界的地方,作插花处理。
(二)关于证据问题。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政策、规定、法律、法令,一般应以土改、合作化、四固定时的定论为依据。对于解放后党政机关的处理决定和双方商定的协议,应当维护。
(三)处理国营农、林场等企事业单位与社队的纠纷,应兼顾全民和集体的利益,正确处理国家与集体的关系。已经划定了场界,手续完备的应当维护,社队群众因原定场界不合理,致使生产生活确有困难的,要妥善解决。原来场界不清,手续不完备的,应通过双方协商,划清场界,完善手续。
(四)要从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本着有利于团结,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考虑双方群众的利益,解决双方群众的实际问题。
四、发挥当地党和政府的作用,把纠纷解决在基层纠纷发生在群众之中,当地党、政领导和群众最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应当充分发挥当地党、政领导的作用。在当地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下,相信和依靠群众、解决自己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把纠纷解决在基层的原则,我们要求各地,凡是生产队之间的矛盾,就不要扩大到大队;凡是大队之间的矛盾,就不要扩大到公社、县、地区。地、县内的纠纷,分别由地、县负责处理。双方多次处理不下的问题,报告上一级政府协助处理。钟山县燕塘公社板冠生产队和平西大队毛看生产队,为了争夺五百多亩山林,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发生争执,旧社会曾到伪南京政府告状,解放后多次调解也未能解决,是闹了三百多年的老大难纠纷。一九七五年,公社党委召集双方开会,谈危害、讲政策、摆前途,双方都提高了觉悟,互谅互让。最后,这五百亩山林,由板冠生产队占三分之二,毛看生产队占三分之一,妥善的解决了问题。博白是我区纠纷最多的一个县,纠纷多时达到四千四百四十五起。一九七五年,县里决定集中力量抓紧处理,县、社分别用开会学习的办法,组织双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原则,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批判本位主义,宗派主义、无政府主义,各自多作自我批评,增强革命团结,通过协商,解决矛盾,一年之内全县处理了二千三百三十一起纠纷。到一九七九年底,他们已处理了四千三百六十七起,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八。全区已处理六万多起纠纷,绝大部分都是由当地党和政府负责处理的。
对于处理与外省的纠纷,一般也由当地会同对方共同处理。富川县与湖南江永县的边界纠纷,有些是多次处理不下的问题。过去他们一直认为,跨省的纠纷县里解决不了。一九七四年全区处理纠纷工作会议以后,富川和江永两县的同志共同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提出要把两个县的事当作一个县的事来办。经过双方发动群众,调查研究,协商处理,已有二十六起得到了解决。全州县庙头公社与湖南省有关的四十三起纠纷,由双方公社协商处理了四十一起。资源县梅溪大队与湖南省新宁县茶山大队的十六起纠纷,都是双方大队自己解决的。这两个大队原来双方争议十二亩山林,经协商划给了梅溪大队。后来梅溪大队党支部研究,这片山林在对方境内,由茶山大队管理较为方便,就主动让给了茶山大队。而茶山大队考虑到梅溪缺少石山,每次过境开山取石还要收费(每万斤石头收三十元,谷二十五斤)便将一处石山让给梅溪大队开采,双方都表现了互谅互让的精神,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事实证明,只要路线对头,指导思想明确,依靠基层组织,即使是跨省的纠纷,也可以解决好。
我区处理纠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有些地方产生了松动情绪,把处理纠纷工作的人员调回了原单位,工作无人负责,遗留的纠纷案件,多数是老大难问题,处理进度较慢。为了继续把处理纠纷工作搞好,我们已在三月上旬召开地、市处理纠纷办公室负责人会议,总结了工作,研究了措施。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到会讲了话,强调各地要继续加强领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精神,区直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分工负责,抓住重点,进一步做好工作。对多次协商处理不下的纠纷,要继续进行调解;如调解无效的,也可以采取政府或法院裁决的办法,历史遗留的纠纷处理完毕,在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纠纷,由法院按法律程序处理。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一九八0年三月三十日
第三篇:学习国发2012_2号文件心得体会
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贯彻和落实国发2号文件,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工程。在促进贵州跨越式发展这项宏伟事业中,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这就要求广大的贵州人民不仅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干,更要善于突破常规、积极发挥创新性思维,努力培养创造性品质。只有摒弃束缚贵州发展的一系列保守思想和落后观念,创新不息、突破不止、敢想敢做,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因此,我,作为作战在贵州教育一线的教师,问责自己贵州的发展我该怎么做?值得深思,因此,我将我的学习感悟归纳如下:
一、作为教师,要充满爱心、忠诚于教育事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一名教师,首先是要当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最大的追求。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篇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我们认真去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全面关心;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都需要细心呵护;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感,平凡的细节,难忘的片断,都需要及时总结。只有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让我们对每个性格不同的孩子实施教育引导。善待学生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证。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有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师道尊严,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的表情是严肃的,学生的神情是恭敬。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难以闪现,更不用说创新发展。温总理的讲话精神明示我们教师理应把传统的“师道尊严”让位于独立、互相负责和交换意见为标记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合一”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用赏识教育,接纳学生发展中的缺点,使学生真正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切实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作为教师,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一个好的教师必须以创新意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教学内容的更新而言,由于教材的内容通常具有相对成熟性、稳定性,其相对于科学的发展有一定滞后,因此教学内容中最新科学成果的融入、渗透等形式的更新工作更主要的是依赖于富有责任心的教学第一线教师。就教学方法的改革而言,教师在教学工作指导思想上,首先要确立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懂得上课是教师引路、提供线索,掌握知识主 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其次,要改革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在信息时代,教学中还要将传统的“板书”与多种信息手段结合,如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等,这对学生掌握先进的信息工具和科研手段很有意义,也会起到激励创新思想的作用。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无论是在课堂教学、在实验和实践活动中,还是在对学生的辅导、答疑和平时的交谈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因为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最好的知识信息,而且是教师个人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老百姓说“打铁需要自身硬”。一个人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或自己的技术能力落后于时代,即使有心为人民服务,也无力做到,也是空中楼阁。因而我们牢记温总理的讲话,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
教育过程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更是生命对话的过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个人的范例,对学生心灵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好的老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惟有教师人格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育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正如哲人所说,教育是生命的火炬,是智慧的桥梁,是通向文明的阶梯。它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实现理想,激发智慧的宏大舞台;为实现师生双方的价值,获得内在的幸福提供无限空间。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总之,国发[2012]2号文件已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了矛盾和任务。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育的伟任,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全新的观念,全能的素质迎接新的挑战,把教育教学工作提到一个新的台阶。为贵州的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四篇: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号文件情况汇报
黔南州农业委员会贯彻落实
国务院国发2号文件及省《实施意见》
情况汇报
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国发2号文件精神及省《实施意见》,是推动我省加快发展,加快转型,赶超进位,推动跨越的重要抓手。为切实加快黔南农业产业发展,根据国发2号文件和省《实施意见》精神,黔南州农委积极组织学习和狠抓落实,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定了工作方案,现在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争取项目工作的责任感。把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省《实施意见》精神作为当前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实,深刻领会,把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巨大支持变成奋发图强、赶超跨越的强大动力,抢抓先机,增比进位,全力推动黔南州经济大腾飞、发展大跨越,2、加强领导,确保向国家部委争取项目和已争取到的投资项目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由农委主任任组长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国发2号文件和省《实施意见》出台为契机,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的工作机制。建立“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责任”的工作格局,及时做好项目信息和相关资料的上报工作。
3、夯实项目投资基础,提高争取项目成效。认真做好项目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本地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围绕我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和畜牧、茶叶、蔬菜、林果、药材、烤烟等六大特色抓好重大项目的中长期规划,发挥规划的指导性作用,以规划为导向,要着重超前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农户作用强的大项目,谋划一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中小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农业系统项目库。
4、加强交流沟通,为切实加快黔南农业产业发展,州农委班子成员积极谋划,向上,积极向省农委申报项目,及时了解国家在贵州省的投资意向;平级,主动和州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落实项目筹建和申报项目;向下,督促相关县市结合自身实际,及时开展项目申报和招商引资工作。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1、2011年争取到的投资项目情况
2011年,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关怀下,全州农委系统共争取到的投资项目共122个,资金总投资17387.1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986万元,省级资金4593.25万元,地方资金3245.4万元。已批复实施项目100个,资金总投资9799.11万元,其中国家资金4269万元,省级资金4450万元,地方资金823.6万元。目前,按照项目批复的要求,各县市农业部门正在加快项目建设,项目总体完成任务的60%以上。
2、2012年拟向国家部委争取项目情况
2012年,全州农委系统向国家部委申报项目涉及种植、养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共105个,项目资金总投资483092万元,其中国家部委级资金367431.5万元,省级资金81547.75万元,地方资金32612.7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5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项目申报的有关对接、评审等相关工作。
三、下步工作打算
1、认真对照国务院国发2号文件及省《实施意见》内容,做好各方面工作,制定更详细的工作措施,完善资料收集、整理和总结,确保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号文件及省《实施意见》精神落到实处。
2、提高各科(室、站、办)服务质量和人员工作水平。做好招商引资和业务培训培训工作。
3、加强与省农委、发改委沟通及州发改委、各县市等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积极推进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号文件及省《实施意见》各环节工作。
4、加强对已实施、正在实施和准备实施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黔南州农业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第五篇:120323-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情况汇报
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
工 作 情 况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号)下发以来,宣传部高度重视,按照相关要求,迅速行动,组织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对文件精神进行了系统学习。要求各单位、各股室认清形势,以国发2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做好工作规划,有的放矢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我部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宣传工作
1、为抓好国发2号文件精神的宣传,我部制定了《宣传方案》,县内媒体对各乡镇、各部门学习情况进行了集中宣传。
2、加强干部的学习,一 实施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并已开展学习;二是文化宣传系统干部组织学习,结合自身工作,谈想法和打算,进行学习交流。将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转化为每个干部的自觉行动。
3、组织外宣中心和电视台记者到各乡镇、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专访;《绥阳报》在重点位置开设新闻专栏进行跟踪报道,开设论坛刊发评论文章;县电视台策划专题
报道;门户网和政府网开设新闻栏目,并更新及时。同时开设网上论坛,刊登对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中涌现的新观念和新方法。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广“四在农家”创建活动,2012年力争完成新创建点44个、新建黔北民居1200户,使1.7万农户受益,使创建惠及面达全县85%以上的自然村寨。
1、围绕创建目标,经多次调研,确定了4个市级领导挂帮的精品点,即蒲场镇高坊子村、风华镇溪源村、洋川镇雅泉村、郑场镇卧龙村。目前,各相关镇乡正在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好资源整合工作。
2、将“四在农家”创建点与其它项目捆绑整合,要求精品点要有一间农家书屋、一个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一个“农家店”、一个垃圾集中处理点、一个好产业、配套一个“一事一议”工程、实施一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3、将精品点的创建与党建扶贫工作、基层组织建设、文化资源共享、平安村寨、文明村镇、沼气建设、改厕、危房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产业结构调整等融为一体,使这些点具有多方面的示范功能。
4、各创建点要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垃圾、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
全面清理,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使生态环境更加优良——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使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历史文化得到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使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完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水平提高。
5、加大高速公路、机场连接线、省道等公路沿线村庄整治力度,开展脏、破、乱的治理和民居外观诶美化改造。
三、“整脏治乱”工作
2012年我县“整脏治乱”以“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提升素质”为目标,努力达到组织机构得到健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进一步好转,城镇管理水平基本实现常态化、精细化、数字化,城乡管理基本实现一体化,市民基本养成礼让、文明的良好习惯,为建设魅力绥阳,创建文明县城打好基础。
1、围绕工作重点,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的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和完善各项协调、检查、考核制度,规范县城秩序;强化职责,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大县城主要街道的秩序和卫生整治力度。
2、进一步完善县城综合管理机制。一是形成三级督查巡查制度;二是将秩序改善和卫生保洁分区域落实到有关单
位进行协管;三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四是将整治工作纳入了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内容。
四、文化工作
1.开展文化工作专题调研。
3月上旬,我们对文化单位进行了广泛调研,对文体工作提出了如下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对内沟通,对外衔接,围绕十八大的召开做好系列宣传工作,打好诗乡文化牌。具体要做到六个加强和五个提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加强市场监管和建设力度、加强体育公共服务、加强文化队伍和基础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文化的培育;提升县委和县政府凝聚力、提升公众整体素质、提升公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诗乡文化影响力、提升绥阳美誉度。
2.“二冉”纪实文学编撰启动。
根据省委宣传部十二五重点文学作品目录,我县“二冉”纪实文学被纳入其中,但一直未启动。在国发2号文件挖掘历史文化精神鼓舞下,上个月我们联系到《黎平曙光》的编剧,省广播电台制片人毛采苹,就如何撰写“二冉”纪实文学进行了多次调研,目前正在起草创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