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05:2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浅谈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绵阳市三台县七一小学

王伦开

走过20年教学生涯,目睹乡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从乡村边远村小开始求学,到师范毕业回到乡村学校任教;从初出茅庐走上三尺讲台,到比较成熟的学校管理者。一路走来,有艰辛,也有收获,有困惑,也有思考与尝试。以我所在的绵阳市三台县为例,当前乡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如何?促进发展有什么对策?我了解的现状和思考的对策如下:

一、现状与分析

1.校舍和活动场地已经普遍得到改善。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殃及三台,我县也是重灾县,虽然受灾严重,师生心灵也在短期内受到一些打击,但有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后盾,投入大量灾后重建专项资金,各学校迅速恢复重建,校舍和活动场地基本上都能达标,可以说,是汶川特大地震加速了学校校舍和场地建设步伐,有人说提前发展了10年,也有人说提前发展了20年。不少乡镇党委政府和学校还利用本县的奖补政策,发动民营企业、个体户捐资助学修建了5人制、7人制、11人制标准足球场,可以说为师生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教学设备配臵到位,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一是国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支持薄弱学校改造;二是我县2014年、2015年先后迎接了四川省和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创建验收,县政府投入几千万专项资金为所有学校按标准配齐了音、体、美和小学数学、科学教学设备和实验器材,每所学校能满足教学需要。

3.村小几乎全部撤并,部分孩子上学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我县2005年以后按上级精神加大了学校布局调整力度,2008年汶川地震后重建时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节约资金,村小学几乎全部撤并到镇乡中心小学。实践证明,不少孩子上学远了,从家里到学校远的达6-7公里以上,还有不少

瓶车接送,有的家长用三轮摩托车或者电动三轮车接送,不少年龄较长的家长缺乏驾驶经验,甚至根本没有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所驾驶的车辆也是“三无”车辆,即无行驶证、无牌照、无强制保险;还有的学生搭乘农村客运车辆,但车次和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上学和放学的需求,有的干脆冒险搭乘非营运车辆,综上所述,部分孩子上学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是当前农村小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学校教师严重老龄化,且数量不足。一是我县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用了大量民办教师,他们经过专业学习、中师函授等方式取得教师资格证,后来按政策转为公办教师,在乡村学校坚守几十年,这几年到了退休高峰;二是县人民政府每年同意选聘的优秀大学生充实教师队伍名额有限,主要安排在高中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即使安排“优大生”到农村工作,也难得留住,因为农村的工作生活条件对他们没有多大吸引力;三是中等师范停办以后,每年再没有固定的年轻教师队伍返乡任教,农村教师队伍结构逐年老龄化;四是三台县政府大力支持、教体局努力,近几年招聘了部分特岗教师到乡村工作,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紧缺压力,但特岗教师整体水平不高,从来源上就可以充分说明:A.应届大学专科毕业(现在读大学还只考得起专科的很难让我们相信是个优秀的团体);B.本科往届也可以(有些是下岗或者其它部门辞退的,有的是几年都找不到工作的);C.没有看是否经过专业训练,只看有没有教师资格证(即使是烹饪专业,也可以考得到教师资格证)稳定性也差;五是城市人口增加,学生增多,农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拼命往城里冲,留在乡村任教的骨干教师越来越少。以上情况导致农村镇乡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影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5.乡村学校教师生活居住条件较差。学校用房虽普遍能满足教学需要,但教师居住和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在街上租房住,有的学校有旧的宿舍楼教师将就住,有的学校学生寝室有剩,教师挤着住,教师用

租房,条件较好,但也需要教师自己交租。因为居住生活条件不好,所以有些家安在城里的老师每天选择来回奔波,长此以往,生活疲惫,必定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6.待遇不佳,教师扎根农村的工作积极性不高。2006年工资套改,2009年开始执行教师绩效工资,2014年全面推行养老保险制度,表面看教师的待遇是有些提高,合法权益也得到了保障,但这样的待遇还没有吸引力,不足以让优秀的教师安心到农村工作一辈子,留下来的,更多的是无可奈何,因此他们能把教育当个工作干就不错了,我们用什么去引导他们把教育作为自己一身追求的事业呢?有少数教师甚至把教育工作当成了副业,把主要精力花在了其它挣钱谋生的地方。

7.教师聘任制依然流于形式,管理者要么权力不明确,要么有权也不敢用。教师聘任制实行了这么多年,好像都只是为发达地区和民办学校服务的,我们乡村学校就只能走走过场而已。一是多数乡村学校都缺编,没有人怎么推行聘任制,怎么实行优胜劣汰;二是你辞退了不合格的或者教学水平差的教师,空着的岗位就没有人能马上来补上;三是被辞退人员要上访,你还得按要求做好学校稳定工作,自己的事还得自己解决,谁又愿意没有事找事,长此以往,那些“出工不出力”的人还有了自己的空间和“市场”,我们怎么管得好。

8.乡村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意识不断增强与乡村教育的现状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教育的认识有所提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愿望不断增强,但乡村教育受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较慢,这就形成了“供需矛盾”,长期下去,对农村发展、社会稳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主要对策与思考。

1.积极贯彻执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可适当比城市教师待遇高,让更多的业奉献一生;二是建立教师人才资源库,让所有的乡村学校不再为找不到教师而犯愁;三是彻底解决好乡村教师的居住问题,最好免费提供较好的居住条件(实行套房,水、电、气通,提供网络和有线电视服务),只有较高的待遇和良好的生活居住条件才能吸引优秀的教师扎根乡村工作;四是拓宽大学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渠道,增加免费师范生比例,同时专门开设小学教师专业,对口培养出优秀的小学教师。

2.各级党委政府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走“教育强国”之路。一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真正做到“党以重教为先,民以执教为荣”;二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保证各项教育投入和经费足额按时到位,逐年提高教师工资,可让教师工资略高于公务员,优秀人才自然更多选择当教师了,更多好的教师难道教不出来更多优秀的学生吗?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人口素质提高,民族素质提高,教育何愁没有希望,民族何愁没有未来。

3.提高乡村教师编制比例。我县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现在是按师生比1:23计算的,而且是包干使用,不管老、弱、病有多少,也没有考虑农村学生大量流失,多数班额较小的原因,有点不切实际,现在家长、社会、管理部门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任务和范围不断增加,为了把学生教得更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留守学生身上,我以为教师编制按师生比算可以提高到1:10-1:15为佳,适当考虑学校行政管理岗位编制,除按师生比算,对班额小的农村小学还可以按班师比1:2.5—1:3计算。

4.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才能让校长放开手脚干,大胆管理,敢于管理,才能管得住人,才能带出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像很多成功的民办学校一样,校长对人、对钱、对物、对事有绝对的管理和决策权,从而达到选好一个校长就能办好一所学校的目的。要办好学校,校长必须要有权力,必须对教师严格实行聘任制,优胜劣汰,该待岗的待岗,该解聘的及时解聘,这样教师才会有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才会服从学校的管理,才会自觉加强业务学习、自觉提升教书育人水平,才不会出工不出力。主管部门要建立良好的教师进出机制,保证教师合理流动。

5.发展乡村教育,提升农村素质教育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以满足更多的家庭及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一是尽全力优化乡村教师队伍;二是加强城乡交流,建立互助交流平台;三是全面推行城乡教师臵换交流,强化对臵换交流教师的管理和考核评价;四是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普通农村一线教师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培养一大批农村骨干教师,引领农村教育快速发展。

6.从根本上消除上学远的孩子的安全隐患。一是配齐农村客运车辆,让孩子们上学、放学都有安全车辆可搭,最好设立学生上下学专线专车;二是加大投入多建设寄宿学校,让学生和家长不再为上学远犯难;三是交通和镇乡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严禁非营运车辆载客搞营运,严禁学生家长使用“三无车辆”接送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搞好乡村教育,当前最重要的是迅速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但依然没有感觉到彻底的改变,我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我期盼“教育强国”之路早日实现。

第二篇:厦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厦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活动的种类和领域正在不断扩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成员,并逐步成为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呈现出日益兴旺的发展趋势。本文将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针对厦门的乡村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肤浅的分析,希望对厦门的乡村旅游开发有所贡献,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地方基础服务设施、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乡村旅游,厦门,对策

目录

引言...........................................................................................................................二、厦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一)优势(Strengths).................................................................................1、地理优势与地缘优势...........................................................................2、丰富的客源...........................................................................................(二)弱势(Weaknesses)................................................................................1、思想认识...............................................................................................2、产品单

一、缺乏特色...........................................................................(三)机遇(Opportunities)..........................................................................1、高铁效应亮点显现...............................................................................2、政策支持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四)挑战(Threats)....................................................................................1、潜在竞争者的增多...............................................................................2、现实竞争者的挑战...............................................................................三.对厦门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一)、政府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增强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维护景区形象........................................................................................................................(二)、加快乡村旅游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三)、资金的扶持..........................................................................................(四)、横向纵向并举,充分挖掘特色旅游元素..........................................参考文献...................................................................................................................引言

乡村旅游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意思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 它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在我国“乡村旅游”又被称为“农家乐”。目前,乡村旅游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规模,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应运而生的,尤其是国家旅游局把2006年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使得“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成为乡村经济生产中新的增长点,在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特殊功能.已成为支持“三农”建设.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厦门地处海峡西岸,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自1981年获批为经济特区以来,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这其中离不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贡献。但近年来,随着旅游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有限的景点使得各景区日显拥挤,显然也已经慢慢的无法满足观光旅游者的需要,同时不利于进一步扩大厦门的旅游竞争力。因此厦门发展乡村旅游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为旅游业开辟新的旅游资源,也可以为旅游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厦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一)优势(Strengths)

1、地理优势与地缘优势

厦门地处海峡西岸,有着丰富的海岸线资源,所处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变幅小,日照充足,四季宜人,全年均适宜开展旅游活动。同时厦门是闽西南、赣南、湘南地区最大和最近的出海口,是这些内陆地区前往沿海城市旅游最近的目的地,也是这些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其次,厦门位于台湾海峡西岸,距台湾仅150 海里之遥,两地血缘相近,语言相同、习俗相通。与台湾岛之间特殊的亲缘关系,是本区区位优越性中最突出的一点。优越的地缘环境,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是厦门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2、丰富的客源

丰富的客源是厦门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10 多年来,厦门市旅游业经过快速

运量277.3万人次,比增36.51%,公路客运量1078.84万人次,同比减少3.7%;水运客流量83.9万人次,比增5.8%;航空客流量303.11万人次,比增19.87%;从以上数据看出,高铁大大的方便了来厦旅游的参观者,这势必带动连乡村旅游在内的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2、政策支持带来的发展新机遇

2010年6月10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厦门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推进厦门市乡村旅游业建设,紧扣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着力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培育一批富有特色具有竞争力的乡村旅游项目,使厦门成为海峡西岸的重要乡村旅游目的地。并提出由厦门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2008年先在同安区做试点工作,2009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各区全面推开,2009年和2010年每年确定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培育和建成8个乡村旅游示范镇(街、场)、5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居)、30个“农家乐”示范点和“森林人家”休闲健康游示范点,全市乡村旅游接待量达3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0亿元。政策的扶持将使得厦门的乡村旅游迈入一个新的纪元。

(四)挑战(Threats)

1、潜在竞争者的增多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新趋向,已引起各地市的重视,各地纷纷加大投入发展乡村旅游,使得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潜在竞争者。

2、现实竞争者的挑战

厦门市周边已有一些发展得挺不错的乡村旅游景点,如长泰山重村的“农家乐”、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等景点。这些都是厦门今后发展乡村旅游的标杆,同时也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三.对厦门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一)、政府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增强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维护景区形象

参考文献

[1] 任佳燕.乡村旅游向我们走来[J].调研世界,2000(01)[2] 万先进 邱映贵.乡村旅游初探[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3] 黄爱萍.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对大陆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启示[J].福建农业科技,2000(6)[4] 2010年上半年我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厦门旅游网 [5] 厦门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厦门旅游网 [6] 张建宏.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经济,2006(12)[7] 米红.加快发展厦门观光旅游农业的研究[J].发展研究,2001(3)[8] 张杰伟.关于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1)[9] 张明川.关于提升“农家乐”旅游文化品位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10] 赖启福.靠近厦门经济特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9(4)

第三篇: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机化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农业要积极稳妥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农业机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促进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进而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性

当前农机化的发展呈现出平稳性、平衡性、高水平、市场化、规范化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高性能、大马力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农机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发挥出组织带动、示范推广、富民增收和桥梁纽带的作用,现代化政务信息沟通了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农机用户和农民之间的联系,农机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

1、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农业机械化平稳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自《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围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机化发展。它的颁布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法实施后,我们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修订了《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同时,农业部设立各种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激发农民购机的热情。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机化发展和管理步入了有法可依的法制轨道。

2、政府对农机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

政府的投入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引导。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2006年全国农机化行业的一般行政事业支出为23.6亿元,基本建设支出为7.3亿元,农机购置资金达320亿元,科研推广培训的投入为

3.6亿元,特别是补贴规模迅速增加。2004年中央财政补贴为7000万元,2005年为3亿元,2006年为6亿元,2007年为20亿元,这些数字对于并不富裕的购机主体农民来说是相当可观的。

3、农机化发展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机的强劲需求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存在之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机已成为重要的载体。2006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26亿千瓦,拖拉机总量达到1728.34万台,比上年增长2.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增幅较大,达到167.63万台;联合收割机拥有量55.6万台,比上年增长17%;机耕面积6760万公顷,机播面积5024万公顷,机收面积3853万公顷,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9.3%,比上年提高3.3%。精量播种、肥料深施、设施农业、病虫草害防治等所有现代农业技术都必须使用相应的农业机械

来实现。

4、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观念的变化给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长期的稳定需求

农民对农机的渴求与依赖是农机化事业得以持续的原始动力。最近5年以来,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2004年以来,第一产业劳动力数量减少了1200万,而且留守务农的只剩下年龄大的和小孩,可以说是“老弱病残”,这种形式务必要求不断增加各类农业机械,这就给农机市场和维修市场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5、农机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发展的不竭之源。玉米收获技术和装备、小麦免耕播种机器、油菜牧草加工机械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农机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农民对农产品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6、农机合作经济服务组织发展成了总的趋势

农协是为农机服务的社会化、企业化、协会性组织。目前,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成为市场经济中新的微观主体。2006年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3502.1万个,其中农机户3474.8万个,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3.5%。农协、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等中介服务组织已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机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知识断层与老化问题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基层推广单位不断新增工作人员,但是新增人员基本都是非专业的,他们不懂农机及推广方面的知识,而且单位又没有经费培训他们;其次,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新型农机具的不断出现,单位在职的技术人员也是束手无策,难以应付,知识老化严重的制约新农具的推广。

2、农机化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一项新技术、一种新机具要全面推广,最基本靠的是宣传。而宣传需要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现场培训会、新闻媒体专题报道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才能唤起社会效应,这就需要大量资金作保证。加之推广机构人员逐年增加,财政拨款增长缓慢,这种矛盾势必影响到对宣传的投入,束缚农机化的发展。

3、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不够健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是本着以人为本、以效益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农机化,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化、市场化,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机连锁经营,完善农机营销网络,加快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

4、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需要不断完善

农机化信息网络是农机化发展的首要条件。在通讯发达的当今时代,建立信

息网络势在必行。现在国内主要农机生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他们形成的长期产销两旺与信息的畅通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不断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是促进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的不可缺一的因素。

三、对今后农机化的发展建议

1、继续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及法规

各基层单位要全面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学习计划,把它的精神领会透彻。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快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政策对农机化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争取、完善购机补贴、燃油补贴等扶持发展政策,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和产业扶持效应,强化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功能。

2、加快发展节约型农机化

首先,全面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加快发展农机化的有效途径。要标准化就必须淘汰旧的机具、旧的耕作模式,这就为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节能型产品的开发。它的研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建设节约型农机具,对社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注重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只有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出技术本身的优越性,产生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第四,行政与经济手段并用,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政府部门一边要强制执行作业标准化,淘汰落后的机械,另一方面要给使用新技术、新机具的农户给予资金补贴,大面积实行项目补贴,以点带面,激发农民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具的热情。

3、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步伐

要建立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及工作人员领办的农机合作社、村与大户合办的农机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创办的农机合作社,发挥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组织带动、示范推广、富民增收和桥梁纽带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以节本增效为核心,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业。

4、加大购机补贴资金,逐步扩大补贴范围

近几年,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投入,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农机执法队伍经费严重不足。因此,我们应当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购买力,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科学选取项目,突出补贴重点,推动农机化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5、强化产品质量意识,严格监督管理

在农机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强化产品质量是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生产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利益是相关的。质量是产品的命脉,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加强农机产品质量是企业自身、农机监督管理单

位和农机管理行政部门的共同任务。

总之,农机化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大力推广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不断增收为重要目标,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农机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四篇: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思考

旬阳县城关镇瓦渣河小学

吉子远

新世纪,党和国家把“三农”放在首位,不仅取消了一切涉农税费,而且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相继出台——粮食直补、农机家电车辆购臵补贴、农村新型医疗补助等。同时加大了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建教学楼、修水泥路、建微机室、实验室,统配实验仪器,逐年提高经费标准。尽可能的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但是,农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臵。

我们旬阳县城关镇地处旬阳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师资力量总体相对雄厚,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全县前列,但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极不合理且相对缺员,农村学校教师的现状怎样?如何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对此,我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些探讨。

一、农村小学教师的现状

近年来,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数量偏少。虽然国家给农村学校送来了远程教育模式,配齐了资源,但仅仅是有了教学模式的资源,而新的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手段,必须靠教师去操作,没有教师怎么行?农村学校教师大多都是一人任多科教学,教学任务较重,怎能很好的发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用呢?城里学校各科有专职教师,使用多媒体比较容易;农村学校教师一师多用,虽然也使用多媒体,但无法达到有效教学。个别教学点仍存在一校一师的现象。二是教师结构比例失调。中老年教师与年轻教师 数量相差悬殊,村级完小和教学点中老年教师约占60%,年轻教师约占40%;教师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相吻合。三是农村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由于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大部分教师学历都已达标,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难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更有部分老教师享受国家“民转公”政策,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较低,传统的小学教学尚难胜任,更何谈素质教育。

二、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

根据调查分析,造成农村教师数量偏少、结构比例失调、教育教学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生活环境较差,教师不愿在农村工作。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甚至最起码的办公设备和起居条件都不具备,大部分教师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偏远农村工作。一些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农村教师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涌向经济社会发达的城区工作,有的干脆跳出教育部门,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刚毕业的大中专生本身根本不愿意到偏僻农村应聘。况且由于城关镇整体超编多年来并没有招聘大中专毕业生。

二是考核晋职导向的影响。目前,农村学校虽然实施从单纯的考试成绩论优劣的评价方法转向创新性的全面评价,但是,考核及晋职城乡一个标准,人员相对充足和人员匮缺同样对待,这样越是艰苦农村小学考核优秀比例越低,前年我所在的瓦渣河小学10 人无一人优秀,晋升职称也存在这种现象,我所在的庙岭辅导站中级职称比例只占25﹪,远远低于全镇平均比例,而城区某些小学中级职称比例高达近50﹪。

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教师福利待遇偏低。现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学生不交任何费用,学校没有经济来源,而当地的经济发展又相对滞后,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再加之实施“双高普九”,创建教育强县,学校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致使学校长期负债运转,教师的福利待遇无力改善。四是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严重脱节。农村教师队伍起点学历偏低,绝大多数达标学历主要通过、“函授”方式取得的,相当一部分师资是民转公,急需进行教学水平提高培训。但大多数农村教师因学校教师不足,无法协调其他教师代课,而且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极少,致使教师继续教育受到局限。

为了促进农村学校新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应该采取应对措施,我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一是加强农村小学师资力量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肩上一头挑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一头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前途,是过去与未来之间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与恶习最重要的社会成员,是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想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就要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长期以来,城区、城郊教师严重超编,农村学校教师少,年轻教师大量活动调动到城区、城郊;农村学校教师老龄化特别严重,能留住的教师大都是出生农村的老教师,年轻的教师留不住,因为他们大都把家庭建立在城区。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出政策、定措施,充分确保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要做到,既来之则安之,要他们有在城区一样的工作激情和敬业精神。

二是要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地区倾斜。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危房改造、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臵等,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环境,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夯实农村学校的发展基础。

三是要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应根据本学区、本校点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把优秀教育工作者“请进来”,让我们的教师“走出去”,学习别 人的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一是增加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对全体教师采取轮流学习的方式,每校每学期安排一至二名教师到市、县进行提高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到其它学校进行听课,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二是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课讲学,以帮助教师增长新知识,开阔新视野,进一步传递现代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三是加强教师每的集中培训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暑假,以校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中培训学习;四是以乡镇中心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好平常教研活动,每学期可组织一至二次的学区教研活动,学区教研活动涉及的人数不多,范围小、规模不大,便于组织,有利于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在一起互相切磋教法,探讨在教学过程中的遇到的困惑,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五是要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切实解决教师后顾之忧。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留住优秀教师关键所在就是要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目标就是尽量让在农村小学工作的教师收入高于城镇教师。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和待遇,使农村教师成为令人仰慕的职业,有令人羡慕的收入,这样才能留得住人。解决了教师的待遇,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留住了教师的心,农村教育才有希望。一是实行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津贴的标准要达到稳定农村师资队伍吸引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的目的,除了与城镇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农村教师的生活补助费、交通费及下乡补助费;二是建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在严格考核其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分层次给予一定数量的奖励,以激发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三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让他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办公、休息场所,使他们能够静心、全心投入教育教学,以创造最佳教学业绩。

六是应当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为了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必须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一是正确评价农村教育,对农村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不能搞一刀切,要有农村学校的评价标准;二是农村教师或到农村工作的城市教师在职称评聘上,要放宽条件,不受指 标的限制;三是城镇教师职称晋升时要求必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一定时间才可聘用和晋职;四是落实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把城镇学校优秀教师派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的教师定期到城镇学校学习培训,不走过场,落实到位;五是调整农村教师学科结构,对非专业的教师,由县级师训教研中心定期培训,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六是推行农村教师本土化,在一些边远、贫穷地方可以定向培养一些年轻的大中专生到那里任教。

第五篇:民办幼儿园教育论文:乡村民办幼儿园现状与对策思考

民办幼儿园教育论文:

乡村民办幼儿园现状与对策思考

民办幼儿教育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承办,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招收的幼儿教养机构的总称。它既包括民营企业、民间团体及个人开办的幼儿园(纯私立幼儿园),也包括少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民主党派、政府机构下属单位及社会团体或组织(如妇联、共青团、儿童基金会)拥有部分产权但没有直接或间接利用国家财政性拨款创办的幼儿园。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乡村民办幼儿园发展蓬勃。它们在促进整个幼教事业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

一、乡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村民办教育得以蓬勃发展,其中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尤为突出。幼儿教育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幼教发展格局。民办幼儿园分布在各县各大乡镇及村寨,办园形式多样,使学龄前幼儿入园率大幅增长。同时,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不仅为幼教事业做出了贡献,更为当地社会和谐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教育教学方面,部分民办幼儿园已基本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多种需求。民办幼儿教育的壮大,既方便了幼儿的入托入学,又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激烈的竞争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教育的服务质量和办园水平,为政府分担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同时弥补和缓解了乡村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的现状。

二、民办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⒈城镇小学附设学前班及农村小学入学问题对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影响

在农村各乡镇,每年九月份小学入学招生的时候,民办园的园长和家长都会为孩子入小学一年级大伤脑筋。虽然在农村,年满六周岁的孩子可以就读小学一年级,但是入学考试是必不可少的,考试的内容由小学老师确定,有时招生考试中甚至会出现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考试让孩子和家长,特别是民办园的园长们一筹莫展。极大地束缚和制约了农村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⒉内部管理问题

(1)教育教学活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小学化”幼儿教育现象严重。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幼儿家长选择民办幼儿园除了考虑收费,还非常看重教育教学质量。由于应试教育及幼儿教育理念较为落后,许多家长错误认为能让孩子背诗、做数学题、写作业就是好幼儿园。在家长需求不合理和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乡村民办幼儿园普遍出现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单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普遍存在。这一方面与教育者自身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偏差有关,另一方面,孩子能念、能背、能写较为直观,也更容易获得家长的认可。

(2)教师观念与考核注重家长评价。教师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教师的考核将直接影响其工资待遇和个人职业发展。幼儿家长评价、教师工作态度以及教学水平是乡村民办幼儿园考察教师的三个重要方面。幼儿入园率直接影响民办幼儿园的经济收入,因此来自幼儿家长的评价是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考核教师的首要因素。幼儿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对孩子的态度、教育教学能力有

一定关系,家长评判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可能不合理。如很多家长以传授知识量的多少来评判教师的好与不好,这不客观,也不全面。

(3)园长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进修学习机会有限,培训质量有待提高。民办园办园者的办园思想和办学理念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发展方向。由于园长多由办园者自己担任,多数园长为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但部分园长为幼儿教育“门外汉”,以谋取利益为办园目的,对乡村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近几年来,园长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相对增多,但由于学习方式较为单一,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差距较大,很多园长纷纷感慨:“走出去心潮澎湃,转回来心灰意冷。”由于幼儿教育观念、教育质量相对落后,在发达城市行得通的幼儿教育,在本地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对幼儿园的发展没有“实实在在”的帮助,感觉没有用。

(4)办园经费紧张,师资匮乏,发展后劲不足。由于民办幼儿园经费以创办者自筹和幼儿缴费为主,办园条件差异较大。目前,在乡村民办幼儿园中严格按照省级办园建筑标准达到办园要求的幼儿园微乎其微,室内活动面积小,户外活动场地狭窄是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多为租用民房或对自家住宅用房进行改造,表现更为严重。乡村民办幼儿园经费来源少,收费相对偏低,加之办学秩序较为混乱,无证办学的情况严重。许多幼儿园为了争生源,不惜打价格战,以降低收费标准来招揽学生,导致办园经费缺乏,直接影响了办园条件的改善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收费低,幼儿园基本没有能力为教职工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造成教师没有保障,流动大。

经费紧张和师资匮乏是民办幼儿园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制约乡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乡村民办幼儿园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设法吸引生源,而影响生源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办园经费紧张和师资匮乏必然会造成乡村民办幼儿园发展后劲不足,制约其发展。

(5)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难以落实,存在安全隐患。由个人创办的民办幼儿园对人、财、物拥有绝对的自主管理权。管理者一人管理财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在小规模的“家庭式”幼儿园,财务收入和支出账目不清晰。幼儿园虽然建立了规章制度,但很少落实到位。如幼儿园虽然制定了备课、学习制度,但由于师资紧张,多数幼儿园都是一位教师负责一个班所有活动,甚至还要接送幼儿,全天工作时间较长,没有时间写教案。具体的教育活动也很难按计划实施。

大多数民办幼儿园为了方便幼儿入园,使用校车接送幼儿,交通安全存在隐患。部分民办幼儿园厨房卫生条件差,根本无法保证幼儿的饮食卫生和安全。由于无序竞争,打价格战,收费较低,部分幼儿园为了保证经费来源,克扣幼儿伙食开支,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对膳食营养的需求。

⒊对乡村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问题

(1)乡村民办幼儿园除了内部管理方面急待改善以外,教育机构的管理仍需依法规范。我县民办幼儿园由县教育局职成股和基教股代为管理,职成股代管审批,基教股代管业务指导。由于管理工作量大,管理人员缺乏,造成监管无力的局面。

(2)乡村民办幼儿园的审批、管理等制度不完善。许多幼儿园没有进行教育审批,同样办园招生,管理机构对于此类幼儿园束手无策。相当一部分非法办园单位,办园条件差,设施不齐备,师资不合格,收费低廉,严重扰乱了正常管理秩序。对于违规的幼儿园处理不到位,处于“民不举,官不究”的消极管理状态。到检查时你查我也查,到管理时你不管我也不管。

(3)乡村民办幼儿教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灰姑娘”。《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和第五条指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举办民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尽管我国政府一再强调发展民办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但由于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较为薄弱,幼儿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民办幼儿园更是成为教育中的“弱势群体”。

三、建议及对策

(一)县政府重视,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加强对乡村民办幼儿园的监管,促进其规范发展。

⑴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民办幼儿教育。要加强对其监管,通过定期评估和检查,表彰和鼓励优质民办幼儿园。加大对乡村民办幼儿园的奖励资金的投入,重点扶持一批办园条件好,办学理念新的幼儿园,利用示范作用积极引导,以提高民办幼儿园整体办学层次。对园长和教师的任职资格同公办幼儿园一样予以规范。对不具备办园条件的,一方面要出台优惠政策,主动帮助其创造条件,如给予资金上的帮助(以奖代补、减免有关费用、土地使用上的支持)等;另一方面要限期整顿,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达到办园要求。鉴于一些地方个人办园经济实力不足,要积极整合资源,促进股份合作的办学模式形成。加强民办幼儿园的设施安全检查,以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对于不符合规定又不及时加以整改的民办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要责令其停办整顿。

⑵科学规划,完善审批制度。加强办园申请单位、特别是园长的办园思想、办园资质的审核。建立各项奖励机制,鼓励民办幼儿园积极向上发展。

⑶加强民办教育的社会监督及自主管理。《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条和四十三条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依法对民办学校实行督导,促进提高办学质量;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评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民办学校提供服务。”建议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对乡村民办幼儿园的督导,成立民办教育协会,逐步建立民办幼儿教育集团体系,缓解主管部门管理人员不足的压力。

(二)重视乡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培训,加强业务指导。

加强对乡村民办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教育培训是乡村民办幼儿园健 康发展的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可以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切实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⑴由县级中心幼儿园负责总体指导并组织教研、观摩交流和师资培训活动。依托县示范幼儿园、乡中心幼儿园,形成集培训、信息、教研、家庭教育、管理为一体的幼教业务管理运行体制,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开展以日常教研为主的教师培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⑵统一对所有乡村民办幼儿园负责人和园长、教师等进行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严格按要求学完规定的课程,并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颁发专业合格证书。引导园长树立正确的办园思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乡村民办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

⑶鼓励乡村民办幼儿园利用园内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园本培训,搭建教师学习的平台,培养幼儿教师自主培训意识,激发教师自主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⑷城乡形成民办教育集团,形成系统、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民办幼儿教师培

训体系。整合本土教育资源,促进业务培训及学习交流,达到教育资源共享,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

(三)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的办学形式,取消一年级入学考试惯例,正确引导民办幼儿教育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公民办教育的平等,保证民办教育机构中受教育者与公办教育受教育者的同等权益。

在许多城镇小学附设学前班的现象照样存在,不仅没有取消的迹象,反而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小学附设学前班,进行小学入学考试是造成民办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幼儿园生源压力,束缚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应坚决予以取消。

(四)充分利用乡村民办有利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南京创办乡村幼稚园时就强调幼儿园环境创设、制造玩教具等应就地取材,石头、麦秆、谷壳等农村常见物品皆可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所用。由于经费有限,绝大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玩教具数量很少、可操作性差、趣味性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幼儿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就地取材,为教师提供操作性强的教具、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等,是改善农村幼儿教育教学条件的重要途径。

下载浅谈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已得到了基本保障,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教育格局,致使城乡教育在设施、师资、教学、管理等......

    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在这个感恩的世界,我们要感激生育我们的人给与生命的体验;感激抚养的人使我们不断成长;感激帮助的人使我们度过难关;感激关怀我们的人赐......

    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范文大全

    农村中小学“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柏乡县柏乡镇中学 王立川 王利环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

    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现状及其对策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现状及其对策 作者:尹志东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中......

    我国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五篇范例]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乡村旅游为例蒲姝(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成都6117311)摘要:通过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指出目前制约乡村旅游可持......

    乡村干部队伍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思考

    乡村两级政权是党和政府最基层的组织,乡村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影响到上级的决策、指示和精神的贯......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与对策[范文模版]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与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存环境危机和公共意识危机逐渐为公众重视。为缓解或解决这些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公益广告应运而生。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