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回中“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研究”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时间:2019-05-12 05:0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回中“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研究”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回中“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研究”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第一篇:市回中“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研究”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商丘市回民中学 课题组

商丘市回民中学语文组的课题《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研究》于2014年9月被立项为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为:L142306102。半年年多来,在各位专家、领导、同事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顺利,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况

一、本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进行的是课例研究,我们的课例研究以高中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我们课例研究的对象是课堂、学生、教师。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激发诵读兴趣,研究诵读策略。(每年一次古诗文课本剧汇报演出,每学期一次经典古诗文诵读赛事活动。)

2、探索出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形成古诗文课堂诵读教学基本模式。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总目标:旨在通过“以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经典古诗文中华夏民族的智慧、胸怀、积极的人生理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的心里,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寻找易于提高学生兴趣和热情的诵读形式,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古诗文的感受力,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从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养料,成为古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吸取借鉴古诗文精华的同时,以期能净化灵魂,升华情感,培育人格。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整合古诗文校本教材课程,探索出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并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既有能体现古诗文韵律美和涵蕴美的艺术性,又有能应对高考古诗文阅读迁移和解题能力的实用性。

3、集结一套以古诗文诵读为核心的校本教材,包括课本剧视频、优秀教案、朗诵会图片及其他文字资料。意义:

中国是诗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的古诗词文化泼墨了华夏辉煌的历史文明,荟萃了人们的生活与智慧,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盛衰荣辱。《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搞好古诗词教学,对于传承中华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让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进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本课题研究的定位:工作即研究,成果即成长。以问题为先导,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实干为保障。

四、本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开展研究。定期召开课例研究交流会。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剖析,及时解决。不定期在网上,展示研究过程,分享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进展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5-2014.9)

1、成立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申请立项。搜集整理关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讲座,明确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2、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4.10-2015.4)

1、课题开题,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课题研究内容,明确了研究思路,在各位专家、领导、同事的指导帮助下,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方案。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3、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1)、课题组定期给课题组成员印发培训资料,在备课组活动时间开展学习。

(2)、课题组不定期给课题组成员发放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供课题组成员自学。

(3)、课题组不定期请专家指导工作,培训课题组成员。本校课题专家张建礼、王新立、程黎、赵巧芝老师均指导过我们的课题组工作。

4、积极外出参加学习培训活动。

5、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5-2015.6)

任务:按既定的方案组织实施、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并分阶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成果 本课题研究已有以下初步成效:

1.实验教师对课例研究的本质、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

2.实验教师对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的驾驭能力有了提高。3.实验教师的古诗文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提高。

4.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教研意识,坦诚合作的课题研究团队。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实验教师的具体成果初步统计:

课例研究资料 30份,教学设计25 份,教学案例30份,教学反思 18份,课件52个,实践活动音频视频资料8份,论文22篇。

四、课题的后续研究

1、继续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内容,及时收集各种资料,为课题组结题工作做好准备。

2、组织课题组老师积极参加课题活动等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积极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和论文等,为最终形成的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研究论文集努力加油!

3、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通过典型古诗文诵读课例的研究,用心归纳“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的一般模式”,形成可推广和交流的经验和 成果,在学校逐步推广应用。

4、继续争取学校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及帮助,争取学校的经费支持,不断调动课题组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克服工作中的不足和困难。

商丘市回民中学

“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组

2015年3月14日

第二篇:学生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

浅谈小学古诗文诵读

开安镇第二中心小学 王海英

一.新课程对古诗词的关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文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蕴厚重,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团结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勃发生机。

让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从而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学生的视察,丰富他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这符合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背诵是儿童的天性,此时儿童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国学大师南怀瑾指出:“背诵是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是在脑筋愉悦的状况下记住,所以对小孩身心有益。”。距离,生成多维的个性体验;模糊,生成了弹性的心灵感情;朦胧,产生充盈的至真美感。让学生在一生中学习、工作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背点经典,接受

经典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这也是做一种可以终生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准备,同样达到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进行古诗文诵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及价值寻思

1、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培养语感。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人对语言的直觉的全体的感受,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我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就是整体感知,整体吸收,形成语感。如拿到一篇古诗文,让学生反复诵读,形成积累,这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我们知道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良好语感的培养。诵读对要求学生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觉感悟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学生将所感觉到的规范的言语对象(古诗文)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

2、诵读经典古诗文能提高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已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及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修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表现在之一是对他人的关怀,对人民的关爱,对民族疾苦的同情。如古诗《悯农》《古风》《田上》《田家》《伤田家》《蚕妇》《陶者》等等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人文精神还体现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古诗词中就有大量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词,大量阅读此类文章,让他们体会大自然的博大,感受万物的奥秘,顿悟人生的真谛。从而

达到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增加学习兴趣

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孩子在言语声音的世界中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系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啊!”(叶圣陶语)。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如果只守住教材中的几首古诗,就如单脚走路,学生受益不大。在精读一首后,再拓展读其他几首诗,则更能扩大阅读面,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4、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培养良好美感

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正是记忆力、想像力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阶段让儿童诵读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儿童记忆力,想像力,进而促使其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

儿童终身受益。古诗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绘画美。诗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领悟诗句的哲理美。“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变的精魂。

5、诵读经典古诗文能提高写作能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大量诵读古诗文,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领悟词句中比喻、夸张、对比的精妙之处,赏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底气就足了。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直至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三.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的实践探索

(一)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内容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等。

(二)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的意义重大,而如何开展古诗文诵读也是一件关于诵读实效性和兴趣性的问题。美妙绝伦的东西用千篇一律的方

法去操作,去实施,也会日久生厌生烦而为此拒绝的。为此,我配合语文教学尝试了以下方法;

1、开展早晚吟诵诗活动。每日用早上十分钟时间读诗、词,解诗词;下午放学抽五分钟吟诵。每周一二首诗词,一段《三字经》,教师及时抽查,让学生达到“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另外,我根据儿童喜欢唱歌的特点利用歌曲的形式帮助他们来背诵,把一些要背的诗歌、韵文等填入孩子熟悉的曲谱里,让他们边唱边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一学期下来能背二三十首诗,一部分《三字经》。你看,课余时分他们常抑扬顿挫,甚至摇头晃脑,尽情抒发那些经典诗词。

2、据时、节气等定时开展“最美诗篇”朗诵会。根据节假日及季节节气等开展诵诗会活动,如国庆节让孩子搜集抄录古今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歌,举办“爱我中华,卫我国土”的诗歌朗诵会,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根据孩子爱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让他们背关于三国的诗词,于是《赤壁怀古 念奴娇》《观沧海》《借箭》等从他们口中流出。元宵节背《青玉案 元夕》,母亲节背《游子吟》,春季背《咏柳》、《元日》、《忆江南》、《春夜喜雨》,夏季背《小池》、《四时田园杂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天背《山行》、《秋夕》、《水调歌头》、《月下独酌》,冬天背《别董大》、《雪》、《梅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咏寒松》,有时让他们诵诗接龙,诵诗擂台赛,抢答,评选背诗小能手等形式,孩子们在“比、学、赶、帮、超”中增强了团结协作,也感受熏陶、领略诗趣。

3、期未开展“与古诗文亲密接触”活动。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诗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期未开展大汇报活动,让学生一展风采。学生有的拿起彩笔为古诗作充满灵性的诗配画;有的拿起毛笔写下古诗文书法作品;有的三五个小伙伴一组表演了生动有趣的诗文剧;有的展开合理的想像,为《赠汪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改写成生动具体、有血有肉的短文;有的拿起麦克风,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起《虞美人》《水调歌头》;还有的当场朗诵自已创作的古体诗。“谁知道哪块云彩会落雨”,真是厚积而薄发,孩子们漫游在诗的王国里,这是童心的发现,是童真的抒发,是童趣的放飞,这正是学生释放灵性,激活创造潜能,点燃思维火花时刻。

4、开展亲子共诵古诗文乐园。我在班级里建立了亲子诵读古诗文乐园,让父母和子女携手诵读起穿越时空与古代大师对话,与圣贤交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班队邀请一批家长与孩子组队参赛,孩子背不下的家长接着背,家长背不下的孩子接着背,超出一分钟背诗最多的家庭,因为有了亲子共诵,诵读古诗文成了孩子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家庭生活在也由此洋溢着温馨和愉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庭文化的品位,熏陶感染了一种书香气息。

(三)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教学策略

翻开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大量的古典诗词映入眼帘。编写者的意图不言而喻,用民族文化的精品来打造学生的精神底子,重铸人格。

然而我们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对传统文化知识仅仅是初步接触而已,古文化基本功相当贫瘠,要想让他们喜欢古诗文、热爱古诗文,需要老师花一番功夫。我们从托兰斯所提倡的创新性阅读中得到启示,以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终极目标,让古诗文诵读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以下六种古诗文教学的方式是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尝试的:

1、诗中掘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产生。为了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对古典诗词产生探究感,教师常常向学生激疑。如教《春晓》时,教师问学生,“花落知多少”句中的“知多少”是“知”还是“不知”?在这看似无疑处设疑,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学生说,“知”既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各种理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诗的意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2.诗词比读。比较是认识事物异同的方式,是启迪思维、深化理解的途径。阅读古典诗词时,教师应让学生对诗词进行思路比较、中心比较、语言比较、意境比较等,在比较中读出异同,读出优劣。我们把《渭城曲》、《别董大》、《赠汪伦》这三首诗同时教给学生,并让他们比较三首都写离别的诗在意境上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品

味、理解,找出《渭城曲》以乐景写悲情,“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让人不忍;《别董大》却以悲景写豪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奋发精神尽显其中;《赠汪伦》却是叙事体情,“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激、依恋全在诗句之中。再如教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教师补充畅当的同题诗作,让学生比较其优劣高下。学生也能在讨论中得出:王诗不仅写登楼所见,更写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自然比片面写景要更胜一筹。如此比读,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创造性的思维也得以发散。

3.诗留余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好的音乐带给人的感觉,好的诗词也有这种味道。如果教师能根据这一特点顺势引导学生延伸情节或用对联等概括内容、表达感受,再或者用名言警句赏析作品风格,凡此种种,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可以深化中心。这时的课堂,学生往往踊跃参与,情绪高涨,妙语连珠,令听者惊叹。学生用《登高》是流浪者的心曲,《山居秋瞑》是隐居者的恋歌来点评《登高》和《山居秋瞑》;用“长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来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思想境界;用对联“写情写景写胸襟,问天问地问人生”来解说《水调歌头》……这时,学生思接千载,浮想连翩,他们成了思想的主人,创造性地走进诗歌瑰丽的殿堂。

4.实景赏诗。观察是思维的知觉。结合古典诗词教学恰当地开展一些走进大自然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迢迢牵牛星》和秦观的《鹊桥仙》时,我于“缺月挂疏桐”的晚上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上,大地当教室,青天作黑板,星星点灯,虫吟奏乐。讲讲古老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听听优美的配乐朗诵,抬头找找牛郎织女星的位置,再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学生的心畅游在浩瀚的苍穹,古人与我们竟是如此地接近!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们教学古典诗词的源泉,四季更替,山水日月更是我们教学古典诗词的天然道具。熟悉的画面,暗合的诗意,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5.描摩诗境。古典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炼的文字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气氛,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用描述的方式将这些诗词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原诗,而且也使他们读出画面,读透意境。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老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们再引导学生演一演“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的儿童,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有声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学习完这首古诗后,老师采用以诗引诗的方法,让学生把学过的《村居》,课外学一学、画一画,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意诗句中,再次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和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在教《山居秋瞑》时,就出现过这么一个亮点,学生当场将原诗作了如下的描述:雨说停就停了,山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袅

袅娜娜的炊烟在秋风中缓缓流动。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树梢。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

6.活用古诗。在学生背诵积累了相当量的古诗词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古诗词名句与习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各具灵性与文采。平常学生的作文日记中看到垂柳想到“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游看到雪白的梨花,情不自禁地念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家乡的蜜橘》时,自然用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游览西湖观赏荷花时自然而然地引用“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称赞他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虽然学生运用的诗句不一定很成熟,但至少说明诗句进入他们的生活,激活他们的情趣,达到了积累与生命的体验的相结合,提高写作水平能力

7、品味审美。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心理引导和情感陶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其热爱生活,崇尚美好事物的精神境界,所以,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不只是引导学生感知美、感悟美,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不只是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和领悟诗歌的内涵,同时要注重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培养其鉴赏美的能力,通过对诗歌描写的人、物、情、景的分析。知道为何美?美在何处。对美形成一定的判断和鉴别能力。如在教学《墨梅》这首诗的时候,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这首诗为什么美?美在那里?使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可以说,有了教师的创新教学,才有学生的创新学习。古典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古典诗词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之一起高高飞翔,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是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研究课题。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古诗文,不求追根寻底的理解,只要有大致的理会,模糊的了解即行,因为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沉淀、累积。长大以后,让他们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而逐步加深理解吧。那一天的豁然开朗、恍然顿悟之后形成的东西就是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人文素质,就是一辈子的概念。当然,古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批判地吸收,创造性地继承,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体验诗意化的生活,迸发出澎湃的创造活力

第三篇:关于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由兰陵二中赵金玲主持的课题《兰陵二中经典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该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兰陵中学的全体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开展古诗文诵读,有哪些形式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依据及意义。

中央对中学生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让青少年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5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教师的一种要求。因此,要探索古诗文诵读的策略,为学生积累古诗文寻求好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实现由接受式、被动记忆式学习模式向自主独立创新学习发展。

泱泱中华,英才辈出,文学作品的璨若星晨,经典古诗文中蕴藏着的是中华几千年的礼貌和丰厚的文化,这盏辉煌的“精神灯塔”足以照彻千万年足以沐浴古今人,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要21世纪中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如果我们能利用青少年儿童的黄金时期,有选择地给他们诵读一些经典之作,借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学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孩子,那么“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孩子一生融入社会、生活幸福、事业大成的基础,这也是此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之所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寻找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较好诵读效果的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的诵读经验,为更多的学校诵读经典寻找捷径。

3、通过研究、探索、寻求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

4、以经典诵读为突破口,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诵读兴趣,研究诵读策略,(每学期需有1—2次全校性的诵读赛事活动)。

2、各班开设诵读课,有效地选择教材,读“最有价值的书”免费为学生提供人手一册《古诗文读本》各班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心理和年龄特点,自选若干篇目,阅读、背诵,并结合学生的课外读物选本进行教学,及时交流经验,提出问题、探讨,总结提升出有效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古诗文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六、课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及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具有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重视科研工作,对参加研究工作的教师在研究时间及研究经费上都给予大力的支持,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本课题的研究能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本课题课题组老师由县骨干教师和校骨干教师组成,其成员都是青年教师,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平时都能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并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并且能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善于总结经验,经常撰写教学论文,其中有一部分教师的论文分别在市、县级获奖。这些教师都多次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科研工作经验,已具备了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

3、本校已自发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一年有余,每日晨读20分钟已形成惯例,各班开设了古诗文诵读角和手抄报等园地,有些班级创编了融诗、词、歌、舞为一体的文娱节目。有些班级对沿江片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展示课。

4、学校倾全力购置书籍、磁带、光盘、录像带免费,为学生提供人手一册的古诗文诵读材料,有条件、有机会时带教师外出取经。

七、研究人员分工。

赵金玲: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谐调运作、总结经验、管理实施等全面工作。

张晓峰、胡传沛、林传强、刘晓波:制订并执行各年级的研究计划,积累收集资料和整理档案、撰写论文等工作。

八、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定于2013年12月开题,到2015年12月结束,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1、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为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课题的提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讲座,明确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2)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开题实施研究。

(3)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4)联系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以便他们能做好课题的辅助工作。2、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为全面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课题开题,完善方案。

(2)“中学生学习古诗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3)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编写《古诗文读本》校本教材。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5)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

(6)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7)课题阶段总结:A)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评析。B)整理资料。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8)开展暑期诵读经典古诗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3、2015年5月至2015年月12月为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总结诵读经验。

2、撰写实验报告。

3、编写校本教材。

4、推广成果。

九、保证措施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亲自主持课题研究,副校长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都是年轻科研型教师。设立教科研经费,保障课题得顺利实施。建立健全教科研奖励机制。

十、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编写校本教材、撰写课堂教学案例、调查报告、经验论文集。2015年12月结题。

2013.12.26

兰陵二中课题组

第四篇: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重庆市渝北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关于本课题我们历经了第一准备阶段的磕磕绊绊、第二实施阶段的摸索探究。本学期,到了课题研究第三阶段了,也就是到了进一步深化、完善实践的操作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

(一)强化理论学习

1.在开展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名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探讨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2.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标准中关于学习习惯养成的具体目标。3.阅读教育类专辑,撰写论文,并已形成成果集。

4.在学校的安排下,配合大队部,各班积极传阅文明礼仪手册,开展学文明礼仪,习文明礼仪活动。

5.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学校自主创编的《小学生一日常规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规范》、《小学生守则》,各班制定积极制定以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的队会方案,召开主题班队会,效果良好。

(二)行之有效的实践研究活动

1.本课题确立以后,课题组分别对低、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行为习惯问卷调查,分析成因,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与大队部联手,制定相应的活动措施。

2.活动育人是教育的规律,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利用学生群体中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监督管理作用,每班每月评选“文明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等评选活动。每期进行“环保宣传”、“爱绿护绿”、“文明从我做起”、“大家学礼仪”等活动,激励导行,也为学生提供获得品尝成功的机会,促进文明礼仪行为养成。

3.尝试个案跟踪研究,让学生在矫正中转变不良行为。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里部分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养成的一时难以改变,不良习惯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实践中,我们关注这部分孩子,积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对他们进行矫正研究,几位课题组的老师选出五位学生进行自主发展困难学生帮扶活动跟踪研究,从选择具有共性的个案、建立档案、原因分析、采取相应地措施,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在矫正中转变不良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优化家长资源,让学生在家校合力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习惯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习惯如何,以及家长对学校活动认可与支持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学校、班级、家长的密切联系中,成了家长委员会,本着沟通、理解与支持,是实践中的又一尝试。

5.每学期确定一个月为“文明礼仪活动月”,活动月中我们开展了“请使用文明语言”、“弯弯腰,捡起一片纸”、“上下楼梯靠右行”等活动,目的是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寻求方法,将教育规范细化、深化。

6.教师言行育人,教师要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教师身份,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做好榜样。课堂育人,发挥个人学科的育人功能,知识传授与德育结合。发挥主题班队会的育人功能。阵地育人,利用学校黑板报、特色园地、升旗仪式、雨露广播、红领巾监督岗,校外德育基地,校报校刊、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知心信箱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不良文明习惯,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三)家校和谐协作,齐心开展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是教育主要的实施机构,但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合一体,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工作的合力,实践证明,学校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条极其有效的途径。我校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大力加强宣传工作,把行为规范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家长学校或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请家长竭力配合、耐心指导、正确评价学生行为。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校外受到的不良影响就会大大减少,校内教育就更加有效了。

二、阶段性成果

通过小学生礼仪行为教育与学习生活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文明礼仪认知。达到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文明礼仪观念,老师在上好每一节文明礼仪课的同时以身作则,让礼仪深入学生的心中,让同学们从心中认同文明礼仪教育。首先,结合学校“学礼仪,做文明小学生”的活动,有计划地完成“礼仪行为教育”专题班会。其次,为各班树立“礼仪标兵”,通过树立榜样来推动小学生礼仪行为教育不断深入。再次,开设了学校礼仪教育指导站,对小学生礼仪行为进行指导。同时,再结合各班实际,制定相关的文明礼仪规范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最后,以学校为中心,通过向家庭、社会的延伸,细化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礼仪内容,实现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践与研究,我校《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课题开展顺利,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其中礼仪行为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当然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现就具体问题归纳如下:

(一)实施过程中对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实践活动为主,加之专业理论水平的原因,只是浅尝辄止,未能对课题所依附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所以下阶段会作为重点进行研究探索。

(二)开展单项活动和课题阶段性的工作总结不到位

单项活动开展后,多数时候无法及时有效的总结经验,或者无法将开展的各个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导致阶段性工作开展无法顺利进行。影响了研究进度。

(三)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研究存在局限性

由于时间,场地、人员、家庭等主客观原因,导致活动往往只能利用个别班级,并且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从而影响了活动的实效性,有部分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学校研究经费短缺等原因,从而导致活动的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

(四)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加大了礼仪行为教育难度

现在社会不良风气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严重,从活动中感受非常明显。下课时上厕所拥挤打闹;每到放学时就能看见互相拥挤推搡,大声叫喊、嬉笑打骂的学生们;一些学生在放学路上破坏公共设施、损坏花草树木、随便丢弃垃圾;校园外学生望见老师远远的就跑开;极度缺乏公德心和礼仪常识。

四、解决的思路

1.对上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可进行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建立,解决家庭教育跟不上的问题。“自主化班级管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通过研究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知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明确存在的问题,梳理课题研究的经验

3.继续深化完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汇总工作。

五、经费保障

为切实保障课题研究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学校大力支持课题研究所需费用,保证开题论证、过程研究、结题鉴定的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外出学习、购置书刊、资料采集、会议研讨、论文结集等各项经费如期支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经费,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习惯养成教育的德育特色。主要支出:组织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市区级培训;组织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系列活动等;编撰印刷了《回兴小学文明礼仪校本课程》。

第五篇: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莒镇中学物理课题组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由莒镇中学物理课题组承担的'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与 2014 年 9 月份申报,与 11月份开题被确立为禹城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物理教研组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并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进行物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当今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① 通过课题研究提炼构建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民主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③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完善的联系,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效的评定及多元的评价策略。

研究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进展情况

1.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自己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 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主题之后,我们物理组又一起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现代教学理论,主要有《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及原则》、《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们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我们的课题研究于 2014 年 10 月正式进行课堂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们学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做一次公开课,我们物理组每两周有一位教师上示范课,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讲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共同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为了了解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我们于今年的 11 月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共调查了 六个各班的近300名学生,调查问卷及调查资料见档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问题

②、课题组的老师们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心中已认可了这种学习模式,在合作前,教师都能结合教学,给学生明确的合作任务,明确的合作目标,并有一定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合作者' '参与者' '咨询者' '指导者'的作用,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争取不使每个学生'掉队' ,并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进步和发展。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们做的还可以,但合作之后的评价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有的老师对发言的学生进行个别表扬,有的老师通过发激励卡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表扬,但没有一个老师综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我们的学生在一番努力打拼之后,虽然硕果累累,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赞誉和奖励,下次还会努力打拼吗?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在课上有出色的表现,学生对我们同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我们的表现却让学生很是失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不断地丰富它,充实它,让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开出璀璨的花。

下载市回中“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研究”研究课题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回中“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研究”研究课题中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