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成功教师的教育策略》有感
读《成功教师的教育策略》有感
通惠小学 闫丹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养着一批批祖国的栋梁,因此,做一名优秀成功的教师,是我们年轻老师需要思考和努力的。老师需要不断学习,博览群书,不断提升自我。我有幸阅读《成功教师的教育策略》一书,《成功教师的教育策略》一书分成:成功从这里开始,成功的与学生相处,成功的与同事相处,自我成功,成功的职业生涯,结束语六部分。读完此书,颇受启发,下面是自己的几点启发,愿与大家一起分享与讨论:
1.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古人亦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高尚的道德,于教师自己,于教师的名份,真是太重要了!教师的言谈举止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审美心里活动,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变和行为的转化,塑造美的心灵。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一言一行都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可以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情境,产生师生共鸣,从而快乐的学习,提高教育质量。
2.备课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环节之一,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是深入具体钻研教材和安排教学活动的细致过程,也是教师个人思维活动的深化,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满意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我们老师应尽自己最大努力,不断完善我们的课堂,让自己满意,家长放心,学生敬佩!最后教师要不断的反思,因为这也是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它可能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3.学生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就个体而然,除了他们自身以外,家庭成长环境也都不同。所以,在一个班级里面孩子们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这是客观事实。然而,我们所追求的和事实恰好相反,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很优秀。老师首先否定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去衡量整个群体,这肯定行不通,因为他脱离了现实。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老师身上,让老师严管孩子,积极的配合老师,部分表现差的学生就产生了学校与家庭的双层压力,长此以往,这种差异就会越明显,教育质量就得不到提高。老师应善于在“差生”身上发现优点,尊重学生个性,同时要有自然界的博大胸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孩子信心与希望,在鼓励进步中纠正不足,寻求一个切近可行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始终尝试感受进步和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学生的未来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教师,要能站在育人的高度有耐心地转变这些孩子,这正是我们急切需要做的事,要关爱所有的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之间的差异,给那些所谓的“差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总有一天,他们能够明白一切,定会为进步而努力!
教师必须做到会与学生融洽的相处,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言语中了解孩子的思想,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从而更好的教育他们,更好的让学生愿意学习,这是我们教师一直在追求的一种境界,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有掌握知识的愿望。美国诗人爱默生说:“爱是我们最崇高的语言,几乎与上帝同义。”我们有对祖国之爱、同胞之爱、亲人之爱;有对科学之爱、艺术之爱、自然之爱;对教育和可爱的学生应付出更多的爱。
4.学校好比一个大家庭,家庭和睦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应该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多与同事交流,遇到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对同事所取得的成绩给予称赞,可以简短地赞扬他们几句,也可以通过手势表达对他们的肯定。鼓励同事与你一起分担他们的情绪:分享他们的快乐,或者分享他们的痛苦。这样,将减轻他们的压力。
“教育有法但无定法,无法之法是为至法。因此我们应该不断转变教学思路。我们不要对自己期望过高,你不可能一下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也许在你一生中的某个时间,目标会实现,但这都需要自己的不断努力,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成功!
第二篇:成功教育策略初探
成功教育策略初探
赵彦禄
摘要:实施成功教育 ,是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加快成才、走向成功的助推之器,是教育者持续成长、协调发展、打造成功的创新之举,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不断提升、铸就成功的可行之策。实施成功教育 ,对于受教育者的成长、成才、成功 ,对于教育者的成长、发展、成功,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成功 ,无不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成功教育策略
1.成功教育策略概述:
上世纪末以来 ,一门研究和探讨主体向往成功、追求成功、打造成功的内容、方法、途径与规律的科学-成功学,开始在国内兴起研究与传播的热潮,并被运用于教育实践,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生事物-成功教育。严格意义上的成功教育策略,是指教育者把人生成功学的原理、理念、方法运用于教育实践,作用于受教育者,引导和帮助他们向往成功、追求成功、打造成功、学会成功的一种教育模式、教育艺术与教育方略。
2.成功教育策略的内容
2.1 帮助学生解读人生与成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激发成功欲望。人生主体要学会成功、打造成功,就应当构建、树立时代需要与个人实际最佳结合的人生目标,激发打造成功的欲望,增强打造成功人生的心理动力,为人生的成功启航导向。
2.2教育学生积极为成功积累,夯实成功基础才能抓住人生机遇,开拓成功道路。全方位、全过程地扩展人生积累,加强人身修炼,夯实打造成功人生的基础。在机会来临时,勇于、敏于、善于捕捉、抢抓各种各样的人生机遇,不断开拓人生成功的道路,创造或逼近人生成功之峰。
2.3 教育学生做好人生抉择,倾情人生岗位,培植成功苗木。在学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人生抉择时,给与必要的指导,审时度势,使学生大胆而谨慎地作好人生旅途的重大抉择,铸就、打造成功人生的链条,并使之环环相扣,牢牢相接。教育学生倾注深情于每个人生岗位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精心培植人生成功的苗木。
2.4培养学生学习人生艺术,优化人生环境 ,营造成功氛围。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要潜心钻研、用心学习、精心运用丰富多彩的人生艺术;积极适应社会环境 ,逐步改善、优化人生环境 ,逐步营造人生成功的浓郁氛围。
2.5教育学生正视人生磨难, 拥有良好的人生心态,善待人生资源 ,珍爱成功载体。矛盾一直都存在,教育学生调节不良心理与消极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正视、直面人生坎坷 ,经受挫折乃至不幸的考验 ,战胜种种人生困苦与磨难 ,不断坚定进取、成功的信念与意志 ,促进人生成熟;善待生命这一宝贵的人生资源,积极锻炼、科学保养并持久珍爱身体这一成功载体 ,让健康永远伴随成功的人生之旅。
3.成功教育的策略、方法:
3.1系统教育法是指教育主体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诸如《学会成功》之类的成功学相关知识 ,对学生系统进行成功教育的教育方法。
3.2专题教育法是指教育主体包括教育管理者、教育专家、教师,或者外请专家、领导及其他成功人士,举办成功教育的专题讲座,举行成功教育的主题报告,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的教育方法。
3.3 渗透教育法 是指教育主体包括教育管理者、教育专家、教师,在撰写文章、发表讲话、进行演讲、实施教学过程中,采取渗透、结合的办法,结合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 ,对学生渗透成功教育的教育方法。
3.4个别教育法 是指教育主体包括教育管理者、教育专家、教师,利用自己的经验、智慧、研究成果等优势,通过个别指导、个别教育、个别辅导等个性化的方 式 ,对特定学生进行成功教育的教育方法。
3.5 案例教育法 是指教育主体包括教育管理者、教育专家、教师 ,通过选择、组织、分析成功教育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的教育方法。
3.6 活动教育法 是指教育主体包括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通过策划、安排、组织校园性(似真性)实践活动和仿真性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的教育方法。
3.7 实践教育法 是指教育主体包括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通过策划、安排、组织全真性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湖滨.人生成功学 [M].北京 :海潮出版社,2001.[2]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卢德斯 ·R·奎苏姆宾 ,卓依 ·德 ·利澳.学会做事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李星.浅谈成功教育[Z].教育论文网,2005.(1 2).[5]黄湖滨.学会成功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6]黄湖滨.成功教育 [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7]黄湖滨.论在实施成功教育中加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价值
第三篇:读《个别化教育策略》有感
读《个别化教育策略》有感
原创: 王兵兵
近期,北清中学教师培训之余,有幸拜读了北京十一中学名师王笃年的《个别化教育策略》,让我充分体会到了个别化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学到了颇多应对学生个别受众群体的方法。
何谓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是植根在对学生个性尊重的基础上,将以教材、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与个性发展的教育。那么,又将如何应对不同受众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呢?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结合自身教育学生的经历,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将案例分享给大家,以供交流学习。
首先,对于学生,我们要先来界定一下个别受众群体。这里的个别可分为两类:优等生和学困生。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必须要考虑到个体间的差异性,从而根据不同的受众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向美、爱善、求真等最美好的因子激发出来,加以培养和升华。有人说,教育的艺术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励和唤醒。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认同。包括听何虹洁老师关于学生心理问题疏导的讲座,也是如此。因此,如何才能真正唤醒这一头头沉睡的“雄狮”,是我们亟待探讨并解决的问题。
用爱温暖你尘封的心
对于优等生,多数老师提起来便会不自觉的面露微笑,其原因自是不言而喻:“学习好”.也正因为如此,老师们便会产生晕轮效应,认为对学生而言,“学习好”便是王道,德、体、美、劳又算的了什么?可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于我而言,我坚信“教书必育人,育人先育德”.我们班上有位被同学们称之为“天才少年”的学生——许戎轩,因为在学习上从未让老师操过心。无论是上课听与不听,所讲知识似乎都能全盘吸收,成绩也稳居年级第一。可当与他接触时我却发现了他身上颇多的问题:比如这个学生基本上很少能完完整整的吃一顿饭,因为他吃饭太过挑剔。面条只吃圆的和烩面,不讲求好吃与否,只看形状;菜也只吃土豆和豆腐;脏衣服总是能摞成“小山”,只有假期时才会带回家给妈妈洗,生活自理能力极其差劲。
再如他学习上虽然很上进,但却不懂得珍惜荣誉。去年开学典礼后,他获得了3张奖状。可下午我就在垃圾桶看到印着鲜红大字的这三张奖状。当时的我确实很生气,觉得这个学生太不懂事,不懂得珍惜。于是我立刻叫他过来,却换来了他的一句“我觉得这些没用”.孩子的语气很平淡,可平淡的语气里我感受到的却是他的满不在乎。为此,我一筹莫展。几天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办公室门口的水管堵塞了,他正好来找化学老师问问题,“小伙子,能帮老师修下水管不?”“我试试看”.他俯下身子,各种捯饬。我赶紧抓拍他修水管的照片。此时正逢“雷锋月”,我也正着急找素材。班会上,就这件事情我当着全班人的面对他进行表扬,我说许戎轩同学主动帮大家修水管,不怕脏不怕累,德育量化加一分,并评为该周的“德育标兵”.当大家欢迎他上台讲话时,他露出害羞但很自豪的笑容。想必此时的他应该能够体会到荣誉的力量。当然,我也在班主任日记上记录下他光辉的一幕。自此之后我渐渐的发现,这“小家伙”渐渐有了“人情味”,开始积极主动的承担劳动任务,屋里的“小山”也越变越小……由此我不由的发出感慨:教师的确是一份神圣的工作。你的一句暖心鼓励的话,可能便会成为改变一个人的“大力量”.“小刺儿头”变形记
当然,几乎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也几乎成了同学的公敌,令老师们头疼不已。比如我们班上就有这么一位“刺儿头”,上课不是睡觉便是讲话,自己不学习也影响其他学生,而且课下吸烟打架,可谓是“无恶不作”.这种学生究竟如何处理,实在让人头疼。因为对他们进行严惩效果只是短暂的,听之任之又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怎么办呢?于是,我便通过上网还有相关书籍寻找案例,找寻方法。在找案例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对于很多的学困生,他们之所以叛逆,如同离群的孤雁,实际上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家庭背景或特殊的心理成长历程。于是我便试着去了解这个学生,试着去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发现他其实一直生活在一个“并不和睦”的家庭中。()父母长期处于“吵架”的状态,自然也都不愿意再管他,再加上父母各种不良习惯的影响……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时我才真正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于是我单独找到了孩子的妈妈,跟他讲明白学生的情况,他妈妈听后特别生气,并说回家之后要好好收拾他一顿。我便继续引导,说明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责无旁贷。希望回家之后能够心平气和的,而不是通过打骂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孩子妈妈沉默了一会儿,便开始哭起来,并表明之所以没有离婚就是因为爱孩子,却不知给孩子带来了如此大的伤害。那天之后,孩子主动给我道了个歉,并向我表示感谢。此后的他开始转变,上课努力克制自己,虽然有些坏习惯还在,但明显有所收敛。此外在植树节的时候,还积极地参加劳动,我也拍下他积极向上的一面,并在班会上展示其参加植树时的帅照,表扬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集体荣誉感很强。
从这件事情上我得到了两点感悟:第一,平等与真诚。当学生在课堂上调皮捣蛋时,应及时了解事情并与学生交流沟通,而不是斥责或惩罚。如果我们能够用平和的心与他们交谈,就会了解学生调皮捣蛋的真正原因,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第二,理解与宽容。理解是教育的前提,我们要理解学生,理解他们年龄特点下的言行举止与行为表现,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理解他们的无奈。
给孩子们一个舞台,无论优劣,他们都将展示令人意想不到的优美舞姿。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这个布满荆棘和坎坷的道路上,只要用心对待学生,具体学生具体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不管多么难,孩子们一定可以慢慢进步。另外,也非常感谢这本书,研读后受益匪浅。我一定会潜心研究教学工作,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作者简介:
王兵兵,女,硕士,北清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市级优秀共产党员。
第四篇:读《教育造就成功人生》有感
永远我能行 永远不能满
——读《教育造就成功人生》有感
“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是春蚕,是蜡烛,而是要努力成为不断充电的长明灯”这是外出学习时,刘永胜校长说的一句话。品着这句话,再来读他所写的书,感觉尤为亲切,就像是又一次聆听他那脱稿的讲座。
刘永胜校长用真实的语言,写出了他真实的经历。将教育理论融入了自然地教育教学生活中,滤去了枯燥,留下了思考。
刘永胜校长在《教育造就成功人生》一书中用“我能行”的教育理念,统领全书,折射出六个章节,从基本理念的内涵到如何在教育中将此理念落到实处。书中的字里行间,处处都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学校的方向性,教师的创新性。随之,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虽然自己身处塞外山城,却时时同样的享受着和首都学校类似的教育快乐,因为读着“光明小学”的发展故事,会不禁想到“宝善”的点点滴滴。书中的许多做法,我们也在做着,并已经形成了我们的传统,甚至为特色,“光明人”有“光明精神”,我们“宝善人”更有我们的“宝善精神”。相信写自己学校的书也会在不久的教育教学中诞生。
一个有名的学校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一位上好的校长能影响着无数处过的同事和友人,一种幸福的体验能激励于从事教育的现在和将来。而这种幸福的体验是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才能维系的。
比比他人,想想自己,有时忙碌过后总想给自己找个放松的借口,有时成功之后总想为自己加些自满的内容,殊不知“短暂的激情是没有用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是有价的。”“短暂的辉煌是没有用的,只有持久的耐力才能使事业做得很扎实,走得更长久。”“短暂的思考是没有用的,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考才能使工作更赋有创意和乐趣。”只有向“短暂”挑战,才能乘着“不满足的车轮”不断向上。
刘永胜校长用“不满足”的积极心态,用“我能行”的向上状态带领“光明小学”走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在这条路上,不断坚持传统,不断发展创新。面对全新发展的世界,我们做教师的哪能有丝毫懈怠?丝毫满足?
曾经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觉得自己可以满师了,便向师傅表示。师傅未回答,只是拿出一个装满石头的碗,问道:“满了吗?”徒弟回答道:“满了。”师傅把沙子撒满石头缝,问:“满了吗?”徒弟答:“满了。”师傅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肯定的回答:“满了!”师傅又倒入大量的水,问:“满了吗?”徒弟无言以对。
作为教师,究竟怎样才算满了呢?学无止境,教无满时!刘永胜校长任职20年,走访无数小学,研究多个课题,尚不满足,我们何来满足之理由?
在这个世界上,太阳再耀眼,也无法把每一处角落照亮;月亮再美丽也有阴
晴圆缺的时候,岩石再坚硬,也会因经不起时间的侵蚀而风化;白玉再光洁,也会有极其微小的瑕疵„„
是的,万物都在追求完美,教育更是在不断地追求中不断的完善,教育需要不断深化、充实,让我们在不满足的人生中,为我们心中的教育目标不断奋斗,不断创新吧!
第五篇:读《成功教育启示录》有感
读《成功教育启示录》有感
古美学校
周嘉
引子:
此书是我与姜老师去书城购书中的一本,当初也只是因为看到“成功教育”四个字才挑中它的。可是,定下神,再看一眼时,才发现此书的作者是在1993年以描写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震撼全国,引发教育大讨论的——孙云晓。于是慕名将它先借来大饱眼福。但当我翻开首页开始阅读时,却意外的发现,这本书所介绍的成功教育竟然就是闻名于市的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的教育实录。带着一种期盼的心情,在一天内通读了全文,其中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深深的感动着我,同时也给了我许多启发,并促使我在反思中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正文:
通读全文,我首先思考的是,我们该如何来定义、看待差生? 传统教育就是简单的将成绩差,智力低下的学生看作差生,可是,书中却提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了解哈佛大学的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研究证明,即①:
每一个人至少有八种不同的智能——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的智能、自然智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可能有的人语言比较
发达,如一些杰出的作家;有的人身体运动智能比较发达,如一些有成就的运动员及伟大的演员。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每一个少年都是一个个潜在的天才。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肯定
一、两种智能,势必会使一些拥有其他智能类型的学生陷入被动,成为一个失败者。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的人们是用“学习成绩好”这一智力、这一种唯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这就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片面性,同时也给一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造成了伤害。“成功教育”提出,每一个学生都会成功,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路可以选择,书中提到:
“天才是什么?②
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
蠢材是什么?
蠢材就是选择了最不适合自己的路。
成功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可是,往往在关键的选择时刻,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却由于目光的短浅和狭隘,使学生丧失了一次次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而仍在成绩这唯一的死胡同中,做着毫无用处的努力和挣扎。由此看出,选择对于孩子,对于孩子获得成功是何等的重要。但是,选择又靠什么呢?书中提到③:
选择靠的就是老师、家长对孩子潜能的了解,靠拥有现代的成功观念,可是这并不容易做到。而这也正是对一名新时期优秀老师的考验。
因此引发了我对第二个问题的思索:对于一名新时期的老师,你该如何来看待一名差生呢?
通读了全文,我想以下几点必须是一名好老师应该做到的:
一、一名好老师,必须要宽容,允许学生反复犯错。
尤其是在面对差生时,一次的宽容也许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当他们接连几次惹出麻烦事时,你是否能够宽容地对待他们呢。书中有这样的一段精彩描述,讲的是闸北八中实验班一名差生顾兵和班主任楼蓉嬉之间的对话④:
楼老师说:“老师的批评都是为你好,你为什么不听呢?” “楼老师,你们是怎么批评我的?你们对好学生客客气气,笑脸也多;对我们差生讲话,不是讽刺就是挖苦。特别是对我——”
顾兵激动地倾诉着:“老师批评我的时候越说越厉害,一定 要说到全班哈哈大笑为止,所以同学们也敢讥笑我。”
其实,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在平时的教育环节中,作为老师,往往会将这一点在不经意间遗忘。所以时常有意识的提醒自己注意这点,对于一名优秀老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一名好老师,要有一颗爱心。
谈到爱心,人人都会说,当老师的都有爱心,这难道会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标准吗?通过这本书,我对爱心这个词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老师该如何发挥这颗爱心的作用,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尤其让那些被视为差生的学生感受到呢?书中提到⑤:
“差生”不差,只是差鼓励和机会。我觉得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他不会吝惜给予学生言语上的鼓励和一个个可以使他们尝试到成功的机会。书中还说⑥:
孩子太弱小了,成人太强大了,教师或父母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命运。所以我认为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他也不会说一些伤害学生自尊,打击学生自信的话语。因为这颗爱心承载着太多对学生的责任。而事实证明⑦: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
三、一名好老师要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会变好,相信每一个学生能做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成功。这也是此书的核心宗旨。
书中,刘京海校长提出过一个非常有趣的“猴子论”⑧:
即弱智的孩子也比猴子聪明,要相信孩子的潜能,同时要找到适合不同孩子的方法,唤醒他们心中的自信和自尊,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四、一个好老师要讨巧。
即要在教学上讨巧,即:做一个好老师要善于动脑筋。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⑨:讲到语文老师夏楚参如何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记住了“拜”字的正确写法。可见,学生的聪明或愚笨和教师教学的科学与否有着密切关系。又要在教育学生的方面讨巧,即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已有的闪光点,也要学会用婉转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引导学生。我们知道:好的教育让学生生存,坏的教育让人四处碰壁。有时甚至会扼杀
一个年轻的生命。
五、一个好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
不断的反思会增进老师对学生的理解。书中有一段是校长刘京海与实验班班主任楼老师的谈话⑩:
刘校长对楼老师说:“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工作辛辛苦苦,却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肯定呢?这里面有一个怎么看待学生的问题。多年来,你对学生的看法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又差又笨,是块朽木,不可能成功。带着这种消极的观念从事教育,你的教育怎么会成功呢?学生以失败者的身份进来,你再让他以失败者的身份出去,这样的老师怎么可能会让学生喜欢?”
所以,反思自己的工作,多做总结,多从学生的立场来看待问题,也许会使教育工作更得心应手。
写完之后,总觉得还有许多的读后感要写,比如说,刘京海
校长所提倡的“三种”校园文化*,刘京海校长在闸北八中所倡导的两组“三个相信”#等等。
最后有这样一个想法:是否可以就老师们写的读后感做一次交流与探讨。以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收获。
①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P:99-100 ②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P:86 ③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P:102 ④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P:21 ⑤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P:142 ⑥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⑦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⑧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⑨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⑩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P: P: P: P: P: P: P:163 22 34 43 16 67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