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05:5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1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2月05日

来源:北京日报

——2010年1月25日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北京市市长 郭金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首都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克服困难,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打赢一场硬仗、办好一件大事”的目标任务。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26.8亿元,增长10.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86元,实际增长9.7%和13.4%。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圆满成功。实现了“隆重、喜庆、节俭、祥和”的总要求,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年来,我们认真执行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筹办国庆活动。

筹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是继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之后,中央交给北京市的又一重大光荣任务。在中央国庆领导小组和市筹委会的领导下,充分运用奥运经验,健全组织指挥体系和运行调度机制,保证了各项工作协调推进、胜利完成。

精心组织庆祝活动。各指挥部全面建立“双进入、双责任”工作体制,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科学安排训练演练,实现了“高质量、有创新”的目标。组织10万名群众参加国庆游行、8万名学生进行广场背景表演。运用高科技手段,突破传统表现形式,奉献了一场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的联欢晚会。组建预备役、女民兵方队,代表全国民兵预备役部队接受检阅。开展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依托现行管理体制,统筹指挥调度,实现了现场运行零差错、活动内外零事故。广大参演人员刻苦训练,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充分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

全面做好服务保障。坚持“贴近服务、融入服务、主动服务”,及时帮助受阅部队解决遇到的困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无缝隙的安保网络,确保了国庆活动的绝对安全。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方式,实现了庆祝活动交通与社会交通的和谐运转。全力做好气象、电力、水务、环卫、通信、医疗、食品供应等保障工作,城市运行平稳有序。高质量完成长安街大修和沿线改造工程,认真做好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城乡环境干净整洁、优美靓丽。

营造文明和谐社会氛围。广泛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组织“百姓宣讲”等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举办130余台、240余场文艺演出。新闻宣传浓墨重彩,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全景展示了庆典盛况。95万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在游园、治安、交通等领域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提前公布交通限行等措施,注意减少筹办工作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全市人民服务大局、全力支持、争做贡献,凝聚成办好国庆活动的强大合力。

(二)力保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下行态势明显,保增长压力很大。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一揽子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一系列具体措施,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不利局面,完成了年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

促进投资快速增长。一是努力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统筹安排、快速落实市政府投资309亿元,实行重大项目投资责任制,加快推进项目落地。二是创新工作思路,大规模实施政府土地储备,完成土地一级开发投资1165亿元,为调控土地供应、改善城乡环境、促进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创建绿色审批通道机制,高效率审批通过1040个重点项目,审批时间缩短50%左右,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量的37.5%。四是创新拆迁安置补偿办法,引入市场价格评估机制,加大实物补偿力度,全力协调解决征地拆迁等难点问题。五是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组建市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设立农业担保公司、高端制造业担保代偿资金,进一步发挥专业投融资平台作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5月份结束了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全年完成4858.4亿元,增长26.2%。

保持消费市场繁荣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消费各项政策措施,支付补贴资金3.7亿元,积极做好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82.3%,机动车销售量增长30.8%。广泛开展各类主题促销活动,推进特色商业街区改造。加快农村流通市场建设,“一乡一集市”覆盖率达到72%。实施奥运后旅游发展战略,旅游总收入达到2442.1亿元,增长10%。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09.9亿元,增长15.7%。

推动对外经贸稳定发展。面对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严峻形势,明确提出“位次不降低、份额不减少”的工作目标,增加外贸发展资金,支持企业稳定拓展国际市场。地区进出口总额降幅逐步收窄,出口达到483.6亿美元,保持了在全国的份额。制定实施促进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发展政策,加快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天竺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制定实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完善投资促进工作机制,新设立投资性公司15家,实现了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双增长,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40家。加强京港、京澳、京台交流,成功举办科博会、文博会、服务贸易大会和国际版权博览会。

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坚持运营帮扶与发展帮扶并举,及时制定实施66项帮扶措施。通过降低社会保险缴费费率、调整缴费周期等措施,使企业和职工群众受益97.3亿元。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5.5亿元,帮助企业稳定7.3万个就业岗位。多渠道安排资金50亿元,支持企业稳定生产经营。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171.5亿元。成立帮扶机构,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1594项。重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采取多项工商管理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全市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保持稳定,一批骨干企业逆势增资扩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

高度重视支援什邡恢复重建工作,落实“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累计拨付援建资金52.6亿元,完成80%的援建实物工程量。

(三)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发布实施六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进一步增强了首都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制定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意见,着力推进先行先试改革,202家单位申报开展股权激励试点,核心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17项市级审批事项。整合首都创新资源,搭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4个领域平台,与中央单位合作建立12个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推动成立30个产业技术联盟。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辅导工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33.1亿元,9家科技企业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全市专利授权量增长29.1%,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4%。积极支持未来科技城建设,实施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新进展。

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加强与中央部委和企事业单位合作,与24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设立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做好对接服务。认真抓好京东方八代线、中航工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积极推动石化新材料、数字电视、移动硅谷等产业基地建设。组织实施飞思卡尔通讯公司、德尔福汽车配件和萨博汽车技术等并购项目。研究制定金融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意见,加快丽泽金融商务区

建设,启动商务中心区、金融街扩区工作。投入资金13亿元,支持文化创意、体育、旅游等产业发展。完善促进影视动画、网络游戏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成立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增长9.8%和11.2%,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8%。

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强化机动车污染控制,更新淘汰黄标车10.6万辆,支持组建货运“绿色车队”,采购1000辆节能环保公交车。完成城镇建筑节能改造392万平方米、农民住宅增温节能改造1.6万户。开展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试点,完成179个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10万户居民老楼通气工程,文保区平房“煤改电”全面完成。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370万只。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建设节水型单位和小区166个。淘汰“三高”企业62家。节能减排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出台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和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规划,认真落实新城建设实施意见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发展意见。北坞、大望京村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定实施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新增设施农业4.3万亩。出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指导意见,实施乡村旅游改造提升工程,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进一步发展。制定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新编制完成村庄建设规划1674个。筹集80多亿元支持农村“5+3”工程建设,覆盖1700多个行政村,惠及120万农村居民。搬迁山区农民6811人。废弃矿山修复、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深入推进。

(四)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完成市与区县政府机构改革,调整优化19个市政府工作部门,减少市级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27个。提出“加快、简化、下放、取消、协调”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部门共取消审批事项24项、下放行政审批权限103项。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建立市和区县两级农地流转信息平台,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建立低收入农户增收帮扶机制。346个单位完成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

革。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新注册合作社1270家。

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启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建立了农业再保险机制。批准成立21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村镇银行。成功争取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消费金融公司、省级投融资平台发行债务融资试点。6家商业银行在中关村设立了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营机构。技术、林权、版权、粮食交易所挂牌开业,要素市场不断完善。

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成功实施首旅集团、首农集团等六大重组项目,市国资部门直接出资企业减少至46家。完成125户劣势企业退出工作。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新增7家上市公司。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利润增长59.5%。

(五)下大力气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15条政策,实施大学生村官和社工计划,增设1万多个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教学科研岗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4%。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帮扶10.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2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脱零。建立企业裁员报告制度和调解联动机制,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启动“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192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就医实时结算。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实现养老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实施11项老年优待政策,新增养老床位1.58万张。出台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政策”。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配租廉租房1.9万户,修缮旧城居民房屋2.45万户,完成城镇危房解危1052户,搬迁三区三片棚户区居民8000多户。翻建维修6500户农村特困和优抚家庭住房。新开工和收购政策性住房937.9万平方米,竣工229.5万平方米。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成200所小学标准化建设,修缮300所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宿舍,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稳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出台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制定实施“健康北京人”十年行动规划。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20元,参合率达到95.7%。规范医疗机构管理,启动公费医疗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改革试点,推动医疗便

民服务,在49家三级医院实施预约挂号。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活动中心、数字电影厅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新建1020个农家书屋,有线数字电视覆盖15个区县230万户居民家庭。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公布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成功举办了15项国际体育赛事。

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地铁4号线顺利开通,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28公里、在建里程280.2公里。六环路、京承高速全线贯通,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84公里。优化公交线网和换乘环境,公共交通年客运量达到65.9亿人次,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到38.9%。认真落实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78.1%。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市区生活垃圾年产生量首次下降,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8%。稳步推进北运河水系综合治理,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市区、郊区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4%和51%,利用再生水6.5亿立方米。开展生态区县、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建成19处郊野公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工程,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平方米。积极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方式转变,城市服务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坚决维护首都和谐稳定。

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出台7项加强社会建设的配套政策。创新“两新”组织服务管理模式,组建650个商务楼宇社会工作站。积极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实行社会组织设立审批“一站式”服务。在600个社区开展规范化建设试点,改善350个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条件。落实征兵新政策,实施拥军优属工程,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巩固,驻京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在筹办国庆活动等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妇女、儿童、老龄事业健康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坚持做好宗教工作,认真落实惠侨利侨措施。继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顺利完成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基层民主自治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面推进“平安北京”建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开展专项打击整治,打赢了安全稳定“三大战役”,实现了“四个坚决防止”,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强化安全生产作业规范和责任体系建设,开展全市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改,全力压减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检测抽查合格率均超过98%。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城市风险评估与控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探索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信访总量和集体访次数“双下降”。拨付8.8亿元专项资金,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免费接种疫苗,加强重症患者救治,重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保证了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实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各项部署,进一步加强了政府自身建设。市政府及组成部门全面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监督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意见。全年共办理全国和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678件,政协建议案、提案1425件。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共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4项,制定、修订政府规章8项。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任务。投入125.6亿元,全面完成关系群众生活的57件重要实事。切实精简会议,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减少23%,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出国、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费用5292.8万元。实施“三效一创”绩效管理,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区县各部门扎实工作、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的全体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向驻京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首都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 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很多,出口恢复增长还存在较大困难,社会投资跟进不足。二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更加紧迫。三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困难较多,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四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首都科技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新兴产业还需要加快培育。五是影响首都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没有完全消除,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需要加快突破。六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大力度。七是政府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要进一步深化,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加以解决。

二、2010年主要任务

当前,首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面对我国国情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新变化,面对首都在国家工作大局中应承担的重要任务,面对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服务,进一步提高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使首都的发展建设与国家和人民的要求相适应。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重要一年。今年发展环境可能好于去年,但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推动首都科学发展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化解矛盾和困难,牢牢把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

行动计划,着力抓好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抓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抓好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首都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着力抓好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着力抓好国际大都市建设,进一步提高首都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努力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4%。

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把促进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首位。

坚持立足于扩大内需,保持各项政策措施的连续性、稳定性,不断夯实首都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以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为重点,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需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落实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和“三农”各项补贴政策,健全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二是稳定汽车和住房消费。继续做好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合理引导汽车消费。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房地产企业加快开发和入市交易,促进存量房交易。三是大力发展旅游消费。创新观念和机制,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奥运城市优势,提升首都旅游发展水平。深化旅游市场推广和区域合作,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旅游集散特色镇建设,引进大型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支柱产业。四是繁荣郊区消费市场。引导大型商贸企业向新城拓展布局,加强郊区现代商业设施和流通网络建设,提高“一乡一集市”、连锁便民店和农资超市覆盖面。五是拓展消费新领域。积极申办高端体育赛事,扩大文化、体育、休闲、健身、养老服务等消费。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大力发展

电子商务。支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企业,加快建设国际商贸中心。

保持投资适度增长。落实两年政府投资14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的计划,统筹安排政府投资700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一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坚持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发挥区县主体作用,加快投资项目审批,促进重大项目落地。二是稳定房地产投资。继续做好土地储备,完成1000亿元土地一级开发投资任务。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和“多储快供”,优化土地供应结构,推动二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三是提高产业投资比重。积极运用贷款贴息、专项补贴和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重点产业发展,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四是认真做好中央单位投资项目对接服务工作,争取一批项目尽快落户北京。同时,进一步加强投资监管,重视做好债务风险防范工作。

努力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各类投融资平台作用,制定出台促进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高端制造业等领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制定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逐步扩大中小企业再担保资金规模。稳步发展各类集合债、集合票据和集合信托,增加市区两级财政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的投入,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研究制定面向中小企业的财政、土地、用房等支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高度关注物价变动趋势,做好煤电油气运的运行保障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持市场稳定。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定实施食品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自检体系,实施基本药物全品种检验,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积极培育诚信文化,加快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加强市场监管和治理整顿,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和交易环境。

(二)下更大决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政策导向和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狠抓“三

个一批带动工程”,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切实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是加快推进先行先试改革。研究制定示范区法规,深化股权激励、科技金融、工商管理、社会组织等改革试点,争取建设场外交易市场。进一步下放市级行政审批权限,增强核心区的管理功能。二是完善示范区管理体制。加强市级管委会的组织协调和督办落实职能,设立中关村发展集团公司,加大各分园和产业基地的统筹协调力度。完善一区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以海淀区、昌平南部地区构成的核心区为依托,整合未来科技城、软件园、生命科学园、环保园、永丰产业基地等空间资源,加快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三是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和民营科技企业承接重大科技项目,完善科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机制,加快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做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接工作,实施科技振兴产业工程和科技支撑工程,努力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制定实施创新型企业“十百千计划”。四是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力度。健全项目跟踪和筛选机制,整合政府产业投资,以5年不少于100亿元的规模,集中支持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全年完成40亿元采购任务。五是深化科技金融创新。积极争取更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打造“中关村”板块。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聚集发展,发挥好创业投资基金的作用,逐步完善覆盖技术创新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深入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推动专利权交易。继续实施吸引高端人才的政策,打造人才与创新、创业高地。

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推进亦庄开发区和大兴区行政资源整合,理顺管理体制,拓展发展空间,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数字显示、移动通信、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发挥亦庄开发区的带动作用,推动丰台科技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基地等联动发展,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全面推进金融街、商务中心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建设,加快建设人民银行结算中心、征信中心等金融后台项目,建立文化产权、矿业权、碳交易、存量房交易等要素市场,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京发展。加快实施首钢厂区调整建设规划,发展高端替代产业,带动西部地区发展。

发挥天竺综合保税区作用,加快临空经济区发展。认真落实规划,积极推进马坊、马驹桥、良乡等物流基地建设。做好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高端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项目引进工作。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细化方案,分解落实责任,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引进建设一批产业项目。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努力开发纯电动乘用车,发展混合动力客车和商务车。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推动延庆智能电网示范区、平谷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努力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产业链条。积极推动中科院科教园区发展,继续支持中航工业园、北京现代汽车三工厂等一批制造业项目建设。以市场拓展为重点,组建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中心,发展壮大信息服务业。推进“感知北京”示范建设,积极发展物联网产业。完善融资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园区、新媒体产业基地、出版产业园、文化娱乐主题公园和演艺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全力打造绿色生产体系、消费体系和环境体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500万平方米城镇住宅、2.2万户农民住宅节能改造。继续淘汰黄标车,采购1000辆纯电动环卫车和200辆节能环保公交车。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200万只,推进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完成1000蒸吨改造任务。办好“节能超市”,健全节能环保产品推广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开展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扩大循环经济试点。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统筹谋划首都科学发展的新蓝图。坚持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原则,深化对事关首都发展转型重大问题研究,集中各方面智慧,组织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各项专业规划,加强对各区县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统筹指导。

(三)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

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区域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

域协调发展。

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支持保护政策,抓好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发证工作。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加强林业碳汇工作。加快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健全基层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实施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0万亩农田基本建设任务,新增设施农业4万亩,着力推动籽种、苗木花卉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手工业。规划建设高水准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继续推进低收入农户“共同致富行动计划”,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做好世界草莓大会、种子大会和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筹备工作。安排转移支付24.8亿元,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5+3”工程。加快小城镇建设,以42个重点镇为龙头,以产业园区和农民就业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推动郊区城镇化。

加快城乡结合部改革发展。总结推广北坞村、大望京村和旧宫镇的成功经验,整体启动50个重点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强化区县政府的主体责任和综合协调作用,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把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发展产业和稳定农民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积极发展适宜产业,落实绿化隔离地区政策,推动三海子等郊野公园建设。探索补偿安置新模式,积极引入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加快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和产权制度改革,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农民利益得保护、就业有保障、增收有途径。

加快新城建设。完善新城外部交通和内部路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水电气热和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推进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生态走廊建设,初步形成新城外部绿化带。完善产业服务配套设施,引导教育、卫生等优质公共资源向新城拓展,增强对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着力抓好功能组团开发,高水平启动重点功能区建设。今年要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内外资源,按照世界一流水平高起点

谋划,实实在在地启动一批项目,努力取得重大突破,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实施城南行动计划。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三年投入2900亿元,统筹实施一批交通、市政、公共服务项目和危改、能源安居工程,改善城市南部、西南部地区发展环境。按照“一轴一带多园区”发展格局,积极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吸引高端产业项目落户,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完成控制性详规编制,推进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实施一批河道治理、生态建设和产业项目。

加快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启动山区500公里主线、400公里支线道路建设,完成5000名山区农民搬迁任务。加快落实沟域发展规划,制定促进扶持政策,抓好7条沟域的国际招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沟域经济发展。大力培育生态服务型经济,继续推动区县合作产业共建基地建设,支持煤矿、非煤矿山关停地区替代产业发展,做好人口疏解、农民转移就业工作,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向生态涵养发展区转移。搞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和废弃矿山综合治理,推进宜林荒山绿化和低效生态林改造,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四)努力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胆探索创新,努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的绿色出行系统,力争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0%。积极推进12条轨道交通建设,力争亦庄线、大兴线以及房山线、昌平线、顺义线一期建成通车,运营总里程超过300公里,提高既有线路运力和安全服务水平。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扩大公交专用道系统,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公交场站和交通集散配套工程建设,完成蒲黄榆路等4条城市快速路建设任务,全面启动重点镇的高速公路联络线建设。落实第七阶段缓解市区交通拥堵措施,抓好停车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深入整顿停车秩序。建立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完善地面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提高交通运行综合协调指挥和应急

保障能力。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坚持“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做好大型生活垃圾循环经济园区选址规划,加快推进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全面推行餐厨、果蔬、园林垃圾资源化处理,开展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加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完善分类收集运输体系,新建改扩建居住小区、社会单位全部实行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健全管理体制,探索垃圾收费改革。强化对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涉源单位的监管。加快北运河水系综合治理,推进垡头、沙河等污水处理厂建设,用三年时间完成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加强污水和再生水管网建设,完成定福庄至高碑店污水调水工程,提高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水平。认真落实第十六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力争二级以上天数达到73%。

加强资源能源保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从战略高度研究建设节水型城市。认真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开展阶梯式水价试点。建设新应急水源,加强水源地保护,启动潮白河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加快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建设,实施供水管网改造,确保城乡用水安全。基本完成远郊区县33座区域集中供热中心及配套管网建设,新增集中供热300万平方米,同时选择合适方式解决区域供热问题。建成陕京三线天然气进京工程,建设六环路天然气管线系统,推进远郊区县燃气主干管线建设,启动重点镇燃气工程,解决中心城区5万户居民老楼通气问题。深入开展地下管线隐患排查整改,建立运行监控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安全运行。

完善城市服务管理。认真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研究人口规模、结构与布局问题,探索建立综合调控机制,通过城市功能疏解、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促进人口有序迁移与合理分布。加强出租房屋管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健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首都环境秩序。规范夜景照明、户外广告、牌匾标识、架空线等管理,着力改善老旧小区、街巷胡同、平房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推动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研究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网宽带接入标准,大力发展3G网络。完善城市运行信息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建立城市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应急管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

(五)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继续办好直接关系群众生活的重要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千方百计稳定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探索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继续实施大学生村官和社工计划,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和见习制度,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青年失业群体就业。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性岗位,帮助9万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将高失业率地区就业倾斜政策延伸到生态涵养发展区,深化城乡就业协作,建立纯农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帮助7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整合各类扶持政策和资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城乡职业培训体系,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加快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家政服务、医院护理和养老护理专门服务人才2万人。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新农合”、“一老一小”、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完善医保惠民政策,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水平,进一步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深化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将区县公费医疗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全面推广“社会保障卡”,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牢固树立“大民政”理念,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缓解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认真落实“九养政策”,进一步完善老年优待措施。实现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并轨。加大慈善公益事业扶持力度。

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坚持推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新增经费继续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深入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支持300所中小学楼房校舍抗震加固改造。提高公办学校接收来京务工人员子女能力,规范打工子弟学校发展。深化中小学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

案,切实搞好社会大课堂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区化管理、教师交流等改革试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完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改扩建30所公办幼儿园,改善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新增1.2万个入园名额。加强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推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扩大高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支持高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优化专业和学科结构,加快特色建设步伐。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健康北京人”行动,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完善农村三级卫生体系,完成远郊区县医疗中心、村卫生室、健康工作室建设。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和人员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充实基层医务人员队伍,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在全市公立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全市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同城同价。切实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完成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建设任务,扩大图书馆、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范围,新建1020个农家书屋。研究制定服务规范和标准,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加强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服务管理的制度建设,实施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应用工程,支持电信、邮政事业创新发展。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大力发展文学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支持培育一批文艺演出活动精品。继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启动一批文物修缮工程,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大体育生活化社区创建力度,促进体育与生活融合。继续做好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工作,积极吸引国际体育机构,提升重大赛事举办水平,加快奥林匹克中心区等体育产业功能区发展。

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坚持结构调整,切实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促进首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力争再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三区三片棚户区改造和中心城区危旧房屋保护性修缮任务。加强老旧楼

房公共设备设施安全维护。加快中小户型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建设,确保占全市住宅供地面积的50%以上,确保占全市住宅新开工建设套数的50%以上,确保完成新开工建设和收购13.4万套、竣工交用4.6万套。创新政策性住房建设机制,发挥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依照规划、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公共租赁房。加强政策性住房安全质量和配租配售管理,大力推进优质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努力让群众住得放心、住得满意。继续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依法查处捂盘惜售、占地不用、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全面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要求,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充实完善市级行政服务大厅,集合各部门审批职能,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抓好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绿色审批通道机制常态化。坚持简政放权,深化各部门内部审批改革,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绩效管理和效能监察。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做实一批集团公司,推进一级企业上市融资和整体上市,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元级大企业。完善国资监管体系,认真做好向企业委派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工作,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落实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坚持管理与改革并重,稳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深化社区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让广大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做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各项工作。

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引资结构,着力引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项目,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大型民营企业总部,推动在京外资企业增资。落实稳定外需政策,支持企业海外营销,扩大双自主产品出口。建立服务贸易工作协调促进机制,引导服务外包向高端方向发展。支持有实力的优势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积极吸引国际高端会议、展览和大型活动在京举办,争取国际组织在京设立机构,不断提升首都国际化水平。

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全面完成援建什邡的各项任务,认真做好对口支援拉萨、和田等地区的工作。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在水资源保护、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全力做好参与上海世博会各项工作,支持办好广州亚运会。

(七)全力保持首都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深入开展“爱首都、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开展“六大文明引导行动”,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完善社区多元治理体系,健全社区参与机制,畅通居民自治渠道。依法组织第八届村民委员会选举,认真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建设100个乡镇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

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健全社区建设体制,依托社区服务站,整合各部门管理力量,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提高基层综合服务管理能力。积极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切实解决好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问题,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加快建设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服务站,推广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扶持专业社工机构,开展购买社会工作岗位试点,继续做好商务楼宇社会工作站建设。发展专业化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常态化的志愿服务。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快推动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宗教房产落实工作。发挥合作交流机制作用,促进京港、京澳、京台多领域合作,鼓励华人华侨参与首都建设。认真落实

人口计生工作各项政策,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切实维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研究,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完善助残服务体系,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活动,做好军队干部转业安置和退役士兵就业服务,支持驻京部队建设。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落实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切实抓好维护首都社会稳定工作。按照抓源头、清积案、建机制、强基层的要求,做好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建立矛盾化解联动机制,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健全安全生产问责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加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有限空间作业、地下经营空间、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监管力度,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首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科技创安工程建设,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切实维护首都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第三次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制度,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是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弘扬北京奥运精神和国庆60周年活动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树立更高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加强改进信访工作,不断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二是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落实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优化结构、理顺关系,着力解决在具体事情上部门间职责不清、合力不够等问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认真总结《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落实情况,做好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规划,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三是深入推进政府服务管理创新。总结推广奥运筹办、国庆60周年活动服务保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丰富经验,健全部门之间、部门与区县之间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深入推行“三效一创”绩效管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

平。四是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推广廉洁奥运经验,坚持廉洁办各项事业,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和一般性开支,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努力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

各位代表,首都北京已经迈上新的历史征程,任务更加繁重,前景更加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全力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7日在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张家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首都功能核心区艰巨的发展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加强作风建设为抓手,紧紧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务实进取、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47.72亿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644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3.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78%。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历史文化保护稳步推进。“三个十工程”完成26项,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等4个项目进展顺利。按照“三个巩固、三个加快”原则,有序推进前门西区建设,启动前门东区修缮整治。时间博物馆主体结构完工。智珠寺古建筑群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全区文物修缮率达到68%。深化与故宫博物院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平安故宫”文物修复保护工作,故宫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东城区成功获得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完成永外、体育馆路和天坛街道文化活动中心达标工程建设,建成10个数字文化社区,万米以上文化广场达到5个。全市首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对外开放,社区博物馆达到6家。开通全国首个公共文化服务导航网站,成立10家街道文联组织。围绕纪念北京建都860周年,举办前门历史文化节、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皇城国际旅游节、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等高品质文化活动,《前门人家》、《隆福寺》等优秀原创剧目首演。国内首家公益性油画专业美术馆——大都美术馆建成开馆。史志研究成果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东城区档案馆成为北京市第一家新国标一级档案馆。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创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左右,文化艺术业、广告会展业、新闻出版业成为主体。创新产业培育和孵化机制,组建胡同工厂孵化器产业联盟,发起设立全市首家专门面向文化产业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继续深化“戏剧东城”品牌,演艺市场繁荣发展。全方位、多渠道推介东城旅游文化资源,预计旅游接待总人数7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11亿元,继续位居全市前列。重组成立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形成文化资产运营、文化地产开发、文化金融服务三大运营平台。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建设取得新进步

功能区集聚作用增强。完成中关村东城园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制定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收入850亿元,增速达到124%。继续实施王府井品牌升级战略,新增5家国际知名品牌旗舰店,总数达到41家。东二环高端服务业发展带成为全市首批“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积极调整商业业态,联想全球首家品牌形象店等知名商家入驻。稳步推进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和平里商务新区重点项目建设,永外现代商贸区加快业态调整升级。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坚持“高端化、低碳化、集约化”,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六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6%左右。金融业结构不断优化,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支撑作用明显。实施消费拉动战略,组织开展东城区商业资源整体营销,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位居全市首位。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重点企业加快集聚,新兴业态发展迅速。商务服务业平稳增长,对区域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落实鼓励措施,积极培育中医药、低碳、体育等新兴产业。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整合招大选强政策和工作机构,中国黄金珠宝公司、中海油财务公司等优质企业落户东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17家。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推动建立规模为2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设立两家中小企业服务分中心。加强和改进行政服务,深化并联审批工作,推出“朝九晚五”全天候办公新举措。

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制定鼓励节约能源办法,完成370万平方米热计量改造工作。以用能大户和公共机构为重点,推进节能管理、监测监察及评价考核等工作,和平里医院和史家胡同小学成为国家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东城区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和“北京市节能先进区县”称号。

三、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市面貌展现新形象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围绕“九横八纵”主干路网,实施“九个明显提升”工程,在26条大街试点推行“门前管理责任制”,推进15条市区级道路环境建设达标工作,灯市口大街被评为市级精品大街。实施39条主要道路架空线入地工程。高标准完成24条胡同和16个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513条背街小巷实现环卫达标。全面推广城管“非现场执法”工作模式,执法效果明显提升。集中力量开展拆违专项行动,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735处、4.74万平方米,有效遏制新生违法建设。

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坚持多元增绿,实施明城墙遗址公园西侧绿地、北中轴路绿化景观提升等10项绿化美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13.92万平方米。淘汰老旧机动车1.98万辆,调整退出3家高污染行业企业,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垃圾分类减量达标小区达到172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交通环境继续优化。完成北花市大街、分司厅胡同等10项道路疏堵工程,新增五道营等20条“单行单停”胡同,增加居民区停车位2546个。建成159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5000辆自行车投入运营。

四、积极推进社会建设,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民生项目全面推进。围绕群众最关心的住房改善问题,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和对接安置房建设,继续实施危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祈西一号地、西革新里项目基本完成搬迁,豆各庄、北苑宾馆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定福家园A组团、焦化厂等项目有序推进。完成7000套保障性住房摇号配租配售工作,其中经济适用房5232套、限价房492套、公租房1175套、廉租房101套。完成90栋、26.36万平方米直管公房抗震加固,竣工规模位居全市前列,4656户居民受益。完成全市首个成规模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惠及居民1500户。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充分发挥“就业服务联盟”等服务枢纽作用,安置就业困难人员7785人,实现创业1330人,带动就业396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162.46亿元,累计支出147.12亿元,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全面落实救助政策,全年对低保对象及生活困难补助人员发放各类救助金1.07亿元。探索符合区情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与社会组织合作,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配餐等居家养老服务。推进机构养老,试点“公建民营”和“医养融合”模式,汇晨老年公寓正式运营,引进隆福医院开设门诊。深入开展“阳光爱心八进门”助残行动,积极改善残疾人公共服务环境。

社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深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研究制定“两网融合”实施方案。围绕促进居民自治,构建和谐社区主线,完善“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社区治理模式。拓展社会组织培育新渠道,率先开展公益创投。全市首家社区级邻里服务中心在广外南里社区建成启用,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东城区成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到90%。新改建40家固定门店式早餐店,进一步提高了早餐便利度。

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坚持精品特色战略,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圆满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增加幼儿园学位近3000个,有效缓解入园难。学区化管理和学校联盟机制进一步深化,联盟校达到30个,新成立8个“名校长工作室”和28个“名师工作室”。继续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50.4%。新增50个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东城区第一妇幼保健院完成改扩建并开诊。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交易额、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增长,新增5家市级科普基地。全面推进“智慧东城”建设,启动国家智慧城市创建试点任务,建成49个“智慧社区”。组织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标准体系。

“平安东城”建设深入推进。开展打防整治,持续加大社会面防控力度,百户发案数城六区最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加强重点地区保障,与西城区相互延伸执法边界,确保中轴线两侧安全秩序。深化信访代理制和“3+X”多元矛盾调解体系建设,信访总量、区级集体访实现“双下降”。顺利通过“六五”普法中期检查验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全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率继续下降。组建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集中开展人防工程和地下空间综合治理。

积极营造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社会环境,侨务工作不断加强,对台交流进一步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和对口支援扎实推进。落实征兵新政策,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我区在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名列前茅。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精神,落实北京市各项政策措施,在区委领导下,深入开展“改进作风年”活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继续实施“一会制”,全区性会议数量同比下降40%;规范各级各类节庆活动,数量同比减少50%。大幅压缩预算支出,将财政资金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三个体系”建设向区级和基层延伸,在全市率先建成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电子监察平台。首次公开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信息和街道系统“六费”情况,实现区、街、社区三级职权依法公开。2013年,区政府共收到全国、北京市、东城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95件,都已妥善办理。

一年来,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和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长期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又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一是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任务艰巨。特别是历史文保区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统筹风貌保护、人口疏解、民生改善与产业发展的力度还需加大。二是产业优化升级亟待加快。商业服务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面临新的挑战,文化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强。三是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背街小巷环境治理滞后,公共安全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精细化、常态化管理亟待深化。四是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需要加大。保障房供给不足,平房区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差,养老等公共服务能力还有较大差距。五是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重审批、轻监管”、“重建设、轻管理”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破解难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分析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东城区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的总体部署,使我们坚定了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市委、市政府对核心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加快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东城区服务主导、高端引领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区域发展后劲不断积聚。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外部环境对东城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仍然存在,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全区上下必须统一思想,牢牢把握方向,立足我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大胆探索实践,扎扎实实做好全年工作。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定信心、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全面落实“文化强区”战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巩固和谐稳定良好局面,实现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发展。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区级财政收入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万元GDp能耗下降3.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增强文化核心竞争力

全面落实文化强区战略,整合利用多元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城市竞争优势转化。

推进历史文化保护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整体保护原则,重点丰富和完善中轴线文化景观,保护和复兴历史文化街区。深入实施前门地区修缮整治改造整体规划,加快前门西区剩余地块建设,全面启动前门东区修缮整治,重点推进正义路南延两侧整治和前门东路东侧沿街地块修缮。完成玉河南区院落修缮,积极推动玉河水系恢复。完成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实现时间博物馆对社会开放,加快推进地铁8号线鼓楼大街站织补用地项目。启动自然博物馆周边环境整治,完成北京外城东南角楼历史文化景观标志性建筑恢复工程。继续推动文物建筑腾退修缮,确保文物修缮率达到69%。探索历史文化保护多元投融资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名城保护。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效能为核心,举全区之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依托“智慧东城”,提高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水平,建设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开通“东城区高清数字电视交互服务平台”。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提升工程,确保街道文化中心100%达标、社区文化室80%达标。实现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体结构完工。健全公共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壮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群众文化团队和文化志愿者队伍。继续办好故宫讲坛、国子监大讲堂等高端文化活动,高水平承办201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建设2~3家综合性行业服务平台,重点推动数字版权、移动互联网、文化演出服务等板块发展,培育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文化科技企业。完善文化产业促进体制机制,做大文化要素市场,力促北京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北京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等落户我区。积极推动中关村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中关村东城园高新技术企业收入力争突破1200亿元。做强“戏剧东城”品牌,加快推进天坛演艺区规划建设。

二、坚持高端引领,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沉着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发挥功能区集聚带动作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统筹推进功能区建设。加快中关村东城园体制机制整合,更好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聚集更多高端要素资源,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加快雍和航星科技园二期和青龙胡同地块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的示范基地和楼宇。加快龙潭湖体育产业园重点项目建设,筹建中国体育产业产权交易中心,吸引国际体育组织、体育企业总部入驻,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东二环发展带能源企业总部、新兴金融机构和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聚集优势,大力发展以能源为中心,金融、信息服务等多元产业融合的要素交易市场,加强跟踪联络,加大服务力度,吸引相关市场主体入驻。积极协调处理东直门交通枢纽项目遗留问题,使其尽快投入经营。加快推进王府井国际品牌中心、嘉德艺术中心、海港城、西部会馆等重点项目建设,结合地铁工程,统筹实施王府井地下空间开发。进一步改进招商工作,促进前门商业区业态升级,打造文化体验式消费街区。加快永外现代商贸区建设,鼓励支持批零企业业态调整,提升商业设施的档次和层级。按照综合性文化商务区定位,推进隆福寺地区整体开发前期工作,启动地铁6号线织补地块项目建设。

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二四三”高端产业发展方向,六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7%左右。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统筹市、区两级产业政策和资金,促进总部经济实体化发展。抓住国家发展健康服务业机遇,发挥“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优势,充分调动区域人才、科研机构、民间社团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健全支持符合核心区功能定位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制度,推出互助资金池等融资产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施一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改造工程。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按照建设国际知名商业中心的目标,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全力推进品牌消费、网络消费和便民消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5%。实施品牌消费集聚区战略,推进国内外高端品牌和老字号向王府井、前门大街等区域集聚,办好第四届王府井国际品牌节。制订并落实保护和振兴老字号的实施意见,鼓励老字号走向国际市场。推进流通业态升级,支持传统商业企业开拓网上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围绕改善民生促进消费,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提高连锁化率。充分发挥旅游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培育会奖旅游、国学旅游和中医药旅游等高端业态,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完成南新仓“北延南扩”工程,出台特色街区业态指导目录,推进“智慧街区”建设。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提高运营效率。深入推进天街集团内部资源整合,打造历史文化保护发展的重要主体。完成区属商业服务业企业整合。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重点支持部分老字号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坚持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以做好新中国成立65周年和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服务保障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狠抓“城市病”治理,努力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方向,理顺政府与社会、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关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健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稳步实施“两网融合”。积极稳妥推进“大城管”体制改革,构建统一领导、扁平高效、综合联动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深入推进环境整治。精心做好国庆65周年和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环境保障,高品质完成主要大街、重点地区的整治建设任务,营造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城市环境。重点实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程”,切实改善群众身边环境。完成50条市级胡同街巷和14个老旧小区环境整治,着力解决私搭乱建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环卫保洁力度,建立“建、管、养”一体化长效机制,在胡同和老旧小区开展准物业管理试点,确保整治效果长期保持。重拳治理无照游商、小广告、“黑车”等环境秩序顽疾,突出抓好王府井、簋街等重点地区、特色街区整治。

多措并举治污增绿。认真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切实改善空气质量。通过清洁能源替代等综合措施,继续推进无煤化。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淘汰老旧机动车1.5万辆。加大扬尘污染治理力度,施工工地达标率达到98%。加强餐饮油烟监管,坚决取缔露天烧烤。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和餐厨垃圾处理工作,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70%,餐饮单位餐厨垃圾规范收集率达到45%。高标准完成环二环城市绿廊景观建设,打造总长16.1公里的“一河、两带、十景”优美景观,方便市民休闲健身。完成明城墙遗址公园东南角绿地恢复工程,做好主干路网、街巷胡同绿化景观提升和老旧小区绿化改造工作。完成屋顶绿化2万平方米,创建花园式单位3个、花园式社区3个。

提升交通运行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体育馆西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实施永内东街等10项疏堵工程,提升路网通行能力。继续开展胡同“单行单停”,优化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管理。利用人防设施为社会提供500个停车位,鼓励引导社会单位投资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和提供错时停车位,缓解停车难。

加强人口规模调控。把人口问题作为治理“城市病”的关键,坚决控制人口规模。坚持“以业控人”,加快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低端产业转移退出,建立产业项目的人口评估机制。强化“以房管人”,加强地下空间和群租房、黑旅馆治理,大力整治非法出租;坚决遏制新生违法建设,疏堵结合,分步骤、分阶段拆除历史遗留违法建设。做实做细“以证管人”,加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管理和登记办证工作,改进服务管理。研究制定历史文保区人口疏解办法,积极争取市级政策支持。

四、坚持民生导向,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进一步完善托底政策,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努力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以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为目标,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加大棚户区改造推进力度,启动西忠实里等项目搬迁。积极推动宝华里、西河沿危改项目,妥善处理好涉及居民安置的重大问题。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快豆各庄、通州“两站一街”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启动56万平方米市属单位产权楼房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工程,确保完成3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开展简易楼翻建改造试点,推进平房区居民住房修缮。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措施,用好用足市区两级优惠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发挥公益性就业岗位托底安置机制作用,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分类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鼓励和支持慈善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化为手段,建立符合区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与专业机构合作,推进养老服务“五进居家”。健全政府托底机制,整合资源,努力办好集中养老设施。完善社区居民服务体系,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推进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深化“国家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通过学校深度联盟、优质教育资源带和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等途径,推进义务教育整体改革,促进区域教育全面优质化、品牌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拓展“蓝天工程”,完善“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名园托管街道园的办园模式,构建0~6岁一体化教育服务体系。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推进社区首诊制,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做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建设上下联动的“医疗联合体”。实现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全覆盖。全面落实国家人口政策,提高人口素质。巩固“全民健身示范城区”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健身环境。积极备战北京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力争取得好成绩。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90.5%。

优化社区治理体系。以保障居民的决策权为重点,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搭建平台,全面推广“多元参与,协商共治”模式,积极推进“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优化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引进和培育具有孵化功能的支持性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五、坚持首善一流标准,巩固和谐稳定良好局面

以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为目标,将安全稳定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和头等大事,深入推进“平安东城”建设,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抓好维护安全稳定工作。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突出“立足平时、立足防范、立足法治”,从严、从实、从细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把消防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首要任务,把防火作为消防安全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火灾防控工作社会化格局。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和监管执法,深化餐饮业燃气使用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实行安全生产承诺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肃处理各类安全隐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把反恐防暴纳入维稳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突出群防群治,专群结合,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强化基层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深化信访代理制和多元矛盾调解体系建设,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始终保持团结和谐局面。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管理,实现全国文明城区“三连冠”。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政策宣传,健全民族特色服务体系,促进宗教健康发展。认真落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法规,继续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优化双拥优抚体系,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六、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核心,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建设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

创新政府管理。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一是推进简政放权。接好放好中央及北京市取消和下放的各类审批事项,清理区内以文件设定的管理事项。二是推动管理重心下移、专业职能下沉。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是城市基层管理的主要平台,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要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坚决守住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区建设、安全稳定和环境管理五道底线。政府工作部门特别是综合协调部门,要树立担当意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以问题为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解决街道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围绕强化基层基础目标,适时调整区街财政体制。三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健全规则、标准和机制,发挥市场作用,更多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调动居民、单位、协会商会等各类社会主体积极性,参与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勤政廉政。采取有效措施,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整治“庸懒散拖”现象,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加强责任追究和行政违纪处理。从压缩数量和提高质量入手,进一步精简会议,以政府名义制发的文件同比减少5%。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行政机关公用经费压缩15%,庆典、论坛等活动经费压缩75%。认真落实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要求,确保机构编制只减不增。

加强民主法制。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坚持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负责地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提高质量和效率。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实施办法,建设“三重一大管理监察系统”。在街道、执法部门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各位代表: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与责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帮助下,汇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攻坚克难,科学发展,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2011年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在北京市昌平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长 金树东

二○一一年一月十日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工作暨北京市昌平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2011年1月10日在北京市昌平区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区长 金树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昌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昌平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变化的宏观形势和一系列严峻考验,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两件大事”圆满成功。全区上下发扬顾全大局、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顺利完成承办奥运赛事和服务保障国庆60周年活动两大历史性任务,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形象和影响力,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昌平正在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向着更高的发展目标昂首迈进。

——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区域税收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9.7%和21.9%。产业发展思路实现由“强二兴三优一”向“强二优三精一”的转变,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50∶4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62.5%。旅游接待人次连续十年突破千万,经营收入稳居远郊区县首位。“一花三果”年收入超过5亿元,成为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新亮点。产业布局调整实现重大突破,南部地区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范围。未来科技城、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全面启动建设,初步形成了26家央企与北汽福田、三一重工等大型市企民企汇聚昌平、集群发展的态势。创新活力显著增强,新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个、重点实验室42个,专利授权总量和技术交易总额保持全市前列。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上市企业达到9家。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

——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新城、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化率达到61%,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沙河大学城两所高校新校区建成开学,新城东区土地一级开发顺利实施。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4.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8倍。新建和改造区级以上公路15条,道路通车里程比“十五”

末增加111.3公里。公交线路总长达到4555公里,位居远郊区县首位。新增日集中供水能力10.1万吨、污水处理能力10.2万吨,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170万平方米,16座变电站建成送电。用于“三农”的资金累计达到97.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近4倍。全区农民喝上了安全洁净的饮用水,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和农村便利店、候车亭等服务设施的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垃圾消纳处理和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模式,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十五”末的70%提高到95%。城乡环境卫生实现一体化管理。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林木覆盖率达到61%。成功获得国家卫生区命名,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累计达到10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历史上首次突破万元。在全市率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建立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5%以内。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各项社保惠民政策受益面达到143.5万人次。全面落实“五无”目标任务,集中出台14项“惠民助企”政策措施,累计实施49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采取义务教育“四免两补”、药品零差率销售、区内公交“一卡通”等在全市领先的惠民举措,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基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设施基本达到市颁标准。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

“六连冠”和全国普法先进区“五连冠”。

——改革开放步伐全面加快。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组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初步建立了“一站式”审批服务模式。17家区属国有企业完成重组改制。出台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财政体制、医药卫生、教育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成效。创新建立“148”农村民主管理体系,推行农村集体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五步法”,集体经济产权、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外经外贸平稳发展,瑞士先正达种业、美国健赞医药等优质外资项目先后落户。区域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成功获得2012年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举办权,一批国内外大型会议会展活动和体育赛事顺利举办,新增加了3个国际友好城市。

此外,对口支援、民族、宗教、侨务、档案和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妇幼、老龄、残疾人和社会慈善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区上下进一步巩固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局面,齐心协力、乘势而上、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一年来,主要做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努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充分发挥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全面实现了“两个10%、两个8%”的发展目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77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420元和12500元,增长8.3%和10.5%。区域税收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142.1亿元和35.6亿元,增长26.5%和12.6%。积极促进项目落地、投资落实,建筑开复工面积达到1315万平方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70亿元,增长27%。全面落实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167亿元,增长15%。旅游经营收入预计完成42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950亿元,增长22%。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

(二)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初步编制完成中关村核心区昌平部分规划。未来科技城北区拆迁基本完成、南区拆迁全面启动,与12家入驻央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神华集团项目主体完工,中国商飞、国电集团项目顺利开工。小汤山农业园率先启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规划建设试点。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市政府授牌。坚持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三一北京制造中心电气园一期、神雾热能节能减排基地和北车集团南机公司风电齿轮箱项目按期竣工,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一期、修正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北区、北控宏创昌平孵化园产业基地主体完工,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新时代集团科研基地等一批项目顺利落地。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新引进注册资本金千万元以上企业43家。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培育产学研一体化合作项目40个,7家企业入选中关村“十

百千工程”首批重点培育名单,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上市。

(三)加大城乡发展统筹力度。全力推进城乡结合部建设,集中突破规划、融资、手续等瓶颈问题,6个重点村的城市化改造按期启动。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完成集体经济产权和林权制度改革的村分别达到243个和113个,成为全市首个发放新林权证的区县。新农村“五+三”工程实现“四年任务、两年完成”。涉农贷款、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世界草莓大会“一区一场一园两中心”及配套路网、环境建设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积极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发展设施农业1万亩,草莓产业成为“一花三果”中第二个年收入过亿元的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沟域经济,8条沟域列入全市建设计划,完成了流村镇百里环形生态沟域规划的国际招标工作。第三轮对口支山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山区农民人均劳动所得预计达到8950元。

(四)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组建城乡规划与公共艺术委员会,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昌平线一期顺利开通运营,沿线土地开发、公交接驳等工作同步开展。七北路一期、温阳路等道路竣工通车,沙河再生水厂主体完工,桃洼110千伏变电站投入使用。统一全区拆迁补偿安臵政策,完成拆迁面积233万平方米,新建回(搬)迁楼153万平方米。新城东区和巩华城的土地一级开发全面提速。沙河大学城北航新校区正式开学。按照区委统一部

署,深入开展“抓党建、治违建,创先争优促发展”主题活动,拆除各类违建548处、102万平方米。全面清理农村土地租赁合同,对农村集体土地实施集中租赁管护,从源头上净化了城乡建设秩序。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创建工作,新创建生态文明村14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中直渠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太平郊野公园按期开园。成立城乡环境建设委员会,大力开展环境集中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城乡环境秩序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8.9%。

(五)持续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制定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的系列政策,深入推进就业“451”工程,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20人,帮助281人成功创业。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对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养老保险给予全额缴费补贴。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工程,146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养老助残“九养政策”全面落实。着力培育和引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昌平影剧院、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清华长庚医院、安贞医院昌平分院等项目加快推进。与北师大、清华附中达成了合作办学协议。中瑞合作人口与发展AKC基地揭牌成立。年初向群众承诺的102件实事全部兑现。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六环路以南70个村实现社区化管理。启动了社区规范化建设和“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试点。顺利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重点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实施17.3万平方

米中小学校舍加固工程,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

(六)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规范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机制,推动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常态化。完成了东小口、流村2个镇级“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5890”公众服务呼叫中心开通运行。加强银政合作,促进银企对接,积极创建城乡一体化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提高了政府投融资运作能力。修订完善部门和镇街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建立了对部门作风的第三方调查评估机制。新的区镇财政管理体制全面实行。成功举办第七届温泉文化节、苹果文化节,圆满完成十六届亚运会圣火采集、英国首相卡梅伦游览居庸关长城等重大活动的属地保障任务,全面推介和展示了昌平的资源环境,提升了昌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承办的365件市、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时办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艰辛成就伟业,奋斗铸就辉煌。实践证明,过去五年是昌平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凝聚了驻昌中央、市属单位、高校、科研机构、驻军部队以及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昌平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实践,为昌平发展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全面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精神,坚决执行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切实做到思路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提高区域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充分发挥昌平的资源优势,坚持创新强区、环境立区,努力实现资源的再整合、要素的再聚集、优势的再发挥、潜力的再放大;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与全区人民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共创和谐;必须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管理创新,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以一流的政务服务塑造一流的区域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在回顾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昌平正在经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爬坡和阵痛,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层次不够高、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难以支撑跨越式发展;城乡安全稳定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人口快速增长、土地储备不足、拆迁成本攀升、融资渠道不畅等诸多不利因素,与当前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

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真诚希望各位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广大群众、社会各界给予指导、批评和监督,帮助我们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二、瞄准“十二五”发展,加快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

从今年到2015年,是昌平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区委三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关于制定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今后五年全区总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集中力量建设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这是区委着眼于新的历史阶段,对昌平发展思路的传承、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凸显了昌平面临的历史任务,突出了昌平的特色优势,指明了昌平发展的前进方向,是推动全区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根本指针。根据区委《建议》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提交大会,请一并予以审议。

《纲要(草案)》分析了全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从宏观环境看,中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将自主创新提升为国家核心战略,为昌平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和科学指导;从首都发展看,瞄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以更高的标

准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十二五”时期北京要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昌平新一轮科学发展提供了现实动力和广阔空间;从昌平自身看,我们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宝贵的科技教育资源和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经过多年发展,经济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和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在首都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突出,推动跨越发展、实现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总的看,“十二五”是昌平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部署,以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重点,下大力气突破发展瓶颈,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加强城乡建设管理,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着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幅度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推动昌平向着现代化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大步迈进。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纲要(草案)》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全区“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即: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城

市建设展示新形象,生态环境获得新改善,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根据上述发展目标,《纲要(草案)》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措施。重点要在十个方面力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一是全力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尽快形成产业集群、用地集约、设施配套、环境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二是加快建立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健全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着眼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强二优三精一”的产业发展思路,努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群发展;四是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以更大决心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以更大魄力推动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形成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外部环境;五是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步推进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创建首都城市化先行示范区;六是大幅提升城市承载力,以昌平列入首都重点建设和发展的新城为契机,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七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争创国家生态区,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营造绿色、低碳、优美的城乡环境风貌;八是着力塑造优势教育品牌,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九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推进就业惠民、创业富民、社保安民、服务便民,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十是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人口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平安昌平”、“法治昌平”,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纲要(草案)》立足当前实际,着眼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对昌平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进行了深入阐述。“十二五”时期,全区的产业空间布局是“两轴两带,三城多点”。其中:“两轴”即西部沿京藏高速路的科技商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东部沿立汤路的研发服务和旅游会展发展轴;“两带”即北部依托百里山前暖带形成的文化休闲产业带,南部七北路沿线形成的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三城”即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和昌平新城;“多点”即沿两轴两带分布的重点产业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商务区(TBD)、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数字文化创新中心、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

今后五年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是:做大做强能源科技、高端现代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科技研发、科技商务、信息服务三大先导产业,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三大特色产业。

此外,《纲要(草案)》还进一步细化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建议指标。这些指标既有量化约束,又有定性表述;既注重长短结合、前后衔接,又与全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紧密联系。这里需要着重作四点说明:

一是关于经济增速。今后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这主要是考虑到“十二五”时期全区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预期经济增速与“十一五”规划目标持平,既能掌握主动,为应对形势变化留有余地;又能更好地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预留空间。从昌平产业发展的实际看,未来科技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在“十二五”时期都将基本建成,必将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推动。通过不懈努力,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是关于科技创新。到“十二五”末,全社会R&D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超过6.5%和30%,主要考虑是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打造未来科技城、科技商务区(TBD),将会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为昌平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进一步激发全区创新活力。同时,这也是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必备条件。

三是关于改善民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比“十一五”规划目标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这充分考虑了当前城乡居民增收的基础和条件,与经济增速更趋协调,体现了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政策导向。此外,《纲要(草案)》还明确提出了人口调控管理、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指标,反映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十二五”时期国家和北京市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更加严格,新增了一些约束性指标。总的来看,全区“以退促降”的空间越来越小,节能减排难度将进一步加大,需要我们下更大气力,多措并举,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此外,《纲要(草案)》在林木覆盖率和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预期目标,对于昌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全力做好今年工作,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按照区委三届十二次全会的要求和部署,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9%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节能减排达到北京市要求。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巩固经济持续向好回升的良好势头,逐步把经济发展的动

力转移到依靠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支撑和人才智力支持的轨道上来,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全面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以“三重点、四联系、六属地”为抓手,切实巩固投资、消费协调拉动格局。重点强化项目支撑,完善“四个一批”的项目接续机制,全力促进在建项目早落成、拟建项目早落地、投资计划早落实,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建筑开复工面积达到1300万平方米以上。实施金隅万科广场、中关村国际商城二期奥特莱斯等一批大型商贸流通项目,进一步扩大商品消费、拓展服务消费,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文化消费、健身消费、老龄消费等新兴消费,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左右。加强物价监管,抓好“菜篮子”工程,积极促进“农超对接”,确保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

举全区之力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加快实施核心区昌平部分规划。用足用好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健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利用驻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积极参与大学科技园建设。探索推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培育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继续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一批“专、特、精、新”创新型企业,重点帮扶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打造中关村“昌平板块”。充分利用全市人才工作试点区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发挥未来科技城 的集聚作用,广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加快形成吸纳人才的主阵地和人才特区。

完善“两轴两带、三城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全力推进未来科技城南北区土地一级开发,确保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同步跟进,力争15家央企入驻地块全面开工、部分央企项目竣工运行。整合回龙观区域资源,先行启动科技商务区(TBD)的规划建设,着力发展研发服务、金融保险、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会展、商务服务等生活服务业。依托温都水城及其周边的文化创意资源,加快推进数字文化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巩华城土地一级开发,着力吸引现代服务业聚集,努力打造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上的国际化高端综合服务区。加快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的建设进度,抓紧推进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东区、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的征地拆迁。适时调整部分产业功能区规划,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加快构建具有昌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整合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三一北京制造中心、新时代集团科研基地等规模项目建设,力促一批新的优质项目落地开工。积极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加快打造京北现代服务业集群。依托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行业龙头企业,筹划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抓紧

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建设规划。继续推动“一花三果”提质增效,新发展设施农业1万亩、标准化果园3000亩。抓好全市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试点,探索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化生态养殖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旅游会展、体育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户外休闲运动集聚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二)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共享,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惠民政策,办好惠民实事,维护社会安定和谐,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坚持把学前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集中实施幼儿园新建改造工程,力争年内新增入园名额2500个以上,从根本上缓解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深入实施名校、名师工程,重点提升昌平一中、二中等区属学校的软硬件水平,全面落实与北师大、清华附中的合作办学协议,加快打造昌平教育品牌。积极支持昌平职业学校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进一步做强昌平职业教育集团。继续推进校舍安全加固、中小学规范化建设等工作,有效改善城乡办学条件。

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充分就业镇(街道)、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活动,全年安臵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000人以上。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协调服务,激励和引导重点企业、重大产业项目聘用

本地劳动力、本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发展青年创业示范园、昌平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主题园区和创业孵化器。以贯彻实施新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社保惠民政策。加快实施社会保障卡二期工程,认真做好公费医疗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各项工作。提高优抚对象补助和义务兵优抚金。向8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助残服务券。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区属医疗机构的设施和布局,进一步完善区医院的区域医疗中心服务功能,依托华一医院培育南部医疗中心。集中推进清华长庚医院、安贞医院昌平分院和区公共卫生服务大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实施妇女两癌筛查、儿童健康体检、自助式健康小屋等一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东小口、回龙观文体活动中心、南口文化分中心等项目建设。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抓好兰各庄、海鶄落等公租房项目,推进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探索建立公平合理、有进有退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切实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

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全面完成100个村的社区化管理任务,探索农民出租房屋集中管理新模式,同步跟进治安防控、配套服务、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启动30个老旧小区的综治维稳分中心建设试点。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管理,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扎实做好防火、防汛、防灾等工作,坚决遏

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建设“平安昌平”。树立“大信访”理念,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全局,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落实“法治昌平”创建任务,启动“六五”普法工作。继续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支持志愿服务、慈善公益等社团组织健康发展。创建国家一级档案馆,争创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全面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及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完善拥军优属服务体系,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三)坚持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加快建设首都重点新城 以推进城市化为核心,进一步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加快形成与承载首都功能相配套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全面加快城市化步伐。按期完成城乡结合部6个重点村的城市化改造,同步抓好农民就业、转非、社保等工作,努力实现平稳顺利转型。统筹巩华城、新城东区、科技商务区(TBD)等重点功能区拆迁,先期启动一批安臵房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拆迁面积26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续建回(搬)迁楼310万平方米。全力推进拆迁控违工作,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出台非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宅基地建房规划许可等政策文件。全面做好农村土地租赁合同清理、集体土地租赁管护等工作,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建设。

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做好轨道交通昌平线一期运营保障,乘势加快新城东区开发建设,力争地铁上盖土地开发年内

开工。全面推进昌平线二期征地拆迁,借势推动昌平老城核心区升级改造。着力完善路网布局,加快崔昌路东延、昌金路、回南北路等重点道路建设。下定决心治理交通拥堵,以昌平城区和东小口、回龙观等地区为重点,集中实施一批疏堵工程。调整公交线路和场站布局,实现与轨道交通有机接驳,加快构建公益性区域公共交通体系。提高资源能源保障水平,力争使郝庄集中供热厂、松兰堡、土沟11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年内投入使用。整合区域供热资源,启动供热计量改革。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抓好沙河大学城高校新校区和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对入驻师生的服务保障,切实帮助高校解决实际问题。

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协调推进集体经济产权、林权制度改革,力争年内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推动城市管理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化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健全“五+三”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广应用农村经济在线审计系统,确保“148”民主管理制度体系有效落实。启动新一轮对口支山工作,完成泥石流易发区搬迁81户、288人。落实镇街功能定位,分类打造现代特色小城镇,着力增强镇域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

(四)坚持环境立区、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区的目标,着力提升生态建设和城乡管理水平,以良好的城乡环境面貌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大幅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积极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创建工作。继续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对主要道路、河流、轨道交通沿线和重点产业功能区周边全面实施绿化美化,打造生态景观廊道。力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成开园。加快推进温榆河水系综合治理、中直渠治理等一批重点水环境项目。注重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着力推动农业园区化、果园景观化,进一步凸显昌平优美的田园风貌。

全面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发挥城乡环境建设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制定实施城乡环境整治三年规划。按照“净、亮、美”的要求,以昌平城区、回龙观、东小口、沙河、南口等地区为重点,延伸至城镇周边及农村地区,持续开展环境秩序综合治理,着力塑造整洁清新的城乡环境。加快治理非正规垃圾场,建立源头减量、全封闭运输、全过程分类的管理体系,提高垃圾处理资源化水平。完善数字化城镇管理系统,大力推广网格化管理模式,促进城乡管理人性化、精细化、智能化。

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执行环保和能耗标准,关停4家“三高”企业,对9家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改造,确保工业万元产值水耗能耗分别下降5%和4%。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积极推进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加快马池口市级循环经济试点镇建设。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8%以上。

(五)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包容,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切实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以改革促转变,以开放促转变,进一步增强全区科学发展活力。

集中攻克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紧抓建设城乡一体化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规范整合政府融资平台,发挥政府资金放大效应,积极争取信贷资金参与昌平的建设发展。大胆尝试股权投资、BT、BOT等新的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入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重点突破土地上市难题,提高土地运作的市场化、资本化水平。坚持以商招商和定点、定向招商,充分依托各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吸引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关联项目入驻。以单位土地产出率、就业贡献率和产业聚集度为核心,探索完善产业项目筛选和退出机制,切实做到招大、引强、扶优、去劣。整合梳理区属国企的可利用资源,努力实现与央企创新成果的有效对接。调整、集成产业政策和扶持资金,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着力提升区域国际化水平。今年是筹备世界草莓大会的关键之年,必须确保大会场馆、周边路网、环境建设等重点项目按期竣工,有序推进会务组织、招展组展、宣传策划等工作,努力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点的国际农业盛会。做好2011年北京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的属地服务保障。进一步深化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全面落实与海淀区的产业统筹协调机制。积极发展外经外贸,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实施城市品牌战略,吸引

更多跨国企业和组织机构入驻,争取更多国际会展、重要活动和知名体育赛事在昌平举办,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迈出对外合作新步伐。

持之以恒地建设服务型政府。整合行政资源,充实工作力量,对驻昌央企、高校、科研机构和部队实行“一对一”协调服务。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拓展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公众服务呼叫中心的功能,建设社情民意调查平台,进一步提高群众和企业满意度。强化效能监察、督查督办与绩效管理,切实做到工作任务、工作标准、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四个明确”。加强政府作风建设,着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围绕拆迁、融资等重点难点工作,加大业务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设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公务员队伍。继续压减行政经费,集中财力办大事。充分利用“廉洁奥运”经验,抓好廉政勤政工作。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各位代表!昌平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前景无限美好,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振精神,开拓创新,全面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为加快建设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而努力奋斗!

相 关 名 词 解 释

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要以海淀区、昌平区南部平原地区构成的核心区为依托,发挥北京北部地区创新资源密集的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整合北清路、七北路沿线空间资源,加快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北京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在北部地区要以推动中关村科学城与未来科技城建设为着力点,打造以海淀和昌平南部地区为依托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2.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市重点建设的南北两大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之一。在2010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关村)一区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以海淀区、昌平南部地区构成的核心区为依托,整合未来科技城、软件园、生命科学园、环保园、永丰产业基地等空间资源,加快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3.“十百千”工程。《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要选择200家以上企业给予重

点支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到2012年,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元规模企业、产业带动力大的百亿元规模企业和高成长的十亿元规模企业。

4.未来科技城。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加速打造世界一流大型企业集团,神华集团等一批央企拟在北京市以昌平区小汤山绿色走廊为核心并辐射周边区域,共同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以未来科技城命名。其总体定位是,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围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未来科技城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我国应用科技发展方向、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2009年7月28日,未来科技城顺利奠基。

5.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是指结合未来科技城建设,以秦北路为轴,整合小汤山工业园区、兴寿工业园区等区域资源,辐射兴寿镇、小汤山镇和北七家镇,建设的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主要为未来科技城入驻央企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空间,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成果在昌平就地转化。

6.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位于南口镇规划工业用地内,规划面积4154.7亩,由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和市科委联合论证批准设立,于2009年11月3日正式揭牌成立,重点发展起重、盾构、桩工、挖掘、风电机械等整机设备研制企业,配套发展关键液压件、新型结构件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和工程机械租赁、技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目前主要包括三一北京制造中心、南车时代等项目。

7.科技商务区(TBD)。《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昌平部分)规划》提出,要以生命科学园、国际信息园和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农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大力发展以研发服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旅游休闲、商务服务为主的生活服务业,建设科技商务区。

8.数字文化创新中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昌平部分)规划》提出,要整合七北路沿线的中部资源,北至定泗路、南至七北路、东至宏福创业园西边界、西至白各庄湿地东边界,发挥信息通信、软件开发、表演艺术、影视文化、电影工业、动漫产业等优势,吸引各类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将数字化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搭建数字文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打造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化基地。

9.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召开北京市第五届文博会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授予明十三陵及相关

地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牌匾。主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涵盖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银山塔林三大文化遗产以及周边邻近景区和村庄。产业发展以文化旅游为主导和基础,还涉及出版发行、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游戏研发制作、会议会展等七个门类。

10.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是科技部、北京市共建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一城多园五中心”中的一园。力争通过高端研发与现代服务引领现代农业走“高端、高效、高辐射”之路,实现“农业高端服务、总部经济研发、产业链创业和先导示范”功能。小汤山农业科技园是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先行试点单位。

11.村庄社区化管理。是指北京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重点对城乡结合部地区村庄实行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主要通过实施治安防范常态化、矛盾调处及时化、房屋出租规范化、村民管理自治化、村庄环境整洁化、服务站点便民化等有效手段,实现村庄管理水平提高、环境改善、治安秩序好转、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12.城乡一体化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市农委、市金融局《关于金融支持首都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指导意见》(银管发„2010‟70号)精神,区政府会同市金融局研究制定了《昌平区建设城乡一体化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方案》。主

要包括探索组合金融方式、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建立服务城乡的民生金融体系和金融后台支持体系等内容。

13.“强二优三精一”的产业发展思路。区委三届九次全会确立了“强二优三精一”的产业发展思路,其内涵是做大做强第二产业,优化提升第三产业,突出第一产业的特色化和精细化。这是根据我区发展的新形势,对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强二兴三优一”产业发展思路的进一步调整。

14.“一区一场一园两中心”。指拟为举办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促进草莓产业化经营建设的相关场馆及配套设施。“一区”即精品草莓产业示范区,以东部“安四路+麦辛路”沿线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域,是举办大会的中心区域,也是全市发展草莓产业、展示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成果的主要区域;“一场”即大会主会场,为节俭办会、促进旅游会展业发展,拟设在九华山庄。“一园”即草莓博览园,大会期间将作为举办草莓博览会的主要场馆,大会后将建设成为永久性农业休闲公园、昌平新城门户景观和北京草莓及加工品销售集散中心。“两中心”:一是培训展示中心,大会期间将用于举办专业性展览及专题学术研讨活动,大会后将开发为北京草莓技术培训中心及全国重要的草莓研发与科技交流中心;二是加工配送中心,是促进草莓产业化经营最基本、最重要的配套设施,将采取市场化、国际化的经营模式进行建设。目前上述项目正在推进前期工作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15.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缩写,意即“研究与开发”,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16.“四个一批”项目接续机制。即竣工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接续机制。“竣工一批”是指对于当年能够竣工的项目,要按照“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的要求,确保工程当年竣工;“开工一批”是指对于已具备或基本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由区重大办统筹协调,积极与项目业主单位联系沟通,督促其尽快开工并形成实际工作量;“推进一批”是指在区级重大投资项目储备库中筛选当年尚未具备开工条件需要加快办理前期手续的项目,按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服务机制要求,积极协调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加快办理项目手续;“储备一批”是指由区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围绕项目筛选、储备、开发、转化,探索建立区级重大投资项目储备库并完善项目入库标准。

17.“三重点、四联系、六属地”协调服务机制。2009年,区委、区政府为应对特殊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借鉴奥运工作经验,研究制定了《关于服务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京昌发„2009‟4号),建立了以“三重点、四联系、六属地”为核心的一套协调服务机制。“三重点”即:加快推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

设,不断完善服务重点企业的工作体系;“四联系”即:区领导牵头联系重点工程、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功能区、联系重点企业、联系企业落实“六属地”;“六属地”即:推动企业和项目实现“属地经营、属地注册、属地纳税、属地用工、属地统计、属地管理”。

18.义务教育“四免两补”。是指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及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扩大“两免一补”政策范围而采取的一项政策措施。其中,“四免”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本市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借读生的借读费、免除在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有本市户籍住宿生的住宿费;“两补”即为本市户籍的山区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残疾学生提供助学补助,为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有本市户籍的住宿生提供生活补助。

19.“148”农村民主管理体系。是指区委、区政府创新建立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其中,“1”指区委、区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民主管理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的意见》;“4”指区委办、区政府办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明确了农村集体财务、资产、合同、村级干部报酬等4个方面规范管理内容;“8”指区委、区政府下发的《村级事务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暂行规定》,对农

村集体资产发包出租、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及征收补偿费使用、农村集体借贷等8个方面的决策办法和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

20.就业“451”工程。是区委、区政府今年出台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统称。“4”即构建四大支撑体系:就业考核评价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扶持政策体系和创业促进就业体系。“5”即抓好五项重点工作:落实就业三级联席会议机制,整合拓展人力资源市场,帮扶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加强城乡劳动力职业能力建设和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1”即实现一个目标:充分、稳定就业。

21.养老助残“九养政策”。指2010年1月1日施行的《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中规定的9项政策,包括:建立万名“孝星”评选表彰制度,建立居家养老(助残)券服务制度和百岁老人补助医疗制度,建立城乡社区(村)养老(助残)餐桌,建立城乡社区(村)托老(残)所,招聘居家服务养老(助残)员,配备养老(助残)无障碍服务车,开展养老(助残)精神关怀服务,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为老年人(残疾人)配备“小帮手”电子服务器。

22.中瑞合作人口与发展AKC基地。是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区人口计生委联合引进瑞典AKC模式,依托建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建立符合昌平实际和长远发展的新型高科技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平台。AKC网络是科技创新、知识共享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将科

研机构与保健服务机构、家庭中心、青少年中心等机构相连接,将教育、培训、科普宣传等多种途径整合起来,为基层服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搭建平台,推动、指导、资助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参与或自主开展以问题和应用为导向的科学研究,促进新知识的有效普及和新服务方法、新技术的有效推广。

23.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指按照《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大力推进公共、公益、便民服务,通过整合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模式,深化服务项目,优化服务网络,使居民在一刻钟内享受到快捷、便利的基本生活服务,实现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不出社区的目标。

24.“5890”公众服务呼叫中心。指昌平区于2010年8月6日正式开通运行的既服务于百姓日常生活又服务于企业政策咨询的服务机构,热线号码为“58905890”,通过全天候电话热线求助和网上自助查询, 为市民提供家庭生活26大类、350项需求服务,对信誉良好企业予以宣传推介。同时,将完善行政审批许可政策集成系统,为公众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辅导等服务。

25.农超对接。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旨在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其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

农村,将农户生产与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26.自助式健康小屋。是鼓励居民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一种手段,小屋内配备健康管理自助系统,用于社区居民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肺功能、骨密度、心电图、心脑血管功能等常见健康指标的自助检测。社区居民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选择需要进行的检测项目,检查过程由传统的医生操作转变为医生辅助受检者完成体检的操作方式。检查结果将自动存储在居民的“健康卡”或健康档案内,作为开展社区疾病筛查、确定高危人群、对指标异常的居民进行健康干预的依据,为详细医学检查和临床分析提供方向指引。

27.三网融合。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三者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后,民众可以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上网、看电视等。

28.BT、BOT。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两种融资模式。BT(build-transfer)意即“建设-移交”,指政府通过契约形式,将拟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授予企业负责投融资和建设,并于建设期满后按等价有偿的原则向企业协议回购该设施。BOT(build-operate-transfer)意即“建设-经营-移交”,指政府通过契约形式,授予企业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特许

期满后该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29.“一花三果”:“一花”是指以百合花为代表的花卉产业;“三果”是指以苹果为代表的精品林果业、以草莓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和以柿子为代表的传统林果业。

30.农村集体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五步法”。第一步:召开村“两委会”研究,并达成统一意见;第二步:填写审批备案单,并报镇长及镇党委书记审批;第三步:召开党员会进行商议;第四步: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进行表决,表决通过后,将审批备案单和村民代表会表决通过的会议记录复印件报镇纪委审核备案,持审批备案单再到指定的银行办理取款手续;第五步: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七天。

31.“五无”目标。指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无零就业家庭”、“无拖欠工资现象”、“无社会救助盲点”、“无城镇危房户”、“无非正常上访”五个工作目标。

第四篇: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 年 1 月 14 日在丰台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丰台区区长 冀 岩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张为臻 深化改革 依法行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丰台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 年工作回顾

2014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实施第二阶段城南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着力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拓展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推动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保持了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 1094亿元,比上年增长 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0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60.3亿元,增长 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6.1 亿元,增长 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9%和 1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4.8%。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梳理 284 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 13 项。开展投资项目审批流程试点工作,确定 57 个试点储备项目。制定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启动区属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改革工商登记制度,试行“一口受理、多证联办”的审批新模式,新设企业数量增长50.5%,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完成 3 家区属国有企业重组。探索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流入。园区扩区工作完成,7个区域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畴。出台文化创意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速推进“全球创客空间”等 6 个项目落地。创新服务模式,扶持“专精特新”企业融资 5 亿元,新增订单 10 亿元。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启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等资源交易行为。强化农村“三资”管理,严格乡镇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审计。深入推进社会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全市首家跨区域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丰台医院”。启动乡级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试点,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出台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向 71 个社会组织购买 104 项服务项目。制定加强老旧小区服务管理工作意见,推动 286 个老旧小区服务管理工作全面升级,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内涵不断深化。

(二)大力调整结构,提质增效迈出新步伐。高端产业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占比达78%,其中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66.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4 个百分点。金融业留区税收增长 59.7%。新引进亿元以上企业 159 家,居全市第三,增长 106%,其中商务服务业占 43%、金融业占 28%、高新技术业占18%。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55亿元,居全市第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37项,专利授权量增长 15.6%。实施第二阶段城南行动及政府投资计划 119项,实现投资 470 亿元,累计完成三年总投资额的 70%;吸引民间投资 334.4 亿元,增长 83.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8.4%。新登记市场主体 3.2 万户,全区企业总量占市场主体的比重达59.5%。重点功能区带动作用更加凸显。丽泽金融商务区新兴金融产业聚集效应显著,新引进华林证券、海航金融等亿元以上企业 43 家,留区税收增长 28%,首创金融广场等 12 个项目实现开工,开复工面积 331 万平方米。丰台科技园区总收入超过 3600 亿元,增长 10%,留区财政收入 24.7 亿元,增长17%,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等七项指标居“一区十六园”第二。新引进亿元以上企业51家,其中高科技企业29家,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军民融合、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增强。推动青龙湖—长辛店会展旅游、生态休闲区建设,成功举办第 75 届世界种子大会。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规划逐步完善,政策研究和招商工作全面启动。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初见成效。编制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新兴凌云等制造企业外迁并投产,大红门近1000 家商户入驻河北白沟,与保定市签订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协议,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人口规模调控力度加大。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和流动人口规模调控挂钩机制,整治群租房、地下空间 3000 余处,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基础设施承载力大幅提高。地铁 8 号线三期、14 号线中段、16 号线开工建设,万寿路南延南四环至金星路段等 9条道路竣工通车,新增城市道路通车里程 19 公里。生活垃圾循环经济园建设进展顺利。郭公庄水厂投入使用,86.4 万居民用上“南水”;治理中小河道 11 条,升级改造立交桥排水泵站 6处,完成了马草河总部基地段综合整治。城乡环境明显改善。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改造燃煤锅炉 1218 蒸吨,减煤换煤8.1 万吨,淘汰老旧机动车 7 万辆,关闭非法砂石料场 9 家,调整退出工业污染企业40家。完成平原造林3520亩,建成园博绿道 64.5 公里,新增城市绿化 120.3 公顷。以“环境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和环境绿化美化提升工程,打造了方庄等区域环境建设综合示范区。积极开展背街小巷、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治理黑车、黑摩的、小广告、露天烧烤、无照游商成效显著;拆除违法建设 96.5 万平方米,新生违法建设实现零增长。城市服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智慧丰台”建设取得成效,在全市率先建立信息化滚动规划实施机制。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日趋完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广泛覆盖;80 个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规范化建设达标。25处道路大修和拥堵点改造完成,2000辆公租自行车和 24 个电动汽车充电站投入使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9个村整建制农转居。8个重点村集体企业搬迁和宅基地腾退基本完成,西局、石榴庄上市地块实现开工,白盆窑北地块入市交易。纪家庙村、羊坊村宅基地腾退基本完成。分中寺村土地一级开发全面启动,宅基地腾退完成 98.7%。

(四)切实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群众生活持续改善。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城乡劳动力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2.17%。保障房开工 1.3 万套、竣工 9000 套,解决了 1572 户保障房轮候家庭住房困难。南苑棚户区三期启动;长辛店棚户区征收补偿政策确定,50%回迁安置房结构封顶。老旧小区综合整治33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5万户。出台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新建 6 家养老照料中心、4 家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 2030 张。救助特困人员 1.3 万人;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1000 户。教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统筹,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教育资金 44 亿元,增长 25%。引进中国教科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附中等 7 所院校入区办学,增加优质资源学位 2876 个。累计建成方庄、丰台镇等 8 个教育集群,丰台五小、丰台二幼等 12 个教育集团。启动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建设,完成中央民族大学新校区土地一级开发。天坛医院新址建设进展顺利;鼓励优质资源和社会资本建设河西医疗机构。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三级监督网络,完善检测及应急体系建设。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发现丰台之美”主题活动亮点纷呈,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北京意象•丰台华彩”绘画作品展,“卢沟晓月”、戏曲嘉年华等文化品牌更具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达到 1000 余场次。依托园博园、汽车博物馆等有影响力的文化平台,成功举办建国 65 周年游园、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香山峰会、北京国际铁人三项赛和中法汽车文化交流等活动。建成 75 个体育生活化社区;丰台科技体育馆竣工。安全稳定局面不断巩固。注重源头预防,畅通信访渠道。开展了 75 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千警万户大走访”活动。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老旧小区物防技防建设。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社区创建和城乡结合部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重大政治任务保障有力。圆满完成建国 65 周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纪念抗日战争爆发 77 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9 周年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任务。

(五)强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作风建设呈现新气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十五条实施意见,制定实施区政府党组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17 项整改任务全部完成。出台了公务车辆管理、会议培训经费支出等 24 项制度,32 个单位公开了 2013 年部门及“三公”经费决算,50 个单位公开了2014 年部门及“三公”经费预算。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404 件。建立“马上就办”工作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开展网络问政,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继续加强。监察、审计工作扎实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整改“庸、懒、散、拖”等作风问题 275 起,“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注重政治协商,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力落实“六五”普法工作。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为驻区单位、部队和企业服务,国防教育不断深入。深化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与南水北调源头地区十堰市张湾区开展对口交流协作;组织社会力量两度赴云南开展抗震救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等工作,积极推进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丰台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丰台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还有不足和差距:城乡结合部地区发展滞后,环境脏乱、违法建设等问题亟待解决;产业优化升级任务十分艰巨,面临低端疏解和高端引进的双重压力;区域发展不平衡,河东、河西发展差距较大,公共服务基础薄弱,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任务繁重;个别部门和窗口单位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水平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我们一定要直面问题,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

二、2015 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和第二阶段城南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十三五”蓝图的谋划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以总书记对北京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改革创新,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突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突出民生改善,突出法治政府建设,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幸福的新丰台。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9%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7.5%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以上。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攻坚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常态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推行“先照后证”、探索“三证合一”,实现工商登记准入与产业发展等规划有机衔接。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中央和北京市部署,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对购买公共服务内容实行指导性目录管理,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注重吸引央企、市属国企和民企的优质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合作进行开发建设。深化国有企业重组和国资中心改革。修订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依托市级平台和区内担保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基地建设和发展。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建设河西轨道 T1、T2 线、长辛店第三水厂等项目。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商会组织的作用,营造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制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增强区域市场活力。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支持集体经济以入股、合作、委托等形式创新资产运营,引导农村资金参与功能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出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建立“归属明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集体产权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福利分配向股份分红转变。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应用,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整合各类社会力量,深化社会动员试点,加强老旧小区服务管理,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多措并举推动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达标工作,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社区民主协商,健全社区听证、社区评议等对话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简化登记流程,落实退出机制,完成108 家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建立 4家街道级服务指导中心,认定10家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打造 10个社会组织品牌,强化与社区社会组织的有效衔接。建立“多网融合、立体运行、智能服务、精细管理”的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合理划分政府公共服务和农村社区服务管理职能,探索政府提供、志愿服务和有偿供给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向“高精尖”转变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丰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积极适应新常态,走出一条符合区域实际的提质增效升级之路。

坚持创新驱动。找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打造驱动作用明显的科技创新高地。制定科技创新行动指导意见,完善创新生态政策体系。支持 50 个科技创新与转化项目,促进 3 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推动专利服务机构发展,开展对重点企业、主导产业的专利分析和挖掘。利用专利质押贷款等新兴金融工具,鼓励新型科技服务组织和业态发展。借鉴“车库咖啡”等新模式,积极打造“创新型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交流、办公场所,搭建创业者与投资者交流合作平台。利用现有孵化器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优化科技企业孵化服务链,积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全面启动“智慧丰台”重点项目,推进区级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全力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高端引领。优化高端产业发展布局,完善经济发展综合政策体系,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聚焦金融、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产业,完善重大项目评估机制,着力引进成长快、影响大、示范性强的“高精尖”企业,提升招商引资质量。重点发展互联网金融、信托、金融租赁、私募、风投等新兴金融业态,支持创新金融发展,提升金融业发展实力。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促进养老、医疗、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军民融合等产业园建设,不断壮大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增强高端产业发展新优势。

坚持转型升级。严控增量和优化存量并举,推动经济结构“瘦身健体”。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跨区域产业转移与合作,促进产业园区共建等战略合作协议落地。积极调整疏解大红门等区域性专业市场。加快疏解工业企业生产制造功能,鼓励有需求的企业通过外迁扩大优势产能,调整退出 10 家工业污染企业。引导汉龙、五里店仓储物流企业升级改造。积极研究疏解空间的后续规划利用,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继续推行准入许可协调联动机制,为高端产业聚集释放更大的空间。

坚持扩大消费和投资。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出台进一步优化市场消费环境的意见。推动城南购物中心、六里桥大厦开业,新开大型商业设施 50 万平方米。依托服装、花卉、医药等优势产业,促进实体与电商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汽车露营、会展等新兴消费业态,促进旅游休闲消费。积极开展文化消费季系列活动,促进文化体育消费。制定好 2015 年落实城南行动及政府投资计划,确保第二阶段城南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社会投资,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更好地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促进作用。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

重点功能区是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有效平台。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狠抓任务落实,打造高端产业集聚的桥头堡和主阵地。

推动丽泽金融商务区成为新兴金融发展的桥头堡。加速新兴金融业态聚集,推进丽泽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国家金融信息、财富管理、大数据金融和非银行金融等机构入驻,打造首都金融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全面提速丽泽金融商务区建设,完成西客站南路南延等 3 条城市主干路、南区 13 条次支干路建设,初步形成“六横七纵”的棋盘式路网格局。长城资产等项目主体结构完工,晋商联合、西部矿业等项目投入使用,实现开复工40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全面完成丽泽金融商务区土地一级开发任务。建设生态智慧城市,积极落实环境景观设计方案,建成丰草河新河道,打造特色滨水景观带,提升区域环境品质。

推动科技园区成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围绕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园区转型升级,创建多维度科技园区发展评价体系,走内涵集约发展道路。留区财政收入增长10%、总收入增长 8%。设立丰台园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入“科技银行”模式,建立新型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整合国际高端“产学研用”资源,推动石墨烯在交通、航空等领域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使科技创新成为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东扩西进”,实现开复工 200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 50 亿元。推进东区三期铁路通号产业园、海格通信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科技园区西区Ⅰ开工,落实绿色生态示范区各项指标;完成西区Ⅱ控规调整。

紧抓首都西部转型发展契机,实施青龙湖—长辛店会展旅游、生态休闲区规划,推动国际文化会都建设。利用河西地区独有的生态优势,发挥园博园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大健康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及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完成大红门地区发展规划编制。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发展新格局构建

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是实现全区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必然途径。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结合首都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编制,以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底线,统筹功能疏解、人口调控、用地减量、空间优化等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总规修改实施评估,优化城乡功能和空间布局。坚持“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原则,加强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建筑品质。科学编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城乡、土地、人口、生态“多规合一”,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区域定位,统筹区域产业关联和功能互补,优化产业布局,更好地实现规划引导发展。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水平。实现马家堡西路南延(丰台段)等 5 条道路竣工通车,加快六圈路、通久路等 12 条城市道路建设,完成丰台西路等 30 条区属道路大修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推进河西 T1、T2 线、8 号线、16号线建设,实现 14 号线中段通车。开工建设万泉、通久 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郭公庄、大红门 110 千伏变电站。长辛店第三水厂实现开工。实施蟒牛河等3条河道治理和6处立交桥排水泵站升级改造,确保安全度汛。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人口疏解相统一,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建设步伐。加快“一绿”地区城市化,完成8个重点村集体企业搬迁,实现100公顷土地具备入市条件,回迁房全部竣工,完善配套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加强重点村产业发展引导,实现夏家胡同、石榴庄等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启动时村、东罗园等地区城市化改造。抓好“二绿”地区统筹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确定长辛店镇试点方案并启动实施。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资源向乡镇特别是河西地区延伸覆盖。

着力提高农村发展水平。制定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强乡镇、村与重点功能区的产业衔接,实现区、乡镇、村三级利益协调共享。根据农村产业准入标准,切实把好“落地关”,坚决杜绝新增、扩建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产业项目。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作用,降低经营风险和廉政风险。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和经济合同管理。严格征地补偿费监管,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以“集体经济审计年”为契机,对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专项审计。

(五)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城市病”难题的关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要加大力度、综合施策,全力打好攻坚战。

加强人口规模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强化人口调控的统筹协调。推动产业合理布局,控制人员密集型产业发展和住宅项目开发规模,淘汰低端产业,有效带动人口疏解。依法加大对群租房、地下空间的治理力度。建立人口动态监测机制,落实属地调控责任,常住人口增速控制在1.3%以内,逐步降低流动人口总量。

抓好大气污染治理。严格贯彻执行新环保法,编制实施环境总体规划,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环境质量、减排、安全三大工程,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开展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改造燃煤锅炉 240 蒸吨,新增减煤换煤任务5.9 万吨,淘汰老旧机动车 2.8 万辆,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大气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指标。加强三级环境监管队伍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狠抓工地、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实现主要道路无遗撒。实施 8 公顷代征地、10 公顷便民绿地绿化,完成平原造林 1050 亩,提升生态环境水平。

强化城乡环境建设。巩固环境建设成果,实现环境提升常态化。治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逐步完善环卫设施建设。围绕保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加大宛平城地区环境治理力度。继续开展方庄二期、科技园区等地区环境治理,打造区域环境亮点。加强水污染治理,实现出境断面考核达标。实施铁路、轨道交通沿线及背街小巷等区域环境治理工程,提升区域整体形象。

注重城市精细化管理。继续抓好医院、学校、商市场等周边交通拥堵治理,实施纪家庙、五里店等地区拥堵点改造。新增公租自行车 1500 辆,扩大公租自行车覆盖范围。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加大对黑车、黑摩的、小广告、无照游商、露天烧烤的治理力度,改善区域环境秩序。保持控违拆违高压态势,实现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继续坚持环境考核公示制度,实现环境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推进平安丰台建设。加强消防、交通、生产经营等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围绕北京南站、大红门地区等重点区域,加强突发事件信息预警和应急准备,提升反恐防恐能力。抓好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推进“阳光信访”平台建设,实现办理过程与结果双公开。提高老旧小区物防技防水平,强化社区巡防队伍建设,筑牢平安丰台基础。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实现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六)坚定不移地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要坚持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着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新增城镇就业 2.85 万人,城乡劳动力就业1.9万人,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完成各项社会保险指标任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新建 2 个养老照料中心,新增 2200 张养老床位,打造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着力做好住房保障。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 8000 套,竣工5500 套,实现“十二五”末筹措建设 2.5 万套的目标,基本满足全区 1.6 万户经适房和限价房备案轮候家庭需求。推进在施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推动长辛店、东铁匠营等棚户区改造,完成 3500 户搬迁。完成南苑村、小屯村等 6 个村的项目规划调整,启动安置房建设。继续开展五里店南里、马家堡西里等老旧小区整治工作,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着力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内升外引”战略,推动十二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开办 10 个分校(园),完成 4 个教育集群、5 个教育集团建设,引入海淀实验小学等名校合作办学。开工建设长辛店铁路中学,做好人大附中丰台学校等4所学校建设,加快北京十中晓月苑校区等5项工程前期工作。加大对幼儿园的补贴力度,鼓励社会办园,缓解学前学位紧张的问题。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丰富课程设置,提升教育品质。

着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加强医联体建设,形成市级优质资源、区属二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级联动的医疗格局。将 15 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推行“智慧新农合”,实现新农合试点医院即时报销。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健康管理新模式,打造全科医学京港示范中心品牌。创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力促北京电力医院二期改扩建工程开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安全监控中心,构建五大批发市场进京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 入开展“中国梦•和平梦”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北京榜 样”、“最美丰台人”示范带动作用,扎实做好思想道德建设。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开工建设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集聚。继续推进区级综合文化中心、戏曲文化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水平。做好区域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推进金中都遗址保护和宛平城修缮等工作。广泛开展“我的丰台我的家”文化惠民活动,打造“花好月圆传戏韵”等节庆文化品牌。突出科技体育和家庭体育特色,办好第十届全民健身体育节,扩大北京国际铁人三项赛等赛事影响力。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实现体育生活化社区全覆盖,不断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政府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与关键。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区委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强化执行职责,努力打造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推进政府履行职能法定化。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清理公开区级审批事项清单、投资项目审批清单和行政处罚权力清单。完善政府职权目录,明确各层级、各部门职能配置和关系,推动政府事权规范化,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继续做好“六五”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

健全行政决策机制。认真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程序,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民主协商制度。落实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和各街乡镇法律顾问聘任工作。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执法机制改革,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执行自由裁量权标准,提高行政执法公信力。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强化对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行为的行政监察和究责、问责。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决执行市、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监督。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实行审计全覆盖。加强政务公开,全面推行财政预算、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认真做好行政应诉。

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教育实践活动没有休止符。要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持改进作风常态化,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三严三实”,以上率下改进作风,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要加强窗口服务单位政风行风建设,全面实行“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审批模式,用便捷、高效、透明的行政审批打造政府服务品牌。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创造辉煌,丰台发展我们重任在肩,人民福祉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幸福的新丰台而努力奋斗(原题目: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信息来源: 北京丰台网站)

第五篇: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区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朝政发„2008‟10号

各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乡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朝阳区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 二OO八年七月七日

— 1 — 朝阳区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朝阳区“十一五”期间加强节能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朝政发„2007‟9号)要求,为加强我区能源节约管理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相关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

第三条 区节能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每年支持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

第四条 区发展改革委作为区节能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并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

第二章

资金适用原则及支持领域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区属所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在朝阳区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和企业。

第六条 专项资金支持领域

(一)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二)自主创新的节能产品研发项目;

(三)节能产品、技术应用及推广项目;

(四)节能减排诊断、清洁生产咨询项目;

(五)供热制冷系统采用地源、水源热泵系统的建设项目;

(六)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及推广项目;

(七)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创建项目;

(八)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奖励。

第三章

资金支持方式及标准

第七条 专项资金扶持方式分为贷款贴息、财政补助和直接奖励。

第八条 贷款贴息范围及标准

(一)贷款贴息范围

1.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2.自主创新的节能产品研发项目; 3.节能产品、技术应用及推广项目。

(二)贷款贴息标准

根据企业与银行签订的建设和改造项目贷款合同(1年以上,含1年),按照贷款实际到位和支付利息情况,给予100%贷款贴息。贴息额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确定,项目贷款利率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的,按照实际利

— 3 — 率给予贴息。贴息期限1年,每个项目最高贴息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本区确定的重点项目,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每个项目每年最高贴息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技术改造项目用于土建工程的资金,不得超过投资总额的30%;贷款贴息补助项目的自筹资金,不得低于投资总额的30%。

第九条 财政补助范围及标准

(一)财政补助范围

1.节能减排诊断、清洁生产咨询项目;

2.供热制冷系统采用地源、水源热泵系统的建设项目; 3.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及推广项目;

(二)财政补助标准

对节能减排诊断项目,给予项目诊断费用100%的补助;对清洁生产咨询项目,给予项目咨询费用与市支持资金差额部分的100%补助;对供热制冷系统采用地下(表)水源热泵建设项目,按照每平方米17.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供热制冷系统采用地源热泵和再生水源热泵的建设项目,按照每平方米2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及推广项目,给予项目投资的50%补助,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第十条 直接奖励范围及标准

(一)直接奖励范围

— 4 — 1.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创建项目;

2.在节能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节能效果显著的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包括: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和节能技术,超额完成节能任务且节能量在全区前5名的重点耗能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纳税关系仍留在本区,且提前1年以上完成“十一五”节能任务的重点耗能企业;教育、卫生、大型公建等领域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和节能技术,在节电、节水、节气、节地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的事业单位或企业;为本区重点耗能企业做节能减排诊断和清洁生产咨询数量达到20家以上,且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的中介机构。

(二)直接奖励标准

1.对列入国家、北京市、本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30万元、20万元。

2.对节能工作先进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第四章

项目和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贷款贴息项目、财政补助项目、直接奖励项目由相关部门及单位自愿申报。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按照《北京市朝阳区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 项目申报单位应根据《北京市朝阳区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填报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向

— 5 — 区发展改革委提出书面申请,项目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申请工作每年安排1次。本区确定的重点项目不受此限。

第十四条 区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节能项目的申报、初审、审核、验收及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等工作。区发展改革委通过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确定专项资金拨付计划,报区政府批准后予以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十五条 区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的拨付,参与节能项目会审和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资金管理与监督,并对重点项目组织实施效绩考评工作。

第十六条 各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乡政府)和各委办局负责组织本辖区、本系统的项目推荐工作,并对推荐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七条 节能项目实施单位收到节能项目支持资金后,按照国家相关财务规定专款专用。

第十八条 一个项目只能享受一种财政性优惠或补贴政策,不可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第五章

监督检查

— 6 — 第十九条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对专项资金的实施及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在项目完成后3个月内,向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和区审计局报送项目竣工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每半年向区发展改革委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项目建设情况。

第二十一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须退回财政专项支持资金,并在3年内不得申报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新技术不具备行业权威部门认定报告的;

(二)已享受奖励资金补助的企业,经复查节能减排效果达不到申报时规定要求的;

(三)利用虚假材料和凭证骗取节能专项资金的;

(四)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违反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

第六章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实施细则由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区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下载201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 170 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06年4月4日市人民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

    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京政发[2011]27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

    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

    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 京政发[2011]27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工作的意见(试行) (怀政发〔2009〕15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文件 海行规发„2009‟9号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关于修订海淀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227号 《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已经2010年12月22日市人民政府第8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郭金龙 二○一○年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239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等规......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 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 朝政发„2008‟11号 各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乡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