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地点
导学五年级对象 学生
导学教师
活动主题 古诗《秋思》欣赏
教
学
过
程
家长学生建议 秋 思
[宋]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齐读。
3、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
4、质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互动交流。
三、品读,感悟情感。
1、默读,思考: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2、互动交流:(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
3、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4、指名读。
四、回读,总结、积累。
1、回忆诗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
2、背诵古诗。
3、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
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活动主题
地点
导学五年级
对象 学生 导学教师
古诗《泊船瓜洲》欣赏
教
学
过
程
家长学生建议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舟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理解题目。(出示全诗)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出示挂图,指名找出瓜洲所在地。)
(2)“泊船瓜洲”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合作学习
(1)先自己对照注释默读,思考,再小组互相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小组合作画一幅简图,图上要标有京口、瓜洲、钟山。
2、讨论、交流。
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出示标有京口、瓜洲、钟山地名的简图,并说全诗意思。“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的意思。
3、评议
你觉得哪一小组完成的质量最高。
4、教师演示
同学们,我在备课的时候也在电脑里画了一幅简图,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三、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出示挂图)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诗人驾船来到了江边,望着对岸,想到了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现在你就是画中哪位诗人,此时此景,你在想些什么呢?
四、启发学生推敲词句。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修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我们一起来想一下,作者可能用过什么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活动主题
地点
导学五年级对象 学生
古诗《长相思》欣赏
导学教师
教
学
过
程
家长学生建议 长 相 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一、、学习上阙
1、大家看,这是词的上阙,谁来读读,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谁能帮他解决?
谁能简单说说它的意思。
2、康熙21年,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一等侍卫随皇上从北京出发,出山海关去长白山祭祀,他们初春时节出发,现在已经到了寒冬时节,这期间他们岂止翻过一座山,跨过一道河,山一程水一程指的是?你从这一程又一程读出这是怎样的征途?板书:征途
我们可以用那些词语可以形容这种漫长艰辛的征途?
3、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纳兰性的他们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
学生读,学生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他的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4、夜深千帐灯,读到这儿,老师产生了疑问,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是呀,将士们白天车马劳顿,疲惫不堪,为什么夜深还不休息?
二、学习下阕
1、自己读读下阕想一想,为什么会夜深千帐灯
2、谁来说说下阕的意思。
3、和上阕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样,这儿的风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风雪交加。
4、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走进营帐、走进纳兰性德,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看到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5、同学们,出现我们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词人。板书:身在,心系故园
他行走在千山万水之间,然而他那颗心,却在故园,在家人身上。
6、大家想像一下,出征前,在他的故园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呢?学生交流,他多么希望可以,梦回故园,感受这份温馨、宁静、祥和,可是,现在,却被吵得乡心破碎,乡梦难圆。
7、对词人来说,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地点
导学五年级对象 学生
导学教师
活动主题 古诗《牧童》欣赏
教
学
过
程
家长学生建议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地点
导学五年级对象 学生
导学教师
活动主题 古诗《舟过安仁》欣赏
教
学
过
程
家长学生建议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活动主题 地点
导学五年级对象 学生
儿童诗《我想》欣赏
导学教师
教
学
过
程
家长学生建议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画一个东西。(老师和学生共同在空中画了一个圈)你们猜一猜我们刚才画了一个什么东西。
(上课伊始,教师用形体语言与学生共同完成了一项任务,学生的积极性马上上来了,并且学生放开了思维,激发了学生想像的欲望,为新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你们在上学之前和现在还有什么样的梦想,讲给大家听听。(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想像欲望再一次被调动起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可以展开我们想像的课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我想。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师: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用你们那智慧的笔记下你们的问题,留下学习知识过程的痕迹。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一直是这个班级的教学特点。)
2、把你记下的问题与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你们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4、师生共同提出自己认为的重点词语,全班共同解决重点词语。
(老师用这种方法了解了学生的合作收获,尊重了学生主导学习。)
三、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读一遍课文,到小组中讲一讲,你自己读了什么?在读的时候你又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学生提到的重点问题。
3、师:这首美丽的小诗中,一定有你最喜欢的一部分,马上练一练,一会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我们大家都是评委。
(这项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先练再读再评的过程中体会到诗中的意境,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
4、尝试背诵
四、放飞想像、拓展延伸
1、师:把你的想像写下来,可以仿照第三小节续编,也可以不用仿照,自己写。
2、师:把你们的美好想像用你们最美的声音读出,把想像的翅膀放飞。
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地点
导学五年级对象 学生
导学教师
活动主题 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欣赏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教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学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过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程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家长学生建议
导学五年级对象 学生
导学教师 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地点
活动主题 古诗《春夜喜雨》欣赏
教
学
过
程
家长学生建议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运用各种方法读,纠正字音。
二、运用定位联想认字。
三、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记字。学习“勿”。(1)“物”是形声字,去掉牛字旁后念什么?请你猜一猜。(2)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字。(出示有“请勿吸烟”“请勿喧哗”生活场景图,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理解“勿”的意思。)
小结:在生活中要细心观察,你也会学到很多知识。(3)出示物。(牛是一种温顺的动物,古时人们把它看成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人们把牛字旁作为物的偏旁,作为动物的总称。右边“勿”表示它的读音,是“物”的声旁。润:
1、部件组合法记忆。
2、“润”是三点水秀,说明它和水有关系,组词理解。
3、“润”也是形声字,三点水秀是它从形分表示它的意义,右边“闰”是它的声旁,猜一猜这个字念什么?
4、出示“闰”你在那见过这个字?
5、出示带有“闰”字的台历并说明“闰”是“闰年”、“闰月”的闰,请你回家查资料看一看“闰年”“闰月”是怎么回事。
四、有感情的背诵。
(一)出示画面并听发音。
(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听歌《春夜喜雨》,感情升华。
五、巩固练习,(乌龟妈妈点名)
六、学习成语。(在语言环境中应用。)
喜出望外和风细雨 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活动主题
地点
导学五年级
对象 学生
古诗《别董大》欣赏
导学教师
教
学
过
程
家长学生建议
一、诵读导入,整体感知。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品读前两句。
(1)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指导抓住如下重点:
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点拨,当时他们分别地点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啊,我看到了一片黄云悠闲地向我飘来。
谁能再读一下?这一回我看到了两片了。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千里”)。
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好一派黄云蔽空、天地间一片昏黄的情景!
在你们的眼前还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我感觉到的是微风,好舒服啊!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
两句连起来读。(个别读,小组读)
同学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奋力高飞的大雁了吗?它又有何感受呢?
(2)小结:是啊,已近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雁阵迁移,大雪纷纷,凄凄惨惨戚戚,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2、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品读后两句。
(1)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这句话有何神奇的的力量,竟然能让处于抑郁悲伤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擞地踏上别途呢?(生谈感受,同时让他们再次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2)从这真情的话语中,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假如此刻你也在场,你又会如何鼓励即将离别的董大,你会说些什么?
(3)说得多好,说得多轻松啊!同学们,可是你们毕竟不是高适,又如何体会他的苦衷阿!董大落魄,高适当时情况又是如何?(师生补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这时也正是诗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时候啊!高适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这时的高适也到处流浪,陷入贫贱的境地之中。)
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地点
导学五年级对象 学生
导学教师
活动主题 古诗《渭城曲》欣赏
教
学
过
程
家长学生建议
一、诵古诗,初读解题。
1、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
2、元二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
3、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生找资料明确地点。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了诗意。
1、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渭城、阳关)
2、探究以上两地点具体位置。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地图明确地点。
3、课件同时出示标有三地名的地图: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渭城——阳关——安西)
4、路程,体会离情:看地图,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诗配画,领会诗旨。
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点拨)
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
2、客舍:客中送客。(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
3、柳:“留”。古人折柳赠别。
4、酒: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
„„
四、明古风,体味别意。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
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吟诵。
五、悉评价,赏读古诗。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地点
导学五年级对象 学生
导学教师
活动主题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欣赏
教
学
过
程
家长学生建议
一、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
5、指导朗读。
二、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三、扩展思维
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此什么呢?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西湖的美景画下来。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活动主题
地点
导学五年级对象 学生 导学教师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欣赏
教
学
过
程
家长学生建议
一、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二、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三、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四、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小池)
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五、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六、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
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活动主题
地点
导学五年级对象 学生 导学教师
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凉有感》欣赏
教
学
过
程
家长学生建议
一、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练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牛儿吃草,抚把草吞下去,再返回嘴里细细咀嚼。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研讨自学能力,理解此首诗大致的意思,并不是难事,此时可作为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时机。
2.质疑问难,重点解答作者“感”什么,为什么“感”。
相机穿插有关时代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填补认识上的空白,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原文与诗意比较读。
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意,把古诗译为现代文是远远不够的,岂不如译文比起原文“意义大致还在,它的情致就不知去向了”(朱光潜)。
二、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
从“南望王师又一年”引申开去,展示以下资料拓展阅读:
(1)1177年陆游52岁作的《关山月》:“中原干戈古已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度今宵垂泪痕。”
(2)1186年陆游61岁作的《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1192年陆游67岁作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1193年诗人68岁作的《秋夜将晓出篱门凉有感》(略)。
(5)1210年诗人85岁作的绝笔诗《示儿》(略)。接着学生分小组选择学习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诗意后开展诗歌朗读比赛。这些诗分别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83年写的,学生从这些具体数字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呀!”(叶圣陶)古诗教学如果只守住课文中几首,就如单腿走路,学生受益不大;在精读一首诗后,再拓展读其他几首诗,则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以同样的题材组织学生集中学习相同的作品,则诗人一生为恢复中原、统一中国而奋斗的感人形象以及将个人的生命和民族的前途融为一体的伟大爱国精神,也能使学生受到感染。
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活动主题 地点
导学五年级对象 学生 导学教师
古诗《过故人庄》欣赏
教
学
过
程
家长学生建议
一、导入。
二、学文
1、交流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交流:“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5、交流:“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7)齐读“话”句
6、交流:“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些什么?
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把你看到的说出来。)
(2)读好此句,练习背诵。
阅读欣赏 组志愿导学活动记载
时间 地点
导学五年级对象 学生
导学教师
活动主题 古诗《客至》欣赏
教
学
过
程
家长学生建议
一、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探究新知
1、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杜甫50岁是,在成都草堂所作。当时他历尽颠沛流离,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活定居下来。
2、通读了解古诗大意。
3、逐字逐句读懂诗意。
4、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5、小组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6、讨论交流后评价自学情况。
7、学生逐句理解,连起来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
说说下面诗句意思: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五、小结:学了本诗,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板书设计:
客至
1—4句 迎客之喜悦
5—8句 待客情感的质朴
第二篇:家长学校活动记载
家长学校活动记载
本学年我校家长学校根据《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办好家长学校创新家庭教育的意见》以及县教育局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2012年展开了一系列工作,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一、健全机构,加强管理
1.学校现任校长担任家长学校校长,副校长协助抓家校日常工作。
2.建立了校长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由学校负责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负责人、等组成,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大支柱,整合了教育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优化了育人环境。
3.增设了教务主任1人,实施家长学校教学计划,处理日常教学工作。
二、开展活动,初见成效
(一)召开了家长会
本学年召开了4次全校性的大型家长会,特别是2012年9月,我校召开了全校性的家长会,由校长作了“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子女成才”为主题的重要讲话。他分四大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专题讲座: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保障及收费的有关政策;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3.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子女成才;4.高度重视子女的人身安全,做到警钟常鸣。这次大会家长反响强烈,受到了参会家长的一致好评。每次家长会,学校领导和老师向家长介绍了学校办学情况,如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求得了家长的认同与支持,保持了家校互通,了解了学生在家、在校情况和相互要求;向家长宣传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教育新观念等,达到了家校形成共识的目的,从而保持了家校教育的一致,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二)开办了专题讲座
以班为单位,每学期开办了2次专题讲座,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向家长传授了家庭教育方法、理念,对家长进行了家教知识培训,达到了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升家长素质的目的。
(三)进行了经验交流
1.为广泛深入开展家教知识交流活动,学校举行了“家长演讲”活动。她们各自交流了自己成功家教的先进经验。参会的家长、学生、老师得到了启发,受到了教育。
2.以班为单位每学期召开了2次成功家教经验交流会。班主任请教子有方的家长进行经验介绍,达到了家长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1.高度重视,构建了机构
我校家长学校把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纳入教育工作重点,特成立了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主抓以及班子所有成员、大队辅导员和各班级班主任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机制,强化了管理
为了把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落实到最基层,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确保管理工作具体到位,我校家长学校建立了两种制度,三种机制。
(1)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全校每一个班通过调查了解,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具体人数,再建立了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
(2)多管齐下,强化学校联系制度。学校、各班级采取了多种途径加强了与留守儿童父母和代理监护人的交流配合。通过家访、电话、书信等方式加强了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老师与监护人、学生与父母的交流。
(3)开展了留守学生谈心日活动,建立交流、沟通机制。学校、各班级召开了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教育他们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良好的学业成绩汇报父母的辛勤养育和代理监护人的精心呵护。
(4)实施了关爱留守学生责任帮扶机制。家长学校与教师签定责任书,建立了教师关爱留守学生校务日记,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成为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班主任定期家访,及时向代理监护人反馈留守学生情况,帮助监护人做好了留守学生的管护、教育工作。
3.充实教育,丰富了活动
学校、大队部、各班级通过爱心教育、赏识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崇尚科学,拒绝邪教”、“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读好
书、唱好歌”等主题教育,对留守学生加强了品德教育,引领留守学生远离不健康的生活。
三、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成绩已成为过去,荣誉已属于历史。一年来,我校家长学校工作有声有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不是尽善尽美,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一)不断完善家校互动机制
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与家庭互动机制还不十分完善,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联系还不十分紧密,家校配合还没有达到完全和谐。为此,学校决定在这方面加大改进力度。
(二)不断完善互动机制
社会发展到今天,学生的教育问题已不是学校单方面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三方互动。我们需继续完善与家长互动机制,与家长共创健康、文明的育人氛围。
(三)加强家庭教育知识培训
因学校领导应付“文山”、“会海”检查的多,上传下达的多,抓常规事务的多,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不够,在来年工作中需在这方面增加培训次数,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升家长素质。
(四)加大宣传动员力度,鼓励更多学生参加征文活动
由于本校学生家庭困难的多,每次就是一小部分学生参加征文比赛,因此在来年的工作中,加大宣传动员力度,鼓励更多学生参加征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五)大力开展关注弱势群体活动
关注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关注校园弱势群体:扶贫济困、助学助残、帮扶失足青少年等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家长学校在这方面还要多开展活动,给校园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
(六)提供亲子平台,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学校工作需要家长的参与、管理,学校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请家长到学校参观、听课,参与孩子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掌握学校的活动情况,密切亲情关系和家校关系,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篇:师德活动记载
师德活动记载
2011-2012
2012.3.12学习《教师师德修养读本》。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2012.4.2学习教师如何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风范。
2012.5.7学习新形势下如何认识教师的角色定位。
2012.6.25开展“百校千师访万家活动”,认真听取家长意见。2011-2012自我评价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大胆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教改尝试。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得与失中思索,自己一直奉行踏实工作、虚心学习的原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12-2013
2012.8.24认真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落实应城市教师行为“八不准”。
2012.9.3开展师德师风讨论活动。
2012.10.22学习消防知识,创建平安校园。
2012.11.29开展“百校千师访万家活动”。
2012.12.24学习全国模范教师习小英先进事迹。
第四篇:志愿导学征文
我的“导学”故事
不知从何时起,”有偿家教”在教育界悄然兴起,它严重地玷污了人民教师的称号,丧失了一个为师者的道德。学生堪忧!教师堪忧!教育堪忧!所幸的是,一股新的教育之风在镇江大地上蓬勃盛行,它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福音,也再一次证明了那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镇江市教育局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教师志愿导学活动。很荣幸,我也是这队伍中的一员。
我是一名偏僻小镇的小学老师,家住在更为偏僻的山村,这里有纯朴善良的村民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年轻的父母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远走他家,留下了他们——留守儿童。我的导学对象就是村里的一名留守儿童——相茂盛,他是一位天真稚气的小男孩,读五年级,而我,就是他的语文老师。
志愿导学的第一天,下班后,我来到相茂盛的家。一张小桌上,相茂盛在认真地写着作业,握着笔的手在作业本上不时地移动着。见到我,他有点儿紧张,忙不迭地站起来,一边和我打招呼,一边有礼貌的端板凳。我问及他的奶奶,他说奶奶到菜地里去了。多么乖巧的小男孩!我在他的旁边坐了下来,和他聊起了学习。他显然有点不安,稚嫩的小脸开始泛红,喃喃地说:“老师,我的语文成绩不怎么好,主要是阅读和作文完成地不好。”“没关系,不是有曹老师吗?老师就是来帮助你的,你在语文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尽管问老师,我们一起努力好吗?”我望着他的眼睛,微笑着。听了我的话,相茂盛使劲点了点头,从他的眼中,我看到了希望。那天,我帮他复习了当天学习的课文,从朗读课文到听写词语,从课内阅读到课外拓展„„在整个导学过程中,虽然他的表现不是很好,但是我知道,他已经在努力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常会带些课外书给他,教会他阅读的方法,如:怎样概括一段话的意思,怎样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我还带他走进大自然,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文字去表达;我还经常带他和村子里其他的小孩做游戏,如:踢毽子,跳长绳,捉迷藏等,既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又帮他积累了写作的素材。时光在他的一次次成长,一点点进步中悄然流逝,看到他的作文从原来的“流水账”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文字,我感到很欣慰。
感谢志愿导学,让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感谢志愿导学,让孩子们有了更好的教育机会。希望多年以后,当他回忆起自己的求学时光,能记住我给予他的这一抹亮色。如此,足矣!
丹徒区荣炳中心小学
曹素仙
第五篇:手抄小报活动记载
活动内容:手抄小报评比活动
活动目的:以“我读书,我快乐”为目的,组织引导广大学生参与读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二、活动对象:三一班全体学生
三、活动过程:
1、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多读书、读好书,体会读书的乐趣。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有关读书的名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一位学生出一份读书小报。
2、各组长在自己的小组中中挑选2张优秀小报交于班长。
3、学生小报展览:以版面形式展览,组织全班师生观摩、评比。
4、奖项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