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岗考试重点总结2
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②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③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④课程理论。课程目标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时限性,即课程目标要同特定的教育阶段相互联系,不是对所有教育阶段预期结果的笼统规定;②具体性,即课程目标要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③预测性,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结果是预期性的,不是实际的结果,是学生发展状态的理想性规划;④操作性,即课程目标是明确的,可以付诸实现,不是一般性的规划。
6、教学目标有哪些特征? ①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②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③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7、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如何? ①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
②课程设计的意义:1.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2.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
8、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强制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法,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具有强制性。
②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③基础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
9、教学计划的构成内容有哪些? 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10、教科书的编排有哪些要求? ①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②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达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③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④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⑤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
11、教科书的作用是什么? ①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③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④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等。
12、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②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注重适用性;④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⑤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13、简述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
①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②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③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④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⑤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⑦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14、课程评价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经历哪些步骤? 要解决的问题如下:①评价概念是否合适;②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③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
要经历的步骤如下:①把焦点集中在所在研究的课程现象上;②搜集信息;③组织材料;④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心理学
1、怎样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学校教育、教学和课? 学校教育实质上是学生自己去领会、巩固、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具有独立的选择和决断问题的认识及行为能力的过程,他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也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教学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课堂情境是学校特殊性的体现,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
2、举例说明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 正式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体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非正式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如学习兴趣小组、自学小组、团伙。
3、怎样使用社会测量法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
第二篇:2012特岗考试总结
2012特岗教师考试专用复习资料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道学创立了世界上 2012特岗教师考试专用复习资料
②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⑤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⑥掌握复习的量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
②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③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⑤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4、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的变化和运动
c.刺激的对比
d.刺激的新颖性
②人的主观状况:
a.需要和兴趣
b.情绪与期待
c.知识经验
d.身心状态
5、简述不良情绪调节的方法(情绪健康与情绪调节)
①合理发泄
②转移
③自我控制
④自我安慰
⑤幽默
⑥升华
6、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③与克服困难相关联
7、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①注重学生早起能力的培养
②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③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三篇:特岗考试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3年农村特岗教师计划招聘简章
发布时间:2013-06-19来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3年实施国家和地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
特设岗位计划招聘简章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3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函[2013]4号),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现制定本简章。
一、招聘工作原则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和“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原则。
(二)坚持编制内招聘原则。各市、县(区)必须确保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招聘特岗教师。招聘的特岗教师服务期为3年,服务期内纳入当地教师队伍管理。
(三)坚持“定县、定校、定岗”与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相结合的原则。招聘的特岗教师安排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不得随意调整。
(四)坚持有报必查、有错必纠的原则。把资格审查贯穿于特岗教师招聘工作全过程,发现弄虚作假的,一律取消特岗教师招聘资格。
(五)实施阳光操作,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对笔试、资格审查、面试(综合考核)、聘用等关键环节的参与和监督。
二、招聘实施范围及岗位
2013年我区计划在兴庆区等23个市、县(区)、宁东管委会和教育厅直属的3所学校共招聘特岗教师3000名,其中,国家“特岗计划”2700名(单列75名用于定向招聘符合国家“特岗计划”招聘基本条件的支教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地方“特岗计划”300名(单列150名用于定向招聘符合地方“特岗计划”小学教师)。〔支教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专指参加过“三支一扶”中支教、宁人发[2005]120号文件批复人员、“志愿服务山区八县及红寺堡开发区支教的高校毕业生”(2003年至2005年由自治区教育厅、人社厅、财政厅、团委选派人员)等三类支教项目并于2013年6月20日前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人员,以下简称“支教人员”〕。招聘的具体岗位详见附表一、二、三、四。
三、招聘基本条件
应聘者符合《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招聘岗位要求等有关规定,政治合格、品行良好、身体健康,志愿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服从组织安排。
(一)国家“特岗计划”招聘基本条件:
年龄在30岁以下(1983年6月20日以后出生),初中特岗教师招聘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应往届毕业生(往届生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小学特岗教师招聘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应往届毕业生(往届生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和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师范类专科毕业生。
(二)国家“特岗计划”定向招聘支教人员(小学教师)基本条件:
年龄在30岁以下(1983年6月20日以后出生),招聘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往届毕业生,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在宁夏参加过支教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人员。
(三)地方“特岗计划”招聘小学教师基本条件:
年龄在35岁以下(1978年6月20日以后出生),宁夏户籍,招聘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师范类专科及以上毕业生,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四)地方“特岗计划”定向招聘小学教师基本条件:
年龄在40岁以下(1973年6月20日以后出生),大专及以上学历,须具备小学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截止2010年12月31日前在设岗县(区)公办中小学连续任教满三年以上且在岗的聘用教师。地级市直属中小学聘用教师纳入学校所属地报名招聘。
四、报名
(一)报名时间:2013年6月21日上午12:00至6月26日上午12:00。
(二)报名方式:采取网络自愿报名,不收报名费。登录国家特岗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网(http://tg.ncss.org.cn/)进行报名。
(三)报名要求:
(1)截止6月20日支教服务期满人员可报定向支教岗位,也可选报国家“特岗计划”岗位,两者选其一。
(2)报考国家“特岗计划”定向招聘支教人员,在报名“优录条件”栏中填写XX年月至XX年X月在XX学校支教,不填写者视为没有参加支教服务,审核时不予通过。
(3)报考地方“特岗计划”定向招聘2010年12月31日前在设岗县(区)连续任教满三年以上且在岗的聘用教师,在报名“优录条件”栏中填写XX年月至XX年X月在XX学校教学,不按要求填写者审核时不予通过。
(4)应聘者按照要求上传本人近期免冠1 寸证件照,填写报名信息,凡由于本人填报信息不真实、不完整或填写错误等原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
(5)报名结束后立即打印报名信息表一式3份,用于资格审查、笔试、面试。
(6)曾于2010年、2011年、2012年被聘用为特岗教师和在编教师,不得报名参加2013年特岗教师招聘。
(7)特岗教师招聘和“宁夏回族自治区2013年部分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公开招聘教师”同时进行笔试,报考者只能选择其一。
五、报名信息网上初审、报名结果查询及准考证打印
报名时由各市、县(区)教育局组织进行网上报名信息初审,应聘者在报名结束前随时上网查看报名审核情况,报名结束后不再受理。网上信息初审通过者请于7月9日12:00至12日12:00前登录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打印准考证。
六、笔试
(一)笔试由宁夏人事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二)笔试时间、地点:定于2013年7月13日进行笔试,报考者应按《准考证》上规定的具体时间、地点准时参加考试。
(三)笔试内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应用能力等,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300分。
(四)笔试成绩查询:笔试成绩于考试10个工作日后至面试前凭本人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登录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进行查询。
(五)笔试成绩加分条件:(1)回族考生在笔试成绩中加5分;(2)烈士的配偶、子女加20分;(3)同一应聘者累积加分不超过20分。
七、划定笔试成绩最低分数控制线
自治区领导小组根据笔试情况分类划定笔试成绩最低分数控制线。少数专业性强、生源少的岗位,可视情况在笔试成绩最低分数控制线下降低一个分数段。具体事项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公告。
八、确定参加资格审查及面试(综合考核)人员名单
按报考者笔试综合成绩(含加分),从高分到低分,以招聘岗位数1:1.3的比例确定进入资格审查及面试(综合考核)人员名单(招聘1人的岗位依次进入面试的应不少于2人)。参加资格审查及面试(综合考核)人员名单由自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公告,公告时间为3天。
九、资格审查及面试(综合考核)
(一)资格审查
1、面试前由招聘特岗教师的市、县(区)教育、人社、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由市、县(区)教育局(厅直学校)负责通知。
2、资格审查需提交的证明材料:身份证、毕业证、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报名信息表、支教人员服务证书及证明材料。
3、资格审查后由招聘特岗教师的市、县(区)教育局、人社局及纪检监察部门对审查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3天。
4、资格审查后出现的人员空缺由自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按人员空缺及笔试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递补人员仍须按照以上要求进行资格审查)。
5、在资格审查中,凡发现报考者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一律取消招聘资格。资格审查结束后方可进行面试(综合考核)。
(二)面试(综合考核)
1、面试工作按照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一部署,由各实施“特岗计划”市、县(区)教育、人社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2、面试时间和地点,由各市、县(区)教育局(厅直学校)负责提前通知参加面试本人,应聘者应保持联系方式畅通,因联系方式不畅通而造成的后果由应聘者承担。
3、面试(综合考核)主要采取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说课试讲、技能测试及实际操作等方式对进入面试人员从专业素质、授课能力以及德、能、勤、纪和奖惩方面进行面试(综合考核)。
4、面试(综合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面试合格线为60分。对面试(综合考核)成绩达不到60分的,取消招聘资格。
(三)考试总成绩的计算方法
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含加分] 3)65%+面试成绩 35%。
十、确定拟聘用初步人选
按照考试总成绩和招聘职位,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聘岗位计划1:1的比例,确定体检、考察拟聘用初步人选。面试(综合考核)成绩不合格(60分以下)者不得列为拟聘用初步人选。同时将面试(综合考核)成绩连同拟聘用初步人选名单报自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十一、体检
(一)体检由市、县(区)教育局、人社局负责组织实施,同级纪检部门对体检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二)体检须在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人事部、卫生部颁发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中等师范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和《高等师范学校招生体检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用人单位或受检人对体检结果有疑问的,可以提出复检。对体检和复检中弄虚作假,不严格执行体检标准将不符合体检标准人员体检为合格的,除取消受检人应聘资格外,还要追究组织体检部门负责人以及体检医院的相关责任。
(四)应聘者要认真完成全部体检项目,如在规定时间不按要求完成体检项目的,视同自动放弃体检资格。对体检不合格或因故不能应聘等情况出现的人选空缺,按考试总成绩依次递补。
十二、公示
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根据各市、县(区)上报的拟聘用初步人选名单,汇总审核后在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宁夏毕业生就业网上公示7天。公示期间,如有群众反映,经核实不宜聘用的, 一律不予聘用。
十三、补录
公示结束后,对招聘岗位报名人数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岗位空缺,将由自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岗位后发布公告,组织在笔试成绩最低分数控制线上的考生中公开征集志愿,并按照以上程序和要求面试后择优补录。面试(综合考核)成绩不合格(60分以下)者不得再报名参加原报考岗位的补录。
十四、审批
各市、县(区)将拟聘用的特岗教师名单报教育厅审核后,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批。
十五、聘用
由用人学校与聘用的特岗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为3年(含半年试用期),聘用期间纳入现行人事管理制度统一管理。聘用期间如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解除合同的情形或年终考核不合格的,依法解除聘用合同。在3年服务期内,国家与地方特岗教师不得互调、不得跨市、县(区)调动,不得安排到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
十六、其他事项
(一)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编办成立自治区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各市、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负责2013年“特岗计划”实施工作。
(二)自治区纪委派驻教育厅纪检组、人社厅纪检组组成“特岗计划”招聘工作监督组,加强对特岗教师招聘工作监督,确保公正、公平,坚决杜绝徇私舞弊和弄虚作假行为发生。严格审查程序、严肃工作纪律,对在招聘过程中违反工作纪律、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及其有关领导,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调离招聘工作岗位或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凡涉及到考生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参照《公务员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26号)和《关于从严处理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宁人社发[2009]92号)执行。
十七、凡涉及特岗教师招聘的重大事项或本方案未尽事项,由自治区特岗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监督电话:0951-6043632(教育厅纪检监察室)
0951-5099016(人社厅纪检监察室)
政策咨询、报名咨询: 电话0951-6031954
考务下载打印准考证: 电话0951-5099130 0951-5099131 0951-5099163
附件:
1、宁夏2013年实施国家特岗计划分市县区招聘中小学学科岗位分配表
2、宁夏2013年实施国家特岗计划定向招聘支教人员分市县区招聘小学学科岗位分配表
3、宁夏2013年实施地方特岗计划分市县区招聘小学学科岗位分配表
4、宁夏2013年地方特岗计划分市县区定向招聘小学学科岗位分配表
5、各市、县(区)教育局网上资格初审联系电话
附件打包下载.rar
自治区教育厅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3年6月19日
第四篇:河南省特岗教师考试重点总结
一、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方向。
教育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能按照一定的目的对自发的环境影响进行调节和选择,充分发挥环境中积极因素的作用,避免和消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作用,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2)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而环境中其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无计划的,无系统的。各种影响之间往往是矛盾的,冲突的。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是由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的,教师是受社会委托来教育学生的,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与任务,熟悉教育内容,掌握教育方法与手段,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因而可以确保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
4)教育对个体发展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儿童和青少年进一步的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二、试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还要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兴趣,爱好及内在潜能的释放提供条件。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般来说,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客观食物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现在教学要自觉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实践能力。
4)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教学不仅要传授科学的文化知识,也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发展的目的。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教学也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运用艺术,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三、试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即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1、知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其次,知识学习的本身是艰苦的劳动,这个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祖国前途联系起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保证。
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种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试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人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过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始,以行为终结,值得注意的是,在德育过程中可以有多种开端。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首先,学生的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其次,德育过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其实是对外部教育因素分析,综合的过程。
最后,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也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必定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
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渐提高的过程。
这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创设问题情景指提供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能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材料,条件和实践。成功的教学应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如果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不是由他人设定是,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设定一个既具有挑战性,但是又现实的目标,并表扬学生对目标的设定及实现。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教师把期望明确地传递给学生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方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而通过反馈可以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样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外部奖赏在此是指物质上的奖励。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心态。赞扬、奖励一般比批评、惩罚更具激励作用。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竞争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通过立志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启发学生自觉、勤奋的学习。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1)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相信成功与努力之间必然有联系,人就不容易表现出消极的行为,不容易产生无力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试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的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如何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立。
班级管理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的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要做到: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即要把学生看成是受教育的对象,又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既要耐心细致的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影响力的保证。四)发扬教育民主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看法,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以讨论和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要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五)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的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做自我批评,能与学生心理互换,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自改。
六、试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1)加强生活的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学生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只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是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明确生活的目的追求崇高的理想。
2)组织实践活动,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应注意:1)向学生提出的活动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2)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要替代他们去克服困难。
3)根据学生的意志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对于容易盲从的学生,教师应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培养其对社会,集体和劳动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于怯懦的学生,应多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以增强其信心和勇气。
4)加强自我锻炼,点滴小事做起
在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过程中,周围人的影响和集体委派的任务,榜样的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才能真正起作用,在学习自觉性坚韧性方面的自我锻炼,可以采取方法:1)经常用榜样、名言格言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督促自己。2)经常与周围学习好的同学作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直到赶上或超过自己为止。3)坚持制定学习计划,包括学期、月、周的计划及每天的安排等。严格执行计划,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坚持完成。4)坚持写日记,检查自己当天的活动,发现缺点立即完成。
七、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它们决定人们的理想信念,人们的思想境界,因此应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用合理的新年知道自己的行为,从而塑造良好的性格。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就会增加这一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对还不能明辨是非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3)充分利用榜样任务的示范作用。教师应该经常给学生讲解优秀人物的事迹,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除此之外,用教师本身良好的性格去影响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生活在一个优秀的集体里,才能让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并在集体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毅力,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步完善自己的性格。另外集体舆论的力量也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性格倾向因材施教。展现性格中美好的一面,摒弃缺陷和不足,不断促进性格的自我完善。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要有强烈的自觉能动性,外因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而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
八、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容忍,支持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b)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情况下,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为创造性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遇,促进创造性行为的出现。
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
a)保护好奇心。应接纳学生提出的各种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的探索行为。
b)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的问题不论对错、正误,都要以肯定的态度加以接纳。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妄加指责,更不能全盘否定,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为尝试新的探索作准备。
c)鼓励独立和创新精神。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的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常用的方法有:(1)、头脑风暴法。(2)、直觉思维训练。(3)、发散思维训练。(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参考一下方法:(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将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4)组织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九、试述教师应怎样组织科学有效的复习?
复习在记忆中有重要作用,每学习一次就多一次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而也增加了信息加工的深度,提高了编码水平,为了防止遗忘,组织有效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1、及时复习
记识后,遗忘很容易发生,因此,必须及时复习,针对遗忘先快后满的特点,在记识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制定复习计划,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劳,以免产生干扰。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根据复习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同,复习形式有两种。集中复习,把材料集中在一段时间复习,分散复习,把材料分配到几段相隔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复习难度小的材料可适当集中,难度大的材料可采取分散复习的方式,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单调的复习方法,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的情绪,会降低复习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手写相结合。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另外,这种方法可以及时检查记忆效果,有利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有无记忆目的或记忆目的是否明确会影响记忆的效果,目的不同,学习者在记忆材料时的组织会有所不同,这样就会影响记忆的效果。首先,要有长远的记忆目标和意图,学习记忆应有计划。其次,记忆的时间意图应准确与明确,以便提高记忆效果。再次,要培养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机械记忆的特点基本上不去理解材料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按照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进行逐字逐句的记忆。如果将机械记忆的内容,人为地赋予其意义,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学习中要以意义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辅,发挥两种记忆各自的长处,从而提高整个记忆的效果。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为了理解记忆材料,应该先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把它们概括而确切的叙述出来,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对材料的组块化实际上就是把若干的组块组合成数量更少的、体积更大的组块的心智操作,它能使输入信息有效地输入长时记忆。对记忆材料可以用多种方式组织加工,常见的组织加工方式是类别群集,即把一些列项目按一定的类别来记忆。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编码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适合于记忆贮存。如在长时记忆过程中,可采取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质量,加深个体对识记材料的理解,是识记信息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不易遗忘。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学过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复习,是不可能长久、完全保持在记忆中的。克服遗忘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复习。
影响
十、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提高其脑力劳动的效率,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帮助调节好学生的情绪至关重要,主要方法有: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教会学生调节情绪的紧张度就要使她们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比如,有人用座右铭“忍”字来告诫自己不要感情用事,以防止或缓和激动的情绪。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学生不适宜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情绪经验引起的。学生考试、公开发言都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这是临场经验不足造成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种过度性情境,即从不紧张到较为紧张,最后再到更高一级的紧张环境,使学生积累各种情景下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对一个问题往往只从一个角度解释,所以容易受到挫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发现问题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健康的情绪,多角度多侧面地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有助于学生的情绪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教授学生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如当学生被不良情绪困扰是,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暂时离开不良情绪的情境:如果学生的情绪反应超过了适度的量,这时“堵”不如“疏”,即合理宣泄法,还可以采取自我暗示法等等。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同时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不良情绪的困扰,从而找到合理宣泄的渠道,这也有助于增强其心理抗压力。
十一、试述发现学习与接收学习的利弊。
发现学习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2)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知识和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3)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促进学会学习以及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4)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不足:(1)有些学科诸如文学、艺术不适合发现学习
(2)有些学生不适合发现学习。
(3)发现法学习耗时过多,不经济,不宜与在段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接收学习的优点:
1、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只是获得中的重要作用。
2、在讲授知识间的抽象关系可能更有效
3、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更适于采用接收学习。
4、为学生提供好方法来帮助他们保持重要的信息。
不足:
1、偏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2、对于具体经验和程序性知识,其他教学模式可能更加有效。发现学习和接收学习都可以是机械的或有意义的,在学生学习只是的活动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法相学习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
十二、20世纪后期以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哪些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的教育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几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很快得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收教育的权利而且必须接收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21世纪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具体包括教育思想、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以及个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十三、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
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A、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B、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正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 C、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都会有同样的理解,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景下的学习历程。2)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
3)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A、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B、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形管的只是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C、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景认知的观点。只是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只是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
十四、简述心理健康的教育的任务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
动性。2)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她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3)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十五、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1)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
个体自我调适的目的是通过改变个体自身的某些特点来增强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A、观念改变,教师要学会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工作,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要认识到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又要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结合自身实际,对工作作出合理期望,勇于接纳自己。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学会休闲,张弛有度。B、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C、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2)组织有效的干预
组织干预的思路就是通过消减过度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负荷、明确工作任务、积极沟通与反馈、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来防止和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2)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网络。首先,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进行合理的定位;其次,国家应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利,使教师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尊重。最后,教育部门应探索出有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将职前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智力与非智力能力,重视教师承受压力和自我缓解压力的训练。
十六、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强化那些能力?
1)新教材新课标的透析能力
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无论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文体结构和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研究和剖析教材的能力,以便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设计课程结构。
2)课堂教学要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在一个信息膨胀,知识爆炸的年代,学生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而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大势所趋。
3)与其他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的能力
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合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4)不断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提倡终身学习,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心理健康有以下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十七、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书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十八、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育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简述新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是学科
十九、简述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了教育活动的主体
首先,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
其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最后,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
4)学生是责权主体
二十、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主要的成长途径有以下几个: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二十二、简述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关系。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在同意政治经济制度下,各国的教育虽然也有差异,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虽然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教育培养出政治制度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首先,一个国家的民主化进程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其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并不是决定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中只起加速或缓慢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二十三、当前我国班级管理中存在那些问题?有何解决策略? 存在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与专断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应试教育”高度重视课堂教学,重视考试成绩,以教师为中心,班主任过度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及个人权威,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很多中小学的班级干部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部作风”,不能平等的对待学生,班级管理中缺乏主动性。解决策略:
要解决我国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1)以满足学生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即时班级活动的出发点,也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的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要实行班级干部的轮流执政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机会,并学会与人合作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二十四、简述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我国教师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2、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核心,是教师崇高道德品质的保证。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的爱,不溺爱,不偏爱;其次要无私的爱,一视同仁;再次,碍于要求相结合。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师爱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
3、团结协作
(1)相互支持,相互配合。(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3)弘扬正气,摒弃陋习。
4、为人师表
(1)高度自觉,自我监控。(2)身教重于言教。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素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播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及关系
4、健康的人格
第五篇:特岗总结
特岗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作为2009年特岗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很荣幸的在泾县章渡中学开始了自己人生目标的新起点,记得一开始教育局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育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几天的岗前培训,后来走上岗位后我也一直没有停止培训自己,我不断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这一学年的工作中,虽然没有优秀前辈教师的工作成绩显著,但我是抱着一种向优秀、先进教师学习的态度来工作的,希望在日常教学中寻找差距,以便更好的充实自己,服务于工作。在此,为了更好地让领导们对我进行了解,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我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记得初登讲台,看着孩子们明亮的眼睛、黝黑的脸庞,顿时涌起作为一名老师的自豪感。但随着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才渐渐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或许是现代学生的特点,乡下学生有顽皮的天性,在兴奋强于抑制的初中阶段,他们更是将自己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课堂上恣意妄为;另一方面由于小学基础太差,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初中的学习任务„„
一度,我陷入一种极度失落的情绪中,绝望过、伤心过、甚至想过放弃。在经受了一系列打击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与学生太过亲近?是没有结合他们的实际降低教学难度?还是没有把握住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各个方面,我开始调整自己。首先,艰难地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改变自己的穿着习惯,放弃舒适的休闲装,穿上职业装、蹬上高跟鞋,让自己看起来像个老师;开始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严厉自己的声音、严肃自己的表情,总算初具成效。其次,结合学生特点改变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比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动;采取奖励机制,准备一些小奖品作为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奖励;面对问题学生,我采取了课堂上一发现有进步就马上表扬鼓励进行正强化,课堂下多交流的方法来柔和师生关系。再次,多与学生和本地老师交流。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我终于有所感悟,也获得了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同,不用再面对无序的课堂,不再和学生针锋相对,有了一个和谐的课堂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后学生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深知,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应该到国家最需要、党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记得在大学毕业的总结中我曾写到:“总有一天,我会到党的教育事业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挥洒青春、奉献知识。”现在我不正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吗?“一片丹心惟报国”,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应该有更多的孩子们享受到这样的教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发扬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更加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以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激励自己;更加勤奋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层次,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加用心地思考、专研,力求成为一名师心慈、师风正、师学勤、师业精、师德高的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