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探索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05:5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探索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探索结题报告》。

第一篇: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探索结题报告

《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探索》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地处淄博高新区的西北,是一所纯正的农村学校,在周围的农村学校中也是唯一一所集山东省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示范学校于一身的学校。现有教学班34个,学生1760人,学校占地80亩。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27人,在我校的教师队伍中有市级骨干教师一人,多人次获得淄博高新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我校也有一批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多人获得市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淄博高新区石桥中学前身就是几所学校合并而成,在其发展历程中2003年因高新区扩区接受了桓台划进的400多学生,2008年,因城市广场建设工程导致我校同原南营中学合并。虽然历经这么多的曲折但是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在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丰硕收获。我校在研究课题《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中开发的资源《在山那边》获得省资源开发评比一等奖。《网络环境下大量阅读提高同学的思辩能力》获得省级课题评选二等奖。刚刚结题的《敏特英语的应用》课题解题中,我校的解题成果受到专家的好评。

根据市教育局在全市全面开展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活动要求,我校于2007年1月完成课题《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探索》申报,作为《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子课题——《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探索》被正式立项后,在课题实验阶段和全面实施阶段,我校课题组认真开展相关研究实践活动。现就近三年多来的研究与实践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从2002年秋季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八年多的实践,新课程改革已步入实质性阶段,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没有教师专业的成长,新课程改革很难有大的突破,更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目前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模式尚未形成。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怎样与新课程一道成长,是每个热衷于教改的管理者和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学校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就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对于促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构“有效学校”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在于促进“有效学校”规律探索:通过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模式,从而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策略研究。本课题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调查;

2、如何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目标体系;

3、发展性评价与传统评价方式的比较研究;

4、发展性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通过这些研究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整体水平。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校本研修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我校主要是以教师个案为载体进行解剖。研究着眼于学校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策略的探索,努力实现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实践思路。课题组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实践:

(一)加强领导,整合力量

为强化组织管理,保证课题研究活动顺利开展,课题申报立项后,我校立即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组并建立了学习制度和考核制度。杨长征校长任组长,主要成员有孙玉祥、成涛、李爱华、石建华、教研组长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要求所有教师全员、全程、全面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明确每个课题组成员相关的责任与义务,要求每一位老师对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并积极地参与,做到“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后勤保障组在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障,为全体参研教师配备了必备的书籍和音像资料。

(二)立足校情,认真调研

为探索一条适合我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在研究之前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了解所有参与教师的现状(包括学历职称、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对网络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教育资源的应用等),形成了本校教师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教师教科研能力相对较弱,一直没有实质性突破;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三维目标难以灵活运用和把握。问卷调查还表明,作为我校中坚力量的青年教师,在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内涵、教学方式等方面仍存在模糊认识。快速提高我校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使他们熟练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具备新课程背景下的当代教师的综合能力,是我校实现教师专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我校在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同时,把加强和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如何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探索》的重点来进行研究与实践。

(三)认准目标,扎实研究

1、加强学习,把握实验内涵

为使全体教师能准确把握本次课题研究的内涵,我校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课题组多次召开主要成员参加的专题会议,适时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学习和研讨,统一认识。全体参研教师认真学习课题组的方案,学习课题研究有关材料,畅谈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学习交流,努力使每个成员充分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步骤与研究方法。

2、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主渠道丰富课堂教学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竞争激励机制,每学期学校根据教师发展的需要,都开展各种形式教学专业大比武。我校开展的活动有,骨干教师的公开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全员参与的大比武等活动。几年的积淀,广大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了一节优质课所具备的基本要素。本学年开展青年教师自录自评一堂课,我校对每位参赛教师进行了同步录像,教研组对每位参赛教师进行点评,实行个案跟踪,以期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3、倾听专家报告,提高理论水平

我校同山东理工大学的心理研究中心合作在教师层面开展了系列专家讲座。有针对教师职业倦怠开展的心理疏导、针对教师科研能力低开展的如何做好教科研工作的培训。这些培训工作提高了各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更加有力的促进了课题研究的开展。

4、个体优化与培养骨干相结合

(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对教师的培养,首先是思想素质师德的培养。学校不断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师德建设,树立榜样和典型,推动教师乐于奉献。(2)继续实施“青蓝工程”。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我校一方面鼓励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争创市区级骨干教师,同时也强调青年教师更应不断学习,和新课程一同成长。为此,我们每学年都将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实施“青蓝工程”,建立教师结对管理制度,努力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3)搭建舞台,激励成长。除了有计划的组织青年教师到区内外进修和培训外,还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实践为他们搭建成长舞台。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评比、上汇报课、写教学反思;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参加各种观摩交流活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让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5、邀请家长参与新课改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模式是现代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为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了解新课改,搭建社区、家长、学校相互沟通了解的桥梁,我校几年来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让家长走进教室,关注课堂教学;让家长和老师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互动,了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使学校能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及新课改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出谋划策,为学校的发展吐露心声。

四、课题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我们的课题通过研究,初步探索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

1、建立学习制度,养成学习习惯。制度创新是学校提升竞争力的保证。学校一方面要帮助教师制定符合教师个体的学习发展计划,另一方面也要把教师的学习发展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从制度上有效促进教师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学校要鼓励教师订阅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杂志和一些指导专业发展的书籍,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的教师进行奖励,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进修和提高学历学习。第三,学校还与各级教研员、兄弟学校的名师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教师学习提供人员上的智力资源。

2、重构教研活动,营造“学习型”教研气氛。教研活动应该成为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学习,教师的探索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我校在学期初计划制订阶段,认真研究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特点和目标,精心选择学习内容,为教师教研准确定位,设计了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教研活动,同时,在教研活动中采用“参与式”的学习方法,促使教师们在参与分享的讨论交流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营造良好气氛。在学习型小组研讨活动中,课题组把教学目标、科研目标变成具体的任务并融入每次的学习小组的研修活动中。教师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会得到较好的调动,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专业环境,以优秀教师为主体,通过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特别是在示范课和汇报课中,使年轻教师掌握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各方面的技能,从而达到迅速提高自己处理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把开展互相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作为常态机制,能使教师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既交流了经验又使每一位教师在交流中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课堂教学行为得到改善,逐步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炼为理论水平。学校还应组织教师优秀教师的课,给他们创造更多的与教育专家对话交流的机会。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发展,应以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为主线,通过名师指导专家引领,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形成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实践成果

通过研究,我校全体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研究对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这种理念上的转变对于学校突破瓶颈、谋求深层次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开展课题研究的两年多时间内,我校在市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在高新区教研室的领导下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多人次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

教师专业的发展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两年多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频频获奖,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校的国画班同学比赛中频获佳绩,男女足球队在市长杯比赛中分获季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受到高中学校的青睐。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我校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和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但研究进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诸如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占比例较大,对培训学习认识到位,但是驾驭课堂能力差,诸多问题的存在构成了我们以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

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二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2011-06-19 16:29:02)转载▼ 标签:

教育

引言

新世纪之初,自建国以来最深入的一次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雁塔区被定为西安市教改试验区,我校有幸成为了首批教改试验学校之一,在这一新形势下,好多原来隐藏在教育教学背后的潜在矛盾也越来越明显的浮出水面,最明显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缓慢已成为教改继续深入的桎梏。面对这一现状,2003年初,我校语文教研组在我校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其它职能部门的配合下,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经过近半年的前期准备和调研,拟定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呈送雁塔区教育局,经教育局评审组同意,2003年6月被正式列为西安市第七十八中学教师教育研究课题。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周密部署下,经过课题组两年多的调研、讨论、研究,现已完成研究任务。

一、课题的提出

1.近年来,在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要学好,必须对教师进行持续的、高质量的专业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的模式必须改变。教师不再被动地坐在那儿,接受“专家”的新思想或新实践,对专业发展的评价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的满意度,或是对这些新方法的用途进行评价。学校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师专业发展。

在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际能力,同时还主张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扩大教师的自主权,促使课堂教学合理化。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形成了教师反思运动以及教师成为研究者运动。美国人认为教学是使所有其他专业成为可能的重要专业;是形成今天教育和美国未来的专业。培养并支撑教师知识和技能的终身发展对美国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学校既是学生学习场所,也是教师发展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2.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是以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开始,经过学历补偿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向以旨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继续教育迈进。继续教育已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这标志着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已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正在不断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在我们的身边继续教育还存在诸多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不足。因为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就自己身边曾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就教师专业化问题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职业的占50.2%,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专业的占3.1%,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事业的占46.8%。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的教师缺少专业感、缺乏专业意识。面对现状,我们就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深入研究,从具体来讲,事关我校长远的教育教学发展,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服务,也是我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师被重新认识和发现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界定为新一轮课改形势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学校教育教学所起的作用。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情况下,对我们现有的教师人员有了新的要求。可是面对国内外的新变化,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足,具体表现为:①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重传统教学,轻创新理念;② 教师队伍专业意识低;③在岗前岗后的培训中重视形式而轻视培训内容和过程。因此,改革现有的一些政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社会、学校、教师本人重新认识教师这一职业,提高我们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主要靠的是教师自身,因而,本课题研究重点立足于中小学教师的改革实践,尤其是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就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和试验。

三、理论依据:

1.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指导,认真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

2.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和适应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发展规律,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3.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四、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

研究主要目标

以我校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准的整体提高为主导课题,立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面向未来,促进我校教师的全面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对我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为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2.

研究项目和实施目标: ⑴进行教师教育意识的研究,让广大教师更加明确教育的优劣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使教师牢牢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⑵教师课程意识的研究,所有的知识、标准、教材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工作才能转化,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教师就要明确教师就是教材。

⑶教师学生意识的研究,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在研究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

⑷教师发展意识的研究,强化教师应该首先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群体应该首先成为学习型组织意识的形成。

五、研究对象:

西安市第七十八中学全部教师以及我校周边地区的中小学教师。

六、主要研究方法:

(一)、试验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过程中必须呈现给广大教师的是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指导。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中小学校教师的工作实际,遵循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规律。

3.整体优化原则: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坚持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校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进而指导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主要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行动研究法; 3.

试验总结法

4.形成集约化研究和个备课小组相对独立的开展专项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七、实施步骤: 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二)第二阶段: 本阶段主要研究项目和内容:

(三)第三阶段:

八、课题研究成果和结论

1.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注重教师学科专业化知识的培养。教师的学科专业化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交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这种学科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在这方面,除了教师本人的努力以外,我们学校为教师增强学科专业知识提供各种机会。如,开办图书馆,给教师一定的学习本学科知识的时间,投入巨大的财力重新购买上万元的新书,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组织研讨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日常交流。2003年以来,我们重新落实了教研组,备课组的研讨任务,使得研讨次次有目标,次次有结论。

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等。我们学校给广大教职工的口号是,注意教育过程中的学科渗透,所以自课题研究以来,在我们校园内,教师之间的交流多了,学科之间的讨论多了,并且好多教师还主动学习运用其它学科知识,画画走进了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师成了各科教师的抢手地。

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它应该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研究活动,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校教师在我们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大讨论的影响下都积极行动起来,表现出了良好的研究意识,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在这方面,学校给予了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学校领导也能积极投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树立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思想。和过去相比,研讨课多了,论文多了

2003年以来的具体的专业能力的提升统计见附表

(一)2.完善教师培训

健全职前、在职和职后培训。中小学教师相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师而言,更注重实践性。因此,在职前、在职和职后培训中,要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我校在这方面为了避免继续教育过程中有些重形式而轻视过程和内容的有些问题,每周都要在教导处的组织下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

注重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指在学校组织下,结合教师日常教育工作进行的培训,这种培训方式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种模式。它以教师的自学、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为主,也很适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校本培训,有利于克服一般教师培训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也是促进中小学教师自主研究学习的有效举措。2003年以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不但注重了教师的讨论、观摩,而且还在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鼓励有些学科开发校本课程,从而使教育与实践真正结合了起来,微机组面对我们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实际,重新整理了计算机教学方案,生物组的课堂走出了教室,走进了学校的花花草草,走进了我们美丽田野。等等这些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3.提高教师的专业道德

首先,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求和培养教师牢牢树立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教育思想。

其次,为新时期教师道德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师德应该注入新的内容:(1)树立教育理想和价值观。七十八中教师应走出教书仅是谋生手段的误区,逐步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者的转换。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人格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求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除了拥有专业技术外,还应有远大的理想。(2)勤于反思,善于积累,乐于交流。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反思、交流的空间,教学容易陷入纯技术化和机械化的泥潭,难以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更难以应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所以从2003年以后,我们要求教师工作中有这些作风以外,还要求表现在教案中。

4.增强教师的专业意识

怎样增强教师的专业意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过去我们教师多是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纲要工作的,而现在更提倡研究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教师应该更多的拥有专业自主权。“有了教育的专业自主权,教育才不再是一份普通的职业,而是一种神圣的专业和事业,也因而才有较大的工作成就感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在这方面,我们学校从主管教学的校长到教导处都鼓励每一个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九、研究后的思考:

1.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修订),组织全校教师培训,以《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2.加快课程改革研究,在雁塔区成为课改试验区这一大环境下,重点加强教师专业化与课程改革新体系的研究。

3.以实践为特点,有步骤有重点的运用教师专业化理论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

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中的热门话题。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教学能力的提升、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以及课程与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并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强调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点对点、面对面、走进现场、小规模的、物理形态的教研与培训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要求,教研与培训方式必须再次寻求新的突破。

众所周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走入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网络的需求,尤其是广大教师,已经不仅仅限于聊天、游戏、查找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一般性的功能,进行即时的在线研讨,与专家进行点对点的零距离交流以及和全国各地教育同仁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切磋已经成为教师群体共同的需求。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方便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互动、研修、学习,真正打造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

网络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大大放大了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校长教师的作用,改变了教研活动活动面小的状况,使教研的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性交流变成了现实。利用网络,一线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获得了专家的专业支持、经验的广泛传播、问题的多点求解、难题的集中攻关。网络整合放大了课程资源效益,专业支持力量和资源的匮乏矛盾得到了缓解。网络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教研”也因此应运而生,它改变了教研与培训的基本方式,对促进教师的学习与提高,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在会上讲到:“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新平台,改造现有教研模式,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网络教研。这在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中是一项新型探索性的工作,富有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

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如何发挥网络跨地区、多向互动的独特优势并与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当前新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本课题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理论支撑,并结合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进行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有如下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的开放、学习过程的交互、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注重教学的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为了把别人优秀的教育方法融入我校的教育教学中,达到取长补短的功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即现代化设备比较齐全,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我们在建构主义、教师合作教学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于2008年4月申报了该课题本课题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不断修改完善。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构建一个教师共同的教研平台,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新模块。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运用网络平台,开创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从而不断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活动更加科学,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最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品位及教育教学质量。

四、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和创新: 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结合教师发展的阶段特点,促进教师知识结构平衡发展;学校的激励机制与教师的积极参与并举;数学教师知识发展的内容方面,应加强教育理论和数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水平;通过网络平台,为教师们提供学习资源以及即时指导,并可借助网络教研活动,开展数学专业知识讲座和培训,有效地弥补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依托网络,参加网络在线讲座和培训、在线研讨、在职培训与个人自学、反思相结合;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和网络合作体的优势,以课堂教学应用为切入点,以骨干、名优教师为引领,发挥“网络教研”优势,促进全体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均衡化发展。

五、课题进程或阶段说明: 第一阶段:2008年4月---2008年6月(制定子课题实验方案)

根据本课题总方案和我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子课题。课题提出(选定)后,实验领导组和研究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实验学校和教师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填写申请审批书。2008年6月上旬完成申报,制定课题研究(实验)方案,并报送总课题组审批后,开题研究。

第二阶段:2008年7月----2010年7月(实践研究阶段)

1.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

首先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网络教研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的重要作用。有人可能觉得制约网络教研发展的是硬件设备,实际上,比硬件更重要、更困难的是观念的转变。如果领导者及教师没有从观念上转变,再高档的硬件设备也不会物尽其用,而成为资源浪费。因此,转变观念,提高网络教研意识是当务之急。其次,还要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制定好每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加强对比研究,对研究成果要注重积累、总结。

做好开展课题实验前后,学校教研活动氛围、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对比研究,以数据和案例为佐证,注重经验的积累、总结和提升。

3.参与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研究活动,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开展多种教科研活动,是提高认识、活跃研究气氛、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措施,各地应积极、扎实地组织并落实。

多种教科研活动包括:组织实验教师开展网络学习、网络备课,开展网络研讨活动;利用网络开展实验学校间的学习与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全省的网络教研活动。

以上活动分或学期做出工作计划,订出内容,提出要求,安排好研究活动时间等。

第三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结题阶段)

2010年10月前,完成研究(实验)报告。以研究目标和计划为依据,总结研究经验和成果,并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写出研究报告,以便进行成果鉴定。

六、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网络教研就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以网络为教研活动的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强调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构建的虚拟环境在教研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其次强调多种类型人员的参与,包括教学研究者、教研员、教师以及学生,但主体是教师;第三,强调活动的跨时空、跨学科乃至跨性质,其本质在于这种教研活动的开放性。

运用网络教研平台,进行网络教研。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⑴个人角度:提高教师与人沟通、探讨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

⑵教研组角度:形成教研组共同参与的集体备课工作室,教研组在网上安了一个家。

⑶学校角度:形成一个研训一体化的主题研讨培训平台,与学校的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七、成果的影响

预计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网络教研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交流空间,教师要做到怎样获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信息,而不要将搜集信息变成一种形式,不再解决信息的整理、筛选、交流、创造性利用的问题。

第三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引言

新世纪之初,自建国以来最深入的一次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雁塔区被定为西安市教改试验区,我校有幸成为了首批教改试验学校之一,在这一新形势下,好多原来隐藏在教育教学背后的潜在矛盾也越来越明显的浮出水面,最明显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缓慢已成为教改继续深入的桎梏。面对这一现状,2003年初,我校语文教研组在我校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其它职能部门的配合下,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经过近半年的前期准备和调研,拟定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呈送雁塔区教育局,经教育局评审组同意,2003年6月被正式列为西安市第七十八中学教师教育研究课题。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周密部署下,经过课题组两年多的调研、讨论、研究,现已完成研究任务。

一、课题的提出

1.近年来,在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要学好,必须对教师进行持续的、高质量的专业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的模式必须改变。教师不再被动地坐在那儿,接受“专家”的新思想或新实践,对专业发展的评价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的满意度,或是对这些新方法的用途进行评价。学校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在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际能力,同时还主张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扩大教师的自主权,促使课堂教学合理化。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形成了教师反思运动以及教师成为研究者运动。美国人认为教学是使所有其他专业成为可能的重要专业;是形成今天教育和美国未来的专业。培养并支撑教师知识和技能的终身发展对美国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学校既是学生学习场所,也是教师发展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2.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随着新一轮教改的全面开始,提高办学质量就成为重中之重。现在,我们提出基础教育要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轨,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素质正在受到基础教育变革形势的挑战,而应战的对策唯有提高专业化水平。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走过了由数量扩展、质量提高向专业化迈进的过程。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衔接的一体化的师资培训体系,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我们国家的师资培养正处于由扩充数量到提高质量的过渡阶段。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仅有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经过教育专业的训练,有专门的教师从业资格要求和专门的职业规范要求。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是以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开始,经过学历补偿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向以旨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继续教育迈进。继续教育已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这标志着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已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正在不断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在我们的身边继续教育还存在诸多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不足。因为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就自己身边曾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就教师专业化问题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职业的占50.2%,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专业的占3.1%,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事业的占46.8%。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的教师缺少专业感、缺乏专业意识。面对现状,我们就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深入研究,从具体来讲,事关我校长远的教育教学发展,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服务,也是我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师被重新认识和发现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界定为新一轮课改形势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学校教育教学所起的作用。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情况下,对我们现有的教师人员有了新的要求。可是面对国内外的新变化,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足,具体表现为:①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重传统教学,轻创新理念;② 教师队伍专业意识低;③在岗前岗后的培训中重视形式而轻视培训内容和过程。因此,改革现有的一些政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社会、学校、教师本人重新认识教师这一职业,提高我们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主要靠的是教师自身,因而,本课题研究重点立足于中小学教师的改革实践,尤其是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就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和试验。

三、理论依据:

1.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指导,认真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

2.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和适应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发展规律,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

3.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四、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研究主要目标

以我校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准的整体提高为主导课题,立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面向未来,促进我校教师的全面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对我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为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2.研究项目和实施目标:

⑴进行教师教育意识的研究,让广大教师更加明确教育的优劣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使教师牢牢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⑵教师课程意识的研究,所有的知识、标准、教材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工作才能转化,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教师就要明确教师就是教材。

⑶教师学生意识的研究,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在研究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

⑷教师发展意识的研究,强化教师应该首先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群体应该首先成为学习型组织意识的形成。

五、研究对象:

西安市第七十八中学全部教师以及我校周边地区的中小学教师。

六、主要研究方法:

(一)、试验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过程中必须呈现给广大教师的是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指导。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中小学校教师的工作实际,遵循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规律。

3.整体优化原则: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坚持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校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进而指导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行动研究法;

3.试验总结法

4.形成集约化研究和个备课小组相对独立的开展专项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七、实施步骤:

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确立研究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为研究课题并讨论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分析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二)第二阶段:2004年9月至2004年12月

本阶段主要研究项目和内容:搜集教师专业化理论并在学校内展开讨论、学习,在学校和周边进行问卷调查,掌握本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在课题组分配研究任务,分阶段有层次的逐步展开推进课题研究活动,并在2004年12月向学校进行课题中期汇报。

(三)第三阶段:2004年12月至2005年10月

分析研究状况,讨论课题研究结果及结题,给出结题报告,向学校进行课题结题汇报。

八、课题研究成果和结论

1.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注重教师学科专业化知识的培养。教师的学科专业化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交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这种学科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在这方面,除了教师本人的努力以外,我们学校为教师增强学科专业知识提供各种机会。如,开办图书馆,给教师一定的学习本学科知识的时间,投入巨大的财力重新购置上万元的新书,累计1800多册。投资现代化的电化教育设备,为教师购置配备投影仪、计算机、录像机、开办校校通等,累计投资几十万元。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组织研讨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日常交流。2003年以来,我们重新落实了教研组,备课组的研讨任务,使得研讨次次有目标,次次有结论。

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等。我们学校给广大教职工的口号是,注意教育过程中的学科渗透,所以自课题研究以来,在我们校园内,教师之间的交流多了,学科之间的讨论多了,并且好多教师还主动学习运用其它学科知识,画画走进了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室成了各科教师的抢手地。

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它应该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研究活动,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校教师在我们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大讨论的影响下都积极行动起来,表现出了良好的研究意识,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在这方面,学校给予了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学校领导也能积极投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树立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思想。和过去相比,研讨课多了,论文多了,在这一大好形势下,我校老师还配合省电教馆编纂了陕西省教师多媒体培训教材。2003年以来的具体的专业能力的提升统计见附表

2.完善教师培训

健全职前、在职和职后培训。中小学教师相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师而言,更注重实践性。因此,在职前、在职和职后培训中,要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我校在这方面为了避免继续教育过程中有些重形式而轻视过程和内容的有些问题,每周都要在教导处的组织下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

注重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指在学校组织下,结合教师日常教育工作进行的培训,这种培训方式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种模式。它以教师的自学、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为主,也很适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校本培训,有利于克服一般教师培训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也是促进中小学教师自主研究学习的有效举措。2003年以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不但注重了教师的讨论、观摩,而且还在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鼓励有些学科开发校本课程,从而使教育与实践真正结合了起来,微机组面对我们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实际,重新整理了计算机教学方案,生物组的课堂走出了教室,走进了学校的花花草草,走进了我们美丽田野。等等这些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3.提高教师的专业道德

首先,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求和培养教师牢牢树立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教育思想。

其次,为新时期教师道德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师德应该注入新的内容:(1)树立教育理想和价值观。七十八中教师应走出教书仅是谋生手段的误区,逐步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者的转换。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人格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求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除了拥有专业技术外,还应有远大的理想。(2)勤于反思,善于积累,乐于交流。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反思、交流的空间,教学容易陷入纯技术化和机械化的泥潭,难以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更难以应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所以从2003年以后,我们要求教师工作中有这些作风以外,还要求表现在教案中。

4.增强教师的专业意识

怎样增强教师的专业意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过去我们教师多是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纲要工作的,而现在更提倡研究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教师应该更多的拥有专业自主权。“有了教育的专业自主权,教育才不再是一份普通的职业,而是一种神圣的专业和事业,也因而才有较大的工作成就感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在这方面,我们学校从主管教学的校长到教导处都鼓励每一个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九、研究后的思考:

1.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修订),组织全校教师培训,以《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2.加快课程改革研究,在雁塔区成为课改试验区这一大环境下,重点加强教师专业化与课程改革新体系的研究。

3.以实践为特点,有步骤有重点的运用教师专业化理论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附表:

①论文获奖情况:

论文撰写情况 2001 2003

撰写篇数 26 74

区级一等奖 2 9

区级二等奖 12 16

区级三等奖 4 10

②各级评优课获奖情况

市级优秀课 区级一等奖 区级二等奖

2003年 无 5人次 11人次

2004年 2人次 没有活动 没有活动

③各级多媒体课件获奖情况

区级 市级

2003年 2个 1个

第四篇:创新继续教育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继续教育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上海市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教师继续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祖国前途命运。上海市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日趋规范化和制度化,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以下三大矛盾阻碍着上海教师继续教育前进的步伐。

一、教师日益提高的培训要求和培训机构一时无法满足之间的矛盾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比较系统的职务培训后,上海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九五”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十五”的高一层次学历培训,使绝大部分教师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他们对教师职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继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教师从工作到退休一般要经历5轮以上的职务培训,在教师学历层次达到一定要求后,以提高学历层次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习惯了提供学历培训的教师培训机构,如何在以非学历培训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中,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校本研修的全面开展和专家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虽然校本研修这种在职培训之实早已有之,但真正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则是最近几年的事。1997年上海市教委颁发了《关于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和中小学、幼儿园自培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该文件的出台极大的推动了这一师资培训形式的开展。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随着校本研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逐渐深入,它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彰显出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基层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最大的障碍是培训资源的缺乏。“教师之间的差异是校本培训不竭的资源”更多的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长期接受“标准化”教育的教师之间没有多大的“差异”可言,缺乏专家引领的校本研修陷于低水平的重复。校本研修呼唤既能高屋建瓴进行理论指导,又能深入基层指导实践操作的专家。

三、集中培训造成的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虽说校本培训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集中培训,缓解了工学矛盾,但集中培训的方式仍将长期存在。随着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浮于事的现象逐渐减少,教师大多

1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由集中培训引起的工学矛盾又一次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热门话题。

我们教师的学历层次在提高,眼界在拓展,他们希望能直接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的讲座和学术报告,渴望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最新动态和新课程的最新成果。他们又期盼在课堂拼搏中得到专家的指导,解决理念与行为的脱节问题。作为从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我们,有责任满足教师的需要。而通过创新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

于是,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培训的新模式。为了能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课程,我们采用“研训一体”的模式,整合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原教研室)和信息中心的力量,结合二期课改的推进,开出了大量的教师职培课程;为了解决校本培训低水平的问题,我们采用区域推进的方式,把距离相对近的学校组成校本培训联合体,通过资源共享、互动合作、优势互补等形式提升校本培训的质量;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工学矛盾,我们把240职培中12个学分授权给基层学校自己培训。(培训中心负责检查和考核)但以上种种培训模式似乎总有“美中不足”!如教研员(包括一些基层的优秀教师)参与教师职培的授课,增强了职培课程在实践操作上的指导性,但职培课程的理论性减弱了,毕竟,他们不是理论研究者。而区域性推进校本培训,提升了校本培训的质量,培训的资源也相对丰富些,但总感觉提高有限,“萝卜烧萝卜”的现象始终存在。同时,我们在协助基层学校聘请专家指导时,困难重重。„„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实施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为我们拓展了工作思路。我们在全国教师网联副理事长、副秘书长单位——华师大网络学院的帮助下,开出了面向全体教师的教师远程教育职培课程,受到基层教师的欢迎。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远程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一)自主性和交互性

参加远程教师职培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网络技术提供的交互系统,使每个教师都能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与学友交流学习体会。

(二)全息性和共享性

授课教师授课的过程、学员在网上学习时所发帖子、交流时的讲话等都能被网络交互媒体记录下来,为资源的共享、学习的反思提供支持。

(三)权威性和前瞻性

由于华师大网络学院提供的教师远程教育课程大多是请一些知名专家和教授授课,课程内容新,理论水平高,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前瞻性。

(四)兼容性和低成本性

网络学习并不排斥面授,相反,为了更好地实施远程教育,一般还需适时安排面对面的讲授和研讨活动。还可充分利用光盘、书本等媒体协助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网络学习还可为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提供支撑。同时,由于上海已建成了“校校通”,远程网络教育所需的硬件投入已完成,进行教师远程教育已到几乎无须成本投入的阶段。

总之,我们觉得,远程网络教育不但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培训资源,还改变了教师学习的方式,它将成为继校本培训后又一个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十一五”的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网络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集中培训、远程教育三足鼎立的运作模式。

第五篇:《校本教研促进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研究》子课题——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詹海鸿朱佳伶王立坚陈敏金冉傅蓉

以校为本,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以校为本,就必须树立校本研究思想,建立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形式,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校本教研”是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实践证明它能够较好地做到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对于解决教师教学实际问题有较大的帮助。本课题立足于主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目标,寻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新课改实施已经多年,我校的教师中还是存在这样的现象:传统教育的“满堂灌”、题海战术、轻过程重结果的思维方式等等,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未落到实处。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首先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及时转换角色,不断形成新的技能。而观念的更新、角色的重置以及工作方式的转变与专业技能的促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锻炼才能形成。

为了增强教师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发展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迫切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型校本教研模式,培养一支富有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优质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概念的界定

校本教研,是新课改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以校为本,或学校本位。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若要使教育改革成为可持续的事业,那么从教育体制内(尤其是学校)激起改革的动机是十分必要的,而以校为本发展就是此内在机制之一。在以校为本的运作中,不仅强调专业的重要性,更是教育决定权下放的必然反映。

研究:学校和教师为了学校的发展和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展开的一系列实践性研究,主要以教学案例研究为主。在此所指涉的研究不同于理论的研究,也不同于所谓的行动研究,而是涵盖所有为了学校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

三、理论依据

1.“教师即研究者”理论:英国课程理论专家斯滕豪斯认为,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育,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1996年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建议中指出,“在一个变化迅速的世界中,在职培训已成为从事所有活动和专业至关重要的工作。因此,教师不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培养其学生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创造知识所需的态度和技能”。

2.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研究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教师研究演化成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校本教研。斯皮

克“校本教师发展理论”提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师素质提高的重心应定位在学校本位的发展、教师职业本位的发展上。

3.“校本教研”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基于学校”,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二是为了学

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三是在学校中,即教师要置身

教育教学之中,参与学校发展与改革问题的研究,围绕学校自身问题所形成的各种解决方案

要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探讨、分析,由学校中人来解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金洲)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的目标

通过科学的校本教研管理,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领教师关注自身成长,促进专业化发展;用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武

装教师,突出校本教研工作的时代性、创造性、实效性,促使全校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构

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建设一支师德

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面向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群

体。

2.研究的内容

(1)探索能促进教师成长的制定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

(2)探索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3)开发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培训资源研究;

五、主要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

究过程。

2、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各方面发展的研究和跟踪调查,从个别提升到一般,以个

别指导一般。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回顾

1、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2012年6月)

(1)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2)制定子课题工作计划。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5月)

(1)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2)研讨经常化,解决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调整工作计划。

4、结题总结阶段(2013年5月)

(1)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

(2)成果上报总课题组

七、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摸索出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为促进教师成长,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1、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搞好搞不好,关键看领导”。建立科学、高效的组

织领导机制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我们认为学校应建立以下这几方

面的制度:

(1)建立学校行政是校本培训负责人的制度。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基地,所以校长是

学校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管理。校本培训由教导处或教

研室具体负责实施,教导处或教研室主任负责校本培训日常管理工作。

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参加

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要整合教导处或教研室和教研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

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制定教学

研究成果的奖励方案;要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

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2)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学校教导处或教研室和学科组是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

责任部门,学校要制订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教研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

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由教导处或教研室具体落实、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

(3)建立教研组管理制度。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任务要求,建

立一种促进学校、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加强集体研究,促进学校、教师之间及课程

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使学校、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伙

伴关系,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加强学校、教师、学科之间的沟通或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

校、学科本位的倾向。

2、规范教学研究制度。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

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从而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主

要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

导制度、学生学习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等。

(1)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氛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

念,把不断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

基础。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的保证,理论学习要有计划、有形式、有时间

保证、有检查落实和效果。

(2)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制度。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我们必须建立一种

与之相配套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促使教师把日常教学和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

其研究能力。建立的教学管理新机制,要有助于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要赋

予教师自主权。对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的修订,要降低管理的刚性,增强管理的弹性

和开放性,取消一切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条文,增进新理念、新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过

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专业提高的过程。

(3)教学反思制度。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

发展。所以,我们要建立反思制度,促使教师反思制度化、经常化。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

经验后,要写出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

考试结束,也要进行总结、分析成功与不足等等。要引导教师开展既能提高教师理性认识又

能改进实践的反思研究,如课例研究、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做教学情况调查等,寻找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同时也为下一步确立校本课题做准备。

3、校本教研与区域联动校本教研的交流制度。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学校建立相

应的制度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这方面的制度主

要应有集体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带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示范课、公开课展示

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制度等。实现教研资源共享,达到深层次的同伴互助。

(1)教研制度。修订完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

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

流与合作研究。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作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不

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2)集体备课制度。修订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备课组作用,开展形式多

样的集体备课活动,有效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

内容、定中心发言人。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

率,并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个人风格有机统一。

(3)教师帮带制度。实施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青年是学校的未

来,青年强则校强,学校要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子”、“范例式师徒结对”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名教师、学科

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要完善制度,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

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4)听课评课制度。听课、评课是领导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听、评课制度,明确听课的节数、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充分地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

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5)公开课展示制度。举行各类示范课、研讨课、成长课等公开课展示,是学校内部或

学校之间教师同伴互助的常见形式。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开课展示制度,明确展示的内容、对象、时间、要求等,促使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为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提供机会,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

(6)教学经验交流制度。学校通过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经验观摩研讨会”、“教学开放日”,“教学开放周”等形式,广泛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要定时间和活

动要求,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和进步。

(二)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组织形式

1、制定“教师自我发展规划”。

结合目前我校的相当部分教师,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学的一般规律,已初步完成了职业的适应期。我校前几年在青年教师中实施“教师自我发展”规划。规划内

容有:(1)、自我综合评估。(2)、自我发展方向。(3)、自我发展目标。(4)、自我发展措施。(5)、目标达成情况。实施规划的目的是通过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科研能力,最终提升教师整体的专业水

平。

2、学科构建研究共同体,为教师的发展架起平台,实现同伴间的互动。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

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成立了以学科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为

主要形式的研究共同体。提出了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首要任务,以集

体备课、案例研讨、专题研究为主要方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是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共

同评课等形式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学科教研组则是根据教师所任学科不同及其专长组建的一个研究共同体。主要是通过问

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形式来实现全体组员的多向互动。这样的一个研

究共同体为在课程改革中由于个体的认识差异所带来的共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是真正的依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也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碰撞过程。

3、专业引领、专家指导。专业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介入。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是在“本校”展开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因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争取高校理论支撑,发挥高校作用,采取专家引领,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专家讲座,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提升教师素质,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实现“专家引领、、借力发展”的发展目标,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意识与水平。

(三)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活动方式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校本培训,使校本培训与教师工作紧密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1、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

为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1)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明确骨干教师带徒任务、目标,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上好示范课;要求新教师虚心求教,上好求教课。启动了“青蓝工程”,开展“拜师学艺”活动,要求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职责。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学习成功经验,师徒各展其长,优势互补。

(2)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学校承担普陀区区级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案例研究》,进行各种教育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学校为教师们创设宽松的研究氛围,鼓励教师彼此之间尊重各自的教学自由和教学责任,做到平等交流,相互倾听,互补互益,坚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研讨取向。组织教师进行案例研究、优秀课例观摩、深度汇谈等团体学习,有力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3)进行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理论、相关学科知识和素质教育典型经验。聘请名师指导,比如学校开设的“名师工作室”,让专家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指导,不仅使教师开阔了视野,及时掌握了教改动态,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

2、结合课题研究开展校本教研。

具有专业化特点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工作的研究,也是一门艺术,它与教育科研有着许多共性。作为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教书育人的工作,都会面临许多鲜活的问题,也会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思考、实践。因而,只要我们能在校本培训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要求,每位教师同样也可以拥有教科研成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市、区级立项科研课题为载体系统地开展校本培训,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组织教师一个阶段集中围绕一个问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在行动研究中使学校常规工作专题化。通过对教学专题的研究,在化解教学难点、重建教学范式、推进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保证了全员参与。

3、聚焦课堂开展校本教研。

一切校本教研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提出开展校本教研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走进课堂,行动研究”贯穿整个校本教研的始终。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有效课堂教学,一直是各教研组在不断探索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摸索出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各教研组首先从一节课的课堂结构开始进行研究,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了错位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先学后教、对比教学以及磨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这些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是教研的主体,既是老师也是学生。

(2)进行课堂教学反思。

在校本教研中,学校十分关注如何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能力。学校要求教师做到:课前反思教学设计,课中反思教与学,课后反思成功与不足,及时制定措施加以改进,将反思结果写成教学随笔,为以后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让反思从课堂中来,回到课堂中去,把教学反思纳入到教师的常规考核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交流。教师通过反思,有了心得体会,如果不能把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同伴分享,那么,提高的只是一个教师。如果能把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同伴分享,则许多教师都有收获,甚至会在交流中思维碰撞,有新的见解出现。所以,学校非常重视并及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

(3)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行为跟进”研究模式。

校本教研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校本教研要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特别是教研组长要有问题意识,发现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校本培训。

比如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把握,以及传统教学与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的侧重点的不同该如何处理?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练的难度怎样把握?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组组围绕阶段性教研的方向,采用“行为跟进”方模式使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跟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积淀和生成实践的智慧:从指导老师指导备课、级组教师的集体评课,到反复试教;从课后骨干老师、专家的再次引领,到教师的完美演绎,每次教学行为跟进,教师都会有新的收获。在一次次的行为跟进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也得到提高。

(4)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是教师新型的、最理想的工作范式,也是学习型教师团队要追求的最高境界。课题研究核心小组设计了一些新型的教研活动,这些教研活动,既是工作也是学习,把工作和学习整合在一起。

首先,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平时的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平时的教研活动是以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个老师的交流为基本的形式。这样的教研活动从基础做起,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其次,满足了教师想了解平行班情况的一般心理需要,更容易被教师接受,教师能自觉地去做。第三,有利于同年级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会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反思自己的教学,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改进自己的不足。第四,促使同年级同科教师形成在合作中竞争的新型关系,教师更加投入地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能。

八,下阶段研究打算

课题研究的起期限是一年,肯定研究不够深入,比如对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校本培训资源的研究,没形成系列,未开发出校本化的培训教材。为与总课题组的研究计划一致,子课题组决定把研究报告上报总课题组。鉴于一年来子课题组的团结协力,形成了一个好的研究团队,课题组准备接受下阶段总课题组布置的研究任务,继续齐心协力,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

子课题组2013.6

下载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探索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探索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新时代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

    促进新时代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 “吉林省2016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2016ZCZ031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学校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一三五模式结题报告

    《优化我校“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一三五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辽阳市第九中学 钱雪梅 摘 要:针对我校在上一轮创建课改示范校中总结的教学模式进行提升与完善。 关......

    构建“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普通高级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2003-11-17 14:46:10)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1)新课......

    《校本教研促进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精选5篇)

    《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研究》子课题——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研 究 报 告 课题组成员:詹海鸿 朱佳伶 王立坚 陈敏 金冉 傅蓉 以校为本,是学校......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王彦林 摘 要 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

    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中旅附中吴志强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目前,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注重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参考模式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参考模式 农村小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旧馆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内容摘要】关注并切实解决农村小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关系到......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措施

    织金县绮陌中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2014年3月修订 织金县绮陌中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为了打造一支符合二期课改要求,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努力为教师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