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青年教师能力培养研究[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05:5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卓越工程师教育青年教师能力培养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卓越工程师教育青年教师能力培养研究》。

第一篇:卓越工程师教育青年教师能力培养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字数:2862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根据调查研究和借鉴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提出为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要求,工科青年教师需在实践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和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不断改善与提高。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10)03-0091-03

国家教育部于2009年决定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是为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工业、企业需求;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养各类型工程师的重要决策。江苏大学作为以工为主的省属重点大学,是该计划的首批申请并获准实施的院校之一。其初步实施方案中论及了师资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以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师资的要求。因此,对工科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也是该计划研究中的应有之义。

无独有偶,笔者在参与本课题研究前,还有幸参与了由原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大良教授主持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提高措施研究”课题。该课题由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3校合作,对全国30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进行调研。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集美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北大学、江苏大学等10所工科或以工为主的高校青年教师共发放问卷1200份,共筛选出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答卷464份,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来了解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

基于以上两课题的相关性,笔者旨在借助后一课题的问卷统计分析,来探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问题。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是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的重要内容。该计划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企业一方面抱怨工科大学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弱化、不适应企业要求等问题;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不愿意参与工程师培养。而由于国情、教育发展历程的不同.各国的工程教育都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同时,由于适应环境的不同,别国的教育模式也不能完全为我国所用。因此,本计划旨在与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相比较,不断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独具中国模式的工程教育之路。

从以上内容可见,要培养出我国的卓越工程师,对青年教师而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其首当其冲必不可少的能力。工程的实践性首先要求工科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进行实践操作。而工科作为一门创造新事物的学科,创新能力又是新世纪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同时,由于国情及相关环境的不同,新世纪的工程师就必须要敢于摆脱陈旧思想和模式的束缚与阻碍,要在本国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先进理念与模式,开拓创新,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教育之路。

二、类似计划的经验借鉴一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

德国国际汽车制造商,大陆公司(ContinentalAG)早在多年前设立了一个以促进全球工程教育和培养年轻工程师为宗旨的研究项目: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并成立了“八校项目联盟”。该联盟由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所大学学者组成,研究内容包括对全球工程教育的评价、工程教育的需求和挑战,明确培养未来工程师的关键因素。这8所大学分别是: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中国清华大学,巴西圣堡罗大学,日本东京大学。

1.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成果

2006年11月8日-10日,德国大陆公司在法兰克福举行了“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GlobalEngineering Excellence,GEE),研究成果发布仪式。经过一年多的共同研究,该联盟提出了三个观点,总结归纳如下:(1)工程师将在应对可持续发展、国际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中扮演重要角色。(2)工程实践正在全球化,工程师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开展广泛合作。高等学校的工科培养计划也未具体落实,学生未能在全球范围得到实践锻炼。工程教育还没有在世界范围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工程师。(3)要培养全球化的工程师,需要政府、工业界、学术界以及与工程相关的组织共同合作,尤其是工业界在全球范围内为工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工程教育研究的全球化也迫在眉睫。

2.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的特点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国际卓越工程师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1)企业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企业牵头、组织下,各高校结成联盟,强强合作,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原则,将优秀高校的优秀师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2)多方参与教育模式。参与工程教育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工程领域。在对各自国家、地区的历史、社会、经济等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模式。

3.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通过与联盟提出的观点的对照,我们可以认识到,我国工程教育在国际化过程中,还存有一定困难,这主要体现在:(1)教材的统一性。若没有与国际基本一致的学科教材,就没有参与国际讨论的基础。(2)外语能力。这包括了基本外语的教学和专业外语的教学工作。基本的外语教学属于公共外语教学的范畴,而专业外语则是工科教师的教学任务。这就对工科教师,尤其是对外语能力相对较好的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3)国外经历。不仅要有国外学习的经验,能够熟悉国外工程教育的体系和模式;还要有国外工作的经验,需要有广泛的国际交际面,能够提供在宽广的全球范围内进行锻炼实践的机会。(4)工程教育研究。青年教师由于科研压力,普遍都较轻视教学,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与精力就比较少。同时,由于缺乏出国进修等机会,对国外的研究就更少。

基于以上四点,也从一个侧面给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双语教学能力。青年教师一方面在基础教育时所受的英语学习条件就要优于中、老年教师,有着较好的基本功。同时,在后天学习中,由于时间、精力以及日常琐事的干扰,中、老年教师即便是进行培训也要比青年教师略逊一筹。所以,双语教学能力是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国外留学、工作经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就要对国际有所了解。要能够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改造我国工程教育中陈旧、落后的部分,不断推陈出新,常变常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多引进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工程人才,为我国工程教育献技献策,优化我国的工程教育模式。而在这一点上,青年教师不言而喻地要占绝对优势。这是高校在招聘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众所周知,青年教师由于各方面压力,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对教学工作尚且马虎应付.更别说是进行教育研究了。因此,这也是对青年教师提出的一个挑战。

三、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针对以上我们论及的工科青年教师应有的几项教学能力,我们从464名工科青年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找到了相应的统计数据。

1.实践能力

这与问卷中“您目前在提高教学能力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是”一题相对应。统计结果如下:18.8%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在提高教学能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理论研究功底不够,可能是由于没有师范教育背景所致;有44.4%的青年教师认为最主要的困难是实践经验少、实际操作能力弱,这是目前工科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最大的缺陷和困难;有25.2%的青年教师认为是学校教学氛围不够,可能是由于近年来许多高校在职称评定中一直追求科研硬指标,忽视教学软指标,使得青年教师认为学校在教学方面的氛围不够。

2.双语教学能力

这与问卷中“您能用双语教学吗?”一题相对应。统计结果如下:13.6%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进行全部双语教学,有37.0%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能够部分做到双语教学。全部或部分双语教学的青年教师比例达到了一半以上,这表明近年来随着青年教师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职务的提高,英语交流能力也不断提升,对课堂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有很大推动。另外,有24.8%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只能会一点双语教学,24.6%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目前英语交流能力无法达到双语教学。这从另一面表明,目前工科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仍有待提高。

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

这在问卷中涉及四题,相应题目及调查结果分别如下:(1)“您所在系(部、教研室)开展教学法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的情况”,统计结果如下:青年教师所在系(部、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学法研讨的占31.8%,不定期开展的占39.4%,偶尔为之的占19.6%,几乎不开展的占9.2%。(2)“您是否经常从事教学研究,撰写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论文”,统计结果如下:经常从事教学研究、撰写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论文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为10.0%,撰写过一些的青年教师占40.6%,不常写的青年教师占33.8%,几乎不写的青年教师占15.4%。学校应制订相应政策加大对教学研究的投入,激励青年教师从事教学方面的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能力。(3)“您主持或参加的教研教改项目已达到哪一层次”统计结果如下:有3.6%的青年教师主持或参加过国家级项目,12.8%的青年教师主持或参加过省部级项目,36.4%的青年教师主持或参加过校级项目,其余46.4%的青年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教研教改项目。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该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导向,同时在学校教改立项时可以设立青年教师教改专项等措施进行鼓励。(4)“您认为经常性地参加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您的教学能力”统计结果如下:87.6%的青年教师认为经常性地参加教学研究对于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其中,认为帮助很大的占31.3%,而认为没有帮助的仅占1.8%。这说明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非常认可参加教学研究可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因此管理者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尽可能创造条件。

四、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建议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可见,目前工科青年教师在上述几方面的教学能力都不容乐观,值得关注与重视。鉴于此,我们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培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政府力量的支持

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其实践经验缺乏是自然的现象。当前,我们在将青年教师放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等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这主要与我们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没有及时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有关。现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的重要内容,显然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得到了发挥,通过政府的引导,企业参与到学校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计划中,必将会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空间与环境,一直以来所说的“官、产、学、研”结合才真正落实到实处。而由政府牵头,多方合作的工程教育模式也将成为我国工程教育的一大独特之处。

2.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要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

一方面,要加强青年教师基础英语的培训与提高,提升其英语实际的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另一方面,更要重视相关的专业英语的培训,使其掌握本专业基本的专业术语与概念,能够基本读懂专业内的外文资料,能够从事基本的国际研究,了解国际上本行业的同步发展现状与趋势,将本专业的教学与国际接轨。

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要立足教学工作为基础

高校应该减轻青年教师在考核中科研的比重,鼓励青年教师潜心教学,认真进行教学研究,经常开展教学研讨会、发表研究论文,使各校青年教师在不断地交流学习中,取长补短,改进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使教学效果臻于完善。

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提出,使得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对工科青年教师的培训与培养还需要工程界、教育界、企业、政府等多方的合作,需要在不断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卓越工程师。

第二篇: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定稿]

燕山大学试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总体方案

1.总体思路

主要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以及“电子信息工程”等传统优势特色专业,联合国内一些知名企业,按过渡期、正常试招和正常招生三个阶段分步参加试点,逐步稳妥地推进,总结并吸收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科学定位各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标准和培养目标,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深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探索适于区域与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重点大学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与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适应各种工程实践需求的能力。

2.组织管理体系

(1)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本科教学工作及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成员由相关学院、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人事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科学设计和部署各阶段的建设任务,提供政策、人力、财力保障,督促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互相协作,指导解决推进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组的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人事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及相关学院教学院长、工程教育专家、部分企业领导组成,下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具体负责该项计划的实施,就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学籍管理、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改革、教学计划、实训实习、毕业设计、校企合作、国际合作、质量保障、招生方式、毕业要求等方面开展工作。

(3)学校成立专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聘请教学、科研及工程经验丰富的教授和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等担任委员,负责“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与重大事宜决策。如提出各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实施步骤,审定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等重大事项。

(4)参加试点的学院成立相应的院属特设机构“XX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办公室”,该办公室由所在学院院长任主任,教学院长任副主任,成员由学院教务科、学生科、科研科负责人、各个专业方向负责人和相关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负责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落实和学生管理。该办公室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各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制订相关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日常管理、专业教学与企业合作联系、实践基地建设管理、监控各教学环节以及审核学生毕业资格等。

3.实施计划的专业领域和学生规模

试点专业领域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在2009级和2010级学生中,从上述专业中遴选优秀的学生单独组成“卓越工程师”班,进行特殊培养。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每个年级各招1个班,每个年级共3个班(80~90人)。

2011级招生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分别各招1个“卓越工程师”试点班。

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2012级及以后招生时,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在上述三个专业正式单独招收“卓越工程师”班,按“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4.学生来源方式

学生来源全部为全国统招本科一批学生。

过渡期:2009级、2010级从相同或相邻专业以及转专业学生中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统一遴选;

过渡期学生遴选条件: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工程研究、科技活动或工程实践有浓厚的兴趣。

正常试招:2011级,招生计划中单列“卓越工程师”班招生;

正常招生:2012级以后,招生计划中单列“卓越工程师”班招生。

5.培养模式

本科工程型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四年制本科,“3+1”模式,即在校累计学习3年,力争实现在企业累计实习和实践1年。

6.学籍管理

单独编班,按现有学制实施培养,即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实施弹性学制,采取灵活的学籍管理机制,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毕业。

对于在企业学习阶段的管理,由学校和企业按要求设立管理小组进行联合管理。管理小组要加强学生在企业学习的管理、安全的管理。为了有效管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要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责、权、利,确保学生安全和学习收获。

7.师资配备

聘任校内工程能力强或具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和校外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卓越计划”试点班的教学工作。

(1)聘任校内教师

从校内教师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同时选派指导教师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实践锻炼2个月。

(2)聘请企业或用人单位的工程技术和管理骨干到学校开设课程。设立“企业教授”岗位,聘请企业高级专家参与教学。

第三篇: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

论文摘要: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一支具有较强后劲的队伍,是学校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群体,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在青年培养工作中的不足,特别对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行了论证。以学校和青年教师自身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一般方法。同时对青年教师的后续培训进行探讨,这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更对高等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最终对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在我国高等学校中,有大批青年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虽然学历一般在硕士以上,但是没有经过师范院校的专业训练,怎样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教育科学理论,认识教育规律,遵守教学原则,学会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不断规范化,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岗前培训重培少训

青年教师进校后要先经过岗前培训,这是一个常规做法。岗前培训是针对国家统一考试而安排的培训,这种培训是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去学习四门左右的课程知识,可谓时间短任务重,青年教师的角色转变尚且需要一个过程,参加这样的培训往往也得不到应该有的重视,培训老师往往也是领导或是退休的教授,这种培训也往往只是只“培”不“训”。

2.指导青年教师仅限于形式

指导青年教师是教授、副教授必须履行的岗位职责。因此,每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每年至少要指导一名青年教师。指导教师要及时检查被指导者的听课笔记、作业批改、辅导答疑等情况,要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和试讲。不得对青年教师疏于指导。而实际中往往是指导就是填表,没有真正落实指导工作,考核时对于软指标也往往是能过就行。

3.实习授课制度落实不力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的新生力量,在正式成为授课教师之前要进行实习授课,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曾经很多学校都坚持这一做法,这些年学校扩招,需要大量的教学人员,加上一些高级职称走向领导高位或是去给研究生授课,使新进学校的教师就不经过实习授课而直接成为主讲教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上青年教师要积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客观上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培训机制,让青年教师在组织的安排下提高水平,实际上恰恰缺乏这一机制,有些学校认为派出青年教师参加一些会议就可以认为是培养了,从长远讲这是十分不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阻力

1.来自青年教师本身的阻力

高校青年教师一般是刚刚硕士或是博士毕业,还一身书生气,尚没有形成一个教师应该有的范式,如果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还好,受过专业的教学能力训练,其他院校毕业的就缺乏这方面经验了。青年教师对备课的要求和内容未能深入理解,没有备课笔记,教案或讲义的内容也不过是教材内容的翻版,电子课件也仅仅是教材中条框的简单罗列,表现出责任意识不够的特点。另外青年教师不注意进行启发式教学,缺乏调控课堂纪律的能力,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的良好气氛。教学方法单一,更谈不上教学艺术,这些都直接的阻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2.来自管理者的阻力

作为管理者要履行管理职能,这是一个基本要求,但管理者也是一个个体,他势必会考虑改革的成本,能没墨守成规就安于现状,能得过且过就不求进取,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学校的大事,作为相关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若忽视了这项工作,会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高等人才的培养。因此来自管理者的阻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路径和策略

1.着力提高青年教师待遇

学校应采取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努力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青年教师待遇。努力形成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安于教学、热心教学、投入教学的运行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2.严格岗前培训,强化导师责任制

对于毕业于非师范专业的青年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前,学校对新人校的教师岗前培训要严抓并加大学时培训,让青年教师全面地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以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课程,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它使新教师明确了什么是教育、高校教育的范畴、怎样进行班级教学、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怎样对待学生以及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等等,使我们懂得了教学规律性、科学性和艺术性,避免了在工作中只凭热情、凭感觉进行教学的盲目性,从而规范了教学环节。同时要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制,最大限度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3.组织普遍意义讲课比赛

普遍意义的讲课是指讲课比赛要让每一个青年教师都参加的比赛,选拔制度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普遍意义的讲课比赛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学校和各院系每学期都组织一到两次听课和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次极好学习提高的机会。一方面通过专家和老教师听课,其反馈意见能使我们明确教学中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观摩教学和参加优质课竞赛,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打开思路,学习参赛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教学风格,这对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无疑会有极大的帮助。

4.组织校际交流

现代网络的发展给了人们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资源共享可以达到多方共赢,学校之间的资源也可以组织跨校交流,这样有助于取长补短,如我校的的青年教师可以到重点院校的相关专业进行互换交流,作为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给跨校交流一定的政策支持以及经费支持,这样有利于思想的交流,有利于学校以及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青年教师要发挥能动性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

青年教师要虚心请教他人,学习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与技巧。比如,课堂教学如何切入主题,层层分解,通俗易懂;如何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等等。精心备课授课也是不可少的。对所授内容了如指掌,在精读教材的基础上博览群书,理解好“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关系。在备课前,还应进一步了解学生,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备课。青年教师要把关心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必须将教学融人生活应用中,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水平。青年教师在对学生成绩评价上要坚持定性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要正确处理正当评价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保持正确的心态,有机结合使用。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年级而异,切忌只表扬,不批评,从而形成学习成果正确的评价导向。青年教师要常写写教学反思。任何一堂课,都有自己的成功之处,也都有它的不足之处。一个有心人会认真总结课堂上的得与失,利与弊,写好教学后记,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对自我表现进行反省、检查、自我完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提高教学艺术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青年教师肩负培养人才的重任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能力。

总之,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教师自身共同努力完成的任务。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社会在变迁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变迁,这种变迁导致价值体系的混乱,必须要适时的引导青年教师价值体系的定位,做称职的人民教师教学能力一定要过硬。

第四篇: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汇报

教育部高教司:

学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以来,做了大量工作,现就主要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学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二个试点专业,今年共招生17个班。

2.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创新学院具体负责试点工作。召开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启动大会,首批的17家联合培养企业现场签约;按初步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同时启动新深层次教改研究工作(培养计划结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系统改革)。

3.正在制定满足工程教育要求的教师政策,即通过培养(派遣教师到企业兼职)、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和引进三个途径,提高教师的整体工程能力。

学校要求教务处(创新学院)和二个试点学院,针对上述政策要求展开调研,提出具体方案上报学校。要求人事处、教务处(创新学院)和二个试点学院联合制订新的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对应的教师考核评价政策上报学校。

4.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已提出加大试点专业的经费投入,按生均2000元/年增加投入。

学校希望教育部:

1.加大试点专业的人均拨款,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

2.通过相关部委,出台校企联合培养实践中心建设政策,建立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的长效机制。

3.针对学校政策、制度改革,设立部级研究专项。

合肥工业大学20101122

第五篇: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工程,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主要从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方法,与建筑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建立紧密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双师型、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077-02

一、引言

2010年6月教育部开始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从2011年至2013年,教育部先后批准了共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有61所大学获准实施,其中有22所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获批立项,比率达到36%;第二批有13所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获批;第三批有7所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获批。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土木建筑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中国土木工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求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土木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锻造一批卓越的土木建筑工程师,使之具有更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而传统的、陈旧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当前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必须克服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把“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新模式、新内容,实现土木工程专业“懂设计、会施工、精管理、能创新、重责任”的“卓越土木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2013年11月28日,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以教高函〔2013〕15号印发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其中在“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通用标准”部分,第5条标准是“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第6条标准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这两条标准充分体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必须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确定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是具备分析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检测、维修等专业实际工作。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能力则包括:了解土木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设备以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沿趋势,掌握土木工程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在工程设计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进行新型结构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施工、检测、维修等工作中能提出新工法、新工艺等技术创新的初步方案。

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推进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修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工程型人才的需求为引领,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我们以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为目标,以土木工程师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为主线,修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实践技能、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与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相对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实践领域、实践环节、技能与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包括实验、实习、设计三大实践领域,实验领域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研究性试验等环节组成;实习领域由认识实习、社会实习、专业基础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组成;设计领域由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组成,具体见土木工程专业实践领域构成表。

(二)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优化设计实践教学项目

土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由三大平台组成。一是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包括力学实验室、材料实验室、测量实训室等;二是专业实验平台,包括结构实验室、道路实验室、岩土实验室等;三是特色创新实验平台,由科研创新团队负责,积极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保证创新实践活动有序、有效进行,加强学生研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优化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整合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合理确定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综合性、创新型实验的比例,使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型实验项目占实践教学项目的比例达到80%以上。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全天候、多时段开放实验室,开放内容包括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创新性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项目。采取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相结合,使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超过专业总课时30%。

(三)推行全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以学生为本,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块教学、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把社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安排在企业进行。学生通过在企业各不同阶段的实习锻炼,掌握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的基本方法,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急应变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工程素质。

(四)加强与建筑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建立紧密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来培养,而实践环节必须有工程背景的实践基地作为支撑,因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重要保障。我们依托建筑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等多功能、多途径、多模式、全方位的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确保学生专业实习、综合实践、毕业实习等在企业一线如建筑公司、监理公司、建筑设计院等企业进行,从而让学生直接参加建筑设计、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工程监理等专业技术活动,通过现场顶岗实习,提高他们实际工作的能力。

(五)优化结构,加强双师型、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引进、培养和聘请相结合的原则,设立“兼职教授”、“企业导师”等岗位,从企业行业聘请一批技术骨干、专家到学校任教;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计划和专业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以建设“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的“双师型”、“既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能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双能型”专业教师为重点,鼓励专业教师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重视教师综合职业素养、工作学习经历,积极与企业合作,加强专兼结合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是中国工程院、教育部共同推出的一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目标及要求,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创新,优化和完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推行全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加强与建筑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建立紧密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优化结构,加强双师型、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创新实践教育基地,设置创新能力训练模块,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而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我国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屈锋,程火焰,等.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高等建筑教育,2011,(3):119-121.[3]蔡瑛,孙林柱,等.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12,(6):28-30.[4]李秀海,曲建光,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测绘通报,2012,(6):188-190.[5]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12-21.

下载卓越工程师教育青年教师能力培养研究[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卓越工程师教育青年教师能力培养研究[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教师培养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教师培养的研究 作者:齐锐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6期 摘 要:本文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和特点,对我国高等院校......

    青年教师应该培养5种能力

    青年教师应该培养5种能力 1. 教材的解读能力。画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美术老师,作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语文老 师,数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数学教师,原因就在于他们还不具备对......

    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014-5-15 16:43:32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面向高新区、面向IT产业、面向未来” 作为实施的指导思想......

    华理卓越工程师培养答疑

    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与优秀生培养计划”解惑答疑 一、 “卓越工程师教育与优秀生培养计划”简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共5篇)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我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我们学校也有这个实验班,这个是为了培养实干的工程师而开的,出来就是干工程的,学习的话就是大学四年会减少你的课程,更多的时间会安排你......

    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作者:不详 阅读:396 次 时间:2010-7-15 来源:人民日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率先启动......

    2009年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

    深圳大学2009年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试行)一、实施目的为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法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法研究 1.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