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口语教程》教学大纲
《教师口语教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教师口语教程》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必修课。
《教师口语教程》的开设是为了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运用的能力,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水平。
二、教学要求
《教师口语教程》主要分为一般口语交际及训练、教学口语训练和教育口语训练几个部分。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口语交际的原则、对象、环境和表达基本形式,掌握教师口语的风格和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语言的要求,掌握教育口语的要求,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口语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时代性与前瞻性。教学内容要体现教育的发展趋势,全面、准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2.基础性与专业性。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口语交际的基础性,又要依据科学性、实用性和示范性等原则,以训练教师职业口语的运用能力为主要内容;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符合中小学和幼儿教育、教学实际,符合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和语言训练规律;
4.可操作性。教学内容既注重理论,更注重训练,要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学生理解与训练。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 一般口语交际及训练
教学目标:了解口语交际的原则、对象与环境;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口语与态势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教师交际口语的技巧;训练倾听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的交际口语。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的原则;口语与态势语言表达基本技巧;口语表达基本形式;教师交际口语的技巧。
教学难点:倾听、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交际口语的综合训练。教学内容:
1、口语交际原则
2、口语交际对象
3、口语交际环境
4、口语与态势语言表达基本技巧
5、口语表达基本形式
6、教师交际口语
7、倾听能力
8、思维能力
第二章 教学口语训练
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口语的风格、教学口语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结束语、应变语的要求;能结合具体课堂灵活运用基本的教学口语。
教学重点:教学口语的风格;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结束语、应变语。教学难点:各种教学口语的训练。教学内容:
1、教学口语概说
2、教学口语风格
3、导入语及训练
4、讲授语及训练
5、提问语及训练
6、结束语及训练
7、应变语及训练
8、教学口语的综合训练——课堂教学
第三章 教育口语训练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口语的风格和运用原则;掌握沟通、说服与启迪、表扬与鼓动、批评的方法和技巧;能结合情景灵活运用教育口语。
教学重点:教育口语的风格;沟通、说服与启迪、表扬与鼓动、批评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教育口语的训练。教学内容:
1、教育口语概说
2、教育口语风格
3、沟通的方法及训练
4、说服与启迪的方法及训练
5、表扬和鼓励的方法及训练
6、批评的方法及训练
7、教育口语的综合训练——谈话交流
第四章 教师口语常见问题分析及纠正
教学目标:了解教师口语常见问题;掌握言语编码形成与发送过程中常见的教师口语问题及纠正训练的方法。
教学重点:言语编码形成与发送过程中常见的教师口语问题及纠正训练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师口语常见问题的训练。教学内容:
1、教师口语常见问题概说
2、言语编码形成过程中常见的教师口语问题
3、言语编码发送过程中常见的教师口语问题
(三)实践教学内容要点
1、一般口语交际(1)语音训练:掌握发音的技巧、语调变化的技巧、表述与修辞的技巧。(2)态势训练:掌握态势语言的运用技巧。
(3)口语表达形式训练:掌握复述、描述、解说和评述的方法和技巧及将故事、交谈、演讲、辩论、即兴讲话等口语表达方式。
(4)倾听能力训练:了解倾听的基本规则,掌握倾听能力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5)思维能力训练:了解思维的方式,掌握思维训练的内容。
(6)教师交际口语综合训练:掌握家庭访问、接触领导、同事相处、联络社区、座谈调研、家长会议等交际活动的口语交流技巧。
2、教学口语训练
(1)导入语训练:掌握导入语的类型与设计。(2)讲授语训练:掌握讲授语的类型与设计。(3)提问语训练:掌握提问语的类型与设计。(4)结束语训练:掌握结束语的类型与设计。(5)应变语训练:掌握应变语的类型与设计。
(6)综合训练:掌握课堂教学中教学口语遵循的原则与技巧。
3、教育口语训练
(1)沟通训练:掌握沟通语的类型与沟通的方法。
(2)说服与启迪训练:掌握说服语与启迪语的类型,说服与启迪的方法。(3)表扬与鼓动训练:掌握表扬语与鼓动语的类型,表扬与鼓动的方法。(4)批评训练:掌握批评的原则,批评的类型与方法。(5)综合训练:通过交谈掌握教育口语综合运用的原则与方法。
4、教师口语常见问题
(1)言语编码形成过程中常见教师口语问题的训练:掌握言语编码形成过程中常见的教师口语的问题及纠正训练。
(2)言语编码发送过程中常见教师口语问题的训练:掌握言语编码发送过程中常见的教师口语的问题及纠正训练。
四、教学设备和设施
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教设备等。
五、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程培元主编《教师口语教程》。
2、学时分配:本课程3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为18课时,实践实训课时为14课时。
2、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讲练结合。
3、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配合有关材料和录像片,对有关重点进行实用性的教学。
4、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成绩、实训成绩、综合考试成绩(或综合考查)及平时表现成绩(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几部分。平时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20%,实训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综合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40%,平时表现占课程总成绩的10%。
撰写人:宋春子
第二篇:教师口语教学大纲
教师口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 全院各专业
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
1.课程类别:“教师口语”是师范类各专业学生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是“普通话”的后续课程。
各部分教学时数分配比例大约为:一般口语交际及训练50%,教学口语训练30%,教育口语训练10%,教师交际口语训练10%。讲授与课内训练的比例为1:1。
2.教学目的:教育师范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和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掌握朗读和说话的技能技巧,做到说话清晰、流畅、得体、语态自然大方。教学、教育口语科学、准确、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通过训练能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能够顺利通过学院的“教师职业技能综合测试”。
第一章
教学时数 :8学时 一般口语交际及训练
重点难点:一般口语交际的各种技巧。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精炼。
教学要求:通过复述、描述、评述、解说和交谈等说话技能训练,掌握这几种口语表达形式的特点、要求和技能,做到说话清晰、流畅、得体,有一定应变能力,语态自然大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口语表达训练之一:复述(2课时)什么是复述;复述训练要领;复述训练方法
第二节 口语表达训练之二:描述和评述(2课时)描述和评述的概念及种类;描述和评述的基本要求;描述和评述训练
第三节 口语表达训练之三:交谈(4课时)交谈的特点;成功交谈的基本要求;交谈过程中话题的提出、展开、控制和转移;交谈的具体形式:拜访、采访、劝说、洽谈、求职
第二章演讲技能训练
教学时数 :8学时
重点难点:演讲的态势技巧和声音技巧。演讲稿的写作。
教学要求:掌握演讲的特点、要求、技巧,做到表意准确、态势得体、善于应变。
教学内容
第一节演讲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演讲;
二、命题演讲训练:命题演讲的主要特点,命题演讲的技巧,命题演讲技能训练;
三、即兴演讲训练:即兴演讲的特点,即兴演讲的技巧,即兴演讲技能训练
第二节演讲稿的写作什么是演讲稿;演讲稿的写作要求;演讲中的情感抒发 ;演讲者的体态配合第三章辩论技能训练
教学时数 :8学时
重点、难点:辩论的特征。辩论技巧。
教学要求:掌握常用的论辩技巧,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断强化辩论意识,提高辩论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辩论基础知识论辩的特点;论辩的技巧;辩论训练要领;辩论技能训练
第二节全国大学生辩论赛优秀辩词实录展示
第三节大学生辩论训练
第四章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教学时数 :12学时
重点难点:教师口语的基本技能。语言的多种表达技巧。
教学要求:掌握教师口语的基本应用技能,运用语言的多种表达技能、技巧和口语修辞手段。做到说话清晰、流畅、得体,有一定应变能力,语态自然大方。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师口语的基本技能
一、教学口语特征及其应用: 教师职业口语概说; 教学口语训练:教学口语的特点和要求;教学口语技能;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教学口语在不同学科的运用。
二、教育口语特征及其应用: 教育口语的特点和要求;常用教育口语基本技能; 对学生群体讲话的技能训练; 对不同对象的教育口语训练。
第二节教师口语表达训练之一:导入语训练导入语的含义和功能;导入语的要求;导入语的类型;导入语训练
第三节教师口语表达训练之二:讲授语训练讲授语的含义;讲授语的基本要求;讲授语的种类;讲授语训练
第四节教师口语表达训练之三:朗诵训练诗歌朗诵要领;散文朗诵要领 ;小说朗诵要领 ;议论文朗诵要领
第五节师范类各专业专业用语训练教学口语的综合训练——课堂教学;文科专业课堂用语训练(可增加播音用语训练);理科专业课堂用语训练(专业术语的准确运用);音乐专业舞台用语训练(可增加主持人用语、小品及舞台表演用语训练);学前、初教专业特殊用语训练(可增加幼儿用语、小学生用语训练);教师态势语训练(教师基本功训练)
附录:
1.教材:《教师口语》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参考教材:《教师口语教程》程培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教师口语》 张洪超 杜文霞主编 开明出版社 2002年6月;《教师口语》万里、张锐编著语文出版社1994年
2.考核:考核形式为考查。在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上尽量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学院的师范生师范技能综合考核“接轨”。
1、平时成绩(作为参考):包括出勤、课堂提问、练习和讨论等。
2、口试成绩:模拟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口试。
3、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和口试成绩的和。
4、平时作业占30%,期末考查占70%。题型:
一、读单音节字词,10%;
二、读双音节词语20%;
三、朗读30%;
四、教师口语表达40%。平时作业占30%,期末考查占70%。
第三篇:《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口语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口语作为一门公共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师范生正确把握教师口语的特点,运用教学口语的技能、教育口语规律以及教师在不同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使学生成为学习规范的、文明的、优美的语言的典范。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师口语是根据发展基础教育的需要、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需要开设的,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是:
1.教育师范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2.能够用标准和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和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做到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 声调、音节,掌握语流音变的规律,具备一定的方言辩正能力。
3.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能,做到语音响亮、圆润、持久不衰。
4.掌握一般口语交际技能。做到听话准确,理解快,记得清,有一定的辨析能力;说话清晰、流畅,得体,有一定应变能力,语态自然大方。
5.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口语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情景的需要,调控声音的高低强弱,掌握语气、语调、顿连、重音、节奏等口语修辞技巧,口语表达做到科学、严谨、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1.根据不同内容,可灵活地采用讲授法、自学辅导法、小组讨论法、实践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2.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可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以教师集中辅导与自学、小组讨论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
3.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大将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上编 普通话训练
第一章 语音常识与发声技能(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发音器官和发音原理,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与语音的训练步骤,使语音响亮、清晰、持久不衰,为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基本概念:
共鸣腔 吐字归音 语音四要素 音节 音素 元音 辅音 重点难点:
• 了解用气发声的原理以及训练要领。• 掌握吐字归音的发音方法。
• 掌握语音的基本概念与训练目标,达到语音运用准确、规范、自然流畅。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一、发音器官
二、发音原理 第二节 发声技能训练 • 用气发声技能训练 • 共鸣控制训练 • 吐字归音训练
第三节 语音的基本概念与训练步骤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训练的一般步骤
第二章 普通话语音训练(6课时)
教学目标:
• 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明确普通话是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的职业语言。• 正确掌握《汉字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系统,能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能直呼音节,正确拼写,并掌握语流音变。
• 熟练掌握 3755个第一级汉字的标准读音;词汇、语法较少差错。• 有一定的用普通话辨正方言的技能。基本概念:
声调 调值 调类 声母 韵母 语流音变 重点难点:
• 熟练读准四声,克服口语中声调不准的毛病。• 掌握普通话的 21 个声母,克服声母中的方音。• 读准汉字的韵母,并在口语中改正韵母中的方音。• 掌握普通话中的变调,轻声、儿化、“啊”的音变等语流音变,并在口语实践中正确运用。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普通话的声调训练
一、声调、调值、调类的基本概念。
二、声调辩正
三、声调发音检测 第二节 普通话声母训练
一、普通话声母基本训练
二、声母辩正
三、声母发音检测 第 三节 普通话韵母训练
一、韵母基本训练
二、韵母辨正
三、韵母检测
第四节 普通话语流音变训练
一、声调音变训练
二、轻声的发音训练
三、儿化的发音训练
四、“啊”的音变训练
五、语流音变检测
第三章 普通话词语和语法的规范运用(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规范运用普通话词语和语法的常识,掌握分析对比方言词语、语法与普通话差异的方法,学会在普通话口语实践中使用规范词语,选用正确恰当的句式准确表情达意。基本概念:
普通话语法 方言语法 重点难点 :
对比分析方言词汇语法和普通话词汇语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词语的规范运用
一、词语规范运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的主要差异 第二节 语法的规范运用
一、语法规范运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的主要差异
中编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
第一章 朗读技能训练(3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朗读训练与教师口语的关系;了解什么是正确的朗读方式;通过朗读“四要素”能力的培养,学会运用朗读的多种技巧,以提高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基本概念: 朗读 朗读四要素 重点难点: 1、理解朗读四要素 2、朗读技巧的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朗读训练和教师口语的关系
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二、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教师口语训练的捷径 第二节 朗读训练的要求
一、什么是朗读
二、初学朗读五忌
三、朗读使用的语言
四、朗读者的身份
五、朗读要忠于原作品 第三节 朗读技能技巧训练
一、明确第一要素 —— 掌握朗读内容
二、明确第二要素 —— 确定朗读目的
三、明确第三要素 —— 分清朗读对象
四、明确第四要素 —— 掌握表达方法
第二章 听话技能训练(3课时)
教学目标:
明确听话训练的重要性;掌握听话要领,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做到: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有较强的听话辨析能力。基本概念:
反应 非语言性反应 反射 重点难点:
• 掌握听话的方法和技巧 • 运用说话技巧快速应对。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练好听话的方法和技巧
一、抓要点的技巧
二、诱导的技巧
三、推断的技巧
四、评价的技巧
第二节 听话能力的综合训练
一、听记训练
二、听辨训练
三、听测训练
四、听话组合力训练 第三节 听话能力的专题训练
一、对对方话语的反应
二、口语交际的“反射”技能训练
第三章 说话技能训练(4课时)
教学目标:
明确说话技能的重要性,掌握多种口语表达形式的特点要求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做到表意准确,语旨鲜明,态势得体,善于应变。基本概念:
复述 描述 解说 评述 演讲 即兴演讲 交谈 论辩 重点难点 :
• 理解掌握复述、解说、演讲、交谈以及论辩的内涵和技巧。• 学会运用多种口语表达形式。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说话训练的基本步骤
一、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技巧
二、不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技巧 第二节 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技巧
一、复述训练
二、描述训练
三、解说训练
四、评述训练
五、命题演讲训练
第三节 不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技巧
一、交谈训练
二、即兴演讲训练
三、论辩训练
第四章 口语交际的相关技能训练(3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态势语在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中的作用,掌握态势语运用的要领;初步掌握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和交际中心理沟通的方法。通过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基本概念:
态势语 调控 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 语境 重点难点:
• 掌握态势语训练的要领。
• 掌握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和心理沟通的方法 • 准确把握语境的内涵和作用。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态势语训练
一、态势语及其作用
二、口语交际中的态势语训练
三、态势语综合训练
第二节 口语交际中的心理素质训练
一、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障碍
二、克服口语交际中心理障碍的方法
三、口语交际中心理沟通的方法 第三节 口语交际中的思维训练
一、思维方式训练
二、思维品质训练
第四节 适应语境的口语交际训练
一、语境的内涵
二、语境的作用
三、适应语境的表达训练
四、礼貌语言的训练
下编 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第一章 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2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教师职业口语的规范性,能运用语音的多种表达技能技巧和口语修辞手段,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等任务。基本概念:
比喻 对比 委婉 暗示 教学语言修辞 重点难点:
• 掌握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
• 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
一、规范性
二、教育性
三、科学性
四、生动性
五、可接受性
第二节 语音在教师口语中的具体运用
一、音量调节训练
二、清晰表达训练
三、流畅表达训练
四、语气的运用
五、语调的运用
六、重音的运用
七、顿连的运用
八、节奏的运用
第三节 常用修辞方式训练
一、比喻的运用
二、对比的运用
三、委婉的运用
四、暗示的运用
第二章 教学口语训练(3课时)
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口语的特点和要求。认真进行教学口语表达方式的综合训练,把握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注意领会教学口语在文科教学、理科教学和技能教学中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教学口语进行教学的基本技能。基本概念:
导入语 讲授语 过渡语 提问语 小结语 重点难点:
• 掌握教学口语的主要表达方式,并运用于课堂讲述之中。• 理解并掌握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的方法。教学内容 : 第一节 教学口语的特点和要求
一、饱含知识信息的话语
二、带有启发性、教育性的话语
三、以教材为蓝本的经过加工的话语
四、以讲析为主的话语
五、带有即兴成分的话语 第二节 教学口语表达方式训练
一、叙述语的运用
二、描述语的运用
三、解说语的运用
四、评述语的运用
第三节 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
一、导入语训练
二、讲授语训练
三、过渡语训练
四、提问语训练
五、小结语训练
第四节 教学口语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
一、文科教学用语特点
二、理科教学用语特点
三、技能类学科教学用语特点 第五节 教学口语运用中的因材施教
一、对不同接受水平的学生
二、对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
三、对不同个性的学生
第三章 教育口语训练(4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教育口语的性质、特点、要求及运用原则,通过训练初步掌握运用教育口语的基本技能技巧。基本概念:
沟通语 启迪语 激励语 批评语 暗示语 重点难点:
• 掌握教育口语的基本技能。
• 学会对不同对象的教育口语谈话技巧和谈话方式。• 掌握对学生群体讲话的策略与技巧。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口语的特点
一、针对性
二、说理性
三、诱导性
四、情感性
第二节 常用教育口语基本技能训练
一、沟通语
二、启迪语
三、激励语
四、批评语
五、暗示语
第三节 适应不同对象的教育口语训练
一、面对不同个性学生的教育口语训练
二、面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教育口语训练 第四节 对学生群体讲话的技能训练
一、日常活动中的群体讲话训练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群体讲话训练
第四章 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训练(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运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了解并掌握教师在教育、教学以外的工作语境中口语运用的基本技能。基本概念:
教师其他工作口语 集会性讲话 研讨性讲话 重点难点:、把握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运用的基本原则。2、掌握教师在不同工作场合中的谈话技能。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转换交际角色
二、维护教师形象
三、营造和谐氛围
第二节 教师对不同工作对象的口语运用训练
一、与家长的谈话
二、与上级的谈话
三、与同事的谈话
四、与其他工作对象的谈话
第三节 教师在不同工作场合的口语运用训练
一、集会性讲话
二、研讨性讲话
第五章 教师口语艺术(2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教师口语艺术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教师口语艺术技巧;初步具备赏析优秀教师口语艺术风格的能力。基本概念:
教师口语艺术 声、情、义 重点难点 :
理解掌握教师口语艺术的特征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教师口语艺术的主要特征
一、关于教师口语艺术的概念
二、教师口语艺术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教师口语的艺术技巧
一、让话语负载丰富的感情
二、让微笑温暖学生心灵
三、让幽默发挥教育功能
四、让应变显露教育机智 第三节 教师口语艺术风格赏析
一、教师口语艺术风格的比较和借鉴
二、对教师口语艺术风格的赏析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主要教材:《教师口语》,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
参考书:《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普通话训练与测试》,贾正国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教学大纲
绪论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产生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绪论教学,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学产生形成的历史条件,明确学习这门科学的重大意义,提高学习研究的自觉性,为以后系统地学习研究这门科学打好基础。教学要点: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学产生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历史条件
思想政治工作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理的集大成。它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诞生,随着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列宁、斯大林运用这个理论结合俄国革命的实践创立了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学说。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江泽民等同志不断总结全党的智慧,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作为一门科学总是与时俱进的。它所以能够产生、形成和发展,一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长期实践不断总结的结果。第二节 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学的重大意义
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学,一是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提供重要理论武器,二是为从思想政治上治理国家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三是为促进政工队伍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提供行动指南,四是推进政工干部评定职称、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第三节 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研究这门科学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这门科学遵循的原则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化提炼、自成一家”16个字。
思想政治工作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研究这门科学既要在理论上下功夫,又要在实践上用力气,并且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础理论部分,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即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和理论体系,理论基础和本质特征,产生、形成和发展,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二是应用理论部分,包括九个方面内容,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功能,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正确方针和基本原则,工作环境及其对人的影响,基本过程和途径,基本方法和艺术,管理和评估,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创新与发展。
研究这门科学的态度,一是要自信,二是要谦虚。研究这门科学的方法,一是要坚持勤奋学习和善于总结相结合,二是要坚持辩证分析与系统综合相结合,三是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第一章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搞清楚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为以后的学习研究开个好头。教学要点: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含义
思想,一是指人们的思想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是指人们的思想意识,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政治,一是指思想上的政治烙印,即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等。二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
工作,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活动,二是指思想政治管理的专业化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学,一是指它是关于人们思想与行为产生、形成、变化规律的学说,二是指它是关于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学说,三是指它是关于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学说。
思想政治工作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和行为活动变化规律以及共产党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规律的科学。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领域,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二是应用理论研究,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研究,五是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范畴可分为三类: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关系范畴。这里着重研究关系范畴中的物质与意识、思想与行为、政治与经济、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群体、认识与实践、教育与管理等七对基本范畴。
第二章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理论基础和本质特征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弄清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理论基础,以便从理论上把握这门科学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了解这门科学的本质特征及与其他相关科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化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促使这门科学健康发展和不断完善。教学要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的物质与精神、政治与经济等基本范畴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为基础、为根据的。
思想政治工作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学说中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最活跃的生产力的思想,都是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工作学是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研究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国家、政党问题,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问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以此为理论根据,在党内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学不能以其他学科作为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学必须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知识的精华。但是,不能以西方行为科学作为理论基础,因为西方行为科学是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体系为基础的,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学则是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基础的。同样,西方的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我们都可以借鉴参考,但都不能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理论基础。
要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把握住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互相推动,共同发展。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本质特征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党性,二是群众性,三是实践性,四是综合性。
第三章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体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弄清人的思想产生形成的基本规律,人的思想与行为活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石,掌握这些规律是学好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础,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教学要点:
第一节 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形成的基本规律 要了解思想产生形成的基本规律。形成思想的物质器官是人的大脑,但大脑本身不能产生思想。思想是客观世界的种种事物及现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传达给大脑,由大脑加工形成的。人的一切认识皆源于社会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第二节 思想与行为活动变化的规律
要弄清客观外界作用于人的头脑从而产生思想的四种因素: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和社会交往的。人们的思想通常划分为两个方面:思想意识和思想认识。
人们的思想支配人们的行为,一般经过四个环节:需要、愿望、动机、意志。人们的行为改造客观外界,反过来行为又影响人的思想,形成新的思想,又支配人的新的行为。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必须按照党的事业的需要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原则和方法必须按照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必须从内外因两个方面激发人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必须把软件工程建设和硬件工程建设融为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创新理论三大部分构成。第四章 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学确立、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要了解革命导师以及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对这门科学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重大贡献,从而懂得这门科学的生机与活力在于与时俱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把它推向前进。教学要点: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
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宣传思想工作理论体系的基础;列宁、斯大林创立了政治思想工作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总结了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学说。这个学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原理:一是关于思想的来源、功能和检验标准的原理,二是关于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原理,三是关于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在新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阐明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强调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二是阐明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加强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三是阐明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四是阐明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内容,强调要抓好“四项基本原则”和“四有”新人教育。五是阐明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和方法,强调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新的工作方法。六是阐明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思想,强调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人在跨世纪前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贡献有八个方面:一是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强调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二是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新世纪的重要地位作了更系统的理论概括,强调越是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对新世纪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和内容作了更全面的理论概括,强调各级政工部门必须明确各自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四是提出要把党员和干部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强调通过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五是提出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强调要着重研究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四个多样化”带来的新课题。六是提出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努力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的基本知识。七是提出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改进,强调要在增强时代感和时效性上下功夫。八是提出加强改进党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新举措,强调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政工队伍。第五章 思想政治工作学要研究解决的主要矛盾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学要研究解决的主要矛盾,包括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基本矛盾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要了解矛盾存在的基本情况,掌握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教学要点:
第一节 现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思想与非社会主义思想的矛盾、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矛盾和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非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表现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迷信思想等。解决社会主义思想与非社会主义思想的矛盾要处理好三个关系:解放思想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物质利益与奉献精神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解决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思想的矛盾,必须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从找准干部群众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入手,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着眼。第二节 必须解决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基本矛盾
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矛盾主要有三个:一是教育者素质与党的事业需要的矛盾,必须提高教育者的政治素质、科技素质、道德素质。二是受教育者思想行为与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矛盾,必须努力改变受教育者与新兴的社会主义事业不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三是受教育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与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要引导大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第三节 努力解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了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矛盾的主要表现。教育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必须先受教育。做好矛盾的转化工作要做到主体客体化、以人为本和主客体平等互动。
第六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教学要点: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正确理解“生命线”的含义,包括正确导向、切实保证和有效服务三层。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要使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保持社会主义方向;二要从根本上振奋群众的革命精神,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三要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党员队伍与职工队伍的侵蚀。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可靠保证
弄清思想政治工作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为科学地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正确评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可靠保证。这要从物质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发展生产力的中心环节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思想政治工作与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上加以把握。
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精神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证。要着重弄清精神生产力的含义、构成要素和发展精神生产力的核心问题、关键环节。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要弄清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及其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条件,是培养造就一代新人的根本途径,是保证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措施。
第七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教育引导人们改造主客观世界。其根本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育“四有”新人。教学要点: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和引导人们改造主客观世界
改造主观世界,一是思想意识的改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二是思想方法的改造,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这两个“提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人们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现阶段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就是要引导人们最终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高尚的品德,严格的纪律,旺盛的斗志。要清除错误的思想意识,特别要清除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诸如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本位主义、拜金主义、宗派主义、以权谋私、自由主义等。
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主要是提高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分配是非的能力。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培育社会主义新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人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指南针,是人们提高认识能力的锐利武器。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就是用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培养教育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工作作风的新人,但不是实行共产主义政策,“刮共产风”。
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必须抓好灌输、转变、调节三个环节。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全党和人民
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要抓住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要抓住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搞清楚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真正含义;要抓住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全面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要抓住邓小平理论的本质,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抓住邓小平理论的战略思想,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措施。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准确把握每一个“代表”的深刻内涵,深刻理解“代表”二字的确切含义。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在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要认真研究影响职工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力措施。一般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尽力帮助人们实现多种多样的需要,二是创造有利于群众发挥积极性的外部环境,三是切实保障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四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教育要抓住基本内容,取得好的效果。教学要点:
第一节 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坚持以“三个代表”为内容的党员先进性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员先进的重要标志和根本标准。搞好这项教育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精神,紧密结合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两方面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积极性。
坚持以“四信”(信仰、信念、信心、信任)为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认识这项教育的现实意义,明确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住热点难点问题。
坚持以“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内容的思想意识教育。要抓好理论学习,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实践中树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节 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坚持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我国历史和现状,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二是引导群众发奋图强,为振兴中华多作贡献。三是引导群众增强民族自尊心,打掉民族自卑感。四是引导群众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集体主义教育,要教育群众认清并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划清集体主义和本位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教育,要让群众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要着重讲清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讲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讲清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坚持对群众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公民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教育,主要内容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坚持对群众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国内、国际形势教育,二是动员群众完成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规章制度和法制纪律教育,四是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教育。
坚持对群众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积极为群众创造学习条件,干什么学什么,人人争当本专业的行家里手。
第九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切实了解和掌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教学要点: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包括总方针和具体工作方针。
要坚持“两手抓”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总方针。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两手抓”的自觉性,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互相促进。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两手抓”作为培训、考核、选拔、任用、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主要主要内容,从组织制度上保证这个方针的贯彻落实。
要坚持疏导的具体工作方针。要正确认识疏通和引导的辩证关系。这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建立在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符合人们思想发展的规律,是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原则的体现。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依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实践经验。坚持这一原则,是实现两个文明一起抓战略方针的重大措施,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起来、克服“两张皮”的有效途径。
划清物质利益原则与“一切向钱看”的本质区别。物质利益原则是社会主义的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统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兼顾的原则。要把物质利益与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与“一切向钱看”加以区分,严格划清界限。
正确理解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的辩证关系。两者有着内在联系,都要求劳动者树立主人翁思想,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建立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关系,承认差别,反对平均主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两者又有区别,不能取代,不能偏废。物质利益原则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正确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保证。要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物质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关系、发扬革命精神和关心个人物质利益的关系。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工作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学好理论,掌握行动指南,又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及时发现问题,确实弄清问题,正确解决问题。
发扬民主与正确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发扬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和坚持民主方法,鼓励群众畅所欲言、平等交流,不搞“我打你通”。在民主的基础上,敢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善于集中正确意见,不迁就错误思想,不放弃指导责任。
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经济、业务工作一道去做的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两者同时布置、检查和总结,抓好战前发动、中间鼓动、战后表彰三个环节,发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耐心教育与严格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及其对人们的影响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环境对人的思想的各种影响,学会如何适应环境,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取得预想的效果。教学要点:
第一节 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重要意义
环境是思想变化的客观影响源。
改革时代的环境对人们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振奋了进取精神,增强了竞争意识、时效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了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实行对外开放,我国融入了国际大环境,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同时,一些西方腐朽的精神垃圾也乘机进入,容易造成精神污染。
研究环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第二节 影响人们思想的客观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人们思想的主要客观源。
自然环境是指与人们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山河秀美,人杰地灵,衣食足,容易产生享乐思想。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交通闭塞,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起来相对困难。
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以及社会形势的发展态势。社会风气和道德环境对人们有着严重影响。实现社会风气的好转,重点是抓好党风的好转。要利用有益的道德资源倡导和培养优良道德,抵制不良道德,扶正祛邪。
社会舆论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对人们思想有着直接影响。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控制形式和控制力量。它体现了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对社会对国家的管理意志和愿望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十分关注社情民意,用好有效媒体,弘扬主旋律,抑恶扬善,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对人的思想行为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努力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扩大其积极影响,减弱或消除其消极影响。
国际环境和国际思潮对人们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冷战思维和新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在冲击着精神文化的壁垒;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和超级大国力图用西方价值观整合世界的图谋矛盾突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人们享受到科技文明成果的同时,也有人利用高科技从事新型的邪恶活动;自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还没有到来,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强大更成了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重点对象。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十分复杂而激烈。这些对人们的思想影响很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因势利导,做好工作。
第三节 引导人们积极适应环境改造环境
引导人们积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是政工干部的重要职责。适应环境,就是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能够相应地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建立人与环境之间新的平衡与协调关系。改造环境,就是通过人的努力,对环境施加积极的影响,使之朝着有利于人们的方向发展。要着重告诉人们,不能让社会环境适应自己,而应让自己去适应社会环境。改造环境,要从实际出发,依靠集体的力量,投身到共同的事业中去。
正确认识和处理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关系。大环境可以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也可以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小环境往往指一个单位、一个社区、一个家庭。大环境和小环境都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要借助大环境的主流,营造好本单位健康的小环境;通过建设好小环境,为大环境奠定好的基础,促进大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建设大环境和小环境人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要努力实现社会环境与社会教育的统一。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过程,正确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基本矛盾以及它们的运行发展变化规律,从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要点: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内涵和实质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过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转化过程三个互相联系制约的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过程,包括思想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工作决策、实施和效果评估。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包括知、情、信、意、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矛盾转化过程,是使受教育者不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转化为符合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本质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矛盾和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教育对象现有水平的矛盾,它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一切矛盾。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特点是,教育过程的多端性、同时性、广泛性、反复性和实践性。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一是获取和分析思想信息,二是说服教育,三是缓解冲突,四是后进转化。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的广泛性和重点性相统一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是中心,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教育是必要的补充。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重点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相一致的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塑造与改造的统一性规律。以塑造教育为主,以改造教育为辅。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性规律。教育是主导,自我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外因,自我教育是内因,外因与内因共同起作用,才能使矛盾得以转化,达到教育目的。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与评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和评估的有关内容、原则和方法,以便切实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和评估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提高实效性。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硬件工程,包括硬体制、硬队伍、硬管理、硬制度、硬投入等。必须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管理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管理的职责是,信息和决策、组织和计划、协调和控制、激励和制度。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管理的原则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最佳社会效益,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相结合。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管理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对国际局势挑战的需要,完成历史使命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改变政工队伍状况的需要。
政工干部的劳动特点和价值。政工干部的劳动特点是,潜在性和周期性比较长,综合性和间接性比较突出,塑造性和奉献性比较强。要科学评价政工干部的劳动价值,既要看到精神形态价值又要看到物质形态价值,既要看到现实价值又要看到潜在价值。
政工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政治素质,由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政治技能等构成。道德素质,除一般公民应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外,其道德境界应有高层次性、行为的模范性、责任的广泛性。作风素质,主要指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民主、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文化素质,要有超前性、综合性、无产阶级党性。能力素质,主要指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身心素质,包括深邃的认识能力、丰富健康的感情、坚定果断的意志、广泛稳定的兴趣、富于内涵的气质和良好的性格。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与职称评定 思想政治工作评估的功能与作用。功能是,导向功能、激励功能、鉴定功能、选拔功能。作用是,有利于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研水平。
思想政治工作评估的原则和方法。原则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层次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原则,全方位三结合原则,重点抽查与全面考核相结合原则,精确性与模糊性相结合原则。方法是,个人判断平均法,不同层次人员意见法,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意见法,专家意见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坚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称评聘。开展政工专业职称评聘,有利于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地位,向革命化、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提高政工干部素质;有利于落实政工干部待遇,稳定政工队伍。评定标准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历和专业年限,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考核合格,外语水平。评定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完善评聘机制,主要是完善领导和管理体制,颁布《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条例》,增加评定档次,扩大评审范围,建立培训机制,实行考评结合。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途径和科学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途径和科学方法,以拓展并利用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渠道,解决好“过河的船或桥”的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预期目的。教学要点: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途径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传达党的声音,提供有用信息,反映社情民意,鼓舞群众士气。
加强信息网络的运用和管理。网络作为新的媒体越来越重要,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占领网络阵地,依法保障和促进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
优化文化阵地的社会教育功能。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唱好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有健康的内容,要有多样化的形式,要做到立意高起点实。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 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要因人施教,说理透彻,怀着深厚感情,实行“三不主义”。运用心理学原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了解人们的一般心理过程,掌握个性心理特征,根据不同人的气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
要预防和克服逆反心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运用人际关系学原理,协调人际关系。要掌握好自我角色调适法,对应角色心理换位法,人际交往控制法,人际结构重组法。
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相结合。有意识教育应旗帜鲜明,始终占主导地位,但还要巧妙运用无意识教育,寓教于乐。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自我教育与互相影响相结合。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群众中蕴含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能够通过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和认识能力。同时,同志之间也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因势利导。
抓典型与帮后进相结合。先进典型体现着时代风貌,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要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事实求是地宣传典型,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典型、学习典型。同时,要热心、耐心、诚心,做好后进的转化工作,对他们一分为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上正路,使他们成为新人。
“抓中间”与“促两头”相结合。“中间层”总是大多数,他们甘居中游可又不甘落后,要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防止他们向后进下滑,促使他们向先进转变。这样可以扩大先进层、促进先进层,同时影响后进层、带动后进层转化。
第十四章 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认清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它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和方向,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前途和命运。必须下大力量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在新世纪的有效进行和健康发展。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党委要高度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高度重视”是加强改进党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重要前提。既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行动上高度重视。党委和行政领导人要定期研究讨论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整个工作计划;领导分工负责,带头去抓;搞好政工队伍建设。
搞清领导的含义、内容和方式,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基本条件。领导,是指引、服务、保证、协调的统一。领导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领导的方式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本单位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完成任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选拔使用好干部;组织好宏大的特别能战斗的群众队伍。加强党的领导的中心环节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节 建立和健全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体系 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管理体系,即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同心协力,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党、政、工、团等组织齐抓共管和各负其责。要充分发挥党委各部门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发挥行政、生产和业务部门的作用,动员群众和社会各方面都来做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节 坚持和维护党委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
确立党委在企业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把现代企业制度共性与中国国情特性结合起来,既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党的政治领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要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必须树立党的领导的正确观念,纠正在党的领导上的误区。必须全面认识党的政治领导权的科学含义,紧紧抓住实现党的领导权的三个基本环节:出主意、用干部、造舆论。必须建立多样化的企业领导体制,认真处理好党委政治领导与企业决策机构的关系。
第四节 关键要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
新世纪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才能从容应对。
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选好一把手,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搞好班子成员的优化组合,搞好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第十五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现代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这门科学生命力的源泉,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趋势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自觉性,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含义及其重大意义。创新,就是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新的观点,拿出新的思路,采取新的做法,取得新的突破,获得新的效果。创新,从实践上讲能更有效地发挥生命线作用,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从理论上讲,能推动这门科学不断发展,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原则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借鉴与自主相统一,坚持“三贴近”。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是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体制创新。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创新的基本趋势,是党的光荣传统,是新世纪的客观要求。
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必须加强科学研究,探索规律;加强科学管理,健全机制。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必须提高政工干部现代科学文化水平,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政工部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正规化、社会化,培养政工干部树立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第五篇:托福口语教学大纲
托福听力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第一周:第一题的答题结构分析,模板设计
第二周:第一题的答题结构分析,模板设计
第三周:第二题的答题结构分析,模板设计
第四周:第一二题独立话题与第三四五六的综合答题的能力重点提高,衔接 第五周:第三题答题重点分析,技能解析
第六周:第四题答题重点分析,技能解析
第七周:第五题答题重点分析,技能解析
第八周:第六题答题重点分析,技能解析
第二阶段:第九周:第一题高分解析,语言表达高分转换分析
第十周:第一题高分解析,语言表达高分转换分析
第十一周:第二题套题训练,高分语言解析
第十二周:第三题得分点剖析,高分语言表达模板设计
第十三周:第四题得分点剖析,高分语言表达模板设计
第十四周:第五题得分点剖析,高分语言表达模板设计
第十五周:第六题得分点剖析,高分语言表达模板设计
第十六周:综合复习,模考,带学生自我纠错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