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教师支教英国水土不服 中英教育大不同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中国教师支教英国水土不服 中英教育大不同
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费大力气拍了一部纪录片,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
被选中赴英支教的老师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出来的,虽然语言不是问题,但中英学生的差别还是让中国老师们大跌眼镜。在这部纪录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名中国老师面对一群思想开小差的英国学生大声喊道,“听我讲”;“开动一下你的脑筋”;“不要说话,不要提问”。中英课堂教育的差别到底有哪些?是什么让中国教师和英国学生都叫苦不迭?
首先,课程设置
在中国,所有学生都有统一的课程表,语文、数学、英语等等,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课表上课,而在英国,除了一些核心科目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比如传媒、摄影、设计甚至烹饪等课程学生都能自由选修。
其次,教学思维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xiexiebang.com/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一定会有标准答案。比如,在中国,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就会说这片文章的作者是谁,中心思想是什么,暗喻了什么;同样的文章如果在英国就会有不同的方式。英国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出疑问!学生可能说,我不认为是这个中心思想呢?我觉得作者当时的心境是这样的,作者想表达的是另外一种意境。老师会很赞成学生发散式的想法,并且会竖起大拇指!
再次,课时安排
在英国,课程以“松紧结合”为原则,如果一天的课程安排得多,那么,第二天的课程相对就会比较轻松。英国中学一天的课程不会超过5节课,中午会安排一个小时的午餐和自由活动时间。每天上课的时间是从上午9:00-下午3:30,因为上学晚、放学早,有些英国的家长会在上学之前把孩子送去各种不同的俱乐部,如早餐俱乐部;放学后,孩子也会去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如足球、管弦乐、舞蹈、羽毛球等。而中国的学生一般从早到晚一天之内上大课8节,如果包括早读、晚自习等之类的时间在内的话,应该会超过10个小时!一个中国中学生忙碌的一天是从早上7点半开始的,下午6点以后放学。部分学校要求学生7点到校早读,或者晚上放学后继续留在教室自习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升学方式
10年磨一剑,高考是中国学生人生中一个重要时刻。高考可以改变命运,也是对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必经之路。中国学生奋斗了10年就是为了高考的两天,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xiexiebang.com/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最终决定他们命运的就是这个时刻。一考定终生,稍微失常的考场发挥或者填报高考志愿不明智,就会和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从此奋斗了10年的梦就会粉碎!
英国大学除了要求考试成绩外,还需要老师的推荐信和课外活动表现。而且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等拿到conditional offer之后,再决定上哪个大学。而且如果学生在考试中不满意,还可以重新参加考试,成绩以分数最高一次考试的成绩为准,同样的考试,可以参加多次。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在独立学习方面,英国学生要高于我国学生。英国的每个中学生都能够去图书馆查阅文献,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来完成一个比较正规的Project。Project的汉语意思是“计划”、“设计”、“规化”。实际上类似我国的“科研论文”。英国中学生的Project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和社会实际出发,题材极为广泛。从理化生实验、数学建模到英国的历史、地理;从环境保护到关爱生命;从反恐到世界和平;从政治到经济……,应有尽有。有些Project有理有据,不亚于我国大学生的毕业论文。
英国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强于我国学生。不分担家务劳动的学生很少见,他们从小就帮助父母擦汽车、剪草坪。小学生打工的也很多,送报纸是最常见的了,钱虽然挣得不是很多,却拥有了面对社会、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到了假期,加油站、快餐店、超市,到处都有中学生在忙着干活。一个假期下来,不但能挣几百英镑,更重要的是他们变得自信、老练。
英国学生的团队意识强。在英国,人们普遍推崇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指一个人与大家协同工作的能力或态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合作能力。英国学校历来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教育,在公共场所或集体活动中,个人必须服从大家。如果哪个学生为了自己出风头而连累了大家,他就会被一致斥为“没有团队精神”。
英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好。体育不但是英国中学的重要课程,而且每天下午四点钟开始,大部分学生又都出现在运动场上。大量的体育锻炼,加上合理的充足营养,使英国学生大都身强力壮、精力充沛。那种肌肉发达、动作灵活的运动员型学生到处可见。就连女生对体育也十分热衷。体育好、学习好的学生才备受同学们的推崇。
英国学生的探究精神强。英国学生做事十分开放,敢想敢干,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认为“只要不被禁止,就可以做”。所以,成功的机会也相对较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们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也不像我国学生那么关注问题的答案、关注他人的看法。对问题不但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特别注重科学论证。注重在探究中寻找答案。
前不久留美教育博士刘萍对中美教育作了一个比较并得出“美国初级教育不如中国”、“中国的初级教育基本功扎实”的评价(见“一个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
育”2001年5月28日贴于“教育与学术”)。我认为她的看法是很片面的。作为一个教育学博士,如果她的观点广为传播,会误导许多人甚至整个教育界。本人在中国(学士和硕士)和北美(博士)都学理工科,且孩子在北美上学近十年。我想谈谈我的感觉和看法,供教育界人士或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因时间匆忙,不便展开来写,这里仅讨论几个重点并以实例于以说明。
例
一、尽管西方初级教育(小学和初中)比起中国来学习内容少、节奏缓,可我十多年来在北美的学校和公司里接触到的老外在业务上多数都很优秀,平庸者比例小于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而且普遍敬业精神强。他们的表现一点也无法让我想象他们的基本功不扎实。我真的看不出他们在中学只作过1000道数学题和我们曾作过5000道数学题的差异。说什么“西方的先进科技都是靠移民”,未免太过夸张了,太夜郎自大了。这样的评价也只能在中国人的“坊间”流传,根本不可能被西方主流传媒认可。
例
二、文革后公认77,78级学生最优秀。这种优秀不仅表现在学习而且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但恰恰这两级学生的中小学阶段都是在文革中度过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停课闹革命,在“社会大学”中自觉不自觉地学习五花八门的各种知识,根本没上什么课更别说受什么严格的科学教育了。很多人都是靠的高考前恶补几个月考进大学。
例
三、我本人72年(15岁)在四川考高中时正值“修正主义主义教育路线回潮”,我们也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小学后三年和初中三年的课程全部补齐,而且弄得清清楚楚。
例
四、君不见许多人小学和初中成绩很好,但一到高中便垮了下来。这样的人考大学一般无望。但那些小学和初中成绩一般,但高中成绩往上冲的人一般都是考大学的料。这些例子这正好说明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最佳模式和人体智力发育的自然规律,那就是:
一、人类获取知识的效率是与对该知识的兴趣有极大的关系。人类是天然具有好奇心的。而教育的作用就是如何诱导,刺激和引导这种好奇心。填鸭式和题海式教育是泯灭这种好奇心的天敌(必要的记忆背诵除外)。而且极易导致人对学习的反感心理以及对个人行为的其他负面影响。
二、15岁(左右)以前的儿童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理解力和接受力相当有限,不宜于承担过重的学习负担,学了也是事倍功半。这段时间应让儿童在宽松的环境中用他们天性中的好奇心加上想象的翅膀,充分地感受生活,积累对自然的认识。而15至25岁才是人类理解力和接受力的高峰期,才是强化在校学习的适当阶段。15岁前是感性的量变积累过程,15至25岁才是一个将前面的积累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质变过程。后一个时期的学习效率可以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前一个时期。
我想在这里多费点笔墨说说为什么在学生15岁以前减压的重要性。虽然15岁以前人的大脑发育不成熟,不宜于进行高强度的在校教育,但人从出生到15岁之间却是人认识社会,观察自然,了解世界的一个自然而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期间发生的许多外部事件对儿童都是第一次,他们都觉得十分的新奇,会让儿童在脑子里产生千千万万个为什么。这些蒙蒙胧胧,千奇百怪,带有初级哲学色彩的命题会整天萦绕在儿童的脑子里,产生一种寻找解释的强烈冲动,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厚实的思想积淀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变积累过程。说通俗点,只有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牛顿们才能够从容地躺在大树下沉思“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是往上掉?”,瓦特们才能够目不转睛地盯着火炉琢磨“壶盖为什么会动?”,爱因斯坦们才能够有闲功夫去冥想“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朝北?”。我们很难想象在“超负荷”,“极限运动量”,学生每日疲于奔命的学习环境中这些本来十分自然的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能够经常或普遍发生。这些思想积淀和想象能力在15岁左右并在适当的教育诱导下会释放出强大的学习效能,即形成质变的过程。不仅如此,勤于思考、善于想象也是任何有创造力的科学家的最重要的素质。事实上任何有首创意义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都是对某个哲学命题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的一个重新解释。而人类的文明和科学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命题和对命题的不断解释中向前进步的。
反观我们的教育体系和方式无意识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范围里破坏了这种宽松的环境,强迫学生从小学开始泡在深深的题海中直至高中毕业,捻灭了儿童心智自然发育的这个最重要的过程。他们进入大学以后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学习反而心力疲惫,学习兴趣减少,把很多的时间都花到谈情说爱打麻将上,完全走了一个反自然规律的路子。我们还能指望我们的教育培养出站在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家?我们的初级教育还能说是“挺好的”吗?
我这里还不说高压的初级教育还剥夺和挤压了少年们的情感教育,美学教育,艺术教育,社会学教育(并非政治课)的空间所带来的另一方面的重要负面影响(如展开又是另外一个大题目)。这些教育是塑造一个完善人格的基本要素。一个人格不完善的人是难以有所成就的。
西方教育基本上照顾到了这些自然规律。在初中(15岁)以前基本上不给学生施加任何压力。学生学得很放松。既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还可以让各种兴趣自由的生长,各种思想自由地发展。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有一个十分健全的发育。但一过15岁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迅速变得严格起来,而且学习负担和压力都有显著的增加。这种状态将持续增强直到大学毕业。结果到大学毕业时学过的总内容比中国的大学生有多无少。换句话说,在校学习强度与人的理解能力及智力发育保持同步增长。这是值得中国教育界好好借鉴的。
其实西方这种教育方式与77,78级的教育过程有某种异曲同工之处。当然77,78级是歪打正着,瞎猫撞上了死耗子。那些专修教育学的先生女士们应该好好分析一下这个现象,多和学理工科的人聊聊,不要把你们学教育学(文科)的体会应用到学理工科上去。中国常常有人凭想当然来推论甚至实施一些重大的,基本的教育原则。例如部份中国人把早期教育产业化。但最愚蠢之极的莫过于由重点大学出面来办什么“少年班”之类。培养人不是养鸡。况且人人都知道现在由激素快速催长的洋鸡比起村前院后自然生长的土鸡,味道实在是差太多了。尽管让孩子接受学校以外的数学超前教育非常普遍,但我断然拒绝,因为我深知其结果对
孩子是灾难性的,无异于拔苗助长。我认为让孩子跟着学校的大纲走是最宜于儿童身心和智力发展的选择。
我想,遵从教育自然规律与否才是中西方教育的根本差异,也是中国现行的教育方式中最深层次的,最实质性的,最难被人们注意到的要害问题。其实西方教育也没有什么高妙之处,只不过比较顺从客观规律而已。中国教育系统无视这种客观规律,即有主观决策的错误,也有现实中的无奈(人多学校少)。现实一时无法改变,但人们至少可以在主观决策中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有效地减少偏差的程度和确定未来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不要自我陶醉于“中国的初级教育很棒”的海市蜃楼之中,把歪了中国教育界的舵把子,在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误导亿万炎黄子弟。
当然西方教育在学科设置,教材编写和选用上的一些特点也是西方教育成功的另一些因素。这里限于时间和篇幅就不多说了。
总而言之,科学是有关自然的学问。用合乎自然规律的方法去学习科学才是最佳的途径。把科学搞成神乎其神、玄而又玄的一门“手艺”,在教育中违反自然规律进行高压强制灌输,用“学手艺”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教育是不会有最好的教育效果的。它可以培养出很多“能工巧匠”来追赶西方科技,但其中必定罕有具有科学首创能力的世界级科学家来让中国在世界科学的前沿独领风骚,而后者恰恰是中国教育界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
当然我这里只谈教育。这决不意味我认为西方什么都好。
一个“剑桥女孩”眼中的中西教育差异
现年19岁的姜岫云曾经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高二那年转入英国罗婷女子中学就读A-level。不久前,这位留英两年的女孩收到了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比较我在中英两国中学的学习经历,我感触最深的是到了国外后我不再认为老师讲的东西一定是对的,我会很理智、很主动地思考老师传授的知识,真正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甚至对老师说„不‟。”对于中西中学教育差别,姜岫云如是说。
“在国内,提问挺傻的”
姜岫云介绍,在英国的课堂上,老师通常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老师的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向老师说“不”在英国中学也很常见,一方面是因为那里的老师从来不会批评哪位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学生永远不用担心由于问题很“愚蠢”而受到老师的责备或同学的取笑。另一方面,老师会不断问“你们懂了吗?”直到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学生
们都很主动地发言,谈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甚至推翻老师的观点。“在英国,没有人会认为老师讲的一定就是正确的。但在国内,我就很少主动提问,因为环境如此,提问会让人觉得挺„傻‟的。”姜岫云说。
跟国内教育有很大差异的是,在英国,如果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负担太重,可以向自己的导师(相当于中国的班主任)和学校提出意见,经过考察,如果确实难以完成,老师需要减免学生作业的负担。而在中国的学校里,按时按量地完成各个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学生的“本职任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国内中学教学像钻井,国外教学像铺沙”
“国内扎实的数学基础,令我在国外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姜岫云并不认为国内教学一无是处。她说,不到国外不知道,我们国内在理科方面的教育有多么扎实。国内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理科的内容学得很深很难,主要训练思维严谨,学会寻找必要的条件来得出必然的结论,这种能力令中国学生在国外的学习中具备很大的优势。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过于“专业”的教学令中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了一种窄而深的状态。中国的教学像钻井,洞很小,钻得深。英国的教学像铺沙子,面很宽,一层一层铺。姜岫云说,就拿数学来讲吧,英国中学的数学课程就有微积分,但只是作为入门学科,不会研究得很深,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真正的研究需要到大学里分专业深造。英国高中的课程选择也很灵活,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整个高中年级是不分班的。就拿姜岫云本人来说,按照学校的规定,她这个年级的学生只需选够3门课程就可以了。因为她爱好数学,因此选择了数学、数学(高级课程)、物理和商务研究四门课程。
“课余生活不能丢”
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姜岫云的课余生活异常丰富,网球、演讲与戏剧、合唱队、“青年企业家”、社区服务等等。当记者问这么多的课余活动会不会影响正常学习时,小姜的回答是:“课余生活不能丢,劳逸结合效率才高嘛。”
在罗婷女中,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青年企业家”组织,为学生提供原材料进货渠道,让学生自己动手生产产品,然后自己负责销售。姜岫云觉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丰。姜岫云每天一般有6到8个课时,每个课时35分钟,每门课一周的作业不超过9个小时,其余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了,通常就是进行一些课外阅读,然后就是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姜岫云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今天我要写一篇论文,在上课很疲倦的情况下,我如果出去打一小时的网球,精神上就会很放松,回来后很可能一鼓作气,本来要两小时写完的论文,一小时就搞定了,而且是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写出的论文质量也很高。”可是在国内,学生们主要坐在教室里,一天数个小时下来,精神十分疲惫,这样接受知识的能力肯定有所下降,不如劳逸结合调剂一下。其实,这种学习的模式就是英国中学所倡导的“大学习”概念,就是说一个学生的学习包括各种范围,不局限于文理课程中,交流、组织、艺术、体育等等都包含在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姜岫云建议,由于资金、学校规模的大小、办学模式以及高考的限制,国内的学校不可能都有自己的网球场,不可能如英国学校那样为学生提供类似“青年企业家”这样的组织,也不可能给学生提供滑雪这样的课余生活。但是,我们的学校可以组织合唱队,可以组织演讲与戏剧等这类有条件实施的项目,在可能的范围内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达到“大学习”的效果。
第三篇:中国老师赴英国支教BBC纪录片首播
中国老师赴英国支教BBC纪录片首播
昨天,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被英国BBC2台即将播出的纪录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刷屏了。这部纪录片分三集,第一集于英国当地时间8月4日晚上9点播出。这是英国BBC和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启动的一个研究项目,在英国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抽取50名九年级学生,由中国老师上课,一个月后和同年级孩子一起参加测试。在一些报道中,“我们的老师被英国学生逼疯了”“中国教师将英国学生训哭”等标题引发热议。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中国老师赴英国“支教”BBC纪录片 全集免费下载>>
早上7点到校
跟中国学生一样,老师要求这群学生一大早7点钟就来到学校(英国平常都是8点到8点半)。刚开始,这里的学生并不了解中国,“我只知道那边有很多人,而且都还很聪明。”“我知道他们每天要在学校学习12个小时,回家还要学5个小时的作业。”
换校服
在学生来到的第一天就被要求脱下常规黑丝短裙小西装,全部换上中式的校服。英国学生表示巨不喜欢,宽松的就像降落伞。未来4周天天都得穿这个。
做早操
领操的是杨老师,她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是领操的。做完早操才开始上课。校长觉得这件事情非常值得借鉴,他想要全校1600个学生全部一起做早操。
第一堂课
按照中国的情况,一个教室坐50个学生。在英国,课堂一般不会超过30人。英国小伙伴表示惊呆了。中国在课堂上的第一件事就是讲纪律:如果我看到你们不守纪律的话就把你们单独拉出来罚站!在中国在全班人面前被罚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而在英国这些学生觉得很好玩。
课堂上一贯贴着名人名言,跟中国教室一样。
英式午餐
午餐并不是中式教育的一部分,依旧是豆子 豆子。
一周小测验
在第一周快结束的时候,理化老师给了他们班学生一个惊喜——课堂小测验。本来中国老师还挺有信心,可是测验结果出来却不尽人意。此时此刻的班级依旧是化妆的,玩iPad的,打闹的„„乱成一团。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几个中国老师讨论接下来三周应该怎么做。
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网上关于BBC纪录片《中国式教学》第一集的视频都被删了,但是别灰心,贴心的点课台君这里有第一集视频的免费下载地址哦~免费分享给大家,免费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下载链接
视频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请看来自点课台教育的跟踪报道:
【视频】中国老师赴英国“支教”BBC纪录片第二集更新啦!
这一次,中国老师们受了更大的挑战,让学生们做升旗仪式,管违章电器,让中国老师教英国的学生学英语语法,包饺子,开家长会...搞到最后终于连英国学校校长都看不下去了。【详情】
中国老师遇到洋学生:BBC纪录片没有说到的事情
BBC此次筹拍的纪录片充满戏剧色彩,其实在实体层面上,中英两国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合作开展得非常丰富多样。中国老师赴英国教学、英国老师赴中国学习数学教学模式、英国购买中国数学教科书版权等合作消息不绝于耳„【详情】
让专业人士来解答:我们亲历的中、英教育与BBC拍的一样吗?
事实上,当事教师及部分教育专家均认为,中英教育的冲突色彩被纪录片有选择性地放大了,实际差异并没有那么大。南方日报展开的网络调查显示,中国网友对于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的支持度也较为均衡,31%%u7684网友认为中式教育明显优于英式教育,28%%u7684网友认为相反。
中英教育的碰撞是否真如BBC纪录片所展现的那么激烈?点课台君整理了来自澎湃新闻问吧郑贵东的回答【详情】
还原“中国老师训哭英国学生”的真相 你真的适合去英国留学吗?
此次BBC纪录片“中国化的英国学校”一经播出就引发中英教育优劣势的讨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认为,对于中英教育谁优谁劣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网上有一种声音,说英国孩子不学习是懒惰,那么中国孩子一周不上一次体育课、不做公益、不做家务,是不是懒惰呢?【详情】
BBC中国式教学在英国纪录片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
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费大力气拍了一部纪录片,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详情】
全民大讨论
身在中式教育的大环境中,大家一定有很多切身体会,BBC纪录片《中国式教育》有没有如实呈现我们的教育模式?看完整个视频,大家是不是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什么话都可以去点课台论坛畅所欲言哦,就是当大家吐槽的阵地吧!
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情况会改善吗?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会发生什么变化?点课台教育将会持续关注他们的进展。想了解更多留学信息,请关注点课台教育留学频道!
——由点课台教育独家编撰整理,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点击查看最适合你的英国大学
第四篇:中国梦教育梦教师梦
长安乡中心学校
李红
中国梦 教育梦 教师梦
——我想那不只是一个梦想
生活的奇特就在于,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将来是什么模样。曾经以为,我是误入歧途,才会那么阴差阳错的步入教师这一行列。不过,顺着在其位谋其职的思维路线一步步走下来,这一路上,因为工作上的各种琐碎而累过,因为学生的调皮和不尊重而伤心哭过,却也因为假期里学生毫无预兆的电话问候而真心的笑过,在我不舒服时,得知学生悄悄帮我洗掉了堆积的脏衣服后,也深深地幸福过„„渐渐地我明白了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没有回程的旅行,梦想其实就在路上,对每一个人来讲,它不一定就是自己最初的梦想,但是一旦出发,便是一段征程。只有一路前行,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才能追逐自己设定的梦想。
有一个故事:一扇大门上挂了一把大锁,铁锤使劲的想要敲开这把锁,可就在他累得筋疲力竭时,那锁依旧牢牢的挂在门上。这时,一把钥匙走过来,她插入锁孔里只是轻轻地一转,伴着噹的一声,锁就打开了。铁锤惊奇的问钥匙:“你那么娇小的身子,怎么就可以轻易地敲开这把大锁?”钥匙笑了笑:“我解开了他的心。”尽管在教师的岗位上学习四年了,但是相比于优秀的前辈们,我还差很多。四年的时间里,我有进步,却也无数次的迷茫过。有时候,自己都想问:“我怎么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学了?究竟怎样的方式才是最利于学生发展的?”可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人可以给我一个明确具体的答案。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反复问过自己以后依旧只能摸索着前进。
曾经读过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印象最深的是他带学生到大自然里上课的那一幕。我想他的那些学生应该都会因为有他那样的老师而幸福吧。在他的课堂里,充满了尊重与关爱,洋溢着思考与睿智。那样的课堂是活泼而生动的,那样的师生关系是很多人艳羡的。在我看来,单纯的知识在现在的课堂里比重并不如曾经那么重要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来源广泛了许多,你不知道或许就在哪一天,就有学生比你的知识还渊博。那么教师让学生留在课堂的理由是什么呢?我想每一位教师都明白,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前人的智慧结晶,而是在这一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认真对待生活的方式。正如故事里钥匙所讲的那样,沟通从心开始,教师职业特殊的也就在于,她是塑造人的事业,但她面对的又不是像雕塑一样可以完全任由自己雕琢的材料,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的人。想明白了这些,我知道我不是完美的教师,我也不可能完美,那么所能做到的就是把身上的优点展示给学生,努力的引导学生在一个个人生转折点上选择适合他们的答案。
在书本上,教师总是光辉的事业,鲜花和掌声总是留给一位位鞠躬尽瘁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而曾几何时,现实悄然改变,新闻里,网络中,人们的口中充斥了对教师的不屑与批判。我无法体会到书本上所描述的教师有多么自豪,我只知道自己出门在外时并不太愿意被周围人知道自己是一名教师。谁都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理会那是个别人所为,只一贯性的一竿子打死。而我也清楚的知道,书本上的赞美并不是空话套话,事实上,绝
大多数的教师们也就是那么尽心尽力地奉献着,耐得住清贫,受得住埋怨„„只是,教师再宽容,再豁达,那也是凡人一个,作为人的自尊,长期不受尊重,必然有一天会到达极限。很多人都感叹,现在,优秀的人才都不愿意留在教育行业,而我不这么看,所谓的优秀,就看你怎么看。教师本来就是为了教给学生本事,引导学生走向更好的生活的,那么学生赢得掌声和鲜花那是理所当然,他们在更广阔的领域成为拔尖的人才那更是必然。我的一位中学老师在在毕业聚会上只说了一句:我希望你们都比我过得好。而就是这句话和当时说出这句话的那个身影成为了我一生都将铭记的瞬间。那时候,是感动;现在,是激励;也许,将来便是感恩。所以,我不希望本是光辉,也确实光辉的事业在社会的进步中倒退,期待那一天,我可以骄傲的告诉身边人,我是一名教师,而那时那刻,他们投来的都是真诚的赞扬与尊重的眼光。
梦想在路上,而这一路也是一段奇特的旅程,流年有声,岁月无痕,既然就那样自然地走上了三尺讲台,那么就在这样的舞台上舞出我人生。在这静好的岁月里,我憧憬着,努力着,不断地付出着,一路欣赏着旅途中的各种牵绊与美好,正如我爱真正的旅行一样,不在乎那目的地的景色是否如我所期待,但求去往那个地方的途中收获我美丽的心情。作为教师,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当我走下讲台的那一天,我可以问心无愧的告诉自己,告诉别人,心安最美!
第五篇:中国梦教育梦教师梦演讲稿
篇一:中国梦教师梦演讲稿 演讲稿《中国梦,教师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来自****。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教师梦”。
当她从我们的笔尖流淌而出,我们仿佛听见了幽幽响起的华美乐章;
当她从我们的唇中轻轻吐出,我们仿佛闻见了鲜花盛开的芳香;当她在我们的脑海中隐隐闪现,我们仿佛看见了一双双迎风抗击的翅膀!梦,有时是我们每个人前进的动力;梦,更是这个世界绿色的希望!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赤心不改;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坎坷依然前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
她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是你的梦,是我的梦,是他的梦,是我们每个人携手奋斗、努力追寻的梦。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充满梦想,则祖国充满希望。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一样有着美好的梦想,那就是:穷尽毕生的精力,付出所有的智慧,教育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教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教导他们为了自己美好的梦想、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梦想总是绚烂辉煌,圆梦的路却常常是艰辛漫长。但心中有梦,就会不畏艰险;心中有梦,就要风雨兼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了我挚爱的学生,为了我热爱的事业,为了我心中的梦想,我将穷尽所有的智慧,付出所有的努力,奉献所有的心血,在三尺讲台上谱写出人生最华美的篇章。立前路之明灯,燃燎原之星火。为培养祖国少年,为振兴教育事业,为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我要放飞我心中所有的爱!
我们是华夏智慧的子民,我们踏着祖辈的汗水和沧桑,我们顶着最耀眼的光环,我们肩负着历史最沉重的使命!为了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让我们奋然前行吧!“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中国梦”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来吧,教师们,让我们踏着时代的节拍,乘风破浪,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奋然前行!
中国梦!教师梦!篇二:“中国梦.教育梦”演讲稿(原创)挥洒青春与梦想,铸造油田教育新辉煌!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我叫xxx,是来自xxx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很高兴能和大家相聚在这里。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挥洒青春与梦想,铸造油田教育新辉煌!》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把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定义为“中国梦”。毫无疑问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教育的助力。没有众多人才的培育,“中国梦”的实现就会失去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习总书记平实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教育是百年梦想的基础,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曾这样形容过国家发展与教育、教师之间的关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教师,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梦想又是什么呢?
相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着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教育梦:当人梯——以我们的坚韧,让学生踩着我们的肩膀奔向新的征程;当园丁——以我们的勤恳,让科学的百花园永远五彩缤纷;当春蚕——以我们的才能,让知识的绸缎从我们身上延伸。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梦。那么,中国的教育梦是什么?是公平、人本、责任、奉献。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人民幸福之梦,国家富强之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教育是宏大的,它关于一个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教育梦也是具体的,他关于每一个家庭的发展,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梦会决定一个家庭的梦,他们的梦将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梦。
我想,当我们更多的孩子会做梦,敢做梦,勇于为梦想去奋斗,去拼搏的时候,我们的中国梦离我们就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近。我们的中国梦会因为孩子们的梦而更加灿烂,我们的中国梦会因为孩子们为梦想勇敢践行而更加辉煌!
一切着眼未来的民族,都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在改革发展的伟大时代,当代青年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前人已为我们刻下了一个个崇高的标尺: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春风化雨,蜡炬成灰。而今天,我们当以全新的教师形象汇聚成油田发展舞台上一幕崭新的特写。
作为一名油田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身为党员,我会牢记党的教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把建设油田、奉献油田、服务油田作为毕生追求。我会倍加珍惜大好时光,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刻苦钻研。要进一步把握正确方向,着力为油田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开创油田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实现油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大庆油田这一片沃土。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来讴歌我的职业;我也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来思考我的价值;我更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来颂咏我的岗位。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要在知识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祖国明天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中国梦想昂首前进;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对中国梦最优美的赞歌!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我们将用青春和热情为油田教育事业画上最绚烂的一抹颜色。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让我们怀揣梦想,昂扬起航!篇三:中国梦 我的梦教师演讲稿 精华版
中国梦·我们的梦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畅想我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什么?它很抽象也很具体,它很远大也很渺小,它是一个国家的复兴之梦,它是一个民族的幸福之梦,它承载着千千万万人的梦,也就是这千千万万人的梦,共同铸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国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然而就在近代,我们的国家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山河破碎,日月无光,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真的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的定律。就是因为落后,才让我们的尊严任人践踏,就是因为落后,才让我们的国土任人分割,就是因为落后,才让我们的同胞任人宰割。腐朽的统治不可能让我们的民族昂起头颅,人民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经过几代人的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我们又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国家---新中国,她的名字是如此的响亮,她的步伐是如此的铿锵。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经济总量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作为有着13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其中的艰辛和曲折是可想而知的。中国人民热爱生活,我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我们正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我们在座的都是人民教师,我们的职业是崇高而又神圣的。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那就是为千万个家庭培植希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未来。我们也有着共同的承诺:为人师表,行为示范。我们要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努力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的舞台虽然只有三尺之宽,但是我们却在做着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是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微笑去面对学生,用真诚去对待学生,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魅力去感染学生,用灵魂去净化学生。我们要努力让我们的学生明白,不管他们曾今如何,只要抓住今天,将来定有发展,他们拥有无穷的潜力有待于挖掘,幸福的明天正等待着他们去创造。
同僚们,朋友们,为了我们祖国的梦想,为了我们教育的梦想,更为了我们自己的梦想,我们要不断奋进,我们的学校也要不断奋进,我们的教育更要不断奋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