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艺术处理学生直呼老师名字的行为
如何艺术处理学生直呼老师名字的行为
地址: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中学
邮编:530000 姓名:梁常喜
本学期学校来了几名特岗教师,其中谢老师接管我的班级,所以平时有啥问题他总喜欢和我讨论。最近有一个问题让他很是烦心,在青年教师座谈会后他才跟我反映,说是学生喜欢在他背后直呼他的名字。他说已经跟相应的班主任反映过这个问题,也找到相应的一些学生批评,但这问题还是没能解决。我只是笑笑,叫他莫生气,并跟他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一是在网上看到的,说是一名高二学生找级主任请假,直呼班主任名字被打了一巴掌,家长又找到学校把老师打了一顿。那时候是某校高中三年级学生要回家过周末,为了让学生有秩序地离开学校和防止一、二年级学生出校门,该校就组织了几位老师到学校大门口值勤。放学时分,该校二七班学生贾旗(化名)高喊着“杨飞在哪里”向学校大门口走去。副校长听到他的话后,就对贾旗说:“你应该叫杨老师,不应该叫杨飞。” 而已从贾旗手中接过请假条的杨飞听了刘副校长的话后,就对贾旗说:“你这个学生咋叫老师姓名?”这时和贾旗同行的一个社会青年(后被证实是贾旗的哥哥)说:“你起名不就是让叫的吗?”贾旗也跟着说:“是啊,你起名就是让叫的呀!”杨飞听后“感觉这个学生素质太低了”,就抬手照穿着绿色羽绒服、头上戴着羽绒帽子的贾旗脸上打了一巴掌。后来该生电话通知家人来校,之后就发生了家长报复老师的行为。
故事二发生在我本身,其实也是前几周刚发生,我遇到的问题和谢老师遇到的是同一个问题。每当下课我往休息室走时,在教学楼五楼的一班同学总有那么一两个直呼我的名字。我的第一反应是立马转头向五楼瞄去,没想到学生的速度就跟耗子躲猫一样,一下就躲到栏杆下面。第二天同样也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还是习惯性的回头,学生也是习惯的躲起来。
虽然连续两天都碰到这样的问题,但我一直没有生气,也一直没有到该班级去调查了解,也没有跟相应的班主任反应这个问题。我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原因之一是我听说过其他老师应对该行为的做法;原因之二是我深知班主任工作忙,决定自己处理这件事情。第三天还是出现这样的问题,但这次我没有转头,就装着什么也听不到,直接往休息室走。接下来的几天我都采取这样的回应方法,直到下一周,每当下课我往休息室走时,再也没听到那个学生直呼我的名字。我暗自窃喜,试验成功了。以前听一个历史老师说她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她姓蒋,某班学生经常在背后喊她蒋介石。起初她也是跟谢老师一样,采取批评教育,甚至找到班主任协助,但总是不凑效,后来采取冷处理后问题自然解决了。
谢老师听完我的两个故事不禁感慨,幸好找到我,并了解到这两个故事,因为他已准备采取暴力的措施来应对。
打开网页,搜索“学生喊老师名字”的字眼,搜到60多万条信息里充斥的都是抽耳光、挨巴掌之类,这样的处理方法显然是不妥当的。如何艺术的处理学生直呼老师名字的行为呢,只要没有侮辱的成分,我觉得此处的艺术之处就在于以无声应对有声。
第二篇:辩论会发言稿:学生能直呼老师的名字吗?
学生能直呼老师的名字吗?
及班级活动反思小结 —— 辩论会发言稿
同学们好!
有句话:尊其师信其道,虽然名字仅仅是一个称呼,在很多时候什么人都能直呼,但作为学生的你们,却不能直呼老师的姓名,更不能带着嘲笑和恶搞的心理叫老师的姓名。不管老师是男、女还是年轻、年长,同学们都应该从内心里发出尊重地叫一声“老师”。老师可以成为你们的朋友,但这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朋友,他是为了达到良师益友的目的而成为的朋友。只有你们从内心里尊重老师,你才能从老师这里学到你想学的知识。这不是平等的问题,“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名词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你喊“老师”是尊重,老师喊你某某“同学”也是一样的尊重,这样互相尊重是你们学习成长的前提,更是你们获取优异成绩的前提,作为学生更应该主动喊老师,主动请教老师,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从古至今,所有能学有所成的人,都是尊重老师的人,当然他们同时也赢得了老师的尊重。妄想喊一喊老师的名字来抬高自己,是幼稚和不成熟的表现,不仅没有抬高自己,而是贬低了自己。一个高尚、文明、有知识的人首先是待人有礼貌,为人坦诚,然后行为举止落落大方,有知识有文化。
作为老师的我并不在意别人包括学生当面或背后怎样称呼我,但是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将来成为一名无知、道德卑下的人,我希望你们将来都能成为一名道德高尚,对社会和祖国有贡献的人。同学们,你们要认真地思考你的现在所做所想,它是有利于你们的成长吗?
同学们,我下面把我班这学期班级活动做个总结。开学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了不少班级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和取得成功感而设置的,有些活动我们还在一直坚持,如读书和写作;有些活动我们已经成功举办;可是有些活动却没有能开展起来或是中途而废了。
什么原因呢?是这些活动的出发点不好吗?是这些活动对你们来说没有一点意义吗?我想不是的。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同学心里所想、眼里所见不是积极向上的一面。我们所有设置的活动的核心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它就是开展学习小组加强学习,而一开始你们就由于并不需要的竞争,让这一核心没有了,说是满足不了那都不能说是条件的三个条件,简直是太可笑了。我只好在等你们什么时候真正地想学习了,特别是能够主动地学习了,我现在已经不想强压着不爱学习的人学习,我只想在一旁静静地等你,等你们自由地开花。
这也是我这样努力,收获的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你们问我有什么想法?我当然很是伤心,虽然我不停地在告慰自己,要学着接受你们,可是我是怎么也不能接受这种结果。我不想批评你们任何一个人,所以试卷和成绩我一直都没有分析,我怕我忍不住要责骂你们,你们自己好好分析,用我们已经学会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去分析,找出原因,克服困难。
同学们要想取得好成绩,思想一定要单纯,我们心思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学习,我们所有的付出就是为了学习,离开了学习,那么所做的一切就失去了意义。同学们,我建议你们能够从现在起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来。
(下午我要去开会,所以只能这样简单地说说了,同学们自己再好好想想,其中原因,可以和我在本子上交流。这段文字敬请徐文为我们大家读出来,我们要感谢她的付出。)
班主任 季文君
第三篇:幼儿教师小朋友是否能直呼老师的名字的教学反思
视点扫描:班上的流行语——“老师的名字”
之一:睡午觉时,小朋友们在寝室里,脱衣服的脱衣服、扔枕头的扔枕头、聊天的聊天,乱成一团。张老师见此情景,大声请小朋友赶快睡觉,可是没人理会。张老师忍不住沉下脸,大声地点出了几个闹得最凶的孩子的名字。果然,寝室里霎时安静下来。但在张老师的背后突然传来一个怪声怪气的声音:“呦,张春丽发脾气喽!张春丽发脾气喽!”张老师转身一看,原来是文文小朋友在大声叫嚷。顿时,寝室里又炸开了锅。小朋友们有的哈哈大笑,有的跟着叫嚷:“张春丽发脾气喽!张春丽发脾气喽!”
之二:体育活动时,小朋友们正在草地上做游戏。庄老师恰好经过,一个小朋友喊道:“庄老师,庄丽萍。”于是,孩子们跟着一起有节奏地嚷:“庄老师,庄丽萍。”又有一位孙老师带着小朋友走来了,孩子们转过来一起喊:“孙老师,孙丽萍。”其中一个突然发现什么似的:“庄丽萍,孙丽萍,这两个老师的名字里都有丽萍两个字,真有趣。”大家就嘻嘻哈哈地议论起老师的名字来,十分尽兴。
背景提供:小朋友们怎么啦?
原来最近一段时期,我园邱老师组织幼儿开展了主题为“人的姓名”的活动。孩子们在邱老师的带领下,果真认识了幼儿园的大部分老师,记住了许多老师的名字。邱老师再三叮嘱他们:“邱老师在上课请你们讲的时候才能讲出老师的名字,平常的时候可不能随便讲出老师的名字,要对老师有礼貌。”所以,当张老师问文文为什么要喊出老师的名字,只见他振振有辞地说:“是邱老师叫我们说的,邱老师的名字叫邱向琴。”这令张老师左右为难,只好草草地批评了文文小朋友。可他仍不服气,嘴里嘟囔着:“是邱老师叫我们说的,邱老师的名字叫邱向琴。”
在线搜索:哪些孩子热衷于老师的名字?
第一类: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以性格外向、大胆的男孩子居多。
第二类:以前偶然间听父母说起过有关老师名字的孩子,现在正好有机会“露一手”。
第三类:喜欢跟着起哄、随大流的孩子。
深度解析
造成文文等小朋友如此固执地认为老师的名字可以随便叫的原因,一是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分不开的。孩子小,分不清什么场合可以说,什么场合不可以说;二是与孩子的认知特点有关,他们本来就对老师的姓名充满了好奇,好奇心驱使他们探究这个问题;三是与成人的“打压”有关,有的孩子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想了解老师的名字,就被家长们呵斥:不许叫老师的名字。甚至有的老年人还吓唬他们:你叫老师的名字,老师会骂你们的。所以平常孩子们总是将好奇心深埋在心底,现在终于有机会爆发了。
焦点话题:小朋友能喊老师的名字吗?
传统说法认为,师道尊严重于泰山。教师和家长一直以来都谆谆教诲孩子们要对老师有礼貌,最典型的一点就是不能直呼老师的名字。
今日说法认为,名字只是一种符号,它本身就是给大家来加以识别和认知的。《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要在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让幼儿感受教师、同伴群体的情感支持。幼儿可以知道老师的名字,这样能增加亲切感;但是《纲要》又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让幼儿直呼教师的名字似乎有损文明礼貌,教师应该帮助幼儿内化社会规范。但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
教育支招
1.教师与教师间应增进互动,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间的教学进程,以便达成教育共识。当张老师向邱老师反映了班上出现的情况时,两位老师马上意识到: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教育脱节了,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寻找教育对策。
2.理性说服,再议“老师的名字”。在班上开展讨论:你们喜欢老师还是喜欢老师的名字?你们自己的名字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可以叫老师的名字?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不可以叫老师的名字?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对于“老师的名字”有了认识上的提高。
3.情感升华法,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情景表演:有礼貌的好宝宝。
第四篇: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
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
学生的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都属问题行为。从学生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们始终伴随“试误”活动而发展。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等等影响,学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作为教育者,我们怎样做到用情去感化,用心去引导,用脑去处理,根据问题行为的轻重大小对症下药,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处理问题行为的策略、方法、手段不一样,其结果就可能是天壤之别。这里我们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了一些方法,与同行磋。
一、规章约束
要利用学校规章的约束力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学校和班级在建立规章时,要组织学生主动参加。要让他们充分酝酿,积极讨论,做到人人提建议,个个表态度,使整个形成过程成为学生认同内化规章的过程。这样的规章学生认同度高,当然对学生的约束力就强。即使学生出现问题行为,老师用其进行对照处理,他也会心悦诚服。如果在这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对规章进行学习,对照检查,让规章的内容和精神得到强化,学生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减少或者免除问题行为的发生。
二、提前预防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不希望出现问题行为,尤其老师更是这样。要做到少出或者不出问题行为,我们就得治本。要进行前瞻性的思考,要根据人地时空作出有预见性地分析,要制定计划,预期落实。我们不但要有问题行为的意识,更要有预防问题行为的行动,这样才能将问题行为扼杀在萌芽之前。比如对学生进行规类档案管理,利用晨会、班会或者其他时间经常给学生讲道理、提要求,对个别学生进行谈心嘱咐等都是可取的办法。
三、保持冷静
冷静是处理问题行为的关键。学生问题行为出现以后,只要没有可能继续发生暴力事件,一般我们都要进行冷处理(如:等一下,我马上来处理;你们先想一想,等一会儿我就来处理),让时间向后延一延,使心态静一静,做到保持平常心,见怪不怪。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自省自悟,又利于老师摸清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从而选准处理问题行为的最佳办法。同时还可以避免简单粗暴,杜绝体罚。
四、调整动机
动机是产生行为的根源,要根治问题行为就得从改变动机开始。首先要摸清问题行为的源头,找准问题行为的实质所在。要区别偶发性和一贯性。对好心办坏事,为了某种欲望的满足,恶作剧,故意扰乱,要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通过引导、激励、调整、改变的办法调整行为动机。让学生从阴影里走入阳光地。
五、有意淡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也随之加强。在学校或者班级里,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常常被沦为漠视群体。他们为争取自己的地位,往往通过问题行为表现不满或者反叛,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大惊小怪,就使这些学生的不良欲望得到了满足和强化。因此,我们在这类问题行为面前要有意淡化。如:某学生在物理课上看小说,老师就可有意不看这个学生,说:“要注意看物理课本。”等等。
六、积极转移
当人受到不平等待遇或者遭受意外伤害憋了一肚子气后,往往会把心中的怒火转嫁给别人,而且会“转移攻击目标”。医学界将其定义为“心理转移”。学生的问题行为大多都是由“消极心理转移”产生的。如果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这一点,并尽可能地寻求“积极心理转移”,学生的问题行为就可减少或者遏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相关训练。如倾注爱心、担负责任、磨炼毅力、锤炼意志等活动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七、以爱换德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体贴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而且顾及学生的合理要求,再调皮的学生也是会被老师的关爱唤醒良知的。中央台《实话实说》栏目报道,深圳一位老师为了找回一个不愿上学的学生,相继家访了三十八次。在第三十八次时,这个学生终于被老师的真诚打动,从此返回学校发奋学习。爱是教育的灵魂,用好了它,不仅对处理学生问题行为作用很大,而且其综合效力也是巨大的。
八、因势利导
凡事都有两面性,只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去看,我们就会发现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有利面,也有它的不利面。学生的问题行为当然也一样,虽然是不正常行为,但从反面看,大多都有值得肯定的方面,至少有值得发掘的成分。比如爱说话的学生就有乐于交流的心理倾向,喜欢打架好动的学生就有体力充沛的特长,等等。只要善于分析,我们就可变消极为积极,变问题为有利。
九、活动补偿
由于课程、设备和师资的限制,现在的学校大多都只重视理性活动,重视室内活动。学生的活动空间几乎只有教室,差不多整天都是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形式单调呆板,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得不到满足,学生的肢体力量得不到释放,于是产生不满、焦虑、烦躁和反抗,进而出现各种问题行为。尤其是学困生根本找不到一点儿成功的乐趣。对此,我们要想办法,挤时间组织一些肢体活动、户外活动,并且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为了这些活动的落实,在班上成立体育部(球队等)、文化部(班容班规)、宣传部(新闻、广播)、统战部(协调关系)、环卫部(卫生、防疫)、文艺部(晚会、班会)、信息部(动态板报)等,让学生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这样,学生的心理欲望得
到了满足,学生的肢体力量得到了释放,当然,这方面的问题行为也就自然地减少了。
十、引发宣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例子:吃败仗的篮球队员为了表示不满,往往把篮球狠狠地向地上一扔。受老师批评后的学生痛哭一场后,倒显得很平静,而且有可能行为更规范。篮球队员为什么要这样做?受批评后的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这就是发泄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挫折引发的发泄形式多数表现为攻击。因此,当学生内心有积愤时,我们要引导其发泄;当学生情绪不满时,找机会让其倾述,学生的攻击行为就可得到控制,甚至得到利用。
十一、一反常态
这是一个战略战术问题,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如果方式和态度偶尔一反常态,让学生没有心理准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内心产生振动,就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将平常火爆的脾气一改为温和慈善,学生就会感到关怀备至,深受感动。将平常温和慈善一改为凶狠火爆,学生就会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不然老师不会这样,从而引起高度的警觉。这样的处理办法虽然不可常用,但偶尔一用会收到奇效,因为学生记忆深刻,行为变化也就会持久。
十二、速战速决
学生在出现问题行为后,往往有一种自责的心理,怀疑会被老师知道,希望尽早了断,以求得解脱。老师如果抓住了这个契机,及时处理,既了却了师生双方的后顾之忧,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十三、迂回出击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棘手的情况,某些问题行为反复性特强,出现的时间间隙短,次数多,让你防不甚防,而且往往事态严重影响特坏。针对这样的“老大难”问题、“老油条”学生,我们想立即见效是不可能的,只能采取“扭跟泡”的办法,扭着学生不松,跟着学生不放,陪着学生不走,与学生比忍性,比韧劲,比耐心,比心计,同时要绵里藏针,刚柔相济(一般都要先紧后松,先硬后软)。
十四、角色体验
一节自习课上,老师要求要保持安静,可在很静的课堂上,却有一个学生伏案大声说闲话。课后老师要求这个学生做值日,并授意这和学生安排同学清掉操场上的某些垃圾,又让其巡视寝室,并根据值日的要求相继作处理。之后,让这个学生在班上谈体会。他说:“做老师真不容易,管那么多学生,如果学生不听安排,有时气得只想打人,但又不能。”让学生通过体验实现自我教育,这种方法虽然很费时,但效果却长远。
十五、引发反思
经常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及其他应付的办法。因此,老师的一般劝说、批评往往都不大奏效。如果教育者能抓住某些事件激起他们的思想斗争,给予启发诱导,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的在心灵就会受到极大的触动,成为问题行为的转折点。如有位老师为了教育一个偷了自行车的学生,他给那个学生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年迈的母亲听说自己的儿子犯法要判刑,当场气死。从而唤起那个学生的良知和自责,激起他的爱与归属的强烈需求,进而深知自己错误的严重性。
十六、自我教育
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增强自我胜任感和责任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才是我们治理问题行为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更本的目的。例如:在每期开学时,我们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行为计划,并按星期按月组织学生对照计划进行阶段性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实施情况,同时再一次调整自己的行为计划。其间,让学生通过不断内化,明白自己的进步,强化自己的责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十七、相互帮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组织精神、团队作用、个人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在我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全凭自己个人的能耐是很难做成大事的。当然,对一个班级,不管是从现实管理还是从教育的未来意识来说,都应该重视这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尤其是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如果老师只凭自己一盯一,将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对学生除了要重视自律意识的培养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相互提醒、相互照顾的策略和方法,以通过互相帮助的途径,达到全班协调、整合,实现自主管理的目的。
十八、适度惩罚
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它与体罚有着本质不同。虽然要慎用,但适度惩罚可以使学生懂得规矩,辨明是非,记牢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第五篇:学习违纪学生行为处理工作总结
违纪学生行为处理工作总结-
-七年组
-政教处依据《中学德育大纲》,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各种法律法规。在全体学生的努力进取和大力配合下,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以抓师德为目标,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抓年级管理、寄宿生管理,班主任、学生干部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师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推进学校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建设,提升了我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一)狠抓常规德育教育,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抓好行为规范教育,重视同学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学之初,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__中学学生违纪界定及处理办法>>,各班利用周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并做到及时检测反馈,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同时班主任还对新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另外我校还施行三级管理制度,有行政、班主任、学生干部组成的督查队每天对在校的同学纪律、行为、卫生、仪表进行督查.由于有教育,有督查,加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使各项工作得以落实,学校校风有了很好的转变。
(二)安全、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
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学校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创建平安校园,有效防止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体师生人身、财产、物品的安全,政教处人员对校园周边的外住学生住所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年来,学校无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校师生无刑事案件发生。
正确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政教处要求班主任及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联系家长共同做好教育工作,针对个别品行特别恶劣的学生,参与打架斗殴的,特别是涉及校外人员,移交公安局处理,坚决维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针对有违纪苗头的,及时找学生谈心,把违纪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创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创设全员育人的整体育人环境。
,校政教处把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安排专人管理校园环境建设,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整洁优雅、安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2.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学校里名言警句、各项制度上墙,组织学生建设好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努力形成一种主题鲜明,方向正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班级文化。
存在问题:虽然说一学期
来政教工作取得了一点的成绩,但学校的政教工作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没有最好,只要更好。以下问题在以后工作要不断开拓进去,去不断完善加强。
1.对学生的教育处于被动的状态,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思想较活跃,一些严重违纪的现象时有发生。
2.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没有形成氛围,教育学生只能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
在以后的工作还需我们将不断的摸索、探讨,学习他人先进的管理方法,为我校的政教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