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 教师与家长
手拉手
共建家校和谐 ——浅谈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华埠镇中心幼儿园
刘亦真
【摘要】教师与家长沟通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手段, 是家校合作能否成功,能否发挥最大作用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两者间的沟通却存在着“训斥”、“告状”、“敷衍”等许多不正常的方式,由此造成了严重的教育隐患。因此,本文将从建立良好关系、建立沟通渠道、运用良好沟通方法三方面来阐述,教师应当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关键词】 教师
家长
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与学生、同事、领导沟通,积极主动地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应当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促进家校合作发挥最大的作用呢?本文,我将谈谈平时在与家长沟通时,所尝试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良好关系
(一)关系模式、朋友关系
新生入学,教师与家长互相“认识”交个朋友未尝不可。与家长话话家常,了解学生本人及家庭情况,也可建立并增加这种平等互动的朋友关系,促进两者间相互沟通和理解,给家长留个好印象。家长积极配合,将家庭情况,学生情况如实反馈,将有利于教师尽快掌握学生情况。、同事关系
教育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这三大合力。而且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家长和教师同时担任着教育学生的任务。家长应彻底改变“孩子交给教师就完事儿”的态度和行为。应该与教师一道,构筑一座坚实的互相交流、了解学生的桥梁,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负责。在教育方法上两者之间应倡导互相学习、互为补充和借鉴。
(二)良好关系形成的关键
1、互相尊重
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教师与家长若不相互尊重,硬要摆出一副高傲的架子,不听从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教师不联系家长,结果会让学生钻了空子,学校教育也会功亏一篑。
2、相互理解
如今,幼儿园里老师年轻化,好多老师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有时手或头碰破一点皮,家长接孩子时十分惊讶、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那么家园沟通就不会受阻。教师要面对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家长中有学生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七姑八姨。由于家长的素质、家庭氛围、育人观念良莠不齐,很容易产生教师和学生家长在各种认识上的偏差,引发各种误会。作为教师,当体会“为人父母”之不易,努力适应与各种家长之间的交际环境,对部分家长的过激言行不计较。两者之间决不可相互指责、训斥,相互威胁、恐吓,掀起不必要的纷争。
二、建立沟通渠道 在新的教育情境下,在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和授课方式发生变革,家长参与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如何建构新时期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成为社会和学校、教师与家长面临的一项重任。
1、家长开放日
为了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我们学校在每学期会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教师主动走近每位家长,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从教育、教学两方面,全方位地向家长展示学校工作,给他们最需要的、最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专业建议。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一日活动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家长开放日”为家长和教师建立了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消除误会、增进感情的平台,是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手段,是做好班级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2、客座教师
通过调查,许多家长素质较高,具有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愿望和能力。我们不妨以幼儿为中介,让家长自愿报名,然后根据活动内容选择具有相关知识能力的家长共同备课,保证质量。客座教师活动的开展为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机会。教师从家长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生活经验中获得帮助,家长从教师身上获取教育经验技能,而且更加了解老师的工作。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倍感亲切。
3、家园联系栏
家园联系栏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老师们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各类保育知识粘贴在联系栏中,与家长建立起另一种沟通方式。
4、家长辩论会
以往的家长会多以老师说教为主,家长兴趣不大。我们可以改变老的形式把家长会改为家教辩论会。老师举出几个班上幼儿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长为主,让家长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辩论中,家长们更新教育观,对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产生学习和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兴趣。待家长们发言完毕,教师再有的放矢的发表意见,表明观点,介绍经验,其效果事半功倍。
5、成长记录袋
我们可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成长袋。每周,我们都将幼儿所学的内容及作品全部放入袋中,由于袋里装着孩子们小小的成果,家长们会很乐意每个周末将袋子带回家,周一再带入幼儿园。另外,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中的小故事以及对老师的工作有何意见、要求都可写下来装入袋中,以助于老师工作的提高。家园共育袋使忙碌的家长能更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无声的交流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三、运用良好的沟通方法
1、“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家访。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1、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直接的后果只会导致家长的反感,家长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很没面子。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家长也会很乐意接受。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报忧也报喜。不能等孩子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在平时教师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情况,谈孩子在学校学习、游戏和吃饭等各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每个孩子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要客观属实,不能掺杂主观色彩,注意态度要平和,语气要委婉,这样便于家长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2、学会倾听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3、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
由于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上的出发点不同,各自施教的时间、环境不同,与教育对象的关系不同,因此常造成他们之间的一些意见和分歧。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而孩子在学校碰破一点皮儿,家长就会非常地心疼和紧张。遇到这类情况,教师要平心静气、设身处地的从家长的角度分析一下问题,“如果我是家长会不会也这样”,认真体察家长的心理。否则,双方便可能各抒己见,越闹越僵。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能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之积极配合。
4、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 一个尊重家长的教师,必须是虚心听取并接受家长意见和建议的教师。任何一个家长只要涉及到自己孩子的事,总是十分敏感的。特别难以忍受教师在众人面前数落自己孩子的缺陷和错误,不愿意教师用其他孩子之长来比自己的孩子之短,更难以忍受教师在家长会上对他孩子的指责或影射家长的不是,即使教师说的都是真话,由于家长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会认为教师是恶意的,从而产生反感,转而为自己孩子袒护。所以教师在与家长相处中,言语要尽量婉转,照顾到家长的面子问题。对于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应该抱欢迎态度,耐心地听完,这样才能取得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实际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新型“你——我”关系,即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是无权指责家长的,只能是以平等的主体角色与家长沟通。因为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法律范围内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教师是为家长服务的,家庭教育不是教师权利的所及范围,教师对家长可以提出建议,甚至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家长的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随意指责家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要求教师要尊重家长,没有理由歧视、抱怨家长,或对家长另眼相看;要学会积极与家长平等对话,倾听家长的声音,了解家长的苦衷,尊重家长的要求,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等。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应该是双方的,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应该更加主动些,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真诚地与家长交流,尊重家长,平等对待家长,家长都能积极支持教师的工作。
5、关爱学生,让家长信任放心 教师不妨用关心、细心、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每一个生活细节,真心真意地用行为来爱学生,效果远胜过口头的表白。当学生呕吐时,老师帮孩子擦去了身上的赃物;当学生摔跤时,老师把他送到卫生室,给他包好伤口;当学生作业有困难时,老师主动对他辅导;学生生病了,老师的一个电话,一次家访,给孩子送去了问候;天冷了,老师一一关照孩子多穿衣服,以防感冒等等,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在家长看来,是教师的一份责任心,是对学生的爱的表现。如本班的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原因,父母都在外面打工挣钱,把孩子交付给了爷爷奶奶,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孩子十分思念自己的父母,教师就经常提醒、指导孩子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增进亲子交流,同时也增进了家长和教师的联系,更使孩子信任教师。家长一旦对老师心存感激,有了信任感,他们就会和老师比较配合地开展工作,注重家校合作。
6、“文明用语”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润滑油。
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多使用文明用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常用的文明用语有: ⑴.今天,您的孩子过得好吗?
⑵.您有空吗?我们谈谈您的孩子好吗?
⑶.谢谢!多亏您的支持与帮助,这件事才办得这么好。
⑷.请您放心,我们会记着提醒他„„。
⑸对不起,这件事我不太清楚,待我了解一下好吗?
⑹您好,需要我的帮忙吗?
⑺.您的孩子最近××方面进步很快。
⑻.请问您是来接哪位孩子的?
⑼.对不起,请您稍等片刻。
⑽.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
7、联系要经常性
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不是出于偶然的需要,或在某个孩子出现问题时联系。要重视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尤为要注重个别沟通。笔者认为,教师与家长在接送孩子时的短暂交谈,是一种最简便、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它可以及时地互通信息,使家长和教师得知近日乃至当天学生在校、在家情况。有时家长工作繁忙,还可利用家访、电话、便条等形式。交谈前,教师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汇集、查阅这个孩子各方面发展情况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事例。在交谈中,通常教师要简要、全面地汇报孩子这段时期在学校里的表现,着重谈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展示孩子的作品,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让家长谈一些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入校后或近来的变化与长进,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校里的希望。双方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每次谈话的主题与内容不尽相同。比如,孩子入校后的第一次交谈,着重于听家长介绍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等,教师则说明学校里的教育计划。谈话也可根据家长或教师的建议,集中讨论孩子发展的某方面问题。这些可使教师与家长形成随时交换意见的关系和习惯,拉近家校的距离,使家长从内心感受到教师全心全意为了孩子的诚意,与教师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形成共同语言,达到心灵沟通。
综上所述,教师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幼儿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是犹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为家校合作创立有效条件,使之发挥最大作用,从而形成与构建良好的和谐、健康的教师与家长之间合作式的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ISSN1008-8172,裘恩美,架起家长间互动的桥梁,《上海托幼》,2004.2,第42页
[2][加]安迪·哈格里夫斯,徐小红译:《教师与家长:敌人还是朋友?》,《教育展望》(中文版),2001年第2期,第57_70页
[3]Mary Lou Fuller Glenn Olsen,谭军华,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2006J1350 顾荣芳,从新手到专家—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5] 谭南周,2005,《学会与家长合作》 [6] 马忠虎编著:《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第二篇:论文: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语言技巧.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语言技巧
浦口区新世纪幼儿园:史必玲摘要: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保教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它是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很多活动开展就会受到制约。因此做好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工作,是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家园沟通能力,系统地掌握一些沟通的语言技巧,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沟通、语言技巧、语言艺术、幼儿教师、家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幼儿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关心,每天在入园和离园的时候,总有家长围着我问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如“我们宝宝昨天吃饭表现好吗?”、“上课有没有注意听讲?”、“在游戏时有没有与其他孩子一起合作玩?”“怎么奖励的星星没有其他孩子多呀?”、“你们小朋友的座位变换吗.....”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怎样用恰当的语言沟通、表述孩子在园情况,对我来说确实有些时候比较困惑:如果反映幼儿在园情况时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不但说了半天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很有可能会引起家长的误解,使自己很被动;如果一味的迎合家长,又不能更好开展班级工作。因此,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言语沟通技巧,既要让家长听着舒服,愿意接纳老师意见和配合教育,又能真实的反映幼儿在园的真实情况。
“沟通”也就是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碰撞。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家园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则是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其实和家长沟通并不容易,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又有着不同生活背景的各种各样家长,每个家长的个性特征、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都会不一样,所以在沟通时,要尽量注意自己语言的严谨,既要能体现幼儿园老师的专业性,又要让家长能欣然理解和接受。每个家长都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对于自己孩子的“感觉”非常良好,容不得别人说自己孩子哪哪不好。当家长提出问题时,作为老师既不要把孩子说得无可挑剔,那样会使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放松必要的管教;也不要把孩子说得一无是
处,那样会让家长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会引起家长反感,有的家长甚至能无理取闹。因此,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语言要尽量的谦虚、委婉,这样有利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家长也会欣然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孩子的一些教育行为和观念也会随之配合幼儿园。教师与家长能沟通好,对今后班级各项工作开展就会事半功倍。那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如何讲究语言交流的技巧和艺术呢?
1、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向家长反映情况要客观,注意态度要平和。一般先表扬优点,再说不足。
如今的孩子是两个家庭的独生子女,六个大人一个孩子,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溺爱是正常现象。如果老师提出孩子有什么缺点时,他们都会很难接受。因此,在与家长沟通时先不要“哪壶掀开提哪壶”,先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情绪愉快了,再逐渐地提一些建议。同时说建议时不要一味地说,要让家长感觉到孩子每天都在进步。这样家长会更乐于接受老师的建议,对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也能有理性的认知,从而会愉快的与老师开展家园共育。例如:今天阳阳上课坐不住,老是玩弄小椅子,发出吱吱的声音。放学时,教师不能一见到其家长就告状说:“阳阳上课也不听,一直在玩小椅子。”这种直接的后果只会导致家长的反感,家长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很没面子。说不定他会回你一句:她上课玩小椅子,你怎么不管管他,孩子在幼儿园,老师怎么教育的。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老师摸着阳阳的头微笑地对家长说;“阳阳今天画画很认真,作品得到大家的表扬,进步非常大。但是上语言课有时坐不住,把小椅子弄出声音,导致别的小朋友也跟他学,影响课堂纪律。然后我会趁机提出:“希望您回家说说他,改掉这个不良习惯,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我这种谈话方式,家长很乐意接受,也表示回家注意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
2、教师要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
当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了问题,在家长来园接孩子时,有的老师就会直接与家长进行抱怨:“你的孩子今天打人了。”“你儿子今天吃饭不太好。”......诉说幼儿一天犯下的错误的现象。当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家长听后会觉得老师肯定不喜欢我孩子了。性格粗鲁、脾气暴躁的家长,听到“告状”后,可能会对孩
子进行体罚,弄得老师非常尴尬。面对经常犯错的孩子,老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告状”方式:“情在言先,理在言中”。我们要抱着一种真诚,爱孩子的态度,与家长共同商讨如何解决问题,教育孩子,而不能给人以一种发泄心中对孩子的不满,责备孩子,教育家长的感觉。和家长沟通时要心平气和,语气,语调要平缓,语速要不快不慢的。“理在言中”,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多角度分析孩子的缺点,在“告状”时与家长一起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指出他积极的一面,例如,我班有个豆豆小朋友把肥皂都抹在了镜子上,肥皂都用来玩了,他的本意是想帮老师擦镜子,但玩的成分更多,结果浪费了肥皂和水,这样的“连帮带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分析了原因,肯定豆豆的出发点是好的,我给孩子也指出了不对之处,这样能使家长更容易接受。我们在与家长沟通中还应注意吸收家长的长处,与家长共同成长。而不是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把问题推给家长。
3、教师要能掌握化解矛盾、冲突的语言艺术。
有时候因孩子之间出现了冲突和矛盾,我们会遇到火气很大找上门的家长,得理不饶人。例如:上体育课时,乐乐不小心被涵涵推到,胳膊肘擦破了一点皮,老师及时带到医务室进行了护理。但放学乐乐爸爸接孩子的时候对涵涵进行呵斥:“你为什么推我儿子?你以为自己个子高就可以欺负人吗?我一下子就能把你推得远远的,你信不信?以后再欺负我儿子,看我怎么收拾你!”涵涵被吓哭了。面对这种自私性家长,老师要心平气和、清晰的讲述体育课上发生的经过,然后说:“涵涵不是有意推乐乐的,两个人在一起玩,不小心造成的,老师没有组织好、看管好,我们也有错,但孩子还小,家长您这样会把孩子吓到的。我们教育孩子要学习会分享、宽容、大度,您这样怎么给孩子树立榜样呢。”乐乐爸爸看老师态度诚恳,说的也有道理,就不在那么息事宁人了。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老师们要先去梳理和核实事情发生的缘由和经过,及时将事件告知同班的另外两位老师,与她们进行商讨,在家长来接前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当家长来接孩子时要能用清晰的语言讲述冲突发生的缘由,使家长了解事情经过,然后老师要诚恳反思自己的过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赢得家长的理解。
4、老师与家长沟通时善倾听,巧用语言的导向性。
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家长的叙述,倾听家长讲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不要随便打断、反对家长的讲话。教师越表现出乐于倾听,与家长分享孩子的信息,家长就越愿意与之交流。在交流中,老师要用点头、微笑、目光注视。以及“哦”、“恩”、“是的”、“然后呢”等非语言或简单的语言方式,表达对家长谈话内容的兴趣、专注和认真的态度,支持和鼓励家长将自己的教育经验进行交流分享。在交往过程中,尽量少运用命令、警告、责备、劝告和教训的语气,避免使用伤害家长情感的语言。当家长说完后,教师方可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导向自己要与她交流的主题中。
5、教师要热爱幼儿,善于将自己的教育行为告知家长,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赢得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也是赢得家长信任的基础,孩子越爱你这一位老师,家长也就越信任你。每天我们对待丫丫学语的孩子,要付出很多的耐心和爱心,特别是小班的老师,要学会将自己对孩子的好,不经意的在与家长沟通中流露给家长,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例如:我们班的黄智贤小朋友,长得瘦瘦小小,每天吃饭都是最后吃完,老师如果催促他,他就会说:“老师我不喜欢吃幼儿园的饭菜。”但如果老师喂他,他也能吃完,就是不愿自己吃。第二天午餐时,老师说;“你看其他小朋友都是自己吃饭,黄智贤也自己吃,肯定能吃完的。”他就说:“老师我不喜欢吃,要不你喂我吃好吗?求求老师!”放学接时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他妈妈,没想到他妈妈听了哈哈大笑,说在家他就是这样求我和他婆婆的,交谈中家长真心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用心良苦,很感谢老师的付出。老师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
和言语沟通,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家长也表示在家要培养孩子自己独立吃饭的好习惯,努力和幼儿园同步教育孩子。
6.教师能根据不同的家长采取有针对性的语言进行交流。
幼儿园家长是一个复杂群体,不能用单一的方法沟通,应根据不同家长采取不同的办法,比如说爷爷奶奶们比较关心孩子的吃喝睡,在与他们沟通时,要宣传“生活即教育”。他们缺乏寓教育与生活之中的教育观念,他们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会,事事都要包办代替照顾周全才是爱孩子。面对这样的群体,教师应该让祖辈们明白,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试一试想一想,家长将事情做一半给孩子留一半,有时候可以巧妙的装
懒,让孩子分担一些事情,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独立性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现在的年轻家长,因工作繁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因多与他们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习惯培养等问题。
为了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提升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我们还应该多思考、勤总结、勤反思,注意沟通中的语言艺术性,灵活运用,提高工作成效,取得家长的满意和信任。
总之,跟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幼儿教师从家长的角色出发,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多报喜,巧报忧”,那么大事就会化小,小事就会化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沟通、交流、合作中,家园共育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幼儿在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学周刊》王丽珲《浅谈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语言技巧》 《新课程学习》赵胜红《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华中师范大学》袁文娣《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研究》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作者:晏红
第三篇: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怎样和家长沟通好,是教师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互动过程中的说话态度,交流方式等等,直接影响到与家长联系的成功与否,因此,要与家长和谐互动,家园公育,教师必须要掌握沟通的技巧,我在平时的实践中深有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点,在这儿抛砖引玉。
一、用委婉的语气反应情况
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表现,我们在向家长反映情况时,一定要注意态度要平和,情况要客观。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好,教师要如实反映,不能夸大其词,如果夸多了,家长会感到老师报喜不报忧。孩子在园发生问题,教师应先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肯定孩子对的一面,再指出存在的问题,今后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这样先扬后抑的谈话方式,家长很乐意地接受,觉得老师能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会对老师产生信赖感。
二、用常交流方法取得配合
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多方面都需要家长的帮助配合,如:对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亲子活动、召开家长会,搞活动需带材料等等。可是我们不能等需要配合时才去与家长沟通,这样效果常常会不尽人意。我们可以这样做:利用家长里哀怨合理圆的实践平时常和家长交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谈孩子在园学习、吃饭、游戏、睡觉等方面的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每个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另外,我们还可以把本班开展的一些活动。如特色活动、游戏活动、早操活动、课堂教学等的一些集体、个人掠影发布在网上,让家长感受教师教学活动的认真,负责,让家长感受教师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巧,从而理解教师,积极配合教师。
三、用换位思考取得理解
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我们老师常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来和家长探讨孩子的问题,但是,在当今社会,做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共同教育好孩子这一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老师有时也要替家长着想,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实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家长谋划,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赢得了家长的信赖,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我们没有诚心,不知道为家长着想,一味的追究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之责,最终我们只会将自己孤立于家庭教育外,失去家长的配合。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很多,遇到棘手的问题,因自己有时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没有成为阻碍,反而成为了一种桥梁。所以,和家长沟通,要做到换位思考。我们只要能从换位体验中做到换位思考,就能与家长达到最佳的交流状态,取得最佳的家庭教育效果。从而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配合。
只要我们彼此能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观点、角度上看问题,都能换位思考的话,我想我们的大教育就会走的更远,祥和安宁溢满每个家庭,拥有着美好的生活与幸福的感觉。这就是和谐教育的人间天堂。
第四篇: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应该说,这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首先“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我们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教师绝对不能因为自己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就以为自己才懂教育,只有自己才对如何教育学生具有发言权,从而觉得高人一等,与家长谈话的时候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尤其是不能在孩子出了差错时,轻率地对家长采取训斥的态度,把孩子的错都怪罪到家长的头上。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孩子没完成家庭作业,有些教师会把家长请到学校大批一通,家长只能一味地赔不是,然后,灰溜溜地逃出学校。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就算家长勉强承认自己没管好孩子,面对这样的指责,心里也会觉得别扭,从此对老师敬而远之,尽量不与教师发生联系。这样,反而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不应该有的隔阂甚至对立,于学生的教育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次,帮助家长树立起对孩子教育的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尤其是对学习基础比较差、表现不够好的学生的家长,这一点更加显得重要。有的学生家长,由于经常听到对自己孩子在学校表现的负面的评价,对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已经失去了信心,觉得孩子一无是处,甚至无可救药,从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那么教师在学校所进行的教育,其效果即使不算是完全失败了,也必然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必须避免告状式的家校联系,不能在家长面前一味地数落孩子的不是。如果确实因为孩子犯了差错需要与家长联系,也应该与家长坐下来,共同分析孩子之所以会犯错误的根源,积极与家长达成共识,形成默契,互相配合,研究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家长,更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孩子学习越差,家长与教师一样对他的教育付出的就越多,孩子显得不争气,做家长的比谁都痛苦。对于这些家长,教师更应该对家长给予安慰,并尽可能肯定孩子的优点,哪怕这优点只是一刹那的极不明显的闪光,以重新激发起他们对教育孩子的信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学生都会有缺点,同样,学校里不可能存在一无是处的学生,再调皮捣蛋的孩子,他的身上也会有闪光点,关键在于老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强化其优点,逐步转化。
再次.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较低,又无教育学方面的修养,或者由于工作繁忙,从而对老师表示对教育孩子感到无能为力,个别家长甚至认为只有打骂才是让孩子屈服的唯一办法。此时,要帮助学生家长改进不良的教育方法。真诚地帮助学生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而不能对家长违反学生心理特点的的教育方法熟视无睹,无论家长是溺爱孩子、打骂孩子、还是放任孩子或对孩子要求不一致等,都必须加以帮助,促其纠正,使家长的教育学修养水平得到提高。只要学生家长真正地认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孩子发自内心真诚的关爱,他们自然也会想方设法对孩子多加督促与关心,把孩子教育好。
1、“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催化剂。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2、“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家访。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3、“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4、“文明用语”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润滑油。
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多使用文明用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常用的文明用语有:
⑴.今天,您的孩子过得好吗?
⑵.您有空吗?我们谈谈您的孩子好吗?
⑶.谢谢!多亏您的支持与帮助,这件事才办得这么好。
⑷.请您放心,我们会记着提醒他„„。
⑸对不起,这件事我不太清楚,待我了解一下好吗?
您好,需要我的帮忙吗?
⑺.您的孩子最近××方面进步很快。
⑻.请问您是来接哪位孩子的?
⑼.对不起,请您稍等片刻。
⑽.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
从广义上说,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但直接具体落实到孩子身上的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而在家庭和学校直接对孩子实施教育影响的则是教师和家长。我们很难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轻孰重,但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与教师的密切配合,可以使学校教育事半功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五篇: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家长学校教师论文
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①。因此,教师必须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成长方案。
一、新时期对教师与家长联系方式的影响
“新时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此特指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知识经济兴起与发展的时期。知识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的标志。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走到尾声,科技和知识的竞争愈加激烈,人才是各个国家和部门争夺的对象。争取更多的受教育机会,获取精尖的专业知识也成为所有人的追求。
知识经济带来的网络的迅速普及,通讯方式的改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作为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方式在新时期也发生了具体的变化。
(一)联系方式的种类有所调整
知识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方式,有些传统的联系方式由于不适应新时期的状况,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有的传统联系方式具有恒久的使用价值,但在具体使用方法、指向目标上也做出了符合新时期的调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的普及和通讯的发达,使得许多优秀的商业头脑有了施展的空间。移动公司、各大网络争相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的中介,于是许多现代联系方式产生,电子平台成为新时期教师与家长联系方式的最显著特征。
(二)联系方式的科学性提高
新时期使得国际间交流更加广泛而深入,中国教育在继承传统精华基础上,吸收了国外的优秀教育经验,逐渐使得教育科学化、教育者专家化、教育制度规范化。教师与家长进行联系,不仅要考虑到使用哪种联系方式,还要研究如何使用这些联系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具体到实施某一方式的具体细节都要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形成了很多成功的范式。
(三)联系方式的灵活性增强
新时期不仅改变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教师的时间非常宝贵,因为很多教师不仅面对着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成绩考核的重压,同时还往往要面对超负荷运转的班容量,这在普通城市中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充分发展,家长所从事的行业多种多样,工作时间各不相同,很难做到有叫必到。时间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为适应新时期的特点,教师逐渐在传统联系方式的基础上,使用更加灵活的方式与家长进行联系,力求简单、快捷,减少时间成本。
二、新时期教师与家长联系的传统方式的运用
所谓传统方式指的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前已经存在的方式,包括家长会、家访、写信、请家长到校、打电话、印发通知、学生手册等等。随着时代内容的不同,这些方式对于教师来说,运用的便利性和效率与以前相比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这些传统联系方式甄别使用。
(一)停止使用的联系方式
在30年前,写信是人们联系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手段。在时间成本很低的情况下,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写信,也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一两个星期才可以看到的信件。信件往来相对于教师家访和家长去学校来说,虽然效果差一些,但是双方可以选择自己空闲的时间书写和阅读,自由度比较强。同时,信封和邮票的价格比电话费要便宜,况且电话在当时很难找到。因此,写信虽然不是教师与家长联系的最主要手段,但也为众多教师所使用。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写信无疑是时间成本最高的一种联系方式。教师需要利用最短的时间将最多的信息传递给家长,而用一两个小时写一封信也不过几页,传递信息少,而传递到家长那里需要时间又长,根本无法及时反馈。因此,写信这种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方式基本上已经为教师们所淘汰。
(二)经过改进的联系方式
家长会、家访、学生手册、打电话等联系方式仍然为教师所使用,但是具体使用过程更加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科学性也增强了。
传统家长会一般有两个主要议题,第一是向家长传达学校和班级的规定,第二是进行批评与表扬,当然最主要的是指出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被点到的学生家长要耐心倾听老师罗列自己孩子这样那样的毛病,很没面子,所以家长们通常不愿意参加家长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我国长期以来虽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仍难以彻底脱离应试教育的窠臼。因此,分数既是考查学生知识量、决定学生前途的重要指标,也是考查教师工作业绩的最主要标准。在此前提下,教师在家长会上以成绩为核心是无可厚非的。而且部分教师已经开始站在更科学的角度上来完善家长会,使其继续成为家长和教师联系的主要方式。首先,家长会以双方信息沟通为主。很多教师把教师的个人发言与对学生的批评改为家长座谈会,给每位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言,教师从中了解家长的基本情况和教育理念,从而和家长共同分析孩子问题产生的原因。其次,家长会以解决学生问题确定最佳培养方案为目的。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其问题产生往往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有关,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对家长进行教育,使家长拥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于是很多教师把家长会的一部分时间作为家长培训时间,既让家长具备宏观理念,又让家长掌握针对学生具体问题应该使用的正确教育方法。再次,家长会作为大规模的班级活动已经为许多教师以管理学的方法科学化、规范化。从通知家长、安排会场、引导家长入座、多媒体运用、举行家长会、具体互动活动、总结发言到家长离席等都有周密的策划,充分利用时间的同时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联系的一种重要的传统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上面陈述过的家长工作类型与时间的原因,导致本身闲暇时间就不多的教师不方便进行家访。加之现代人生活更注重隐私,所以教师对家访这种方式的使用也很慎重。目前仅有28.7%的教师使用过家访的方式,而且49.5%的教师认为家访已经不太有必要甚至可以退出教育舞台了。有些教师把到学生家中造访的传统家访形式进行了变通,改为在家长和教师工作外的时间找一个方便的公共场所进行交流,这样气氛比较轻松,既不用像在学校内那样郑重,也不必像在家中那么不便。通常教师会约家长在回家的路上,或周末在公园散步聊天,这样双方都节省时间,沟通效果也很好。
传统学生手册把学生在校分成若干个学期,每学期教师书写学生评语,家长填写家长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双方沟通信息量小,而且往往泛泛而言,难以达到良好效果。目前学生手册已经被教师们设计成学生的全方位信息档案,教师和家长联系的时间也缩短为以周为单位,学生的表现被量化为作息、劳动、作业、品德等多个方面,家长逐一给予评价。这样教师就可以掌握学生在家中各方面的表现,并做动态的观察,从而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解决。学生手册成为频繁往来于家长和教师手中的鸿雁,起到了重要的沟通作用。
打电话作为传统联系方式中最现代的方式,过去使用频率较低,因为那时电话少而费用高。通常一个办公室甚至一个学校只有一部电话,而找家长时更是需要打到家长所在单位让人去找,很长时间家长才能过来接电话。现在由于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电话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而且由以前的固定电话发展为款式多样、功能齐全的移动电话。教师需要和家长沟通时,随时都可以和家长联系。甚至有的学校还专门为每位班主任配备一部移动电话,每月充值,专门作为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工具。
(三)继续沿用的联系方式
请家长到校、印发通知这两种联系方式的使用前后没有发生多少变化。所不同的是请家长到校的人次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增加。这既是教师责任心强的体现也反映出新时期学生出现的问题种类多,需要不断地与家长进行沟通才能共同解决。印发通知以前只是在期末时才下发一次,告知家长孩子放假时间及假期注意事项。但新时期的学校正努力走向素质教育和科学管理,因此下发通知的内容也纷繁多样,有关于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的,也有关于学校收费细目的,还有关于为学生上保险等各种事项的。
三、教师与家长联系的新方式
新时期涌现了许多20年前难以想到的联系方式,其最大特点就是以电子为媒介。新时期教师与家长联系方式另一重大特征就是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一)基于电话发展而来的新联系方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家长对其安全非常重视,于是移动公司首先抓住商机,推出平安卡,学生到校后刷卡家长就可以收到学生平安到校的短信息。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离家的时间、从家到学校所需的时间、平安卡给自己通报平安的时间判断出孩子在路上是否贪玩。
智能电话可以存储学生的学号,教师使用教师无线IC卡在智能电话上输入学生的学号,就可以直接拨打到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这样教师无须记录大量的家长联系方式,方便了与家长的沟通。
家校通系统整合了手机、电脑、网络的功能。学生进入校门后,无须刷卡,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学生信息,并自动给家长发短信报平安。学生离校时走出校门,系统会自动发短信告知家长学生已经离开学校。它还具备其它与家长联系的功能。如一般的智能电话都可以储存6000名学生的ID,收发2800条的短信。②教师随时可以将学校规定、收费通知、家长来校通知、当天作业、成绩通知群发给所有学生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班级的资讯,并据此把握学生的完成情况。此外,教师可以与个别家长进行联系,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成绩、近期状况等发送给家长。家长亦可以通过此系统进行留言。家庭教育由此可以和学校教育共同进行,并实现有效互动。部分教师对如何科学使用这一方式做出了初步的理论探讨③。
(二)基于网络发展而来的新联系方式
网络平台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电子联系方式,使教师与家长的联系进入了E时代。
我们对城市和农村学校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50.8%的学校都拥有自己的网站。一个建设良好、更新及时的网站本身就会为家长提供大量的信息,这样教师不必分别去发布这些信息,只需告知家长学校网址就可以。学校的条件、教育目标、具体规章、主要活动等等信息都可以在学校网站上公布。21.1%的学校网站都建有家校互动的平台,既有家长必读这样的版块,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教方法,也有家长之窗这样的版块,家长可以随时留言,由教师进行解答。教师还可以在网站上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学校或教师以及班级建设的看法。有的学校网站(如北京实验一小)还分设班级版块,各个班级把自己的合影、活动图片、奖励与表扬、每月情况总结、假期生活学习指导等消息都放置到班级版块上,使家长全面了解班级和自己孩子的情况。家长也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感言和信息,甚至如北京中关村二小家长在得知某些场馆有免费对中小学生开放的机会,都会将信息贴到班级版块上,为家校共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④。
很多教师还利用个人的网络联系方式与家长沟通,据调查,61.3%的教师有自己的聊天工具,20.7%的教师有自己的博客,60.2%的教师有自己的电子邮箱。一般说来,学校论坛往往面对学生群体,而教师私人电子联系工具的使用,往往是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与家长进行联系,有的教师戏称之为“电子家访”。电子邮箱的使用往往是教师采用的比较郑重的网络联系方式,博客和聊天工具则更随意。教师可以在博客上发布个人的教育理念、教育心得、对班级问题的处理办法等等,家长可以根据教师博客的内容对教师有更全面和感性的了解。聊天工具尤其是语音聊天的使用是一种低成本而高效的联系方法,不过有设备条件的限制,对环境也有要求,应尽量避免形成对他人的干扰。这些方式使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⑤。
(三)教师与家长联系的长效机制
在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10.9%的学校建有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教师委员会,作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校互动的长效机制。家长委员会通常可以分为班级家长委员会和校级家长委员会两种,有的还设有年级(或段)家长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必须能够代表各个层面家长,一般经过竞选方式产生,也可以由学校或班主任推荐候选人,具体条件由家长和学校制定。班级家长委员会通常由3-5位家长组成,校级家长委员会通常由18-24位家长组成,委员会成员定期改选。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如有特殊问题也可召开临时会议。教师通过家长委员会这一平台,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与、监督作用,增强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通过这一平台,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有的学校连订做校服这样的事情,都要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决定款式、面料和价格,充分发挥家长的参与作用,促进了家校和谐。
四、运用新时期教师与家长联系方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传统方式的改进与新方式的出现,丰富了教师与家长联系的途径,增强了沟通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联系方式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传统联系方式的使用不够科学
我们继承下来的教师与家长的传统联系方式都是适合新时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联系方式,但这些方式的使用却没有发挥出其最佳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其运用没有达到科学化。首先是使用方法缺乏科学化。很多教师没有仔细将各种不同的传统联系方式进行研究,为每一种方法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案,更勿谈具体到不同工作类型、受教育水平的家长应如何具体实施这些方式。这导致教师在使用这些方式时随意性强,以达到一定效果为满意,不追求效果的最大化。使用这些方式后,不善于总结、交流,从而总是在原水平上重复。为此我们需要开发出每一种联系方式的科学使用方案,提供给所有教师,供他们进一步在使用中改进。其次是使用目标缺乏科学化。目前各种联系方式的目标呈众星拱月型分布,中间是学习成绩,四周散布的群星是品德、劳动、体质、心理等等指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凭某一环节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得当的联系方式的选择与实施要服务于一个科学的目标系统,才能使教育得到实质的发展。
(二)新联系方式使用的形式化
不可否认,以电子媒介为核心的新联系方式为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作出了贡献,但新兴事物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平安卡和校讯通等服务,更多是为教师和家长服务,而忽略了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很多学生并没有因为有了这样的便捷联系方式感到愉悦,而是产生时刻被监督的不自由心态。有的学生干脆常常“忘记”带智能卡,以逃避这种监督。对学生采取无监管的放任措施显然也是不可取的,关键是要将这种方式调整到学生乐于接受的状态。学校网站的家校交流版块上,更多是学校建立的形象工程,摆上若干专家建议、家教妙招就算了事,更新缓慢,甚至有的网站自建站后就没有更新过,导致互动有其名无其实。像北京中关村二小那样把家校交流办得有声有色的学校网站实在少之又少,有的网站版块家长甚至无法发帖,所谓交流只是单向的信息发布罢了。拥有电子联系方式的教师不少,但只有8.3%的教师使用过博客与家长进行交流,3.4%的教师使用过聊天工具与家长进行交流,0.9%的教师使用过电子邮件与家长进行交流。出现新的联系方式需要一个过程,而熟练并科学地使用这一方式同样需要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三)制度化的联系方式还处在雏形状态
由于商业因素的渗透,电子媒介的联系方式很容易推广,但制度化的联系方式却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较强管理能力的教师与校领导才能够把握。目前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学校还很少,而已经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学校对于如何运用这一机制还处在雏形状态,不够完善。家长委员会是从西方引进的,民主参与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的习惯,所以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进展也比较顺利。在我国,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往往不够高,有些校方领导对于校外力量的参与也不够习惯。有的家校委员会成员都是校长或者班主任的熟人,所以这一长效机制形同虚设,只是作为学校宣传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而已。有些家长委员会参与一些学校活动,但主要限于联欢会的布置,户外活动的组织等辅助工作,对学生整体发展、学校管理方针的制定则从未介入。个别学校有一些成功的家长委员会参与经验,成为教师与家长互动的好帮手,但是目前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家庭参与学校教育政策的权利需要捍卫,但家长也会犯有一些严重的错误⑥,如何引导制度化的家校联系方式在科学轨道上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的学校已经将家长学校形成制度,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知识的启蒙和教育素养的提高。家长学校多采取讲座的方式进行,而缺乏小组咨询和个别谈话,许多个案仍难以解决,因此这一制度同样需要不断完善。
总之,任何联系方式都是在使用中不断完善的,而且所有联系方式的使用都要以尊重家长为前提,对所有家长一视同仁,尊重家长的人格,尊重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提出的意见,这样才能鼓励家长沟通的积极性,增强沟通效果,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成长为时代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