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晋级评审标准
黑龙江省卫生系列高级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依据《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黑龙江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情况,制定本评审标准。
第二条 专业划分
西医、中医、预防医学、中西药、护理、法医等。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评审标准适用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西医、中医、预防医学、中西药、护理工作,以及在公安和司法等机构中从事法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 资格名称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分别为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副主任法医师、主任医(药、护、技)师、主任法医师。
第二章 申报资格
第五条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六条 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是本专业被聘在岗人员,且任现职内综合考核结果达到合格。
第七条 学历、学位与资历要求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副高级任职资格:
(一)具有医(药、护)学专业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2年;
(二)具有医(药、护)学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二、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正高级任职资格: 具有医(药、护)学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副高级任职资格5年。
三、破格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副高级任职资格:
1、具有医(药、护)学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在县、乡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安和司法等机构中,从事西医、中医、预防医学、中西药、护理和法医工作,取得中级任职资格7年;
2、具有《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中医工作满25年,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二)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正高级任职资格:
具有《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中医工作满30年,取得副高级任职资格5年。
第八条 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一、外语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外语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二、计算机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计算机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第九条 执业资格要求
一、申报西医、中医、预防医学专业医师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相应类别的执业医师资格。
二、申报护理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必须具备护士执业资格。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允许申报:
一、弄虚作假,或窃取他人学术成果的;
二、经有关部门鉴定,发生医疗事故的;
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
四、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其他情形不能申报的。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十一条 副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相关专 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了解国内外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并对本专业领域内的疑难问题有一定研究能力。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技术工作不少于40周,并能完成规定的工作量。
(二)有较丰富的本专业疾病诊治经验或较高的技术操作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疑难问题,对本专业业务工作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四)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二,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县、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申报人员具备第1条即可):
1、参与疑难病诊断、治疗、检测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等工作,能够规范书写实际专业技术工作有关的医学文书及资料(如病历、诊断报告、治疗方案、健康管理档
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疫情处理报告、分析或讨论报告、技术工作总结等);
2、参与完成过市(地)、厅(局)级本专业科研课题1项(前五名),且课题已通过鉴定或准予结题;
3、获市(地)、厅(局)级科技三等奖(包括新技术奖)1项(等级内额定人员),奖项内容应与本专业有关;
4、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或外观设计专利3项(等级内额定人员)。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国内、国际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每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的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3万字以上。
第十二条 正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能分析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在本专业领域内有独创的见解。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技术工作不少于35周,并能完成规定的工作量。
(二)有丰富的本专业疾病诊治经验或较强的业务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问题,对本专业业务工作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四)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二,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独立完成或组织疑难病诊断、治疗、检测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等工作,规范书写实际专业技术工作有关的医学文书及资料(如病历、诊断报告、治疗方案、健康管理档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疫情处理报告、分析或讨论报告、技术工作总结等);
2、主持完成市(地)、厅(局)级本专业科研课题1项,且课题已通过鉴定或准予结题;
3、获市(地)、厅(局)级科技二等奖(包括新技术奖)1项(等级内额定人员),奖项内容应与本专业有关;
4、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或实
用新型专利2项,或外观设计专利3项(第一发明设计人),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其中至少一项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国内、国际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5篇,每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的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5万字以上。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评审标准中所规定的申报资格、评审条件等必须同时具备。
第十四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年限均按整年计算。第十五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各级任职资格均指本专业的。
第十六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工作业绩、学术成果等均为本专业的,且为任现职以后取得的。
第十七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以上”均含本级。第十八条 本评审标准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2012年黑龙江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政策(推荐)
黑龙江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依据《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黑龙江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情况,制定本评审标准。第二条专业划分西医、中医、预防医学、中西药、护理、法医等。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评审标准适用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西医、中医、预防医学、中西药、护理工作,以及在公安和司法等机构中从事法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资格名称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分别为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副主任法医师、主任医(药、护、技)师、主任法医师。
第二章申报资格第五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六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是本专业被聘在岗人员,且任现职内综合考核结果达到合格。第七条学历、学位与资历要求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副高级任职资格:
(一)具有医(药、护)学专业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2年;
(二)具有医(药、护)学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二、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正高级任职资格:
具有医(药、护)学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副高级任职资格5年。
三、破格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副高级任职资格:
1、具有医(药、护)学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在县、乡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安和司法等机构中,从事西医、中医、预防医学、中西药、护理和法医工作,取得中级任职资格7年;
2、具有《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中医工作满25年,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二)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正高级任职资格:
具有《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中医工作满30年,取得副高级任职资格5年。第八条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一、外语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外语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二、计算机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计算机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第九条执业资格要求
一、申报西医、中医、预防医学专业医师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相应类别的执业医师资格。
二、申报护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护士执业资格。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允许申报:
一、弄虚作假,或窃取他人学术成果的;
二、经有关部门鉴定,发生医疗事故的;
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
四、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其他情形不能申报的。第三章评审条件第十一条副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相关专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了解国内外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并对本专业领域内的疑难问题有一定研究能力。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技术工作不少于40周,并能完成规定的工作量。
(二)有较丰富的本专业疾病诊治经验或较高的技术操作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疑难问题,对本专业业务工作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四)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二,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县、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申报人员具备第1条即可):
1、参与疑难病诊断、治疗、检测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等工作,能够规范书写实际专业技术工作有关的医学文书及资料(如病历、诊断报告、治疗方案、健康管理档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疫情处理报告、分析或讨论报告、技术工作总结等);
2、参与完成市(地)、厅(局)级本专业科研课题1项(前五名),且课题已通过鉴定或准予结题;
3、获市(地)、厅(局)级科技三等奖(包括新技术奖)1项(等级内额定人员),奖项内容应与本专业有关;
4、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或外观设计专利3项(等级内额定人员),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国内、国际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每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的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3万字以上。
第十二条正高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能分析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在本专业领域内有独创的见解。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技术工作不少于35周,并能完成规定的工作量。
(二)有丰富的本专业疾病诊治经验或较强的业务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问题,对本专业业务工作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具有指导本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四)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二,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独立完成或组织疑难病诊断、治疗、检测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等工作,规范书写实际专业技术工作有关的医学文书及资料(如病历、诊断报告、治疗方案、健康管理档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疫情处理报告、分析或讨论报告、技术工作总结等);
2、主持完成市(地)、厅(局)级本专业科研课题1项,且课题已通过鉴定或准予结题;
3、获市(地)、厅(局)级科技二等奖(包括新技术奖)1项(等级内额定人员),奖项内容应与本专业有关;
4、获得国家专利管理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或外观设计专利3项(均为第一发明设计人),专利内容应与申报的学科专业相符,其中至少一项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国内、国际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5篇,每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的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教材1部,字数5万字以上。
第四章附则第十三条本评审标准中所规定的申报资格、评审条件等必须同时具备。第十四条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年限均按整年计算。第十五条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各级任职资格均指本专业的。
第十六条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工作业绩、学术成果等均为本专业的,且为任现职以后取得的。第十七条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以上”均含本级。
第十八条本评审标准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在此,我再附上一些考试过程中我觉得很好的经验,我自己的 还有别人的,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复习准备的帮助
高级考试的成绩已经公布,这对于我们医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考试,否则会影响自己的晋级(可能不只一年的问题),希望大家晒分的同时,一起畅谈自己的应试经验,供更多的人参考,交流心得,给更多的人带来帮助。
一、考试的经验
1、感觉“理论+实践+题库”我的小小经验
理论——重读专业课本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眼科书买了很多,也看了很多遍,但是每次面临不同级别的考试而来看书时,你会发现尽管是同一本书,但是你会发现以前没有太在意的很多细节,而那些不仅会提高你在临床工作中的能力,也为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选择的是硕博的那本教科书为主,辅助的还有考试提纲。
实践——高级考试有很多书本没有的知识,而且考试形式是人机对话,很多题目是不能返回修改答案的,模拟了临床处置过程,因此,平日工作中积累的知识很重要。
题库——中国的考试不外乎“题海战术”,做题是为了搞清楚你的复习思路是否和出题人的思路一致,同时有一部分题目在实际考试中会有一定的重复率,适当做题还是有帮助的。我的习惯是,第一轮复习后稍微做一两套模拟题,看看自己的复习的质量和思路是否正确,到第二轮结束后好好做题,研究题目,再查缺补漏。
2、课本一遍都没看,估计就有点不明白的查询了不超过几章内容,看了复习资料一边,在5月21号凌晨1点多总算把人卫的习题看了一遍,总共复习时间不超过72小时。内科高级算了过了,下个目标,5年后副高!知识是平时积累的,我只认为大学基础还是比较好的,喜欢临床中联系思考理论,所以我没有看书。自信,心细,很重要。
3、考试前准备是必须的!我把课本丢了几年了,重新看书很累,但是我坚持下来,第一次考高级,效果还行;自认为看书没白费;资料买了人卫版的和军医版的,都没看完;重要的是把第七版教材诊断学和内科学看了不少于3遍.晋级!
我是考风湿免疫高级的,可能这个专业有点像搞全科的平时各专业都看的到,重点还是平时有空看看教科书,我基本不看各种版本辅导书,偶尔做做题目看看别人出题思路及提高自信心!
4、前三门看教材和人卫和军医的资料就够了,不过最后一门还是要好好看书和平时的经验的
5、去年我考试的时候由于偏信了人机对话是傻瓜似的操作,没有下载练习版熟悉一下考试形式,在第一门考试时做了83题(电脑频幕右侧显示题量的一版正好排83题),再往下点鼠标,没题出来了,举手问监考老师怎么只有83题,监考老师看了下说,有没往下点呀,我说点过了没有东西出来,他说那就没题了。(可气的是考场里还有约一半的同行,不知是他们太紧张没听到我们的对话,还是不愿提醒一下考试有100题)我本身就做的慢,再加上信了他的话,就在83题里磨蹭了好长时间,到剩3分钟时准备交卷,电脑跳出对话框,你还有17题未作,是否交卷?我一下就慌了,手抖的都握不住鼠标,另一个女老师过来说快点呀,要不就是零分。我闭着眼睛按ABCDE的顺序往下点,心降到冰点......结果差2分今年又补考。希望大家考前下载一下人机对话模拟考试题,仔细看看,免得被傻瓜!
说到考试经验,我觉得因人而异。园里有些厉害的同行不看书就能过,而且考得很好,我想这和他们平时花的功夫有很大关系。我是在疾控部门工作,完全与临床脱轨,考试的时候发现像我这样的考生都比较吃亏些,尤其是第四门,考到最后只想早点结束。说实话,我都不知道第四门我是怎么过的,还考的最高。
如果不接触临床的考生,建议报名后就开始复习,要想一次通过考试,看内科书,诊断学,基础好的看一遍,不好的看2-3遍,还不能走马观花!!还要尽量训练临床思维能力,可以找些病例。当然很费时,但是没办法,医院里的同行平时是下了功夫的!我们本身没实践,理论知识平时又不考,只是临时抱佛脚,再不下点功夫,怎么能通过?
6、大家好,我今年考的妇产科,个人感觉第四门相对前三门来说难度大一些,因为这部分都是病例分析题,而且均为不定向选择。在这里提供以下个人的复习经验,仅供参考:
首先,我大概是从3月份开始正式看书的,个人比较喜欢通过做题,加强看书之后的记忆。我买了一本《2011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题纵览与应试题库》,我是按照书上习题的内容先把相关的书看一遍,我用的是第六版和第七版的书,边边角角的地方也一定要看到(比如今年考了一个汗腺瘤,一般大家都不会做这个题),书要看细,看完这部分的书,再做题,加强记忆,虽然有错误答案,但是我比较喜欢这种学习方式,错误的或者与你意见不合的情况,可以翻书找到正确答案。做完这本书之后,我买了一套题人卫版的《2011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习题集丛书----妇产科》,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来做题,然后找出错误的题,为什么错?正确答案是什么?这本题的最后一套,和考试最后一门的题型很接近。借同事的题看了看人民军医的考试题,个人感觉有错误答案,题偏简单。考试中会发现有一部分题目在实际考试中会有一定的重复率,适当做题还是有帮助的。在所有的题做完之后,我又看了一便书,考前把之前做过得错题仔细看了一遍。
其次,高级考试有很多知识是靠平日工作中的积累。而且电脑答题,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却不能返回修改的,所以做题一定要仔细,因为时间是足够的,再次,考前中国卫生人才网上会有 考试模拟题,一定要再考前上网做一下,感受一下。
最后,进考场的时候,一个机房上百台机器,很热,人很多,乱糟糟的,刚开始答题的时候都没有进入状态,大概答了16道题吧,才开始进入状态。另外,答题的过程中,时间是很充裕的,所以不用特别着急,慢慢做就是了。
以上只是自己复习过程中得一点心得,见笑了。
7、其实我是没什么脸上来说话的,因为我是我们科唯一一个正规的研究生,可是我没考过,最后一门差两分。看大家都在分享经验,那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教训吧!
首先,我觉得我最大的失败之处在于,没有真正重视这场考试。在考试前两个月不到才想起来看书,去跟考过的人请教经验,结果不动脑子,问了一个部队的人。人家部队的人跟我说,肿瘤科的高级大部分都是内科题,只有30%左右是肿瘤相关题目,我就信了,都没有想过再去问问别人,或者上网搜索一下。结果看了好多内科题,到考试前半个多月才听人家说内容是纯肿瘤的,白白浪费了时间。
其次,我看书的方式确实很有问题。我买了人卫的一本书和一本习题,按照以往,我大部分时间是在看习题,只在习题不会做或者知识点不清楚时再去翻书,增加印象。所以笼统就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也以习题为主,书根本就没怎么看。可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个方法行不通。因为习题上的题目,考试的时候根本一题都没有考到,考的全是书上的内容,边边角角的,什么知识点都有。所以我挂了,这个是咎由自取。
再次,我虽然考下来四门都没什么把握,但其他三门都过了,只最后一门没过,分析下来,错误在于根本没仔细看题。这个题,说的是题干。因为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这个多项选择题,做对有分,做错是要倒扣的。而我在习题上做的多项选择题,大部分都有好几个正确答案。所以我真的没仔细看提醒,每个题目都选了差不多3-4个选项,现在想想,估计大部分的多项选择题我都没有得分。好像第四门前面有50多个单项题,那算下来,后面的多项选择题,应该有40多个答案,算下来,最多每个题有2-3个答案。教训是,大家不确定的,千万不要多选。否则像我一样,后悔莫及。
总之,这次的考试给我的教训很是深刻。我们科有个本科的,跟我一起考,看那本参考书不少于两遍,而且有些知识点都是背下来的,最后每门都七八十分,成绩很好。虽然我觉得我真的很丢人,但是人家确实是努力得来的好成绩,而我,真的是活该。
已经这样了,就不能老自怨自艾了,也许以前的每次考试,包括中考、高考、考研、职业医师,我都没有付出多少努力,都能考的不错,所以我真的有点太相信自己的运气了。这次的事情也许可以让我成长,让我知道,想得到是需要付出的。晚一年升主治,也可以让自己长大一点,成熟一点,明年加油!
8、高级已经早过了,但当时准备的时候还是比较紧张,准备的不能算充分,但通过
考试,得到的体会是,平时的知识积累很重要,既往注意扎实自己的基础知识,同时对临床的一些问题好仔细考虑,不确定的问题立即查阅资料,否则很可能
在考试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模棱两可的题目。大家参加工作后,学习的时间都缩短了,特别是工作较忙的科室,这就依靠平时的积累。
12月份报了高级心里没底,因为2月份预产期,觉得好像要完成很多任务,很多情况不可预测。想想要顺其自然,不升职称就生孩子。1月份的时候还在上班,问了几个考过的人,吸取经验,在单位同事比较照顾我,下午空闲时就看内科学书(看的是第6版),在生之前把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2月份到3月份中旬因为坐月子家人不让我看书或者电视,之后继续,开始做人民军医的六套试卷,边做边看书,还看了一部分真题,自己考的是心内,最后时间把第6版内科学和7年制的内科学的心内部分看一遍。请了两个月的阿姨以及家人照看宝宝,感觉其实产假期间如果能安排好时间确实是复习的好时机,至少比上班时候时间充分,不过人没有完全恢复,感觉上比较疲劳。单位里有些女同事因为生产放弃了考试,其实只要不是情况特殊,都可以努力一把,很多考试最好是一鼓作气,如果真的不过一门至少第二年也只要考一门。大家都久经考场,都有自己一套复习套路了,所以只要真正努力付出过,一定会有回报的。今年我能过高级离不开家人对我的支持,虽然只是一场考试,但是全家人都很重视,感觉自己回到学生时代,觉得蛮幸福的。我会继续努力
高级考试结束成绩出来了,本人考的还行.分数不算太高,但都过国家线了,.有点小小的体会,和还没有参加过考试的同道分享一下.我考的是心血管内科学.我平时成绩一般,所以考前还是买了一本人卫的考试用书看了两遍,参照考试大纲看的,但请不要以为这样就能100%过,那可不是。因为头两科是不分专业的,只要是考内科的可都一样。象要是血液病的题我还是很少接触的,当然要发蒙。所以只看考试用书不行。还得找点题来做,人民军医的题就行,它的题重复的是不少,可不要紧,只要将题目覆盖的知识点理清掌握了就行了,从我的成绩上反映这题还是有点小作用的。最后一科实践考试有点小难度,不过只要你在临床工作中真的是扎根钻研了的,认真去工作了,考虑的周全的话,60分还不是问题
希望同道们认真对待高级考试,考完了工资可以小小的涨点,加油
9、本人05年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08年研究生毕业,至今刚好工作3年,和大家一样,今年参加了高级考试,考的是消化内科,复习2-3个月,虽然分数不高,但也算顺利完成一件大事,现将复习体会记录如下,希望能对后来人有些许帮助,少走弯路。
1.准备工作
高级职称考试作为一项标准化的全选择题的考试类型,和医师资格考试有很大的相似点,那就是出题难度要保证大部分人(个人感觉应该在70%以上)的一次性顺利通过考试,子曰:在战略上藐视对手,但在战术上要重视对手。
2.复习用书
大家临床工作都很忙,白天基本都在上班,只有晚上挤出时间来看书,所以提高复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了。但凡国家标准化考试,一定有一个考试大纲,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考试大纲和上一的考试大纲做一个对比,新增内容十有***是会出现在考卷上的;很多人害怕超纲考题,其实一张100分的试卷,超纲题目不会超过5个,你看书了可能做对4个,不看书可能蒙对2个,不如果断放弃,严格按照大纲来复习。对于复习用书,个人认为本科7年制内科学、诊断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外加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复习指导,以及历年真题(主要是前2门考试,广大考生一般考试结束后都会回忆出题目),足够通过高级考试,而对于市面上数量繁多的各种模拟,练习题,则完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3.考试内容
考试科目分4门,分别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以内科系统(内科、心内、呼吸、消化、肾内、血液、神经、传染)为例,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这2门考试内容都是一致的,基础知识考察诊断学和大内科系统疾病的病因,发表机制等基础内容,相关专业知识则考察大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专业知识则考察亚专业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等基础知识,而专业实践能力则以病例分析的形式考察本专业疾病的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治疗用药等和临床密切相关的知识。
4.历年真题
大家都参加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于历年考题的重要性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历年真题能让你对考试难度,出题方向有个宏观的认识,而且高级考试已经很多年了,必然会出现重复的或者换汤不换药的题目,比如发热这一章节,我实在不知道考试中心还能出什么样的题目了;历年考题在丁香园论坛里面都能找到题目,基本上都是热心站友考完后短时间回忆出来的。
二、考完需要准备什么?
考分问题:
考分不是特别关键,但考分是一票否决的。院长开会做考前动员就说:有些三甲医院的副院长,59分也杀了,和厅长关系再好也没用。及格就大家都差不多,至少几乎又站到一条起跑线了。分数不及格的可能专业组会给过,不过到了高评委也是统统杀了。所以分数不及格的,就算了。另外分数在不同学科比较没有意义,有的学科可能考的都不错,有的学科会考的剃光头。
高评委专业组:
专业组基本就是省内本学科的大腕们了,一般主任委员是召集和主持人。评审关键就是你的文章,是否有SCI,(1篇SCI抵3篇1级),有几篇核心的;在专业组最杀人的就是年限,大部分本科,硕士5年,博士3年的几乎都是被杀的对象;课题对正高有要求,不过要的是省级以上第一责任人的,否则没啥用;副高没几个有第一责任人的省级以上课题,要求不是很高。专业组会给出一个评分意见,这个还是挺重要的。如果主任委员一直看你不顺,你肯定危险了。专业组是给你打分的,不存在过不过的问题。
高评委:
高评委基本都是省内各个专业的顶级大腕,还有就是顶级老人。人数不知道,有人说20多个,有人说10多个,有人说30多个。这些人是如何抽出来的,我们这些小人物都不太清楚。评审的人有1000多号人(因为专业组不过的也要送高评委)。可想而知,1000多个人,我们亲爱的高评委早就晕了。听说这些大腕们看着大屏幕走。看到不及格的分数不打都肯定杀出了,看到专业组给分低的也肯定杀出了,看到他不顺眼的莫名其妙给打个低分也难说。综上所述在高评委除了及格和专业组分数以外,其他都是随机的,虚的。
关于基础单位和省级单位竞争问题:
听说按照以上评审方法。基层医院和省级三甲医院的人拼文章,拼课题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高一级别的医院每年允许考试的人数和厅里给的名额基本是差不多的,也就是高级别医院的人在争取考试资格的时候就已经争的头破血流了。而下面医院很多都是放开考试,放开送审的,一年考不过,再考第二年。因此真正送到高评委的省级医院的人数并不多,估计不会超过参评人数的10%。
自己感觉评审相对还是比较公平,不过是对读博,读硕的全面否定。
论文问题
二)学术论文水平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在任现职期间以第一作者撰写,并在省部级及以上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的论文,按不同的任职资格要求:
1、具备规定学历、资历 ①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论文2篇(申报医学研究系列人员须提供3篇),其中1篇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在任现职期间承担过局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或获得科技成果。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论文2篇(申报医学科研副研究员须提供3篇)。
2、不具备规定学历 ①正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论文3篇(申报医学科研研究员须提供4篇),其中1篇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在任现职期间承担过局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或获得科技成果。②副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论文3篇(申报医学科研副研究员须提供4篇)。
众所周知,我们临床医生是人类最辛苦的职业,很少有时间或者说有精力去准备论文,发表一篇文章很难,我自己投稿投了不下十次,半年来劳劳无功,现将我的论文写作发表经验与大家共享。至于文章的写作,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办法,不用我详述,但是有文章发不了,或者是不会写文章的朋友怎么办呢?一找朋友,拖关系,这种方式除了搭上一点人情之外,是最好的方式,即省钱也快捷,即使文章质量差点也没关系。
二、找中介,这就是我同事告诉我的捷径了,虽然不是太光明正大,不过没办法,现在都成潜规则了,我听说说现在大部分人都私下里偷偷找中介,只有我们这些不知道的才傻傻的自己去投稿,根本没机会发表,因为排队都让中介排到前面去了。找了中介之后,我发现这种方式还是不错的,至少可以少操很多心,但是也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大家以字为鉴。,中介当中有可能有一些是骗子,收了订金不给发文章,我曾经找过三家中介,第一家是陕西的一家,据说是第四医科大学的老师,但是这个人好烂,我将定金1000元交给他等了三个月一点消息都没有,最后1000元定金说是给我写了论文不退给我,让我自己发表?第二家我恨之入骨,当时谈价的时候我看它比较便宜,一篇文章要价5500,贪小便宜就选了这家,谁知道最后余款付了,出来的杂志在网上根本查不到原文,怎么打电话都不接了,到现在还恨得咬牙切齿,第三家叫博雅论文辅导中心,站长叫孟老师,我们管他叫老孟,四十多岁,性格有点急,但是为人非常真诚,给我的事情办的也很好,打电话打了很多,这家感觉比较靠谱。发表时间很快,从付订金到收到录用通知书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所以大家找中介的时候要千万小心,不要贪图便宜,大家一定要谨防上当。我第二,三篇论文都是找这位孟老师发的,虽然吃了这么多亏,个人认为这是找不到人的情况下最省力气的发表方式了,相信大家没有我这么倒霉吃这么多次亏才找到一家合适的。相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本事,最后希望大家考试过关,论文发表,课题立项,专业组顺利,高评委顺利。万恶的晋升制度!
第三篇:安徽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我省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以临床实践能力、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岗位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导向,更切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更科学客观反映医疗卫生人员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和业绩水平的评价机制。坚持分类指导,强化临床导向,突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强化防病治病能力导向,相对淡化科研和论文要求,引导医疗卫生人员钻研业务,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促进卫生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和实际工作水平的提高。根据国家和我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卫生工作实际和岗位要求,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 安徽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名称为主任医(药、护、技)师和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第三条
对符合本规定条件的人员,通过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四条
对在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等条件限制,直接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五条
本标准条件适用于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卫生机构中已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并从事与执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资格类别相同的医疗、公共卫生、妇幼保健、药学、护理、医技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仍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在皖工作1年以上的省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民营医疗卫生机构适用本条件。第六条
已取得非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符合本标准条件的,可根据工作需要申报评审卫生系列同级别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章
基本条件
第七条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热爱本专业工作,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第八条
积极承担医疗、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团结协作,学风端正,任期内考核或任职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
第九条 申报评审医疗、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护理等专业的人员应取得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并按要求注册。在卫生系列二级学科范围内转专业晋升的人员,除必须符合正常晋升任职年限外,须在拟晋升岗位工作满3年;跨二级学科转专业晋升的人员,转岗满一年后参加同一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评审,取得拟晋升专业同一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满3年方可继续申报晋升,其任职时间的计算可按转专业前后实际受聘担任相应职务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累加计算,如拟晋升专业有执业资格要求,还需提供该专业3个的执业注册记录。
第四章
申报条件 第十条
学历资历条件
(一)主任医(药、护、技)师
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二)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主治(管)医(药、护、技)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2)取得博士学位和主治(管)医(药、护、技)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3)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含符合省卫生厅、省人事局卫人„1992‟206号文件规定的中医药师承人员)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取得主管医(药、护、技)师资格满7年。
第五章 能力业绩条件
第十一条 主任医(药、护、技)师 具备下列两项条件:
(一)任现职期间的知识、能力与业绩
⑴专业理论水平: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用于实践与科学研究。
⑵岗位工作能力:有丰富的本专业疾病预防诊治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或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事件调查处理,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疾病会诊,能规范书写实际专业技术工作有关的医学文书及资料(如病历、诊断报告、治疗方案、健康管理档案、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事件或疫情处理报告、分析或讨论报告、技术工作总结等),并有效指导、带教下级人员完成专业工作,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罕见病例的重大技术问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内科系统:具有全面承担、指导本专业各项业务工作的能力,并在本专业范围内有专长和特长。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正确地抢救危急重症,并能主持、指导本专业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治及技术难题攻关,承担院内、外会诊,主管或主治病例的确诊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外科系统:具有深厚、扎实的基础理论,有全面承担、指导本专业各项业务工作的能力,并在本专业范围内有专长和特长。能独立完成或指导下级医师完成本专业大型、复杂疑难手术或急症急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广博的学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能独立完成较困难的、复杂的院内外会诊。
中医:全面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及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进展。熟练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进行辩证论治,对本专科领域内较复杂的疾病、危急重症和较疑难的病症有较深的理解,并能正确的诊断和熟练地处理;熟练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临床知识及技能,在中医临床某一方面有所特长和专长,能承担院内外会诊。具有较强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中医内科系统主管或负责主治病例的确诊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中医外科系统熟悉本专业手术指征,并在手术前、后能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辩证论治。
公共卫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对本专业某一方面有深入研究。能指导或制定公共卫生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和评价,指导下级医师进行公共卫生有关业务技术方案的设计及数据的收集、处理;能正确处理复杂的、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引进开发新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从事疾病控制的人员能组织制定本地区本专业范围内的疾病控制工作计划,具有组织实施、评价和总结的能力。能组织开展疾病预测并作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报;能掌握和解决流行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技术难点,对常见的疾病防治、计划免疫、紧急疫情、不明原因的群体病能提出处理原则和防治方案。具有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和紧急处理能力。
妇幼保健: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对本专业某一方面有深入研究。具有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地区本专业某一方面发展长期和中期规划能力,能完成本专业计划制定、督导和评价全过程的组织工作;能独立设计专题监测、调查、干预工作,具有独立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能掌握本地区生殖健康、妇女儿童健康的状况、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药学: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本专业的学术规范和规章制度,熟悉药事法规,根据所从事岗位特点,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能熟练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
从事医院药学(调剂及药事管理)的人员要全面掌握药剂科各项日常工作的操作规程与技术;具备指导下级药师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药物评价能力。掌握药物发展动态。对新药临床应用具有推荐和指导能力,对临床用药能提出合理性建议。
从事医院药学(制剂与药检)的人员要全面掌握医院制剂技术和设计原理;具有组织、指导下级药师解决制剂生产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能力;具备参与建立和维护医院制剂生产质量保证体系的经验,具备新制剂研制能力。
从事临床药学的人员要全面掌握所用药品的特点;能独立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全面掌握血液浓度监测和主要疾病诊断治疗指标,有效地指导临床科室合理用药;具备组织下级药师开展合理用药咨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治疗方案设计的能力。对新药及药品有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能开展药物利用及安全性研究。中药人员还应全面系统掌握中药的加工炮制、制剂和配方等各种技术操作,并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长和专长,能掌握500种以上中药的性味、功能、鉴别、质量检查、配伍禁忌等全面技术。
护理:全面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专科知识,精通护理学某一专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并有所专长。在本专科护理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高深的造诣;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护理及配合医生抢救危重病人。具有较高的解决护理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综合能力,能承担院内外的护理会诊。能全面负责管理范围日常工作的质量监督、控制。
医技类:熟练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具有发展、提高本专业所必需的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在本专业某一领域具有较高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对本专业的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领导、组织、管理能力。
从事诊断工作的,能及时吸收最新技术应用于本专业,积极参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工作并承担院内外会诊。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能为临床在检验学方面提供咨询服务特别在实验选择、结果解释上提出指导性意见,为临床合理解释试验结果提供正确的信息。
从事影像工作的人员能熟练、正确解决各系统疑难、复杂病例的影像诊断问题。
从事技术操作的,能指导下级掌握本专业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使用及其保养和维护,能分析其结果及其误差原因,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问题。
⑶工作业绩: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技术工作不少于35周,并能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对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不同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工作业绩要求。具体指标分专业另行印发。
⑷运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填补本单位、本地区空白,社会效益显著。
(二)任现职期内的科研、带教与论文要求
对有科研教学工作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其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科研和教学能力。
⑴科研水平要求
具有跟踪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能撰写高水平的综述;并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的设计、组织和总结能力;具有主持和指导下级卫生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吸收、引用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并能进行总结。
⑵带教能力要求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人才的能力,其中,对下级卫生技术人员及进修人员的病案、专题、诊断报告等能进行指导与修改,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卫生技术人员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下级卫生技术人员和进修人员经历。
⑶论文著作要求
①三级医院和省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任现职期内,有2篇本专业、质量较高的论著、经验交流学术文章在“中文核心期刊”、“SCI”或“统计源核心期刊”发表(其中三甲医院和省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要求至少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或“SCI”刊物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10万字)的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或译著1部。
②市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任现职期内,有2篇本专业、质量较高的论著、经验交流学术文章在“中文核心期刊”、“SCI”或“统计源核心期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8万字)的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或译著1部。
③二级医院、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任现职期内,有1篇本专业、质量较高的论著、经验交流学术文章在国家统一出版发行的医学类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6万字)的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或译著1部。
④县级公共卫生机构:任现职期内,有2篇本专业、质量较高的论著、经验交流学术文章在国家公开出版发行的医学类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6万字)的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或译著1部。
⑤一级医院:不做要求。
第十二条 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具备下列两项条件:
(一)任现职期间的知识、能力与业绩
⑴专业工作水平: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用于实践中。
⑵岗位工作能力:有较丰富的本专业疾病诊治经验或较高的技术操作能力,对本专业的业务工作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正确诊断和独立处理本专业较复杂的疑难问题,能参与疑难病例的诊断、抢救、治疗或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事件调查处理等工作,能够规范书写实际专业技术工作有关的医学文书及资料(如病历、诊断报告、治疗方案、健康管理档案、突发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事件或疫情处理报告、分析或讨论报告、技术工作总结等),医疗卫生技术水平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内科系统:在内科常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能熟练地掌握与内科有关的专业技术;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用诊疗技术及相关技能,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各类内科的危急重症,能独立解决较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问题;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和管理能力,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工作;主管或主治病例的确诊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外科系统:对外科领域内较复杂的疾病、危急重症和较疑难的疾病有深入的了解,并能作出正确地诊断和独立地处理。熟练掌握并独立完成本专业较大中型常规或急诊手术,并具有较强的临床应变能力。熟练掌握本专业一些大中型手术的指征、手术操作技术、手术前后处理等,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和管理能力,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工作。
中医: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各家学说。能熟练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进行辩证论治,对本专科领域内较复杂的疾病、危急重症和较疑难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临床知识及技能。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中医内科系统主管或负责主治病例的确诊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水平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中医外科系统掌握本专业手术指征,并在手术前、后能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辩证论治。
公共卫生:能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能进行公共卫生有关业务活动的设计及数据的收集、处理工作;能独立从事常见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并作出卫生学评价,能熟练掌握所从事专业工作常用的现场监测仪器操作、卫生学检验采样、卫生质量感官评价等技能。从事疾病控制的人员能独立拟定并具有组织实施传染病、慢病防治及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方案,并能承担流行病学调查任务;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独立的现场调查和紧急处理能力。
妇幼保健:能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能参与本专业中短期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协调、实施和效果评价;能独立开展妇女或儿童保健专科门诊,并能解决较复杂问题;参与组织面向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能较全面系统地开展本专业妇幼保健咨询,能完成本专业调查、监测、干预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分析评价。具有指导基层组织或下级医师的能力。
药学:能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丰富的药学工作经验,并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具备解决日常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
从事医院药学(调剂及药事管理)的人员能熟悉掌握药品供应、调配及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熟练掌握毒、麻、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的管理规定并能指导下级药师。能熟练地掌握临床用药的作用特点、机理,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及药物应用趋势和经济学评价、储备学原则、保管要求,能指导或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熟悉医院药学管理及法规的基本内容。从事医院药学(制剂与药检)工作的人员能掌握制剂管理规定及制剂各环节应注意的关健技术和工艺学原理;具有解决制剂生产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能力;熟悉医院制剂的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控制药检工作质量的能力,能根据检验结果发现制剂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具备一定的新制剂研制能力。
从事临床药学的人员能熟悉临床所用药品的药理作用、疗效、不良反应,治疗方案。深入临床参与会诊,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程序与监测方法;开展药学情报研究,提供药物咨询,积极参与并有效指导临床科室合理用药。
中药人员还应熟练掌握中药的加工炮制、制剂和配方等各种技术操作,并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能掌握400种以上中药的性味、功能、鉴别、质量检查、配伍禁忌等全面技术。
护理: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专科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并在护理学某一专科领域有所专长。熟练掌握本专科疾病的护理要点、治疗原则,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科护理技能。能独立解决本专科疑难重症病例的护理问题,能参与完成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具有护理管理及培养专科护理技术骨干的能力;掌握本专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掌握本专科临床常用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检验目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医技类: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较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技术操作及相关技能,有丰富的管理实验室的经验和能力。
从事诊断工作的,能及时吸收最新技术应用于本专业,为相关学科提供较准确的诊断、检查报告,积极参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工作并承担院内外会诊。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能为临床在某一检验学科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在实验选择、结果解释上提出指导性意见,为临床合理解释试验结果,提供正确的信息。从事影像诊断工作的人员,能熟练掌握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断。
从事技术操作的,能熟练掌握本专业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使用及其安装、保养和维护,能分析其结果及其误差原因,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问题。从事检验技术工作的,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检验的原理,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质控程序以及1-2种检验仪器的操作、日常保养和维护。
⑶实际工作量: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技术工作不少于40周,并能完成规定的工作量。
对不同级别、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不同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工作业绩要求。具体指标分专业另行印发。
(二)任现职期内的科研与论文要求
对有科研教学工作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其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科研和教学能力。
⑴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具有独立进行和指导下级卫生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广泛阅读专业期刊,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方法,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撰写较高质量的文献综述。
⑵带教能力要求
具有指导下级卫生技术人员和进修人员经历,其中,对下级卫生技术人员及进修人员的病案、专题、诊断报告等能进行指导与修改,能主持病房查房讨论,承担本专业专题讲座或讲课,任期内平均每年为下级卫生技术人员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
⑶论文著作要求
①三级医院和省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任现职期内,有1篇本专业、质量较高的论著、经验交流学术文章在“中文核心期刊”、“SCI”刊物或“统计源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5万字)的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或译著1部。
②市级、县级公共卫生机构:任现职期内,有1篇本专业、质量较高的论著、经验交流学术文章在国家公开出版发行的医学类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5万字)的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或译著1部。
③一级、二级医院:不做要求。
第十三条
外语(医古文)、计算机、继续教育
(一)市级以上(含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参加国家或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医古文)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或符合有关免试条件。
县级以下(含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或符合有关免试条件;职称外语等级(医古文)不作为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必要条件。
(二)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取得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发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并验证合格。第六章 直接申报条件
第十四条 直接申报主任医(药、护、技)师
直接申报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除符合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十一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两项条件之一:
(一)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前6位、二等奖前5位的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前2位、二等奖第1位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第1位主要完成人2项。(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个人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二等奖以上或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
第十五条 直接申报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直接申报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除符合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十二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两项条件之一:
(一)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前3位、二等奖前2位、三等奖第1位主要完成人;市(厅)级科学技术一等奖第1位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个人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或省级技能大赛二等奖以上。
第七章 支援基层条件
第十六条 城市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的医师在晋升副高级、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前,必须分别在任期内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连续服务满半年,具有明确的服务或指导成效。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可到市、县级及以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可到县级及以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到政府举办的乡镇、社区卫生机构服务。
第八章 申报材料要求
第十七条 申报参与评审的专业技术材料要求如下:
(一)病案
设病床的临床科室专业技术人员须填报任现职以来近5年的《主持危急重症抢救和疑难病症处理或主刀(指导)手术病例50例一览表》,每年病例数不少于10%。申报者个人提交4份原始病案(近5年,至少含3个),评审专家从《一览表》中随机抽取4份原始病案,共8份病案提交评审,被抽取到的病案不得更换。《50例一览表》及提交病案必须为申报人本人主治或主刀的病例资料。
(二)专题报告
不设病床的临床科室、非临床科室以及其它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反映本人专业技术工作能力与水平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专题报告6份参加评审。提交评审的专题报告需附复制比检测报告,复制比不得超过30%。专题报告须包括题目、申报者姓名、单位、材料、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并需附能证实专题报告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的《原始资料一览表》,评审专家在《一览表》中随机抽取3份原始病案或资料提交评审。
(三)论文著作
论文要求为任现职以来发表,内容与所申报专业一致,字数在2000字以上,需附论文资料来源或临床资料一览表,并提交至少1份原始资料参加评审;申报副高职称,须提交临床研究型论文;申报正高职称,基础性研究论文和硕士博士学习期间发表论文仅限1篇;论文仅认可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不予认可;论文一律以杂志正刊原件为依据,对增刊、手抄稿、征稿通知、单个印刷体、清样稿、复印件等不作为评审依据;提交评审的学术论文须附论文检索审验信息表、论文复制比检测证明,复制比不得超过30%。
(四)综述
提交评审的反映本专业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的1份综述材料,应符合综述书写和标注规范,提供所有参考文献原文复印件,参考文献要求20篇以上,其中近3年不少于10篇。提交评审的综述须附复制比检测证明,复制比不得超过30%。
(五)三新专题
申报正高及直接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须提交本人本专业运用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开展某项业务工作的专题报告1份。三新专题报告须包括新技术项目的名称、开展该项目的背景、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项目的讨论与结论等内容。要求该项目为本单位三新技术项目,需附单位项目批件和能证实专题报告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的《原始资料一览表》,评审专家在《一览表》中随机抽取3份原始病案或资料提交评审。
(六)业务工作总结:
一、二级医院和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申报副高人员需提交任期内业务工作总结一份,重点是对本专业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不能少于3000字。
第十八条 申报人员所提交的晋升材料必须真实、完整,须经科室负责人和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意见。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对申报者的材料、证件逐项核实,报送材料前应将申报者所有申报材料在单位内公示5个工作日,对公示有异议的,应及时调查核实,确保上报的材料和人选不存在争议。第九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标准条件规定的基本条件、申报条件和能力业绩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直接申报除外),申报人员工作、业绩和论文从取得现任专业技术资格后开始计算。判定是否具备的依据是个人提供的各类有效材料原件。
第二十条
先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后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时,须从取得规定学历之日起,任满一个原岗位基本年限。先取得专业技术资格(有规定学历),继续研修拟晋升专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时,其研修学历时间可计算为专业技术资格聘任时间。
第二十一条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时,须被单位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并任满基本任职年限。
第二十二条 各级医疗、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人员按机构级别分级准备申报材料,评审通过获取的专业技术资格在本级别机构内适用。如专业技术人员向上一级机构流动,或所在医疗卫生机构规格等级发生变化,其原专业技术资格需报评委会重新认定,认定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
(一)因涉嫌经济或其它重大问题,被立案审查尚未结案者;
(二)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
(三)申报材料中经查实有抄袭、剽窃他人论著、科研成果或伪造学历、资历、记录、证件、报告及提供非原始病案等弄虚作假行为者,除取消当年的申报资格,在以后的5年内;
(四)医疗事故主要责任者3年内(均含评审当年,下同);
(五)经查实有开单提成、收受药品回扣、病人“红包”等医德医风差者,自处理之日起3年内;
(六)申报当年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下等次者;
(七)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下等次者,任期顺延。第二十四条
本条件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第二十五条
本条件所称“学历”指国家承认的医学及相关专业学历,申报晋升专业须与学历专业一致。
第二十六条
本条件所述“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目录为准、“统计源核心期刊”(又称为科技核心期刊)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目录为准。在申报材料时请附该期刊被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核心期刊”目录,“SCI”文章需附检索证明。
第二十七条 本条件所要求的各类申报材料的内容不得重复。第二十八条
本条件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条件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006年发布的“评审标准”(皖卫人„2006‟93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2013年广西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2013年广西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第九条:业绩成果:
其他专业:需提交本人在任期内不同年份主持的能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和业绩成果的三份技术工作报告(3000字以内,附实验室检测、现场调查等有相关原始资料,扫描的复印件需有单位审核盖章)
第五篇:2017青海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通过人员名单(范文模版)
2017青海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通过人员名单
主任医(药、技、护)师(147人)青海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应春花
赵
俊
袁
芳
郑
峰
白文斌
索南昂秀
钱惠岗
钟
欣
李
祥
吴泽涛
乜国雁
王 叶
李斌业
荣光宏
王亚平
刘芝兰
刘国勇
才让卓玛
冶
治
艾
国
张庆欣
徐
辉
张永刚
孙
斌
主任技师: 王象勇
主任护师: 马秀花
蔡宏澜
张玉清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汪元浚
李海萍
童世君
张英
马德花
姚兵
迪吉
杨生虎
侯立朝
马臻棋
赵成玉
宋建兵 陈国俊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吴
辉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黄
群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柴
多
马浏莉
付宏伟
尚春香
马明福 张月玲
郭洁群
青海省中医院 主任医师:曲
宁
主任护师:张爱宁
李春红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主任医师:汪晓洲
张旭辉
李伟玲
祁恒宁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仲玉强
王美英
马小云
星学花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郭学斌
雷红彦
马福昌 主任技师: 王合迅
卢囡囡
张守荣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主任医师:徐立青 主任技师:郑谊
吴海坤 青海省妇幼保健院 主任医师:李
颖 青海省血液中心
主任技师:李向国
周爱风 主任护师:尹世芳 青海省藏医院
主任医师:索南才旦
拉毛才让
娘毛才 青海红十字医院
曹成瑛
范晓红
冶建军 主任医师:周文蓉
张
宽
阿尖措
崔
英
逯金海 郭立平
主任技师:王
琰
主任护师:余晓华
行金花 青海省交通医院
主任医师:任勇刚
赵显清
徐世红 青海仁济医院 主任医师:张小兆 青海省食品检验检测院 主任药师:熊成文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黄学莲
贾顺莲
李怀玮马志宏
乔维军
陈嘉龙主任技师:王永芹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卫钦锋
陈广
张弢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陈洁
尕项卓玛 西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李伟 西宁市口腔医院 主任护师:屈明静
刘莲花 王萍
吴平
马彩虹
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李延发 湟中县中医院 主任医师:梁虎邦 大通县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马玉梅
吉存录 青海大通红十字医院 主任医师:程晓琪 大通县中医院 主任医师:李洪银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潘亮云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医院 主任医师:白海东 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李万春 互助土族自治县中医院 主任医师:蔡桂花
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卫生院 主任医师:陈有海 青海省同仁慢性病防治院 主任护师:张庆云 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张海青
石福辉
王小玲 主任护师:才让措
海南藏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李荣 贵德县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马恩波
赵俊才
东
主
共和县中医院 主任医师:和好朋
贵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当周 海西州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才让当周黄启雄
卓玛措主任护师:王玉华
崔海萍 格尔木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王惠彬
其木格 格尔木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张伟芳 都兰县蒙藏医医院 主任医师:沙仁格日力 班玛县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卓玛
曙光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江西 主任护师:永措
副主任医(药、技、护)师(645人)青海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罗俊铭
高红玲
咸文娟
陈鲜霞
张晓敏
雷志毅
王小蕊
李玉琴
徐凌燕
简生燕
李
志
刘
名
谢守宁
王
花
保广鹤
袁
洪
杨彩霞
李富贵
孙永存 林丽君
陶
飞
徐建国
吕海栋
周有婷
卢忠胜
张
方
邓文珺
薛晓红
鄂德琇
戴
昕
何
伟
王春秋
冀保妍
李海燕
张子龙
刘晓琴
陈明迪
刘娟丽
李磊
石雪峰
王
斌
马显志
副主任技师:祁定坤
韩
芳
梁
艳
刘金昊
副主任护师:李芳兰
王冰莹
包艳秋
徐媛媛
石晓琴
杨米秀
魏秀英
郝
玲
马玉梅
巩月英
白海英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王晓莉
刘慧琴
冶国栋 张正平
刘震
惠超杰
李光
杨立平
刘志波 郭延洪
卢仲琳
任磊 汪晓妹
秦凤
赵俊
安文静
于鹏杰
刘洪千 李嘉 马建明
沈利娟
郑慧媛 王海燕
张灵强
马志军 马玉兰
普措多杰
扎西东主
副主任药师:石红玲
副主任技师:王财
杨庭显
冯萍珍
李玉玲
副主任护师:刘玲玲
陈丽丽
靳生艳
刘建辉
肖海雪高芳
杨启英
顾焕萍
王玉芬
孔庆菊
马丽萍
刘春云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汪海燕 白树存 李海霞
副主任技师:汪国琴 陈勇
副主任护师:胡晋辉 马秀英 马生俊 宁云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更藏尖措 王虎德
赵鹏飞 辛晓恩 李修宏 副主任药师:张松达
窦增花 副主任技师:王小义
马维兰
副主任护师:张海清
杨启平
韵
霞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杜文霞
赵刚
穆元忠
马海英
王润强
王丽
马志华
晋国权
石元同
田伟峰 马建萍
副主任技师:谢海林
副主任护师:孙霞
侯珂君
青海省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胡金萍
李志悦
宁玉凤
裴启福
祁耀宇
任丽曼
孙芳
唐万云
罗玉群
张文广
副主任技师:孙
敏
副主任护师:郝晓瑜
万晓燕
芦
荣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刘楠楠
孙瑞华
徐姗姗
王生元
副主任护师:周泉
陈生莲
丁亚宁
樊金花
杨晶 杨灵君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史晓玲
蒲荣
鲍首燕
石润玲
刘海宁
副主任技师:郭小英
副主任护师:吕发贞
李静
扎西措 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医师:赵金华 马小军 蔡芝锋 郝增平刘大晶 副主任护师:陈莉芬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副主任医师:熊浩明 马霄 王梅 副主任技师:杨晓艳 青海省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护师:李红英
陈舒清
青海省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桑乾才让
吉先才让
傲见多杰
拉浪多杰
完么安建
周加太
夏吾卓玛
仁青东智
拉毛友
星婕
副主任护师:赵慧萍
青海省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副主任医师:赵德渊 青海红十字医院
副主任医师:何明海
杨海云
瓦增成陈亚琼
徐有伟
郭建华
刘莉丽
王裕生
冀
荔
李顺琴
曹淑琴
马佐鹏
安
宁
副主任技师:秦惠萍
仲海娟
晁学文
副主任护师: 孙立萍
省天玉
陈玲 李月琴 刘焕英
蔡小萍
马菊花
曹生香
青海省交通医院
副主任医师:黄晓琴 陈秀花
季华庆
张 雯
朱永生 张华
童蓉
李金梅
刘大圣 朱金磊
李赟赟 胡敏毅
副主任技师:吴浩
陆保革 副主任护师:苟凌芬 青海仁济医院
副主任医师:逯登鹏
张秉丽 青海省康复医院 副主任医师:胡顺成 青海福利慈善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隽
李剑凤 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 副主任药师:武嘉庚 青海久美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卡先才让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樊锋
侯召民
季瑛
李洪飞 刘谊蓉
马莉
莫凯年
王青海 文飞
吴静
杨继玉
殷文俏 张彩虹
张红梅
张丽芸
张利岩 唐小辉
副主任技师:张辉
汪维恭
王继荣 副主任护师:张金花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赵洪武
郝雪莲 吴娥玲
周辛萍 张津
副主任护师:石发萍 李才吉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传海
王海文
程财清 副主任技师:王金凤 西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师:马春光
西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孙亚风
西宁市口腔医院
副主任医师:曹国庆
赵树玲 西宁市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马桂芳 西宁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副主任医师:朱登峰 西宁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副主任护师:任海莲
西宁市城东区泰宁社区卫生服务站 副主任医师:马本亮
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李玉萍
西宁市城中区解放路南社区卫生服务站 副主任医师:刘金艳
西宁市城东区学院社区卫生服务站 副主任医师:王红
西宁市城东区纺织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副主任医师:余晓东
西宁市城北区小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韩玲翠 副主任药师:孟繁峰
西宁市城北区马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祁自玉
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杨慧清 副主任护师:余静 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咸生清
俞淑娟
冶延成 副主任护师:刘
芳
朱晓红
李玉琴 湟中县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冯富安
靳钦英
韩有吉
黄香忠 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顾 云
祁
红
李永财
罗海兴
副主任护师:薛长梅
湟中县鲁沙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陈秀珠 湟中县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项 杰 湟中县上五庄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赵隆军 湟中县李家山镇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孙海霞 湟中县甘河滩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包启宏 湟中县鲁沙尔镇大源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李世才 多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护师:赵海春 湟中县康瑞医院 副主任医师:赵 梅 湟源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黄旺玛措
湟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医师:史正彪
湟源县城关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马承浩
副主任护师:王惠丽 大通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陈有桂 拉毛吉
王海云刘成福 蒋树明 许冰
副主任药师:张吉德
副主任护师:康瑾
刘晓萍 陈利捷
大通县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何生斌 崔玉清 青海大通红十字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海云
姚增庆 副主任药师:马培勤 大通县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马玉秀 大通县黄家寨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索玉英
石瑜秀 大通县桥头镇新城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魏国权 海东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春森
牛秀得
赵洪见
李积莲海东市中心血站 副主任医师:张彩兰
海东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副主任药师:瞿学宏 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毛晓玲
张全成李香龙 副主任技师:星相华 副主任护师:赵冬英
海东市平安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 副主任医师:李莉萍
海东市平安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药师:窦西名
三德胜
海东市平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师:李秀琴
海东市平安区小峡镇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赵海德
海东市平安区古城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祁昌军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韩玉梅
应琴儿 副主任药师:李秉霞
副主任护师:李守菊
徐英梅
翟海芳
严兆莉 海东市乐都区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元忠
副主任护师:王小芬
海东市乐都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郭玉琴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晓华 李存录 徐先梅 副主任药师:胡玉梅
副主任护师:胡伟
李芳云
李敏
刘生梅
王莲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志远 刘玉英
马富忠 副主任护师:李莲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张廷志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李彬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白宏奎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峡门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马文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巴州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张丽萍 蒲占宏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山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袁志福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东沟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李生海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民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张天录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核桃庄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段勋柱
民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护师:王风琴 循化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薛心东 副主任技师:马
冰 互助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吉萍
卢风玲 副主任药师:陶秀德
副主任技师:申大兴
赵元青
副主任护师:贺有红
刘莉
张春花 蒲有花 贺生菊 阿德瑛
星占兰 任慧成
互助土族自治县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王秀华 李积财 兰发秀 贺生新 王延玉 付天云 副主任护师:羊赞措
互助土族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 副主任医师:赵国军 李永花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马咸新
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申大成
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殷万花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卫生院 副主任药师:马生梅 互助土族自治县双树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袁广莲 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邵永萍
副主任护师:付永秀 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张学英 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寨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祁永珍 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郭建银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赵霞 化隆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马生辉 李志霞 刘妍霁副主任药师: 赵玉秀 副主任护师:莫风琴
措毛 化隆县塔加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多杰太
黄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保健中心 副主任技师:孙永菊 副主任护师:李生芳
石霞
罗晓旭 苏美华 祁尕德
同仁县黄乃亥乡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赵莲
尖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护师:王幼贤 尖扎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王文雅
卓玛措
郝晓芳 副主任技师:李丽 尖扎县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杰措卓玛
完么项青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托叶玛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李丰全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中心卫生院副主任医师:李锋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扎西才华 青海省泽库县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公保东智 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高燕 副主任护师:曹文霞
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郭荣寿
杨永莲
副主任护师:蒋才塔吉
李文赞
钟明秀
王越筠
海北州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尕藏东智
杨天翔 副主任护师:俄日措
海北藏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医师:周玉伟 门源回族自治县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党维兰
王玉霞
副主任药师:李萍
马晓珍
邓生芳 副主任护师:马延翠
田莹
门源回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医师:周玉琼
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 副主任医师:冶雪莹
马占兰 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泉沟台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王进桂
门源回族自治县西滩乡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党菊香
门源回族自治县麻莲乡卫生院 副主任技师:马国山 祁连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樊建华
陈锦 副主任技师:陈铁柱
副主任护师:马富花
吉什措
卓玛措 祁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师:陈芝正
祁连县峨堡镇卫生院与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站 副主任医师:张国栋 祁连县八宝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严风梅 副主任护师:马玉花 刚察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霞
许存周 副主任护师:冬梅
黄艳红
青措 刚察县伊克乌兰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王昌峨 海晏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连贵
朱林
何耀平副主任技师:张俭青 副主任护师:刘文英 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朱晓枫
王延强
豆合拉
寇荣善马登宾
田
威
副主任技师:羊
措
刘建军 副主任护师:赵艳丽
李文花
张军歌
海南藏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护师:温玉秀
贵德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生栋
副主任技师:丛顾俊
韩海生
副主任护师:杨英菊
兴海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王学青 兴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护师:周毛措
兴海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护师:杨秀措 兴海县温泉乡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才让卓玛 兴海县子科滩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索南措
朱红胜
兴海县曲什安镇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张庭帮
兴海县中铁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索南
兴海县唐乃亥乡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张世龙
共和县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穆连财
副主任护师:董得丽
娄仲燕
共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医师:张光莲
副主任护师:陈生梅
共和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俄日龙主
共和县铁盖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多杰
贵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赵光岐 赵创兴
副主任护师:贾
芳 尤拉吉
贵南县藏医院 副主任药师: 卓玛 副主任护师:杨永萍
贵南县茫曲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杨 本
贵南县茫拉乡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赵正芬
同德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晓游
副主任护师:董得荣
同德县尕巴松多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孟凡进
海西州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启祥
刘廷琮
武海玲
谢占成杨勇
朱日磊
张连芳
郑玉强
副主任药师: 祁玉清
海西州蒙藏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卫东
诺孟达来
副主任药师:杜春红
副主任护师:马添梅 海西州疾病预防保健中心 副主任医师:王建青
张静朝
海西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东措
副主任护师:罗梅 海西州中心血站 副主任技师:王梅瑛 格尔木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段炳荣
马骏
杨晓云
杜永发
刘丽萍 副主任技师:贺生旭
马金芬副主任护师:韩翠萍
芦岚
高金莲
王丽勤 格尔木市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王利珍
王淑娟
王建军
副主任护师:王菊芳
孔德花
付建菊 格尔木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张玉兰 格尔木市药品管理中心 副主任药师:杨青
格尔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师:齐洪文 格尔木市中心血站 副主任技师:李明义
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樊永蓉
董娟 格尔木市金峰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护师:张金莲 格尔木市健桥医院
副主任医师:魏振斌
王玉芹 德令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护师:马桂英
赵隆梅 德令哈市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张海花 乌兰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赵春香
副主任药师:吕连成 副主任护师:董兰花
乌兰县蒙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德兰 副主任护师:赵春梅 乌兰县铜普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石庆华 都兰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栗红梅
副主任护师:赵月仙
祁海玲 都兰县蒙藏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倪志峰
红星 都兰县香日德镇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汪永顺 天峻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阮彪 副主任技师:贾长春 副主任护师:李晓程
卓玛
天峻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张海秀 天峻县苏里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王启艳 海西州大柴旦行委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保柱
牛静 海西州茫崖行委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苏兆坤 副主任药师:王兰民
海西州茫崖行委石棉矿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楼小军
赵俊红
朱红玲海西州茫崖行委花土沟镇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颜丽娇 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
副主任医师:杨春华 颜为平张文秀 果洛州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王文泉
副主任护师:扎西吉
戚海瑜
张生俊果洛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师:尤小梅 果洛州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华吉 副主任技师:卓玛才旦 班玛县人民医院
付建军27
副主任护师:梅宝
班玛县疾病预防控制保健中心 副主任技师:李晓鹰 副主任护师:仁赛吉
班玛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乔永兰 班玛县知钦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满周 玛沁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王桂花 副主任护师:赵英花 玛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师:香曲尖措 玛多县玛查理镇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窦小英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宋吉宝
旦周拉毛 副主任技师:拉巴卓玛 卓玛加 副主任护师:巴桑代吉 玉树州藏医院 副主任护师:白玛求忠 玉树市人民医院
凯周尖赞
霄燕 副主任医师:尼样卓玛
永丁巴德 玉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医师:杨岩
玉树市新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日阳 玉树市哈秀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康卓群措 囊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护师:杨吉
治多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扎西拉毛
曲麻莱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护师:李永霞 曲麻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医师:才仁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