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度机电与汽车系工作中期总结
二、2008年度机电与汽车工程系下半学年工作设想
1、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导向,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建设
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它是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研究基础上建立的。
⑴ 以职业岗位(群)能力为基础开发新的教学计划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2008下半学年机电与汽车工程系将在广泛社会调研、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图,在此基础上开发高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结合,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⑵ 加强课程开发,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企业是高新技术的载体,必须以企业一线的技术进步,包括高新技术应用的发展来改革课程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2008下半学年机电与汽车工程系将主要研究以模块形式和综合化方法来建立的新的课程体系,研究职业性强的专业课程拓展模块,介绍跟企业生产相关的技术、设备、工艺、服务等内容,主要用于就业前为适应企业需要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开设的理论和实训内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在课程的开发中,还应十分重视课程综合化的问题。课程的有机综合非常必要,尽可能避免内容的交叉和重复,节省课时;在综合过程中应精简内容,去除过于冗长、繁琐的公式推导和与职业能力关系不大的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加有关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内容,提高课程的含金量。
2、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培养的是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⑴ 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标准,建立系统的、面向应用的实践教学计划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模式和评价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关键。2008下半学年机电与汽车工程系将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研究实验教学的模块化构成,力争初步形成含基本模块、专业模块、综合模块和创新模块的实践教学计划。初步规划基本模
师进修。另外通过努力,我系已与南京数控有限公司商定,将于2008年暑假期间派出三名年轻教师参加该公司为我系专门进行的为期3-4周的培训,重点培训数控设计、数控加工与应用。我系将进一步加强年轻教师的培训工作,力争将教师的培训工作常态化。在加强年轻教师动手能力和实战经验的同时,我系还将加强年轻教师的业务理论提升,力争在3-5年内促使我系所有具有本科学历学位的年轻教师获得硕士学位或参加高职研究生学位学习。
4、以人为本,进一步促使学生工作职能从管理学生转向服务学生转变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我系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将从打造平安校园入手,以此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坚持教育管理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2008下半学年机电与汽车工程系学生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认真做好08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保证08级学生安全有序入学。 进一步做好和谐校园建设,尤其是平安校园建设,争取做到“三无”。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扬“五个特别”精神。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系党支部建设,党建带团建。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2008中期总结,我们深深感到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专业特色的建设仍需加强。通过几年在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建设上的努力,已做了不少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两个机电与汽车两个大专业发展不太平衡,机电专业的实验条件距要求差距较大,缺少实训的设备仪器和相关的技术人员。汽车专业缺少授课教师。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机电专业建设,加强汽车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目前我系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方式和措施还不多,尤其是缺少双师型教师培养资金。
产学研合作不够全面。主要进行了校企合作,但研究性合作不够,缺少共同
第二篇:机电课改中期总结
安丘市第二职业中专
机电专业课改中期总结报告
机电专业课程结构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和育人观为指导,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以学习技能为落脚点,以满足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当前市场经济对机电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应该说是供不应求,特别是对该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随着现代化工业的迅猛发展,企业迫切需要高、中、初级技术工人,具有一定机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就业面阔,就业率高,就近几年的企业来看,机械制造、机械加工、电子电器工业发展迅猛,他们迫切需要这样的一线工人和车间管理人员、生产班组长、数控机床操作工。
然而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课程体校,尤其是专业课程近年来改革的力度极其缓慢,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节奏和学生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我校作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其机电专业能否适应市场经济对培养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决定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所以必须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这也是当前我们势在必行的任务。
一、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与指导。
结合我校实际,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改组,选择职业教育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或学科组负责人为课改组副组长,吸纳职教教研人员及企业研究人员、技术骨干为课改研究成员。校长担负第一责任人的重任,组织制订课改研究与实践方案,认真填写项目书,保证研究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并提供较充足的研究经费,以确保课改研究与实践高质量地按期完成。
二、课改研究的构思
以“能力本位”课程论为主导。新的课程体系要以“能力本位”课程论为主导,广泛吸取现有多种课程论之所长,考虑社会、企业、学生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经济对企业技能型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价值取向。课程体系要以事业能力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在机电类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将本专业技能所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并整合,建立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多模块课等多个课程模式,每一模式均由核心课,其它相关课程选修课组成。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定位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打破传统的专业学科课程体系,调整和改革专业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构建新的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课题研究中既要大胆实践,又要慎重求证。
开展职业教育机电专业专业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立足职业学校基层实践,建构项目式、主题式、问题式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努力在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专业指导力量,为全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积累有益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定位
专业课程,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定义。从层面上看,广义的专业课程有三层含义:一是总体的专业课程计划、专业课程设置;二是各科的专业课程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三是专业课程内容,主要是指各科专业教材。也就是说,广义的专业课程改革包括教材改革。
专业课程教材体系、结构和内容的改革,要兼顾三大要素,即学科体系、学生发展、社会需要。这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课题。目前,既要克服学科本位论的偏向也要防止儿童中心论的抬头。所谓专业学科本位论,有种种表现:一是绝对地强调专业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把专业学科与科学等同起来,对职业中学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有程度,也就是职业中学学生的可接受性考虑不够,对社会需求的定位不恰当。二是对待本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缺乏宏观的整体观念,片面强调本专业学科的重要性,以致每门学科都面面俱到、层层加码,每门学科都“高筑墙、深挖洞、广积粮”,造成教学内容专、深、难、重。三是只重视专业学科课程、专业学科教学,而不重视专业实践课程、专业活动教学所能起到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专业学科体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专业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是相对的,也是有层次之分的。专业学科体系要真正成为职业中学专业教材体系,还必须重视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因素。各种专业教材体系要加强本专业学科的纵向衔接和照应,更要注意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和配合,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同专业课程结构要整体优化一样,专业教材结构(每门课程、学科的具体结构)也要整体优化,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四、组织实施与进展情况
(一)实行学分制
根据学校师资状况和学生实情,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学分制实施方案,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兴趣特长和潜能,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三类课程的比例原则上是7:2:1。学生每学期应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内容修读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考试取得学分,学分达到规定者方予毕业。
(二)课程改革
1、对教材进行全面修订。我校本着文化课“够用为尺度,需要为准绳”的原则,组织一部分文化课和专业课老师对所用文化课和专业课教材进行编写,以适应我校专业学科教学的需要。截止目前,所有文化课和专业课教材已全部编定结束,等待印刷。
2、适当调整课时比例
实用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弹性。为此我们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从市场和企业所需岗位人才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出发,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开发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以就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适当调整了课时比例,使文化课与实践课的真正比例达到3:7,从而能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增强就业的针对性。
(三)小班化、轮流制
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的不断需求,各种中等职业类学校纷纷适应企业的要求,开设了以焊接、数车.、普车及电工维修为主的专业。在我市所有的职业学校中与机电专业相关的班级占40%以上。我校也不例外,从2000年到现在每年都设有以机电应用专业为核心但专业方向不同的班级。例如在我们安丘二职专共有专业班12个,数控班级就有3个,机电应用专业班3个,与机电应用专业相关的专业2个,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上,甚至有的班级达到70人。再加学生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差,普遍存在着厌学,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难以组织,教师相当一部分精力花在管理学生身上,课堂效率低,易混乱;专业设备虽然有,但不能满足40—50名学生同时进行,出现学生干得少看得多的现象,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制约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的提高;学生基础相差很大,传统的传授方式造成一部分人“吃不饱”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验实习条件,经过调查分析,反复论证,我校确立在机电专业进行“小班化、轮流制”实训教学模式,从而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上的这一难题。
(四)校企双挂
为适应教学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教育教学素质,优化教师结构,实现校企对接,落实“学校领导干部、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聘请企业领导、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工作内容,我校结全本校实情制定了校企双挂施方案。学校每年都要安排5至8名学校领导及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顶岗实习。本暑假我校就安排了李溪主任和刘焕烈、王海、尹维才、李少海老师分别到广州数控机床厂、临沂机床厂、华安铁塔、山东电力三公司等企业挂进行挂职锻炼和顶岗实习。
同时我们还落实了邀请企业人员到校兼职制度。我校邀请有关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到校兼任一定职务,共同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邀请天津电力建设公司副总经理担任兼职校长,参与学校专业开发;邀请山东电力建设三公司的人事部门负责人担任学校就业指导顾问,开展就业咨询、就业讲座,向学生提前渗透先进的企业文化;邀请数控、机电、电力工程、计算机专业的技术骨干担任学校课改指导,参与学校课程开发,指导学生技能教学。
通过这种方式,让我校领导干部更全面地了解企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使广大教师学习和掌握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技能教学水平;让企业领导、技术骨干、能工巧匠走进校园,按照企业需求参与学校专业开发、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训指导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推进学校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激活学校办学活力。
(五)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 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较高,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教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已基本形成系列实训室。
(1)钳工实训室;(2)电工电子实训室;(3)车工实训室;(4)数控机床实训室;
(5)电气焊实训室(还可做生产加式车间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我校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办学思想,以培养市场经济下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为前提,构建新型实训体系。把实训与职业工作要求和工作规范连接起来,与职业劳动与服务及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就业搭建平台,同时开辟产教结合的空间。
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上,本着互利互惠的“双赢”原则,变被动实习为主动服务,积极和区域内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友好关系,将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捆绑起来建设,达到企业为我们解决实习基地问题。我校2007已在潍坊北汽福田、山水集团等开辟3个校外实训基地,本学期已有200多学生在外实习。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使我校机电专业的学生有50%的校外实训时间,一部分学生还可以在实训的公司就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就业能力。
3、小实训点建设
我校高度重视小实训点的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实训点建设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由校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学校教务处、后勤处人员及专业教师组成,专门负责统筹考虑各实训点的建设工作。确保各实训模块均有专人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上学期,我校充分利用一切可供学生实习的场所和条件,设立了机电、车床、计算机、焊接等十余个小实训点,学生利用课外活动等空余时间进行实训,使学生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又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学会了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能力。
(六)产教结合,工学交替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其中关键是要探索和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倡导开展“订单式”培养。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调整,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使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环境。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1、对外加工。我校根据现有条件,依靠我校师资、设备及学生,承揽一定量的工程,合同企业提供原材料,我校投入一定资金和精力,按照合同企业的要求完成产品的生产,企业回收合格产品,按照资金比例给予学校一定的报酬。现我校已做成三四十套体育健身器材,安装在学校操场,极大改善了学校的健身条件;在此基础上凭着过硬的质量,我们承揽了我市所有中小学的体育健身器材生产项目,现已开始生产。这样做有好处有二,一是我校可以在经济上得到一定收入,实现基地自养,同时这些产品的加工本身也是我校学生和教师最好的实训机会。这是我校产教结合的新特色。
2、校外实习。为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形成“上岗就能顶岗”的实际工作能力,我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从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实践教学时数应占教学总时数的 50% 以上。为解决实习基地问题,我们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变被动实习为主动服务,积极联系有关企业作为实习单位,这样企业不仅为我们解决实习基地问题,同时通过实习,专任教师能了解企业科研、生产、管理的水平和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在实践中学习,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的进行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认识了企业,也初步了解社会。
(七)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没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就培养不出一流的学生。“一培养,二引进,三外聘”是我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根据专业教学改革实际需要,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将采取以下措施:、主要基础课(如数学、计算机应用、制图、机械基础)教学,要选定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热心教学改革、愿按评估标准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为取得教改经验,要求教师要连续三年跟同一试点专业上课。这些教师与专业教师一样,同属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基本力量。、近三年内选派部分专业技能教师进修并获取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今年暑假我们就分别派尹维才、李少海、刘焕烈教师分别到天津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参加国家级培训,了解新信息,学习知识,掌握新技能。
3、五年内再引进研究生工程师“双师型” 2 ~ 3 人。、从实习基地聘请 15 名以上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现场指导和专题讲座,同时请他们来校讲解书本上还没有但企业已开始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使学生的知识与当前应用水平同步。
第三篇:汽车与机电工程系-工作总结
10汽车下半学工作总结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部坚持上学期的工作作风,微笑服务同学,严肃对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让同学们能有一个安逸的休息环境。
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学生手册的管理条例对一些问题做出处理,并在遇到不同的问题时,更在不断的完善着。为了解决我们的寝室卫生问题,为了给我们寝室一个优良的住宿环境,我们系学生会的成员都付出了很多,本学期,领导检查的比较频繁,每当卫生检查不合格、很差时我们系所有学生会成员,亲自拿着抹布给他们做卫生不知道我们的方法是否是正确的,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只要他们做了,我们做了,这就够了.以后在处理这样的问题上自然而然的就会知道了一些方法.结果是我们成长了.比别人懂的就更多了。
寝管部的工作是一件很辛苦,也是很得罪人的工作这学期主要的工作就是每天晚上查寝工作、还有每周三的卫生大检查.由于人员的原因.给我们增加了很大的工作力度,我们寝室大概分配在D栋5-7楼.E栋5-7楼.F栋3-4楼。我们寝管部每人每天负责复查,D栋的主要负责人是:学生会寝管部干事谢俊杰。E栋的负责人是:学生会寝管部干事李阳.黄辉。F栋的主要负责人是:学生会寝管部干事曹小芳.刘沙。由于部长出去实习去了.所以目前工作安排如上。
回顾我们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在旷寝和卫生问题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旷寝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虽说相比去年而言有所进步,寝室卫生问题有所改进,但是相对学校其他系部而言我们确实存在着差距,也许我们做的不够成功,但是我们会力争做到最好.我们每周都要按时参与一次院寝管部例会,在会上,我们公布出上一周的旷寝比较严重,卫生不合格的寝室。对于旷寝次数较多的同学通过系部领导的审核给予相应的处理.并加以实施.结合学生手册规定如下:
一个月旷寝达3次者,给予通报批评处理
一个月旷寝达5次者,给予警告处理
一个月旷寝达11次者,给予严重警告处理
一个月旷寝达15次者,给予留校察看处理
一个月旷寝达17次者,给予开除学籍处理
还有系部领导和系部辅导员.班主任每晚都陪我们一起检查每一间寝室的时候,那种温暖融入我们的心田,给了我们鼓励和信心。但是当我们听到人数居第一位的师范系旷寝率.卫生比我们低那么多时,比我们好那么多时我感到万分惭愧,辜负了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关怀并暗下决心,做好每一项工作.让院部无话可说.用心去付出,也许,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付出可能没有回报,我们的回报没有任何效果,但是我们存在者这一份动力,想要做好的信念!
我相信在新学期里,我会总结出这学期优点和缺点,认真考虑问题.发扬本学期的优点,补充本学期的缺点。
虽然寝管工作反反复复都是检查,难免有点疲惫、枯寂。但是我会更一步做好下学期的工作计划,做好更优秀的打算,在疲惫中我们也在收获,也在成长,我们学会了坚强,团结。感谢支持我们工作的同学,学生会的每一位学生成员,更要谢谢寝管部成员.辅导员老师.系部领导的鼓励。
在下半学期,我们会努力做到最好.还是一句话:人之所能,是相信能。
汽车与机电工程系学生会寝管部2011年6月6日星期一
第四篇:汽车机电专修
汽车机电专修 培
养
方
向
职
业
规
划 汽车维修和养护技师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成为汽车养护、汽车机械、电气维修技师
教
学
模
块
发
动
机
底
盘
汽
车
电
气 核心教学项目及技能点 阶段培养目标 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的检测与维护、发动机一、二级保养、发动机的综合强化训练。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检测及保养、整车底盘强化训练。掌握发动机的检测工艺、熟悉发动机一、二级保养流程。掌握底盘相应系统的检测、保养、维修技能。充电系、起动机、点火系、照明系、汽车信号、掌握汽车电气系统元部件汽车仪表、汽车空调、汽车雨刮器、汽车电动检测工艺、熟悉电气设备座椅、汽车线路的维护与检测。维修工艺流程。
第五篇:2010年机电工作总结
2010年机电工作总结
2010年,是矿井由筹建向生产转型的一年,面对井下地质条件复杂,老空水积聚量大,出水点多,职工素质参差不齐,运输巷道对设备安装的难度大,转运设备人员不足等不利因素。采掘区机电在区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井下生产就是中心”的原则,发扬积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排除一切万难,一切为采掘生产“铺好路,架好桥”。同时,一年中,我们又以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对工作的梳理和规范,无论是井下现场的指导,还是通过技能培训,教给我们职工日常设备 维护保养所需注意的地方,建立月度考核标准,对机电的四个队进行每月评比考核,以此来促进我们的工作有效地开展。随着矿各职能部门不断的建立健全,对我们机电工作也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使我们在生产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我们的生产水平。通过全年的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和一次次的上级检查达标来看,一年来,我们的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再者,完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操作有章可循,工程有措施保障”,一切工作的开展,形成措施在前,工作在后。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全年机电工作做出总结: 一、一年中的实际工作: 1、2010年机电全年工作,主要以安装机电设备为重点。0701工作面先后安装刮板输送机35部,皮带输送机3部,安装乳化液泵站及其综合保护装置和液压管路系统。2010年1月8日晚班,集中力量,全力安装0701集中运输线,15天的时间总共安装刮板输送机9台,皮带2部,1月23日0701集中运输线全线试车。完善0701工作面各项回采设施,保证了2月19日0701工作面回采。
070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及时调整设备的布置,并且在加强设备日常维护、更换的同时,对矿提出的要求“大电上架,小电上板”做出了更精细化的改进,机电设备达到完好标准,电缆、管路吊挂整齐;防尘、防火设施完好;材料、设备存放不断规范;巷道经常性做到无淤泥、积水、杂物等;消灭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在整个0701工作面的回采,回撤生产中和矿井达标验收的顺利通过做出贡献。2、2710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老空水积聚量大,出水点多,巷道失修严重,曾一时成为掘进工作的最大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并没有退缩,区领导集思广益,根据实际情况和对2710地质条件的经验,提早对供电进行调整,井底增设采区变电所,增设500KVA变压器2台,200KVA变压器2台,实现2710掘进双路供电,实现掘进“风电闭锁”。2710掘进过程中,先后安装150大泵2台,建立集中排水点,各种潜污泵、单缸泵先后安装50余台,为2710工作面的全面贯通保驾护航。
随着2710工作面设计的不断修改,机电设备安装计划不断调整,2710工作面先后安装刮板输送机23部,皮带输送机5部,安装运料绞车9部,大大减轻工人劳动量。安装乳化液泵站2次。完善127V和36V供电及其各种保护装置,于2010年10月25日,提前形成生产能力,在保障供电安全的同时,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
3、配套设施的建设:
一年中,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机电配套设施不断地完善,我们已经基本形成在掘进和回采工作中,不同的设施完善经验。人道经到2710转道口,共计铺设4寸主干路压风管路730余米;中央泵房至0701和2710工作面铺设2寸供水管路共计3240余米;0701和2710工作面共计铺设2寸压风管路2960余米;全年铺设6寸排水管870余米;4寸排水管1600余米。完善各运输设备机头喷雾及防尘喷幕等防尘设施,完善皮带和机电硐室防火实施共计11套,安装皮带综合保护8套;实现采区变电所硐室及2710主要运输巷道的照明及其保护装置。完善127V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安装乳化液泵站保护装置1套。建立健全压风、供水试验,各种综合保护检修、调试等试验记录本。巷道文明经常性保持无淤泥、积水文明生产条件,机电设备消除失爆和不完好现象。0701集中运输线先后创建3条“文明运输线”。
4、车间工作:
生产车间作为采掘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井下的设备、材料、制作件等几乎全部由车间装运和制作,上井设备、材料的批放、归类及其维修,材料的领取、发放都由车间工作人员负责,所以车间的工作肩负着全矿生产的重任,可谓是井下生产的“总供应”,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量,克服夏季天气的炎热,人员有限等客观现实,并没有过多的抱怨,始终以不耽误井下生产为原则,材料、设备供应不延时不推脱。遇到特殊情况时,更是加班加点,不计个人得失,为生产的有序进行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后方力量。
二、职工技能提高方面、工作责任心
1、采掘区机电2010年全年为加强职工机电技能水平,尽快适应井下生产,以各种培训贯穿全年。每周二定为“机电培训日”,先后开展以电钳工、输送机司机、小绞车司机等工种的理论培训,模拟井下生产,现场实际操作培训,一多种形式加强职工技能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日常井下工作总的指导,职工从年初对机电工作的“无从下手”的状态已经大大提高认识到自己所应进到的责任和职责。2010年,共迎接上级质量达标、矿井验收等各种检查30余次,从日常生产和检查的效果来看,机电工对给人的职责范围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技能水平也有较大的增长。
6月份,在矿组织的技能比武大练兵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周建华、许润庭代表矿参加局技能比武。
2、职工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工作,能够遵守矿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技术措施规范工作行为。随着矿井生产工作的逐步稳定和工资收入的提高,职工的工作态度也由消极的应付转为积极主动,更加有效的避免的生产事故的发生,对区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能够积极有效地组织落实。
三、突出表现: 1、6月18日早班,0701-2工作面顺槽拆除30T刮板输送机,安装40T刮板输送机,在安装过程中,在机电副区长张月瑞的指挥下,三队机电组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已经快到下班的时间了,溜子开不了车,他们没有把问题留到下一班,组长郄智兵、组员马儒惠、王拉廷加班加点一直干到了5点把问题处理了才上井,为全区树立了好榜样。
2、国庆2天的检修时间,2710运输线计划拆除5台刮板输送机,安装3部皮带输送机,机电严格组织,生产积极配合,于10月2日中班,2710运输线总共拆除7台刮板输送机,安装4部皮带,全线试车成功。3、12月在1613的工作中,12月20日中班,1613 迎头出水量增大,井下工人和井上人员加班加点,共装、下4寸管290米,胶管50米;12月21日晚班,二队回二配合机电,当班接通4寸排水管路300余米,安装11kw泵1台。4、12月份,矿要求建设“六大系统”,全月共接通2寸压风施救管路1100余米,并按规定距离(100m)增设2寸分风闸阀;接通2寸供水施救管路340余米,并按规定距离(50m)增设分水16mm高压球型截止阀。所有采掘工作地点、回风巷道、主要运输巷道及避灾路线全部按要求完成相关“六大系统”建设。
四、技术资料完善方面
采掘区机电在区长梁春雷的带领下,副区长张月瑞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技术方面的资料和图纸,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完善《采掘机电工作业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根据井下实际生产编制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如《井下机电工交接班制度》、等。以多种方式方法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随着井下战场的不断变化,及时更改供电系统图及其整定计算,每月报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并且能够在检查中随时出图,完善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压风施救系统图》、《供水施救系统图》,并根据井下变更及时修改出图。
五、展望2011 2010年已经过去,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工作中的不足还很多,质量标准化的基础还很薄弱,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我们将以安全第一为第一目标,加强我们质量标准化的建设,针对三矿的地质条件,继续加强防治水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干好每一项工作,为实现三矿2011年各项生产任务指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