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管理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2 05:1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管理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管理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关于加强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管理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管理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切实规范和加强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管理,保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积极面向返乡农民工、进城农民工、退役士兵、生产服务一线职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城乡劳动者,采取灵活学制开展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这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构建面向全民的继续教育体系的新探索。加强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管理,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都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高度,切实提高认识,把加强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管理作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强化组织领导,努力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明确学习期限,规范学籍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招收具有初中学历(或同等学力)学生,基本学制原则上为3年,实行非全日制学习形式的,学习期限最短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含顶岗实习1年);招收具有高中学历(或同等学力)学生,基本学制为1年,实行非全日制学习形式的,学习期限最短不少于1年,最长不超过3年(含顶岗实习半年)。

接受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学生,在学籍注册时应注册为非全制。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毕业时取得的毕业证书,应注明学习形式及实际学习期限。

开展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学校,要建立健全招生、学籍、教学、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特别是分校或教学点的基本建设,保障必要的教学条件,严肃招生纪律,规范学籍管理,严格成绩考核,切实保证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基本质量。

三、科学设置专业与课程

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对接区域产业、地方支柱产业。积极开设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特别要面向在职员工职业教育需求大、任务重的区域行业、企业开设相关专业。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设置专业应遵照教育部及有关行业制定的相关专业设置标准,遵循教育规律,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有完备的教学计划和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具备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具备该专业必须的开办经费和教室、实习实训场所,以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办学基本条件。学校开设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专业,须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开设《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外专业,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及其他公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其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进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对象的学习特点、工作特点和文化程度,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

四、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实施

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对非全日制学生实行学分制,一般按16-18学时为1个学分,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毕业时总学分一般不少于170学分,原则上公共基础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专业技能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二。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毕业时总学分一般不少于60学分,以专业技能课程为主。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学校可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总学分数。

学校要根据非全日制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灵活可行的教学计划,德育课、文化课等公共基础课程要依照教育部颁布的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开展教学,专业技能课程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参照中等职业学校相应专业全日制教育的教学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学组织要适应非全日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工作特点,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不含实习实训)集中面授时间总数,原则上不得少于700学时。要采用适合学分制的考核制度,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一般应采用学期(学年)课程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的份量和成效,成绩合格者取得相应学分,成绩不合格者,可通过补考,或申请重修。对于从其它职业学校、其它专业转入的学生,以及从事过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承认相应的学习、工作经历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学生取得了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相关专业课程可以免考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对学生在参加国际、全国、省级或地市级各种知识、技能、文艺、体育等竞赛中受到的表彰和获得的奖励,应酌情奖励一定学分;对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发明创造、技术创新等,为企业带来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学校应与用人单位一起根据实际情况奖励一定学分,但计入学生毕业有效学分的累计奖励学分上限为10个学分。

学校对非全日制学生应单独编班组织教学。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实施,保证教学质量。对于采取送教下乡或送教到企业等方式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办法,保证基本的办学条件,要建立专门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指导和监督,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和领导,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尽快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和实施方案。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分校或教学点的指导和检查,建立健全对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为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对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相关的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提升其组织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各地要注意研究和正确处理开展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此项工作。有何情况、问题或建议,请及时与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联系。

第二篇:河北省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河北省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管理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职成„2010‟7号)、《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办法(试行)》(教职成„2014‟1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冀教职成„2010‟22号)、《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冀教职成„2011‟1号)等文件要求,为了使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更加规范化、网络化、制度化,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的学籍电子注册管理。“3+2”、“3+4”职业教育学生中专段学籍和高职高专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起点五年一贯制前三年学籍电子注册管理,依照本细则执行。

第三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通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学生系统)为每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建立学籍电子档案。学籍电子档案和学籍纸质档案基本信息保持一致。

学生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按照学校(机构)人员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则生成,一人一号,终身不变。对艺术类和体育类等特殊专业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采集学生信息的,中职学籍接续时仍沿用其已有的学籍号;在

— 1 — 义务教育阶段未采集学生信息或其他原因没有学籍号的,学生系统将按照编码规则生成学籍号。

第四条 学生系统建设、维护、使用实行省级统筹、属地管理、学校负责的分级管理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工作,指导、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各地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建设学生系统运行环境和学生数据库,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实时交换与更新;具体负责直属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工作。

设区市(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检查本市(直管县)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使用学生系统做好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直属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按照《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冀教职成„2011‟1号)精神,负责省属民办学校学籍电子注册及管理工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县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中专部为学籍电子注册的实施主体,负责应用学生系统,对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录取的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的取得、异动和毕(结)业进行在线审核、维护、数据备案和网上查询;对学籍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二章 新生学籍电子注册

第五条 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要求录取的学生,— 2 — 持录取通知书及本人身份证或户籍簿,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到学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学校负责对录取学生的入学资格进行审查,对审查合格的学生为其办理入学手续并通过学生系统为其建立学籍电子档案,提交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身份证信息认证后,学生获得正式学籍号。

学校应在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的20个工作日内通过学生系统为其建立学籍电子档案。

第六条 新生实行春、秋两季学籍电子注册,春季学籍电子注册截止日期为当年4月20日;秋季学籍电子注册截止日期为当年11月20日。

第七条 学校注册新生学籍时,对之前在其他教育阶段取得学籍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信息与中小学学籍系统中学生学籍信息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学籍信息自动接续到中职学生系统。学校要按学生系统要求补充学籍所需其他信息。

第八条 新生学籍电子注册之前,学生系统自动在全国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数据库中对新建学生学籍信息进行查重,对信息重复的学生暂不予注册。

第九条 学校不得以虚假学生信息注册学籍,不得为同一学生以不同类型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身份分别注册学籍,不得以不同类型职业学校身份分别向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时申报学籍,不得在高职高专院校重复注册学籍。

第十条 无法通过学生系统完成学籍电子注册的,由学校在学生系统中发起修改或佐证学籍电子注册申请,经所属

— 3 — 教育行政部门核准通过且无争议的学生予以注册;对重复注册且双方学校所属教育行政部门都核准通过的,提交共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第十一条 各学校要在学生系统中及时、准确填报新生注册信息,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学生情况,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新生实行分类注册、分类管理,逐生核准新生注册信息,确保学生信息准确无误。

第三章 在校生学籍电子注册维护

第十二条 在校生学籍电子注册维护包含新学期学籍电子注册、学籍异动(含留级、转学、转专业、休学、复学、退学、注销或取消学籍、死亡等)和学生信息变更。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应用学生系统办理相关业务,维护学籍电子信息,相关业务的办理情况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各学校要及时、准确填报转学、转专业、退学、休(复)学等学生学籍异动信息,不得迟报、误报、漏报。

第十三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从入学起至毕业,每学期要进行学籍电子注册。在校生每学期学籍电子注册在开学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四条 学生非正常毕业离校的,学生学籍电子档案由学校在学生系统中提请学籍异动申请,经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核准通过。学校合并的,学生学籍电子档案移交并入的学校管理。学校终止办学或撤销的,学生学籍电子档案及相关纸质材料移交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学校管理。

第十五条 学生转学应先办理转学手续后,再办理学生系统学籍流转。转学按下列规定办理:

— 4 — 1.学生在本省区域内转学,经转出及转入学校同意后,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签章及备案。

2.学生跨省转学,经转出及转入学校同意后,按隶属关系分别报两校所在市级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签章及备案。

转出学校、转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均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办手续。

第十六条 办理学生留级、转专业、休学、复学、退学、注销或取消学籍、死亡等学籍异动业务时,由学校在学生系统启动相关业务办理程序,经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均应在10个工作日内核办完成。学籍异动的相关纸质材料要及时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已注册学生各项信息修改属于信息变更范畴,主要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户口性质等受控字段。

对信息变更,由学校通过学生系统启动信息变更申请,经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均应在10个工作日内核办完成。信息变更的相关纸质材料要及时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招收的学生,在就读学校进行学籍电子注册。学生从就读学校进入联办学校学习,按转学程序办理。

第四章 学生毕(结)业档案维护

第十九条 学生达到以下要求,准予毕业: 1.思想品德评价合格。

— 5 — 2.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或修满规定学分。

3.顶岗实习或工学交替实习鉴定合格。

在学生毕业或结业后20个工作日内,学校应通过学生系统办理完成学生毕业或结业手续,并按相关规定归档永久保存毕(结)业学生学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

第二十条 学生系统根据学生毕(结)业信息自动生成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证书内容包括: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学籍号、学习起止年月、专业(专业技能方向)、学制、学习形式、照片、毕(结)业、学校名称、毕(结)业日期等。

第二十一条 毕业资格核验和证书发放时间分为每年春季和夏季两次。春季毕业办理时间在2月至3月,夏季毕业办理时间在5月至6月。其中省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公办高校中专部;经卫生厅和教育厅评估后,允许开设的各级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班);经教育厅评估后,允许开设的各级师范类中等职业学校(幼教班);省直管县(市)所属学校学生的毕业证书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验,学校颁发。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毕业证书按照属地原则,由所属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核验,学校颁发。

第二十二条 对已结业的学生,结业后三年内可向学校提出补考或重修申请,通过考试考核并符合毕业条件,学校可准许其毕业。同时学校应及时在学生系统中更新学生相关信息,毕业时间为学校同意其毕业的时间。

第二十三条 毕业证书遗失或者损坏不予补发,可由学 — 6 — 生毕业学校依据学生系统的学籍电子档案出具学历证明书并经学籍主管部门核准。学历证明书与毕业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章 信息服务

第二十四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学生系统,建立学历信息查询网站,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查询公益性服务。

第二十五条 学生可免费查询本人学籍电子档案,社会其他部门及个人可依据学生提供的相关信息对学生学籍档案进行查询、验证。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六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强化管理与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保持网络畅通,配备专门的学籍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做好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工作,落实系统培训、运行维护、技术支持等经费。学籍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十七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制定明确的安全岗位职责,制定可落实的安全管理、安全运行维护、数据使用与保护等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系统及学生学籍数据安全。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展示、发布或分发学生个人信息,不得用于营利性活动。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的,一经查实,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 7 — 1.以虚假信息注册或虚报学籍的;违规注册非本校就读学生信息的。

2.因管理不善,造成学生信息违规变更的;未及时变更学生信息或对学生信息核实不准确、不负责任地在学生系统操作造成不良影响的。

3.泄露或将学生信息用于非法目的。4.违反本细则其他行为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外籍、无国籍和港、澳、台学生进入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其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三十条 各设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细则,指导、检查和督促所属学校实施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各学校应当根据本细则修改本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严格落实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管理。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由河北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非全日制涉农专业学历教育培训基本情况调查

非全日制涉农专业学历教育培训基本情况调查

乡镇(培训点):被调查人:

一、5月11日县集中培训情况

参加集中培训人数:,其中:2012级学员(有学籍)人,2013级拟报名人。

参加集中培训的人员中目前正在从事农业(板材加工专业)人,其中:2012级学员(有学籍)人,2013级拟报名人。

二、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本学期已组织次(天)培训,计课时。

按计划还有次(天)计课时未培训,计划本学期课程培训结束的时间是月日。

培训点教师备课、上课、学员签到、作业等教学工作资料是否完整。

2013年5月11日

第四篇:学历教育管理补充规定

学历(学位)教育管理补充规定

1、医院每3年与高校联合举办一届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班为医务人员提高学历层次提供方便和服务。医院办班报名参加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班的职工必须参加本院的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班。未经批准参加外院组织的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班,所有费用自理,且不享受有关学历教育奖励。

2、参加在职硕士研究生班学员进入科研阶段(半脱产),科室要尽可能给予研究时间的方便和照顾。在此时间内学习者工资待遇不变,院部给予绩效工资补贴。

3、医院对经正常手续审批并备案后参加学习,取得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证书者,给予经费报销和奖励。对未经医院正常审批手续参加学习取得的学历(学位),医院不予报销经费和奖励。

4、审批备案程序:本人填写学历教育申请表—科主任签字—科教科审核—报分管领导审批—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同意—科教科备案。

5、经费报销和奖励标准:取得硕士学历(学位)者报销和奖励(含绩效工资补贴)总费用不超过三万元(人民币);取得博士学历(学位)者报销和奖励总费用不超过四万元(人民币)。报销和奖励费用凭有学杂费等有效票据核报。

6、报销和奖励程序:职工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后提出书面奖励申请,经人事科审核学历(学位)并登记备案,科教科每年一次集中办理报请院领导审批的报销和奖励手续。

7、职工参加其他(大专、本科)各类提升学历的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的需要,也是时代和形势的要求,医院鼓励全院职工积极参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但相关费用一律自负,也不再实施奖励。

本规定2014年1月1日起执行,由科教科负责解释。

第五篇:1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

201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实施

意见

各区教育局,各市属中学、民办中学、职业学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促使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实现我市“十一五”期间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发展目标,现就有关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招生工作提出几点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好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

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今年我市中职招生要在2005年任务的基础上,增加

30%,要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因此,各区教育局、市属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今年中职招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中职招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在××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下,做好高中阶段教育各类学校(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中专)的招生工作,努力创造公平有序的招生环境,提供公正透明的优质服务。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要建立和完善“统分结合,以市为主,分工负责”的中职招生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教育部门抓好中职招生工作的责任,即市教育部门做好中职招生工作的目标管理、任务分解和招生录取的组织工作,各县(区)教育局、各职业学校、各中学负责中职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重点是做好中职招生的宣传和生源组织工作。各部门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通力配合,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今年中职招生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完成全市中职招生比

2005年增长30%的招生工作目标。

二、坚持教育协调发展,指导毕业生合理分流

坚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坚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不动摇。各校要根据每个初三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动员学生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努力做好初三毕业生的合理分流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大今年中职招生工作的力度,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今年市教育局对我市各类中学试行下达中职招生指导性计划,即全市各类中学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中应有80%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而其中升入中职学校的人数应达到50%。请各区(县)教育局将分校分解指标于5月底前报市中招办,招生工作结束后,经过统计认定完成中职招生计划的地区,市教育局将从设立的中专、职业学校招生专项奖励经费中予以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定。

三、今年中职招生的具体办法

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报考普通高中与五年制高职同时报名、统一编号,同一试卷,同时考试,同时填报志愿,同时录取,且鼓励报考普通高中的考生兼报五年制高职,各单位、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动员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五年制高职。普通中专学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龙头和骨干,除省外及我省师范、卫生、艺体类以外的普通中专学校今年试行免试入学,报考普通中专(师范、幼师除外)的考生不受年龄、届别限制。普通中专学校优先录取参加过中考招生考试的第一志愿报考中专学校的初中毕业生。鼓励报考普通高中的考生兼报中专,中考分数低于市教育局划定的普高最低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不得录取到普通高中学校,不予审批普高学籍。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招生实行“五个放开”,即:放开招生计划,放开年龄、届别限制,放开入学考试限制,放开招生时间限制,放开地区限制。为建立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升学立交通道,条件较好的职业学校应开办综合高中班。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免试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录取后,职业学校根据所学专业,进行正规的专业课教育,时间为两至三学期,经考核合格,发给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并推荐就业。允许职业学校招收短期培训班,并鼓励普通高中学校与职业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合作办学、联合办学。各县(区)教育局、各学校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市中招办组织编印了《××市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报考指南》。各教育部门和中学要认真做好发放工作,确保《报考指南》进校入班到每一位需要的初中毕业生手中。

四、加强对中职招生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做好中职招生工作责任在市,关键在县(区)。要实行中职招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中职招生工作激

励机制,将中职招生列入各级教育工作考核内容。进一步强化中学校长、毕业班班主任做好中职招生的责任,正确引导毕业生报考。对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隐瞒欺骗、误导考生等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维护招生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

促使初三毕业生合理分流,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上水平、上规模、上质量,是提高我市整体办学效益的重要举措,将对提高我市的公民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县(区)教育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力争上游,确保圆满完成今年我市中职招生的各项目标任务。

下载关于加强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管理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管理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

    劳动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 劳社部发〔2003〕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近年来,以小时工为主要形式的非全日制用工发展较快。这一用工......

    乌鲁木齐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实施细则

    乌鲁木齐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实施细则 市党办【2007】101号文《通知》 乌教发【2007】140号文转发《通知》 乌鲁木齐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

    保康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寝室管理公约

    保康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寝室管理公约 为加强寝室管理,保证广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根据学校寝室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公约。 1、尊敬师长、服从管理,邻里、寝室......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班级管理论文

    摘要:在学校教育当中,班级是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场所,因而其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不仅会影响学生们的专业发展,同时还会对其班级氛围乃至校园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技术......

    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共5则)

    各区教育局,各市属中学、民办中学、职业学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促使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管理意见(初稿)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 餐饮承包企业经营高校食堂管理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近年来,随着我省高校餐饮市场逐步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社会餐饮企业进入高......

    重庆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第281号 《重庆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4年6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黄奇帆 2014年......

    桐城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

    桐城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 暂 行 规 定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贯彻国家对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