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管理文件
燕山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是高等院校质量工程中具有示范性、引导性的建设项目。为加强燕山大学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综合实力,特制定燕山大学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专业项目建设思路与规划
1、项目建设思路:
本项目将在原有强势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景区管理等旅游方向的基础上,采用实践教育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多向发展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本项目将分别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提出新的建设目标并在建设期内完成。
第一,积极鼓励教师出国深造、名校考博,提高现有教师学历层次。在现有学术交流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寻找和创造教师出国深造的机会。鼓励教师选择名校考博,三年内,在读博士研究生师资比例不少于15%。同时积极引进博士以上师资,重点引进国外留学、国内名校或重点学科的管理学、经济学博士毕业生和教授以上的学术带头人,三年内引进不少于2人。
第二、增强实践性能力。对饭店管理方向,以现有餐饮实验室、前厅客房实验室和秦皇岛晨砻酒店、北京电视台培训中心等专业实习基地为依托,积极培养高素质的拥有实践能力的饭店中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对旅行社管理方向,以现有模拟导游实验室、模拟旅行社实验室和秦皇岛海燕国际旅行社、秦皇岛国际旅行社等六家专业实习基地为依托,积极培养拥有实践能力的和至少一门外语交流能力的高素质旅行社中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对旅游资源开发与景区管理方向,将在原有一家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增加到三家,供学生实习、调研和规划实践之用。在以上各专业方向的实习基地中,包括专业实习基地和课程实习基地两种,其中短期实习基地以课程安排为准。
第三,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和优化教材,建立动态网络结构课程设置和虚拟师资培训系统,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及规划等领域的中、高级专业人才。重新优化原有教材,进行创新性和特色教材建设,包括旅游企业案例教材的编写等。另外,项目将进行动态网络结构课程设计、建立虚拟师资培训系统。动态网络结构课程设置是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四年级课程设置加强课程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动态选择模块之一。虚拟师资培训系统是在原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选择国内或省内著名旅游专业专家或企业经理人组成培训系统,作为加强课程模块的一个子模块部分。本项目通过整合燕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优势资源,到2011年底,将燕山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成为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河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河北省旅游教育培训中心。在专业建设上,形成饭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团队,创建动态网络结构课程设置、虚拟师资培训系统和多向实习组合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循环体系。
2、项目规划内容:
2009年:结合国内外先进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经验,完成动态网络结构课程设置;启动饭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团队建设,启动三个系列教材建设项目。当年完成动态网络结构课程设置报告一篇,发表相关论文二篇;完成专业方向团队建设计划报告一篇;完成三个系列教材建设项目的建设计划三份,同时旅游经营诊断案例系列教材建设完成并申请结题。
2010年:主要建设旅游管理双语教学系列教材项目和旅游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和校内旅游实验室,并设计虚拟师资培养系统。当年完成两个教材系列建设项目并申请结题;提交虚拟师资培养系统设计报告一篇。
2011年:完成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同时总结撰写旅游管理教育创新高地建设结题报告。当年提交实习基地和旅游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建设项目结题报告;完成旅游管理教育创新高地建设结题报告一篇。
二、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专业项目建设成果
1、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培养模式报告;
2、旅游经营诊断案例系列教材建设;
3、旅游管理双语教学系列教材建设;
4、旅游电子商务系列教材建设;
5、旅游创新高地教学团队建设(包括饭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三个专业方向教学团队);
6、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包括燕山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社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校内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等);
7、河北省旅游教育培训中心(在饭店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等专业的河北省3A级旅游教育培训中心,成为河北省最高级别的旅游教育培训中心);
8、三年内发表四篇以上旅游管理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论文。
三、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1、强化教学管理工作。燕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除了要全面完成改革后的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之外,还必须结合课程内容,创新性的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设计,所有课程教学要采用实践教育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每学期本科课程任课教师中,高、中级职称比例不得低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中高、中级教师的比例。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每年至少担任一门本科生课程的主讲任务并同时要有一次讲座任务。
2、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在积极引进博士以上师资,特别是教授以上职称的学术带头人的同时,要求现有教师根据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对30岁以下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导师由教风优良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主要指导青年教师熟悉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进行教材评价。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专业负责人将组织骨干教师参与已选用教材的评价,对内容不合适、结构体系不合理的教材要求主讲教师修改。鼓励教师按照课程要求编写特色和精品教材。
4、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专业负责人每学期至少组织四次教学法研讨活动、四次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和两次教学质量分析会,不断积累和共享教学经验。
5、注重实验与实习教学管理工作。任课教师应熟练地掌握本课程所开设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讲课教师必须参加实验课的指导工作。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专业负责人要特别关注实习工作,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
6、提高开双语课程比例。对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等易懂的专业课,将逐步开成双语课,不断提高开双语课程的比例。开双语课的教师必须通过由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专业负责人聘请外语专家组成的口语考试。
7、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在现有听课制度的基础上,旅游管理专业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该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特色专业负责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第二,教师之间每月至少听课两次;第三,坚持经常性的教学检查,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教学情况的反馈意见,并定期召开教学讲评例会(每月举办一次)。第四,设计教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进行奖惩。
8、加强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专业项目建设经费管理。严格按照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及批准的经费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虚拟师资培养系统运行费、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专业系列教材建设费、特色专业教师学术会议资助、专业考察与实习考察资助、专业实验室建设费、国内外期刊与图书资料、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费等支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经费使用效果。
燕山大学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专业负责人:翁钢民
2009年8月
第二篇: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亦称档案工作。是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新时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需要,切实加强党员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使党员的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市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统一指导。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的党员档案,由当地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或本单位人事部门存入个人人事档案管理;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其党员档案由当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存入其人事档案统一管理;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的城镇人员中的党员,其党员档案由本人所在社区党组织管理;农村党员档案由所在乡镇党委管理;被开除、除名的党员,其党员档案由原管档单位管理;死亡党员档案由原管档单位管理。第三条 党员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保密的法规和制度。
第二章 档案内容
第四条 党员档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发展党员材料。主要包括入党申请书、《申请入党人登记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思想汇报、《超前考察登记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证书、政审材料、政审综合报告、自传、接收预备党员公示情况报告、《入党志愿书》、接收预备党员表决票、《预备党员考察写实登记簿》、转正申请书、预备党员转正公示情况报告、预备党员转正表决票。
(二)奖励材料。各级党组织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各种荣誉称号的授奖决定和嘉奖通报等材料。
(三)处分材料。党员违犯党纪国法所受的党纪政纪处分决定(免于处分的处理意见)等材料;在民主评议党员中认定为不合格的主要事实依据材料;党支部对其做出的限期改正、劝退和除名等处置的决定、向上级党组织的报告材料、上级党组织的批复意见;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延长预备期的有关材料。
(四)其它材料。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形成的综合材料;党员的退党申请书、党支部大会讨论并宣布对其除名的决定、向上级党组织呈报的备案材料。
第三章 档案保管
第五条 有人事档案的党员,入党转正后,要将入党申请书、政审材料、政审综合报告、自传、《入党志愿书》、转正申请书及奖励材料、处分材料和其它材料,存入本人人事档案中。其余材料由本人所在党支部保管。
第六条 党支部要确定一名支部成员负责党员档案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保管党员档案,收集、鉴别和整理党员档案材料,办理党员档案的查阅、借用和转递手续,登记党员变动情况,做好党员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
第七条 党支部或党委要设单独的档案管理室和专柜保存党员档案,并完善党员档案管理各项制度,做好防火、防蛀、防潮、防光、防盗等工作。
第八条 党员档案保管单位必须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为党员建立健全档案。
第九条 为了保持党员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党支部每隔半年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核对,每年年底进行一次装订或整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十条 党员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管好党员档案。档案发生丢失、损毁的,要追究档案管理人员责任。
第四章 档案查借阅
第十一条 党员个人不得查阅、借用或指定他人查、借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党员档案。
第十二条 档案一般不外借,如果确因工作需要查阅党员档案,需经党员所在党组织同意,借用单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履行档案查阅手续,并应在规定限期内归还。
第十三条 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阅档规定和保密制度,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漏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对违反者,应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或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因工作需要从党员档案中取证的,须党员所在党组织领导批准后办理。
第十五条 严禁任何人私自保存党员档案或利用档案材料营私舞弊。对违反规定者,应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构成违法的,依法处理。
第五章 档案转递
第十六条 无人事档案的党员转移正式组织关系后,其党员档案应当一并转交。有人事档案的党员转移正式组织关系或职务变动后,如人事主管部门相应变动的,党员档案与人事档案同时转交。
第十七条 党员出国出境定居停止党籍或因私出国出境逾期不归的,其党员档案交由组织部门保存备查。
第十八条 转递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一般情况下不得交由党员本人自带;
(二)对必须转出的党员档案,不得无故扣留,转出时应密封包装;
(三)接收党员档案的单位收到档案后,应当审核档案的真实性,核对无误后,在回执上签名盖章,并及时将回执退回转出单位;
(四)转出单位逾期一个月未收到回执,应及时催问以防丢失。
第六章 党员档案材料丢失补件办法
第十九条 原单位党组织存在的,须由其原党组织出具证明,并经由上级党委审核,证实其党员身份,现所在单位党组织要在其重新填写的《入党志愿书》有关栏目里注明情况和原因,提出承认其党员资格的意见,报上级党委审查同意后,连同原单位党组织的有关证明材料,一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二十条 原单位党组织不存在的,党员现所在单位党组织在能够确认其党员身份的前提下,出具书面证明,在其重新填写的《入党志愿书》有关栏目里注明情况和原因,提出承认其党员资格的意见,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将补填材料归入本人档案。
第三篇:文件管理
文件收发处理程序
1.目的规范外来文件及部门发文的管理,确保文件办理、签发程序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来文件及部门发文的接收、标识、登记、呈批、审核、执行、发布及归档。
3.术语和定义
3.1.外来文件:指外单位(包括集团总部及各分公司)或部门对我部 门发来的需要参考、办理或遵照执行的文件资料。
3.2.部门发文:指发展规划部就经营管理各项事务以部门名义对内 或对外以成文形式发布的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报表、往来函件等行文。
3.3.文件流转责任人:负责文件收发运作的工作人员。
3.4.部门负责人:按权限审批文件。
4.职责
4.1.收文:负责对日常业务工作中接收到的外来文件交相应的文件 流转责任人进行登记,依据批示执行办理,并回复执行情况。
4.2.发文:根据业务需要,就有关事项草拟文件,并按审批情况行 文发布。主要包括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文件及项目现场工程文件两大类。
4.3.文件流转责任人:负责部门文件的接收、登记、编号,并根据 权限送审、督办、登记、分发、回收、移交归档等。
4.4.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部门各类发文。
5.工作程序
5.1.收文
5.1.1.收文类别及处理要求
a)公司部门发来的电子版本的文件:由各收件个人按公司要求转发并抄送文件流转责任人,需要办理回复的文件,待办理完毕后需将办理结果一同抄送,由流转责任人进行统一登记。
b)外单位发来的非指令性文件:由部门负责人按部门职责范围确定办理方式,并记录办理情况,由文件流转责任人统一编号存档;如属于公共关系、需要多个部门汇签以及需要公司领导批示的文件,统一交综合部登记编号,办理完毕后统一存档。文件流转责任人每年移交综合部归档,可保存电子版本。编号方法示例:收字2011-0001。c)有关项目建设的常规性政府批文及相关资料,由经办人在收到后及时交文件流转责任人存档。
5.1.2.文件接收:
a)对收到的各级各类外来的公司文件,由文件流转责任人负责收拆、登记、初审、送签、清退和保管;部门负责人的亲自收件,一律交收件人亲自处理;
b)文件流转责任人在要对收文要进行详细登记,并编号备查,编号规则:+四位流水号,如2011年第一份收文,编号为:发规收字2011-0001。
《收文登记表》主要包括来文机关、来文标题、送签领导、拟办意见等。
1.1.1.文件处理与发放
a)对需要办理的公文,由文件流转责任人填写《收文登记表》,送部门负责人签批。文件流转责任人按照部门负责人的批示及时做好办理工作,防止积压误事;部门成员对承办的公文,必须认真负责,按规定期限迅速办理,不得拖延积压.b)对只需阅知的公文,由文件流转责任人填写《收文登记表》,送部门同事内部阅知;
c)公文办完后,应根据文书立卷、归档的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定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整理立卷。当年文件应于第二年第二季度移交完毕,个人不得私自保存应当存档的公文。
1.1.2.文件的执行回复
a)各部门成员根据负责人批示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或执行完毕有关事项后,需要将收文及反映办理情况的所有资料,回复给文件流转责任人统一归档保存。
b)如无法办理或执行,经办人应以书面形式说明情况送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回复文件流转责任人,经负责人批示同意后,回复情况与收文一起归档。
1.2.发文
1.2.1.根据业务需要,就某事项需要行文的,应注意以下几点:a)对以部门名义外发的文件,由部门负责人拟稿、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否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文字规范;是否符合公文格式;提出的要求和措施是否明确具体、切实可行;涉及其它部门、地区的问题是否协调一致;审批手续是否符合要求;文字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原来的意图、是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文句是否符合语法、合乎逻辑、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文字是否规范,文中有无错漏等。
b)审修后的文件,由文件流转责任人填写《发文登记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签发。
c)文件经负责人签发后,由文秘人员负责按规范打印、装订、用印、发出、存档(一般存两份)。
d)文件打印要按公文格式进行,文件的字数多少要和纸幅大小相应,尽量避免末页无正文的现象,如出现这种情况,应在末页注明“此页无正文”字样。字迹要求清晰、整洁、排列匀称,注意保护原稿,不得涂抹或污损。密级较高的文件应专人打印,大量印刷应指定专门场所;
e)印刷文件需认真校对,重要文件应实行复核甚至三校,以保证正确无误。校对后要签名再交打字员正式印文,印后如还需在公文上修改字句、数字、时间等,应盖上校对专用章。
第四篇:旅游管理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趋势、及现状
1.1 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国家旅游局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提升,这是旅游业持续兴旺发展的动力。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政治进一步崛起和国际交往的发展,国际旅游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际旅游产品及行业管理将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思路,国家旅游局提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这一市场开发战略。业内专家认为,调整后的市场开发战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体现旅游业发展的导向,对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起到重要作用
1.2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走的是粗放经营的路子,靠的是外延广度开发。今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应由设施建设转向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及 促进旅游结构的优化布局。应遵循立足东部,深入挖潜,逐步开发中西部的方针。具体建议是:
第一、进行全国旅游资源普查,制定综合开发规划。对全国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方面进行普查,分析和综合评价、分等、分级,为合理地开发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旅游业各部门和专家结合,制定国家和地区旅游资源开发长期战略规划。同时,制止在风景区进行无计划破坏性建设。
第二、积极引导国内旅游。安排和解决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争夺旅游热点地区和旅游旺季的矛盾,以合理地开发各种类型旅游资源。
第三、加快区域旅游开发,变长线 旅游为长线与区域旅游相结合的旅游经营模式,尽快形成全国通畅的旅游网络,以带动区域经济(尤其是有旅游资源的落后地区)发展。
第四、东部地区旅游资源向深度开发,旅游业向内涵效益型转变,推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具有娱乐性、参与性地方特色的专项旅游和节日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回游率,延长停留时间,增加购物比重,扩大旅游收入。西部旅游资源开发,要与交通和经济开发同步,当前急需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建立或扩大航空口岸,推进旅游资源开发的进程。
1.3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我们走进21世纪。当新世纪的帷幕就要拉开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正处于这样的时代--遍及全球的平民百姓的大众旅游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凡是能为人们提供娱乐、休憩、游玩的地方,大多人满为患,拥挤不堪。随着全二次大战后,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来临、世界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作为第三产业的国际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人数逐年上升,至1990年,全世界进行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总人数就已超过50亿,总收入已达到2.9亿美元,占当年世界商品和劳务总消费的12.3%。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发表的报告,自1992年起,旅游业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和纳税等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贡献。
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行列中的排位,按旅游收入计,1978年居世界第41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80年代后期,跃升至第25位左右。但在同一时期内,与部分亚洲国家(地区)相比,韩国排位由第38位上升至第13位,泰国由第24位上升至第14位,香港由第17位上升至第10位。上述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旅游业近年来有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发展速度不快,地位仍较滞后。与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很不相称。
2、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经济、文化的影响
2.1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第一、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第二、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第三、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第四、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造成旅游区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
人类经济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可以分为三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扰乱了旅游区应有的宁静。结果一方面旅游区丧失了以往清新的空气、透明的水体、静谧的氛围;另一方面游客游览的兴致因环境污染而降低。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例如森林砍伐、过度开采地下水、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奇山丽景惨遭破坏等。在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中,忽视旅游资源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结构类型、生产力布局方式、城市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正常、持续发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相适应。如在云南石林旅游区建设大型水泥厂,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建设灰窑、煤窑等。
(2)、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区水体富营养化。我国许多旅游区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相当一部分旅游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旅游水体标准,漂浮物、悬浮物、油迹污染物已经影响游客感官,使其旅游兴致降低。
(3)、旅游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利于具体的旅游对象,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
(4)、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为使旅游业持续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旅游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和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长期以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只是从人类健康需要出发,很少从人类精神、心理需要进行研究,而这正是人类与环境相互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向全体游人、旅游从业人员和区附近居民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
第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存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贝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分析、旅游规模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旅游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等。
第三、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它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旅游区的环境规划是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区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规划,这个规划是从维护旅游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第四、运用经济及其它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厂的旅游规模。
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
第五、加强旅游环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制定行为规范。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与惩罚。立法主要内容有第一: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第二: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确定;第三:对违反者的处罚办法等。
2.2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经济是社会的命脉,是一个社会持续健康向上发展的根本支柱,是一个链条,拉动着社会。它依托并承载着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全球化,独立的社会群体才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共荣,共同发展。无论是农业、工商服务业,它们的发展必须要符合一定的区位,符合当地的地理条件、经济的发展程度,才能起到对当地经济的推进作用,一个方面的过度、高速发展都将给社会造成隐患,旅游业也同样如此。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帮助。旅游业所需的人才类型是多样的,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培训掌握难度比较容易。因此,就能为一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旅游业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摆脱地区贫困,因其投入一般较低,因此对贫困地区的帮助是巨大的;促进了商业消费,加速了经济增长;合理和优化了产业结构部门,作为非生产性行业,带动了其它的相关产业;跨国旅游的飞速发展对本国的外汇收入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旅游业并不能作为当地政府的唯一支柱产业,无论是社会动荡、经济危机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都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冲击。
旅游业和旅游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保存和发扬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对本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要对本地文化内质、纯粹性注意保护防止遭到破坏和退步;促进了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改善。由于旅游者来自于各种文化地域、旅游者素质高低不同,要防止破坏了当地的社会风气和安定
3、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实施策略
旅游业作为全球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发展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年历史,但有这二十年间,中国旅游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向旅游大国悄然迈进。然而,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生态环境恶化,不良思想泛滥,传统文化遗失,管理体制混乱,这些问题就像一扇紧闭的门,挡住了中国旅游业前进的步伐,而打开这扇门只有一把钥匙,那就是:旅游可持续发展。
(1)、经营管理不善,开发利用不当,监督制约不利,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
我国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单体规模小,实力弱,经营管理水平低的弱点,使得我国旅游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而削弱了其进行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服务质量改善的能力,限制了其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企业失去了竞争力就等于人没有了生命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致命的。而且,由于我国旅游企业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长期以来只能依赖于低效率的粗放式经营。
(2)、发展观念落后,环保意识缺乏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观因素
长期以来无论是我国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还是旅游理论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即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发展旅游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开发的监督、规划与管理。加上某些经营者的短视和缺乏社会责任感,导致了对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与过度利用。另外,由于教育水平及人口素质的差异,我国许多旅游者缺乏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3)、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因素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与不合理利用导致许多资源被破坏。四川黄龙九寨沟风景区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造成九寨沟水量减少,使这里的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30厘米;1951年湖泊面积还有217.44万亩的洪湖,由于房地产开发,旅游区开发挤占水面到1987年仅剩下70.29万亩;著名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因游客量过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居高不下,许多精美佛雕的颜色已发生变化,内在物理化学结构也受到影响。
水资源锐减一方面使生活用水紧张,另一方面使一些以水体为主的旅游景点消失。如有“泉城”美名的济南,由于70年代以来,该市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俱增,对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量日益减少,导致许多名泉干涸,并且使围绕这些名泉而修建的旅游设施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水资源锐减的同时,水污染也日趋严重。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及旅游区废水不加净化和净化未达标准便排入景区水体,严重污染了水体资源。
具体实施:
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针对我国目前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存在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等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对空气污染主要采取减少和切断污染源的方法:机动车尾气就是一大污染源,对于此,应采用安装净化器装置的方式,减少或消除有毒气体排放;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是另一个大的污染源,这可以限令其进行技术改造,做到排放的气体达到国家标准,而对于那些既不达标又不改造者,则令其搬迁或关闭。对于水体污染,控制污染源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排污企业,责令其进行整改,并收取治理费用和相应罚款,而对于那些拟建的有污染“嫌疑”的项目,要严加限制。
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与管理
良好的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化景观,促进人类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因此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有效管理。环境保护部门对于拟建或在建的每一个项目都有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那些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应坚决予以取缔;在新建旅游区应首先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做到净化,美化环境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并严格控制在自然景区内建造人工景点,以保持风景区的自然性;还应通过限制售票量或设置路障等方式,把景区接待人数限制在容量之内,防止过多的游人进入对资源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破坏景区生态平衡;另外,可在景区内规划出重点保护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那些暂时无法利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开发与保护的区域应明令禁止开放。
第五篇: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专业
开放分类: 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