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都县农函大2010年工作总结
宁都县农函大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校在上级科协组织和省、市农函大的正确领导下,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自身职责,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立足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即提升了农民素质,又促进了产业发展,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亮点与特色
宁都县农函大有较完善的教学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有稳定的工作人员及辅导教师队伍,能坚持定期开展教学辅导工作,每年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分校布置的招生任务,学员结业率100%,并能学用结合,带领群众致富。
1、高度重视,领导机构与组织网络健全。一是出台了有利科协工作的政策文件。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农函大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县早在2006年就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宁发[2006]20号),文件明确要求‚要结合‘农民知识化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切实有效地抓好农函大办学工作‛。二是健全了农函大领导机构。2006年11月,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明确宁都县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校领导班子组成人员及乡镇科学技术协会与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辅导站设置的通知》(宁办发[2006]193号),正式成立了宁都县农函大和全县24个乡镇农函大辅导站。农函大设名誉校长2名(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校长1名(科协主席兼),副校长5名(科协、组织部、农工部、扶贫办、残联等有关领导兼),下设教务处,任命主任1名(科协秘书长兼)。去年,又与县委组织部等八家相关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农村致富函授大学赣州分校宁都函授部工作的若干意见》。三是完善了农函大组织网络。2007年3月,中共宁都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郑桑等同志任职的通知》(宁组干字[2007]5号),任命了全县24个乡镇农函大辅导站长;2007年5月,县委办、县政府办又下发了《关于聘请胡常青等33名科技工作者为县农函大兼职教师的通知》(宁办发[2007]91号),正式聘请了33名科技工作者为我县农函大兼职教师,在这33人中,11人具有高级职称,13人具有中级职称。通过以上措施,目前我县农函大已形成了校、站、班三级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高效动转的网络体系。
2、保质保量,圆满完成招生任务。自1986年农函大开展招生工作以来,我县农函大已累计培训50829人。其中函授招生15359人,短期培训35470人,结业率100%,保质保量完成了全部招生培训任务。我们的做法是:每年上级科协下达农函大招生任务后,我们联合组织部、农工部、村建办、扶贫办、残联等单位,以县委办、县政府办下文,将招生任务分解下达各乡(镇)。同时,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近几年招生学员普遍进行培训,提高办学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我县共招收农函大学员7979人,开设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各类学科12门,免费为学员提供学习书籍1.2万册,举办各类学习班、辅导班200余班(次),经过自学与辅导,农函大学员按计划全部完成了学业,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作用。如:第15届农函大学员黄安腾,2005年初倡议联办双孢菇种植基地,在他的带动下,第14届学员柯洪河、第16届学员黄作贵、第12届学员卢新华、第13届学员邓开生等及20户农民在我县长胜镇真君堂村建菇房68幢,种植蘑菇3万多平方米。通过几年的努力,蘑菇生产发展迅猛,先后吸收128户农民,建立无公害双孢蘑菇栽培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万平方米,2009年人均年纯收入8600元,比其他群众高出二倍多,成为全省最大的蘑菇种植基地。
3、发挥作用,扎实开展教学辅导培训工作。一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面授辅导。对上级下发的教材进行筛选,真正把适合我县产业特点的实用教材或学者讲课的软盘下发到基层,组织学员集体观看。二是充分发挥市、县级‚科普大使‛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设置流动课堂,请市、县级‚科普大使‛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或实地指导。三是邀请专家、学者讲课辅导。近五年来,我们共邀请省、市专家、学者近百人,深入各乡镇和产业开发现场举办各种培训班520多班(次),发放各种培训资料近5万份(册),培训6万多人(次),为我县的优质稻、脐橙、烤烟、白莲、西瓜、蘑菇、黄鸡等产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产业带头人。四是利用农技协开展交流学习。根据产业技术需要,分时段,农技协定期组织学员开展交流学习。
4、广泛调研,建立完善乡土人才信息库。近几年,为大力推进新农村新产业建设,我们广泛开展了调查研究活动。经过初步调查摸底,掌握了遍布全县乡村且种类多样的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代表达300余名,其中产业达到一定规模且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有近百名,有的还作了重点登记和实地专访,为今后对他们进行技术扶持和提供技术服务撑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二、2010年主要工作
1、扎实开展农函大招生、培训工作。每年都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工部、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办联合制定《关于做好××年度农函大招生工作的意见》,并以两办名义下发,要求以新农村建设点为重点,招生、培训农函大学员。今年计划招生、培训学员3500人,目前已全面完成计划任务。
2、扎实举办黄鸡产业一年制长效班。一是成立机构。成立了两个小组,即:成立了以县科协主席舒地发为组长,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郭小鸿、县科协副主席彭诚、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赖院生为副组长,县科协秘书长罗荣才、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何清华、县黄鸡产业协会理事长涂波涛、县职业技术学校总务处主任邓明华为组员的黄鸡产业一年制长效培训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组长彭诚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培训班的日常工作。组建了专家小组,分别由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高级畜牧兽医师、赣州市科普大使、赣州市农函大副教授、农函大实践指导教师郭小鸿,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助理畜牧兽医师、赣州市科普大使、赣州市农函大助教何清华,县畜牧兽医局高级畜牧兽医师、赣州市科普大使、赣州市农函大副教授曾庆玲组成。二是制定方案。制定了一个方案,下发了两个通知。方案即:《宁都县黄鸡产业一年制长效培训工作方案》,明确了办班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通知即:一是宁科协[2010]6号《关于‚宁都县黄鸡产业一年制长效班‛开班及培训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和培训管理以及课程安排。二是宁科协[2010]15号《关于‚宁都县黄鸡产业一年制长效班‛结业及培训的通知》,对培训工作和学员结业工作进行了部署与安排。三是严密组织。培训班的组织实施工作非常周密,基本做到了万无一失。一是成立了三个小组,即:会务组,具体负责通知的下发、培训班会场的布置、专家讲课的安排;材料组,具体负责培训班通知的起草、收集培训班相关影像资料、向外发布培训班相关信息和培训班的总结工作;后勤组,具体负责培训班的签到、会务后勤等工作。二是及时研究部署。办班前召开工作部署会,研究部署办班有关事项;办班后召开总结会,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三是及时发布信息。办班一结束,及时将有关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进行编辑,一方面上报省、市农函大,一方面向有关新闻媒体投稿,扩大社会影响。
3、扎实组织产业精品班。今年共举办了三期产业精品班。3月18日,与宁都县林学会、东山坝镇政府在该镇举办了高产油茶栽培与管理技术培训班,培训班采用多媒体教学,由县林学会秘书长、林业工程师、赣州市科普大使、农函大老师邱新华主讲,参训对象为赣州汇峰山茶油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科普示范基地全体人员及部分农民朋友,约110人。9月13、14日,在洛口和黄陂片区分别举办了高产油茶栽培技术培训班,邀请了市林科所专家讲课,参训茶农200余人,市农函大吴子艳主任亲临指导。
4、扎实举办农民致富技术培训班。今年,按照年初工作计划,我们根据各乡镇产业特点和农民需求,在全县24个乡镇农函大辅导站分别举办了一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经费不足,制约了培训的硬件建设,、资料印刷等。二是干部力量不足,县农函大工作人员全为在职科协干部,而科协本身干部力量就偏少,吁请上级再给政策,确保县农函大事业编不少于3人,以保障工作正常开展。
2010年10月25日
第二篇:农函大工作总结
农函大工作总结
农函大工作总结
县农函大工作总结
我县农函大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州农函大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在全县农村普遍开展农函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招生规模稳步创历史新高
我县“十一五”农函大招生培训规
划,每年招生培训人的目标,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积极稳步发展,稳基数、重质量、求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县农函大招生培训计划实施意见》,并印发了马农函大2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农函大招生工作的通知》,将招生计划、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农函大辅导站,县分校加强招生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各乡镇辅导站认真按照县分校下达的任务和要求,积极做好招生宣传,落实办班地点,开办专业、参学对象,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经过县分校、乡镇辅导站的共同努力,全县共招收农函大学员2518人,占招生计划人的%。其中,农村党员128人,团员262人,基层干部216人,妇女871人,少数民族1333人,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学员1356人。全县13个乡镇完成招生的情况是:马白镇招生208人;南捞乡120人;坡脚镇200人;大栗树乡160人;八寨镇200人;篾厂乡120人;古林箐乡280人;仁和镇465人;木厂镇160
人;夹寒箐镇210;小坝子镇120人;都龙镇160人;金厂镇115人。
二、合理设置开办专业,使其符合“三农”的需要
在开办专业及培训内容上,县分校紧紧围绕全县的畜牧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各乡镇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本着当地发展什么产业,农民需要什么技术,就开办什么专业,培训什么内容,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乡镇辅导站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开办专业,使其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全县共开办养牛、养猪、养禽、烤烟、柑桔、草果、香蕉、花椒、中华冬桃、蔬菜等16个专业,其中,属畜牧支柱产业类的有养牛、养猪、养禽、农村实用兽医6个专业,6个教学班,231名学员;属重点产业类的有烤烟、草果、八角、香蕉、菠萝、柑桔等5个专业,7个教学班、296名学员;还围绕农村新发展的产业,开办了花椒、杨梅、樱桃、中华冬桃专业等,为我县畜牧支柱产业、重点产业、传统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三、组建教学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教学班担负着贯彻执行农函大的办学宗旨,办学原则,组织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任务,我县在落实学员、确定专业的基础上,针对农函大办学在农村、对象是农民,没有校舍等特点和学员居住分散的实际,选择在全县13个乡镇、学员相对集中的50个村民委或村小组,共组建58个教学班,每班学员40—50人,使学员就近参加学习培训。教学班分布的情况是:马白镇5个班、南捞乡3个班,坡脚镇5个班,大栗树乡4个班,八寨镇5个班,蔑厂乡3个班,古林箐乡7个班,仁和镇8个班,木厂镇4个班,夹寒箐镇4个班,小坝子镇3个班,都龙镇4个班,金厂镇3个班。为了加强教学班的组织领导、培训和管理,各乡镇辅导站指定村民委党总支书记、主
任或村小组长兼任教学班班主任,负责组织领导教学班的各项工作;选聘有责任心和事业心,有专业知识,有教学辅导能力,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担任教学班的辅导教师,明确职责,负责教学辅导工作。
四、认真组织开展面授辅导和实作指导
在农函大工作中,我们从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入手,始终抓住面授辅导和现场实际操作指导这两个重要环节,按照学够学时,抓住重点、注重实效的要求,各乡镇辅导站根据专业单科教学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教学班教学辅导计划,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培训,县分校、乡镇辅导站领导和办学管理人员深入乡镇辅导站、教学班,加强教学辅导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辅导教师认真备课,抓住重点、难点、关键技术,联系当地和学员的生产实际,实践经验写教案,按计划到教学班进行精心辅导和到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并深入办班村寨、学员家中,田间地块,厩舍了解学员的学习运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送医药送技术进村入户,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实践中碰到的技术难题,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和学员的欢迎和好评。全县58个教学班共组织开展面授辅导和现场实际操作指导249期,平均每班培训四期以上,80个学时左右,参加培训的学员和非学员10827人次,通过各教学班组织结业考试考评,全县结业学员2510名,结业率达%。
五、农函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效显著
1、科技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农函大招生培训,在广大农村营造形成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懂得要致富,学好科技才是路的道理,广大学员积极参加学习培训,不是正式学员的农民踊跃
参与,并带动周围的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因而,学科技、用科技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
科技素质和致富技能明显提高。广大学员通过参加农函大的学习培训,懂得所学专业知识,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并运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实效。如:仁和镇阿峨新寨村农函大桃树栽培实用技术专业班,引进“中华冬桃”新品种,运用新技术,按技术要求,全村有85户种植“中华冬桃”亩,34200余株,他们按技术要求进行中耕管理,追肥、整形拉枝、冬季修剪等,由于培训扎实,技术指导和管理到位,桃树已初步挂果。吸引了夹寒箐通寺村民委等地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许多农函大学员成为依靠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南捞乡塘房村民委党总支书记李秀龙,从组织开展农函大柑桔栽培实用技术培训以来,他不仅认真组织,而且每次培训都积极参加,通过培训和自学实践,学会和掌握了柑桔栽培管理
技术,种塘房桔18亩,用所学到的技术进行种植管理,年塘房桔纯收入8-10万元,他说“取得这些收入,都是农函大带来科技知识的成果”;学员秦仕坤用学到的技术进行种植管理塘房桔25亩,纯收入11-13万元;“十五”全州农函大优秀学员何其明运用学到的技术种植管理塘房桔17亩,纯收入达7万余元。
六、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年来,我县的农函大招生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存在的问题
1、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除县分校有专项的办学经费外,各乡分校均没有专项的农函大办学经费;
2、有的乡镇重视不够
主要领导长期不过问,分管领导不亲自抓,加之有的科技办人员责任心较差,中心工作与农函大培训不统筹安排,只管硬件建设和中心工作,不顾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3、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的招生规模小
有的乡镇虽然有教学辅导、招生计划,但不能按计划组织开展培训,达不到规定学时招生培训期数和农民掌握实用技术的要求,甚至还有走过场的形象;
4、有的乡镇科技办农函大办学管理人员变动频繁
兼职过多,业务不熟,办法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
5、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个别乡镇还存在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有部分辅导教师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备课,教学辅导方法简单,敷衍了事,讲课的内容单一,思路不够明确,内容扩展不开;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
1、农函大办学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关键。如何培养和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巩固和完善由党、政领导挂帅、科协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办学机制,这既是过去我县农函大得以发展壮大的一条成功的经验,也是今后必须继续坚持的;
3、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保证农函大办学经费的投入
全县部分乡镇农函大招生培训规模小、办学难度大,一条重要原因是办学经费不落实,这既是新问题也是老问题,农函大实用技术培训是一项不以盈
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事业,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大,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对农民的培训,政府应给予财政投入,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把农函大的办学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采取县财政拨一点,扶贫挂钩单位出一点,乡、镇找一点,有关单位帮一点,科普经费安排一点的五个一点的做法,确保农函大办学经费的投入;
4、认真抓好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关乎农函大的办学宗旨是否得到落实的重大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抓得很紧,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的授课能力,这就要遵循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农民的实际需要,帮助学员掌握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帮助辅导教师抓好面授辅导、实作指导和授后服务三个中心环节,首先要备好课,一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二要联系当地生产实际和学员的生产经营实际;三要
就地取材,选择和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引起学员的兴趣;四要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为面授打好基础。
总之,农函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广大农民搭建了学习农村致富技术平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为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致富技能的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oo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三篇:农函大工作总结
农函大工作总结
**县2008年农函大工作总结
我县农函大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州农函大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在全县农村普遍开展农函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
和改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招生规模稳步创历史新高
我县“十一五”农函大招生培训规划,每年招生培训2000人的目标,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积极稳步发展,稳基数、重质量、求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县2008年农函大招生培训计划实施意见》,并印发了马农函大(2006)2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2008农函大招生工作的通知》,将招生计划、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农函大辅导站,县分校加强招生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各乡镇辅导站认真按照县分校下达的任务和要求,积极做好招生宣传,落实办班地点,开办专业、参学对象,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经过县分校、乡镇辅导站的共同努力,全县共招收农函大学员2518人,占招生计划2000人的%。其中,农村党员128 人,团员262人,基层干部216人,妇女871人,少数民族1333人,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学员1356人。全县13个乡镇完成招生的情况是:马白镇招生208人;南捞乡120人;坡脚镇200人;大栗树乡160人;
八寨镇200人;篾厂乡120人;古林箐乡280人;仁和镇465人;木厂镇160人;夹寒箐镇210;小坝子镇120人;都龙镇160人;金厂镇115人。
二、合理设置开办专业,使其符合“三农”的需要
在开办专业及培训内容上,县分校紧紧围绕全县的畜牧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各乡镇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本着当地发展什么产业,农民需要什么技术,就开办什么专业,培训什么内容,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乡镇辅导站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开办专业,使其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全县共开办养牛、养猪、养禽、烤烟、柑桔、草果、香蕉、花 椒、中华冬桃、蔬菜等16个专业,其中,属畜牧支柱产业类的有养牛、养猪、养禽、农村实用兽医6个专业,6个教学班,231名学员;属重点产业类的有烤烟、草果、八角、香蕉、菠萝、柑桔等5个专业,7
个教学班、296名学员;还围绕农村新发展的产业,开办了花椒、杨梅、樱桃、中华冬桃专业等,为我县畜牧支柱产业、重点产业、传统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三、组建教学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教学班担负着贯彻执行农函大的办学宗旨,办学原则,组织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任务,我县在落实学员、确定专业的基础上,针对农函大办学在农村、对象是农民,没有校舍等特点和学员居住分散的实际,选择在全县13个乡镇、学员相对集中的50个村民委或村小组,共组建58个教学班,每班学员40—50人,使学员就近参加学习培训。教学班分布的情况是:马白镇5个班、南捞乡3个班,坡脚镇5个班,大栗树乡4个班,八寨镇5个班,蔑厂乡3个班,古林箐乡7个班,仁和镇8个班,木厂镇4个班,夹寒箐镇4个班,小坝子镇3个班,都龙镇4个班,金厂镇3个班。为了加
强教学班的组织领导、培训和管理,各乡镇辅导站指定村民委党总支书记、主任或村小组长兼任教学班班主任,负责组织领导教学班的各项工作;选聘有责任心和事业心,有专业知识,有教学辅导能力,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担任教学班的辅导教师,明确职责,负责教学辅导工作。
四、认真组织开展面授辅导和实作指导
在农函大工作中,我们从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入手,始终抓住面授辅导和现场实际操作指导这两个重要环节,按照学够学时,抓住重点、注重实效的要求,各乡镇辅导站根据专业单科教学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教学班教学辅导计 划,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培训,县分校、乡镇辅导站领导和办学管理人员深入乡镇辅导站、教学班,加强教学辅导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辅导教师认真备课,抓住重点、难点、关键技术,联系当地和学员的生产实际,实践经验写教案,按计划到教学班进行精心辅导和到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并深入办班村寨、学员家中,田间地块,厩舍了解学员的学习运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送医药送技术进村入户,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实践中碰到的技术难题,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和学员的欢迎和好评。全县58个教学班共组织开展面授辅导和现场实际操作指导249期,平均每班培训四期以上,80个学时左右,参加培训的学员和非学员10827人次,通过各教学班组织结业考试考评,全县结业学员2510名12全文查看
第四篇:09年农函大工作总结(精选)
2009年农函大工作总结
根据州科协、州农函分校的安排和××县科协2009年的工作计划,××县科协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各项工作任务中,全力做好《××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重点对2009年农村致富函授大学办班工作加大了力度,以集中人力、物力,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办学宗旨,圆满完成了2009年农函大办班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一年的
办班工作总结如下:
一、因地制宜,明确对象,按需施教
年初,按照州科协、州农函大分校的工作安排,××县科协认真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农村基层开展调
查研究,根据维登乡党委、政府培育万亩核桃种植基地的发展战略,确定了维登乡开办《核桃栽培技术》专业班。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关心下,维登乡农函大办班覆盖全乡9个村,招收学员达500人。办班确定后,××县科协及时安排资金购置教材,并安排专人负责农函大办班,及时把教材发送到500名学员手中,让广大学员有充分的函授学习时间,并针对学员学习情况,及时收集信息,采取面授辅导和培训,力求使工作做到按需施教,实效明显。
二、强化责任,注重办学实效
首先,要求负责农函大工作的人员加强责任心,做到工作有始有终,严把工作环节关,并把开展工作的成绩列入年终工作考核。因此,工作开始就突出了“责”字当头,形成了办学的良好基础。同时,明确农函大办学是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摇篮,是引导农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在办学
过程中坚持采取“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要求学员加强函授学习,聘请具有专业知识,丰富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辅导老师,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之路。
三、辅导、培训、考试工作扎实,努力营造了农函大学氛围
2009年,根据《核桃栽培技术》专业办班教学要求和学员信息反馈,为使广大学员较系统地掌握核桃丰产栽培技术,县科协及时安排资金,组织得力的工作人员和辅导教师6人,于2009年10月27日到维登乡开展农函大办班辅导培训、结业考试。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工作人员、辅导老师走村串户,历时一个星期的时间,把维登乡9个班500名学员的辅导学习培训和结业考试圆满完成。在这次辅导培训中,广大学员提出了很多实际问题:一是核桃实生苗培育技术,泡核桃嫁接技术及铁核桃改良技术;二是土壤、水、肥管理要求,整形与修剪以及老树更新技术。三是核
桃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了广大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对核桃栽培技术有了系统的认识和提高,也说明广大农村需要适用技术。很多学员说:“参加农函大学习,使我们掌握了核桃栽培技术,希望以后多办这一样的学习”。
总之,××县科协2009年农函大《核桃栽培技术》专业班工作已基本结束,500名学员通过辅导培训、结业考试,全部合格。
但经过一年的工作,我们也认识到很多不足,特别是学员分散,给集中辅导培训带来很多实际问题,其次是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在函授学习上,辅导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以注意和改进工作方法。服务“三农”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讲求实效,将是我们培养农村新型人才不懈的追求。
第五篇:菜园镇农函大工作总结
菜园镇农函大工作总结
近年来,菜园镇农函大工作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突出服务“三渔”,紧扣发展现代化渔农业和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主题,致力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农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渔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为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劳动者科技致富作出了一定贡献,曾被评为省、市、县级先进农函大辅导站。
一、加强领导,努力营造农函大工作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镇农函大工作得到了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着力完善软硬件设施,确保培训工作“有人上课、有钱教学、有点施教”。一是确保师资力量。专门建立了一支以兼职为主的农函大教师队伍,成立了以退休教师,科研院所专家和本县有关部门科技人员为流动讲师团;同时注重发挥当地科技示范户、乡土科技人员,渔农专业技术协会骨干会员等的示范指导作用。二是确保培训经费充足。为充分调动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我们采取了培训经费由镇政府承担,年初列入财政预算,按需支付、专款专用;另外村里贴一点,凡参加培训的,村里报销来回车费,发放误工补贴。三是确保场地的落实,以镇农函大辅导站、科普学校、成人学校为主要培训场地,同时充分利用村农函大辅导点、科普活动站和社区教育学校等,确保有点施教。
二、采取形式灵活,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培训
农函大培训是新渔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培养一大批新渔农村建设的骨干队伍,就必须针对培训对象文化水平、培训内容、年龄结构以及地域和产业分布等不同情况因人而因地开展形式多样、有所侧重的“农函大”教学培训,提高培训灵活性,进一步加强“农函大”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学历教育。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举办了一年制的“双证制”中专学历教育班,去年招收符合条件的渔农村劳动者90名,经过系统的文化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达到中专文化程度并具有适应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才能得到成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成为县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2、渔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季节性和时效性,我们按照“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积极开展各种渔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共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17班(期),培训人数978人;一年制农技长班2班,学员96人。一是以提高渔业职务船员驾驶、轮机技术和安全防范技术,同时,规范渔业船员持证上岗管理为目的,利用渔休期间组织举办渔业职务船员、“四小证”、渔业生产安全、休闲渔业技能等培训班8期,培训人数475人。二是为丰富渔农民家庭日常生活,举办电脑实用知识、花卉种养技术等培训班,满足了渔农民电脑爱好者获取电脑实用知识的愿望。三是以基湖、石柱两村农函大为阵地,提高农教学培训质量,坚持每月1—2次组织菜农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新技术培训。并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一方面选送科技示范户去外地学习培训,参观取径,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另一方面邀请市农科所专家进教室授课与到现场指导相结合,为菜农们讲解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让专家与菜农们面对面探讨问题,解决蔬菜栽培过程中碰到的疑难杂症。四是基湖、石柱两村机械化耕田现场培训,近年来,基湖、石柱两村引进了60多台新型旋耕机,这是首次运用机械化技术进行耕田,菜农们驾驶着一台台崭新的耕田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掌握了驾驶耕田技术,耕田机的引进及推广,将改变基湖、石柱两村菜农以往的劳作方式,不仅省时省力省钱,而且耕的田精细均衡、质量好,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渔农村建设增辉添力。
3、渔农村专业技能培训。我们在开展学历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开展从业资格岗位培训,举办了企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和“双证制”学员餐饮系列技术、技能培训。培训为期一星期,学完有关专业知识,并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有123名合格者拿到了由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各种形式的农函大教学培训和指导,使渔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实用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了一批一技之长,懂产业会经营的各类技术人才。近年来,培育了县级科技示范户36户,被评为渔农民技术员职称以上60名。
三、以渔农村专业协会为平台,开展经常性的科研活动 根据我镇产业特色,先后建立了蔬菜种植、海水养殖、渔业捕捞、个体旅馆等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发展产业中的作用。基湖、石柱两村蔬菜协会会员经常到菜农田间地头,为菜农们进行施肥用药、病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指导,解答菜农们提出的一些技术问题,还利用村里的农函大辅导点推出了蔬菜种植技术月度研讨会,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协会会员相互交流蔬菜种植经验,探讨蔬菜新品种栽培实验基地开发和栽培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海水养殖协会每年组织会员在绿华养殖现场交流技术,研讨平时遇到的养殖技术问题,去外地学习考察,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科技含量。
四、围绕产业化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紧紧围绕全镇产业化发展,突出“三渔”这重点,实施“海洋兴镇”和“科技兴镇”两大战略。
1、海洋捕捞方面。面对渔业资源衰退现实,开拓进取,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加强对外洋渔船、生产工具和通讯设备的技术改造,将投入资金5400万元,新建造排水量达到450吨的大型灯光围网钢质渔船6艘,引进台湾先进围网技术和吸鱼泵、起网机、网具等先进捕捞设备;引进日本卫星导航仪、气象传真机、彩色水平探鱼仪声呐等先进助渔、导航仪器;还设置冷海水保鲜及冷冻冷藏舱设备。这样的新型渔船和应用先进的科技捕捞设备、先进助渔、导航等仪器,可开发深水海域的中上层鱼类资源,预计年产量可达3000—4000吨/艘,年产值可达900万—1000万元。
2、海水养殖方面。加大步伐发展鱼类和贻贝养殖,以绿华养殖园区为重点,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和养殖种类,引进日本双棘黄姑鱼新品种1万尾,并被列入市级科技项目,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效益。
3、海水产品加工方面。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加大技改力度,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优化现有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着力实施旅游礼品包装精深加工,扩大市场销路。
4、在农业生产方面。在合理科学使用土地同时,进一步引进和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以基湖、石柱示范基地为龙头,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办法,不断引进新的种植设施、技术和品种进行科学栽培。石柱村引进了一只600平方米的智能温速大棚,科技含量高,产量产值可以成倍增加。
菜园镇农函大辅导站 2010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