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债务的规模结构风险及效应分析

时间:2019-05-12 06:0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村债务的规模结构风险及效应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村债务的规模结构风险及效应分析》。

第一篇:乡村债务的规模结构风险及效应分析

乡村债务的规模、结构、风险及效应分析

宋洪远

【关键字】债务规模 债务结构 债务风险 负债效应

【摘要】本文依据实地调查资料,从债务规模、债权人结构、用途结构、期限结构和利率水平等方面对乡村债务问题进行描述,并借鉴国家外债分析指标对乡村债务的风险状况做出判断。本文的基本结论有:乡村债务规模大、增长快;正规金融机构是乡村债务的主要债权人,但私人债权比重逐步增加;乡村债务用途多样,办企业和公共基础设施是主要内容;乡村借款多为短期;乡村债务的风险在增加;适度债务有利于乡村发展,但过度债务则有不利影响。

2003年,我们到黑龙江省A乡及E村、河北省B乡及F村、江苏省C镇及G村和江西省D乡等地,就乡村债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对全国来说,这些地方的问题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我们在调查中采取债务人报告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乡村债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一、债务规模

表1 调查乡镇历年债务余额(万元)

资料来源: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整理

调查的4个乡镇和3个村都存在规模庞大的债务。从表1可以看出,自1996年以来,4个乡镇的债务增长速度都很快,到2001年底平均债务余额已高达545.7万元。B乡6年内债务规模增长了3倍,年均增长20.1%;A乡增长了5.4倍,年均增长32.4%;C镇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50.5%。表2显示,1990--2002年,F村和G村借款总额都超过100万元。到2002年底这两个村的借款余额分别为30.4万元和16.5万元,如果加上应付款,债务规模会更大。

调查表明,债务用途对债务规模产生了较大影响。办公场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兴办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量较大,这些项目的兴办一般会急剧增加乡村负债的规模。如C镇1999---2002年债务规模剧增的原因就在于工业园区的拆迁与建设,A乡1999年债务规模剧增的原因是修建了宏伟的乡政府办公楼。一般而言,从用途来看,发达地区乡镇的负债主要用于兴办企业,提供投资额较大的公共产品,如C镇所有的债务都用于举办企业和工业园建设,负债额较大。欠发达地区大部分乡村债务用于发工资、上缴税费任务,负债额因而较发达地区低。表2 调查村历年借款规模(万元)

资料来源: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整理

二、债务结构

(一)债权人结构

乡村债务的债权主体主要包括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农村合作基金会等非正规金融组织,国外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上级财政,单位和私人(包括个体工商户、乡镇干部)等。表3为样本乡镇2001年底的债权人构成表。表4为调查村1990--2001年借款的债权人构成表。

表3 乡镇政府债务的债权人构成(万元,%)资料来源: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整理

表4 调查村借款的债权人构成(%)

资料来源: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整理

上述情况及我们所掌握的其他地方的材料表明,正规金融机构是乡村债务中最主要的债权人,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基层政府或者组织的重要资金供给者。

对乡镇政府而言,县级财政也是借贷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向县级财政借贷包括两种主要形式:一是用于弥补预算内资金的不足或者应付突发事件,比如D乡的清盘借款,因为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取缔后,债务必须由乡政府财政兜底,县财政先垫借出来,然后逐年在下拨款里面扣除,年息3%;二是项目贷款,资金跟着项目走,比如B乡的林业开发贷款。

非正规金融组织主要是农村合作基金会。1996--2002年B乡累计从基金会贷款304.9万元,用于发工资、建办公大楼和上缴税费任务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私人成为乡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借贷渠道。私人主要指的是乡村干部、个体工商户。乡村对私人的债务有借款和应付款两种形式,借款包括各种名目的集资、临时周转借款,应付款则是因为拖欠工资和工程建设款而发生。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债权人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发达地区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资金都比较充裕,金融机构和私人成为负债的主要债权人。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除了正规金融机构和私人以外,上级财政以及各种非正规金融组织也是重要的债权人。

实际上,乡村债务正在经历一个由公共债权向私人债权的重大转变。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行的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乡村建设等主要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乡村借贷的主渠道是农行和信用社,基本上没有单位和个人债务。1993年开始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实际上加快了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资金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使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和农村出现了边缘化的现象,乡村获得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急剧减少。到1998年以后,广大乡村尤其是村级组织几乎不可能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同时,国家财政支农力度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以“九五”时期为例,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96年为8.82%,1997年为8.30%,1998年为10.69%,1999年为8.23%,2000年为7.75%。其中1998年的比重有所提高,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特大水灾。这五年中,国家财政收入从1996年的7400亿元增至2000年的16386亿元,增幅达121%;但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只从700亿元增至1231亿元,增幅仅为75%。因此,乡村融资不得不依赖主要由私人组成的民间借贷市场。

(二)债务用途结构

乡村借贷款主要用于兴办乡村集体企业、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从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公设施建设,发工资以及上缴税费任务等。表5为样本乡镇2001年底累计发生债务的用途结构。

从表5可以看出,在2001年D乡的债务余额中,用于兴办企业的债务占总量的35.3%。另据我们调查,从1991年以来C镇发生的5笔借款中有1笔直接用于兴办企业,3笔用于工业园建设,也与兴办企业有关。其他地区的调查也表明,发展乡村集体企业等生产性支出是形成乡村债务的一个主要原因。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两级债务的1/3用于生产性支出(云德奎,2000),河南50%的乡村债务是在兴办乡村集体企业的过程中发生的(河南省财政厅,2001)。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兴办乡村集体企业的法律法规,鼓励乃至强制基层政府推动乡村集体企业的发展。在上级政府的强制压力下,集体企业得到了非常规发展。由于自有资金不足,集体企业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以及财政优惠资金。D乡兴办的乡村集体企业主要是建一座水电站,项目总投资为337.9万元,其中负债为213.9万元,占到了其债务总余额的1/3。

农业综合开发指的是围绕农业增产增效而开展的各项建设,比如兴国县搞的所谓“三冬一改”和优化种植结构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贷款来源于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国际农发基金以及农村合作基金会等非正规金融组织。这些资金通常由乡镇政府统一承贷,然后转贷给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户,或者为他们提供担保。粮食主产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一般比较大,在其债务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比如D乡,这类用途的负债占到1/3强。不过,“在城市偏向的影响下,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要求,经常只是为了得到贷款或者援助而表面敷衍,并没有落到实处。”(林毅夫,2002)基层政府的行动逻辑也是如此,解决资金紧缺的激励刺激基层政府向国外资本借贷。D乡向国际农发项目贷款218.7万元,借贷时用的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名义,但借款的实际用途并不仅仅是农业开发,这使得农业综合开发大打折扣。

对债务的使用作历史性的考察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乡村负债主要用于生产性投资,从债务的表现形式来说是融资性债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完成上级政府规定的税费任务以及发工资成为乡镇的沉重负担,债务的用途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发生了由生产性负债到非生产性负债或者说由融资性负债到赤字性负债的根本性变化。由于绝大部分乡村集体企业停产、倒闭或者转制,政府从生产竞争性领域退出,转向通过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等手段吸引外部资本,推动个体和私人企业的发展,东部地区的负债由生产性投资转向基础设施建设。

表5 乡镇政府负债的用途结构(万元,%)

注:用途中的其他主要指的是偿还债务以及乡镇财政周转金

资料来源: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整理

(三)期限结构和利率水平

负债的债权人及其用途决定了债务的期限和利率。一般来说,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绝大部分属于一年之内的短期贷款,利率比较确定。4个样本乡镇自1996年以来一共向金融机构贷款16笔,其中只有A乡和D乡各有1笔贷款为长期贷款,其余皆为短期贷款。金融机构的利率由国家规定,由于央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银行利率,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变化比较大,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来源于诸如各种基金会等非正式金融组织的借款都在一年以内,利率非常高,比如B乡从1996--1998年一共向基金会借款13笔,期限短则3个月,长则1年,月利率高达千分之19.8。

单位和私人的债务由借款和应付款两部分构成。中西部地区的单位和私人的借款绝大多数具有应急性质,比如用于完成税费任务。从期限来看,基本上属于短期借贷,利率比较高。借款期限短则一个星期、半个月,长则6个月。这是因为大部分乡镇的拖欠都是短期性质的,能够周转过来就会结清税费。东部地区的借款则主要以集资的形式发生,用于兴办企业。政府和单位以及私人之间的借贷是借贷关系里面最敏感的话题,利率是借贷的焦点。从样本乡镇以及我们掌握的其他案例来看,单位和私人借款的利率弹性大,低则不用还利,高则成为高利贷,月利率高达千分之30。

从我们所掌握的案例来看,欠发达地区的应付款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拖欠干部教师的工资,迫于各种压力,虽然经常发生拖欠现象,但是一般都是短期的,更准确地说是常欠常清。另一部分是拖欠各种工程款。建设款拖欠时间一般都比较长。A乡1998年拖欠工程款45万元,到2003年都没有偿清。发达地区的应付款绝大多数属于工程建设款,拖欠时间也比较长,一般都在3-4年以上。

三、债务变化趋势

对债务的走势做预测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由于数据不足,我们很难运用统计方法,比如时间序列分析法做出定量分析。这里我们只是在现有制度框架下,依据宏观经济走势,定性地对负债增长速度、债权人结构以及用途做一些分析。

乡镇负债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乡镇财政的收支缺口。由于经济增长以及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相对稳定性,故负债增长速度又主要取决于支出的增长速度。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政支出的主体是干部教师工资,负债增长速度取决于工资增长速度。如果工资增长速度过快,乡镇的债务也增长快,反之亦然。很多地区推行的“工资由县级统筹”的做法缓解了乡镇财政支出的压力,这些地区乡镇债务的很大一部分源头应该可以得到遏制。发达地区乡镇的债务主要是基础设施融资性债务,其增长速度主要由公共产品投资额的增长速度决定。从目前形势来看,雄心勃勃的“东南沿海”工业园区建设、大路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势头正方兴未艾,这可能会刺激债务的增长。发达地区大搞投资环境建设,实行“赶超”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战略,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则普遍推行“赶超”发达地区的战略。在这种战略的主导下,中西部地区乡镇政府被迫效仿发达地区,提供大量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以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高且经济效益见效慢,如果乡镇受到的强制性压力不能够得到减弱,便有可能重蹈覆辙,像20世纪90年代初期兴办乡镇企业一样,导致负债急剧增长。一言以蔽之,“招商引资”的竞争压力有可能刺激乡镇政府(既包括中西部地区的,也包括东部地区的)举债,导致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从负债用途来看,短时期内,乡村债务的结构不会改变,即在广大中西部地区以完成上级政府规定的税费任务和发工资为主,东部地区的负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不过,正如上面所言,中西部地区的乡村负债用途还涉及一个竞争压力的变量,在强外部压力下,其使用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

从债权人来看,由于国家支农力度的减弱,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乡村的资金将越来越依赖非正式渠道。乡村债务的债权人主体逐渐由银行向私人转变,拥有雄厚资本的个人谈判地位将逐步升高,对社区事务的控制权日益扩大,这是我们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

四、债务风险分析

(一)风险分析指标

由于目前还没有用于乡村债务风险分析的通用指标体系,这里借鉴国债风险分析指标,然后对国债风险分析与乡村债务风险分析之间的差异做出说明。

1.债务依存度。指当年债务收入占财政(财务)支出总量的比重,反映财政(财务)支出对债务收入的依赖程度。债务依存度过高,表明财政(财务)支出过分依赖债务收入,财政(财务)处于脆弱的状态,并对财政(财务)的未来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国际上常用这一指标衡量国债规模的合理性,认为债务依存度不能超过20%。

2.债务率。指一定时期内债务余额相对于财政(财务)收入的比例。该指标可以衡量财政(财务)的偿债压力。比例越高,说明乡村的还债压力越大。

3.偿债率。指年度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财务)收入的比率。对于乡镇来说,偿债率等于年度债务还本付息额与财政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对村级组织而言,村偿债率等于当年村级组织还本付息额/该村级组织财务收入总额。

除了借用3个国债指标之外,结合乡村实际,还应该计算农民人均负债额和债务负担率。农民人均负债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乡级或村级债务余额农民人均额;个人债务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乡级或者村级债务余额人均额相对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有学者提出,个人负担率(乡村两级)不宜超过10%(牛竹梅,2002)。

(二)风险分析结果

偿债率是按已支付的还本付息额计算,由于所调查乡镇实际还本付息很少,这个指标对乡镇没有多大意义。本文主要用债务依存度、债务率、农民人均负债额、农民个人负担率分析其债务风险。对村一级还使用偿债率指标。

根据表6和表7,我们可以对乡村债务的风险状况做出如下分析判断:

1.乡村财政(财务)支出,尤其是乡镇财政对债务的依存度较高,不少年份超出警戒线。根据农业部的调查,1998年乡镇政府债务依存度为10.98%,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还没有超出20%的警戒线。但从我们的调查样本来看,每个乡镇都在一些财政年度超出警戒线。B乡年年都借债,债务依存度总体非常高,平均为39.6%,1996年以来,有4个年度大大超过了警戒线,其中1999年更是高达92.4%,这意味着该年度B乡基本上依靠举债度日。A乡有2个年度的债务依存度大大超出了警戒线。C镇有2个年度超出了警戒线。但是从总体上看,财政收入差的乡镇比财政收入好的乡镇债务依存度高,超出警戒线的年份也多。村级财务的债务依存度有些年份也很高,大大超出了警戒线。

表6 调查乡镇债务分析指标(元,%)

资料来源:根据实地调查资料计算

表7 调查村债务分析指标(%)

资料来源:根据实地调查资料计算

2.乡村债务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债务清偿能力高低不等。欠发达地区乡村的债务率都比较高,尤其是B乡,1999和2000年债务余额连续两年超出财政总收入的2倍。A乡从1996年以来,年年借新债,没有偿还任何债务,债务率逐年上升,4年时间内负债率提高了35倍,年增长143.2%。C镇的债务余额很大,但由于财政收入基数大,收支状况好,故债务率相对较低,有很强的债务清偿能力。依据债务率,我们可以对乡村进行划分,像B乡和F村这样的乡村,债务余额超出年财政(财务)收入数倍的地方,属于根本没有能力偿还债务的乡村;C镇和G村债务量虽然大,但是财政(财务)收入基数也大,可以安排债务清偿资金,属于完全有能力偿还所欠债务的乡村;A乡和E村介于两者之间,属于通过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偿还部分债务的乡村。

3.村偿债率反映出欠发达地区村级偿债负担更重。在村偿债率上,除了个别年份,E村和F村两村都要高于G村,近几年更是如此。从实际情况看,G村还款能力强,目前只有16.5万元债务余额,而F村债务余额则高达30.4万元,再加上F村的财务收入仅为C村的1/5-1/4,所以F村的债务负担更重。

4.农民人均负债额和负担率大幅度提高,负担比较重。由于债务增长速度过快,农民人均负债额迅速增加。B乡6年内人均负债额增加了3倍,年均增长20.1%;A乡年均增长39.5%;C镇年均增长57%。由于债务增长速度高于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所调查乡镇农民个人的负担率提高得非常快。A乡在短短4年内,负担率提高了6.5倍,年均增长59.7%。结合其他地方的统计数据,我们有理由认为,乡级财政和村级财务对债务形成了较高的依存度,且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尤其是广大中西部地区,有些乡镇已经到了“不举债难以为继”的地步,称其为“负债财政”或者“讨饭财政”丝毫不为过。在这些地区,债务对乡村组织形成了沉重的负担,迫使乡村负责人纠缠于债务事务当中。乡村债务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债务清偿能力有高有低。有些乡村完全没有能力偿还所欠债务,有些乡村通过努力可以偿还部分债务,有些乡村则完全有能力偿还所欠债务。从农民个人负担率来看,总体的负担都较重。这就是说如果债务不能够通过其他渠道化解的话,债务将对社区农民构成严重威胁。从几个指标的发展趋势来看,都呈现出增长态势。这说明,无论是东南沿海,还是中西部地区,乡村债务的风险都在增加。债务危机的苗头在相当一部分地区的相当一部分年份都已经出现,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理,包括沿海发达地区在内的广大乡村势必陷入深重的债务危机当中,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挑战。这个判断的政策含义是,治理乡村债务迫在眉睫!

根据国债衡量指标,我们对乡村债务的风险做出了上述分析。不过,无论是债务结构还是债务约束,乡村与国家都存在本质的差别,比如:(1)乡镇可以向上级政府转嫁债务。(2)乡村组织有可能找机会和借口逃避债务,而国家一般不能这样做。(3)也许更为重要的是,银行是乡村债务的主要债权人,而金融部门本身预算软约束以及银行和政府的特殊关系导致银行贷款对乡镇政府部门形成的约束力很弱。调查中发现,很多乡村干部甚至不把金融部门贷款计算在乡级债务之内。所以,债务所产生的压力以及风险都可能要比根据上述指标计算出来的要小。这些差异也为分析乡村债务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即如何确定乡村债务的适度规模,以及建立乡镇(更广泛一点讲是地方)公共债务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五、负债效应分析

现有不少关于债务问题的研究内含了乡村负债都是不良债务的假设,把负债看作是一种导致地方社会福利恶化因而必须加以禁止的现象。但事实上,对负债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分析可能并非那么简单。乡村债务的大量发生与经济体制转轨背景下基层政府推动现代化的责任增大有关。资金稀缺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负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资金不足的困难,成为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融资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快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仅靠市场的力量已远远不够,尤其像我国这样一个后进的国家,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政府调控经济的职能和作用,而适度的赤字和债务政策则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手段。所以,关键的问题不是不能举债,而是债务必须保持适度规模。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债务规模过大,导致债务风险不断加大。债务依存度太高,表明乡级财政和村级财务的运转越来越依赖负债筹措资金。偿债率和债务率过重,则表明财政的偿还压力太大,影响正常的公共支出活动。农民个人负担率高,会对农民负担构成威胁。沉重的债务压力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的顺利运转,减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以及投入。乡村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很大一部分精力用来跑借贷、应付支出,或者被迫用于应付债权人的逼债、告状、上访和打官司,导致公共管理工作投入的减少。同时,由于负债过度,教师、干部的工资难以及时足额发放,影响了广大教师、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可能会导致乡村公共权力机构或组织的瘫痪。还有,在没有偿还渠道的情况下,负债便对社区农民构成了严重威胁,可能导致农民负担反弹,侵蚀税费改革的成果,或者持续拖欠,导致政府的信用和形象受到严重损坏。

第二篇: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最近,我们对全市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各级政府负债已经非常沉重,单位负债比较普遍,亟需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防范和解决。

一、债务现状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政府负债数大面广,形势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负债数额大。截止2004年12月31日止,全市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21.94亿元。从债务来源看,外债6.90亿元,占5.65%,国内债务115.04亿元,占94.34%;从债务主体看,本级政府负债75.24亿元,占61.70%,行政事业单位负债26.43亿元,占21.67%;公益事业部门(企业)负债20.25亿元,占16.61%;从债务层次看,市本级负债34.51亿元,占28.30%;区县(市)负债87.43亿元,占71.70%。2.逾期债务多。截止2004年12月31日止,全市逾期债务达到86.4亿元,占债务总额的70.85%。从逾期年限看,逾期1年以下的8.65亿元,占7.09%,逾期1-3年的19.87亿元,占16.29%,逾期3-10年的44.64亿元,占36.60%,逾期10年以上的13.24亿元,占10.86%;从债务逾期主体看,政府债务逾期63.37亿元,占51.97%,行政事业单位债务逾期15.79亿元,占12.95%,公益事业部门(企业)债务逾期7.24亿元,占5.94%。

3、债权数额小。从统计数据看,全市政府债权只有9.65亿元,为债务总额的7.91%,债权债务严重不对称,而且,9.65亿元政府债权中,呆帐有3.86亿元,真正有效债权只有5.79亿元。

4、还债压力重。2004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1.52亿元,面对高达121.94亿元的政府债务总额,财政承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即使剔除拖欠、挂帐及逾期债务后,当前要偿还的债务仍有27.55亿元,其中2005-2009年须偿还的债务本金分别有6.35亿元、3.42亿元、2.87亿元、2.57亿元、2.05亿元,财政偿债压力非常大。

二、债务成因形成巨额政府债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因:

1、财政收支缺口转移。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总的趋势是财力向上不断集中,事权向下不断转移,导致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不断下滑,收支矛盾愈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支出责任加速呈现三个转移倾向,最后反映为债务的全面发生和不断累积。一是支出责任向下级转移,主要表现为支出上的甩包袱,要求硬配套,“上面开口子,下面拿票子”等形式,超越了基层财政承受能力。二是支出责任向部门转移,一些地方财政由于收不敷出,为了保平衡,往往把该由财政承担的支出责任推给部门,要求部门自行解决支出缺口,一些收费收入足够多的部门尚能勉强维持运转,而那些没有收费职能的部门就难以为续,导致举债行为。我们调查的鼎城区很大一部分单位都有办公支出超支或欠帐。三是支出责任向后期转移,由于收入有限,即期该支的支出不能支,压力后移,日积月累形成恶性循环,欠帐越来越多,目前我市仅是工资欠帐就有11.26亿元。

2、各种政策风险转嫁。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不断暴露出来,很多转移成财政的负担。主要有:①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挂账。从清理反映的数字看,我市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总额达到31.61亿元,多的鼎城区、桃源县分别高达6.52亿元,5.40亿元,其中1998年以前政策性亏损挂帐16.72亿元,1998年以后新增14.89亿元。②化解金融风险贷款。为了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1999年至2001年,我们共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清理信托投资公司借款16514万元,申请清理城市信用社借款2778万元,申请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贷款38300万元,到2004年底,已偿还11110万元,尚欠本金46482万元。③国有企业改制兜底。为了完成国有企业改制任务,这些年来,全市财政先后筹资25亿元支持企业破产、改组、改造和安置下岗职工,其中,形成财政负债有7.3亿元。象临澧县是我市一个只有40多万人口的小县,为安置下岗职工,财政捡帐的企业基本养老金拖欠资金就有8404万元。④义务教育投入负债。1996年至1999年,为了确保义务教育达标验收,我市各乡镇由于财政无力投入资金,普遍采取了负债搞学校建设的做法,但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集资和农村教育费附加相继取消,使得原定的“三年普九、九年还债”的计划落空,遗留下来的高达7.92亿元的义务教育负债最终成为地方政府的负担。

3、基本建设举债累积。近些年来,在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地方各级政府都明显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急促上马了一大批市政、交通等工程项目,在短时间内也确实大大改变了城市面貌和交通条件。但由于这些建设项目过于超前,大大超越了财政承受能力,最后形成大额负债。这些年来,我市累积的城市建设负债达到25.41亿元,交通建设负债达到3.93亿元。教育系统在“两基”达标负债还没有消化的情况下,又大搞高中学校建设工程,仅两年来高中建设就负债7个多亿,其中有3个县一中建设负债超过1个亿。现在这些高中建设负债虽然暂时还不要财政承担,但由于负债很大,很多学校都是制定的10年以上的还款计划,一旦国家教育收费政策调整,这些债务最终还是要不可避免地落到财政头上。

4、财政支出增长过快。在现行体制空间内普遍缺失“收支紧张—支出节减”的良性传导机制,受种种条件的制约,一些地方和部门收支压力并没有转化成减人、减事、减支出的动力,有些支出项目甚至逆势而上,不降反增,

第三篇: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最近,我们对全市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各级政府负债已经非常沉重,单位负债比较普遍,亟需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防范和解决,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一、债务现状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政府负债数大面广,形势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负债数额大。截止2004年12月31日止,全市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21.94亿元。从债务来源看,外债6.90亿元,占5.65%,国内债务115.04亿元,占94.34%;从债务主体看,本级政府负债75.24亿元,占61.70%,行政事业单位负债26.43亿元,占21.67%;公益事业部门(企业)负债20.25亿元,占16.61%;从债务层次看,市本级负债34.51亿元,占28.30%;区县(市)负债87.43亿元,占71.70%。2.逾期债务多。截止2004年12月31日止,全市逾期债务达到86.4亿元,占债务总额的70.85%。从逾期年限看,逾期1年以下的8.65亿元,占7.09%,逾期1-3年的19.87亿元,占16.29%,逾期3-10年的44.64亿元,占36.60%,逾期10年以上的13.24亿元,占10.86%;从债务逾期主体看,政府债务逾期63.37亿元,占51.97%,行政事业单位债务逾期15.79亿元,占12.95%,公益事业部门(企业)债务逾期7.24亿元,占5.94%。

3、债权数额小。从统计数据看,全市政府债权只有9.65亿元,为债务总额的7.91%,债权债务严重不对称,而且,9.65亿元政府债权中,呆帐有3.86亿元,真正有效债权只有5.79亿元。

4、还债压力重。2004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1.52亿元,面对高达121.94亿元的政府债务总额,财政承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即使剔除拖欠、挂帐及逾期债务后,当前要偿还的债务仍有27.55亿元,其中2005-2009年须偿还的债务本金分别有6.35亿元、3.42亿元、2.87亿元、2.57亿元、2.05亿元,财政偿债压力非常大。

二、债务成因形成巨额政府债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因:

1、财政收支缺口转移。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总的趋势是财力向上不断集中,事权向下不断转移,导致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不断下滑,收支矛盾愈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支出责任加速呈现三个转移倾向,最后反映为债务的全面发生和不断累积。一是支出责任向下级转移,主要表现为支出上的甩包袱,要求硬配套,“上面开口子,下面拿票子”等形式,超越了基层财政承受能力。二是支出责任向部门转移,一些地方财政由于收不敷出,为了保平衡,往往把该由财政承担的支出责任推给部门,要求部门自行解决支出缺口,一些收费收入足够多的部门尚能勉强维持运转,而那些没有收费职能的部门就难以为续,导致举债行为。我们调查的鼎城区很大一部分单位都有办公支出超支或欠帐。三是支出责任向后期转移,由于收入有限,即期该支的支出不能支,压力后移,日积月累形成恶性循环,欠帐越来越多,目前我市仅是工资欠帐就有11.26亿元。

2、各种政策风险转嫁。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不断暴露出来,很多转移成财政的负担。主要有:①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挂账。从清理反映的数字看,我市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总额达到31.61亿元,多的鼎城区、桃源县分别高达6.52亿元,5.40亿元,其中1998年以前政策性亏损挂帐16.72亿元,1998年以后新增14.89亿元。②化解金融风险贷款。为了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1999年至2001年,我们共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清理信托投资公司借款16514万元,申请清理城市信用社借款2778万元,申请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贷款38300万元,到2004年底,已偿还11110万元,尚欠本金46482万元。③国有企业改制兜底。为了完成国有企业改制任务,这些年来,全市财政先后筹资25亿元支持企业破产、改组、改造和安置下岗职工,其中,形成财政负债有7.3亿元。象临澧县是我市一个只有40多万人口的小县,为安置下岗职工,财政捡帐的企业基本养老金拖欠资金就有8404万元。④义务教育投入负债。1996年至1999年,为了确保义务教育达标验收,我市各乡镇由于财政无力投入资金,普遍采取了负债搞学校建设的做法,但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集资和农村教育费附加相继取消,使得原定的“三年普九、九年还债”的计划落空,遗留下来的高达7.92亿元的义务教育负债最终成为地方政府的负担。

3、基本建设举债累积。近些年来,在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地方各级政府都明显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急促上马了一大批市政、交通等工程项目,在短时间内也确实大大改变了城市面貌和交通条件。但由于这些建设项目过于超前,大大超越了财政承受能力,最后形成大额负债。这些年来,我市累积的城市建设负债达到25.41亿元,交通建设负债达到3.93亿元。教育系统在“两基”达标负债还没有消化的情况下,又大搞高中学校建设工程,仅两年来高中建设就负债7个多亿,其中有3个县一中建设负债超过1个亿。现在这些高中建设负债虽然暂时还不要财政承担,但由于负债很大,很多学校都是制定的10年以上的还款计划,一旦国家教育收费政策调整,这些债务最终还是要不可避免地落到财政头上。

4、财政支出增长过快。在现行体制空间内普遍缺失“收支紧张—支出节减”的良性传导机制,受种种条件的制约,一些地方和部门收支压力并没有转化成减人、减事、减支出的动力,有些支出项目甚至逆势而上,不降反增,进一步诱发和增加了政府负债。以安乡县为例,虽然先后几次精减机构,但由于每年要政策性安排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退伍军人,而且一些企业改制后,有些国家干部由于无法安置也逆向流动到行政事业单位,导致财政供养人员不降反增,2004年末增加到18792人,比1993年末数净增7246人,增长62.8%,加之政策性调资等因素,财政供养人员经费从4991万元剧增到15954万元,净增10963万元,增长3.2倍,财政不堪重负。到2004年底,该县保工资发放借款达到6182万元,调查报告《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另一方面,从该县近几年组织的几次财务大检查看,一些单位财务管理无序,财政支出无度,开支无计划、无标准、无节制,单位欠帐和借款情况比较多。

5、债务控制机制缺失。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但仍没有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缺乏对债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和管理,政府债务仍在继续膨胀。一是举债主体分散,举债没有整体规划,多头融资,多头举债现象严重。二是举债行为随意,对一些项目的建设缺乏科学严谨的可行性分析,建议超计划、超预算的情况比较多,对项目资金借款没有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借款随意性强。三是逃债制约措施缺位,一部分地方和单位甚至只考虑借钱,根本没有考虑过还债。

三、主要影响巨额的政府债务对我市各级政府、各级部门的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有的甚至危及到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危害了社会稳定,损害了政府形象。一是影响了财政正常运转。近几年来,我市因政府和部门负债占用的财政资金高达2亿多元,每年财政承担的偿债支出达到近2亿元,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调度,影响了财政收支运行,影响了财政预算平衡。有些县由于政府举债占用财政资金太多,还债压力太大,已到了举步维坚的地步。有一个县为了支持企业改制和发展,到2004年底,企业占用财政资金达1.09亿元,相当于当年一般预算收入的76%,使得政府工资性、维持性支出难以为继,不得不经常举债保运转。二是影响了单位正常运转。一些单位由于债务太多,一方面对单位正常公用经费支出带来了很大冲击;另外一方面,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在外化缘还债,放在应付债权人上,有些没法还债的单位,单位负债人甚至不敢在单位上班。甘县旅游局在1997年向社会借款办了一家酒店,由于管理不善,酒店只经营两年就倒闭关门了,欠社会个人债务80余万元。这些年来,几乎每天都要面临60多个债主上门或打电话讨债,严重影响了单位正常办公。三是影响了政府机关形象。一些地方由于负债过多过重,到期债务无法偿还,引发了政府偿债危机。个别地方甚至还发生了债权人采取过激行为,辱骂部门负责人,堵塞公共交通,封堵机关单位大门的现象,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政府形象。

四、对策建议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1、建立健全政府债务控管体系。一是要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结合财政、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率,债务依存度、偿债率等一整套政府债务预警指标体系,便于地方政府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控制和化解,防止出现债务管理的无政府状态。二是要实行政府债务统一归口管理。将所有政府债务纳入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由财政部门统筹负责债务统计,举债审查控制、偿债计划编制,偿债资金筹集,偿债资金调度等工作。三是要建立完善政府偿债渠道。将偿债支出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编制偿债计划。对属政府或财政本身借款的,将每年需偿还的资金编进部门预算,确保按期偿债;对属行政事业单位借款的,视单位财务状况将偿债资金纳入单位的部门预算,并采取预算通知、财政代扣等方式督促其按期偿还;对属经营性建设项目借款的,将经营性收入纳入财政专户储存或监管,确保经营收益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四是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将政府债务管理工作作为考核政府部门负责人的重要指标,对债务管理混乱无序、超过债务警戒线仍继续举债、债务不断恶性膨胀的地方,坚决追究地方政府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对擅自举债,有能力还债但不积极偿还的单位,坚决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2、严格控制政府债务新增规模。在当前债务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当务之急就是要严格控制住政府举债行为,遏制政府债务膨胀势头。具体要做到“三个管死,一个管住”:一是管死财政借钱开支,严禁财政借钱用于非生产性非建设性开支。对预算不能平衡的地方,要主动调整支出结构,压缩支出规模,降低支出标准,不得买车换车,不得组织公款旅游,不得搞楼堂馆所建设,努力自求平衡。二是管死单位擅自举债,取消行政事业单位的举债权,严禁单位欠款借钱开支和负债搞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三是管死形象工程举债,严禁举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建设。四是管住负债搞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要量力而行,不能超越财政承受能力。同时,改革政府投资公益事业的方式,推行公益事业市场化,改变过去财政包揽一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作法,对属于可盈利的项目,可以采取政府规划,招标竞争的方式,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属于可产生部分收入但不能保证盈利的项目,可以采取由财政定额补助的方式,鼓励民间投资建设,以减轻财政压力。

3、积极稳妥化解处理不良债务。对业已形成的不良债务和逾期借款,按照实事求是,分清责任,分类处理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分期分批予以化解。对粮食政策性亏损挂帐,考虑到数额巨大,地方目前切实无力承担,建议先实行停息冻结,待粮食管理体制完全理顺后再视情况予以处理。对国债转贷资金,属公益性建设的,建议上级予以豁免。对地方政府办企业借款,由企业负责偿还,企业无力偿还的按《破产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处理。其他不良债务或逾期债务,为减轻政府偿还压力,建议全部停息,允许和支持地方政府采取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出让国有企业股份等形式筹资还债。

4、调整完善现行管理制度政策。一是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细化和明晰地方政府事权界限,按照权利责任对称,事权财权相符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级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范围,确保地方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需要。二是实行财政支出的合理化、标准化、显性化、规范化,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精简地方行政机构,精简财政供养人员,科学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定额标准和办公设施配备标准,规范个人工资外收入和职务消费,削减行政成本。三是改进政绩考核机制,改变一些地方干部考核中存在着的“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重视物质业绩,轻视财务考核;重视资金投入,轻视效益评价”的倾向,科学合理确定干部综合考核指标,克服干部行为短期化。

5、允许地方发行市政建设债券。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各地公共基础建设和城市环境整治必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举债,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快速推进,形成瓶颈制约经济发展。为此,有必要给地方政府留下足够的融资空间,而允许地方政府公开发行市政建设债券,一方面既可以避免地方政府过度依赖银行融资,分散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发行市政建设债券的审批条件严格,可以促进地方政府改善治理,提高政府政务的规范性和财政的透明度,使隐性债务显性化,债务管理规范化;再者,由于债券发行购买是一种纯市场行为,通过公众购买的选择取向,可以提高建设项目的社会公益性和经济效益性。

6、建立地方风险个案拯救制度。在当前存在大面积政府负债的情况下,若中央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债务风险进行全面援救,将会拖垮上级财政,同时还会增加道德风险。为此,建议对财政状况恶化的地方,由上级政府实行个案拯救,防止危机发生,风险外延。

第四篇: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最近,我们对全市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各级政府负债已经非常沉重,单位负债比较普遍,亟需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防范和解决。

一、债务现状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政府负债数大面广,形势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负债数额大。截止2004年12月31日止,全市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21.94亿元。从债务来源看,外债6.90亿元,占5.65%,国内债务115.04亿元,占94.34%;从债务主体看,本级政府负债75.24亿元,占61.70%,行政事业单位负债26.43亿元,占21.67%;公益事业部门(企业)负债20.25亿元,占16.61%;从债务层次看,市本级负债34.51亿元,占28.30%;区县(市)负债87.43亿元,占71.70%。2.逾期债务多。截止2004年12月31日止,全市逾期债务达到86.4亿元,占债务总额的70.85%。从逾期年限看,逾期1年以下的8.65亿元,占7.09%,逾期1-3年的19.87亿元,占16.29%,逾期3-10年的44.64亿元,占36.60%,逾期10年以上的13.24亿元,占10.86%;从债务逾期主体看,政府债务逾期63.37亿元,占51.97%,行政事业单位债务逾期15.79亿元,占12.95%,公益事业部门(企业)债务逾期7.24亿元,占5.94%。

3、债权数额小。从统计数据看,全市政府债权只有9.65亿元,为债务总额的7.91%,债权债务严重不对称,而且,9.65亿元政府债权中,呆帐有3.86亿元,真正有效债权只有5.79亿元。

4、还债压力重。2004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1.52亿元,面对高达121.94亿元的政府债务总额,财政承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即使剔除拖欠、挂帐及逾期债务后,当前要偿还的债务仍有27.55亿元,其中2005-2009年须偿还的债务本金分别有6.35亿元、3.42亿元、2.87亿元、2.57亿元、2.05亿元,财政偿债压力非常大。

二、债务成因形成巨额政府债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因:

1、财政收支缺口转移。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总的趋势是财力向上不断集中,事权向下不断转移,导致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不断下滑,收支矛盾愈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支出责任加速呈现三个转移倾向,最后反映为债务的全面发生和不断累积。一是支出责任向下级转移,主要表现为支出上的甩包袱,要求硬配套,“上面开口子,下面拿票子”等形式,超越了基层财政承受能力。二是支出责任向部门转移,一些地方财政由于收不敷出,为了保平衡,往往把该由财政承担的支出责任推给部门,要求部门自行解决支出缺口,一些收费收入足够多的部门尚能勉强维持运转,而那些没有收费职能的部门就难以为续,导致举债行为。我们调查的鼎城区很大一部分单位都有办公支出超支或欠帐。三是支出责任向后期转移,由于收入有限,即期该支的支出不能支,压力后移,日积月累形成恶性循环,欠帐越来越多,目前我市仅是工资欠帐就有11.26亿元。

2、各种政策风险转嫁。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不断暴露出来,很多转移成财政的负担。主要有:①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挂账。从清理反映的数字看,我市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总额达到31.61亿元,多的鼎城区、桃源县分别高达6.52亿元,5.40亿元,其中1998年以前政策性亏损挂帐16.72亿元,1998年以后新增14.89亿元。②化解金融风险贷款。为了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1999年至2001年,我们共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清理信托投资公司借款16514万元,申请清理城市信用社借款2778万元,申请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贷款38300万元,到2004年底,已偿还11110万元,尚欠本金46482万元。③国有企业改制兜底。为了完成国有企业改制任务,这些年来,全市财政先后筹资25亿元支持企业破产、改组、改造和安置下岗职工,其中,形成财政负债有7.3亿元。象临澧县是我市一个只有40多万人口的小县,为安置下岗职工,财政捡帐的企业基本养老金拖欠资金就有8404万元。④义务教育投入负债。1996年至1999年,为了确保义务教育达标验收,我市各乡镇由于财政无力投入资金,普遍采取了负债搞学校建设的做法,但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集资和农村教育费附加相继取消,使得原定的“三年普九、九年还债”的计划落空,遗留下来的高达7.92亿元的义务教育负债最终成为地方政府的负担。

3、基本建设举债累积。近些年来,在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地方各级政府都明显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急促上马了一大批市政、交通等工程项目,在短时间内也确实大大改变了城市面貌和交通条件。但由于这些建设项目过于超前,大大超越了财政承受能力,最后形成大额负债。这些年来,我市累积的城市建设负债达到25.41亿元,交通建设负债达到3.93亿元。教育系统在“两基”达标负债还没有消化的情况下,又大搞高中学校建设工程,仅两年来高中建设就负债7个多亿,其中有3个县一中建设负债超过1个亿。现在这些高中建设负债虽然暂时还不要财政承担,但由于负债很大,很多学校都是制定的10年以上的还款计划,一旦国家教育收费政策调整,这些债务最终还是要不可避免地落到财政头上。

4、财政支出增长过快。在现行体制空间内普遍缺失“收支紧张—支出节减”的良性传导机制,受种种条件的制约,一些地方和部门收支压力并没有转化成减人、减事、减支出的动力,有些支出项目甚至逆势而上,不降反增,进一步诱发和增加了政府负债。以安乡县为例,虽然先后几次精减机构,但由于每年要政策性安排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退伍军人,而且一些企业改制后,有些国家干部由于无法安置也逆向流动到行政事业单位,导致财政供养人员不降反增,2004年末增加到18792人,比1993年末数净增7246人,增长62.8%,加之政策性调资等因素,财政供养人员经费从4991万元剧增到15954万元,净增10963万元,增长3.2倍,财政不堪重负。到2004年底,该县保工资发放借款达到6182万元。另一方面,从该县近几年组织的几次财务大检查看,一些单位财务管理无序,财政支出无度,开支无计划、无标准、无节制,单位欠帐和借款情况比较多。

5、债务控制机制缺失。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但仍没有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足够重

视,缺乏对债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和管理,政府债务仍在继续膨胀。一是举债主体分散,举债没有整体规划,多头融资,多头举债现象严重。二是举债行为随意,对一些项目的建设缺乏科学严谨的可行性分析,建议超计划、超预算的情况比较多,对项目资金借款没有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借款随意性强。三是逃债制约措施缺位,一部分地方和单位甚至只考虑借钱,根本没有考虑过还债。

三、主要影响巨额的政府债务对我市各级政府、各级部门的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有的甚至危及到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危害了社会稳定,损害了政府形象。一是影响了财政正常运转。近几年来,我市因政府和部门负债占用的财政资金高达2亿多元,每年财政承担的偿债支出达到近2亿元,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调度,影响了财政收支运行,影响了财政预算平衡。有些县由于政府举债占用财政资金太多,还债压力太大,已到了举步维坚的地步。有一个县为了支持企业改制和发展,到2004年底,企业占用财政资金达1.09亿元,相当于当年一般预算收入的76%,使得政府工资性、维持性支出难以为继,不得不经常举债保运转。二是影响了单位正常运转。一些单位由于债务太多,一方面对单位正常公用经费支出带来了很大冲击;另外一方面,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在外化缘还债,放在应付债权人上,有些没法还债的单位,单位负债人甚至不敢在单位上班。甘县旅游局在1997年向社会借款办了一家酒店,由于管理不善,酒店只经营两年就倒闭关门了,欠社会个人债务80余万元。这些年来,几乎每天都要面临60多个债主上门或打电话讨债,严重影响了单位正常办公。三是影响了政府机关形象。一些地方由于负债过多过重,到期债务无法偿还,引发了政府偿债危机。个别地方甚至还发生了债权人采取过激行为,辱骂部门负责人,堵塞公共交通,封堵机关单位大门的现象,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政府形象。

四、对策建议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1、建立健全政府债务控管体系。一是要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结合财政、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率,债务依存度、偿债率等一整套政府债务预警指标体系,便于地方政府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控制和化解,防止出现债务管理的无政府状态。二是要实行政府债务统一归口管理。将所有政府债务纳入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由财政部门统筹负责债务统计,举债审查控制、偿债计划编制,偿债资金筹集,偿债资金调度等工作。三是要建立完善政府偿债渠道。将偿债支出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编制偿债计划。对属政府或财政本身借款的,将每年需偿还的资金编进部门预算,确保按期偿债;对属行政事业单位借款的,视单位财务状况将偿债资金纳入单位的部门预算,并采取预算通知、财政代扣等方式督促其按期偿还;对属经营性建设项目借款的,将经营性收入纳入财政专户储存或监管,确保经营收益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四是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将政府债务管理工作作为考核政府部门负责人的重要指标,对债务管理混乱无序、超过债务警戒线仍继续举债、债务不断恶性膨胀的地方,坚决追究地方政府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对擅自举债,有能力还债但不积极偿还的单位,坚决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2、严格控制政府债务新增规模。在当前债务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当务之急就是要严格控制住政府举债行为,遏制政府债务膨胀势头。具体要做到“三个管死,一个管住”:一是管死财政借钱开支,严禁财政借钱用于非生产性非建设性开支。对预算不能平衡的地方,要主动调整支出结构,压缩支出规模,降低支出标准,不得买车换车,不得组织公款旅游,不得搞楼堂馆所建设,努力自求平衡。二是管死单位擅自举债,取消行政事业单位的举债权,严禁单位欠款借钱开支和负债搞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三是管死形象工程举债,严禁举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建设。四是管住负债搞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要量力而行,不能超越财政承受能力。同时,改革政府投资公益事业的方式,推行公益事业市场化,改变过去财政包揽一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作法,对属于可盈利的项目,可以采取政府规划,招标竞争的方式,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属于可产生部分收入但不能保证盈利的项目,可以采取由财政定额补助的方式,鼓励民间投资建设,以减轻财政压力。

3、积极稳妥化解处理不良债务。对业已形成的不良债务和逾期借款,按照实事求是,分清责任,分类处理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分期分批予以化解。对粮食政策性亏损挂帐,考虑到数额巨大,地方目前切实无力承担,建议先实行停息冻结,待粮食管理体制完全理顺后再视情况予以处理。对国债转贷资金,属公益性建设的,建议上级予以豁免。对地方政府办企业借款,由企业负责偿还,企业无力偿还的按《破产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处理。其他不良债务或逾期债务,为减轻政府偿还压力,建议全部停息,允许和支持地方政府采取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出让国有企业股份等形式筹资还债。

4、调整完善现行管理制度政策。一是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细化和明晰地方政府事权界限,按照权利责任对称,事权财权相符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级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范围,确保地方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需要。二是实行财政支出的合理化、标准化、显性化、规范化,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精简地方行政机构,精简财政供养人员,科学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定额标准和办公设施配备标准,规范个人工资外收入和职务消费,削减行政成本。三是改进政绩考核机制,改变一些地方干部考核中存在着的“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重视物质业绩,轻视财务考核;重视资金投入,轻视效益评价”的倾向,科学合理确定干部综合考核指标,克服干部行为短期化。

5、允许地方发行市政建设债券。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各地公共基础建设和城市环境整治必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举债,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快速推进,形成瓶颈制约经济发展。为此,有必要给地方政府留下足够的融资空间,而允许地方政府公开发行市政建设债券,一方面既可以避免地方政府

过度依赖银行融资,分散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发行市政建设债券的审批条件严格,可以促进地方政府改善治理,提高政府政务的规范性和财政的透明度,使隐性债务显性化,债务管理规范化;再者,由于债券发行购买是一种纯市场行为,通过公众购买的选择取向,可以提高建设项目的社会公益性和经济效益性。

6、建立地方风险个案拯救制度。在当前存在大面积政府负债的情况下,若中央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债务风险进行全面援救,将会拖垮上级财政,同时还会增加道德风险。为此,建议对财政状况恶化的地方,由上级政府实行个案拯救,防止危机发生,风险外延。

[1]

第五篇:地方债务发展的经济效应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地方债务发展的经济效应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摘 要】本文在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后,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正负效应,然后就负面风险效应探究当前不断提高的原因,以此提出了防范和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这对于防止我国经济大起大落、增强地方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经济效应;风险管理

一、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特别是为应对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大了地方政府举债力度,把地方债务规模推向了空前。时至今日,仍不断内生出强烈的债务需求,债务增长依然强劲。

(一)债务规模过大

截至2014年末,地方债务余额达到18.7万亿元,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之和与综合财力比率为52.25%,如计入或有债务,债务率为70.45%。沉重的偿债压力造成部分地方政府财政紧张,个别负债率较高的地方融资平台出现债务逾期或违约。

(二)债务增速过快

2014年地方债总额比2010年增长74.74%,2011年和2012年地方债增速分别达到48.20%和61.92%,明显高于其他年份。随着债务快速增长,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多头举债,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营利能力较弱等问题日益突出。

(三)债务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债务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也有地方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还有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城投债”)。部分融资平台公司自有资本金薄弱,缺少营利性项目,存在对银行信贷过度依赖、还款期限过于集中问题,对部分财政赤字较高的地方政府形成了很大压力,有债务风险集中爆发的可能性。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效应分析

(一)积极效应

(1)资源积极配置效应。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说,政府性债务融资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投资,形成了政府所拥有的各种各样的“可再生性资产”。债务资金用于资本性支出符合收益费用配比原则,有利于代际公平。因此,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格局,优化资源配置。

(2)国民经济扩张效应。经济增长通常受人口增长、劳动生产率、资源丰裕程度、教育水平和投资等诸多因素制约,其中投资又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力量。现代社会中社会总投资由政府部门投资和微观经济主体投资组成,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讲,举债投资是提高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途径。

(二)消极效应

(1)对财政风险形成信用危机。地方财政风险多表现为无力偿债、支出相对于收入的快速增长、长期持续赤字等,但最终往往集中以地方政府债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导致产生债务风险,地方政府无法按期偿还,损害的就不仅是债权人的利益,也包括政府的公信力。

(2)对金融风险产生传导效应。由于当前银行对政府机构的贷款申请大都没有纳入严格的审贷程序处理,而且贷款额度较大。如果地方政府债务清偿能力不足,产生债务风险,在地方政府不能破产,而中央政府对于大面积的地方政府债务又不能完全兜底时,只能是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债务风险则传导为金融风险甚至诱发金融危机。

三、目前地方债务风险急剧提高的原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实质是经济体制转轨中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深层次矛盾在财政上的集中体现。我国自94年实施分税制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多不匹配,造成地方政府债务不断积累。而近几年地方债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却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融资制度不规范

据统计,2014年全国9.59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债务融资的贷款占比高达40%。很显然,由地方财政变相担保的债务实质性上已经构成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及或有负债,导致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加剧,同时也对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形成显著的潜在压力,未来极有可能传递成为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

(二)债务管理不到位

面对已有的大量债务,债务管理的不到位更加剧了风险的提升。一方面,缺乏举借债务的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地方行政领导往往注重政绩,很少顾及债务结构和实际偿债能力,导致债务融资规模远远超过地方政府财力的实际承受能力。另一方面,缺少相应的偿还机制和决策失误的责任机制。致使各级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部门举债欲望不断膨胀,举债形式不断翻新,债务规模越来越大。

四、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一种系统性风险,对金融系统的稳定及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都有极大的危害,因而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凸显重要。

(一)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预警机制

目前大多发达国家选择交叉型的预警机制,这种安排可以监测不同类别和不同层级政府部门债务的预警指标。同时要以政府监管为主导,配合以相关的职能部门来完成体系的安排设计,协调各个监管主体的职能共同完成本级部门监管的任务,从而完全达到了立体化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设计初衷。

(二)加强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的信息披露

地方政府应定期宣布有关债务和资源的信息,保证政府预算的全面性和透明度,便于在政府涉及的融资和债务规模上有清晰的认识。地方政府可支配资源以及当前债务是风险信息披露的两大部分,其中债务应包括地方政府当年的债务结构,逾期债务,债务余额,还本付息额等。

【参考文献】

[1]陈俊平.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2]樊丽明等.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李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国际比较与借鉴[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4]赵晔.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下载乡村债务的规模结构风险及效应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村债务的规模结构风险及效应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班级:商业银行1班 学号:1040308120 姓名:吴冬晓 【摘要】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过大,一些地方政府存在举债的随意性与过度举债,财政入不......

    债务融资的效应分析论文(五篇范例)

    摘要:债务融资是企业常用的融资手段,尤其是我国企业,债务融资在企业资金来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的活动。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在分析......

    浅谈如何化解乡村债务

    浅谈如何化解乡村债务宋昕 付文志 程仙娟[内容摘要] 乡村债务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对我市乡村债务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解的建议。 [关 键 词]农村......

    国家高新申报风险等级及效应分析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风险等级及效应分析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一项战略性工作,涉及到企业税收、研发费用补贴、入高新园区、IPO上市、招投标;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与研究(格式)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与研究 摘要: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财政支出的不足,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但是过度的举债行为亦会让政府......

    乡村债务问题探讨[精选五篇]

    乡村债务问题探讨 冯林 祖斌 一、农村债务的成因 1、内在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市场机制不健全。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了农村市场......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初探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初探 摘要: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地方政府债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的积极使用加快了本地发展的速度,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债务......

    债务风险排查工作方案

    债务风险排查工作方案 债务风险排查工作方案1 为进一步强化我市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范,规范企业举债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按照常态化、规范化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