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债务问题探讨[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6:5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村债务问题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村债务问题探讨》。

第一篇:乡村债务问题探讨

乡村债务问题探讨

冯林 祖斌

一、农村债务的成因

1、内在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市场机制不健全。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了农村市场的发育和成长,也促使农村产业结构按照市场供求关系作了很大的调整,但在调整过程中市场信息不灵、行政干预过多的矛盾仍很突出,至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二是农业科技投入不高,农业产品没有特色、没有质量、更没有品牌,缺乏对农产品进行系列化的深加工。多年以来农民生产出来的东西,或是卖不出去、或是卖不出价钱,农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收入始终上不去。

2、体制机制成因。一是机构臃肿、人员膨胀。据统计,我市现有183个乡镇财政供养人员达24万之多,此外,还有为数更多的村级干部,吃“皇粮”的干部增幅远远大于乡镇财政收入的增幅。在地方财力不足又无法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只得借债维持机构运行。二是人事管理体制不协调。乡镇机构多而杂,且绝大部分受县级以上的条条管辖,乡镇既无机构设置权,又无人事管理权,而这些机构的人员费用却要从乡镇收入中解决,人事权与乡镇财权脱钩情况严重。三是干部任用机制错位。乡镇干部的升迁,主要是看他们的政绩,一些干部为了做政绩,想方设法甚至不惜巧立名目负债建设“形象工程”和示范达标工程,成功了的干部可能会得以升迁,而举借的债务留给后任打理,结果是一任留一任,层层累积,债务的包袱越来越重。四是政府职能不明确。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不争的事理。但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干预经济的现象仍很严重,其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兴办的乡镇企业,缺乏科学论证,技术含量低,运行质量差;其二是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包大揽,甚至不惜亏本贴息,市场格局一旦发生变化,出路没有了,债务却平添不少。

3、管理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财税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县对乡镇大多实行收入上缴、支出下拨,按国税、地税、财政三块包干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这种雁过拔毛、层层集中财力的分配格局,使乡镇的可用财力远不能维持正常需要。特别是“上面开口子,下面拿票子”的作法,国家不断出台的政策性增资,对一些支出标准作硬性规定,而乡镇却无力承担这些支出负担。同时,由于农村经济普遍落后,导致征管中欠收严重,入库不及时,财政收入任务难以实现,而上级下达的收入计划盲目递增,导致基层不得不借贷上交,违法操作。二是财务监督不力。目前在我国基层政权中,“以权代法”现象非常普遍。在一些乡镇,以行政决议来确定收支框架,财政预算形同虚设,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大,预算与执行两张皮。在村(组)虽然实行了“村账乡管”、“村务公开”,但收支无计划,管理无秩序,缺乏内部控制,群众监督更是一纸空文大多数流于形式。加之一些乡村干部搞短期行为,生活上讲排场,攀比成风,导致支出远远超过收入指标,不得不高息举债度日。

二、解决农村债务的途径

目前在一些地方试点的农村税费改革出台了一些规范政府税费行为的政策,但笔者认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固然重要,但如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债务的出路问题,必然会导致旧债未还又添新债,税费行为将再次出现混乱,从而葬送改革成果,而解决债务问题又必须从旧债和新债两个角度来寻找途径。

(一)清偿旧债的途径

1、认真清理核实,分类化解债务。从总体上讲,农村财务管理是比较混乱的,因此要化解农村债务,应在对已有的债务进行清理核实的基础上分别寻找化解债务的办法。首先对非常债务要进行剥离。对村直接借贷形成的历史债务,凡不是为农民办事的,应当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落实债务人,不能将债务转嫁给村集体;对确属用于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借贷手续齐备、使用开支合理的,可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按规定清收的村提留尾欠数逐步偿还;对村办企业所形成的债务,实行村企分开,由企业承担,企业破产、倒闭的,债权债务按《企业法》、《破产法》等规定处理。其次,对不正常的高息要按国家规定的同期利率重新计算债务利息,由此可甩掉部分不合理的农村债务。再次,对少数干部贪占挪用提留款的,应坚决追回,情节严重的还应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2、加大清收力度,偿还部分债务。对于农村债权的清收工作,应区别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针对不同的债权类型分别征收。对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尾欠,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以保证基层财政收入和税法的严肃性;对村提留乡统筹尾欠,要根据数额大小和农民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分年度计划,逐步进行清收。其次,对农户欠款,要合理分类,区别对待。对有偿还能力的农户,可通过各种办法,多途径地宣传说服教育,促其主动偿还;对极少数的“钉子户”可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对确因生活贫困当年无法偿还的,可与农户协商制订还款计划,分期偿还。

3、出卖闲置资产,减轻债务负担。对乡镇、村组的集体企业,可进行公开拍卖变现,一方面可规范政府行为,另一方面所得收入可用于偿还旧债;对集体的机动耕地、荒地、荒山、荒湖、荒坡也可采取拍卖经营权的形式,既可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又可将所获收入偿还债务。另外,对当前已被合并的乡镇的资产,特别是闲置的有形资产,采取可租、可卖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由此所得收入可用于偿债,以减轻偿还债务的压力。

4、用“一事一议”资金的结余偿还债务。对于乡村债权很少,亦无闲置资产变现等其他筹集偿债资金的村,建议在分清村组债务性质的前提下(即确认这些债务形成是村组公益建设欠下的),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从“一事一议”资金的结余中,提取一定的资金用于偿债。

(二)防范新债的途径

1、规范基层政府行为。目前还没有对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进行法律规范,谁也不能明确地界定乡镇政府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然而,严峻的现状又迫切要求对乡镇政府的事权予以理顺。笔者认为,对基层政府的行为应按照公共财政的观点,把基层政府的职能界定在行使国家政权及管理公共事务的范围以内。兴办任何企业,不应有政府行为,政府只能是从政策上扶持、从环境上创造、从工作上协调;同时进行集镇建设和其他公益事业要量体裁衣,不能只求政绩,只讲形象,而应更多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另外,要规范基层政府行为,上级政府及部门再不能以“达标升级”、“资金配套”等要求迫使基层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2、精兵简政,缩减支出。改革现有的人事用人制度,实行机构设置、用人制度与财力配套相结合,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精减机构,缩减人员开支。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严格定员定编,实行支出基数包干管理。二是配合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依法有序流动人才,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三是对村级实行“并”、“兼”,即小村并大村、小组并大组,实行村干部一兼多职,从而扩大村级规模,减少村级干部,减少村级支出。四是对性质相同的部门实行合并,减少人员开支。五是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合理规划和调整教育布局,适当集中办学,推行教师竞争择优上岗,精减教师队伍,以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办学质量。但在改革时应注意的是我国农村地域广大,各地差别较大,因此进行基层机构改革时应因地制宜制定方案,落到实处,切不能搞形式、走过场,“换汤不换药”。

3、强化乡村财务监督机制。尽管为了加强乡村财务管理,乡村财务都实行了“县管乡用”和“乡管村用”的管理制度,但可以说大多数都流于形式。所以加强管理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制度,是杜绝乡村经费支出膨胀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但是笔者认为,对于乡村财务管理实行“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只是一种过渡时期的办法,要真正管理好乡村财务,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建立健全乡村财务管理体制,同时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控制管理性支出。另外,提高乡村干部的财务管理水平、强化其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4、发展农村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不但是解决农村债务问题的治本之策,而且也是保证农村税费改革成败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各地区乡村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增强农民负担承受能力。一方面,可选择合适的项目,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应积极鼓励农户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村级可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和招商引资等形式获得收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不但可用子清偿旧债,更重要的是可降低农村财务风险,避免没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大额度债务再度发生。

第二篇:浅谈如何化解乡村债务

浅谈如何化解乡村债务

宋昕 付文志 程仙娟

[内容摘要] 乡村债务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对我市乡村债务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解的建议。

[关 键 词]农村经济 债务 对策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财政局

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乡村债务成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制约着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阻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进步伐。研究和探讨化解乡村债务的措施、办法,对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建康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乡村债务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98个乡(镇、办),1715个行政村,11979个村民组;农业人口有222万元人,52万农户。经核实,截止2005年,全市乡村债务总额31592.09万元,其中:乡级28011.49万元,村级3580.6万元;乡级债务占88.67%,村级债务占11.33%;平均每个乡(镇、办)负债322.37万元,每个行政村负债18.42万元,每个村民组负债2.64万元,每户农户负债607.54元,每个农民负债142.31元。这些债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乡镇、村级集体企业贷(借)款债务3295.30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0.43%,其中:乡级3287.41万元,村级7.89万元。

(二)乡村公益事业建设贷(借)款债务21365.17万元,占债务总额的67.63%;其中:乡级17952.57万元,村级3412.6万元。在公益事业建设贷(借)款债务中,兴建乡村学校的债务18688.13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9.15%(其中: “两基” 攻坚贷款负债17510.66万元,占公益性事业建设负债总额的81.96%。);修建乡村道路的债务2189.4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6.93%,乡村计生优抚等债务92.27万元,占债务总额的0.29%;其他债务395.31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25%。

(三)乡村发展种植养殖业贷(借)款债务5047.7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5.98%,其中:乡级4937.05万元,村级110.71万元。

(四)其它债务1883.8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96%,其中:乡级1834.46万元,村级49.40万元。其它债务主要有各种项目配套资金贷款债务、村村通电网建设、乡镇办公楼建设、维修、乡镇招待费、修理费、烤烟生产贷款等债务。如水城县滥坝镇、保华乡、米萝乡办公楼建设和维修贷款352.8万元。

二、我市乡村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盲目兴办企业,无序转型改制,增加了乡村债务。前些年,一些地方不顾客观条件,乡村经济发展规划急于求成,盲目立项,兴办企业,在缺少资金、技术、人才的情况下,举债实施,致使一些企业先天发育不良,后天管理混乱,造成亏损或倒闭。在近几年的企业改制中,对乡村企业的资产没有部门管理,更没有认真地进行产权界定、价值评估,没有经乡村领导班子成员讨论通过,把不应由乡村承担的债务转嫁给了乡村。如盘县刘官镇磨芋加工厂1993年在银行贷款57.67万元,刘官增压砖厂1992年贷款40.68万元,响水镇煤矿贷款249.86万元,洒基镇煤矿贷款100万元等等,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企业倒闭,债务无法清偿。据清理资料汇总反映,全市这类性质的乡村企业债务达3293.30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10.43%。

(二)超越实际能力,举债兴办公益事业,增大了乡村债务。近年来农村扶贫“攻坚”工作,各级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乡村也增大了投入,农村的修路、拉电、人畜饮水、修建学校、村活动室、村卫生室等公益事业,在缺乏资金,靠农村信用社贷款或者是靠欠施工单位垫付的前提下进行的,增大了乡村两级债务。仅盘县滑石乡在农村电网村村通工程改造工程中货款就达169.4万元。据清理统计,乡村两级这类债务高达1177.47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3.73%。

2004至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政策,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农村义务教育“两基贷款”猛增,贷款总额达到17510.66万元,超过历年各项 债务总额,占债务总额的55.43%,其中:六枝特区3474万元,盘县6741.26万元,水城县6595.4万元,钟山区700万元。并且,承担偿还 贷款的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加大了化解乡村债务的难度。

(三)举债实施种养业,因管理不善项目失败,乡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乡镇发展种养殖业,开发经果林、科技养猪、养牛等,本属无可非议,但是,由于对项目的考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管理、技术、人才等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不“量力而行”,盲目地上项目、搞建设,结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大多数项目失败,由此形成的债务高达5047.76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15.98%。

(四)各种项目的配套,加重加大了乡村的债务。为促进地方事业的发展,乡镇都在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但各种项目都要求乡镇有一定的配套资金,在乡镇无财力保障的情况下,只有向金融部门或个人借债实施,造成大量负债,如其他负债1883.86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5.96%。

(五)以收取“三提五统”为抵押贷款形成的债务。税改前,乡村贷款主要是以收取“三提五统”费作抵押贷款或还款保证;税改后,取消了“三提五统”,乡村没有了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由此贷款形成的债务,乡村缺乏偿款能力。

(六)政企不分,缺乏民主监督,使乡村经济秩序紊乱。政企不分问题在乡镇级并没有解决,大量乡镇集体企业产权不明晰、债权债务问题不清仍然存在,债务主体是乡镇政府还是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无法分清。同时,由于农村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乡村干部不经群众讨论同意就擅自代表乡村借款,造成债权债务关系紊乱,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三、化解乡村债务的建议

乡村债务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不采取积极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化解老债务,遏制新债务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我市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农村社会的稳定,引发农民负担反弹,增加财政风险,干扰农村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政府形象和执政能力。化解乡村债务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的紧迫任务。但是,由于乡村债务形成的因素很多,除了客观因素外,还有主观因素、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加之乡村债务数额巨大、涉及面广、时间长、情况复杂,处理的难度很大。目前,各地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措施和办法,都在摸索和探讨当中,因此,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理清乡村债务

进一步理清乡村债务的规模、种类、分布是化解乡村债务的基础条件。这必须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明确乡村债务的统一统计口径;二是确定统一的乡村债务分类方法;三是编制统一的乡村债务表;四是对乡村债务进行系统的经济分析和统计分析。

(二)建立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和减债办公室,减债办公室由市减负办牵头,负责全市乡村债务工作组织、协调及具体事项的处理工作。二是建立减债目标考核制度。把消减债务作为乡镇工作目标考核任务,列入年终考核,完不成减债任务的乡镇,追究党、政“一把手”的责任,并且不得提拔重用。三是建立奖惩制度。市财政设立减债奖励基金,按实际减债总额的一定比例奖励积极主动化解乡村债务的县(区)。此项资金仅用于偿还乡村债务,专款专用。

四是建立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和乡村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制度。审计、财政、农业等部门要定期组织对乡村债务的专项审计工作,对违反规定造成新的债务的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和数额大小,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并依法追究其经济责任。五是规范乡镇经济管理行为,加强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5]39号)精神,规范乡村经济管理行为,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乡村级债务发生。

(三)多方筹资,分级负担,逐步化解

一是按照政企分开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在进一步摸清、核实乡村债务底数的前提下,明确债权债务主体。属乡镇政府行为的,由乡镇财政逐年化解;属企业或个人行为的,由债务人负责偿还,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以达到化解乡村债务的目的。二是制定减债时间表,分按计划完成减债任务。即村级债务在2至3年内完成化解任务,乡级在3至5年内完成化解任务。三是县(区)建立偿债准备金,实行“县(区)管乡用,专户管理”。对乡级债务,县级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乡级财政筹措一部分。由乡镇拟定偿债计划,经县财政审定后,乡镇按规定时间将偿债资金存入偿债准备金专户;县财政安排的偿债准备金与乡镇的一并存入专户,合并用于偿还各乡镇所欠债务,偿还债务时,由债权人提供有效借款依据,经县(区)、乡财政确认并报县(区)政府同意后,列入偿债准备金使用范围。四是对村级债务,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偿还,资金来源主要有农村税费改革中上级明文规定给村级组织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提成留存以及其他收入,偿还确有困难的,乡镇财政可视其情况给予一定的支持。

(四)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办法偿债还债

乡村债务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解决债务的办法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办法。一是收回欠款还债。加大对个人借欠公款的清收力度;对个体、联合体承包的集体企业、林场、荒山等所欠承包金采取强制办法收回欠款;对集体、私营企业借、欠财政的资金,能用行政手段强制收回积极收回,收不回的,通过法律诉讼程序处理,倘若一时还不清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二是资产抵债。对沉淀或闲置的资产、已关闭停产的乡镇企业资产,采取招商、合股、拍卖等方式进行盘活;对荒山、林地等集体资产,公开招标,过渡经营权;城镇建设出让土地资产,收益部分用于偿还债务;三是划转消减债务。对乡镇、村级为企业担保的借款,划转企业承担;四是核消减债。对乡村两级历史上形成的呆账、死账,经本级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予以核减;对历史遗留的银行贷款,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予以核减。六是发挥职能部门优势,对口对项目化解乡村债务。如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债务,市、县(区)教育部门可从每年收取的“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还债;对乡村道路建设债务、农村计划生育、优抚等债务,市、县(区)公路、计生、民政等部门可以发挥其部门优势,积极乡化解乡村债务。

(五)采取措施防止新债

一是不得以任何名义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弥补收支缺口;二是不得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或抵押;三是不得采取由施工企业垫支等手段上项目;四是不得举债兴建工程;五是不得滞留、挪用对村级组织的补助资金;六是不得举债发放职工工资、津贴、补贴及解决办公经费不足;七是不得铺张浪费或随意增加非经常性支出;八是兴办公益事业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不得超出“一事一议”控制标准,不得借债兴办公益事业。凡违反上述规定形成新债的,一经查实,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资料来源:

1、贵州省农村税费改革资料汇编(2002-2003)

2、六盘水市税改方案

第三篇:关于乡村两级债务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建议

县政协委员 财政局局长 付贵臣

乡村两级债务问题,是目前农村工作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制约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也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既不利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成果,又不利于乡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有效化解乡村两级债务问题,我们对全县乡村两级债务现状、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

一、乡村两级债务现状

经调查,截止到2004年末,全县12个乡镇、104个行政村债务总额为42816万元,其中,乡镇级债务10096万元;村级债务32720万元。

1、乡级债务构成。12个乡镇本级债务总额10096万元,其中,欠国内银行信用社贷款717万元、欠世行等国外贷款189万元、欠财政性有偿资金1985万元、民间抬款311万元、基金会借款3665万元,其他欠款3229万元。

2、村级债务构成。104个行政村债务总额32720万元,其中,欠国内银行信用社贷款1345万元、欠其他金融机构贷款2879万元、借单位款7896万元、民间抬款3765万元、欠个人款4215万元,其 1

他欠款12620万元。

二、债务形成的原因

乡村两级债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乡级债务形成的原因。一是缺乏科学规划,盲目上项目。上个世纪80-90年代,乡镇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发展乡镇企业上来,在资金不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新上了一批项目。由于缺乏科学论证,致使所上项目与现实情况差异较大,后续资金投入又不足,形成债务。截止2004年末,全县乡级用于兴办企业债务达657万元,占总债务的6.51%。二是不切合实际,基础设施建设过热。为了发展公益事业,个别乡镇在没有资金来源的情况下,不遵循“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拆借了大量资金不切合实际的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债务。截止2004年末,全县乡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债务达835万元,占总债务的8.28%。三是依靠借贷,实现义务教育达标。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为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来实现义务教育达标,不得已靠借贷来投入,而形成债务。截止2004年末,全县乡级用于这方面债务额达830万元,占总债务的8.22%。四是违反金融秩序,高利集资融资。个别乡镇为了保证工作正常运转,不按政策规定,向民间抬款、贷款形成债务。截止2004年末,全县乡级抬款、贷款额达1028万元,占总债务的10.19%。五是管理不严,基金会借款难回收。1993年按政策规定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基金会,吸收个人或团体组织储户存款,然后将这部分存款再贷出。由于缺

乏科学规范管理,贷出的款项回收难度相当大,贷款户走死逃亡的比较多,成为呆账,这部份债务达4000多万元。

另外各种性质的周转金等财政性资金,回收率及低,甚至有的已经形成呆账。这方面债务额达1985万元,占总债务的19.67%。

2、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一是农民拖欠积累形成债务。税费改革前,由于税费没有及时全部收清,为完成任务,乡村两级干部只好想办法拆借资金,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较大的三角债务链。二是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债务。多年来,按照上级要求,村级在修路、建校、架桥、抗旱制涝等集体公益事业的发展上,每年都得投入一大笔资金,而村级积累又没有能力负担,只能靠借款来完成好上级的这些硬任务,形成债务。三是搞升级达标竞赛形成债务。80年代省、市先后开展了“铁牛杯”、“黑龙杯”、“普九”等竞赛达标活动,乡村两级为迎接好检查验收评比,不得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才力,而村级是最大的受害者。同时,各部门搞一些活动收费也都由村级统一垫付,致使村级债台高筑。四是管理混乱、挥霍浪费严重形成负债。经调查发现个别行政村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审批手续不完备,资金使用不合理,去向不明晰,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按国家财务制度核算。1996年我县开展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四清四查”工作,共查出各种违纪金额达237万元。

三、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对策建议

针对乡村两级债务构成及形成原因,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化解。

1、广辟增收渠道,靠发展化解债务。不良债务的解决,最终

还是要靠发展来实现。一是深化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对长期闲臵和经营不善的集体资产,如房屋、机电井、机器设备、机车等,可采取产权转让、承包、租赁和拍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以资低债。对乡镇政府兴办的企业或以乡镇政府名义担保贷款形成的债务,企业已经关停或亏损严重的要依法按有关程序进行破产清偿;已经转制的,由接受企业负责承担,确保这笔债务得到化解。二是招商引资,开发利用有限资源。对集体现有的耕地、水面、林地、草原等土地资源,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利用力度,通过引进资金和项目,利用集体资源、资产参股入股,实行股份合作等方式,不断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同时,要积极发展投入少、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农民熟悉和易于进行的产业项目,努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例如我县发展的烤烟生产,引进的万寿菊、大麻等种植加工项目是非常符合我县实际,而且农民易于接受、效益明显,值得推广。三是转变职能,搞好服务创收。乡村两级组织要根据条件和可能,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架起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在开展有偿服务中巩固壮大集体经济。

2、加强财务管理,靠节支化解债务。一是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要加强管理,严格监督,使有限资金合理使用,在保证办公经费的前提下,节约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二是处理呆死帐,减少债务。对于乡村多年积累沉淀的招待费、公用经费超支和村级达标竞赛等形成的债务,要依据有关政策和程序,符合呆帐处理的,予以核销,以减少乡村绝对债务。三是回收有效债权,偿还

债务。回收欠款、活化集体资金是化解不良债务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要充分利用行政、法律等综合手段,采取债权债务对转、现金实物收缴、财政扣缴等办法,大力做好有效债权的清收工作。对单位和干部欠款的要教育、引导他们带头还款;对税费改革前的农户税费拖欠,要逐户核对,分清情况,办理认帐手续,签订还款计划,逐步回收。

3、争取上级支持,靠政策化解债务。对因发展乡镇企业所欠的财政周转金、发展基金以及银行、信用社贷款等不良债务,按照政策规定,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停息挂账或核销。符合呆账处理条件的,按规定程序办理;不符合呆账处理条件的,申请国家给予政策豁免。对乡村因兴办教育、文化卫生、乡村道路等公益事业投入以及改善生产条件形成的债务,申请国家资金支持,予以核销。同时,对于上级的“三奖一补”政策,要做到用足、用好、用活,确保乡村债务得到有效化解。

第四篇:解决乡村债务问题促进党风廉正建设(定稿)

乡村债务是影响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敏感问题。平昌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一年财政收入仅5000余万元,但2003年时,全县净债务高达7.8亿元,债主多达15万个,沉重的债务负担引发的各类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严重阻碍乡镇政权的正常运行,群众对基层党政的信心不足。因此,我们紧紧抓住清财化债这个关键,因势利导,扎实推进基层

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年来,全县通过各种方式化解乡村债务近3亿元。

一、强化组织协调,依靠群众清财化债

乡村债务成因复杂,涉及面广,群众反响很大。县纪委监察局积极向县委、政府建议,由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财政、审计、公安等部门参与,组成清财化债工作组,计划3年分9批彻底清理核实全县乡村债务。我们在信访较多、债务较重的泥龙乡开展清财化债试点工作。在操作程序上,明确乡党委、政府为责任主体,制定工作方案,抽调32名县级部门业务人员组成清理班子,下设财务清理、往来核对、问题处置三个小组;按照“自查自纠、清理核查、处置问题、完善规范”等操作程序,多管齐下,分步实施。在清理重点上,把群众关注的业务招待费、农税减免、工程项目资金、借贷资金及利息支出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清理的重点内容;把行使签批权的乡村主要领导、管办财务人员等列为清查的重点对象;把财务管理混乱、债务形成的高峰期1998年至2003年作为清理的重点时段。在清理方法上,坚持清理财务同规范帐务结合,理清帐务同查找问题结合,自查自纠同集中清查结合,认定处理问题同落实经济责任结合,建章立制同规范管理结合;注重充分发动群众,分村召开动员会,播放专题片,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张贴清财公告,激发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大额收支、财务往来等实行“三审制”核查,对能直接辨别认定的虚假支出和不合理支出,经清理组和群众代表初审,核减不实部分后,落实经济责任;对难以辨别真伪、有疑点的收支业务,由清理组、群众代表、财会人员集体内审,在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当事人认可的前提下,核减不实部分并落实责任;对各种疑难帐务、经济纠葛等,召开由群众代表、清理组、村干部参加的认定处置会,公开问题,民主审议,核减不实部分并现场落实责任。个体摩托车主李文兵三年报租车费达15万元,核减退赔5.3万元。业主李在永3年冒报货款5.75万元,予以追收。青山村原支部书记张正育形象地说:“这次清理是真‘武工队’进村了”。通过清理,泥龙乡化解债务1060万元,人平化债557元,其中核减乡级803万元、村级257万元。目前,我们正按统一规划,在驷马镇、白衣镇、兰草镇推进清财化债工作。

二、坚持多措并举,探索化债新途径

在清理财务、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坚持综合治理,采取措施多渠道化债。冲转化债,对政府、集体、个人间的三角债,采取“各方到场、自愿冲转、完善手续”的办法,化解债务5200万元;砍息化债,将基层干部自定月利率在2分至5分的1.2亿元民间借款的利息一律降至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对息转本、工程款、工资福利等一律不计息,每年减少利息支出5000余万元;剥离化债,按照“谁举债谁偿还,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剥离不该由集体和乡镇承担的债务300万元;清欠化债,强力催收5000余名党员干部挪借的3038万元公款,4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被停职,9名党员干部受到查处,回收率达98。在此基础上,我们改变过去注重资金管理,忽视资源资产管理的做法,运用市场手段激活资源资产,积极探索化债新路子。推动土地流转,对长期弃耕、闲置、撂荒的土地,采取租赁、入股、返租等方式推进土地向大户集中,流转土地7.6万亩,每年收益用于偿还债务达360余万元;经营集镇土地,通过收回、置换、征用等办法,储备集镇土地340亩,全部采取“招、拍、挂”,实现经营收入3800余万元,其中清偿债务2610万元;整合森林资源,充分利用现有7.9万公顷林业资源,鼓励业主租赁、承包、买断经营权,租赁经营达3.2万亩,每年化解债务620万元;改革水利管护体制,对塘、库、堰的使用权实行公开拍卖,收益的70用于偿债,化解债务570万元;盘活闲置资产,成立县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和清产核资工作组,按照“统一登记、科学评估、依法处置”的原则,采取公开拍卖、有偿划转、竞价出售等办法,处置乡村闲置固定资产收益2255万元,其中1469万元用于偿还债务。

三、注重系统治理,着力源头控债

我们始终坚持系统抓、抓系统,注重靠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以制度规范行为,从源头上控制新债,做到有序化债。2003年10月,我们率先推进乡镇改革,撤销原10个片区工委、13个办事处,撤并34个乡镇,减少机构510个、领导职数230个,分流清退事业单位人员2506人,减少村社干部2074人,全县每年可节约支出近4000万元,既遏制了乡村债务增长势头,又提高了偿债能力。推进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乡财县管及村财乡管,乡镇公务员、教师工资、离退休人员退休费、村干部补助、现役军人优待金等均由县财政直发;严格预算约束,对乡镇办公费、水电费、会议费、差旅交通费、招待费等“五费”实行“总额控制,限额包干,分项定额,超支自负”的管理办法,公用经费按前3年平均数整体核减30作为基数,对当月超标的,下月扣减等额预

算资金。2004年全县公用经费支出比上一减少1800余万元;今年1至10月,全县公用经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减少372万元。建立财务监审制度,在财政局设立乡镇财务监审股,按月审核财务收支,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近两年来纠正不规范财务行为2653起,查出违规资金178万元。建立健全有序偿债机制,县上成立债务管理办公室,对乡村及乡级部门债权债务统一管理,有序偿还;乡镇将偿债准备金按债务总额的5至10的比例纳入综合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推行任期偿债控债责任制,把有序偿债作为乡镇党政班子的政绩考核内容,并纳入任期目标管理,制定任期偿债计划,确需举债的,必须报县审批。对盲目举债、群众不赞成上项目的2名乡镇党委书记、1名乡镇长实行责任追究。

在清财化债、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化解乡村债务是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抓手。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应着眼于管好干部,着力于管住钱物。清财化债工作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热难点问题,也是我们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维护群众利益的着力点。在近三年化解乡村债务的具体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清理乡村债务的过程,是健全乡村财务制度,加强乡村财务管理的过程;是宣传党的政策纪律和国家法律,强化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的过程;也是落实知情权、参与权,增强干部群众民主监督意识的过程;更是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过程。

化解乡村债务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强大合力。乡村债务问题由来已久,单靠纪检监察机关的力量无法彻底清理。我们始终坚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职能,坚持“资源共享,力量共组,成果互用”,有效整合财政、审计、公安、法院、农业等部门的力量,激发群众参与,综合运用法纪手段,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这是顺利开展清财化债工作的关键。

对清理乡村债务中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必须坚持“处理少数、教育多数”的原则。根据我们清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乡村不少债务是虚假债务,牵涉到大量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如我们在清理泥龙乡的债务时,就发现涉嫌违纪违法的乡、村两级干部多达79人。若严格按照规定,大多数都够追究纪律或法律责任。但我们本着“处理少数、教育多数”的原则,采取宽严相济的政策,充分运用组织、纪律、经济、法律等手段区别对待,做到既坚持原则又尊重历史,既实事求是又合情合理,既充分尊重群众又坚持组织把关。对规定时限内主动说清问题、退赔违纪违法所得的67人,依法依纪从宽处理;对民愤较大、长期挪用资金近100万元、弃职外逃3年的原青山村支部书记车刚派专案组从深圳强制拘押回县;对侮辱清理人员、阻碍清理工作的原泥龙乡粮站职工罗跃社依法实施治安拘留;对个人有贪占行为的财政所长、总预算会计实行“双规”;对该案负有领导责任的原党委书记、乡长予以停职审查;对11人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目前,该乡干部爱岗敬业,群众坚决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全乡上下形成了“心往发展聚、劲往发展使”的良好局面。

必须处理好偿债和发展的关系。一味强调偿债会不会影响发展,是我们清理乡村债务之初,绝大多数干部最担心的问题。为此,县委、政府在制定工作方案时,充分考虑可持续偿债能力,充分强调控制新增债务,充分注意提高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严格工程项目管理,凡是无审批立项、无资金来源、无规划评估的工程一律不得上马,防止因政绩工程而负债;我们加强工程监管,杜绝随意增加工程量,避免因管理不善而造成工程负债;我们着力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加快发展畜牧养殖、食品工业和劳务三大产业,加快乡村发展;我们注重寻求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点,引进四川省路桥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双滩—风滩水电站,竣工投产后,预计每年税收和股份分红收入可达3000多万元。近三年来,平昌县GDP均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第五篇:解决乡村债务问题 促进党风廉正建设

乡村债务是影响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敏感问题。平昌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一年财政收入仅5000余万元,但2003年时,全县净债务高达7.8亿元,债主多达15万个,沉重的债务负担引发的各类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严重阻碍乡镇政权的正常运行,群众对基层党政的信心不足。因此,我们紧紧抓住清财化债这个关键,因势利导,扎实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年来,全县通过各种方式化解乡村债务近3亿元。[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一、强化组织协调,依靠群众清财化债

乡村债务成因复杂,涉及面广,群众反响很大。县纪委监察局积极向县委、政府建议,由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财政、审计、公安等部门参与,组成清财化债工作组,计划3年分9批彻底清理核实全县乡村债务。我们在信访较多、债务较重的泥龙乡开展清财化债试点工作。在操作程序上,明确乡党委、政府为责任主体,制定工作方案,抽调32名县级部门业务人员组成清理班子,下设财务清理、往来核对、问题处置三个小组;按照“自查自纠、清理核查、处置问题、完善规范”等操作程序,多管齐下,分步实施。在清理重点上,把群众关注的业务招待费、农税减免、工程项目资金、借贷资金及利息支出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清理的重点内容;把行使签批权的乡村主要领导、管办财务人员等列为清查的重点对象;把财务管理混乱、债务形成的高峰期1998年至2003年作为清理的重点时段。在清理方法上,坚持清理财务同规范帐务结合,理清帐务同查找问题结合,自查自纠同集中清查结合,认定处理问题同落实经济责任结合,建章立制同规范管理结合;注重充分发动群众,分村召开动员会,播放专题片,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张贴清财公告,激发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大额收支、财务往来等实行“三审制”核查,对能直接辨别认定的虚假支出和不合理支出,经清理组和群众代表初审,核减不实部分后,落实经济责任;对难以辨别真伪、有疑点的收支业务,由清理组、群众代表、财会人员集体内审,在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当事人认可的前提下,核减不实部分并落实责任;对各种疑难帐务、经济纠葛等,召开由群众代表、清理组、村干部参加的认定处置会,公开问题,民主审议,核减不实部分并现场落实责任。个体摩托车主李文兵三年报租车费达15万元,核减退赔5.3万元。业主李在永3年冒报货款5.75万元,予以追收。青山村原支部书记张正育形象地说:“这次清理是真‘武工队’进村了”。通过清理,泥龙乡化解债务1060万元,人平化债557元,其中核减乡级803万元、村级257万元。目前,我们正按统一规划,在驷马镇、白衣镇、兰草镇推进清财化债工作。

二、坚持多措并举,探索化债新途径

在清理财务、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坚持综合治理,采取措施多渠道化债。冲转化债,对政府、集体、个人间的三角债,采取“各方到场、自愿冲转、完善手续”的办法,化解债务5200万元;砍息化债,将基层干部自定月利率在2分至5分的1.2亿元民间借款的利息一律降至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对息转本、工程款、工资福利等一律不计息,每年减少利息支出5000余万元;剥离化债,按照“谁举债谁偿还,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剥离不该由集体和乡镇承担的债务300万元;清欠化债,强力催收5000余名党员干部挪借的3038万元公款,4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被停职,9名党员干部受到查处,回收率达98%。在此基础上,我们改变过去注重资金管理,忽视资源资产管理的做法,运用市场手段激活资源资产,积极探索化债新路子。推动土地流转,对长期弃耕、闲置、撂荒的土地,采取租赁、入股、返租等方式推进土地向大户集中,流转土地7.6万亩,每年收益用于偿还债务达360余万元;经营集镇土地,通过收回、置换、征用等办法,储备集镇土地340亩,全部采取“招、拍、挂”,实现经营收入3800余万元,其中清偿债务2治理发愣功万元;整合森林资源,充分利用现有7.9万公顷林业资源,鼓励业主租赁、承包、买断经营权,租赁经营达3.2万亩,每年化解债务620万元;改革水利管护体制,对塘、库、堰的使用权实行公开拍卖,收益的70%用于偿债,化解债务570万元;盘活闲置资产,成立县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和清产核资工作组,按照“统一登记、科学评估、依法处置”的原则,采取公开拍卖、有偿划转、竞价出售等办法,处置乡村闲置固定资产收益2255万元,其中1469万元用于偿还债务。

三、注重系统治理,着力源头控债

我们始终坚持系统抓、抓系统,注重靠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以制度规范行为,从源头上控制新债,做到有序化债。2003年10月,我们率先推进乡镇改革,撤销原10个片区工委、13个办事处,撤并34个乡镇,减少机构510个、领导职数230个,分流清退事业单位人员2506人,减少村社干部2074人,全县每年可节约支出近4000万元,既遏制了乡村债务增长势头,又提高了偿债能力。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乡财县管及村财乡管,乡镇公务员、教师工资、离退休人员退休费、村干部补助、现役军人优待金等均由县财政直发;严格预算约束,对乡镇办公费、水电费、会议费、差旅交通费、招待费等“五费”实行“总额控制,限额包干,分项定额,超支自负”的管理办法,公用经费按前3年平均数整体核减30%作为基数,对当月超标的,下月扣减等额预算资金。2004年全县公用经费支出比上一减

下载乡村债务问题探讨[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村债务问题探讨[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债务问题

    材料一: 一是债务规模大,债务时空跨度长,债务构成复杂,其间由于乡镇的撤并、机构和人员的变动,部分乡镇的部分债务债权关系已不十分清晰。 二是乡镇债权中很大一部分是暂付各种基......

    制止新乡村债务发生问题思考(共五篇)

    化解乡村债务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各地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化解乡村债务。但在化解旧债的同时,一些地方又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如不尽快加以制止、......

    乡村债务现状调研报告

    乡村债务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由来已久,情况复杂,矛盾众多,已成为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县作为中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乡村负债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乡村政府债务状况研究

    乡村政府债务状况研究 摘要:近年来,村级债务问题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而不断显现,沉重的债务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村级债务引发的村级干群纠纷......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讨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讨 摘要:巨额的地方债务越来越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地方债务问题的现状,深究其影响,导出危机,再针对地方债务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

    乡村债务化解的对策思考

    乡村债务化解的对策思考 乡村债务化解的对策思考2007-02-10 16:47:48乡村债务化解的对策思考近年来,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大部分乡镇和村级组织在发展中背上了沉重的债......

    市长讲话稿(乡村债务清理分类)

    市长讲话稿 (在进一步开展公益性乡村债务 清理分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大家好,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根据国家部署,省综改办工作安排,2008年我市结合清......

    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措施

    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措施 莒县招贤镇人民政府(276526) 贺方志 目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负担的进一步减轻,而随之农村又出现各种矛盾,特别是乡村两级债务已成为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