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高中政治教材之哲学生活

时间:2019-05-12 06:2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评价高中政治教材之哲学生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评价高中政治教材之哲学生活》。

第一篇:评价高中政治教材之哲学生活

简述哲学教学之困惑

中学哲学教学是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人生第一次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让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具备辩证思维能力。由于课程的性质相对抽象,加之学生第一次接触哲学,故学生学习比较困难。诚然,新编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也注意到这一点,在教材编写,内容选择,形式及案例等方面下了许多工夫,然而在实际教学之中,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尚有一些困惑,现就此作一些简单分析。

一、从教材体系来看,归类有重大不当之处

大家知道,马克思在继承德国的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和黑格尔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这个体系除社会主义板块外,其余均是人类哲学的共性,现在连西方国家也在钻研马列著作。从宏观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前者主要研究自然领域,后者则研究社会历史领域。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三大板块: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唯物论主要讲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可我们的教材在第一课安排的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则在第二课的辩证法章节中的联系的课程内容之下安排规律的定义,然后是规律的客观性,再在第五课第一节安排主观能动性,最后总结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则不了了之。对于如此重要的哲学原理如此轻率,甚至没有用系统黑体字来表述该原理的内容,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该教材体系风行这么多年,这也不能不说是本书的一大遗憾。学生在学习之中对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属于唯物论,辩证法或者是认识论难以适从,更别说在思想上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了。

中国几千年文化中通篇是人的主宰,是圣人文化是君权思想,唯独缺少的就是规律意识,结果自然而然是人说了算,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尤其深刻。君主至上,皇权无限,打从公元前秦始皇开始甚至在今天仍有许多人都是表面讲规律,实则是讲个人权力,规则规律意思极其淡漠。欧洲在中世纪就冲突宗教神学的桎梏,按规律办事,尊重规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出现理论大突破,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力学三大定律行星三大定律等,在社会领域如何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及约翰列克的民主政治理论等均有 1 突出贡献,为今社会发展从理论上指明了方向。与此我们中国在这段三千年历史进程中在理论领域基本无建树,连伟大的四大发明也只能算是技术,没有涉及到规律的层面。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将主观能动性安排在物质与意思关系原理之后是比较科学的,一来说明它是唯物论范畴,二来是哲学第二个原理,突出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二、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并列抑或是包含?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最基本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延生出价值观与人生观。因此价值观与人生观均是历史唯物主义范畴这是勿容怀疑的。可是教材在这两个基本观点上却模棱两可,究竟是人生观大于价值观呢,还是价值观包含人生观?通过教材的学习我们很难得出结论,可是大量的练习题却涉及到这个问题。是我们的教材忽略了这点还是我们的练习题陈旧呢?通过系统分析我们应这样认识这个问题: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人皆有之,它涉及到的是事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的属性――-人的需要。如果事物的属性对人的需要有积极意义,则它有价值,反之则无价值,由此形成断定事物有无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及评价标准就是价值观。下面我们将这个观点推广到人与社会,即人(或社会)的属性―――社会(或人)的需要,如果人的属性能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则人对社会就有价值,这就是贡献,反之,社会的属性能满足个人的某种需要,则社会对个人就有价值,这就是索取,由此形成断定个人对社会是贡献还是索取及其贡献索取大小的根本观点及评价标准就是人生观。可见价值观大于人生观,人生观是在特定领域即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领域的价值观。通俗一点人生观就在人生方面的价值取向。那么后面的理想就应该属于这个特定领域,顺理成章地是也人生观的内容之一。当然,人生观属于价值观范畴,那么理想也应属于价值观范畴,不管价值观,人生观还是理想也好,显然均属于社会意识,受到社会存在的决定。这样,三者的归属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的科学的“三观”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研究的应该是各自不同的领域。可我们的教材对此却避而不谈,让学生困惑甚至让我们部分教师为难。如果教材加上上面这段推理,我想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教学必将与辩证唯物主义部分教学一样同样清晰。

三、集体主义,克服个人利益,结果是克服别人的个人利益

我们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应在全社会推广。集体主义要求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二者发生冲突时克服个人利益。这就好象一个笑话:夫妻举行婚礼时礼宾司宣布三条原则:第一条,夫人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当夫人不对时,参照第一条办理。我们的教材用的就是这个推理:第一条集体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可以尊重个人利益,第三条,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参照第一条办理。这样的推理学生不接受,全体老百姓也不接受,就连我们全体党员对这个推理也心存疑惑,更不要说让全体学生,全体人民身体力行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正当利益被无情的剥夺,表面上一说到个人利益就觉得理亏,就是思想上落后,可实际呢,许多人是高调集体主义,为集体、国家社稷着想,暗地里是为个人和家庭着想,表面上是克服个人利益,暗地里是克服别人的个人利益来满足于自己的个人利益。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假象,资本主义天天都在宣扬个人主义,却处处为他人和社会着想,我们天天在宣传集体主义,为他人和社会着想,克服个人利益,却处处在践行着个人主义思想,克服别人的个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

与其这样,不如我们用下面的推理方式:第一,人人都有个人利益,这是神圣不可侵犯,每个人的个人利益都应当得到维护和尊重,因为个人利益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自己所需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没有这些条件,个人就无法生存和发展。故个人利益是构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第二,自己的个人利益如此重要,同理可得他人的个人利益也同等重要,尊重自己的个人利益也得尊重他人的个人利益。第三,在此基础上就形成我们的道德价值判断: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正当且合法合乎道德;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是不正当不合法且不合乎道德之举;为维护他人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这就叫高尚。这高尚当然就是我们书上所说的集体主义原则。通过这样的推理,我想学生在内心上容易接受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在行动上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他人利益。

四、全面的观点,结果是什么都一分为二,模糊不清,生活中处处充斥着但书,是对还是错到底谁能述说

矛盾论是哲学的精华部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就是一分为二,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片面的观点。可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对事物一分为二,比如要批评一位学生:你总的来说表现还可以,但┅┅,好一个“但”字,可见我们思想工作水平之高。可是学生理解为:一,老师是表扬,你看我总的表现不错,二,我犯了┅┅错误,老师是在批评我。这就是全面观点滥用成灾的结果。辩证法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总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却被我们在生活中如此理解,这不能不说是哲学的悲哀!大家知道,科学是求真,答案是科学真实的,是什么就应该是什么,不是什么就应该不是什么,怎么能这也可,那也可,那到底什么是真理呢,什么是谬误呢?好一个“但”书,让好的变味,让坏的变香。改革决策失误,说什么允许交的学费,学生优秀就是优秀,却非要在最后加一句“但你在某方面应怎样怎样”?听起来十分全面,但总觉得有点怪怪的感觉。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但我们也要看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不放,不要左一个全面,右一个全面,结果是表面上看方方面面俱到,可实际上是无法有准确的界定以及使决策难以执行。现实生活中主次颠倒,滥用全面观点大有人在,这是对我们哲学全面观点的一知半解,建议在教材上对此作专门说明。

哲学是理性,是真知灼见,是科学,是严肃认真。哲学教学是让学生具备哲学思维思辨,为我们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就此,哲学教材的变动和更正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而不结合我们民族历史,国人的思维特点将为我们民族发展带来致命危害。

第二篇:高中政治2013版生活与哲学教材修订点对照

2013版生活与哲学教材修订点对照

大田一中 严钢春

P8:删除“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P16:删除“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P20:最后一段修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P2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 修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P21:删除“如果说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头脑。” P23:删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P23:最后两段修改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P3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修改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P33:最后一段修改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P36:删除“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P38:“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修改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P38:“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修改为:“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P40:“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修改为:“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P40:增加一句并作为正文第三段:“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P41:删除“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前提和依据。” P51:最后一段修改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P75:“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修改为:“辩证否定观” P76:删除“第一个活动框”

P76:删除“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的创新与发展。” P80:第一段修改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成果。”

P83:“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修改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P95:删除“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出发点。”

P95:增加一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P96:删除“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P98:正文第二、三两段合并修改为:“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不同,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等冲突时作出的选择也不同。”

P105:“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修改为:“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P109:“理论评析”的所有内容修改为:

‚理想、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应该成为我们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人生的价值有多种实现途径,无论哪种途径,都离不开劳动,离不开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类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好,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

第三篇:2013年高中政治教材修改《生活与哲学》部分

2013年高中政治教材修改《生活与哲学》部分

1、P23:内容修改“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P31:小标题“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改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3、P36:删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一说法。

4、P38:“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改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改为“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5、P40:“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改为“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增加一句“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P76:删除“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一段。

7、P105:“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改为“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第四篇: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原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1)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

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原理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了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原理

3、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内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原理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方法论: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和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②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注: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原理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内容:(1)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反对忽视价值观修养的错误思想。

原理

6、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

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 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 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反

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原理

7、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内容:(1)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判断,就成为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2)特性: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性、多样性。

(3)标准:①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②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方法论: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原理

8、价值的创造与实践

(1)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通过劳动实践和证明自己的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生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强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重要问题: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2)价值的含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3)怎样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的选择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第五篇: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原理

政治哲学生活原理

一、唯物论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W:自然界是客观的

M: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W: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M: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W: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W:运动时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M: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5、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W: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M:①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6、意识的本质

W:①意识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7、意识的作用

W: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 人能够你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调节和控制作用)

M: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客服错误的意识

8、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W: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M: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9、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W: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 ④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认识论

10、实践的特点

W: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W: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M:①要立足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

③ 发挥真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2、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W:真理是客观地,具体的,有条件的

M:要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发展和和完善真理

1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W: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脑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行

M: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

14、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W: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M: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5、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W: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M:①要从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6、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W: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M: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7、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整体统率部分原理:

W: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其部分。整体的功能机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M: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部分影响整体原理 W: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M: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到整体的发展

18、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W: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点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M: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9、发展的普遍性

W: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M: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 20、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W: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M: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21、量变与质变

W: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M:重视量变,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22、

下载评价高中政治教材之哲学生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评价高中政治教材之哲学生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政治练习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2·太原......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单元知识结构图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哲学生活》第四单元《认识社......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 世界观方法论 总结

    一.唯物辨证论 1、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 中 政 治 必 修 4 -哲 学 生 活 知 识 点 归 纳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 思考。 3 、哲学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下)(推荐五篇)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 联系的含义(P54):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联......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知识点解析高考

    第一、二、三部分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分别是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 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之辩证唯物论(一至六)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不定项选择题

    号 位 座 线 号 试 考 封 名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