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由《射雕英雄传》想到的教育问题
由《射雕英雄传》想到的教育问题
合上书卷,《射雕英雄传》中的侠骨柔肠和大漠风情,仍让我觉得回肠荡气、热血沸腾。反复浏览后,犹觉得余香满口。由于职业的思考惯性,我突然想到了《射雕英雄传》中折射出来的教育问题。仔细思量后,颇有启发,说出来供同行们作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吧。
书中的男主角郭靖,出身贫苦,家中没条件供他上学。用现在的话说,小学都没上过,也许是母亲在他未出生时,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巨大的创伤,导致了郭靖生下来就特别的愚钝,甚至有点像个白痴。与我校的学生相比,论智商,他只能算是末流。可就这样的人物,最终在他学习的专业领域内达到了顶极专家的境界。是怎样的教育模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他的学习历程。
郭靖的第一类师父是江南七怪,他们属于恨铁不成钢类型的教师。首先说他们在荒无人烟的大漠中,在毫无报酬的情况下,一教就是十年,从业精神令人敬佩。这说明两点:第一,他们对郭靖是真心爱护的;第二,他们极有责任心。再来看看他们执教的方法和效果:江南七怪对郭靖的教育是严字当头的,不分日夜、倾囊相授。郭靖睁开眼就是不停的扎马步、挽剑花,十年过去了,郭靖长成个壮小伙——仅仅长的壮实而已,和没有受教育无多大区别,草原上的男人们甚至比他还壮。当郭靖一次次愧疚的看着师父们发红的眼睛时,如果没有和他关系暧昧的华铮妹妹相伴,也许他就崩溃了——变成个真正的白痴。这付景象大家是不是很眼熟?,是的,我们就在扮演江南七怪的角色,而郭靖不就是我们面前的学生吗?。我们呕心沥血的付出,但学生的成绩总也没什么突破。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在教育中单纯的强调严格,这种不讲方式方法的严厉,哪怕是倾注了爱心、耐心,也不会让受教育者成才,或者说成才率极低。当然江南七怪的爱心与耐心,在郭靖人格成长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郭靖的第二类师父是:马珏、洪七公和老玩童。马珏算不上业务素质很高的人物。但他却是个有心人,是个讲究教学方法的人。在他两年的教导下,郭靖的专业素养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郭靖的眼中,马珏就是他实现理想的魔法师。在郭靖恢复了自信心之后,他又遇到了另一位魔法师:洪七公。比马珏做的更好的是,洪七公对教学方法的追求甚至称得上“考究”。他对郭靖的教育是深入浅出、劳逸结合、不露痕迹的。郭靖和我们这些读者一直有个错觉,洪七公教给郭靖专业知识是占了郭靖的便宜——可以品尝到美味的食品。
老顽童走的是寓教于乐的教育思路。在老玩童的“寓教于乐”中,郭靖开始了自觉的探索,人也变得阳光起来。从少年时的苦闷和无奈到青年时的爱学、乐学。郭靖终于毕业了。
我在想:郭靖的第一类师父算是不讲方法的严师,第二类师父算是明师。两种思路,两种结果。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同样是老师,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郭靖的第三类师父是:欧阳峰。准确的讲,郭靖与欧阳峰算是仇家,欧阳峰对郭靖也没有丝毫爱心。即便这样,我把欧阳峰也称为郭靖的师父。因为是特定的情形,欧阳峰不能杀死郭靖,无意间给了郭靖充分实践的机会。就是这种大量的当堂训练和每次比试后的反思。让郭靖经过痛苦的淬火之后,终于成为业界的顶极专家。
郭靖多么的不幸,他遇到了不讲方式方法的严师;郭靖又何其幸哉,他遇到了明师。随着自信心的提升,他在高兴之余,这个曾经是极度自卑的少年,竟然宽容的许诺给欧阳峰三次活命的机会。
我所欣赏的教学模式,就是郭靖的第二类、第三类师父所用教学思路的整合。如果我们能熟练的运用到教学中。我坚信我们也能创造出奇迹。
什么样的教师是优秀教师?他就是马珏、欧阳峰,虽然他还不是老玩童。
王 毅
2015年9 月17日
第二篇:王利梅由“剪发**”想到的教育问题
由“剪发**”想到的教育问题
容貌虽是天生的,但后天得体的修饰可以尽显一个人的非凡气质,一个人的发型、妆容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审美观点和情趣。仪容仪表、衣着打扮是一个人内心精神世界的外在体现,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我们不可小觑。目前在我们不少学校的部分学生中流行“明星头”、“超男、超女头”。因此个别的学校则要求男生、女生们剪统一的发型,这一规定肯定会引起一些学生们的反对。那么究竟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到底学校该不该规定学生剪短发呢,这个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教育界的深刻思考。
一、聚焦问题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学生要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里面并没有涉及“女生剪短发”的问题,女生短发的要求大多都规定为必须“前不遮眼,侧不掩耳,后不过肩膀”。而要是不遵守这样的规定,学生受的惩罚是:处分、停课、开除等等。看到这些处罚,我心里就在想有必要如此严重吗?也许学校有学校的规定,也许学校只是为了吓唬学生。但是也因为这样的惩罚方式,因为剪头发的问题而闹出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佛山市禅城区实验高中的一件事:该校校方要求高三全体女生剪短发,但来自一个班级的32名女生拒绝剪发从而遭到校方的停学处理。随后,学校又同意这些女生先回校上课,并表示会在行政会议之后于9月28日做出最终的处理决定,而这32名女生依然面临两个选择,剪发或退学。其实,此类问题在学校当中一直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在青岛,某两位女生不愿剪头发,被禁止上课挨处分,如果回去上课,那就须去德育处,教导主任帮他们剪,两位女生因为害怕而逃学在外;在沈阳,学校规定男生剪平头,女生剪五号头,走进校门只能通过校服来辨别学生的性别,幸运的是学校对艺术生放宽的要求,可以不用剪头发,由此很多学生都去做了虚假证明,证明自己也是艺术生而避免了剪头发的危险:在山东,13岁女生张某因不符合学校短发令要求,三次被赶出校门后,也许是心理压力过于沉重,在家喝农药自杀。
其实,对仪容仪表的特定要求见于中外社会的各行各业,不单是学生有仪容仪表要求,同学们自己可以列出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军人有军人的风纪要求,医生护士要穿白卦,司法公安、工商管理、城市执法、银行证券、各种企业等等都有特定的仪容仪表要求和规范,而且是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规范。
二、浅析原因
(1)剪头发的问题造成中学生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上。高三的学生,因为仪容不合格被赶出学习,现在这个时候,应该是毕业生紧张备考的时候,却因为这样的原因,浪费了宝贵的复习时间。
(2)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根本无心听课,整天都顾着梳头发、照镜子,无论是正课还是自习课,一梳就是一节课,浪费时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样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学生趁老师不再就梳头,过分地梳理头发,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在紧张的学习上,自己正处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上,他们没有很努力学习,却都把时间放在打扮上。
(3)校方方面,有的老师强行剪女生头发,甚至停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影响了学校的形象。有律师认为:“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甚至对个别学生做出停学处理并无不妥,但停学处理的标准就值得商榷。“学生的仪表是很难量化的概念,根据这点来对学生停学,处理过重,学校的做法在这一点上有不妥。”停学,让人感觉是一种无理的做法,似乎不是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给学校大大打了折扣。(4)学生认为头发长短与学习成绩没有直接的关系。按学校规定剪头发的就是好学生,不按的就是坏学生,这是个极片面的说法。不难发现,有长头发的学生,成绩也名列前茅。显然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有这样的规定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每一个人的学习跟个人的智力,能力,努力有关。
三、探究根源
中学生方面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有时并认同大人们的想法,便开始不服从,觉得自己又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利于学生的特色发展。他们不喜欢和别人的一样,他们认为一样就是去了自己的特色。
由于社会的发展原因,学生的攀比心理越来越强,比衣服,比鞋子,比书包……他们心里似乎都有一个衡量标准,谁的漂亮谁最好。对于头发,也是这样吧.学校方面
(1)学校认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个性也不仅仅只能从外表上体现。中学生应该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逐潮流,这样会影响学习和学生人身观的确立。
(2)从学校自身来讲,学生统一仪表,有利于学校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从管理制度上来讲,学校有制定这一规定的行政管理权。但是教授也认为,此项校规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对留发剪发问题,最好不要采用强行规定的方式。
四、引发的教育问题
教育管理是一门艺术,如何在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又不伤害学生,化强制管理学生为主动遵纪守法,需要教育管理者拥有管理智慧和对学生的人情关怀。强制理发,学校的管理目标从短期看可能达到了,却是极为简单粗暴的办法,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教育要求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
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也不再千篇一律,学生在多大程度上享有自由,学校该对哪些学生问题加以默许或规制,也许是众多教育管理者易忽视的问题。因为教育很容易掉进“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教育管理者只有先明确管什么、如何管,才能有的放矢,张弛有度,让学生在个性发展与学校规训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
五、谋划良方
据了解,1994年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随规范一起通过教育局发给学校的《中学生日常指导》。《规范》中写到:中学生应穿戴整齐,头发干净整齐,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同时,《指导》上说明:学生出入学校时,披头散发会显得对人不够尊重,不够礼貌,提倡女生剪短发,留长发的女生也应把头发扎起来。也就是说,如果学校经过研究,觉得有必要作出这个规定的话,那也是可以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其个性也在不断发展,他们已经意识到要突出自己的存在感。因此,他们刻意留长发或者染发,想通过这种行为显示自己的个性,让自己在人群中显得与众不同。这种心理是很自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孩子的个性应该得到尊重。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想出既有利于学校,也符合学生意愿的办法,让学生不在把太多的心思放在剪头发上面,更集中精神与学习。
(1)教育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潮流,在这些潮流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不盲目追随,不随意模仿。要知道青少年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因为过于追随潮流,影响自己,那将是一个无比的遗憾。
(2)教育学生了解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发展,帮助个性化的学生让他们知道展示自己个性的途径和方法不单是靠外在去表现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效果才更佳。
其实,个性的发展始终是要以符合社会和时代的普遍价值观为前提的,与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相违背的所谓个性的自由发展实际上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个性的张扬不是一种为所欲为的态度,不然所谓的个性恰恰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况且,不少同学在追求奇装异服时其实是在哈韩或哈日,或哈某一歌星的装扮,更谈不上独立的个性了,而是一种虚荣的不自知的盲从心理在作怪,或崇洋或媚俗,毫无独立的人格可言。(3)增强学生纪律意识,让学生明白到无规则不成方圆的道理,每一样事物都有它的规定,就像大自然每一样都有它的生长规律。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我们,就有义务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又知道现今社会,每一个领域否有它的规则,如果不去遵守,遭到的可能是别人的抛弃。有的人就是因为纪律性不强,自以为对的事就做,闯了不少大祸。
(4)教育学生体会父母赚钱的辛苦,养成请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攀比,不炫耀名牌。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要吃苦耐劳的活动,体会农村生活等,从而更好地陪养他们的良好意识。这种意识,在现在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5)学校要反思规章制度是否完全适应用于当今的中学生,思考是否有应该修改的地方,有没有做到尊重学生,有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心理上去思考,制定发型标准可传统与现代标准相结合由学生和教师以及家长三方一起制定在一定底线下给学生更多发式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避免有更多的难以辨别的事情发生。
六、结语与展望
素质教育方针要求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改变这个学生拒绝剪头发的事情需要长时间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协调和配合,更需要的是中学生要对自身身份的认识和校方对管理制度的反思。学生的任务就是读好书,专心读书。而学校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三篇:由《弟子规》想到的
由《弟子规》想到的通过学习《弟子规》和各种素质教育使我有了很大的感悟,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所以我们要有一颗善良、恭敬的心,要孝顺父母,虽然我们正处于叛逆期,但应注意压制自己的情绪,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心去孝顺自己的父母,让这座堡垒更加坚固,坚不可摧。
从小养成谦恭礼让、尊重别人的观念,讲话时与朋友或亲人不要太冲,伤感情的话不说,那样不必要的冲突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们还要珍惜时间,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似箭,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要注重自己的个人卫生,仪容仪表,对于食物不挑食,偏食,不浪费食物。
做人要讲诚信,凡事实实在在,对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应友爱同学,应多向那些品德好的同学学习,如果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心里先反省自己,再发表意见。还应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氛围,他人对我有恩惠,应回报他人。
《弟子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是学习古圣先贤文化教育为人处世的根基,只会念背不管用,重在领悟。重在行动,每一句都要落实,坚持下来,我们以后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习惯和以前大有不同。
所以我们不反要学习《弟子规》更应该继承这些中国传统美德,让我们细细地去领悟其中的真实智慧,并融会贯通,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重绽光芒,让《弟子规》的精髓在新一代人身上得到体现。
第四篇:由“爱国主义”想到的……
由“爱国主义”想到的„„
一说起“爱国主义”这个词,大家都不会陌生。我想,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我们学过很多关于革命烈士的文章,像《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小英雄雨来》等等。他们都是热爱祖国的勇士,用满腔的爱国热情来保卫祖国,真值得我们敬佩!我还读过《少年毛泽东》这本书,其中一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在中国农历的辛亥年,有一天,革命军的一位代表向毛泽东所在的学校做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毛泽东和同学们听了这场演讲,一个个摩拳擦掌,热情澎湃。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每一个热血少年身上涌动。有几个同学当场就站了起来,表示拥护革命军的主张。毛泽东听了更是激动不已,他当机立断,决定站到革命斗争第一线去„„少年毛泽东的爱国热情,真令我感动不已!
今年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王河庙革命烈士纪念堂,缅怀革命先烈。当时,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革命战士。他向我们介绍了英雄们光辉的战斗史,引领我们看了陈列在那儿的英雄遗物。看着那些打满了补丁的衣服、鞋子,我心潮起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这些革命先辈用他们的流血牺牲换来的呀!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联想到我们小学生,我觉得爱国是需要英雄,但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爱国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甚至简单、普通到人人可为。比如,如果我们坚持节水和节电,坚持不用一次性筷子,就能减少国家资源的浪费,省下来的钱就可以为人民做更多的好事;比如,如果我们合理处理自己的废品垃圾,不随地乱扔废弃物,就能减轻国家的环境污染,造福子孙后代;又比如,我们现在认真努力地学习知识,锻炼身体,长大了就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总之,爱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只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真正把祖国放在心上,我们的祖国就一定会变得更强大,更美好!
第五篇:由最美教师想到
由最美教师想到的
最近我们教育局组织号召我们深入开展向“最美班主任”学习活动。
在学习了“最美班主任”的先进事迹之后,被两位教师高度负责、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大爱情怀和敬业诚信、忠于职守、机警机智的可贵精神所感动。“爱和责任”这两个词深深地嵌在我的脑海中,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时刻牢记这两个词,以此为自己教育生涯的标尺,力争做一名怀揣着爱与责任的老师。
一棵参天大树挺拔耸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默默支撑;凌云高楼气势撼人,靠的是厚重坚硬的基石无语的支撑。那么,我们教师又靠什么来支撑我们无比睿智的人生呢?那就是——爱与责任!汶川大地震让灾区的人民教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仁爱的胸怀履行着他们崇高的天职。从来没感觉我们教师是这样的伟大,真为有这样的同行而感到骄傲。在那时就有一个想法出现在自己的脑海: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的突发事件,自己会做如何的抉择呢?英雄的教师同行与“范跑跑”成了我们同事谈论的焦点话题之一。责任心是道德的基点,在日常工作中即表现为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班主任工作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仿造学习的一面镜子。
虽然我们不能每天都遇到这样轰轰烈烈的事,但是平凡不等于我们不能去实现我们的爱,伟大的爱不见得总在伟大的时刻发生。在平常中,只要你有一颗爱心,同样会去创造伟大的爱。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我们身边的孩子,用爱去关爱他们,去关爱自己。我一直都认为教师就像一星,没有太阳那样热烈,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炫目,也没有白云那样高远。教师,日日在讲台上吟诵,月月在课堂里歌唱,回报的,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看着那些往日比我们成绩差很多的同学、朋友,几年不见,已是西装革履、洋房小车;再瞧瞧身边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呕心沥血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时青丝已变成白发,带走的除了满箱的教案,剩下的却只是两袖清风。每当这样的时候,我彷徨,我疑惑,也曾动摇,现在我明白了,没有一份爱心与责任感,他(她)们是不会那样张开双臂来保护学生的。大事不会谁都会遇到,但环顾周边就有许多值得我敬佩和尊敬的老师。她们数十年如一日,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一腔热血,一直坚守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清贫与奉献是她们的本色,责任与使命是她们的原则。
没有一个人没有私心,何况教师呢,但最难能可贵的是“幼吾幼及人之幼”,只有对子女无私的爱,处处、时时关心子女成长,才所谓尽了父母的责任。学生同时又是一个个的孩子,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同时也是“父母”。如果一个很爱自己孩子的老师,不可能不去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十个指头伸出来有长短,学生的差异明摆着,成绩差、不听话的孩子,教师不能厌恶。我认为一切教育方法都来源于一点,那就是“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作为教师,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爱可以塑造美好的心灵,爱可以诱发美好的行为,爱可以播种美好的语言,爱可以让我想到最好的教育方法,如果教师可以在教育中给与学生人文关怀,心中充满爱,那么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使班级形成一种健康、美好的精神面貌。
“成熟的老师不发火,发火的老师不成熟。”尽管自己经常压不住火,但自始至终认为这句话确实有道理,发火与不发火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态,是不是每件事一发火就解决了呢?或许学生暂时受到你的恐吓,表现的很规矩,但他的好习惯是否养成,尤其是当教师不在的时候,他是否做得很好呢?所以,无论我们遇到学生发生什么情况,必须冷静下来,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能武断地作出决定,如果没有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处理草率、不公平,学生是很不服气的,而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养生之道上说,发火会伤害自己的身体,为什么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把犯错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学生打闹了,把他喊到面前,先拍去他身上的泥土,擦去脸上的汗水;学生在一起玩耍,用指甲划破了对方,教师耐心地帮他剪掉指甲„„即使你一句话不说,他也会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更能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父母”的爱。
我希望教育是一块青草地,祈盼所有的孩子踩在上面都像跑进足球场般的欢快,而没有走进沼泽般的恐惧;希望能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情操在每个孩子心灵深处种下公正、清澈、宽容的种子,让学校真正成为所有孩子公平、快乐、成长的平台。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根本,同样也是师德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在当下应更多的体现出无私奉献,少一点功利追逐。在此我想说:我将永不愧对教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
让我们守候着这方“三尺土地”,用三寸长的“白铧犁”耕耘岁月,让我们的青春在爱的奉献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