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 2

时间:2019-05-12 06:4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 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 2》。

第一篇: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 2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

利川市谋道镇谋道初级中学

李洪星

利川市谋道镇位于鄂西部边陲,属于典型的农业之乡。以往农业以产粮、药材、种植和猪、鱼养殖业为主。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招商引资下,谋道镇旅游、建筑迅猛发展,当地老百姓在发展过程中受益,谋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同时也在不断地更新着谋道人的观念,谋道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迫使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学习、适应、发展。

一、现所处地教育现状及原因

1、教育周边环境不断恶化

以谋道初中为例,谋道初中位于谋道镇更新村三组,毗邻谋道镇街道和民生村,名曰:小庐山,这里风景优美,人杰地灵,但是这是一所迄今为止没有完整围墙的初级中学。学校虽然竭力守护校园,维护谋道人民的利益,但是作为弱势群体的教育在全民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不过是一颗小水滴。近几年来,学校校园被强行侵占修建商品房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以上,甚至学校厕所被挖塌,教师宿舍成危房。期间政府也全力参与调解,但总是以学校校园受侵占,教师心灵受创伤为结果。其他一部分学校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被侵占现象。由于谋道初中没有围墙,社会闲杂人员出入学校自由,特别是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严重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要花费很大的人力和财力来维护校园安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教育经费不足和支出结构失衡

近年,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但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品。而且投入的这些经费盲目的用于新建房舍,添置设备器材,凸显出面子工程、形象工作。对于教育的本质和核心要素却视而不见,教育成了不少人装面子、捞票子的工具。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培养有用的人才,知识、能力不是有用的绝对标准,唯社会所认同,唯能为国家所用才能称之为有用人才。目前,教师工资支出比例在教育经费中偏低,教师在物价暴涨中生活拮据,物质作为人的第一需求,精神作为人的第一追求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由此产生的道德偏差势必影响着学生发展,更新着社会的价值观追求,当然也就改变着这个社会赖以生存的根基。教育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即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学习的主体,理应放在第一位。国家的贫困生生活补贴和营养午餐的确改变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说话,但是却改变不了学生亲情缺失,道德下滑的事实。有些学生在骄奢中堕落,教师在无奈中失落。教育者即教师,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导师、学习的指导者,生活的守护者,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保护,但是,这个社会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一切的社会,教师的地位不知排到了哪一位?合理的经费支出比例能体现对等的社会认同,个人才能找到价值归属。

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老龄化严重

在现行教师队伍结构中,有师范院校的大中专生,有民转公的教师,有非师范专业大专生。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教育这座大厦。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绝大多数是中年人,他们构成这座大厦的主体,竭力的维系着教育这台机器的运作。非师范专业的多为特岗生、新进编教师,他们使这座大厦充满朝气活力,给教育全新的诠释,但是这是一支极不稳定的队伍,公务员、进城是他们人生的追求,没人能阻挡他们进取的脚步。老教师是经验和资源,但大部分老教师不会英语,不懂微机操作,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老化,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开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老化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主要有教师队伍的进口、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的待遇、现行教育用人机制、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问题。

4、教育均衡是口号、城乡差距再扩大

教育均衡可以作为奋斗的目标,但是不可能作为现实目的,它的提出有鞭策和督促意义,但找不到现实意义。这好像是到长江里去分辨出来自小溪的那一滴水来。比如,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优秀的教师不断地招考进城就是对教育均衡的最大讽刺。城市与农村的地域差异、办学方式的不同和教师发展空间容量是农村和城市均衡不可逾越的现实障碍,除了被均衡。按现实状况去认知、分析、总结,我们不难发现,教育均衡的同时,事实只会城乡差距扩大:城镇学校在壮大,农村学校在萎缩。因为办公经费按照学生人数下拨,农村学校会不断消失,城镇学校会更加臃肿,教育还均衡么?

5、读书无用论有所回潮,学生辍学率逐年增高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教育成本成倍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加之传统愚昧思想作怪在有些学生, 家长身上,读书无用论又有所回潮。他们主观认为孩子不读书可以早挣钱,多读书,多花钱、晚挣钱。这种思想反映到农村中小学教育上就是农村学校出现了低入学率、高辍学率现象。国家教育部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逐年下降,中小学生的辍学率逐年上升。许多本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少年儿童却过早地走向社会,成为劳动力,维系着这个社会的当前繁荣。

6、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

从整体上看,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很多农村学校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不齐全,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事实上,很多孩子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接触过音乐、美术、舞蹈、电脑这些课程。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课程,却是农村孩子的心里唯一的向往。但即便如此,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很明显,这投资成为农民的主要负担。我们只要粗略估算一下,就可知道培养一个高中文凭的毕业生要3万多元,这对于当前这个村子的农民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几年的汗水都不一定换得到。不少视野开阔的家长认为就算教育费用再高,他们也一定要让子女完成学业。因为他们深知没有知识(或者说没有文凭)在如今的社会是越来越行不通了。就像他们自己,大多是小学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好一点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到工地、矿井当劳工,这些地方的劳动条件很差,生活很艰苦。虽然他们自己不说,可家人都知道,他们在那些地方干活是拼了命的。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很简单,子女能好好学习,将来学有所成。虽然他们自己的生活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很艰难。但对于子女的要求,他们大多都给予满足。而这一切,作为子女的又有几人能真正了解呢?

7、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州、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当前不少农村初级中学,老师们早晨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的老师还要辅导到10点钟左右,查寝后才回去睡觉时一般都在12点左右,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8、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隔代教育,父母除了钱和物给予孩子的非常有限,这就通常说的留守孩子,这一部分不少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

二、解决的途径

(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制,改善农村教学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素质。这对减轻农民负担,培养农村人才,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具有长远意义。

因此,政府作为是核心,教育主管是关键,教师做事是源泉。

(二)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农村网络化、信息化。城市拥有信息、科技、文化等无形资源的优势,而这些城市先进文明,目前没有充分辐射到广大的农村,造成了农村信息资源的匮乏,使农民难以增收,制约着农村的发展。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关键在于推进农村网络化、信息化,极力架设城乡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在城乡信息“高速公路”的带领下,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发展,推进农村教育。

(三)从源头上把关教师进入渠道,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激活教师的教育热情,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培养高水平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符合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教师队伍。从选拔、培养、保障、管理、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

(四)健全留守学生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如何解决“留守学生”的入学难问题,如何加强对“留守学生”管理难的问题,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面前的头等大事。1.应该先了解学生家里的具体情况。现在每个家里基本都有电话,学生的情况可以定时与家长联系,家里可以根据学生随时发生的事情进行家访。2.建立“留守学生”住宿生成长档案。每学期学校要了解全校“留守学生”住宿生的家庭状况,托管情况,打工地点,联系方式。期末将“留守学生”学生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装入成长档案,与家长交换意见,提出教育方法。

3、从各方面关心,引导学生。(1)从生活中的小事去关爱学生。(2)在学习中用心去引导学生。4.在学生纪律方面做好严格要求。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教不严,师之惰。”大多数的留守孩子有着独立自理能力,但也有不少的孩子原因缺少监管而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通宵上网、抽烟、酗酒、打架、早恋、偷窃等,面对种种问题,学校应该严字当头,严肃处理,对问题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之以威。严格要求学生,可以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上去了,就大有希望。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之所以能得到大面积推广,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之所以能大量向沿海地区和城镇转移,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数以亿计受过义务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作为基础和支撑,农村普及义务教育有很大成绩,功不可没。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都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对广大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农村全面“普九”,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二〇一三年八月十五日

第二篇:浅谈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策略建议

浅谈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策略建议

阜阳循环经济园学区中心校李树军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加之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开展,近几年农村学龄人口逐年下降的趋势日益明显,校舍空臵现象严重,农村学校进行整合是一种趋势。如何在学校布局调整中趋利避害,减少对学生、教师造成的影响。需要重新优化教育资源,合理利用闲臵的校舍,从长远眼光看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更好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布局调整;教育现状;策略建议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基石,也是传承文明、促进繁荣的基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在宏观层面上,研究分析、探索改革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状况。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低生育政策的继续执行,目前农村学龄人口急剧减少,导致部分校舍或学校闲臵。为应对上述变化和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便开始着手进行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工作。2006年6月教育部通知,强调“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在这种精神的贯彻下,撤并学校有放缓的趋势,但仍有很多农村学校被撤并将不可避免。据统计:“从1990年到2008年,我国小学和初中分别由766072所和71953所分别减少到300854所和57701所。”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主要表现出以下四种特征。一是在方式上以撤并为主。撤并均以布局不合理、危房数量较多且生源相对不足者为重点对象,通常做法都是将生源少、办学条件差的并入学生多、办学条件好的学校,至于何所学校停办、合并等,主观人为因素十分明显。二是在地域上以乡镇办事处现有行政区划为单位。由于乡镇政府通常都设在交通便捷、人口集中且经济基础雄厚的地方,因而,学校布局调整通常都是:初中以现乡镇政府所在地为单位、小学以村为单位,在乡镇行政区划内进行布局,调整仅在本乡镇之内,乡镇之间的学校各自独立平行、互不合并。三是在问题解决途径上以兴建“寄宿制”学校为主。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许多学生不得不到村外小学就读,为解决上学期间的诸多困难,各地在学校布局调整时大多都采用“寄宿制”。四是在推进上以行政力量为主。自国家实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来,各地均将此视为政治任务予以落实,通常做法都是采取“成立班子,宣传开路,现场办公,经验总结,全面推广”。这种行政化的措施,虽然也会考虑学校布局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但一旦成为政府行为,盲目、偏差乃至失策便会在所难免。

二、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受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人口分布状况变化的影响,这种国家倡导、政府行动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虽然有利于减轻村舍办学的负担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但也给学生和学校带来许多问题,目前看校舍撤并前后都会对学生和教师造成一定的影响,短期内农村学校整合过程中存在教育资源较大浪费现象,需要合理利用减少损失,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臵,提高办学效率。

(一)、对学生学习及身心健康的影响。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不论是合并前后,都对学生学习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撤并前由于学生人数的锐减,教育主管部门必然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的教师,有时一个班级只有一个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合并后虽然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都较多,但又导致保留下来的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室,又不得不进行大班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合并后对学生而言,一是增加了学生本身的入学困难。我国是一个山地、高原、丘陵占很大比例的国家,目前情形下,广大学生上学本身就已十分不易。由于撤并后的学校绝大多数设在乡镇所在地,学校服务半径相对过大,致使许多低龄入学儿童难以做到就近入学,也使许多儿童在本应入学的年龄段推迟入学时间。另外,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在6—12岁之间,如此年纪就离开父母独自住校,个人日常生活全靠自理,其困难可想而知;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其困难与麻烦就更为严重。并且,由于长期寄宿在校,许多原本应该从事的农活,此时也不用再去从事,这对于农村学生劳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极为欠缺的,也是一种剥离学生乡土情节的不当举措。二是增加了学生所在家庭的困难。撤并之前,因为小学低年级通常都设在本村,食宿均可在家解决,因此,学生花销不大。但撤并之后,走读的学生近的还行,远的则至少中餐要在学校就用,即使餐费再便宜,每月亦需开销百余元;寄宿的学生开销就更大,诸多费用加起来一年至少近千元,这对一个普通村民家庭特别是贫困山区家庭来说是不堪负重的。另外,子女自幼便在校寄宿也增加了家长对子女的精神负担,毕竟子女年龄偏小,且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家长对子女离家寄宿的衣食住行、营养安全、性格、同伴关系处理等担心是不言而喻的。再者,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的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然而布局调整后,造成部分学生上学路程的增加和不便,农村寄宿制的实行解决了路途遥远学生的上学不便,但是部分学校住宿条件比较差,宿舍楼面积小,需要两个学生挤在一张床上。学生们每天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这些情况不仅影响其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影响学生们身心健康发育。

(二)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一般认为,撤并前教师的工作量应该非常轻松因为所教班级的人数一般只有几人或十几人,但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却与我们的想象大相径庭。其原因在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备课一节不少,由于学生太少,无法配臵艺术类等薄弱科目教师,所以只能以语、数课程为主。合并后,就学校而言,增加了保留的学校的管理难度与教师工作量。由于学生人数突然增多,保留的学校一时没有比较多教室,只好采用大班教学,虽然表面上教师的课时减少了,但教学任务却增多了,上课很难有针对性、个性化教学。教师们既要备课、上课,还得管理学生生活,一天下来许多教师累得腰酸背疼。在许多乡镇中心小学,绝大

部分教师从早晨六点半起床一直到晚上备课十一二点睡觉,其超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量超乎人们的想象。另外,由于小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相对较大,在相对封闭的寄宿学校环境中,来自地域不同的学生常易滋生矛盾,人格羞辱、语言要挟、分派打架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增加了校方的管理难度。此外,停办或关闭也会影响到原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致使关闭前的学校不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投资,而且校内和周边的议论也使得师生不能安心教学。

(三)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很多学校在合并过程中,加速恶化了被撤并学校的变迁状况。随着一些村小的停办与撤并,部分教室闲臵,然后逐步到整个学校。这些校舍闲臵是一种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有些新学校刚使用没几年就被撤销,原有学校的财产管理与利用状况发生较大变化,其动产可能已得到相关处理,但其不动产的管理却很不理想,大部分不是闲臵废弃就是迅速废弃,要么就是无故被私人窃据。

三、学校布局调整的策略建议

在现有情形下,调整并完善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是必需的,因此,其问题主要不在于争论是否需要调整,而在于要思考如何进行调整。根据“初中(含九年制学校)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自然村不再设臵教学点”的布局原则,为确保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学校布局调整提出以下方面的策略建议:

(一)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最终目的学校布局调整应该首先考虑如何确保学生在入学起点上得到相对公平的对待,并进一步明确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调适完善,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促使教育均衡发展,而非简单的撤并和压缩。另外,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应在确保乡民渴望教育得到满足、乡村学生不因撤并学校而失学、乡村现有教育资源不浪费的前提下进行调整。不要出现将整个乡村学校布局的调整简单化为单纯的“收缩”与“撤并”,使原本应该着眼改善乡村教育结构和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学校布局活动异变为为少数好的学校扩充生源的行为。

(二)确立学校布局调整原则和标准

调整学校布局,不是简单地撤并几所学校,而是对原有教育格局和教育体系的一场变革,必须始终坚持全局的、发展的、效益的和质量的观点,统筹规划,着眼长远,科学制定布局调整总体规划。针对农村偏远学校学生少、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教师不稳、教育教学质量较差的情况,一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对每所村小的规模、服务半径、学生构成、家长愿望等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二是研究制定调整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的意见。确定小学低段就近入学为主、高段向完小集中、初中向乡镇中心校集中的原则,要保留必要的村小低年级教学点。在制订学校布局调整和规划方案时,我们必须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要特别关注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三个因素对学校布局的现实制约问题。对凡在一年级入学生员数量达到一个班级规模的村落,即便采取“一师一校”或“个人包班”制,也得确保设立至少一至三年级的教学点。以单程1小时为就学半径确定小学教学点,小学1-4年

级在校生60人以上设立教学点,1-6年级在校生100人以上设立教学点。三是精心组织实施。各地要成立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的学校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分制定了逐校调整方案。村小撤并时由学校、乡镇政府和村两委共同组织召开家长会,初中撤并时由学校和乡镇政府共同组织召开家长会,统一学生家长意见,确保无一名学生因撤并而流失。撤并工作本着“先建设、后撤并、重宣传”的原则进行,在撤并学校时,要坚持做好对群众的解释工作,使群众理解支持撤并工作,防止因撤并学校而出现上访、闹事事件,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撤并后,联合办学的村委会领导要经常到联办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切实解决学校和师生的困难,特别要多渠道解决特困家庭子女读书的经费,防止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具体应为:

1、保留。尽可能保留建校历史长、规模大、管理水平高、教育质量好、社会声誉高的学校,重新设定办学规模,通过调整学校用地规模或保留原学校的用地,调整班级数及建筑规模等方式提高学校建设的建设标准,发挥其办学优势。

2、优化合并。对于周边无可扩征用地的学校,同时又与附近学校的施教区重合的学校,通过合并、兼并、联合办学等规划调整和资源重组的方式,扩张优质教育,带动新建和薄弱学校的发展,而使学校达到规范化学校的标准。

3、迁址新建。对于部分学校教育质量好,社会声誉高,但用地紧张且周边无可扩征的用地,则可通过迁址新建使学校用地、生均用地等标准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4、撤消臵换。此类学校其学生人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配备等均没有达标,且周边无可扩征的用地或合适合并的学校,规划撤销或与其他用地及设施臵换。

(三)大力推进寄宿学校建设,满足留守和边远学生寄宿需求

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首先要集中精力建好镇中心中学和中心小学。将镇中心中学和中心小学尽可能先建成寄宿制学校,要建设一所,完善一所,办好一所,使偏远、条件差的农村小学的学生能够集中到设备完善的中心学校寄读。这是解决主要矛盾、重点突破的思想方法,更是有效解决大量学生外转的长久之策。创造条件撤并一些规模小的农村学校,尤其是100人以下的小学,要逐步取缔并入镇中心小学。这样既可以达到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解决学校分散、班额过少,学校无生气、教师无朝气、学生无锐气的现状,又能解决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个别特殊的,暂时可保留教学点。要规范和完善乡镇寄宿制学校的设施及日常管理。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学校也要多方筹措资金,为寄宿制提供完善的软硬件条件。同时,学校要建立健全寄宿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专职生活教师;无条件者则应为那些在寄宿生身上多花精力与时间的教师制订出相应的补贴方案。

(四)加强被撤并后学校的规划和利用。

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重新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明晰产权,以便依法处臵上述资产。可利用这些闲臵的校舍办幼儿教育,当前农村乡镇公办幼儿园很少,可以利用这些闲臵的校舍办幼儿园,至少可以办幼儿大班。《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二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如果在这些闲臵的校舍开设公办幼儿园,一方面可以提高校舍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又可让孩子接受正规、合格的幼儿教育。也可以利用这些闲臵校舍举办职业培训、成人学校等。如果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避免校舍又一次重复建设,不管是采取何种方式,我们都要将其闲臵不动产有效地利用起来,以发挥其功用。

(五)统一调配城乡教师资源,着力提升乡镇整体教育质量

为了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要积极引进农村教师,坚持每年定向招聘一批农村教师到城镇。二要选派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建立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和县城教师定期交流轮换制度。三要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实施城区学校结对帮扶农村学校制度。四要实施片区联合教研组制度,统一开展教学研讨、质量考评等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均衡提升。

总之,义务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关注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就是关注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努力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EB/OL],(20064)6-09)[2009-05-1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全国农村

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36

[3]谭鑫.张璞 对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及其调整的思考[期刊论文]-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2)

[4]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04

[5]《农村教育整体改革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7.1

第三篇:当前农村幼儿自信心的现状及培养策略[推荐]

当前农村幼儿自信心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淮安市王营镇中心小学幼儿园机关分园 陈丽 教龄:14年 职务:教师 [摘要]:自信心是幼儿的重要品质,有了自信心就成功了一半。培养自信心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幼儿自信方面的表现症状进行观察,分析其产生的自身和非自身的因素,从而提出家长和幼儿老师共同协作、以老师为主的教育方式来全方位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适度的帮助他们,最大可能地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引领他们迈出人生自信的一步。

[关键词]:幼儿 自信心 培养 园教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必备的重要品质,有了自信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是个体对自己的正面肯定和积极确认程度。自信是相信自己成功,是人的优秀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自信心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是确定有把握去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是敢于肯定自己、确立目标、追求目标的情感体验。自信才能有主见,才能做出他人未做之事。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说过:“自信,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

缺乏自信心,就会产成心理上的自我鄙视、自我放弃、自我否定、自我挫败。缺乏自信心,就会达不到可能实现的目标,因此说自信是人生的关键。每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都应强化自信,失败不灰心,受挫不气馁,顺利不自负。要学会适应社会,努力奋斗,实现自身价值。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让孩子们走向社会迈出的重要一步,自信心强的幼儿能较准确在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客观困难,在新的活动任务前不胆怯,不畏缩,能主动参加,开动脑筋,能积极去解决困难,经常能大胆发表意见和建议,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

本文主要通过对幼儿的自信心的表现症状分析,找出产生不自信的各种原因,提出家长和幼儿双层递进培养,重点突出幼儿园教育,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适度的帮助,全面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幼儿成功走出人生第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农村幼儿不自信的表现症状

现在,在我们乡镇幼儿园的孩子也是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虽然他们也基本上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父母和长辈的万分呵护,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好象没应该产生自卑的心理,其实不然,根据我的观察接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接近50%的存在着不自信。幼儿的不自信表现症状较多,但大多

数的症状表现是:不敢说话,老师提问时,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常常表现出胆小、退缩、逃避,在活动中缺乏积极性;不敢与人交往,不愿意与同伴交往,惧怕尝试新任务;还有的表现为过分依赖别人,常常羡慕其他小朋友,少数的表现为过分听话,要他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们班有一位女孩子很不自信,说话声音很小,头一直低着,说话的时候不敢看对方的眼睛,常常往不显眼的地方躲藏,而且有时候会出现紧张的情绪,一直摆弄手指头或者紧紧抱着玩具或者文具,一直坐着不吭声。

二、原因分析

(一)自身的因素

1、身体缺陷、智力缺陷或迟慧:有少数幼儿由于天生的原因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眼睛小,皮肤黑,个头矮,身体过胖或过瘦等一些身体小的缺陷,也有的存在着一些智力因素上的不足,比如反应迟钝,智商偏低等,少数的存在着智力发育慢出现迟慧现象,因此幼儿的先天不足有时候直接导致幼儿产生不如别人的感觉,觉得自己很笨,在与别人交往时会出现胆怯等,也会使得幼儿在完成老师或者家长布置的任务时表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2、性格上的缺陷:有的小朋友天生就性格内向、加上从小家长教育不到位,往往看出这些幼儿很不合群。

(二)非自身的因素

1、物质因素:由于幼儿的家长的千差万别,导致孩子出生的家境不同,家庭贫富、家长的收入等都不同,对幼儿的投入就不同,表现为孩子的穿着、学习用品、接送工具等都明显不同。有时候会让一些幼儿产生不如人的感觉。

2、人为因素:由于各种原因,孩子在婴幼儿期受到的教育相差很大,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有的也过分严厉,使得孩子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困苦,比如有的从小就依靠母乳喂养,使得孩子养成了不通过努力就获得的依赖想法;有的家长也过多否定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更多的是对孩子过分希望、与其他孩子进行横向比较,常常对孩子说:“你看人家小牛牛或者小妞妞,你笨死了”。这些都会使孩子不敢大胆,畏首畏尾。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对儿童来说,信任、耐心、责任感、自信心、投入是最重要的5种品质。后天的培养对这些品质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年龄较小的时候,对于自信心的培养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家长是教育的主导者和施教者。那么当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主体应该是我们老师,这将也是我们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认为,幼儿园在培育幼儿的自信心方面,要和家长一道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双层教育,递进式培养,因为幼儿也是不断发育和不断总结,可塑性极强,有很多的事和道理都是很快地明白,并不断的成长的,有的过去不会做的,过几天就会了。因此要注意观察,实施递进式培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制定目标,分步培养,家长要让孩子学习一些技能方面和语言方面的东西,老师则必须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应该言谈举止各方面都进行教导,最终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让培养出的孩子“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全方位培养他们,“敢想”就是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给他们一双想象的翅膀,一个缺乏想象的人,将不可避免地幽闭在他个人的狭窄的情感的紧促的圈子里;“敢说”就是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想到的,自己的意见、自己的要求和自己的方案,表达可以让害羞死去,让计划开花;“敢做”就是放手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或者借助工具能实现的事,在适度地范围内让他们自由行动,自由发挥,自由解决;“敢当”是一个重要的人格品质,对于成功的要表扬,对于失败的要指出,并让孩子们勇于承担失败的责任,令其改正,因为在生活的慢慢长途中,坎坷失败难免,告诉他们必须敢当,不能逃避和推诿,和他们共同分析产生失败的原因,对于改正后的行为要大加表彰。最终的培养目的就是能够让孩子们常常说为“我能、我行”,而不是“我怕、我不”。

(一)家校协作,共同推进

就是家长和幼儿老师都要依据孩子的特点,动态观察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对孩子充分信任,尊重幼儿,让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权: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充分信任他们的能力,尊重他们的想法,告诉他们“没问题,你能行”,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意见,并在适度范围内协助他们完成有创意的事情。在一些事情上让他们能有自己的权利,比如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搭什么样形式的积木等。

2、经常和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成长,除了衣食住行方面的关心,更多的是家长和老师和他们进行心灵沟通,要求了解他们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想法,回答他们的疑问,明白其不能完成某项事情的原因。

3、教孩子一些技能,对他们的保护要适度:要让孩子不断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比如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洗袜子、整理书包文具、甚至打扫除等很多很多安全性强但孩子又能通过努力完成的任务,不要万事包办,对他们的保护要适度,“让他们能摘到够得着的苹果”,使他们感受努力成功的喜悦。

(二)突出园教

家长由于时间和对幼儿认知的局限,他们大多在物质层面上关心幼儿的较多,对于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成长影响较大,因此,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方面,幼儿园的教育非常重要,老师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因人施教:必须熟悉每一个幼儿的家境、性格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弱化幼儿对家庭条件等物质因素的重视。同时对一些少数孩子进行重点教育:比如对不自信的孩子可以进行多关心,上课多让他们表现发言,不会的要适当帮助其完成,不喜欢与别人沟通的,进行分组,让活泼的和内向自卑地在一起,让动手强的和不敢做的在一起,并不断改变分组,让他们都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孩子,提高交往能力和表现能力。

2、动态培养:幼儿在幼儿园里,随着时间的增长,智力和能力不断增长,因此要不断更新提高教学目标,让他们逐步增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苹果的高度也不断提高,让他们有不断攀登的欲望”。比如让他们从玩玩具到制作一些玩具、创新绘画、学做手工、讲现有的故事到编故事等。

3、激励为主: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鼓励是幼儿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心、勇气和上进心,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赏识教育,以激励为主,比如孩子回答老师的提问时,答对了就认真表扬他们“很好、继续努力”,即便答错了也应该鼓励他们“回答的不完整,下次努力,下次一定行”。

4、检验调整:老师应该制定完整的培养计划,并对照检验,及时调整。看看老师的计划目的是否达到,是不是让有些自卑的孩子开口说话了,动手做事了,主动交友了,老师要记录孩子们的点滴成长,发现问题时,要努力改正,比如课堂气份过死板或过活跃,小朋友之间过冷漠或过热情,都要求老师及时发现,适时调整。

当然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对过分自卑的孩子和身心有缺陷的孩子要有耐心,同时,一定要注意适度培养,注意过分自信的现象的出现。家长和老师要多多沟通,及时发现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优缺点,共同制定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教育方法。

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适度的帮助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原则,家长和老师双层递进式,以老师科学教育为主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主要手段。一个人能否战胜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取得成功,其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引领孩子自信地迈出人生第一步,让幼儿拥有最大程度的自信心,培养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身心俱健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升群:科学教育中幼儿的探索性行为研究 [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林永海:幼儿教育心理学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3、徐秀嫦 张雨民:幼儿身心发展观察与评估 云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第四篇: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

农村小学具有布局散、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学习交流少、文化氛围滞后等多方面的劣势,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

1、职业精神缺乏。

2、教育思想滞后。

3、教育观念陈旧。

4、教学手段落后。

5、学习意识淡漠。

6、科研能力薄弱。

7、竞争意识不强。

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重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

3、更新教育观念,创优阅读范式,提升理论素养。

4、重视校本培训,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

5、创新管理模式,激励教师成长。

就英语学科而言,如何才能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我认为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采取措施,稳定和壮大农村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帮手。

2、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抓手。

3、加强教师自我发展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推手。

(1)、提高教师素质,必须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入手,让他们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2)、教师的自我发展应该是自主性的。农村英语教师应不断进取、自觉提高学历层次,而且要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基本技能。应经常接触英语,如多阅读新编的英语书籍、报刊及相关教学理论,多收看电视英语频道节目等,学习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3)、加强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

4、努力提高科研能力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助手。

第五篇: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的德育队伍最庞大,德育口号最响亮,但德育最终变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都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又以较大的篇幅谈到了德育教育的问题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套用语。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提法背后,学校的德育教育却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德育被边缘化,有人说现在的德育是“三无”,首先是德育无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无奈,德育是众矢之的,经常被挤压,经常被指责,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脱节,德育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德育无能,德育很难有一种有效的制衡措施被学生和社会认可,总是把我们推向家长或学生的对立面。

一、德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的德育大多似乎已经变成了扣分的代名词,从进学校大门开始,扣分就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出校门没有带卡会扣分;发型不合乎要求要扣分;校服穿着不配套要扣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分;在教室休息时,大声说话或下棋也要扣分;饮料带进教室要扣分„„扣分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同时也让班主任们提心吊胆,生怕哪里一疏忽就被扣分,每周的班 级评比就倒数。总而言之,学生累,老师也累。

我常常想,德育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让学生紧张,让老师喊累?这样的扣分形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单是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更何况这些规定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因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什么是德育?

导致这种有令难行,或令行不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反思这种现状:为什么学生有抵触心理?是我们的要求太苛刻,还是我们的要求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是我们不了解学生,还是学生真的难管?是学生的思想变得太快,还是我们的方式太陈旧?是我们对学生要求得太多,还是学生太过自我?德育是应该做在问题出现之后,还是应该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德育到底是什么?它是关于人的科学。人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那么德育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事、以任务为本,把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客体的模式,改变学生一切服从老师、服从学校的局面,就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说话和辩解的机会;就要建构把理解、关心、尊重、自主作为活动准则,以人为本的新型的人性化德育模式。

三、德育的功能,社会生活已经今非昔比,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特点的变 化,必然要求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革。如果我们还沿用过时的尺子去衡量和管理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的工作怎么会不累?工作怎么会有成效呢?作为教育者,我们没有权利埋怨时代前进的步伐太快,没有理由指责社会的诱惑力太大,而应该使德育工作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以新的德育理念来指导工作。

德育既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学生来到我们身边,他需要获得知识,需要获得感情体验,也需要获得精神的充实和升华,需要个性的发展和张扬。

当你把德育当做人的发展的需要来对待的时候,我们就可能更多地理解学生。所以,我们的德育应该研究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尊重学生的合理需要,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学生的需要,这就是德育的功能。学校是心灵接触和交汇的地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德育就具备了成功教育的情感基础。而和谐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学生,要爱学生,要信任学生。

四、德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德育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粗糙,它必须建设有效的载体,要有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在过程中教育和培养学生。

不要一说到德育工作就是开会,一说到德育活动就是军训和春游。德育要在过程中进行,因此我们就要大胆创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用精品的德育活动来升华学生的情感和精神。

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春游,同样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农村;我们可以在升旗仪式上侃侃而谈,我们同样也可以到现场亲身感受;我们可以在礼堂里举行入团仪式,同样也可以在革命胜地进行成人宣誓;我们可以„„

任何事情做到精品的程度,它的教育性就显示出来了。精心设计德育活动,精心组织德育活动,重实践轻说教,以青春的节奏来安排校园生活,以一颗童心来拥抱校园生活,我们的德育焉有不成功之理?

有生命力的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满足学生合理要求的教育,是让学生体验求知和劳动快乐的教育,是让学生自觉、让学生不断提高和升华自我的教育。

五、影响当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因素。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引发了道德教育的诸多困惑,出现了一种“去道德化”的倾向,特别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依托的知识全球化趋势使教育对象的学习或多或少地从传统的、单一的学校教育中游离出来,而学生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其个性特点和成长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宽度。学生获 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变化万千,五花八门。除了学校课本知识外,各种媒体互联网站,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这些信息远远超出了在学校获取的数量,数量之大内容之广,健康的不健康的等等,具有很强的不可控制性,中小学生的辨别能力不足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正确的判断。

2、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他们已懂得运用法律等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某些方面与传统的教育已形成了冲突。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家长、社会、教师等对此缺乏理解,以及相关的法制和舆论不健全,致使在各方面的教育当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3、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生对学校课堂中空洞乏味的教学和说教式的教育尤为反感,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很好的激发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对于社会生活密切的信息与知识倒是十分地感兴趣,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4、国外的思潮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等将会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毒品、色情、暴力、反社会的情绪也都侵害到学生当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的深度和范围也随之加大。

5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的依赖正在逐渐减少。与社会、网络的联系加大,特别是学生群体的认同也在慢慢加大。

六、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有这样一份调查可以显示出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一些问题。

1、学生的道德观日趋现实,并且不少是以个人为中心。

有69%的学生赞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说法,而只有2%的学生赞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13%的学生赞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在对待学校中的作弊现象时,有34%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不诚实的道德问题,而有42%的学生则认为作弊是出于无奈并不一定是道德问题,有19%的学生认为最好不作弊但偶尔有一两次也无妨,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人人都可能作弊,为此没有什么大错。

2、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

在讲究人与人的对等关系时,有些学生则更多地认为是等价交换、是相互利用。15%的初中学生和19%的高中学生认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有的学生还认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是渣滓;而多讲奉献,少讲索取,则是傻子。

七、对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的分析

1、理论上空谈、操作上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简单的行为机械练习。这个应该是我们一贯的通病:重理论而轻实践。

2、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足,造成德育效果不 理想。国外一些学者曾经作过统计调查,认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外界对学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同学和媒体;而从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影响顺序则逐渐转变为:同学、媒体、社会、学校、家庭。当前的教育工作者,还是过多地强调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作用,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这种教育是成效不大的。

3、德育过多地成人化,学生的主体被忽视。德育被过多地以成人的观念、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中小学生,使德育要求不切合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他们自己的成长需求,非常的空。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一直是出于被动的地位,学什么,怎么学,甚至为什么学都是由大人、社会和老师来决定,学生成了等待加工的产品。

4、只偏重学校德育,而且途径方法单一呆板。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但不是唯一的,还有家庭、社会、同学群体等,也都可以成为德育的辅助方面。

5、德育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反思我们的学校德育,其实只是在教授和推广社会伦理,还不能说是进行德育教育。这样的教育排斥了生活的偶然性、掩盖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压抑了学生的需要。它远离了生活真实,与生活严重脱节,它不是为了学生的生活,只能称是为了社会目的进行的伦理教育。

八、德育工作急需转变

针对以上现行德育教育存在的弊端,我们应当倡导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从认知性德育转向人性化德育。人性化的德育呼唤以人为本,以对人的心灵关照为基础 重视人的心灵化教育,人性化的德育要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之间的和谐融合,要教会学生分享、多赢、理解、共处等等。回归人的道德智慧本性,从而彰显人的向善之心,锤炼人的美好情感。

第二、从封闭型德育转向开放型德育。封闭型德育割裂了与其他各育的有机联系,无法完成对完整人的教养。封闭式德育是一种静态的、凝固的、单向灌输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开放与进步这种封闭式的德育已经表现出严重的局限性,人们已经认识到道德教育不再是一种封闭孤立的教育,而是一种向生活、生命、家长教师、社会开放的、生成的、渗透的系统教育工程。

第三、从说教式德育转向互动式德育。说教式的德育是一种单向的,灌输式的道德教育方式,它把人作为物或容器来对待,是一种无人的教育,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互动式德育是一种开放的、生成的,创造性的道德教育方式。在互动式德育中,教师是学生精神发展的引领者。教师的德高示范尤为重要。第四、从理论德育转向生活德育。理论德育重视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的教育,忽视道德实践和真实的道德生活,割裂了德育与生活的必然联系,使德育失去了生活的根基。生活德育基于生活和德育的内在关系,重视发掘学生的日常交往活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和道德教育的意义,建构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德育。

第五、向德育实现方式的多样灵活化转变。传统的德育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而实际上德育教育不仅仅通过学校教育实现,还可以通过家庭社会甚至网络,作为教师要运用好这些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德育方式。尽可能多地将生活中的各种德育资源和手段发掘出来运用到实际的德育工作中。

九、树立正确的少年儿童的人生目标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性格放任,因为现在的孩子,迷茫、无聊、空虚,没有目标。孩子的心灵没有寄托,没有寄托的心灵是不可能安稳和充实。为孩子找一个心灵的家园,让孩子的心有一份寄托,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而构建什么样的心灵家园,给孩子和自己的心灵浇什么样的养分,就一一摆在我们的面前。中华传统文化是最好的机床和养分,而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孝”,夫孝德之本。“孝”是德育的“根本”,构建孩子心灵的家园,应以“孝”的培育为本?让孩子的心灵归附在“孝”上,在“孝”的家园里健康成长。《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弟子规》,虽然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内容简明通俗,不谈空洞理论和教条,而是教导人们基本的品德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应有的礼节。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十、圣贤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根本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升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核心,是德育教育的根本。

《弟子规》全面系统地阐述做人、处事、交友、尊老、爱幼等道德行为规范。对当今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是百益而无害。它能胜于法制强行,它能在人的心灵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约束,它能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从而能树起人生的正确坐标,远离是非避邪之路。

十一、《弟子规》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教材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其中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这一课。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为必要。

十二、通过《弟子规》学习,最起码可以使人们明白以下三点: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 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十三、如何学好《弟子规》

1、提高认识。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

2、净化心灵。《弟子规》的学习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3、在孩子中推展《弟子规》和《孝经》。中华传统文化育德本中,《弟子规》和《孝经》是孩子养正的最好读本。常说善恶只是一念之差,养成善念,在关键时刻,这些善念就会提醒你,使你时时警惕自己不去做坏事,长此以往,善行多了,恶行少了,心灵就干净了。

4、学习《弟子规》要放宽心量。这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心态。心怀诚敬心和感恩心,心量放宽了,才能容下《弟子规》的一切。真正学好学透,用心去感悟,才能找到其中的精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才能真正地学好《弟子规》,并用之以孩子的德育中去。

5、推展《弟子规》时,要克服障碍,坚持正确的事情。《弟子规》就是一部行经,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别无他意。《弟子规》不是把孩子的个性没有了,而是把孩子的个性加以整饰,然后孩子不那么贪心,不那么情绪化,不那么傲慢了,这种内涵的个性比张扬个性好的多,孩子以后的成就就要大得多。

6、抓住《弟子规》中的核心,孝心。对孩子进行教育,打开孩子的孝心,一切的善心都打开了。孝心一开,感恩心,恭敬心就开,感恩心一开爱心就开了,爱心一开,仁义道德都能得到践行。并念念想着去帮助别人,把爱不断地传递下去。

7、提高觉悟。发起的《弟子规》教学活动就是让我们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学习来提高每位同学的思想 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学习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保证执行能力,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8、学习《弟子规》必须真学真干

《弟子规》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是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但是,如何学?真学真干,还是学而不干;教师先学,从我做起,还是只叫学生学,自己不沾边等等却是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以自己先学,带学生跟着学。对照《弟子规》,哪些没做到位,或还需改进学生的不良言行,要求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总而言之我认为《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适用于家庭教育,并且还适用于各阶层不同年龄人的学习和效仿。是正规人生纠正错误的良方。人人都应以《弟子规》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为人父母依照《弟子规》教育好下一代,让古圣先贤的智慧在孩子们心中萌芽生根,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使所有的父母都能体会到圣贤教育带给社会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宝鸡教师进修学校

下载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 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 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及改善措施

    提案人:张力 标题:紧紧围绕“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 同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内容提要: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牧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农民......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

    初探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初探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尹村镇中学 宋璞玉(053900) 摘要: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作为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抓......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浅谈考察学习江苏等省市中小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古城镇学区:高义堂 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近日,在区教育局的组织下,随同考察学习团到......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 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关键词:农村义务教......

    当前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当前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区政协山坡乡工作组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与以往相比,涉及面更广,情况更复杂,处理难度更大。把握关键,找准矛盾切入点,健全机制,正确解决和处理农村社......

    当前农村普法现状及对策

    当前农村普法现状及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以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我国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坚持......

    浅谈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作为拥有6.75亿常住人口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振兴。现阶段,党和国家在大力解决“三农”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