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全文5篇]

时间:2019-05-12 06:4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第一篇: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我的教学总结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我的灵魂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诱惑,带着冷静的思考一步一步走下去,甘愿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起伏与跌荡,感受一次又一次挫折与磨砺,并试着将这痛苦变为一次丰富的旅行、一捧难得的财富!很喜欢冰心先生的一段话: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耕种,勤于播撒,将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教育之路上的行者,既点缀着风景,也创造着风景。

记得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曾说过“我思故我在”。细细想来,这话的确有道理。在任何一行中,善于思考的人都是佼佼者。做教师更是如此,因为教育是一个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过程,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而没有发现自然也就谈不上教育的主动性、创造性。回首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我始终把精心研磨的课前设计、精彩互动的课堂生成、深刻执着的课后反思作为从教的根本;期间有探索、有困惑,也有喜悦和收获。

初中毕业那一年(1983年),我不足15岁。我的中考成绩,位列全校第一。那一年是我省中等师范学校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的第二年!我特别喜欢数学,每天都认真做大量的数学题,我的理想是读高中,考大学,成为数学家。

可我家的家境贫寒,全家六口人,除父亲吃商品粮外,其余五人都吃的是“黑市”粮,一家人都是靠父亲每月四十多块钱的工资养活,省吃俭用,还要供四个孩子读书,每月都是东借西借勉强糊口度日。班主任周老师教过我的母亲、哥哥,对我家的情况非常了解,就跟我的母亲说:“你们家的情况,我很了解,李文这个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报考什么都没问题,让他报考师范吧,读师范,既不要学费,还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又能减轻你们的家庭经济压力。”父母给我做工作,可我始终不同意。于是,我的父母瞒着我给我填报了宜春师范。我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取了宜春师范。

当我拿着录取通知书时,哭了。躺在床上,睡了一个星期才起床。还是拗不过父母,只好极不情愿地上了宜春师范。这能怪谁呢?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从此,我走进了教师职业殿堂的大门。

1986年,我师范毕业了。那一年,我不足18岁。因为我在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作为优秀毕业生,学校将我分配至宜春市实验小学。我踌躇满志地走上三尺讲台,满心喜悦地认为,以自己的学识给这些才几岁的孩子做传道、授业、解惑者是绰绰有余,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了问题,很多次我满怀热忱地走进课堂,迎接我的是恹恹欲睡的面容;精心准备的教案,难以在课堂泛起智慧的火花,我陷入了迷茫和痛苦之中,但庆幸的是,在这时学校给我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老教师们也不厌其烦地指导我,还有一群和我一样年轻、热情的教师与我互相切磋、交流。

之后两年,经过不断的思索和反复的实践,困惑的我豁然开朗了,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开始从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中跳出来,不再一味地注重面面俱到,而是根据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学生的情趣点入手,慢慢地,我的语文课堂开始呈现勃勃生机。这段成长的经历也给了我深深的启示:要用思想指导教育教学,要用思想打造有效课堂,要用思想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做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只有扎实的专业教学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很难产生创新的意识与行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是获得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新课程改革下的老师更要善于读书,做博学、有灵性的老师。

首先是精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其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直以来,我把读课标定位为认识课标体系、明确学科性质、掌握学科内容。以课标为镜子,反思新课程需要怎样的教师。做到教学有据、有度,同时发展教学个性。教师钻研教材是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师在备课前不妨多读几遍课文,因为只有在反复朗读中,才能读出自己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一只眼睛看纸的背面。”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片断,挖掘、敲打、再锤炼,于是课堂精彩不断。研读教材本就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是修炼自己内功、修炼自己精神生命能量的法门。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新,永远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依据,更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其次是研读教育教学专著。我认为,教育名著、新课改理论文章是最好的、最直接的专家。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带来了我教育态度的改善,教育方法的改变,教育观念的更新,让我进一步走进学生的心灵,走向教育的民主。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通过博览群书,拜读古今教育名篇,可以与大师对话,与大师心灵相通。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我也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建议》,里面的许多名言让我受益匪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的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这些思想同于现在的以学定教、赏识教育。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我相信爱也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抑制着自己的情感读完了《爱的教育》,安利科的生活,让我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同时这份心情,也将我在成长道路上碰到的挫折,化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不再为公开课而着急,因为我在用爱为学生们引路。我不再为后进生而发愁,因为我懂得了正确处理学生成绩背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我尝试用爱使学生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有坚持学习的毅力,尊重个体差异,帮助他们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最后让他们在“乐学”中尝到自己努力学习硕果的幸福。

三是品读中华经典。朱永新教授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如果说我们能博览群书,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收放自如的话,那么学生们肯定会如饮甘醇,心为之醉,行为之学。语文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更快适应新课程改革,我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书店,阅读了大量的中华经典。在阅读的同时,我又积极地引导学生。1998年,宜春市实验小学开展了“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我组织骨干教师开始编写校本教材,精选了中华古诗词三百余首作为素材。《诗词百花园》三册书已成为学校低、中、高年级的传统校本教材。现在,校园里处处诗潮涌动,诵读古诗词已蔚然成风。

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让反思成为习惯。因为不会反思、不善于反思,就不可能有思想,就不可能实现新的突破。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种种的困惑和压力,为了减轻压力、理出头绪,我慢慢地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用笔记录下自己教学的精彩与失误,在不断地积累、思考后,我发现,课后的反思非常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有利于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结合多年的教学,我撰写的多篇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和论文,在《江西教育学院学报》、《江西教育》、《光华时报》、《赣西晚报》、《小学时代》等报刊杂志上发表。2008年,我校作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与贵州省剑河南加小学缔结了对口支援学校。我带领学校首批支教队伍怀着满腔的热情,在颠簸了近十小时的山路上,冒着山顶不断滚下石块的危险,带着全校师生捐献的电脑、多媒体等,来到了南加小学。七天的支教,两校理念的传递,信息的交流,让我感触颇深,我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一万多字的支教日记《千里爱心路,悠悠南加情》,全文发表在《江西教育》、《赣西晚报》上。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还要静心科研,促进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越来越趋于主体的自我建构,课题研究是教师进行自我建构的极好途径。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课题的研究与日常教学密切相关。于是,我把平时关注多的问题集中起来,提出解决思路,作出具体实施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进一步反思,修改方案,看看方案是否能有效促进教学。很多时候,把自己的做法或感受及时记述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过后想清楚了再进行整理。

几年来,我坚持用这种形式来改进、重建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经过平时教学的积累,我主持研究的国家级课题《基于央馆资源库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诗词素养教育的有效整合研究》于2009年结题;主持完成了省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并参加了省级课题《小学生诗文素养与人文熏陶的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制建设模式探究实验》等的研究。

在主持和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感觉一个课题就像一个培训班,它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培养了一批教科研群体。在宽松的对话研讨氛围中,我和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想不断产生碰撞,激发了教学灵感,拓宽了视野,提高了教学水平。从中,我体验到研究的幸福和专业成长的快乐。

2009年,我有幸成为全市首届名师中的一员,面对如此高的荣誉,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储备还不足,教育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教育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我将以陶行知、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专家为榜样、以身边的各位名师为楷模,勤于学习,充实自我。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是我不变的追求。我将一如既往地在宜春的教育沃土上耕耘、播种,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成长奠基。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是一种执着于理想的心境;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是一种甘于默默付出的永不言倦;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是一种对于青春的无悔领略;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是一种不曾愧对生命的成长!

第二篇:行走在教育这条路上

行走在教育这条路上

江油实验学校 陈福胜

我一直坚信,不管我们是出于什么样的机缘加入了教师队伍,只要我们还在这个队伍中,我们就一定渴望成长,尽管在很多时候,这种渴望并没有被明确表白,而只是存留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从未认为我是名师,但我想说,成为名师可以作为我前行的方向,但它永远不会是我的目标。方向意味着无限,它告诉我朝哪里行走,而目标则意味着行走的终点。对于我来说,教育的本质与意义都决定了这项工作将永远充满挑战,这条路永远只有行走的过程,而没有既定的终点,当我们不仅仅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我们就会一直走在路上。行走的力量何处来呢?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呢?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我是一个充满自卑的人。同时,我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这样的矛盾体,让我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对自己对周围总充满着怀疑,充满着恐惧。有太多的东西给我的是压力,更多的是迷惘。这里让我最感欣慰的是,阅读给了我的方向。在越来越长久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也越来越坚持着阅读。我开始对经典的好书一本本地开始研读,因为好书太难读,要精读,虽我读得还很浅薄、还很粗糙,但这一本本书给了我一次次的心灵震撼,严格说不是震撼,而是如一股股细泉缓缓地注入我干涸地职业内心。《教学勇气》让我明白了教师对内心的自我认同和完整认识有多重要,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克服内心的恐惧,当然,这种经典,我还远远没有读到精髓,还要重读,再读;《静悄悄地革命》让我明白了何为润泽地教室,如何做到对话与倾听;《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柱,原来教室可以这样的完美,课程可以这样的卓越;还看了许许多多的书,这些书给了我前进的方向,更关键的是给了我迷惘和专业上无助时的宁静和坚守,《中国哲学简史》《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后现代课程观》《理想课堂的三得境界》《论对话》《爱的艺术》《给教师的建议》《老师阅读地图》《新教育之梦》等等,这些让我知道的,原来在中国的教育大地还有一批这样执著的教育工作者。

每天在繁忙中渐渐静下来,开始了教学工作空隙中的读书,早读,我会读《新月集》、《小王子》,上午会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午读《给教师的建议》,并写下读书笔记,下午读孙绍振的《名作细读》、王晓春的《做专业的班主任》等,晚上回家读些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和实用的专业书籍,《瓦尔登湖》、《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唐宋 1

词十七讲》《问题学生的诊断手册》等,周末空闲下来读读文学作品《天行者》和《语文教学通讯》《语文知识》等杂志。阅读让我在工作中更加沉静和平静,但绝不缺少那份希望和执著。

教师应该读书。教师应该首先是个读书人。教师应该通过读书丰厚自己的底蕴。教师应该通过读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在阅读中获得教育教学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一直在想:无论我们处于多么不如人意的教育环境,无论我们所面对的是怎样令人焦虑的教育现实,我们都应该首先使作为教师的自己丰富起来、温润起来、强大起来。读书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我是个笨拙的人,若说是什么让我有了一些教育教学上的进步,那就是读书。我不敢自称“优秀教师”,但我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地读书,您可以不相信我,但请相信阅读,相信岁月,相信种子。如果一名教师不读书,他就不能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走得很远。爱课堂,爱学生,爱教育,当然是一种起码的教育情怀。但对于一个渴望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教师来说,只有爱是不够的。

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名利所牵绊,你要有更远的理想,不要眼光短浅,想一干就能马上得到什么成绩,要有“独上高楼”的高瞻远瞩的目光,静下心来读书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我已经从教二十年。这二十年来,可以说我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之极。教学上,我尽其所能,上好每节课,我会认真批改作业,特别是在课下,我会尽其所能,为每个薄弱学生补课,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在教学上,我走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中,尽量找其平衡。我既尽量使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喜欢,也为他们的顺利升学而努力。

在这一届班级的教学上,我进行了许多的教育教学改变,语文课上,我增加了电影课程、晨读课程,让学生看精彩的电影写影评,让学生读美的诗歌谈感悟,还增添了课外阅读,给学生推荐好的书籍,师生一起共读、一起共赏,在课堂上,还尽量给学生补充大量的阅读材料,这一切学生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1.作业随笔。

自从我对作业进行改革,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连词成段成为我唯一的家庭作业。今天,又在批改学生的练笔本,感觉好极了!

学生写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仿写的,有叙事的,有写传奇的,有写历史的,有写诗的,平时难以发现学生的细节描写,在这里却是生动传神,看来,不是学生写不好,而是我们平

时太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心想:做语文教师真好,改这样的作业,简直就是享受。在这里我看到了学生的情感,看到了学生的想法。真希望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培养他们真正的语文素养,又能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告诉学生,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练笔本,因为看得出来,学生很喜欢这种作业方式,我鼓励他们:用心下去,让练笔本成为自己成长的足迹。

2.晨读随笔。

今天早读,在学生进行课本自我复习后的二十分钟,又开始泰戈尔的《新月集》的晨读。伴着班德瑞的《爱》,映在PPT的美好画面中的《审判官》:“你想说他什么尽管说罢,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处。/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当我必须责罚他的时候,他更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罚他,因为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惩戒人。”我开始了朗读,没有技巧,没有美妙的声音,只有心与心的交流,读一句,分析(是情感的流露和引导)一句,就这样慢慢走来,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我告诉学生,父母的爱,包括惩罚,告诉孩子,爱是基础,在“因为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惩戒人”中做了不断地反复,看着学生若有所思的状态,我也感觉好极了。接着,让学生看大屏幕,看推荐语:就好像遗忘也是一种记忆,痛苦也是一种恩赐一样,许多时候,责罚,是另一种形式的甚至必不可少的爱。当然,出于冷漠甚至仇恨的责罚例外。

“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这就是母性之爱的真谛。这种时候,就不仅仅是一种血脉相连,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相融相契。因此,当母亲责罚孩子的时候,同时也是他们进一步建立关系的时候,――母亲也用这种方式让孩子更像自己,进一步地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是彼此驯养的另一种方式。

“只有热爱人的人才可以惩戒人。”这句话,所有的老师都应该铭刻于心。怀着爱的严厉,是爱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似乎明白了爱的更深的内涵,我再深入,讲了东方爱孩子的方式,和西方的不同;然后在朗读方法上给予指导,只是通过快慢,声音的控制,传递情感,没有更多的技巧和表演。

这样的晨读,我想学生会更有收获,更加喜欢。

再来一起读下全诗,听:孩子们有了情感,看:孩子们,读得很专注。20分钟的晨读很快就结束了。

让孩子有美的体验,多和孩子一起多读些好诗吧,阅读与共读,会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3.课堂随笔。

用了两节课上马丁•路德•金的经典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第一课我和学生一起赏析了这篇经典演讲。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可同桌,可自己,大声读,想用什么感情,就怎么读?然后解决了本课众多的字词,就进入了朗读指导,我让学生放开喉咙读,进行了第一段指导,然后个别读,品读,点读,最后站起来,进行读,注意表情、姿态,包括眼神,孩子们读得很投入,语文课的朗读竟然成了一种久别的盛典!

第二节课,我选择了放视频资料:品读《我有一个梦想》。我在期待着我的梦想,总有那么一天,我的语文课堂上,既充满了心灵的对话,更有思想深度的对撞。

4.课外书推荐课。

今晚自习,学生又处于兴奋状态。因为这又到了每月课外阅读的总结交流时间。离上次我开篇导读《老人与海》相隔一个月了,学生这个月的课外阅读如何,今晚同学们要大显身手了。记得在导读时,我朗读了部分的精彩内容,在PPT上显示了精彩语段,并对“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进行了阐释。在“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让希望看得见。阅读,照亮我们自己。以书为翼,让梦飞翔!”的朗读中,我放了名家朗读片段,放了电影片段,对整本书的精彩情节做了描绘。现在,要看孩子的阅读情况了。首先,用PPT显示了部分学生的优秀读后感,然后,就开始了本书的趣味竞赛,让学生在一个个的问题中,重温经典,并对答得好的同学给予小小的奖品。孩子们对我提的问题,都能对答如流。一节课下来,看到孩子们一双双发亮的眼睛,我想,为孩子的生活中增添一缕书香吧。

在现实与梦想,在实际应试与阅读理想中,我不断地挣扎着,不断地成熟着,渐渐地有了对教育教学的坚信,更多的是多了份坚守的内心的静谧和常态。我知道教育是一份坚守,教育是一种信仰。相信阅读,相信岁月,相信种子!

我从不否认成绩对学生的重要性,但我更愿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个“伊”而不断努力的探索。因为真正追求大事业,你是要付出代价,但不是那些个急功好利、想走捷径来求取最大的成果,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不惜牺牲的追求精神。若是计较眼前的一点小的功利成绩,就不会有坚持为学生终生发展的教育力量。

我常常觉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看不到什么回报,我们为此感到苦恼甚至绝望。教育不仅没给我带来愉悦与成就感,反而使师生一起丧失了尊严。我们卑琐、暴躁、怨天尤人。问题出在哪儿?也许我们已经走了很多路,但还必须再往前走一步。当我们怀着“再往前走一步”的信念,行走本身就成了一种期待。相信建立在深沉的悲悯情怀上的对孩子无限的信任和尊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究竟有没有关注孩子的心灵,我们要做的决不仅仅是

教会他们生存,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念,让他体验到生活的快乐和做人的尊严,而不仅仅是他的成绩!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这是事业最高的境界。

大家都追求万紫千红,大家都在繁华灿烂的地方,但我最后发现,真正追求得到的是在灯火阑珊的地方,绝对没有盲目的只追求眼前的繁华的人能够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一定要能够忍耐孤独,付出牺牲,勤劳的代价,才能取得成功。“那人”是“在灯火阑珊处”的地方,绝不是众人喧哗的所在。或许,我永远也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愿用爱心、努力行走在教育这条艰辛的路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幸福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幸福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蓦然回首,自己已走过11年的教育生涯。11年里我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一直默默奉献在自己喜爱的教育岗位上。那身后留下的一个个蹒跚脚印,或直或曲,记录了我成长的轨迹,或深或浅,积淀了我精神的财富。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无怨,因为我始终快乐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我无悔,因为我始终享受着幸福的教育人生。

11年前我带着理想满怀热情地走上三尺讲台,还记得刚走进课堂时,由于没有吃透教材教法,我的课堂索然无味,学生听得不投入,我自己也没有上课成功的感觉。看着学生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陷入了迷茫中,沉思之后的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应该把课上好,不能让我的学生从小就对学习失去兴趣。于是,我开始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揣摩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常利用休息时间翻看书报杂志,借鉴名家教育方法„„多少个清晨黄昏,多少次风雨兼程,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走过。渐渐地我的课堂显得有生气了,学生们也很喜欢在我的课堂上学习。看着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那时的我是最快乐也是最幸福的。然而,每一堂课难免都会留有一些遗憾,而遗憾就是继续反思、探索、提升的空间。为了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遗憾”,我采用的方法是读书与实践。宁静的读书积淀着我的底蕴,滋养着我的心灵,使我在解读教材时多了一些大气和底气。不停地实践使我不断深入地思考如何将学得的理念更有效地落实到具体环节中。因而,我的课堂教学仿佛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课堂在一次次的斟酌中亮丽起来,越来越多地激荡着学生生命的活力,充满着学生成长的气息,绽放着学生智慧的花朵。

做一个创新型的老师是我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我不断地清理自己的教学行为,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不拘泥于教材,不拘泥于学生,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我还着力打造敢于实践,大胆创新,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学生队伍。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感受到: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是幸福快乐的。我教的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文化素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源头活水。深知自身不足,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2006年我拿到了大学本科毕业证书。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参加了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并取得了优秀学员奖。2011年7月,我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并取得了优秀作品奖。2011年12月,我被景东县教育局考核为“县级骨干教师。2012年2月,我又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使得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窗边的小豆豆》、《零距离美国课堂》等书籍。广泛涉取各方面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使我的心灵一天天丰润起来。读书就像一条明亮的小溪,欢快地流过我干涸的心田,滋养着我灵魂的四季,温暖着我生命的年轮。

11年来,我始终注重全面施教,真心地爱每一个学生,全面倾注心血,以博大的慈母情怀把爱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每天早上,我都仔细地进行晨检,关切地嘘寒问暖;学生身体不舒服,我就毫不犹豫的把他(她)送到医院;学生忘了写作业,我总是和颜悦色地对他(她)进行教育;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用一颗诚挚的心去感动他们,用鼓励的语言去激励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温暖。学生有了健全的人格,才能健康地成长,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告诉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平日,他(她)们会为我抱来家里的青白小菜,虽然有时已被他(她)们弄得“干瘪叶落”,但看着学生们沉甸甸的心意,我总是乐呵呵的,心里有感激不尽的情意。每年的教师节,学生们会为我送上他(她)们精心制作的卡片,上面写着他(她)们真诚的祝福,虽然有的所谓的“卡片”仅此一张作业纸而已,但学生们一句句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祝福却能让我热泪盈眶。我生病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总有那么一群学生围着我久久不肯离去。有的学生甚至会为我带来家里的草药。这难道不是做教师的幸福吗?

11年的教学生涯,我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夸口的成绩,但是,我却用青春的激情和奋斗的汗水为自己积淀了一份生命的自信和从容。

忙碌充实的日子像天空中飘忽不定的云彩逐渐远去了,而我又开始了漫长的追逐云彩的旅程,带着笑容,带着热情,带着思考,我将继续步履轻盈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走得那么踏实,那么从容!

第四篇:行走在教育探索的路上

行走在创新教育的探索之路上

西安惠安中学校长 每世英

西安惠安中学原来是一所始建于1964年的军工企业子校,1973年发展成为一所完全中学,是户县首家省级标准化高中。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严谨务实的军工企业精神,积极营造师生成长成才的环境,培养了一代代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好老师好学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所谓“新”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冲击下,基础教育工作者,作为中学教育的实施者必然要担起引导孩子“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历史上,惠安中学以其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闻名于省内外;新时期,惠安中学紧抓机遇,再以“好人教育”“德育创新”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好人教育”育好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以“立德”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改造人。根据此,学校从道德、身心、学习、个性等层面思考,研究确定了“好人”应具备的基本标准,即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健康的体魄;有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鲜明的个性特长;有理想追求。

同时,学校还为同学们布置相应的“好人教育的任务”。

省基础教育提升工程”实验学校称号,“陕西省中小学教育科研基地”,“西安市课改样本校”,“中国教师报课改实验学校”等10余个市以上荣誉。

学校中考、高考成绩多年来稳居所在地区前茅,并多次获得县局“教学质量一等奖”、“教学质量综合奖”等荣誉。学校近三年来,学科竞赛共有100多名学生分获省、市级奖项,40多名老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150多篇,参编、主编教育教学专著等30多部。

办学经验得到肯定。2012年6月18日,西安市教育局在户县召开了“321”评价体系的现场研讨会。2013年12月13日,在西安市教育局素质教育高峰论坛中,每世英校长关于“321”评价的论坛报告赢得了中央和省市专家的首肯。

(三)媒体关注

2014年4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栏目,同时以《“诚信售水点”寓德育于情境中》为题,报道惠安中学的诚信售水情况。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网等多家知名网站,《西安日报》等也进行了转载。

《中国教师报》、《教师报》、《陕西教育》、《陕西素质教育》、《华商报》、《课改通讯》,以及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等中央、省、市多家媒体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创新活动进行报道和宣传。

“德育诚信”谱新篇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推崇备至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社会五种恒常不变的道德规范。尽管在那个疯狂、极端的年代,它曾经一度被国人视为封建思想、封建流毒,横遭批判和践踏,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五常”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其本真和存在的价值。“五常”之中的“信”,指的就是诚信,足见诚信对于一个社会、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诚信既是美德,那就必须养成习惯。但是,古今中外的实践证明,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绝对不是靠华而不实地宣传和简单空洞地说教就能够一蹴而就的,它必须通过身体力行、训练引导才能够完成。正如美国大教育家杜威所说的,“从做中学是一种比从听中学更好的方法”。

惠安中学从2012年开始在校园里推出的诚信售水活动可以说是陕西中学德育教育领域的一大创新。它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德育课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书本走向生活,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学校以股份制的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由师生共同出资设立“诚信基金委员会”,然后采购优质矿泉水,放置在走廊一角、教学楼下、操场旁边等便捷之处。每个售水点摆放一到两件矿泉水,旁边安置一个用纸箱做成的开放式钱箱,学生自行投钱(找零)取水,无人值守,无人监控。只要投下一元钱,便可拿走一瓶水!学校通过诚信售水的比赛,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荣誉感,又让学生学会了经营和管理。尽管一开始丢水丢钱的事时有发生,但是,习惯成自然,几年下来,学生的诚信意识就逐渐养成了。诚信售水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意义在于惠安中学藉此形成了一种积极向善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把诚信变成了自己的信仰,形成了自尊自爱的独立人格!现在,惠安中学又开设了诚信书屋和诚信考场,其诚信教育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落实和推广,并将为其他学

书是一种方式,也是一个载体,其根本意义在于学校倡导一种积极健康和向上向善的舆论和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通过学生的参与和感受,传递诚信,传递正能量,让诚信成为师生的信仰!

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我们组织部分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加深他们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既增加学生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又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其主人翁的意识,我们创办了“草根论坛”。草根论坛是一个三面立体的实物造型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以自由贴纸条的形式,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所想、所感和疑惑“贴”出来,进行思想的大交流和大碰撞,营造民主的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为使德育落地生根,使素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我们建立了素质教育的“四大指数”。即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健康和养成的卫生、健康、行为、诚信为切入点,通过引入数学概念,按照导向性、发展性、多元化、可操作性的原则,推出了“西安惠安中学素质教育综合评价指数”,包括诚信指数、行为指数、健康指数和卫生指数。用四个指数的直观反映,可以及时快速的掌握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等综合素质状况。素质教育综合指数的建立,把无形化为有形,把虚事做实,让素质教育接上了地气。

3.创新学校管理,激发学校内涵发展动力。

科学管理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保证。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创新。一是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我们通过“名师讲坛”、“专家引领”、“教学沙龙”等多项活动的开展和“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搭建了成长的广阔平台。二是细化管理过程。我们设计的“1234”科学管理结构,全面细化和推进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高效、扎实的开展。“四问四寻”大调查大问卷活动的开展,客观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学校发展带来了非常有益的参考信息,进一步融洽了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我们总结的“十个必问必访” 管理经验,密切了干群之间的关系,四零戒律使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走出了一条求真务实的新路,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辐射管理经验。按照西安市推行大学区的改革要求,为使我校的先进管理经验惠及学区内的其他学校,我们建立了大学区民主推进中心,有效加强了各成员校间的联系和沟通,实现共赢互惠,和谐发展。

4.创新教育评价,发挥导向激励作用。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们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进行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形式的探索,构建科学、多元、激励的评价机制。在户县六中创新构建的321师生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寻找自身潜力,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增强个人成长自信。学校通过“班级30最”、“年级20优”、“校园10佳”评选活动的开展,运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打造亮点,助推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西安市教育局2012年6月18日在户县六中召开了现场会,向全市推广我校的做法与经验。在惠安中学,我们发展和拓宽了321师生评价的内容,并建立了课题联盟,进一步深化321师生评价的研究。我们完善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采取“4+1”的评价方式,10-

第五篇: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我的教育行走》读后感

今年寒假期间,我精心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大作《我的教育行走》----李镇西30年文化行走散文集,这本书基本上就是作者旅行所见,有感而成为文字,作者既是一个读了万卷书的人,又行了万里路,所以很自然的在行走中抒情达意,把自己对美丽景色的熏陶转化为文字,与大家同分享共沉淀,给读者以启智,给人以激励。

这本书是李镇西先生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悟的精华,作为一个教育的行走者和思想者,李镇西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将优秀的教育理论精髓融会贯通。他呼吁给教育以生命,给教育以民主,给教育以尊严。他呼唤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踏踏实实做教育,坚持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主动追求并无限接近真教育。只有教师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改变了,才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考试制度我们无法改变,教育评价我们也无法改变,教材和学生都无法选择,但是教学过程的方法技巧、如何走进学生心灵却是可以改变或选择的。

通过读书,你会发现李老师的个人魅力越来越影响着你,越来越激励着你,使人不知不觉的又爱上教育。于是,我也到网上搜集下载有关李镇西老师的文章、课件、视频等等,不知不觉的成为李老师的粉丝,虽然不能和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但丝毫没有削减我向李老师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因为在这个躁动的社会里,已经很难找到几个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家了。

近段时期,教育上刮起了一股浮躁之风,但就在这股浮躁之风中,仍有很多老师依然不为这股风气左右,依然是沉浸在“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境界里,无论外界如何喧嚣,他们总是守着自己朴实的心,实践交流着自己在教育中的点点滴滴。慢慢地,我也被他们感染了,并且逐渐融入到他们当中去了。

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一线老师,在学校里都是默默无闻的,在校长和同事眼中可能也都很一般的,但是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们都有自己的激情。虽然这些理想可能一辈子都很难再实现,但是我们依然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藏在心里,依然在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恪尽着自己的职守,依然坚持写着自己的教育感悟,教育故事,依然努力的转化着后进生,依然认真的上课备课,依然精心的批阅作业试卷,依然坚持在自己的班主任岗位上,依然永远守住自己心中那颗朴素的教育之心,这也是我们教育生命蓬勃发展、教育思想活跃成长的重要源泉和奥秘。

读完这本书后,真应了一位教育专家对李镇西先生的评价:“李镇西老师是个自我教育家,其大智慧表现为,自爱是自我教育之端,自明是自我教育之要,自立则是自我教育之本。”读他的成长之路,感受他的朴实文字,也为他这些平凡踏实的努力而感动,中国需要更多李镇西式的好校长好老师。

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可是如果完全原搬照抄,就会失去自己,迷失自我。所以,我们在学习名师的同时,最主要的还是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照此坚持下去,相信,你就是下一个“李镇西”。

本书实是教师培训进修、提升自我修养的首选之书!不信,你也找来读一读。

行 走 在 教 育 的 路 上

——《我的教育行走》读后感

侯 镇 一 中

张 明 富

下载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走在青春的路上

    行走在青春的路上 生活像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 ---------题记 坐在16岁的末班车上,吟唱着自己的年少轻狂。耳机里回荡着布拉格小调,记忆将沿途的风景串成一线,那,便......

    行走在读书的路上

    行走在读书的路上 说起读书,我个人认为我读书最为专心的是念师范的四年时光。那时候真的可以说是日日与书相伴,夜夜枕书而眠,四年里阅读了大量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学生时代的我......

    4、第四课 行走在上学路上

    4、行走在上学路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安全事故的危害,培养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2、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在上(放)学路上安全行走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 在日常出行和处理......

    行走在教研路上(优秀范文五篇)

    行走在教研路上 临朐东城营子小学 相玉红 尽管天气非常闷热,但我还是圆满完成了各项研修任务。并在研修组中得分最高。通过研修,使自己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也......

    快乐的行走在家访的路上

    快乐地行走在家访的路上 演讲者:陈芳 一位教育学者说“教师不仅是学生人格的良师,知识的导师,还应该是心理的医师。要全面洞察学生,为学生心灵把脉;要关爱学生,更要有教育的智慧”......

    四年级4、行走在上学路上

    四年级《4.行走在上学路上》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关注上学路上地形和路况的安全状况,关心自己的安全。 (二)行为技能训练 了解家乡自然环境特点,熟悉上学路上......

    行走三江,放飞梦想,青春,在路上

    www.xiexiebang.com 行走三江,放飞梦想,青春,在路上 #行走三江,探秘云南#。 上微博看到湛庐文化发布的新书《绝地撒哈拉》推广活动,与思凯乐和爱乐活联合举办,好兴奋。思凯乐和湛......

    关于一纸公文在路上行走22个工作日(定稿)

    关于“一纸公文在路上走了22个工作日”的思考 《襄阳日报》 于2013年8月14日在要闻中刊登了《一纸公文在路上走了22个工作日,两干部因作风懈怠受警告处分》,在社会上激起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