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的行走在数学教学路上
快乐的行走在数学教学路上
赵 虹
一、积极参与学科教研活动、数学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曾两次参加山东省小学数学年会、参加吴正宪数学团队研讨活动、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全国中小学教师高级研修、全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专题研讨会,定期参加教研活动,及时写反思。在数学理论、教材知识的把握、教学技巧的运用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每学期至少做一次示范引领课,是学校数学骨干教师。
二、创造性开展校本学科教研、引领本校数学教师快速成长
本着问题解决的思路,带领本校数学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逐渐提高,几次指导李军、张淼,授课比赛一等奖。
在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指导54岁的于春梅老师,名列全市第七名。2010年春的分年龄层的课堂教学比赛中,江澎涛校长,在分片比赛中获小组第一名。
三、认真阅读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在自我研修中快速成长
第二篇:快乐的行走在家访的路上
快乐地行走在家访的路上
演讲者:陈芳
一位教育学者说“教师不仅是学生人格的良师,知识的导师,还应该是心理的医师。要全面洞察学生,为学生心灵把脉;要关爱学生,更要有教育的智慧”。在访万家活动中,我实实在在享受家校互动中闪现的智慧与惊喜,将自已积淀的教育理念传递到每个家庭,与家长、与学生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
家访,让我们找到拯救问题学生的良方。家访中发现,学生的很多问题都与家庭教育有关。“表现不好就挨棍子、表现好就赏票子。”这是一次家访中我的一位学生小峰的母亲对我讲的她的所谓的育儿经验,至今我还记忆犹新。那次家访是提前预约好的,找到他家并不难,可是刚到他家门口,房间里就传来一个兴奋的声音“什么,六万,胡了胡了!”这个说话的人便是晓峰的母亲。我轻轻的推开门自我介绍了一番,她便丢下手中的牌热情的招呼我。通过谈话了解到,晓峰的父亲在外做生意很少管教孩子,而母亲读书少不知如何教育,于是采用这种“简单粗暴”、“金钱奖励”的方式,可是却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功利化。难怪晓峰在学校会目无尊长、满口脏话。后来我们与晓峰的家长多次深入交谈,试图改变他们的教育方式,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多花时间陪陪孩子,用关心和耐心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最深沉的爱,因为人会为爱而改变。
家访,让我们心怀憧憬。邀请搭档,三三两两,提前准备,一个主访,一个记录,当场撰写家访手记。变换着文体记,变换着方式问,访后分享家访收获,劳逸结合,让访的脚步充满新奇与快乐。默契的配合,快乐氤氲。用心整理的家访手记,零零碎碎,原生态地在每个家庭呈现,当众读给家长与孩子们听,收获家长的敬佩与掌声。我们一起憧憬,那一张张并不完美却很真实的文字与相片,倘若在孩子们毕业那天,再次摆放在毕业典礼的课桌上,是否会鲜明地对比出孩子成长的印记,是否会勾起我们每个人对这段共同美好的记忆?
家访,让我们心生感动。我有一个学生叫黄莺,长得白净纤细,看上去清爽整洁。她的父母在外地打工,父母把她托付给独居的奶奶。一天晚上,我们找到她家的时候,她正在昏黄的灯光下趴在床上看书。奶奶的房子是间小平房,中间隔了两小间,进门的一间是厨房,除了炊具外还堆满了其他杂物,里面的一间摆着床、饭桌等,仅留一人进出的通道。这样的环境,与她整洁的形象形成很大反差。她奶奶告诉我们,平时房间的整理都靠黄莺,但是她从来没有埋怨。这个我本以为生活在舒适环境中的干净整洁、好学上进的女孩,看到她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着淡定和超然,我不知道我是用世俗的眼光,把生活条件本身看得太重要太复杂,还是这个女孩太单纯,把周遭的环境看得太随意太简单。离开的时候,我们一再叮嘱黄莺的奶奶:给孩子换一个亮一点的灯泡吧!
家访,让我们心生快乐。小义,是第一个被我们访哭的孩子。面对父母“不给面子”炮轰般的批评,听着我们引导家长注意鼓励的温馨话语,看着我们笔下留情注重正面激励的家访手记,他静静地立在那里,哭成泪人,我们几个大人却乐呵呵的合影。临走前,突然发现房门上贴的白纸上写着:不要叫我起床!我们再也忍俊不禁,大声感叹:原来这就是孩子。这勾起了我们孩时的回忆,重温孩时趣事的快乐。
家访,让我们获取动力。家访活动给予了我当好一名老师的信心与力量,让我重拾工作的热情!每个家庭都很期待老师的到访:几乎所有家长都在茶几上摆满为老师特意准备的水果点心,几乎所有家长为迎接老师的到访都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甚至有家长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崭新的拖鞋。这些,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家长们对老师的尊重和期待。当你用心去爱你的学生时,你会发现,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的一束鲜花,办公桌上的祝福卡片,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者的幸福和自豪!一打开空间,经常会有学生给我留言:“老师,多少次我惹您生气,可您每次都原谅了我,而且从不曾放弃过对我的教育。您要我律己严,待人宽,我会牢记一辈子的。”“老师,是您打开了我的心扉,让阳光照进来,使我能象其他同学一样快乐!”那时我在想:教师职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你播下的是一粒爱的种子,收获的却是整个美丽的人生。
一路传递爱心,足迹见证真情。家访的过程中,还有许多记忆深刻的故事。面对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家庭,如果不是有机会走近他们,我也不能了解这么多孩子背后的环境和家长的想法,也不会凝聚这么多的感动和泪水。每次结伴家访归来的路上,我们的心并不轻松,但我们也更坚定了教育的决心,消除观望、消除隔阂,走近家长、走进心灵,让家长彻底放下不信赖与猜测、放下戒备与对比,理解一所学校在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信赖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善良与智慧,一心一意的与我们老师朝一个方向使劲,必将真正助推我们每个孩子的幸福成长。
第三篇:快乐行走在网络教研的路上
快乐行走在网络教研的路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网络教研就像一个充满魅力的磁场,把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吸引到一起,携手并肩,在学习和反思中,在探索和交流里,共同经历着成长的过程,共同享受着“我参与我收获”的幸福之旅。
人人皆知: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换回来是两种思想,网络教研给我们提供了交流思想,共享思想的平台。让我们在彼此的实践与思考中收获了很多,使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得到补充完善,促进了各自专业化化水平的提高。我相信,这样的研究,会使我们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作为学校教研室的一员,深深感受到网络教研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清新的气息,让我们感受到了网络教研达到了常规教研无法比拟的方便、快捷、整合与开放,教研活动的功能与效率得到了提升。回想以往每月一次的检查,我们教务处要抽出一部分精干人员组成检查团,短则一天,长至两天,真是费时费力费神。检查完也不能把信息及时反馈,作用不大。有了网络教研这个平台,我们作为管理者检查更便捷快速,足不出户可以随时检查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情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运用情况一目了然,随时进行督促,避免了老师“平时不备课,临时补教案”现象的发生。大大激发了老师参与的热情,推动了校本教研的开展。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深入课堂,发现新问题,集思广益找出解决办法,拉近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
离。
我校开展网络教研以来,最大的变化是老师们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养成了上网查阅、回复留言的习惯,不仅提高了广大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提高了教学教研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提高,也促进了学校的均衡发展。
大家没有现实评课中的不痛不痒的应付。这里,只有对课的真实看法,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开诚布公的帮助。在这种交流、碰撞、反思的过程循环当中,多了教师的独立思考,多了研究型教师团队的思想碰撞,更多了碰撞后产生的新观点、新智慧、新资源;
去年冬学段,在我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网络教研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虽然对于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来说,参加网络教研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如何充分发挥因特网的优势开展网络教学研究活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是我们面临的全新课题。但是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对于每个参与教师来说算得上收获颇丰: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学习了很多东西,教研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互评课,新的教学理念根植于心,教研热情被点燃,同事关系更和谐。实践证明:网络教研平台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1、教研活动缺乏生机和活力。不利于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
2、教研活动缺乏创新。形式单一,大多局限于理论学习、听课、评课、校本活动等形式,不利于开阔教师的眼界,不利于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3、教研活动缺乏专家引领。教研活动仅仅是学校教师之间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缺乏专家引领,活动质量不高,不利于教师的合作和竞争。
4、教研活动缺乏随机性和长期性。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学期不但在排课时需要调整,而且对老师们在教学中的困惑也不能做到随时研讨、交流和沟通,不利用教师的成长。
针对上述问题,寻找一种新型教研活动的模式势在必行。就在我们困惑之际,网络教研平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尝试开展了网络教研,以改变我校教研现状,弥补教研中的不足。
网络教研这个新生事物,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
1、网络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网络教研是拓展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它不受时空的限制,探讨教学问题,交流教学经验提供了便利,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1)形成更民主互动的教研氛围。由于网络不受时空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激发了老师的参与欲。网络教研不再是常规教研中的少数主讲人的“一言堂”,而是民主平等的畅所欲言的好地方。网络教研的广泛民主参与,老师们渐渐体会到大集体,大团队共同合作的力量,发现原来接受一个新形式的教研,可以让学习和交流变得如此轻松和快捷。于是,教研员和教研室可以听到更多来自教师的真实的声音,这为提高我们的教研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帮助.2、网络备课平台促进了单纯、简单教书型教师向学习研究型、智能型教师的转变。通过上传的课例,我们不仅仅是学习,更重要的是去反思、去研究,并不断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
3、网络教研奠定了教师的成长基础。有了网络,教学信息丰富了,教学资源更广阔了。教师们的思维也变得灵活了,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也在变化之中。教师们获得了一种新的学习、工作状态,提升了学校的教研文化。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过程中,促进了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从制度化走向非制度化。
网络教研,焕发了老师内在的精神力量;网络教研,让老师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在学生茁壮成长的时候,教师也得到了不断的升华和发展。网络教研改变了教师默默无闻、凭个体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的状态。实现了信息传递快捷、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网络教研平台推动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为我们实现了:一个既可备课,又可评课的平台;一个既可培训,又可交流心得的平台;一个既有分科目又有分年段的平台;在这里学校管理者可以感受教师的教育心境,欣赏他们的教学艺术;在这里,学校管理者不再是规则的垄断者,更多的是教师的倾听者,是信息的捕捉者,是建议的整合者;活动开展加大了教研力度,提高了教研效率。
在这个平台上,没有权威式的霸道,没有统一的价值标准,有的是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考。在这里,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困惑、思考、感想、收获等自由记录,没有顾虑,没有担忧;在这里,学校管理者可以感受教师的教育心境,欣赏他们的教学艺术;在这里,学校
管理者不再是规则的垄断者,更多的是教师的倾听者,是信息的捕捉者,是建议的整合者;活动开展加大了教研力度,增强了教研效率,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短短的一年时间,我们的教师在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了明显地变化:最明显的是教师对教学常规工作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暑假的超前备课大有人在,读书笔记也是远远超出了学校规定的数目,以至那些老教师,也深受感染,不甘落后,已经开始参与教研活动;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评价语言、新课改理念的渗透,较以前都很有起色;通过讨论交流,教师从他人身上,学会了成功管理课堂,而通过教育随笔,又造就了许多精彩课堂。就在这样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了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了学校的发展模式,也悄悄改变了教育科研的范式。我们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也由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由原来的枷锁式管理,逐步走向人文化、自主化管理的境界。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我们在网络教研上的一些初步尝试。今后我校一定会更加努力,继续开展网络教研。我们有信心在这种和谐、共同研讨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努力提升学科理念,使网络教研成为我校教师教学技能不断丰富、不断成长的摇篮。
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我们以网络为依托,为教师搭建一个互动学习、交流研讨、提高业务素养的平台,进一步拓展教研活动时空,有力的推动校本教研实践。
天道酬勤教研路,你我同行创辉煌。在一实小这个和谐的环境中,教师们忙碌着,收获着,并幸福着。在前行中,本想收获一缕春风,却收获了整个春天。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那里?正像歌词中写的那样: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辛勤的汗水里,它在我们的对教学的不断研究中,它在我们对教师事业不懈的追求里。一年来,我们享受着教学的幸福,经营着网络教研平台这一座芳香四溢的玫瑰园;我们分享伙伴的幸福,团结奋进,心中充满阳光。今天,我们幸福的感动着,感谢市教育局提供的平台,我们在今后的行走中,会将先进的精神理念、品位品质渗透到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网络教研在我校已经初步取得实效,我们将以此为动力,加强培训,完善保障措施,制定相关制度,激励教师教研热情,把网络教研和常规教研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感谢网络教研,它穿越了空间的界限,实现了零距离教研;它突破了时间的界限,实现无阻碍沟通交流;它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我们一实小人会在网络教研中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第四篇:行走在青春的路上
行走在青春的路上
生活像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
---------题记
坐在16岁的末班车上,吟唱着自己的年少轻狂。耳机里回荡着布拉格小调,记忆将沿途的风景串成一线,那,便是我走过的青春。
时常会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之中,突然想化身为长安街上策马而过的少年,眉眼英气,锐不可当。想化身为金戈铁马、征战沙场的士兵,体会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悲壮。甚至想化身为孑然一身的旅者,带着自己喜欢的文字、音乐,在荒漠里缓缓前行,回首望去,脚印已被风沙掩盖。
不知不觉,便是少年。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抬起头,感觉到窗外明媚的光线在额前绽放,阳光照在我的头顶,窗外的银杏树在风里沙沙作响,万千绿色的叶子在阳光里是半透明的,晶莹剔透,像女孩娇小的手掌。空气里依旧弥漫着熟悉的气息,那些都是我怀念的。一路走来,我已褪去了羞涩,稚嫩不再是我的代名词。一路走来,我已承载了许多。书架上凌乱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书,从小学课本到高中课本,从漫画到哲思,记忆将它们串成一线,这,便是我走过的青春。翻动着手里的像集,看着照片里裹着尿布的自己,对比一下,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自己已经这么大了。于是乎,想一起谈天说地的不再是父母,而是朋友。想一起牵手散步的不再是哥哥姐姐,而是女朋友。宿舍里一熄灯,大家最热闹的话题还是女孩儿,把自己心中的喜悦分享出来,不用顾虑被对方听到。这柏拉图式的爱恋,已悄悄到来。这也是青春呢!
一声钟鸣,一声汽笛。汽车缓缓地驶进了17岁的车站,短暂的停歇过后,又要开始自己的行程了。伙伴们已踏上各自的征途,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不知多少年后,你们还会记得我吗?而我又如何才能不忘记你们呢?车站终于行远了,沿途依旧是记忆里的风景,耳机里却荡漾着儿时的笑声,有时候我会窃窃的自我满足,有时候很疲倦,有时候信心百倍,有时候觉得茫然无路。
这只是行走在青春的路上哟!
第五篇:行走在读书的路上
行走在读书的路上
说起读书,我个人认为我读书最为专心的是念师范的四年时光。那时候真的可以说是日日与书相伴,夜夜枕书而眠,四年里阅读了大量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学生时代的我不但会读书,而且喜欢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写下来,写着写着就写了100多本。毕业了,整理物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最多的就是书和读书笔记。同学帮我搬东西的时候都劝我把这些“没用”的东西扔掉算了,可是我却一本都不舍得扔。结婚了、搬家了,许多东西都被丢弃了,但这些我喜欢的书和读书笔记随着我搬了一次又一次的家,从未遗弃。
喜欢读书,在工作以后,我才发现仅凭个人兴趣爱好所读的书远远不够我工作之所需,必须阅读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帮助我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班主任之友”已经成为我的案头书籍,随手翻阅,偶得一法,在我的工作中就会大有用处。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可以陶冶我的情操;阅读专业书籍,可以增强我的业务能力。每每沉醉在读书之中时,我都会倍感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读书人”,这是一种召唤,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前几天读书时看到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真是太贴切了。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各种渠道来充实自己,而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教了近十几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才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我一直行走在读书的路上!一路走来,最让我难忘的是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女儿学会走路、学会说话让我欣喜不已,那么怎样让女儿爱上读书?我选择了言传身教、陪伴阅读。当经典刚刚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竟不知“读经”为何物。朋友交流,说谁家谁家的孩子从几岁就开始读经了,我听的茫茫然,脑子里想到的是经文。小小的孩子读经文做什么,不理解。后来我才发现是我错了,人家孩子读的是经典诗文。其实我也一直陪着女儿在诵背经典。女儿现在已经14岁了,她会诵背的有300多首,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长的有《大学》、《论语》、《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藤王阁序》、《岳阳楼记》……太多了。在陪女儿诵背的这个过程中,犹如凤凰涅槃,痛并快乐着。女儿诵背这些内容我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温故而知新”。坚持每天、每周、每月反复诵背。以至于到现在这些诗文已经成为女儿的肌肉记忆。我想她这一生都不会忘记了。通过诵背经典,女儿的记忆力特别好,读书速度特别快。她的性格也在读书中变得开朗,活泼,热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如果说我在读书上有什么成果的话,女儿现在的状态就是我最大的成果,我和女儿一直行走在读书的路上!我不仅是一位母亲,我还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引领我的学生读书也是我责无旁贷,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新接手的一年级的孩子,他们需要老师的引领,指导。刚入学,我带着我的孩子们读了若干的绘本读物,童话故事。从本学期,我引领着我的孩子一起读《三国演义》,刚开始,我有过矛盾,有过纠结,“孩子们会喜欢吗?我讲孩子们能听懂吗?家长会支持吗?”但是转念一想,不试试又怎么知道不行呢,于是我开始了我和孩子们的三国之旅,刚开始由我来讲,孩子们确实会有一些迷茫,我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终于我在孩子们的眼睛里看到了我想要的光芒。信息化时代,利用我们手里的交流工具可以给孩子们创立一个更好的读书氛围。我在班级群里建立了“每晚听他读”,最初读班规、课文、故事、诵读经典诗文……从本学期开始,我让孩子们读《三国演义》,稚嫩的声音读出“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课间孩子们讨论的也是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我很兴奋,孩子们正在与我一起行走在读书的路上!
我最喜欢的读书方法是:叶圣陶先生的“由浅入深法”。他要求“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这是极重要的基本训练”。
我把这种方法也介绍到学生那里去,并带领孩子们也这样去做,帮助我的学生也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有很多,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不培养孩子为了应付读书而读书。我要激发的是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三国演义》。就是要用叶老先生的这种方法把“三国”读下去。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位大师对话。我要说:坚持读好书,就是在走向卓越,突破平庸!读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让我浮躁的心灵得以宁静,迷茫的日子得以充实,肤浅的灵魂趋向高贵,功利的人生也能有浪漫的幻想!读书,也许无法延长我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增加我生命的厚度!
读书,带给了我很多。书籍丰富了我的文化底蕴,让我无论是面对家长还是面对学生,都能自信满满。在学校里,迎接各级领导的检查,我都能从从容容。我所带过的班级,孩子们的语文功底都非常棒,习作水平极高,在毕业考试中,我所带过的班级孩子们的语文平均分遥遥领先。当我把我的点滴教育心得记录下来之后,变成铅字发表的时候,内心里是掩饰不住的欣喜。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我和我的女儿,我和我的学生会一直行走在读书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