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重视课堂教学小结、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的研究(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6:0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化学重视课堂教学小结、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化学重视课堂教学小结、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的研究》。

第一篇:初中化学重视课堂教学小结、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的研究

初中化学重视课堂教学小结、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的研究

新镇中学

孙广成

立论依据

二期课改正在高歌猛进,日益深入到课堂教学第一线。二期课改的基本点是适应时代社会的需求和满足人的成长需要,基础教育将由传统的知识教育模式向现代的活动教育模式转变。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已注意到了要用产生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注重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和拓展性的学习。但实践中产生了以下的矛盾:探究教学的效果往往并不好,致使很多老师仍以传授性教学、机械题海训练为主,这无疑是有悖课改理念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设计科学有效的小结,并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之后实施,组织学生回忆、概括和深化知识内容、总结提升过程方法,通过这一完善自主构建的过程培养反思能力,不仅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也能建构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潜移默化地养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最后部分,是在讲授了氧气、氢气、碳、溶液、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物质结构初步知识等的基础上,将常见的无机物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加以分类,从具体物质的知识到一般概念,把初中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等予以综合和深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和生活生产作一些基础知识的准备。其教学内容的特点有“六多”,即基本概念多、物质种类多、反应规律多、必须记忆的多、实际运用的多、题型变化多。在“酸碱盐”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好知识的小结、整合十分重要,它对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掌握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能力均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很值得探讨,将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教学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教师在实施二期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初中化学课改实践中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操作性问题。目前,区内还未见有教师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结作专门的立项和研究,也未有教育文献作系统讨论。为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学术上丰富化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上可以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益,指导初中化学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研究目标

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起始阶段,培养学习化学的能力,提升学习的质量对以后的化学学习至关重要。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初中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思维能力急需加强。有效的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建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知、情、意协调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重视设计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中的小结,引导学生提升探究活动的体验,把握知识的内涵,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进而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解决化学实验或身边的实际问题中去,鼓励学生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考虑问题,有主见、有创新地分析评价事物并产生创造性行为。 研究内容

本课题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结的设计和实施,即研究以初中化学知识作为载体,在引导学生总结提升学习、自我构建进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方法与途径。把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学生的知、情、意获得协调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研究过程中形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结设计和实施的系列案例。 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

研究过程:(详见研究的主要阶段)

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是:教师要有明确的合理思路,精心设计学习步骤和小结进程,在探究活动前就提示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指明道路。小结内容要简明扼要,小结形式要提纲挈领。教师要抓住学生求知兴趣最高的时机,提出最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经过努力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为小结做好准备。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可以找准时机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透彻的地方及有争论的问题,老师相机点拨,给予指点,使学生明确认识;对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说明。

课堂上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 特色创新之处: 通过设计组织科学适切高效的小结,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取得尽量大的教学效益,引导学生达到思有所悟的境界,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 研究主要阶段

一.2008.12—— 2009.1 进行文献查阅和理论学习,研究化学课堂教学的成功案例;学生情况调查

二.2009.2 —— 2009.3

拟定具体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因素、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出发设计小结,尽可能预测出学生小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好问题情境、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

三.2009.4 —— 2009.5 积极实践,实施小结教学时,关注过程、指导方法、启发思维、引导反思、提出质疑、鼓励创新。同时做好教学的资料积累和成效评价。

四.2008.9

分析总结,撰写课例分析和专题论文。

五.2009.8

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最终完成时间

2009.8

最终成果形式

科研论文、课例研究报告

第二篇: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荆门市掇刀区白石坡中学:陈迪友 胡稳山

摘要: 在实行课程改革今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尤为重要,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值得我们不断探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探索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教学,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推进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资源)出发,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 初中化学 高效 课堂教学 主动 乐学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丰厚收获,有非常提高,有长足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现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资源)出发,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使教师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的教学观念 会导致与之相应的、并受其指导和调控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高效教学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一是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有强烈的效率意识和时间观念,教师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钻研业务、精心备课、因材施教、开拓创新等一系列工作都是以一定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追求。二是要理解学生,正确看待学生。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因此,教师的学生观正确与否,成为师生活动能否协调高效进行的首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离开了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学生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努力。因此,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教师有“学生为主体”意识,要弘扬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科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学习

1、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潜水艇”、“白纸显红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无疑,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始。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这一新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较大的学习热情,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常言道:眼见为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三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恨不得早一点跨进化学科学的殿堂,更希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亲手动一动、做一做,化学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分别让学生亲自向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通过亲自实验,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教师再作分析、归纳,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精致的开头,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景之中,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年在随州举行的优质课竞赛中,鹤峰县太平中学的张丽华老师,在分子和原子的授课中那个情景创设得很有新意。

(二)从联系生活入手,学以致用,诱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如:金刚石可以做玻璃刀;醋可以让头发变得更柔顺等,无形中把学生带到了现实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科学的崇尚之情。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发挥

1、课前,学生一定要准备好下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用具、资料、书籍等。按教师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在学化学肥料这一课题时,课前就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化肥和农药的品种、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到做了全面的调查,在上课时通过学生的交流和教师的点拨,一节课在积极活跃的气氛中完美地结束。教师在课前要做的就更多了,(1)教学目标要明确。三维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目标不能过高、过多、空洞、抽象。如:空气这一课题的主要目标有: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以及空气的污染危害与防治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通过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让学生学会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初步学会把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等。这样重点突出,操作性和检测性都好把握。(2)具有指导课堂教学的教案。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实施方案要便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翻阅查看,教案要实用,除了要清楚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外,重点要放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法指导以及媒体和器材的有效使用等。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是比较平常的,但能否充分发挥课件的效能,那就得看课件与各个教学环节能否紧扣。如:网上分子和原子的课件资源很多,但能够直接使用的没有,在使用前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设计进行大量的修改,最常见的就是视频的穿插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还有,就是对课件画面的衔接语要精心设计,否则就会有两张皮的感觉,从而降低课堂效率。总之,要使教学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得到最高效能的发挥,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

四、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1、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做课堂的主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改下的教学,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并形成假设方案,最后对假设进行验证与交流。初中化学课本上活动与探究的设计很多,还有很多实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转换为学生的探究实验,这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作为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每一个这样的机会,而且还要适时地创造一些机会让学主动地加入。如: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的实验,有多种原料可选,当学生选到使用过氧化氢时,会遇到一个问题是把过氧化氢加到试管、塞上橡皮塞、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之后再来收集气体的时候就没有多少氧气了,总是得不到所需要的氧气的量。经师生的共同分析,找到问题之所在:就是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那么如何改决这个问题呢?问题一产生,学生马上积极的讨论开来,最后交流得出一些很有创意的方案:如改变发生装置中加过氧化氢的仪器,有用长颈漏斗的,也有用分液漏斗的,还有用注射器的,还有用胶头滴管的。通过分析比较,最后选择了一个最优的实验方案是:分别在几个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盖上玻璃片,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向其中过氧化氢溶液。最终是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还节约了药品。达到了实验的最佳效果。

2、精讲精练,给学生时间,还学生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题海战术。“精讲”并不等于少讲,精选的题目要具有代表性,难度适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两头。授课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一讲学生提出的有学习意义的问题;二讲学生自学、研讨仍不能解决的问题;三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点。“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不讲;部分学生不懂的问题,在没有实施学生互帮互学之前不讲。“精练”就是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使他们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3、课堂语言要生动、准确和具有启发性。尤其是课堂提问,一个恰当的提问象一盏导航灯一样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彼岸,所以要注意每个问题所带来的效率。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提问与思维要有技巧,比如,“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从而增加学生的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等等提问方式的语言极具启发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浩瀚的工程,如:教态、板书、情绪等细节都不容忽视。

五、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的补充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思,然而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如果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就会稍纵即逝,造成遗憾。教学反思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你了解的学生中的困惑和问题;2.记录你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你教学中的亮点。注重学生课堂的动态表现和分析跟踪评价的结果,可促进教学有效改进,学生成为有效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反思和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会给有效教学注入“催化剂”。在实行课程改革今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尤为重要,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值得我们不断探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探索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推进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重庆綦江古南中学 李世权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

《关于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 杨沿春 《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随想》

第三篇:生物课堂教学要重视小结

生物课堂教学要重视小结

乾安县第一中学

尹迎新

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会使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小结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生物学教学中小结的作用

课堂小结是新授课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余味无穷。

1、加深印象,记忆持久。小结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总结归纳,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抓住重难点,记忆更牢固。

2、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知识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在总结中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过渡自然。

3、质疑问难,发展智力。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小结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4、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师设计一些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改错评价等活动,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便改进教学。

二、生物学课堂教学进行小结的方法

课堂小结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把学生思维吸引到小结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首先,归纳总结。

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

其次,布惑置疑。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

再次,首尾呼应。

生物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另外,还应处理好这堂课尾与下节课首的衔接与呼应。

最后,讨论比较,设置悬念,重视情感教育。

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通过分析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相同点,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结束时,都可以适时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及时反馈。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间的联系,在某些课的结尾,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某些课堂“收尾”时,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生平事迹,赞扬名人的思想品质或推崇名人的治学精神,给学生树立起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巧妙地寓政治思想教育于本课“收尾”教学之中。如讲“探索生物的奥秘”时,可简介我国现代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的业绩。又如讲“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时,简介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平事迹:他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采集昆虫,制作生物标本,对动物进行解剖、分类,作观察记录,特别是在“贝格尔”号上长达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收集大量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和证据,经大量观察研究分析,终于成功地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在世界上引起极大的反响,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通过实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从古至今,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必须付出辛勤劳动,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学习,报效祖国。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期望更多的同仁来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以推动整个生物教学的发展与提高。

第四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经调查,学生手中的资料名目繁多,如:学习指导、同步导学、精析精练„„。可谓要有尽有,教师作统一要求完成的作业资料至少有两种,每天大部分学生要做到晚上12:00后才能完成,住宿生甚至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借光完成作业,严重催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之规定: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笔者教学时并未使用这些资料,用一个实验班跟踪对比,所得的效果与前者相差无几。看来,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用题海战术练出来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

略。

2.课题假设

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出发,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假定课程资源相同的条件下对教师,学生、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变量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或从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及策略。

3.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10道是非选择题,调查范围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中学,其中包括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及两所普通中学。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出的初三年级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4.结果及原因分析

从统计结果分布可以看出:

(1)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课堂教学时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没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

(3)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上课之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或是课堂上废话太多,补充内容太多等原因。

(4)课外学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负担过重。做题一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5.措施及策略

5.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 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5.2 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3〕。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5〕其次,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是一个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舞台。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由于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5.3 “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5.4 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4〕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5 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1)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案例1:鉴别食盐和纯碱

【教师讲述】

食盐和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从外形上看,二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学生讨论】

根据食盐和纯碱的不同性质,有多种方案鉴别它们。如:物理方法、手摸、口尝、观察是否潮解等。再如化学方法:用稀酸溶液(如稀醋酸、稀盐酸、稀H2SO4、稀HNO3等),碱溶液[如Ca(OH)2溶液、Ba(OH)2溶液等],盐溶液(如CaCl2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和稀HNO3等)优化答案时,选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为最简方案。

【探索设计】 方案一: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样品为食盐,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二: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三: 用手分别蘸取上述溶液少许,有滑腻感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四: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五: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六: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CaCl2溶液[或BaCl2、Ca(NO3)

2、Ba(NO3)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

案例2:哪里来的煤气?

【问题背景】 冬天,在某些高寒农村地区,仍沿有用煤(或炭)烤火的习惯。

小男孩:“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

(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中,用火引燃木炭,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

小男孩:“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

爸爸: 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

小男孩:哪儿来的煤气呀!

【问题】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碳和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还是CO?

【学生讨论】根据C+O

2CO2,2C+O2

2CO,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10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二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2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三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6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交流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总结出生成CO2和CO时消耗m(C):m(O2)范围,还历经了由C+O2CO2和C+CO2

2CO生成CO的过程和体验,并用数轴表示。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3)过程活动式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

案例3: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讨

【问题提出】 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有几滴酚酞的NaOH溶液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组所耗盐酸体积并不相同,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有哪些?

【讨论假设】(1)酸碱完全反应:NaCl;(2)可能酸过量:NaCl、HCl;(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NaCl、NaOH。

【方案设计】(1)测溶液的酸碱性,(2)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3)鉴定溶液中的阳离子。

【学生实验】 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组织交流】 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最后讨论,为完成该实验,在操作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自由安全才能有个性的张扬,个性张扬才有创新。

6.结束语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经过一年的实验对比,重庆市2005年中考成绩实验班人平81.6分,有效分占68.2%,比对照班分别低1.8分和3.1%。这表明运用上述策略与传统方法所得的结果已经相差不大。

本研究不足之处,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研究,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望广大同行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http://edu.jl.cninfo.net.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2004-8-9

[3]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

[4] 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OL].www.xiexiebang.com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附件:问卷设计:

根据我们从教学中了解到的情况,编写了影响课堂效率因素的10个题目,如果您认为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如果您认为这道题不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实事求是认真的回答。

1、学化学的目的,想在升学考试中得最高分。()

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想了解化学重要性。()

3、化学实验很神奇,但由于接触到的大多是有毒、有腐蚀性、有污染的物质,因此做实验有一定危险性。()

4、学化学以听课为主,大多数课堂听课的时间超过了4/5。()

5、课堂上遇到问题想问教师或同学,但缺少更多的交流时间。()

6、课外有较多自主学习化学的时间。()

7、化学课程抽象、零散难记,难学懂。()

8、复习化学时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9、化学教师由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时常施堂。()

10、能按时完成化学作业,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并发现纠正错误。(

第五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材设计的改变也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多样化。然而,来自教研部门的大量调研证明:在一些中学,无效,低效的化学课堂教学现象也普遍存在。有些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只有40%甚至更少,其余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浪费掉了。可见课堂教学质量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无效的讲解、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训练等等,从而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在提高初中有效化学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一、教学有效性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现在的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多元的,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体察教学内容差异,把握师生个性风格,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有用的,有效的才是最佳的。总之,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是教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性地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帮助、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如果一个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成本过高,需要靠“补课”来完成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是低效的。因此,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应当成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考虑因素。

第二是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变化。教师通过教学应能够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帮助他们获得进步或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学了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么样。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产生的影响,更需要关注隐含在学业成绩中的智慧发展状况;不仅着眼于知识、理解、技能,而且着眼于动机、兴趣、态度之类的情意侧面,还着眼于思考力、判断力之类的高级的综合性能力的侧面。

二、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见解

在现代化学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讲”、“玩”、“练”等是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但如果运用不得当,不科学,就会陷入“教学累、效率低”的苦海。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立足课堂的真实场景,研究教学的真实问题,让每一节课上得有价值有效率,教学才有质量。下面就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教研实践,谈谈我在这几种教学手段中提升教学有效性的见解。

(1)提高“讲”的有效性

往往有些老师对课堂的评价总是以教师是否讲得好为标准,然而我认为讲得好并不代表讲得有效率。戏演得再好,学生不会唱也是白搭。要保证每堂课讲得更有效率,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①把握好“量”

“量”就上课的容量,即教师上一堂课40分钟讲了多少内容。课堂容量过多将直接影响教师讲课的效率。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将引起质变。一是容量过多将影响到学生学的质量,一堂课教师讲的内容太多,学生记住的反而少了,想想如果有人一下子吩咐20件事叫你去办,你能记住吗?如果一下子只叫你办2件事,是不是马上记住了呢?就好比如一个人吃饭过饱反而会引起肠功能的絮乱,吸收的也就相对就少了。我常有这种体会:每次听别人作长报告或者开长会,会议内容越多我记的就越少,甚至有时听完报告头脑一片空白,量过多质将会下降,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不要以教的多少来衡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要以学生学会多少来衡量讲的效率,学生一节课能接受多少就讲多少。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二是教师讲的内容过多将影响到讲的质量。因为一定时间内要讲得多就必然导致讲的不详细,什么都讲,最终却是什么都讲不清楚。另外课堂容量过大必然会导致时间不够用,因此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就采取了“满堂灌”的做法,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和时间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的教学纯粹是低效率的无用功。到底一节课教师讲多少最有效呢?这个量没有统一的说法,根据自己的学生接受能力而定。

②把握好“度”

“度”即每一堂讲到什么程度。教学过程如果对这个“度”把握不好,教学质量同样是低效率的。如果教师教学目标含糊不清,定位不准就会使课堂教学杂乱无章,陷人盲目性,目标确定太高,学生够不着,目标确立太低,学生学不到东西。这样的教学效率必然不高。把握好课程标准这个度后,可分两步进行:

一是上新课时只要把本节要讲的重点讲清楚,难点突破方可。因为新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完全是很陌生的,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相对欠缺,理性思维还处于开始形成阶段,接受能力非常有限。如果教师这时提升深度和难度,学生思维就会混乱,这样学生就会学不好,因而教师讲的也就无效率了。二是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好的基础上再提升。毕竟学生接受知识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注意先传授基础知识,再逐步提升到课程标准。例如: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这一课,由于新课程要求掌握为什么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作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而不用其它的物质。所以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就把不用浓盐酸、碳酸钠等药品制取的原因等都讲到了,而且还花了大量时间做了这个实验,方方面面是都讲到了,其实却不知道做的其实都是无用功。因为在这之前学生对酸、碳酸钠等物质的性质都还没有一点了解,所以在这时会觉得这个问题很难接受。因此花的时间多而学的效率却不高,还不如讲这节时先别先跟学生讲这个问题,等到后面学了酸、碱、盐的性质后再来讲这个问题既容易理解又节省时间,不是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吗。

(2)提高“玩”的有效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游戏等“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因此成为比较流行的教学手段。要在“玩”中获得乐趣,更要在“玩”中学到知识,这样才是高效率的“玩”法。在教学中提高“玩”的效率必须注意两点:

①尽可能的把“玩”的权利留给学生,在现实实验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演示的实验多,学生参与的少。事实证明教师演得再好也没有学生自己动手更有效率。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而且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把“玩”的权利留给学生,把创的机会让给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更能使学生“玩”得更有效率。例如像《燃烧及其灭火原理》这一课,教材安排了两个实验,第一个探究燃烧条件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第二个灭火原理由于比较贴近生活,操作简单、安全,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动手操作,如:给学生准备好一根蜡烛、一把剪刀、一个烧杯、一把扇子叫他用不同方法灭火,再分析灭火原理。这样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显然要比教师演示教学效率高得多了。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因此让学生自己在“玩”中学习效率更高。

②不能只为“玩”而活动,玩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气氛,更重要的是在玩中能够获得知识。如果玩只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那么这样“玩”是无效的教学方式。不久前,我听一位教师讲《元素》这一堂课,上课的老师就设计了“利用卡片找元素”的游戏。游戏是这样进行的:每位同学手中都拿一张卡片,一排同学拿元素名称,其他的同学各拿一种元素符号,然后拿名称的同学依次站起来找它的符号,谁手中有对上号的符号就站起来说。这个游戏的确使学生活跃起来了,兴趣也提高了,但游戏结束学生也只有记住手中的唯一的一种元素,并不能记住所有元素符号,像这样的游戏不就是个纯粹的玩吗?学生并没有从“玩”中得到更多收获。所以说这种“玩”的教学方法是无效的。

③提高“练”的有效性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它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化学教学必备教学手段之一。在这一环节中,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应着重注意两方面:一方面在训练量上,切莫用“题海”淹没学生,而必须做到精选精练,限量用题。这样做既保证了学生对精彩的试题能认真消化,促使能力的提高,都说好的老师是做一百道题给学生练习一道题。只有做到习题的精选限量才能保证练的有质量。另一方面注意及时讲解。只练不及时讲则空,因为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产生质疑,刚好急需要解决,如果这时教师不及时帮他们解开疑惑就会失去良机,所以我在平常的练习教学中都让学生先练三十分钟,利用这段时间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讲解十分种。可以收到很高的练习效益。总之,“讲 ”、“玩”、“练”是化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寻求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

下载初中化学重视课堂教学小结、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的研究(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化学重视课堂教学小结、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的研究(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3-08-28 10:37:37作者: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大】【中】【小】简介:【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艺术学校及其教育的特殊性,加上艺术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的影响,致使艺校学生具有与普通中专学校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在百汇的三年中,我接触的都是小学生居多,大学生也有过了解,......

    浅析创新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构建

    转自论文部落发表论文 浅析创新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构建 作者:吕宏锁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成为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改革过程的关键和核心内容。教师应运用......

    引导学生构建空间观念策略课题研究总结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构建空间观念, 让他们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之情,从而促使他们全面、主动地发展,我校于2010年4月至......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课型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课型研究新授课教学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分为三部分: 一是教师要理解“课标”,认真分析教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下,结合以前......

    100010011100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合肥市教委教研室 蒯世定 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必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

    《如何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学习》专题讲稿

    《如何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学习》专题讲稿 主讲人:麦端棠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的积极、肯定的或者消极、否定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因素。从......

    如何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如何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总结、评价是学生一次极好的反思的机会,这种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孩子在反思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收获,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