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时间:2019-05-15 14:4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第一篇:浅谈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浅谈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梁父中心校姜荣水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疑”即是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就其认知过程而言,就是学生从有疑到无疑的无限循环的反复转化过程.“学起而思,思源于疑”.只有发自内心的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动机和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科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有了问题才能探究问题,才能推动学生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因而,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努力的去鼓励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当然,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真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标下的科学这门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可以说:“问题”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而学生的“问题”的则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未知世界有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身边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激疑,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去提出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动机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从不想提问,不会提问到学会提问,善于提问,这需要教师进行有目的地培养和训练.首先,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并学会从多角度去深入体验,认真思考,促使学生面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问题讨论会等方法,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其次,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重点突出事物的矛盾,造成一定的思维障碍,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最后,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由此,来培养学生可贵的问题意识.我们必须承认,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无疑可以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的确,问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因素.一旦学生发现了某种问题,便是他们对知识学习和研究的开始.所以,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探究活动的出发点,为学生主动投入到了科学课的探究学习之中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二,提供学生提问的途径要多样

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活动中,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同时也要为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能使学生在多种途径下产生一系

列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着让学生在以下几种途径中提出问题:

(一)在材料准备过程中提出问题

科学课是一系列的“活动”贯穿而成的探究课,进行科学探究少不了一系列的探究材料.有些有形的结构材料可以由教师提供给学生,但是科学探究中更多的材料必须由学生他们分组自行筹备,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布置好下节科学课所需的材料.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在布置学生准备材料时,不妨再给学生一个小小的任务:把准备材料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跟材料一并带回课堂.“问题卡”的任务促使学生不仅仅为准备材料而准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提问的意识,让他们感悟到“其实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我在《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各种各样的叶”教学时,课前布置学生带各种各样的树叶,同时还让学生上交“问题卡”.问题卡上有关树叶的问题很多:1,树叶为什么很多都是绿色的2,为什么秋天会落叶

3,为什么秋天叶子会变黄颜色

4,为什么松树,仙人掌的叶子像针一样

5,树叶有的椭圆形,有的像我的手掌……自然界有几种形状的树叶......又如:在动物单元教学“蚂蚁”这课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寻访蚂蚁.现在很多学生不需要我提醒,他们就习惯在寻访蚂蚁的过程中记录下问题在“问题卡”上.在他们上交的问题卡上,有诸如此类的问题:

1,为什么蚂蚁找到食物后,同伴会跟着来

2,快下雨了,蚂蚁为什么成群结队的搬家

3,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4,蚂蚁和蚂蚁之间为什么用头上的触角打架

5,蚂蚁爱吃什么

......可见,在课前组织学生准备材料的过程时,培养他们提问的习惯,无疑是课堂探究的一首前奏曲!可以把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直接带入我们的科学课堂.这是个好机会,建议教师把握好!

(二)在学生观察,实践中提出问题

新教学理念下的科学课提倡要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亲历亲为.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下册“搭支架”这一课时时,上课伊始,我就要求:“在25分钟内,每组用自己带的材料设计并建造一座高而稳固的塔”.学生兴趣高涨,个个投入到塔的设计和建造中.25分钟过后,形形色色的塔诞生了.“下面让我们比一比哪组的塔最高并且最稳固 ” 比赛下来发现大部分塔都没有学生设计时预想的效果.这时,我在多媒体上投影了埃菲尔铁塔 ,高压电线塔等,让学生观察并结合刚才自己建造的塔提出问题.通过比较,问题就产生了:

1,我建立的塔各面是实体,实际的塔是框架,有什么差别

2,我的塔用大小相同的矿泉水瓶子搭建成,实际的塔“底大头小”,如果我选大小不同的矿泉水瓶子建造塔,有没有更稳固的效果

3,实际的塔下面材料粗重,我的塔没有这样的效果,是不是影响塔的稳固

......诸如此类的问题自然而然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这时我让学生用这些发现继续进行塔的改造,再与先前的比较,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全班同学在一系列活动中,不但初步了解了塔的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在比较设疑中改进了自己的塔,使得活动达到了高潮.正如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他们在观察,实践活动中提出的初始疑问,有时不一定能找到答案.许多问题在成人看来显得很幼稚,不成其为问题,但从儿童的眼光来看确实是充满童心童趣的问题,很有探究的价值.有些问题很难找到答案,甚至连科学家还没有解决.但小学生在亲历过程中善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本身是十分有价值的,因为只有儿童头脑中有了疑问,才会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去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三)在听取汇报时提出问题

学生在科学课堂这一阵地中充当的是主体角色,因而教师留给他们汇报自己的研究方案,展示探究成果的时间也很多.教师要抓住机遇,鼓励学生对别人的研究方案或者探究成果有意见分歧时敢于质疑,并予以反驳.如:我在教学”纸的抗弯曲能力与形状有没有关系“这一探究活动的方案设计时,有学生汇报他们组的方案”把纸折成V形,U形,∏形,△形,□形……在纸上放上重物实验“.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他们的方案有问题.他们没有说是不是用同样材料的纸,因为不同材料的纸抗弯曲能力不一样,比如我们写字用的纸和硬纸板就不一样.“ 他一说完,班上其他同学脱口而出:”对,要用同一种纸“.接着又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要是用同样材料的纸做实验,用来折成各种形状的纸的大小不一样,也不能比较.“ 在后面的争论中,学生还提出”不同形状的纸架起来的跨度不一样,对实验会不会不公平“ ”没有折成任何形状的纸也要做实验, 不然没有比较对象.“ ”把重物放下去的时候不能扔,要不我们扔的力也影响实验“......在不断的质疑中,把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逐步明朗化了.对他人的汇报提出质疑,这比简单的提问更进了一步,学生在质疑时已经通过思维活动自我完善探究过程.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他的问题是错误的,我们也要首先肯定他勇于思考的勇气和胆量.(四)在查阅资料中提出问题

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学生课前或者课后去查阅一些跟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查阅资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让学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积极思考,也能提出问题.如:我在教学”我在成长“这课时,课前安排学生查阅有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的资料,学生带回来的资料非常详尽:1,小衣服,2小鞋子,3小照片,等等.除了带回这些资料外,值得可喜的是:学生同时也带回了许多的问题.诸如:

1为什么头大身子短?

2,为什么声音不一样?

......学生不仅仅从资料中吸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查阅资料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善于从资料中提取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提问无需局限于课堂这一狭小的空间领域!

三,注意问题的后继效应

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提出问题,固然是可喜的!但是,假如只停留在学生能对

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而不推动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久而久之,学生对提问也会失去兴趣.所以,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尽可能的发动学生利用小组的力量,想方设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适当时候,教师予以点拨,为他们的探究提供机会.如:凤仙花种植过程中,一位学生发现:小院子里总共有9珠凤仙花,靠墙角的3珠凤仙花植株矮,叶片小而且有点枯黄.我告诉他有了问题想办法去寻求答案,建议他不仅观察凤仙花本身,还得观察周围的一切.第二个礼拜学生回学校报告说:”老师,我知道了,我猜测是因为墙角阳光不充分.我家用过的水又都从那地方排出去,那三株凤仙花常常泡在水里,可能是这个原因.“我并没有就此给予他肯定的答案,而是鼓励他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在我的协助下这学生果真做起了两组对比实验:特地挑选了四株生长情况差不多的凤仙花,一株种在土壤浸泡大量水的花盘里,一株种在湿润的土壤里;一株放在阴暗处,一株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最后得出结论: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充足的环境,忌水涝.后来,我发现这位学生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很喜欢提出问题,并且用实验去说明自己的问题.暂且不说他的实验能不能寻求到准确的答案,至少这种科学态度值得我们科学教师欣慰!建议科学教师不要忽略了问题提出后的”后继“效应.提出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活动,本质上则是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显”山“露”水".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所学内容初步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过程,其中必然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就是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科学教学中,问题的产生只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走好第一步至关重要.对以后的科学探究活动:猜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打下了夯实的基础,铺下了前进的道路.教师应积极努力的为学生创设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权利,运用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才能不断进取,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有创新精神的新人.

第二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具有评价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检查教学效果等诸多功能,因而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学贵有疑,教贵善问,但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既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也不能居高临下,狂轰滥炸,无休无止,应当明确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营造宽松的对话氛围,做到适时、适度、适量。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在孩子们的眼中,充满着无限神奇;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每一种自然现象无不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的视线,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提问题,提什么问题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呢? 本起我们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展开讨论。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特点,主要采取四种提问策略,我教得轻轻松松,学生学得扎扎实实,效果非常显著。

一、“投石击水”策略 科学课需要学生参与讨论的范围广、内容多,但只有关键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讲到我国的自然灾害频繁,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时,我巧妙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发生地震,你们会不会束手无策?该怎么办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之泉喷涌而出,结合自己所知,纷纷献计献策,课堂气氛又一次活了起来。

二、“有的放矢”策略 课堂中的提问应有针对性,不能对学生“狂轰滥炸”,有“问”的价值,要坚决避免答案是“对”、“是”、“好”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学校的环境》一课时,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只有保护、美化好校园,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其中一名同学还主动站起来,进一步陈述如何保护、美化校园环境。此时,我发现不少学生课桌下面有碎纸屑,便提了一个问题:大家认识得都很全面,是不是已经付诸行动了?全班学生面面相觑,随后纷纷把目光投向地面,悄无声息地捡起地上的纸片。刚才这名同学看到几张纸片懒洋洋地躺在自己的脚旁,脸“唰”地红了起来。一个简单而有针对性的问题,就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保护环境,不仅要意识到,更要落实到行动中。

三、“拾阶而上”策略 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都能够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连贯成一条有机的链条,从而点燃学生思维中的导火索,激起他们的智慧火花。教学《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时,我问道:“你们观察过大树吗?”学生们发言非常踊跃,有的说:“小区公园里有一棵松树,很高很大。”有的说:“我家楼后有两排银杏树,叶子是扇形的。”还有的说:“操场东北角生长着很多竹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不可否认,学生们说得不错,也发现了树木的一些特征,但他们仅仅把“观察”停留在“用眼睛看”的阶段,获取的信息可能不全,或者有误。接下来,我提出一组问题:用眼睛看到的信息都是准确的吗?除了眼睛,还有哪些器官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事物?怎样让他人了解自己的观察成果?三个小问题,梯度明显,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他们知道了:科学课上的观察,要调动全身感官,用眼凝神看看,用脑认真想想,用手亲自做做,用耳细心听听,用嘴完整说说,有时还要借助放大镜、尺子、铅笔等工具辅助观察,这样得到的信息才能完整正确。

四、“抛砖引玉”策略 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应当有新意,让学生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同时有话可说,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学习《保护地球》一课后,学生对地球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现状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便不失时机地启发他们“以地球妈妈的身份,给人类写一封信,号召大家用实际行动保护共同的家园。”他们奋笔疾书,十五分钟后,一封封信新鲜出炉,句句情真意切,对地球的无比热爱和对地球保护现状的担忧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闪耀着学生可贵的童心和创造的火花。

第三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推荐)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有了足够多的词语后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真情实感。

一、二年级是学生积累和初步正确运用词语的关键期。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力求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语。

一、扩充。

利用多媒体,把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扩充成词语,之后通过领读,小组齐读,指名读,全班齐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反复的朗读,使学生能熟悉或记忆较多的词语。

二、诵读。

熟读背诵是最基本的积累词语的方法,课文中有许多精采的句段和准确的词语,有意识地把这些内容熟读成诵,就可以积累不少词语。

如在教学《太阳》时,我利用投影指导学生先从课文中找出“跳出来、冒出来、唱出来”这些词语,然后让孩子们把这些词语背诵下来,背诵时,可以同桌互背,也可以到小组长或老师那儿去背。每两周举行一次“词语背诵比赛”,比一比谁记下的词语多。经常进行这样的诵读,学生积累的词语一定会越来越多。

三、归类。

让孩子们按构词方式、词性等不同的方法把词语归类。比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就引导孩子们归纳出AAB形式的词语,并记忆这些词语;又如在教学《太阳》时,让孩子们积累“跳出来、冒出来、唱出来”等这些动词。

四、学以致用。

积累词语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表达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积累的词语。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最大限度的增值。这样,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才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

在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文时,让学生用“愿意”说话,孩子们有的说:“星期六,我兴致勃勃地去博物馆看恐龙化石。”有的说:“我和爸爸兴致勃勃地去电影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口头造句训练是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之一,不但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而且对学生理解巩固所学词语、发展学生思维都有很大作用。

小学低年级学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让学生与词语“亲密接触”,给予他们一笔巨大的智慧财富!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引导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引导的有效性

新课程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求多项交流——交往、互动。教师应主动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强有力的支持者。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可能会偏离教学目标,如果没有老师的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可能要走弯路,由此可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恰如其分的课堂引导无疑极为重要。

新课程的“引导”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教学目标,视学生“学”的情况进行“导”。作为“引导者”的教师的引导,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一起铺设的通向教学目标的路径;是在学生遇到学习的疑难时,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疑惑的症结,作出相应的提问,让学生茅塞顿开。

一、课堂教学中引导应具备的几点:

1、引导要具有方向性。要让学生学会那些知识,培养那些能力,培养什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定着教师引导的方向,也就是说,教学的目标决定教学的引导方向。

2、引导要具有多样性。教师要实现课堂上的有效引导,还应注重课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充分认识上。有些老师认为,“意外”是学生随机生成的,靠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其实不然,没有教师课前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计划,哪有课堂上面对“意外”的游刃有余。在课堂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大脑的思考,面对几十种

想法,要应付几十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所以,有些环节的引导,采用一种引导方案就满足不了课堂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准备多种引导的方案。这样设计多种引导方案,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有清醒的教学思路,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思维,使课堂顺利进行,而不至于出现意外时而手足无措,或错过捕捉和利用课堂中出现的有价值的课堂资源。

3、引导要具有灵活。教师要有开放活跃的思维,要像说话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上要讲究灵活,不能只顾按自己已设计的教案一成不变地进行着教学程序。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足够的耐心去听学生的发言,有灵活敏锐的嗅觉,善于捕捉到学生的想法,及时利用有价值的课堂资源。课堂上恰到好处的引导,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它不仅仅是教师对理解知识的方法上的引导,还应表现在教师的板书、体态动作、多媒体运用等方式手段。

4、引导要具有适时性。教师的有效引导应适时,适度。课堂上,有的教师经常在学生尚未有所思考前进行引导,使学生引而不发,错失引导良机;或在无需学生深思的问题上,教师却在竭力引导,出现教师刚导完,学生思路早走到前的尴尬场面,这样的引导往往只会浪费教学时间。同时教师引导应注意适度,即在引导时应注意控制难度,把握深度,巧设坡度,创激亮度。这样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明思维方向,创设良好思维情境,使教师及时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反之则是对学生思维的严重干扰,导得越多,引发学生思考的反而越少,学生对思考的兴趣也就越低。比如用“谁听懂他的意思了,你能解释一下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针对方法类似的情况,老师用“与某某方法类似的有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辨析出它们的异同,在比较中深化理解,真正达到成果共享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二、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应关注的几点

1、充分利用差异资源。促进学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当我们承认学生存在差异时,应允许一部分“先知先觉”的学生冒尖,并合理利用他们的意见,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促进他们共同发展。就上述片段而言,当个别学生提出的方法超越预设的教学进程时,教师可及时调整计划,采用“执果索因”的策略就势进入

2、引导过程注意激励性。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来实现,成功的肯定评价会给学生以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运用激励性的引导。

3、教师导评注意启发性。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限制,决定了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应注意通过提问、讲解、归纳、示范等教学活动,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要注意自然、及时、具体、有序、深入。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片段 :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通过折、比、量等操作活动,探究这些图形的特征。然后汇报。

生:我发现正方形是正正的,4个角一样大。

生:平行四边形是歪歪斜斜的,边也不一样长。

生:长方形有两条边是一样长的。

生:正方形的4条边都一样长。

生:正方形的4个角一样大。

生:平行四边形的角不一样大。

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研究问题,培养其思维的逻辑性。采用开放式教学。学生反馈的信息是丰富多样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中的引导应以学生的自我激发为主,但是教师的导评也不容忽视。教师的导评应该注重启发,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课堂学习引导成为激活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4、导学过程中注意典型性。如某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教师可以随时提出表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随机导评,表面看是中断了学生的学习进程,实际上却用心良苦。教师从整个班级里“捕捉”出这么一个“典型”,接着以一种非常珍视的态度,特别提醒全班同学注意,为的就是树立一个可学性极强的形象。其他学生会觉得这种“典型经验”亲切可亲。而能得到教师如此重视的那名学生,该有多么自豪!所以教师要注重榜样效应,在教学中把握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总之,“导”是放手但不放眼,让学生自主探究,但不失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但不失方向。只要是正确的,学生可以有出乎教师意料的想法,可以不跟着固定的思路走,这就是“创新”。这样的“导”

是“引导”,是尊重学生主体的导,是教师把握住了“度”的导,也正是我们新课程所需要的“导”。教师要实现有效的引导,必须做到适时、适人,合情、合理。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为立足点。通过导向、导法、导思,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且要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生成的重组者和动态生成的推进者,努力使数学课堂成为开放民主、互动对话、以学定教、相机生成、充满活力与智慧、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课堂。

第五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

近年来,广大教师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课改的挑战。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特别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上,各有千秋。现用的新课程教材中创设了许多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都致力于改进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些游戏,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好这些游戏活动,是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教者经过大胆的探究与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标明确指出了情感态度的发展目标。就情感态度而言,教师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又最喜欢听故事,做游戏,游戏的趣味性极强,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的老师,应千方百计,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恰当地在课堂中开展,使学生成为有兴趣的积极参与者,并帮助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曾经有人回答过这样的问题“什么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最牢固?”“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习的知识掌握最牢固。”在师生共同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充满欢乐,充满着期待,集中了注意力,也就学的很快,很好。

二. 师生互动,积极参与,在“玩中学,乐中悟”。在儿童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历,在游戏中,主动探究数学学习规律。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教者不急于说出课题,开始利用“乘车”这一游戏活动,让学生参与,表演。扮演乘客上车,下车。让他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这一现象,亲身体验(加法,减法)的概念,及列出算式,怎样叙述,主动探究数学运算的规律,从而加深理解,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乐趣,更有愉悦感,对知识的记忆也就更深刻,思维也更活跃。学生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获得了体验,既锻炼了思维,推理,也丰富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多加赞扬,鼓励。小学生上进心强,喜欢别人的鼓励和赞扬,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抓最佳时机,多加赞扬和鼓励。如在教学开展“节奏接龙”,“开火车”,“爬楼梯”“夺红旗”等计算游戏活动时,教师除了引导、帮助外,还要积极调整学生的思想情绪,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鼓励了学生,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充满着成功的喜悦。自己觉得“我能行”,“我真棒”,增强了学习信心。当个别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表现特别出色时,教师应多加赞赏,多加鼓励,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快乐中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样,乐于参与,勇于探究,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多种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荣于参与,自主探究,在教学中帮助引导好每一个学生,用赞赏和鼓励做为情感交流的纽带,就能营造出一个既形象,和谐,又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亲身感悟,享受成功。

下载浅谈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 茶陵下东官铺:李柏元 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 (麻江县贤昌中心学校 田应莲) 【摘要】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五山镇小学 马骁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做到有效教学,首先得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湄洲第一中心高朱小学郑梅娟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技巧上的欠缺,往往导致提问步入误区,将“满堂灌”发展成为“满堂问”,似乎......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笨。”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

    引导自闭症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引导自闭症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邓淑敏 自闭症的学生在课堂上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如果不进行干预,他们自闭倾向将会日渐严重。怎样把他们从自己封闭......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论文

    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申报表论文标题 论文类别小学数学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联系电话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摘要】: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精辟地指出: “学而不思则罔,思......

    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与引导

    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与引导 唐淑华 22团中心幼儿园 唐淑华 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与引导 22团中心幼儿园 唐淑华 摘要: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它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