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论文
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申报表
论文标题 论文类别小学数学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联系电话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摘要】: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精辟地指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关 键 词】: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有效学习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老师问学生)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多元情景化”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加德纳指出,教学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不像工业化生产那样“以逻辑方式大量制造的手艺”。这就是说,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学活动的“中心精神就在于教学的乐趣”,“问题教学”也正是利用了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传授重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数学课堂提问正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气氛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商末尾有零的除法》时,运用媒体创设情境,讲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一天,猪八戒带着20只小猴子到果园去摘了90个桃子,然后对小猴子们说:“90个桃子你们20只来分,每只分4个,剩下一个就给俺老猪吧。”他怕小猴子们不相信,就列了一道算式(9÷2=4„„1),小猴子们信以为真,就各自拿了自己的桃子高兴地吃开了。直到孙悟空赶来,才戳穿了八戒的骗局。同学们,你们知道聪明的孙悟空是怎样发现八戒的骗局的吗?这样引入新课,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了童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非常集中的主动去研究商末尾是0的除法计算方法。
二、把握提问的明确指向,引导学生准确回答。
提问的问题应当具体、明确,学生听后能找到思维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使学生快速地组织思维,顺利地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学“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课,在推导关系式这部分,要求学生观察“(1)70-30=40,(2)70-40=30,(3)30+40=70”,并比较它们的异同时,如果这样问:“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显然不够明确,学生不知道怎样比较:以谁为标准?谁和谁比?比什么?我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是这样设计提问的:
1、第一个算式中有哪三个数?
2、第二个算式中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3、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第二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
5、怎样求被减数、减数?„„这样不断递进式的提问,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能有条理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重视提问的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多方面地进行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把问题引向纵深,并最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提问不能基于简单的判断,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要具有思考价值。通过巧妙的问题,指引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归纳中受到启迪。例如,我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学生初步掌握了求倒数的方法之后,出示“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350、1、0、4/5。”学生看清题目后,教师不急于让学生动笔练习,而是先作如下提问:
师:同学们,这一组数中,你最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学生听到教师的问题,兴趣被调动了起来,一个个争着回答。
生1:我最喜欢求4/5的倒数,因为4/5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5/4,4/5×5/4=1,4/5的倒数是5/4,所以我喜欢求。
生2:我最喜欢求1的倒数。因为1这个数可以写成分数1/1,分子、分母调换位置还是1/1,1的倒数就是1。所以我喜欢求1的倒数。
生3:我给×××补充,还可以这样想,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我也喜欢求1的倒数。
教师小结板书:1的倒数是1。
师:这组数中,你最不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
生1:我最不喜欢求0的倒数,因为0写成分数是0/1,要是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就写成了1/0,0又不能作分母,0好像没有倒数。
生2(显得很不以为然):不是好像没有倒数,而是应该确实没有倒数,你想一想,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也不等于1呀,0肯定没有倒数。
(这位同学把老师的话全给讲出来了,他说的理由非常充分而又具有说服力)
教师小结板书:0没有倒数。
接着再让学生进行笔头练习,求出“350、1、4/5”的倒数。
上述教学过程中,通过两个新颖的设问,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维活动的判断和说理,既巩固了新知识,又轻松、顺利地教学了求“0”的倒数和求“1”的倒数这两个倒数认识中极其重要的知识点。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艺术的手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借助课堂,艺术性地层层设疑提问,能促思益智,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揭示题意,找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思考理解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矛盾转化的方法。
四、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课堂提问的难度应适中,不宜过难,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究心理,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在数学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思维难度较大的内容,要学生一下子得出结论难度较大。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难度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教学时精心设问,层层设疑,一次又一次掀起教学高潮。教学过程如下:
(演示:屏幕上,先显示一个圆,圆周上的一点闪烁后,沿圆周绕一圈,然后闪烁
圆周。)
师:同学们,你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周长吗?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圆的周长展开后,会怎样?
生:是一条线段。
师:那么如何测量和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接着,启发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的?
生:用滚动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师:如果要测量的是圆形大水池,你能把水池立起来滚动吗?
(学生哄笑,齐声回答说:不能。)
师:还有什么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呢?
生:用绳子绕一周,量出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圆的周长。
师:你能用绳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演示:教师把系着小球的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黑板面上,用力甩动小球,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小球被甩动时小球运动形成的圆。)生:不能。
师:用滚动法、绳测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那么,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规律呢?
师:圆周长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我们先做一个实验,你能发现什么?(实验:两个球同时被甩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圆。)
学生欣喜地发现:
圆的周长的大小与半径有关。
圆的周长的大小与直径有关。
师: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积极动手测量,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圆的周长到底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多少呢?这里,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测量圆周率的故事……
以上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并且通过几个具有机智的小问题,把这一个教学环节紧紧地串连在一起。而且面对老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学生都会饶有兴趣地去思考,去探讨。这正是教师的高明之处。所以作为教师应学会在课堂上不断调控教学程序,灵活恰当地进行追问,使问题问得明白,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地参与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中,课堂提问必不可少。它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论》
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2、《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4、《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二篇:加强课堂有效提问
泰州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叁等奖
加强课堂有效提问,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但目前我们农村学校的许多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存在着提问肤浅,形式单调,联系不紧密,要求不明确等等弊端,造成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严重,抑制了学生思维发展,这与开发学生智能的素质教育远远不能适应。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剖析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高提问的技巧策略,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提问策略技巧
一、当前课堂提问的误区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1、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2、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
3、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4、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教学。
5、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
6、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合理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师生相互了解的主要桥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与策略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1、把握好 “两度”
1)频度。一讲到底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是不可取的。而频繁的提问却往往借着“讨论式”的幌子而被人们容忍。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的重点不能突出,难点得不到解决,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2)坡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在筹划课堂提问时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提出的问题按知识点的难易级差递升,体现一定的坡度和有序性。例如对如下问题:提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问题可以从直观例子入手,分层次问。如可先问:“如何快速作出函数y=2x,y=2(x-1)及y=2(x-1)-1的图象?”再问:“这些函数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二次项系数分别是-2时,结果又如何呢?”等。这样的提问,学生思维指向层层推进,就便于问题的解决。为了使问题呈现一定的坡度,要求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诊断,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以使问题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而在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各小问题的坡度,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分解的理由,并能自然地把各个阶段的解决策略串联起来而得到原问题的解决,否则就是教师把知识“嚼碎”“喂”给学生,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是没有帮助的。
2、提高提问技巧。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选择恰当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具体而言,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提问要及时。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的的时机,若时机掌握得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设置的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洞然若开”,“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之疑一般有两种层次:一是自学已有疑,疑而不解。二是自知无疑却有疑。对学生自知有疑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把疑问讲出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把对此问题的多种疑问一一列出,逐步解决。
2)提问要适当。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设置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思考动脑就能回答出来,也不能设置太难,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更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差的学生,更应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再逐步培养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仅能够解决疑难问题,而且会变成一个优秀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往往是难度过大,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
3)、提问要精炼。要减少重述,一些教师在等候学生回答时,多次重述问题,其本意要么怕学生没有听清楚问题,要么想通过重述引起学生注意,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过多的重述容易使学生不认真听讲,产生期待教师再说一遍的不良习惯,还可能干扰学生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因此,候答时,教师一般不宜重述问题,确有必要的,重述的次数应尽量减少,22
2同时在重述之前要通过各种方法予以明确提醒。提问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调查研究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所留的思考时间往往不足一秒,一秒之后若该生回答不了,教师就自己回答,或让其他学生回答,或将问题重新组织后再次提问。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回答的难度也会加大,他们往往因组织不好回答而放弃机会,甚至简单的问题也会发生“舌尖反应”——形成的想法到了嘴边又忘得无影无踪。老师把问题说出之后,如把等待时间延长至3—5秒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全班学生思考一番,然后再指名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参与人数都会相应提高。
4)、提问态度要自然。
教师向学生发问时,态度要安详而自然,要有耐心,要表示相信学生能够回答,这样学生就愿意回答。教师发问的态度若含有考问,或严肃的表情,学生就不能安静的思考,因而不能畅所欲言。
3、提问要做到面向全班,因人而异,正确评价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要树立学生的信心,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要描述一下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应以赞赏和鼓励为主。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回答得到底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提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时机,步步紧逼,穷追不舍教师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使学生触类旁通,将问题推向深入。回答错误的,就要及时调整改变有欠缺的认知结构。
三、反思
1、有效提问必须充分备教材和备学生。有效提问要求教师课堂提问的指向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更要注意提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严密的逻辑性,还要新颖,适应学生的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前,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只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作过场。严格地说,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能。什么时候发问?(问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够”的火候时);怎样发问?(设问、自问、反问交错进行);问谁?(优、中、差面面俱到);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
2、有效提问必须关注细节。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3、有效提问有利于教师成长。在新课程如火如荼开展的大环境下,在教学方面,由于以前缺少经验,一些教学活动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特别是刚接触新教材时,一遇到“合作学习”就组织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其实,不少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或者要求同桌之间讨论即可。我通过有效提问的实践,逐渐能够有意识地根据教学目的找相匹配的形式,真正优化课堂教学;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也开始注意授课教师的提问结构,关注他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的提问技巧,并扬长避短,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累经验。
作为数学教师,光靠埋头做题,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不能把自己定位成“教书匠”,要以学者的姿态面对教学,密切关注新课程的动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做到厚积薄发,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积极地致力于教科研,以一种进取的心态来参与课题研究,并深化对教学理论知识,尤其是与课题研究联系比较密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思考和研究,形成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实践。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阶段《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陈京山《数学教学中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3、沈松乾《课堂提问的到位》
4、郑国才.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一些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7)
第三篇:精心设计教案 构建有效课堂
精心设计教案 构建有效课堂
——听名师课堂有感
大木初中 孙仁福
11月4日在县实验中学听了三节语文课,深感高效课堂是语文乃至所有学科发展一种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这种新的教育改革包括: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学生充满活力,教师充满激情,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出彩。可以说为此我们也做了许多的工作。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工作缺乏失效性,有太多的花架子。对此我有以下体会:
(一)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的社会要以人为本,这样社会才能发展。我们的学校要以人为本,这样老师才能够认真的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我们的课堂要以人为本,这样才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健全完善学生人格,培养新型人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着新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那如何构建呢?
1、“为人师表”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2、对学生“一视同仁”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3、与学生共同成长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毋庸置疑,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加强创新研究,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忌通篇讲、满堂灌,无尽无休地分析、讲解教材。而应该把培养能力,加强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上。如设计开放性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实践,练习题既与教材相联系,还接轨了社会活动,学生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课堂表演最能激活课堂的生命力。”那教师就可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即兴表演:演故事情节、演文中空白、演结尾推测、演成语故事„„让学生在体验性学习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最终使语文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三)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
民主的教学气氛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我们要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游戏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把欢乐带进课堂。饱满高昂的激情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甜美的微笑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有趣的游戏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激烈的竞争可以使学生乐在其中,欢乐可以使学生神采飞扬。而且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只有做到了这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才能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
(四)要开展及时的教学评价
有效、全面的教学评价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语文时有一种成功的快乐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成功的信息会使学生感到喜悦,激起他们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失败的信息可使学生及时获得矫正的良机,并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学生读课文,我常常会称赞他们“你读的真流利”“你读出了课文的韵味”“你读得真有感情”;学生作业写认真了,我会在他们作业本上写上“你真棒” “你真了不起”“你有了很大进步”;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会大声鼓励他: “你最会动脑了”“我为你自豪”,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堂自然很喜欢了。
(五)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节奏快,信息量大,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由于声音与图像结合,语言与情景结合,视觉冲击力与听觉感染力结合,学生轻松自如地进入语言活动的现实情景里,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同时也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能把教学内容直观于学生面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优化学习环境,全面高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效提高课堂质量。综上所述,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课堂不再单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课堂,他是学生为主角的课堂,老师不再是满堂灌的形式来教课,而是学生满堂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注意互动环节,师生,生生互动环节要及时恰当。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主题地位。
第四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有效课堂》实施方案.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有效课堂》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但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得到广泛的重视,并成为必要。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资源;知识创新水平和速度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和科技的进步,而这取决于教育发展水平和速度,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现代社会知识发展异常迅速,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更新知识的需要,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的公认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未来的文盲定义为“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面对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快速纷繁,“终生学习”已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学会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未来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讲话中明确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改革指出“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一辈子负责,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更是引发学习的地方”。课堂教学过程
要实现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引领和点化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质疑、学会批判,必须真正教给学生生存的本领,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需要。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与快乐。面对新形势与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与时俱进。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1、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活动教学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①、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强调教学的个性化,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学习要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习要学会和掌握学习的方法;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结合。
②、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以宏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
性和谐发展和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它强调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③、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
④、活动教学理论: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这种教学理念主张:活
动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发展的根本方式,以弘扬主体性教育精神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人格独立性;以丰富的活动方式,作为实施主体性教育的中介,强调“以活动促发展”,倡导主动学习。活动超越“教师中心”的桎梏,营建民主、互助、合作、和谐、愉悦和共鸣的师生关系;突破“知识本位”的局限,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为目的;在强调从“坐中学”向“做中学”转变,强调从“知识”向“能力”转变的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2、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立足农村,着眼于“自主学习”,着重解决小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问题。
(1)通过自主学习的研究,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
去“生产”知识,发展能力。重视“个体”的尝试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在个性化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2)通过自主学习的研究,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个体学习为自主发展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通过自主学习的研究,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结合起来,优化教师行为,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由“接受学习”发展为“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创新性学习活动,注重自主和创新的统一,充分展示自尊、自信、自律这一进取性人格精神,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当前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积极因素和具体问题,以便针对性地研究确定具体的策略。
(2)、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4)、探索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骤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 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情报、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1)、调查研究法: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观察分析和策略指导。
(2)、文献研究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借鉴外地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准实验研究法:按照课题设计和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出对广大学生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成功经验,从而促使学校各科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4)、经验总结法:在自主、创新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自主、创新教学资料,针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抽象、概括,得出科学性的结论,并撰写成论文和课题实验报告。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2月——2013年7月)
①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完成实验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
②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讨论、理解、熟悉课题研究方案。
③确定课题对象:横铺中学四年级45班、五年级43班全体学生。(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①主要任务: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方案全面实施研究工作,编制自主教学方案,开展课堂自主教学实践,做好记录、及时分析,定期参加课题观摩、交流、汇报;评定自主教学效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向课题组提交自己撰写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进行阶段测查、小结
②达成目标: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指导他们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统一,通过行动研究建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③实施原则:民主、和谐、平等原则: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耐心辅导、热情关心、支持、尊重人格,不歧视,无偏见,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来。其次,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自主学习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氛围,体现自主、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自己
感受,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尽可能地摆脱对教师和他人的依赖;评价原则: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以激励的方式评价学习,应采取多样的方式:1)学生自己的评价;2)学生自己和老师的评价;3)学生自己、同学和老师的评价;4)学生自己和同学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3)、总结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2月)
采用阶段评价学习与最后总结深化相结合,在实施阶段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课题研究,总结重点成果,汇编优秀教学设计、案例、教师研究论文和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形成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申请结题。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论文:主要阐述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内涵、特征与作用、教学策略及方法途径。
2、研究案例:主要通过反思总结撰写反映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的思路操作方法的典型案例。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与表达。
1、实验教师每一阶段写一篇教学反思,每一阶段一篇教学叙事案例,每年撰写两篇有关课题方面的研究性论文。
2、每位参研教师都应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的研究步骤及时撰写阶段总结。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有效课堂》教师论文集。(每年每个 实验教师推荐1--2篇)
4、构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有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5、撰写结题报告,制作优秀教学课例。
七、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力求探索出构建语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统一的教与学的模式和与之相应的评价模式,将“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以此指导我校的常规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八、实验管理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加强对课题实验的研究领导和管理,切实保障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确定本校四年级45班、五年级43班为实验班,四年级46班、五年级44班为对比班。
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成立横铺中学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卢铝地(全面负责)
副组长:余炎忠(主持课题申报、开题、结题,并负责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有关研究、研讨活动,撰写课题实验报告并汇集出版研究成果,负责课题的管理与队伍培训及课题研究期间经费开支等工作。)
成 员:谢 勇、潘飞翔、刘 韵、卢 丹、何 燕(负责课题的实施,管理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收集实验资料与数据,撰写阶段
性实验工作的计划与总结、阶段小论文、制作优秀课例等)
3、立足实验,服务学生。这项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增强终身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过去繁重琐碎的无效劳动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时间对课堂和课外的教与学进行研究,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了提高教师参与课内外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仅对教师的研究工作进行量化考评,与教学检测挂钩,而且会不断引导教师加强科研幸福感,确保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4、增进交流,及时总结。根据课题管理办法,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科研活动,做到围绕主题研讨,定期交流,及时总结,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引向纵深。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1)、思想保证
实验教师要加强学习,增强课改意识,不断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实验作为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发展需要和事业来做。
(2)、人力保障
课题组成员都有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积累了较好的科研成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课题组主要成员为学校的班主任、教研组长及一线骨干教师,受过一定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或训练,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流程,更难得的是这些同志理论知识广博,并且都能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全部胜任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3)、制度保障
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的统筹规划和全面管理。课题组定期召开阶段反馈会议,及时调整工作安排与进程。组员定期向课题组汇报工作进程与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组同时也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督导,促使课题项目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有效开展和完成。
(4)、资源保障
课题组有针对性地搜集有关教学,教科研等方面的资料,编制专题目录,索引,文摘,剪辑等资料,以多种形式为教师学习提供信息支持。
(5)、经费保障
学校领导思想观念先进,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特别重视基础方面的教学研究。在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能够拨付足额专项经费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
(6)、时间保障
我校每周三下午为教研组活动时间,其中课题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确保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用在课题研究上。
十、课题论证
1、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可行性和显著的成效性是我校进行这一课题的基础的前提。魏书生通过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总结完善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并通过在全国部分地区实验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充分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先进性与可行性,这是我们研究和推广这一理论的原因所在。
2、我校对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方式进行了初步的实
践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这是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研究的另一 重要原因。在接受了魏书生教育思想后,我学校对这一新的教育理论 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并在个别班级中进行了实验,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管理等能 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理论。3、学校领导集体对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并给予极大的支持,教师 对教学改革的高度热情,是我校能够把这项实验研究做好的另一不可 或缺的条件和基础。
第五篇:课堂提问的有效doc
提问更有效,课堂更精彩
----听“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的,是传授知识的媒介。今天听完马龙老师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报告,感触颇深。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
然而,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
一、内容简单、时机不当、缺乏开放性、只针对少数学生、缺少反馈评价等。这些不足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精心设计提问内容
设计恰当的空间是有效提问的基础。有一位学者曾说过:我们提倡“大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是从发展学生的思考出发的,我们又要善于设计恰当的问题空间(要有一定的指向)是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的。这就是说“大问题”,首先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大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中,问题“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大家观察课本中的四个比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一方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个大问题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或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解决。另一方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问题直指“两个内项”、“两个外项”的规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直奔“主题”,产生思维碰撞,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从而确保有效教学时间的利用率。
二、准确把握时机是有效提问的关键。
在恰当的时候提问,实际上起着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时机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教师应注意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遵循提问的时机,并在提问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富有思维含量是有效提问的保障。
课堂提问,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开启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课堂提问,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也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体现出启发性和挑战性,能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那种“听明白了吗?”、“是不是?”、“同意吗?”等简单并机械的问题,表面上看师生互动、活跃流畅、热热闹闹,实际上思维含量低,多数学生并未深入思考,只是随声附和,难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和认知的参与。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不盲从,善于检查评价,善于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良好品质,使课堂生成自然、深刻、精彩、有效。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大学问,我们要让课堂提问更有效些,这样的课堂才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