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研究实施方案(推荐)

时间:2019-05-12 06:5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研究实施方案(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研究实施方案(推荐)》。

第一篇: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研究实施方案(推荐)

滨海一中小学部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研究实施方案

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促进教师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提高与发展,使学校教学改革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现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培养一支教学观念新、业务素质强、个体有专长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引导教师不断地提升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潜心教学实践与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同时,促进自我反思,自我新生,自我成长,实现教师的价值,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调控教师的观念与行为,确保教师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运行,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二、评价原则

1、全面性。评价内容要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有序的目标体系,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能全面体现课改的新精神和新理念。

2、主体性。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评价又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理应成为评价的主体。重在自评,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成长;辅以互评,教师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科学性。评价态度应客观公正,不人云亦云,应注重现实,看其进步与发展;评价方式应科学有效,既要有定量评价,又要有定性评价;既要注重基础性评价,更要注重发展性评价,达到“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

4、开放性。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应成为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评价,评价指标不搞一刀切,重在评价教师会不会教,怎么教,有没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是否比过去进步了,发展了等;评价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既有教师评、领导评,又有家长评、学生评。以促使教师在这开放性的评价中不断地锻造自我,超越自我,伴随新课程一起成长。

三、评价内容

结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精神,从我校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高标准,严要求,来确立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内容,构建与机关报课程要求相匹配的教师教学工作目标体系。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确定。

㈠学识

1、观念更新。

积极参加课改通识培训、学科课标培训及其业务学习活动,认真精读课改专家与著名教育家的文章,每学期至少写1万字的读书笔记,剪贴1.5万字的与课改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新方法、新经验、新信息,网上下载有效信息2万字以上,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中级以上水平,教师自费订阅教育刊物1份以上(骨干系列教师2份以上),注重加强学习和吸收,不断地接受课改“充电”和“洗脑”,树立全新的课程观与教材观,开放的教学观,自主的学习观,全面的质量观,多元的评价观和发展的人才观,增强教科研意识、改革创新意识与合作竞争意识。

2、教学研究。人人参加学校开展的“学、讲、评、写”新的教学研究活动。①围绕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新课堂的授课方法,学习身边或外地名师的授课艺术,青年教师要虚心拜师学艺,骨干教师和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要躬身实践带徒指导,形成帮学结对、互教互学的浓厚氛围;②每学期青年教师至少讲3节汇报课或提高课,骨干教师至少讲2节观摩课或示范课,各教研组教师至少轮流主讲1—2节研究课或诊断课;③围绕新课标、新(旧)教材、新课堂,人人能不断地提出问题,创设问题,筛选问题,并围绕有价值的问题开展评议,由此产发新观点、新方法,实现教学突破。同时,积极参加说课、听课与评课活动,在说、听、评中促提高,促发展;④教师要学会反思和总结,写体会、写收获,每学期至少撰写富有个性特点的教学案例2个,教学论文2篇等,以凸显教学个性化。

3、科研水平。

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参与课改实验或各类课题研究,写好教学实验(或研究)计划,做好研究记录,统计好研究中的对比数据,整理好研究中的各类相关材料,撰写好与实验研究相关的教学课案、个案、论文及总结(或报告)等。积极参加各级教科研部门的教科研论文征评活动,选用率和获奖率高。踊跃向各级教育报刊投稿,努力加强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交流,并注重实效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注重教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教学的改革创新等。

㈡教学

1、计划。

教学计划要紧扣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学习实际,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和生成性,计划安排合理、科学、恰当,不流于形式,并按规定时间提交主管处室。

2、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家长反馈的信息,每月一次进行简要的总结与反思,提出下段教学的改进意见,装入个人成长记录袋。学期结束,根据平日教学的得与失,总结与反思情况,写出具有实践性、经验性、方法突出、收效明显的总结材料,交主管处室评估。

3、备课

认真学习新课标,熟读教材,了解、研究学生;能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挖掘教材,科学地处理教材。教法与学法设计新颖多样,有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对课堂中教学情景、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等各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做好安排,便于灵活驾驭课堂和学生,提高课堂的应变力;既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又要突出个性化教案,凸显自己的教学风格。

4、课堂教学。

在课改的新理念和“有效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能“放下手中的教鞭,拿起剪刀和彩笔走进课堂”,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学习,将“计划性课堂”变为“计划性与生成性互补的课堂”,用活教材,学活教材,激活课堂,实现“用教材教”的目的。并通过设置各种有趣的活动,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认真实践,合作探究,标新立异,敢于创新,从而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均得到落实与实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评价内容见《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5、作业布置与批改。

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作业,作业题目具有代表性,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课内作业一般分必作和选作两类题型,体现作业的灵活性和自主选择性;课外学科拓宽延伸的作业,要体现实践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等,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知识给自己设计特色作业,凸显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与特长,并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进行整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目的。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各类作业都要全批,不让学生代批作业。在作业本上要写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批语,批语书写要规范、认真,并根据作业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计划。

6、辅导。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学习实际和个性特长,实行分类辅导和管理,使优等生得到优培,中等生得到发展,学困生得到转化,但不得以辅导为名,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和课业负担,扼杀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㈢业绩

1、学习习惯与方法培养。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做到课前预习,听课认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课后及时复习、完成作业;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公学会,而且会学;学生能喜欢所教学科,积极主动参与,敢于质疑问难,善于交流合作,不断探究创新,努力攻克学习困难。

2、学业成绩。

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扎实牢固。各单元达标测试、期中与期末考试合格率均为100%,班平均成绩在良好以上,优生优培、中等生发展、学困生提高均有明显成效。

3、能力发展。

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有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精神与勇气。在各种竞赛活动中,所辅导学生参加人较多,获奖率高,成绩好,学生成果展示或推广率高。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教师的自身业务专长和综合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和发展。

4、教学成果积累。

要注重教学成果积累,不断地进行总结与反思,将个人成长过程留下深刻的足迹。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的实验记录、优秀课案、个案、学习体会与见解、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及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件,以及学生的各种知识与能力测试、竞赛成绩的分析等,都要分类整理存入教师成长记录袋,学校每学期一次成果展示和评比,其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估。

四、组织实施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是一项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学校各主管处室组织教师进行具体实施,并通过实践的检验,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师教学评价目标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㈠组织领导 为把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深入细致地落到实处,全面、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教师,促进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努力搞出成效,使评价工作得到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学校将实行三级评价管理,一是由学校组成的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评价管理与实施的领导、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工作。二是由学校分工包级部(或学科)的中层干部、级部主任、教研组长组成的评价实施小组,负责指导本学科或本级部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实施。三是由教师、家长和学生组成的评价小组,参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评价领导小组 组 长:王秀华

成 员:孙俊娥

张晓兰

苏兴振 张晓兰 袁延飞 袁永强

对评价内容确定的3项A级指标、13项B级指标,通过平日考查、过程考查、终结性考查,以及查阅资料、座谈了解、听课评课、问卷调查、成绩对比等方式和手段进行详实的全面考核。

1、平日考查,平日教学中,评价小组采取抽查和检查的办法,对教师的教研科研、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等各方面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平日取得的成效进行考查。教师自己本身要注意搜集有关的重点教学资料,记录平日教学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以促进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落到实处。

2、过程评价。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安排和教师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对教师的教研科研、出课、听课、评课、教学特色案例(或论文)的撰写等方面进行过程评价。一是注重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总结与反思,扬长避短,促进提高,不断创新。二是评价小组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进步与提高和教学成果展示情况进行具体的描述与评价,并按各项指标的赋分值,对应地进行量化记分,确定出合理的等级。

3、终结性考查。每学期末重点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各项指标完成的如何,创造程度怎么样,个性化教学凸显出来没有,自身素质和业务专长发展得怎样,教学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等,分别进行量化记分,得出相应的等级,激励教师再接再厉,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㈢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在评价操作过程中,沿着“突出重点、简化程序、激励推动、促进发展”的评价思路,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1、自评。

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工作的各项指标和平日落实情况,对应地写出自评纪实及自评得分,并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找出优点与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思路与意见等。

2、他评。

一是领导评,即以业务分管主任为组长组成的评价小组,对教师教学的各项工作进行等级量化,分别赋分,要有确凿依据,客观公正衡量,不能凭主观印象进行评价,以免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教师评,本学科本教研组教师针对教学各方面工作情况进行互评,按具体评价指标逐一量化计分,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主体作用和互动作用,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三是家长和学生评,主要通过听课评课、座谈了解、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态度、学生喜欢的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反馈家长与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信息和对教师的信任度与赞成度,以及教师在学生、家长中的威望。

㈣结果处理

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出发,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主要看教师的进步与收获、继承与创新和反思态度的结果,将教师自评和他评(领导评、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情况,按1:4的比例,记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中,作出终结性评价,得出评价总分,并按180分以上为优秀、150—179分为称职、120—149分为基本称职、120分以下为不称职四个等级,对应地给教师确定出综合评价等级,纳入期末工作评估,用绩效工资进行兑现,以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二篇:改革教师评价

《以专业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探究与反思》

课题实施方案

课改一年多来,抹去开始时的躁动与兴奋,日趋理性已成为我们的主题。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如果只着重于在学生评价领域进行很多尝试与探索,而教师评价改革不及时跟进,那么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让老师失去专业发展的愿望与动力。所以,改革教师评价,促进专业发展已成为我们学样教育评价改革关注的重点之一。

那么,教师评价的现状如何呢?说句实话,评价教师是学校里每个人的日常“功课”,我们每天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在做这种事。学校中的管理层在评价教师,教师之间在相互评价,甚至学生也在评价教师。按理来说,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时间我们都在评价教师,这件事情应该做得很理想吧!但现实是由于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每个评价者的评价动机、尺度、个人经验、知识储备、价值观及占有信息量的差异,因而对同一个教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而教师本人的自我评价又往往与别人作出的评价不尽一致。因此,大家公认“如何评价教师”是一个难题。

针对这一难题,近二年来,我校的教师评价改革主要在评价环境、评价制度、专业发展计划等几个方面做了探索。

一、营造利于专业发展的评价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是制度、环境、文化和教师自主参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教师的自主参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实现;而没有来自环境的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只能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口号。

我校努力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改革以往的奖惩性评价功能,注重发挥评价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功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体验到工作着是美丽的,我们的工作是那么具有挑战性,从而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会持续生成。基于此,我们在环境营造上主要有以下做法:

▲淡化评比,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优质课评比、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教学比赛减少了。

▲关注过程,将教师日常工作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协商性评价正逐步形成,重视教师评价中多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重建教师评价的标准与要求:在课改精神指导下,对原有的教师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和重建,将课程改革的一些新理念(如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注重教师间的合作与共事等)以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但学校觉得不是很理想,要广泛征求教师对评价标准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希望与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际效果已经显现出来。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很高,合作意识和专业成长意识很强,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二、找准专业发展的起点——专业发展计划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专业引导下教师自我驱动的结果,所以必然会在专业标准的框架之中体现教师的个性。要实现专业发展,教师就需要自我规划,制定适合自己发展潜力和需求的专业发展规划。就此而言,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是教师追求自主发展、自我实现的重要环节。有效的专业发展规划应当包括:

1.全面充分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等个性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诊断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缺陷。

2.分析专业发展的环境因素要收集专业发展的信息,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抓住专业发展的机会。

3.确定现实的专业发展路径和目标综合考虑自己的个人特点和环境因素,确定现实的发展目标。教学路径,还是学术路径或行政路径?或者多种路径?路径确定,那么要达到哪个层次?除了总体目标,还需要设定发展的阶段目标。

4.制定专业发展的行动方案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各方面条件的认可,分析达成目标所需的条件,确定具体的行动策略或措施,包括行动路径的选择,时间管理,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可能存在的多种行动方案要进行全面的评估,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

5.及时的反思与调整当前教育正处于变革的时代,一成不变的专业发展规划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应当积极地回应教育的变革。这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发展规划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及时地进行调整。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必须坚持自己的主体性,不能因外部要求而失去自我。

三、建立主客观结合的评价制度

传统教育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表现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即领导、教研员或专家自上而下的评价占主导地位,而教师本人及其同事的参与相对较少。改变这种状况,使评价成为教师本人、管理者、同事、学生乃至家长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走主客观结合之路,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又一新趋势。

▲在我校听评课活动中,基本上都是先听取上课教师的说课、自我评价与反思,然后才由专家和同事进行评析。

▲重视教师在教学后的反思,让教师在上课之后把教学反思写在相应的教案后边,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查制度。

▲提倡教师写教育教学日记,把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体会与反思记录下来。

▲让家长听完课后直接把他们的评价意见提供给教师,希望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认真听取家长对课堂教学的意见。

▲学校还大胆尝试让学生在课后给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如六年级组中,教导处成立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学科教研小组,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意见与建议,并根据这些建议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评价制度时我们觉得难的不是操作,更多的是观念的转变。在评价探索中我们有以下启示:

▲淡化自我评价与传统利害关系的关联。如果教师的自我评价是较功利地与某项实际东西挂钩的,那么教师出于趋利避害的本性定会过高评价自己,从而丧失了自我评价的真正意义,不利于开展工作。

▲克服传统上教师职业群体中存在的一些消极文化的影响,如沉默、专业个人主义、专业保守主义,教师要有兼容并蓄、开放大气的心态,善于、乐于接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这样评价促教师发展的作用就能有效发挥起来。

▲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传统的奖惩性评价使教师已经形成了一种抵触他评的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他评意见的吸纳。如果多主体都在评价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但教师缺乏开放的心态,什么也没有接受,那么多主体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出来。

▲多主体参与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采用问卷或其他纸笔形式把多主体评价意见收集起来,这是一个很重要但不是惟一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随意访谈中以口头方式交换评价意见,进行评价对话,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多主体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形成平等、民主、对话与协商的评价关系。不少教师反映,在评价中,传统意义上的一些权威人物(如校长、教研员)与被评教师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教师处于被动地位。这表明,多主体参与评价过程中的沟通还存在问题,要在多主体间形成平等、民主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在评价活动中使被评教师产生思维的碰撞,获得实质意义上的进步。▲多主体参与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应该经常以此为标准,对实施多主体评价的方式与效果进行反思,力求在实际工作中戒除形式主义。

四、课题研究进程。

课题研究时间为两年(即:2006年6月——2008年3月)。设计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06、6—06、8)学习准备阶段:(负责人:李丙刚)组织试验教师和研究人员进行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制定和规划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06、8——06、12)建立现代教师评价方法及操作程序(负责人:李丙刚)。

第三阶段(07、1——08、1),深化完善阶段(负责人:李丙刚)。课题研究进入实质性操作,并不断总结阶段性成果。

第四阶段(08、1——08、3)总结阶段(负责人:李丙刚)。对课题研究及时进行全面总结。

附教师评价表及评价流程图:

表一:教师阶段性自我评价表

表二: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表三:家长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表四:教师发展性课堂教学阶段性表

表五:教师反思与计划评价表

表六:教师自评表

表七:教师互评表

表八:教师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估表

表九:家长问卷调查

表十:教师对评价结果的反思记录

十一:教师评价流程图

《以专业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探究与反思》

课题实施方案

2006年6月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研究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一】

新课程强调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要求学生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生生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我校是一个城市与农村结合的初中,从目前我校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应付式的学习,学习只是迫于升学的压力之下,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善于与他从交流共享学习的乐趣,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等。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研究,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评价,有效唤起学生有效地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共同探求知识奥秘的动力。将学生从一种被迫学习的状态引导到一种自觉自发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长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感受与交流共享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提高学习化学学业水平。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九年级一至四班全体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研究,分析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分析合作学习的操作环节,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全面了解初中化学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取得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初步掌握提高初中化学实验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并完成实践性成果和理论成果。

研究内容: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如何合理分配互助合作学习小组的人员和人数。

(2)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的研究:如何制定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规范和学习目标。

(3)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的研究:如何在小组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4)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的研究:如何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三、课题研究手段与方法

行动研究法:关注并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两者的默契程度。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研究分析,并对优秀个案予以推广。

观察法:教师通过多方面观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潜力。

调查法:通过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自我评价情况。

四、课题研究过程与人员分工

(1)准备阶段:查阅有关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研究的资料,制定研究方案。选定研究班级,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并进行初测,根据班级学生的性别、学业、兴趣、个性特点等因素,将学生按一优、二中、一差分成四人一组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并制定小组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初步制定小组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制定量化评分表。

(2)实施阶段:按小组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以单元教学为单位,每单元教学结束进行统一测验,结合测验成绩和平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等诸方面综合考查每一位同学在小组、全班中的进步,考查小组整体的学习水平,并与平行班级作适当的比较。并根据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以使小组组合达到最优化。定期搜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记录和教学反思。

(3)总结阶段:整理研究材料,撰写术论文,进行研究工作总结,准备结题材料。

新课程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在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便是其中之一。在《标准》中,已经看不到“应用题”这个名词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和“简单实际问题”等,同样的,“解答应用题”也变成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变化不是因为应用题这个名词不时髦了,要换一个说法,而是有深刻的内涵:“首先,在内容方面,《标准》提到的问题不限于纯粹的数学题,特别是不同于那些仅仅通过识别题型、回忆解法、模仿例题等非思维性活动就能够解决的题。这里所说的问题既可以是纯粹的数学题,也可以是以非数学题形式呈现的各种问题。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其核心都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解决的。其次,在具体内涵方面,《标准》的要求的多方面的,包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现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双基目标的达成,忽视了思维训练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以模仿套用代替创新与生成,忽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后果是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不过硬,不能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上游刃有余。因此,我们有必要抓住要点进行突破,以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为抓手,对数学教学中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在研究中使得师生共同提高。

一、课题的界定

“问题解决”即是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使学生面对问题时,能把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经过思维加工、综合运用和转化,达到未知目标的过程,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策略:是指为完成某一任务所采取的行动方式。可理解为方法,却又不完全等同于方法,其指向顺利地完成任务,并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思维与行动的最为有效、最简洁的方式方法。

解决问题学习强调为教学实际服务,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主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解决问题学习的研究,不再只是对比发现学习与传统教学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对发现学习本身的过程、机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发挥发现学习的优势,促进解决问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层次。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布鲁纳语),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⒈努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养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竭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数学活动中进行探索、猜测、修正,从而主动地进行自我构建。

⒊学生能主动地对已有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模式等进行分析、综合、转化、调整,从而形成对新问题的领悟,促进新问题的解决。

⒋不仅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要帮助他们认识数学的价值,掌握提出问题的艺术,并不断探索下去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研究内容

问题解决的过程,会受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年龄特征、问题的内容、问题的难度、解决问题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研究以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为载体,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策略。

1、问题的感知与理解

理解问题是解题思维活动的开始,“理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看能否用平常的语言把问题陈述出来,并通过对问题的陈述产生关于问题的内部表征,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向。为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感知与理解,我们思考、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2、解题策略的寻求和确定

经过了对问题的感知和理解,接下来的重要步骤就是寻求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即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不同,解题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也可采用不同的策略。我们想通过教师的引导、扶持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

3、解决问题策略的实施与调整

学生在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后,就要按照方案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教师要根据具体问题,及时桌间巡视,根据学生个体的困难给予相应的指导。

4、交流、评价与反思

学生个体的数学问题解决后,再引导他们借助动作、图画、符号、文字等形式把解决问题的结果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间的交流与评价,并及时进行反思。

以上还只是我们的初步设想,我们准备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思考、实践、调整、再实践,以求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与能力。

四、操作措施

1、研究“课标教材”中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编排特点和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特点。

(1)各年级教师在把握《标准》理念的基础上,深入钻研“课标教材”,理清教材在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编排体系、特点,把握各年级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目标要求,做到:

①体系清: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的?

②特点明: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材、呈现方式是怎样的?

③目标准:不同阶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到底要达到怎样的要求?

(2)观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动作、表情、写字、言语等表现,询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来把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特点。

2.设计符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善于把握生成的教学资源,探索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模式。

(1)引导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的发现、提出过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情境应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目标性、趣味性、开放性、现实性等特点。

(2)引导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作为每个学习个体,一般经历以下过程:整理问题的信息,思考各个信息间的联系,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对解决问题的结果作出预测,正确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进行反思、验证。作为一个学习群体中的一员,要做到: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自主探索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3、对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出合理评价,探索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评价的方式。

(1)确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观点,确立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的观点。

(2)明确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①第一学段,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②第二学段,重点考察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五、研究的步骤

我们准备通过以下几个阶段实施我们的课题:

(一)准备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⑴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论证工作,修定课题方案,并成立课题组。

⑵收集资料,加强理论学习。

⑶调查课堂教学现状。

⑷拟定实验研究方案。课题组,对实验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二)实施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x月)

⑴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开始操作性研究。

⑵在研究的过程中,随时调整研究方案。

⑶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

(三)总结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⑴课题组成员整理有关课题的资料、数据。

⑵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六、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

2、解决问题策略汇编。

3、教师经验总结、论文。

新课程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三】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体验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求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从本校实际情况看,我校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题方面的研究基础扎实,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研究成果丰富,成效显著,全校师生共同研究的热情高涨。我校各学科教师学历达标率高,科研意识强。我校的教学设备充足。这一切表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我校在选择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时,把培养学生问题放在首位,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确定“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为研究课题,科研促教,把我校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要求的现代化学校。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意识促使人们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他的思维也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之中,促使其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通过某一现象的启发,引起顿悟、产生灵感。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发大脑的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要求,有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和能力基础。而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也无过于培养其问题探究的意识。无论从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还是从现实的教学实践考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依照学生自身认知发展的规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

不少教学实践表明,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切创新、一切创造反正无不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

本课题借鉴中外关于问题意识培养的宝贵经验,着眼于从乡镇小学实际出发,依照教育规律,在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我们借鉴以下理论:

1、根据皮亚特的学生发展认识论、理论教学理论。7-12岁期间为儿童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程度选择得当,完全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2、根据认知迁移理论。问题意识的培养将会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正迁移。

3、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教学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各科目教学作为子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问题意识的发展,会促进学生认识和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教育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体系

本课题研究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学生目标层次、学校目标层次和社会目标层次。

1、学生目标层次。本课题的实施主体是我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其根本目标是通过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具体分解为:

(1)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潜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3)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会做事的能力与品质。

2、学校目标层次。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由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实施的,因此,课题的实施也必然会因此学校自身的变化。通过课实验,学校内部要达到的目标是:

(1)学校的领导全面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科研兴校。

(2)学校的教师要掌握课题的研究方法,自觉地进行科研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教师能写出可供发布的专题课改论文,学校完成并出版一部以上有关教改的专著。

(4)学校的硬件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

3、社会目标层次。

(1)学校争取在问题意识培养方面达到同等小学先进水平。

(2)学校学生在整体素质方面在市内进入先进水平,在区名列前茅。

(3)使学校在省市教育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课题实施的方法原则

1、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中是无可争议的主体。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成为这个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3、适应学生身心年龄特征的原则。教师应根据现代认知理论的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选取适当的科技内容和方法或方式。

4、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

5、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素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由市教育局与区教办共同领导,由校长专门负责,由本校学科带头人组成研究小组,分层管理,分工合作,条块分明,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实施研究。

2、师资培训。师资素质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除本校培训外,我们还请市富有经验的教育学专家到校培训。

3、家长工作。家长的支持十分重要。我们重点是求得家长,尤其是家长学校的骨干委员、各年级家长代表的理解和支持。我们通过家长学校的讲座、座谈会、家访等方式引导他们,使他们支持学校的工作。

六、课题研究步骤

学习与设计方案阶段: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

教师培训阶段:20xx年x月至20xx年xx月

方案实施阶段: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

新课程改革研究实施方案【四】

高速发展的社会,是以竞争来推陈出新的。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开放、多元、快速发展的社会。因此,“以实力求发展”、“有实力才有发展”,已成为新一代中学生的一种基本共识和前进动力,刺激着中学生渴望成为多技能的优化复合型人才。这就为文学社团的繁荣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与发展资源,这为中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1、源于对学生发展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倡导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集中在“发展”二上--即用发展性评价。其内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逐步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核心是“育人”、“促进人”。其“价值向度”可表述为: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展现人的风采,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和迅速性,校园中的各种正式群体(如:班级等)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他们希冀在文学社团活动中寻找到心理需求的热点与共鸣点。

2、源于对学校发展的思考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饱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曾于19xx年创办xx文学社,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创办历史,xx年学校由一所完中撤并为一所独立的初级中学后,xx文学社成了断翅的雏鹰,一度陷入瓦解的窘境。为了使xx文学社再展雄风,打造xxx的响亮品牌,形成特色学校的一大拳头,为农村中学的中学生文学社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为了深化语文教改,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更大提高;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人文素养得到丰富,性格品质得到优化;我们在校长的指导下,认真地总结了长山河文学社前段工作的经验,并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本校以及全国中学生文学社的现象,正式提出了“xx文学社创新发展的研究”的科研课题。

一、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际上对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形式的兴趣小组发展为有专题研究性的社团是日益的重视与规范,主要是国外教育专家较早注意到现代教育如果只重视学生纯智商的发展,而忽略情商延展的多元智能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模式势必会成为学生平衡优化成长的障碍。故而许多国外先进学校都非常重视对本校特色社团的开发、支持、培养、发展,体现综合素质内化的新教育理念。

当前国内直接探究校园“文学社团”的课题有所呈现,如xx老师省“十五”课题《小学校园文学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校园文学社区建设”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实践。xx省xx市xx中学的朱xx老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办好文学社的思考与实践》,xx区xx中学陈xx《新课程、新理念、新文化--以新课程理念构建具有xx中学特色的校园文化》,都对校园文学社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文学社创新发展的研究却很少,即使有研究,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也未成体系,致使相当多文学社团活动的随意性很大,针对性不强,效果也不太好。本课题的研究将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实践,让文学社团切实促进农村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课题的界定

文学社团是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是学生在语文学科之外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实践园地。学生文学社团活动本身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活跃身心,陶冶情操,铸就人格,以及开发智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等,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新是指运用创新教育的观念和理论指导教育,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促使学生具备个人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价值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xx文学社是以母亲河文化资源为背景,结合xx镇历史文化,引导学生社团从乡土特色、地域文化中找寻发展的空间,从校内走向校外,获得创新与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秉承着“丰富底蕴,增长才干”的文学社团发展繁荣的理念,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1、打破传统“文学社”的单一局限性,把文学社团办成学科间联系的纽带。文学就是人学,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其活动就不能囿于学科的单一性。打破学科封闭,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有利于在全体老师中形成共同关注文学社的合力,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把文学社团的建设发展研究同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探索课改的新途径。我们可以利用学校不同角度专题研讨的优势,以文学社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引导活动的计划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使社团活动成为课内学习在课外的延伸。

3、把校园文学研究和校本教材的开发结合在一起,挖掘新课程资源。我们利用校刊《xx》作为语文教材读本,以精彩的版面、丰富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组织学生阅读、评点、编辑自己和同学的文章。

4、文学社作品实行网上交流。引导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习网络知识,利用先进的科技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提升语文素养。实现各项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一)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涉及的综合素质教育面较广,应用性与操作性较强,又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特点,我们尝试用理论探索、实践操作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的方法。

1、多渠道调查法。

2、活动实践法。

3、经验总结法。

4、行动研究法。

(二)研究的途径

1、建立科学、规范、创新的文学社团管理机制

农村初中首次办文学社团,必须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之前组建过一次,由于没有坚持下来,办过一届就取消了)首先开学初通过学生自主报名、面试、公开竞聘演讲及民主投票的方式,向全校招聘在写作、书画、电脑、表演等方面有特长的的学生,担任社长、小秘书、小记者、宣传员、小编辑、电脑员等职务,形成编辑组、信息组、记者组几个主要的部门,组成社委会和社干会,进行明确分工,并制定文学社的管理条例以及总的活动计划,带动文学社工作积极有序地开展落实。这样,文学社的管理模式也会朝着最具规模、最有程序、分工最明确的方向发展。并且以学校文件形式聘任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文学社的发展和日常工作进行扶持和指导。有条件也可邀请校外荣誉指导。尽量网罗各科的教育精英,形成了一个由指导教师引导,社员自己采访、编审、排版、美工的新式校园文化管理流程。

2、开展丰富而有特色的文学社活动

文学社的宗旨是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开发学生潜能、展示个人魅力和才智,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以及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开展丰富多彩而有意义的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化是越来越重要。

⑴针对同学们知识面狭窄,写作能力差的现状,文学社将请学校优秀老师定期开设主题讲座,举办同学读书交流会,如:语文知识竞赛、诗歌小论坛、小说晤会等,提高学生的能力。(由团委出面协调)

⑵开展名著欣赏活动的“文学套餐”

写作需要积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我们文学社将组织社员定期阅读国内外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简爱》等,并举办阅读交流会。

⑶参加不同级别的征文活动

在原基础上,加大发稿量。在校内以国家大事为征文主题,举办征文比赛,提高文学社影响力。比如“长山河”作文大赛、全国“语文报”杯作文大赛、省市级各类征文活动、初三作文现场赛等。

⑷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

除写作外,文学社还将定期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开展爱我xx书画展、摄影作品展、办小报、课本剧表演、配乐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校园文化建设。

此外还将组织社员外出采风、参观、访问,尤其是关注自己所生长的这片土地,深入农村,感受xx的风土人情,挖掘xx这一方水土的精神内核。这所有的一切载入校本《xx畔》。

3、推动社刊《xx畔》向校本教材整合发展

xx年,我校大胆改革,对文学社社刊进行了改版,由19xx年以来实行的的报刊形式转变为16开文集形式,xx、xx年已经出版了两期期刊。内容大多是刊载学生的优秀习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本次长山河文学社将加大整改力度,定期每年出一期期刊。内容除刊载学生的优秀习作外,还将增加名家作品推荐赏析、中学生寄语、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爱我xx等等不同栏目,学生的作品由指导老师评改后,挑选出最优秀的作品上交语文组,经由语文组全体老师通过教研活动集体讨论、审核,通过后方可入选长山河期刊。另外与xx镇文艺联合会写作协会合作,向其约稿,刊载有关xx镇历史风物、文化古迹、风土人情的作品,以及学校在职教师或校友创作的作品等。每出刊一期,都发给在校学生,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补充。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本土本校优势,又能为语文教师的课堂写作教学提供范例,还能更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社团课程资源。

4、创建文学社网上活动平台

伴随着互联网而兴起,网络文学社也应运而生,虽然从时间上说与传统文学社相比尚处幼年。然而背靠着强大互联网,依托高科技的支持,网络文学社已经显示出了以纸张为载体、印刷技术为依托的传统文学社无可比拟的巨大的媒体优势。首先表现在相同的时间空间里,网络文学社能发表容纳比传统文学社数量大几十倍的作品。从而给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更多的阅读欣赏作品的机会和更大展示自己文学才能的的空间。为适应时代的数据化管理的高速发展趋势,xxx文学社也将尝试着进行网上操作。

初步设想是开通网站布置一篇作文,学生一周之内上交网上,给语文组老师分工,定期进行批阅,并将简短的评语及时进行反馈。社员间也可以相互学习。这样有利于加强社员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兴趣与写作的积极性。根据预期效果及影响范围,再适时调整方案,逐渐将各项活动比如摄影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以图片、视频等方式传到网络共享上。由于是试行,根据学生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将分期培训全体社员的基础电脑操作技能,并且挖掘部分电脑操作能力较强的社员,成为信息组的中坚力量。促进一些基本的、便于操作的活动在网络上举行(比如写作),同时学习其他网络文学社的管理方法以经验,再积极向外扩大影响力。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六、八年级文学社成员

七、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xx年x月--xx年x月)

试行阶段(xx年x月--xx年x月)

(1)完善xx文社组织机构,做好实验的前期教师指导队伍的组织准备。

(2)制定文学社章程和活动方案,为形成规范科学的社团管理模式作好软件铺垫。

(3)依托语文组融合其他学科组,尝试将单一性的“文学社”向综合性的“文学社团”发展,形成编辑组、记者组等不同的部门,扩大社员队伍。

2、课题实施阶段(xx年x月--xx年x月)

(1)正式向xx市教学研究室提交立项申请书。

(2)形成课题组成员,全面启动《文学社团对提高农村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探究》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制定阶段达成目标,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及时反馈。

①搜集文学社团活动中与新课程理念下不相符合的现象(包括思想和做法)

②对目前文学社团活动的成功与不足进行探究、分析,积极构建与完善课题所必需的条件。

3、课题总结阶段:xx年x月--xx年xx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2)收集整理活动资料、管理档案、影像资料、xx杂志、各项活动不同级别的获奖情况,公开报刊发表文章的统计等。

(3)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结题。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集、xx杂志、课件等。

九、课题组的分工

课题负责人:

xx:主持课题研究,负责课题方案设计,资料汇总,拟定结报告。

课题组成员:

xx:制定文学社章程和活动方案,成立文学社团。组织、管理文学社各项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协调,以及文学社成员作品的评选,整理提供阶段性研究成果。

xx:负责校朗诵、演讲资料的收集,与xx老师合作,负责校文学社团写作的指导,以及学生优秀作品的收集、整理,提供阶段性研究成果。

xx:协调语文组各位教师之间的工作,与张新强老师合作,管理学生网络作文。做好学生阅读竞赛、写作竞赛的组织与辅导,以及《长山河畔》杂志的汇编,提供阶段性研究成果。

xx:负责综合性实践课的组织、指导,语文学科知识竞赛、诗歌小论坛、小说会晤等文学交流活动,管理学生网络作文的布置、评改老师的分工,学生写作成果的展示。提供阶段性研究成果。

十、课题经费

文学社开展活动、办报办刊等都需要花钱,经费从哪里来?可从三个方面来落实。

(一)、学校财务的支持。

(二)、争取上级(主要是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第四篇:国外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和改革

国内外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体育不只是肢体的活动,体育课程应该包罗万象,更多地融入各种学科的知识,其中包括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卫生、饮食、休息、意志与道德品质的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的身体调节和自我调节方法等内容。学校应针对不同的教育目的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包括以发展运动能力为主的体育教学大纲、知识形成性体育教学大纲、竞技性体育教学大纲和健身性体育教学大纲,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选择性。

一、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在我国,各学科都在不断改革进步,体育课也随着改革而进化。体育课一开始为“放养式”教学,为“一堂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状况;没有开始、核心和结束各部分的区别,只有上下课的铃声,学生没有兴趣也没有学到知识。后来为“标准式”,教师大规模讲授专业性知识,用训练专业队的手段训练中小学生,认为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才是体育课的生命线。但由于学生的资质参差不齐,大多学生的体育兴趣下降,其中一些人因吃不了苦而不愿参加体育训练。再后来为“开放式”教学,教师为了创新,一味追求“新异”,过度利用声像设备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缺乏理性思考、缺乏在锻炼中的体会和运用。

在国外,学生的体育课也正经历着较大的变革。美国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基本格调是:以学生为本的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以借助健全的身体素质更好地进行生活和服务于社会。在日本,体育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理念只有一个:团结。日本新改革的教学大纲提出了保健体育、安全体育,确立身心统一的思想。身心一元论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谋求体育和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而我国中小学由于师资或场地问题而经常让学生做一些赛跑之类的个人的、技术含量相对较小的运动,结果是孩子们个性都很强,而且逐渐产生了一种“我是第一”的心理。这种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没有别的多人项目,许多孩子就可能在“唯我独尊”的思想下,变得越来越自我,而缺乏团队精神。尽管我国的新大纲初步建立了体育锻炼与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科学体系,纠正了体育教学只重视学生生物学改造的弊端,把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和科学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身心健康理论与身体锻炼实践相结合。但其实,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总体现状是,大多数地区新的教学思想得不到落实,并且受到体育设施的制约,课程内容千篇一律——跑步、跳远达标、球类运动和广播体操等。许多学生讨厌上体育课,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还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竟然取消了体育课,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权利。体育课是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反复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实践过程中达到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影响。

二、国外体育教学案例

下面分别是美国某所高中两堂体育课的内容。

案例一:

教师让学生们两个一组,共同学习新颖的体育活动,如街舞、瑜伽或者肢体模仿表演。小组的一名成员之后指出这组动作主要锻炼了自己的哪几块肌群,另一个成员则要写下它们的名称并对其进行解释。教师最后对每块肌肉的正确名称(拼写)和功能进行点评。案例二:

体育教师首先让学生们了解心血管系统是与健康最为密切相关的系统。一个成人长时间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取决于心血管系统对工作肌的供氧能力。心血管功能增强,可以增强机体运输、利用氧气以及排除代谢废物的能力。心血管功能的提高可以保证个体完成较长时间、较大强度的身体活动。为了帮助学生认知理解循环系统及其重要作用,教师通过下述的 1

教学线索和类比方法,将氧气在体内的运动过程描述出来:一个供应商(大气)为工厂(肺脏)提供各种物资(气体),这些食物用大桶盛装后放在大卡车(血红蛋白)的后面进行运输。这些卡车沿着专门的高速公路(动脉血管)到达主要的仓库(心脏),仓库则将这些食物分配到各个家庭(器官)。这些食物(氧气)用于保持人们的家庭(器官的细胞)健康有活力。所有家庭都会产生垃圾(二氧化碳),这些垃圾被卡车(血红蛋白)沿着另外一条高速公路(静脉血管)运送回仓库(心脏)。仓库(心脏)再将这些垃圾送回至工厂(肺脏)进行处理(排放至体处)。人们的家庭不断需要供给,那么这个过程就必须持续不断进行下去。接着,教师让学生们将氧气在全身运动的过程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将班级分为6个小组:肺脏、氧气、血红蛋白、心脏、肌肉、二氧化碳,让他们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用活动的形式表演出来。如,肺脏的一进一出的呼吸分别用缩成一团和挺拔站立表示;心脏的活动用给轮胎充气来表示;肌肉的活动用一些身体活动(如跳街舞)来表示;血红蛋白组的学生将氧气组的学生背到心脏组的学生那里,心脏组学生再将氧气组学生背到肌肉组那里,氧气组下来后参与到肌肉组的活动中,血红蛋白组再背起等在肌肉组那里的二氧化碳组,经过心脏组回到肺脏组。各个组重复活动直到整个活动看起来是一个系统。

这样的体育教学过程,非常适宜地融入了各种富有知识性的体育游戏,比起那些枯燥的竞技类体育活动更吸引学生。与传统的集体游戏活动相比,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增强了团队精神和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们终生的健康意识。课程中包含了许多生理卫生、日常保健常识,为学生提供了一条非常便利的摄取知识的途径,相信许多学生终身都会记住血液循环系统的简单模式。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增强体质,让学生终身受益。一些寓教于乐的体育游戏常常能两者兼顾,那何乐而不为?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几点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在突出学生自主参与权的同时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对知识的讲解中自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在强调体验过程的同时不能忽视结果,体验活动更需要领悟,并且需要合理的评价。三是合作学习应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体育课堂不缺乏合作学习的契机,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分组,强调分组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无论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都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三、国外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

(一)新西兰、香港地区的主要特征:有助于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评价

体育课程的评价,不是为了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使许多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失败者,而是为了使学生发现不足、改进学习、获得提高、不断进步,从而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建立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许多国家或地区非常重视多元化、人性化的评价方法。例如,新西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不能仅仅根据他们现存的价值,而是要评价学生关于‘增进健康'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评价课程方案时,学生态度的变化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该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在制订评价方案时,教师应当保证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有助于评价和报告学生个人的进步和学生的所有成就。”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课程标准强调:“体育课程的评估不应只限于技术性的成绩量化,更应该根据充分的理由和事实,就学生的表现做出人性化的评估。谨慎的评估计划有助于推动学生学习,并能鼓励他们实现个人目标及学会学习。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如何评定学习的成效。”该课程标准还指出:“检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素质,并提供改善指引等,远较以计总分的方式评估运动技巧重要。学生积极

参与评估的过程对推动终身学习相当重要。”该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动机和自尊,必须制定全面的评估方法。”

(二)德国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

德国在评价方式上的改变主要有:评价应有利于促进积极的学习气氛,树立学生学习体育的信心;评价要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机制;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要相互结合;评价要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评价要注意期末与平时的结合;评价应吸收学生参与;等等。

(三)法国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

法国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是强调评价的“培养功能”,而不是“标准化功能”。他们学校采取一种叫“持续检查”的评价方式,也称“学生手册”样式。即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对学生体育的学习表现及行为进行连续的考察,并将它们记载在每个人的学生手册上,定期交给家长阅知。这种评价不是告状性的,而是形成性的,是推动学生体育进步的参照。评价涉及学生体育知识、体育能力等各个方面,评价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素质和整体能力。

(四)英国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

英国教学评价的主要评价类型有;第一,改善学习的评价。这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它伴随课程学习的始终,以自我为参照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已有的基础,明确学习目标,并知道如何缩小达到目标的差距。它应成为今后促进课程学习质量提高的主要评价方式。第二,教师对课程学习的评价。第三,国家对课程学习的评价。后两类评价都属于总结性评价,可作为检验阶段性达标水平的有效手段。

四、美国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在教育改革当中,美国学者提出了多种评价名称,如“操作评价”、“真实评价”、“档案评价”和“替代性评价”等。尽管专家们对这些评价概念的内涵有不同看法,但普遍认为它们构成了新的评价体系的基础。在这些名称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替代性评价,是指通过任何不同于传统的标准纸笔测试、多项选择测试的手段获得学生学习表现的所有方法与技术。它集中体现了这场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核心思想:真实教育和能力教育。

(二)体育教学评价中的替代性评价

在与此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替代性评价思想的影响下,美国体育教学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真实情境下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体育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已经成为体育教学评价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正如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和舞蹈联合会于 1999 年出版的中小学《终身体育》教科书指出的那样:体育教学评价应当是过程性评价和个别评价,而不是根据测验分数进行的终结性评价。每一个学生都应在身体、情感和认知领域得到全面的发展,并掌握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真实性评价应当教育和激励学生在现实中应用健康知识。该书列举了 8 种不同的评价方法供体育教师选用。美国学者 Lund 指出,除了传统的标准化测试外,另有 4 种主要的“真实”评价方法可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它们是短文写作、口头演说、展示和学习档案,这些方法同样能够恰当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1995 年美国体

育运动协会(NASPE)出版的“走向未来:全国体育标准”给出了适合于不同标准的多种评价方法。可以说,随着学习理论和智力理论的发展,体育教学评价也在发生根本性变革。

三)在美国体育教学中替代性评价的主要方法、学习档案。档案是记录学生一段时期内体育学习进步情况的非常有效的工具,是一个将评价和教学有效联系起来的过程。学习档案的建立主要由学生完成。为完成任务,学生需要独立工作,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功地将档案运用于体育教学的老师指出,学生经由此过程学习动机更为强烈,学习更加积极。大部分学生对他们的档案感到自豪,因为它记录并展示了自己的成长过程。许多学生显示出对替代性评价过程的偏爱。、日志。日志为体育课程实话真实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学生可以把他们在体育课上的情感体验或日常活动记在日志上,供教师参考。例如,学生可以记下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时间、日期、活动内容、呼吸变化的情况、每次活动前后和活动过程的心率等,或者分析他们用于每周的有氧耐力的活动时间等。日志为学生的教师提供了回顾他们进步的机会,因此,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的学习和各种体育活动。、角色扮演。是评估学生学习的一种非正式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对学生的情感进行评估,但也能很好地展示学生的认知理解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一种有意义的角色扮演要使学生处于模拟的社会情境下或与健康有关的情境下去思考角色。例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怎样说服一位朋友戒烟,或者怎样才能鼓励一位肥胖的朋友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在对角色扮演的成绩进行评估时,应仔细观察学生的扮演过程,综合具体的对话信息和动作进行评估。、健康测试。主要涉及一些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而不是与竞技运动成绩提高有关的体适能,并根据学生获得的分数来设定具体学习目标,评价是否有所进步。过去的测验主要强调与技能或运动有关的体适能,如百米跑的速度等。而且测试常常促使学生把自己与别人相比较,导致许多实际上健康的儿童认为自己是不健康的。相反,一些实际上不健康的学生,由于先天的优势,即便不积极锻炼或学习,也很有可能在一些测验上取得较高的分数。因此,一些美国学者呼吁:不要把健康测验的结果作为等级评定的惟一标准;作为衡量计划是否有效的惟一根据;不要张贴测验成绩;不要根据成绩的高低实施奖励,而要根据个人的进步情况进行奖励。、书面表达。主要用来展示学生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所学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分析、综合和批判的思维技能。比如在强调体适能、心脏健康和剧烈有氧运动的体育课上,要求学生记录所学知识与健康有关的数据,使用获得的信息以及通过文献收集的其他资料撰写文章、健康计划或报告等,展示学生组织和呈现所学知识的能力,不仅可以锻炼写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口头陈述。口头陈述是另一种替代性评价形式,通过给予学生机会使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这种方法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得出结论,作出决定,证明选择的正确性。尽管口头陈述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如 50 人以上)来说不可能完全起作用,但是在体育教学中确实有它的位置。使用竞技运动教学模式的教师时常运用口头陈述来检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应用情况,来判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水平。、展示。展示可以用来全面考查学生的技能和行为表现。该方法强调在真实情境或模拟情境中考查学生的体育行为。它要求学生在课堂或其他观众面前表现自己的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育教学中展示的方法有多种,如制定各种体育活动和学习计划、参加课内外各种竞赛活动、体育课上的实际操作表现等。由于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学生的自我责任感会大大增强。、讨论法。是考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以及实际应用知识能力的有效方法。一场好的讨论,要设定明确的目标,计划好要讨论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讨论结束后要进行总结。

第五篇:阅读教学评价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阅读教学评价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语文教学肩负着指导学生学习母语的任务,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则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熏陶,从而进一步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小学语文教材凭借一篇篇课文,引导学生熟读精思,感受领悟,背诵积累,借鉴迁移,提倡“以读为本,以读助讲,以说、写、演、练促读”的教学思路,要达到“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的效果。因此,只有把阅读教学与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然而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很多语文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费力不小,收效甚微。主要表现是不重视抓学生的读书实践活动,却把大量时间花在繁琐分析上,花在了应付考试上。同时也忽视了读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理解,轻积累,重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训练和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始终徘徊、游离在语言训练之外,不仅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而且还造成了人文教育的失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阅读教学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阅读教学改革的瓶颈是阅读教学评价。所以建立科学、规范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和便于操作、管理的阅读评价方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白银区第三小学通过认真研读《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科(教)研课题申报指南》和《语文课程标准》,确定《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阅读教学评价研究》课题,以此培养我校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较好地完成课改实验任务。

二、理论思考与研究目的

所谓阅读教学评价是以丰富学生语文素养、个性修养、教学相长为目标,以评价为手段,通过优化阅读教学评价来培养学生积极个性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教学评价应实现以下目标:

1、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阅读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活动,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注意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2、促进教师成长。

根据《课程标准》评价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新课程的阅读教学评价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以此判断教师是否已经具备奖励或处罚的条件,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管理的依据,而是通过阅读教学评价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这是一种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它建立在评价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

3、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阅读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就必须对传统的阅读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

“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的状况。新的评价标准包括全新的教学观念,教学上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从学生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就不能激活课堂;单有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泡沫现象”、“表面繁荣”;只有四大状态的协调统一,才可能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出准确的评价。

4、研究制定阅读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的阅读教学评价还没有一个便于操作、适用可行的评价标准,各项评价指标还处于人为性、随意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所以各地区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对阅读教学的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作品欣赏、古诗文阅读研制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便于指导和改进阅读教学质量。

5、通过阅读教学评价促进课外阅读质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但目前我们地区的学生课外阅读数量达不到,质量没保证,管理跟不上。我们认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质量、管理还是要依赖于课堂阅读教学评价,这就要求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评价中渗透课外阅读评价,保证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

本课题以阅读评价为重点,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为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树立以评导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教学思想,还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学会读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研究内容与操作措施。

1、语文阅读教学评价首先要研究该教材的编排特点:

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低年级起,采取“听说读写”四线并进的编排方法。每个单元的内容,以阅读教材为基础,相机穿插听说教材和写作教材。从全套教材来看,听说读写的每一条线既自成体系,又互相配合,四条线在教材中纵横交织,构成-个有序的训练网络。

2、阅读教学评价模式的研究。

阅读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有“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四个步骤,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始终。(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行为评价。主要通过即时评价、延时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准确的数据,按照认知规律对小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以评价信息来指导新的教学过程。(2)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一种状况评价。是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完成具体目标的程度,主要是对因受卷面考试限制而不能测评的知能点进行分散测试。如听力、说话、朗读等。(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目标达成评价,是在学期末或学年末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为确认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的总结性测试(期末测试)。从听力、朗读、阅读、作文四方面设计评价要素,客观评价。(4)综合性评价。

综合性评价是在前三种的基础上,把一定阶段学生素质发展的成果采用素质发展报告单的形式展示出来。

3、阅读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

阅读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要在能力形成、个性发展、创新设计、写作应用、课堂容量和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作品欣赏、古诗文阅读、课外阅读等方面有明确的指标要求。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多元性、开放性,每个学生都要明确已达到的水平和应达到的水平。

(2)教学活动:教学环节以评价为主线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学、思考、讨论、评价、练习的时间不可少于整节课的2/3,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创新设计,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展过程,激发创造思维,重视当堂训练、即时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教学方法:因文而宜、因人而宜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式、合作式等有效的方法。注意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充分适宜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训练的容量与密度。

(4)教学效果: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感因素和个性发展方面均要有所收获。

(5)教师素质:教学语言准确、流畅、有学科特色、富有启发性和鼓励性、教态亲切、富有感染力,利用教学资源能力强,使用辅助教学手段的技术熟练。

阅读教学评价应把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作书面测评,又要有口头测评;既要评价学习的结果,又要评价学习思维的过程;既要看一时成绩的优劣,又要看长远的发展前景;既要测评答题的准确性,更要测评学习的创造性;既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更要提出激励。研究阅读教学评价就是为了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实施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一)研究策略:

1、策略之一:主导与主体的统一。

主导与主体的统一,是指学生学习评价不再由教师“垄断”而采用较为民主的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即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和学生再自评、家长参评相结合。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调查法,通过实验数据资料分析总结阅读教学评价效果。

2、策略之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指不再是由单一的书面测试读写为主,而是能用口头考查、操作考查、笔试考查等形式,对语文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素质的形式分段进行评价,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达标的过程。深化课时的形式性评价。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开展阅读教学评价研究。

3、策略之三: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是指把基础目标评价和发展目标评价相结合。也就是注意在完成现阶段学习目标评价的同时,还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在阶段评价中预伏超前性评价。主要采用比较法和调查法总结评价效果。

4、策略之四:清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清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是指把评价答案的标准化和评价答案的多样化相结合,把定量的分数评价和定性的等级评价相结合。标准化和多样化相结合,就是不刻意寻求一种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求多种方法,多种答案。主要采用文献法、实验法和问卷法开展阅读教学研究活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2、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语文教材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机制。

3、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4、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学理念。

五、成果预测。

1、通过研究,构建 “阅读教学评价”基本操作模式,使阅读教学评价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科学模式,再从有序走向创新,超越模式的制约,实现教学创新。

2、阅读教学评价研究一定要解决目前教学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改变“评价”与“学习”分离的现状,使评价渗透在教学各环节、各活动之中,以评价促学习,以评价求质量;还要防止出现“标签式的评价”现象,(即用评价给教师、学生贴标签,异化评价功能。)真正使评价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阅读教学评价应把“评优激励”贯穿于语文学习全过程,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应把阅读教学评价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我校通过《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阅读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研究,督促教师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理论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能够透过教育现象抓住教育本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促进全体语文教师快速成长,帮助教师树立科学教育观,确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评价不再是教学的终结,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和手段。

六、成果形式。

1、《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阅读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科学的阅读教学评价模式和具体操作办法。(以评价表格为主)

3、有关“阅读教学评价”的论文。

4、优秀案例实录。

5、家长、学生代表的评价,学生作品,优秀教学课件。

七、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5月至2005年12月)(1)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课题组成立及分工。

(2)制定课题管理办法,确定实验班级,设计实验方案,启动实验。

2、探索阶段(2006年1月至2006年8月)

(1)课题组成员每人每两周上一节研究观摩课,每两周课题组召开一次课题研究汇报会,初步确定该研究模式的可行性。

(2)课题组成员有研究论文公开发表。

(3)设计评价表格,在实践中详细统计数据资料,并做出定性分析。

3、实践提高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

(1)课题组成员每节课都能对阅读教学评价方法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能为全校教师做优质示范课。阅读教学效果显著。

(2)在阅读教学评价尝试、研究课的质量与数量上一个档次,对阅读教学评价模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3)及时回顾与总结实验成果,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实验工作。课题组每位教师都撰写研究论文。

4、总结与推广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

(1)课题组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做好结题工作。申请专家组验收。

(2)在全校进行推广应用。

八、课题组成员及课题研究管理。

1、课题组长简介。

课题组长张克功,白银区第三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他的评价改革论文《谈素质教育与考试》先后在《白银教育论坛》、《甘肃教研通讯》、《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上发表,并经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荣获国家优秀教研成果二等奖,论文《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部重大课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实验与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交流会上,荣获国家课题研究二等奖。课改实验报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中的课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等方法措施在白银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交流会上推广。论文《以教育创新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新世纪甘肃素质教育纵横谈》上发表。主持研究的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于2005年1月通过白银市课题专家委员会的鉴定。

课题副组长王兆莲,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小学高级教师,1999年被评为白银市“十佳优秀班主任”,曾多年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现为学校副教导主任,长期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撰写的论文《坚持乐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2000年获白银市教研成果壹等奖,刊登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改论文集》一书中。论文《优化教学设计,落实新课程理念》、《审美熏陶 升华感情》、《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分别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主持研究的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以读促悟教学法研究》于2005年1月通过白银市课题专家委员会的鉴定。

2、课题研究人员简介。

张文静市级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小学高级教师,编写的课本剧《小八路》获白银市一等奖,并在国家级刊物《辅导员》上发表,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主持家长会的艺术》、《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种种》、《指导作文的三点作法》。参与研究的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以读促悟教学法研究》于2005年1月通过白银市课题专家委员会的鉴定。

郭新莉省级青年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发表的论文主要有《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参与研究的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以读促悟教学法研究》于2005年1月通过白银市课题专家委员会的鉴定。

张芹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小学高级教师,发表的主要论文有《教育是爱》、《从阅读中想到的》。参与研究的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以读促悟教学法研究》于2005年1月通过白银市课题专家委员会的鉴定。

周银莲市级骨干教师、市级青年教学能手,小学高级教师,发表的主要论文有《小学第三学段语文考试该如何科学命题》、《浅谈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考试》、《改革语文考试,加强素质教育》,分析报告《十一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参与研究的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于2005年1月通过白银市课题专家委员会的鉴定。

杨宪云市级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小学高级教师,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以读为主,以悟为旨》。参与研究的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以读促悟教学法研究》于2005年1月通过白银市课题专家委员会的鉴定。

3、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1)每个研究人员必须认真钻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苏教版语文教材特点,研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理论知识,大量搜集、查阅、整理国内外相关内容的研究资料信息。

(2)每个研究人员要坚持写好研究日记,对搜集到的研究信息及时小结、整理。(3)课题组成员每人每两周上一节研究观摩课,每两周课题组召开一次研究汇报会,每月召开一次课题成果研究小结、报告会,相互交流研究成果。

(3)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发表一篇研究论文。

(4)课题组成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精心组织实验,认真研究总结。

白银区第三小学《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阅读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组

下载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研究实施方案(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研究实施方案(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评价实施方案

    教师评价实施方案 我校实施教师评价,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了使评价工作发挥更好的作用,学校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教......

    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后页)

    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以学论教。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1、对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技能,客观状态多方面评价。 2、学生课堂教学评价:......

    《凤翔县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实施方案

    《凤翔县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实施方案凤翔县教育局教研室课题组2007年7月,我县积极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程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

    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

    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也主要是“普教+实训”的培养模式;在考核评价上主要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单一教学评价模式,上......

    改革考试评价方法的研究

    改革考试评价方法的研究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 陈禹甸 【摘要】职业教育的考试评价方法如何从传统的应试模式,纸笔考试改革为适合职业教育课程的考试方式,增加形成(发展过程......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的研究》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北厂小学课题组 一、教育科研组织及职责 成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及职责如下: (一)科研课题领导小......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及评价指标研究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及评价指标研究 安翔【专题名称】金融与保险 【专 题 号】F62 【复印期号】2007年12期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家》(桂林)2007年4期第46~50页 【作者......

    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研究

    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激烈竞争有增无减,对于教育要科学化的呼声也不断地高涨。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趋明朗,它已经成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