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

时间:2019-05-14 10:0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

第一篇: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

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也主要是“普教+实训”的培养模式;在考核评价上主要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单一教学评价模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采用的是终结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社会、企业、几乎未参与学生评价,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与企业行业和社会脱节,不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评价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对评价模式改革的认识:

(1)有利于树立全面的“人才观”。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合格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要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念,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条条道路通罗马”,以及“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有利于引导学生从自卑、自弃到自信、自强的转化,促进学生目标明确地发展自己,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2)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针对目前教学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评价模式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教材选取上,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上以“应用”为目的,在专业技能教学上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正确处理“工学结合”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顶岗实习后续服务管理工作。

(3)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有利于更好地贴近岗位实际,跟进单位发展,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训练为主线”的人才质量观和人才评价观;按照“用行业专家的眼光审视办学质量,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标准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理念,强力推动“校医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改革;学业评价不仅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建立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科学、客观、公正、全面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人才评价模式。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目标

3.1总体目标

(1)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检验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分制管理为主线”的由行业、社会、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

(2)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3.2具体目标

(1)构建以人文化管理为核心的学生德育考核评价体系。

(2)挖掘文化素质课的职业岗位能力,构建学生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

(3)以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专业素质考核评价体系。

(4)以检验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学生生产实习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5)以增强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为核心,构建学生健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内容

4.1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降低德育工作重心,构建人文准军事化管理为核心的学生德育学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培养行为规范,礼仪标准,纪律严明,思想过硬,素质优良,特长突出的企业认可的人才

4.2构建学生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

4.2.1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原则

(1)文化素质课考核要根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学科特点,选择考核内容,突出职业能力考核。(2)文化素质考核评价要将文化素质的职业能力与文化成绩考核有机结合。

4.2.2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的操作

(1)学生期终文化素质课评价=文化成绩+文化素质课职业能力成绩。文化素质课职业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创新

(2)教考分离科文化成绩占50%,文化课职业能力占30%,单元测试占20%。

(3)文化课职业能力考核评价采取学科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方式进行,最后由教师总评。

(4)体育课考核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组织体能素质和体育课职业能力测试。

4.3构建以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评价体系

专业素质考核评价分两大部分:即专业基础理论素质课考核评价和职业技能素质课考核评价。

4.3.1专业基础理论素质课评价标准

(1)专业基础理论素质课评价的原则、操作方法和考核项目与文化综合素质课评价基本一致。

(2)专业理论应知考核以职业岗位“必须”和“够用”为度并为专业技能服务。

4.3.2专业技能素质课考核评价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非常注重终结性评价,按普教评价模式,以成败论英雄。专业项目课程的实施,不仅注重学生最终学习的结果,而且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从关注知识转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1)学生基本技能素质考核包括操作技能和学习态度两部分。操作技能又包括理论、技能两方面。

(2)操作技能考核评价具体办法:

(1)项目课程评价:

1)项目练习: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训操作质量及掌握的技能知识、专业知识情况,按统一的行业评分标准评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

2)阶段测试:实行阶段性项目过关考试评价与期末综合性技能评价相结合,对项目课程技能考核实行岗位分层累进制。项目课程评价的重点是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兴趣。每个实训项目结束或一个阶段课题练习后,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2)期末操作技能考核评价:按实训教学计划,学生在完成一个学期的实训项目后,学校组织技能操作抽考,专业部具体实施考核评价,根据学生掌握的操作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行业统一标准评出成绩,作为期末操作技能考核成绩。

(3)在项目过关测验或阶段性测验考核及期末综合技能考核中,操作态度和安全文明操作成绩占10%。学生的劳动态度和遵守安全文明规程情况,无论是在项目过关测验或阶段性测验考核还是在学期末综合技能考核中都应考虑。

(4)学生期末技能素质考核成绩=(项目训练过程考核成绩×20%)+(阶段性项目过关测试成绩×30%)+(期末操作技能考核成绩×50%)。

4.4构建“以检验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实习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4.4.1校内实验室操作实习考核评价

校内操作实验室由行业专家、技术人员把控学生的操作技能,参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各专业学生利用操作实习课、周末节假日及课余时间在操作实验室实习。考核包括职业能力、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职业素养等四大部分。

4.4.2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是校内实习的延伸,是学生就业的准备阶段。学生在行业顶岗实习要接受行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考核。要严格按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第二篇:中职学校学生评价模式探究

中职学校学生评价模式探究

[上传时间:2011-09-10 18:06:42][信息来源: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信息作者:唐志姣]

一 现在学生评价体系分析

目前我校已形成一套在内容上以“学业成绩+评语+操行等级”,在方法上以“过程+结果”,在途径上以“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的学生评价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偏重于学生的技能学习、思想品德表现,对过程的考核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往往因难以坚持而流于形式,带有主观色彩;每学期的德育课成绩没有单独纳入到学生的德育考核评价中,忽视了德育课与学生评价的之间的关联,这种评价模式与《中职学校德育大纲》的精神还不吻合,学生也不太在意学校对他们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目前学校急需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德育评价模式。

二 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的构想与预期目标

(一)构想:建立“人性化、多元化、发展化”的学生评价模式

(1)构想的缘由:

1、基于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需要:中职教育是培养适应职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性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因此,学生合格与否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思想道德评价外,还必须包括职业道德评价;具体来说,可由以下五个方面组成:社会公德,思想品德、学习品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

2、基于落实学校理念的需要:学校已经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想,那么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必须服从于学校思想,传统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部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比如说对学生成绩的界定以及学生品德鉴定中包含了教师、班主任、同学的评定在内,但是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家庭和企业的评价。

3、基于改善心智模式的需要:职业学校师生都缺乏成就感和自信,主要原因就是心智模式的问题,因为缺乏有效地评价,不能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双方都没有体验成功感,因此都需要改善心智模式,提高对自我的认识。

4、基于贯彻中职德育大纲的需要:中职德育大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并明确指出,德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德育模式的“重形式、重外化”的缺陷,强调“重实效、重内化”,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发展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全面发展。(2)需要坚持的原则:

1、“知行统一”和“多元并举”德育原则。

1.1“知行统一”的原则强调重视德育的过程评价、实践评价。重视学生平时思想行为表现;注重学习表现与活动表现结合;注重校外表现与校内表现结合; 1.2“多元并举”的评价原则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对学生的德育作出客观、合理、全面、科学的评价。

1.2.1评价主体多元化。学校、家长、教师、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包含学生的自我评价。

1.2.2评价手段多元化。除考试测试外,还需要结合校园、家庭生活行为评价、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评价、尤其是注意个体差异性评价等等;要注意评价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自我与他人结合。

1.2.3 评价内容多元化。既要参考学生的理论认识水平,也要重视学生行为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根据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掌握时事政治成绩、德育认识小论文成绩、心理健康状态、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思想表现,以及家庭与社会的信息反馈等,总之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与行为进行全面的评价。

2、发展性评价原则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与个体差异,评价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通过评价,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3、适度原则

要结合实际,要恰到好处,同时应对学生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不要言过其实,褒扬过度或激将性贬低,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或者郁闷情绪。

4、互动原则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评价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能正确分析自我,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我。(3)学生评价流程:

1、建档:建立规范档案,确定学生评价起点,记录学生成长轨迹,为发展、动态、个性化评价奠定基础。

2、跟踪:跟踪学生个人成长,注重发展过程和变化轨迹,这是强化过程评价的重要依据,必须与档案留存相配合,以发展的眼光分析看待学生的成长。(学习、活动、交友、校内外表现、家庭表现等都应包括在内)

3、评价:建立第三方评价小组,分别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企业代表、学校管理层代表共同组成第三方评价小组,对学生进行评价。

3.1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档案记录的原始数据为准,按照学校既定的要求进行;定性评价带有主观色彩,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定、家长评定、社区评定和企业评定(顶岗实习和教学实习)

3.2全程评价:起点评价---阶段性评价---学年评价---毕业评价。

(二)评价模式改革的预期目标

学生评价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所形成的评价结果,能引导学生明确发展什么样的个性以及如何发展个性,确保培养的学生既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又能获得个人最大程度的个性发展。

三、学生评价模式的内容及实施办法“人性、多元、发展”学生评价模式

体系结构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或手

德育课评价

1、法制纪律观念与

1、建立每个学

1、德育课教师

遵守情况

2、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3、人生观、价值观

4、心理健康状况

生的德育与

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成教师 评价主体

长与发展档

3、班主任 案

2、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设计比赛

3、其他

4、家长

学业评价(文化课、专业技能课)

1、学习态度与学习

1、过程与结果

1、任课教师

习惯

记载

2、班干部

2、学习过程考核成2、自我评价与

3、学生本人

学生互评

4、企业

3、学习目标完成情

3、考试成绩

4、竞赛成绩

4、学工交替或工学

5、座谈

结合过程中表

6、其他 现:指导教师与企业评价

5、期末考试各科学业成绩

6、参加技能竞赛等

综合素质评

1、生活习惯与能力

1、调查

2、劳动习惯与能力

2、座谈

1、学生本人

2、班干部

3、社会实践活动能

3、自评、互评

3、班主任

4、自我教育与管理能力

4、家长会、家

4、家长

访等家校沟

5、社区 通

6、其他

5、个人特长培养与

5、开展走进社个性化发展

6、团队协作精神

7、遵纪守规情况

8、其他

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观察、记录、评析

6、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成长与发展档案

7、其他

四、学生评价模式实施的保障条件

1、组织机构要健全:学校—政教处、教务处、实习处—专业—班级多元化参与的组织机构要健全,学校—家长—社会—企业相结合的立体网络结构要健全。

2、观念要更新

3、经费要到位

4、要形成长效评价机制

第三篇: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6年5月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形成,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特制定“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衔接。以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理念。以任务为引领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在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通过综合、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活动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研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明确岗位及岗位群,并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一)岗位能力:掌握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操作能力。

(二)方法能力:掌握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三)社会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正确 2 的价值观。树立安全意识、学会规范操作,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团队合作,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创新能力:即具备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藏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实践使用能力。

三、改革思路

以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强化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专业教学资源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改革教学模式,建立“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建立中首先注重“以岗位为目标”,教学的目标始终坚持以岗位的要求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工作的方法能力和从事职业活动的社会能力。在教学中“以任务为引领”把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实施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通过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在教学设计中“以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方案。

四、改革内容

1.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

与岗位方向相结合,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与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分析,撰写调研报告,结合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层次要求,按照专业方向构建课程体系。

2.创新教学环境

校内实训基地参照企业车间布局,营造实践性教学环境,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广泛与市县内各大企业建立良好的 3 校企合作关系,共建多个校企合作载体,依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成立了相应的订单班,开展校外生产性实训教学和订单班教学。将专业模块课程在企业生产车间进行,让学生能感受企业职业氛围,养成职业习惯。

3.创新教学方法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采用“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法开展专业课教学。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安全、文明意识教育,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教学中的项目以企业生产任务为中心,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条件下,按真实的生产耍求生产真实的产品。

4.创新教学手段

采用实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加强理解,专业技能课程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积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专业所有课程的理论教学都使用多媒体教学,积极强调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板书与电子课件结合,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

5.课堂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包括职业规范、职业形象、职业技能、职业心态、职业道德等方面,把企业管理规范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课前强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课中以岗位规范实施技能训练,让学生遵守职业规范成为习惯。

五、教学实施

项目教学是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解决一个问题的教学方式,项目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项目教学的重点在于通过项目的实施完成或项目的应用过程让学生领悟知识与掌握技能,而不是简单的间接经验的传递,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信的品质、独立思 4 考的习惯和岗位职业能力。项目教学特点: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项目教学实施步骤:

1.教学目标的确定 2.工作任务的确定 3.编制项目计划 4.项目实施 5.检查评估 6.项目展示

第四篇:改革传统评价模式

改革传统评价模式 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摘要: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常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评价过程中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关键词:语文;课堂;评价;模式

正文(删去正文俩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实现这一新的评价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建立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一、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常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从而出现语文课堂教学“轻过程,重结果,轻理解运用,重死记硬背”的急功近利的现象。就目前情况看,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八多八少”的弊端,即:教师问的多,学生疑的少;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少;个体学习多,合作学习少;整齐划一多,整合模式少;结论灌输少,过程理解少;知识传授多,能力培养少;死记硬 背多,理解运用少;被动学习多,情感交流少。这些弊端的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问题是长期以来一直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惟一依据。究其弊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一)传统的教材和课程教学过分关注对结论的分析和理解。(二级标题下的内容有些单薄)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封闭性,把教材看成是教学的“唯一”,往往忽略知识的来源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都往往割断了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以及接受创新精神熏陶的途径。新课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学生的教材,开放学生的课堂,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实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达到叶老所指出的:“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二)、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过分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和少数优秀学生的出色表现,从而导致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失真。

多数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都把教师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质、教学效果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很少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或学习效果,或者考虑不够。对教师的评价中,不可过分强调这些形式因素,否则就会偏离评价的目标,误入评价的误区。

(三)、过分持重某一课堂的评价,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目前,各种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评得风风火火,其落脚点大都是“一堂课”。课前反复试讲,课堂精彩展示,课后一番夸评。任何一堂 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能有所侧重地展示极小的一部分。所以,课堂教学评价过分关注一堂课,很难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即使得出一个结论,也没有多少实际价值。更为严重的是,过分看重一堂课的评价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脱离语文教学系统整体。其具体表现是,评价者为评价而评价,被评价者则为接受评价而专门安排“公开课”。为了求得优良的评价结果,教师一改往日面目,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形象包装。

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要遵循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建议用 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创新学习有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评价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正面评价原则。(二级标题下的内容有些单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重在客观评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激励和保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重视过程原则。

创新学习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过程中动手实践和参与,体验情况,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通过自评、互评来改进学习。

三、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采用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开局生评价,提供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等进行评价。我们应该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结合评价原则,进行评价的方法的创新改革。

(一)、注重评价主体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面向全体学生,评价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不可以采用整齐划一的评价指标来对待变化多端的评价对象,也不可能完全依靠定量评价手段如(“指标+权重”的方式)来进行评价。

(二)、加强随堂课的评价。

针对目前过分看重一堂优质课或公开课的情况,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必须大力加强随堂课的评价。为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

1、大力削减各种公开课的评价,将课堂教学评价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中进行,使之在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各种公开课的评价,虽然过于师资培训、改革导向等有一定价值,但是,过分看重公开课的评价弊大于利。在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加强随堂课的评价,可以突出评价对于教学的反馈调节功能,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稳定提高,并且有利于消除教学评价工作中弄虚作假、流于形式的现象。

2、避免听一节课就下结论的评价方式,而以一个相对完整、相对系统的教学过程作为评价对象。例如,评价作文课堂教学,仅仅指导课是不够的,而应该把评讲、修改课听完之后,以一次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作为评价的单位。这样做,可以改变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3、把师生互动和学生活动的情况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教师在考查学生语文训练和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考查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因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完全依靠自己以创造性为核心的主体性的发挥。我们的教学,在既定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应该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应课堂教学的 趋势,激励学生主体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四、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课堂学习中,应遵循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学生存在着学习的需求,竭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1、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已有知识、情感体验及不同的学习需求是构建教学平台的基础。“一切从零开始”的课堂教学平台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现在一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入学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不少初步的语言文字知识,再进入幼儿园、学前班,受到了一定的训练之后,他们的语言文字还会得到提高。如果老师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什么每一篇课文都逐词逐句的教、学,对学生来讲好比在做重复的事情,他们还有什么情趣呢?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为外在表现和内在表现两种。外在表现即看得见的表现,如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这种表现不易觉察,如学习的兴趣、毅力、情绪等,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的神情及行为骈解读学生内心蕴藏着的另一本奇妙的书,给不同表现的学生以不同的帮助和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下随教师一首走出学习的困境,心灵的困境,获得发展。

3、关注(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知已知彼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相信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在开发学生潜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学习内容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开放。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

1、学习兴趣的激发及积极性的调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激发其兴趣,调动积极性显得特别重要。因此,要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2、营造民主、平等、接纳、支持、宽容的学习气氛、课堂气氛是师生互动的产物。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除害怕说错做错的顾虑,敢说、敢想、敢问,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必须尽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民主、平等,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的学习情境。

3、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1)独立学习习惯及能力的培养。合作的前提——独立,也就是说,合作是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但如果臭皮匠不能独立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三个臭皮匠在一块又能起什么作用呢?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再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提高自学的要求。(2)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让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帮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养成这种习惯。如,学习拼音、认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轮流认读拼音或生字卡片,写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得好,不够好的怎么给它改得更好;在读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轮流认读拼音或卡片;写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得好,不够好的怎么给它改得更好;在读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通过互帮互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连贯。(3)合作技能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建立不起来或小组里不能顺利进行学习,其原因主要是学习缺乏合作的方法(技能)。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教师必须深入学生的学习中加以指导、帮助,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技能)。

4、探究意识的培养。(1)问题意识的培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提问题”的环节,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大胆发问,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中国的教育问题是没有问题的教育的问题。(2)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首先是独立探究能力的培养,即引导学生在小组里汇报各自寻找到的答案,问题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1、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即要求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平台或在课堂学习的过程 中,要及时捕捉、并恰当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教学要求重组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认定目标,继续学习。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黄沙茫茫,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芸芸,寻不见一对完全相同的叶片。更何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感觉、善思维的人呢?这就是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也找不到绝对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

3、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即要求老师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跟学生一起、活动、聊天,共同分亨成功的快乐共同分析失败的原因。

4、善于为合作学生出谋献策。即要求老师真正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每次深入一至二个小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特点适当地进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相信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更好地合作学习。相信经过教师的指导,当学生展示小组学习情况时,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气氛是热烈的,效果一定是可喜的。

(此处空一行)参考文献:

[1] 薛炳群.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评价[M].山东:齐鲁书社,2007.[2] 丁绵辉.小学教学评价---语文[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教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五篇:中职学生自我评价

流年似水,转眼间,我已经在学校待了不少时间了。再回首,发现,那些美得的华里着深深浅浅的回忆。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我都坦然处之。吸为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顾

来到学校后。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计算机这个专业,虽然这个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我有很大的难度,但我相信事在人为,只要我肯定努力,有信心,爱钻研,我就可以在这门专业上很大的收获

在校的日子里,我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学生会,从一名普通的小成员变为了一名学生会宣传部干事,在学生会里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例如:我的书法和绘画技术又得到一定的提高。而且我的人际圈变大了有了更多的朋友。在学生会里。我的表达能力也更上一层楼了。

在课堂上,老师上课时的教学目标明确而且教学内容表达的清晰明了,理论化的学习,学习了很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比较快速度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成熟了很多,性格更坚毅了,如今我有信心接受任何新的挑战和考验。

下载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

    中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

    中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 【摘要】目前中职教学工作陷入“两难”境地,即“教学难、管理难”,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已不灵验,暴露出很多问题,迫切需要探索走出目前困境的......

    浅谈中职学校办学模式改革[五篇材料]

    浅谈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改革 ◇ 周 涛 李水平摘要:对于中国历年来的应试教育来讲,中职教育是一种改革和挑战,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发展中职教育。因中职教育具有其......

    Z3-1-5-1评价模式改革总结报告[大全]

    评价模式改革总结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作为国家示范校建设立项项目之一,举全专业教师之力,集全员之智,采众人之长,扎实有效推进改革,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专业实力的领先优势......

    基于“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中职教学模式改革策略研究

    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教学模式改革策略研究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享受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效与便捷?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各行各......

    中职学生服装实训课程的模式研究

    中职学生服装实训课程的模式研究 作者:王懿 (江苏省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服装专业中,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训练来达到。服装专业的学......

    中职教学模式路径研究论文(最终定稿)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偏爱具体形象思维,提炼和转化信息所需的时间较长,擅长意义学习以及重横向学习迁移,轻纵向学习迁移。从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从做中学”是......

    中职应用文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中职应用文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摘要:中职应用文地位重要,但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研究成果也较单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从教学现状出发找对策的研究;从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角度的研究;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