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01:3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研究》。

第一篇: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研究

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激烈竞争有增无减,对于教育要科学化的呼声也不断地高涨。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趋明朗,它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必不可缺的一个过程。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在它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因此,我校高度重视课程评价工作,将评价工作视为课改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我校教育特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我们重视评价的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多角度,多渠道,充分全面的了解学生,重视对被评价者平日和过程的关注,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功,健康发展。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岚清总理指出“加快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现象”,“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认真学习李岚清总理的讲话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我们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深思,我们认识到建立和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价体系,研究和探索适应 21 世纪发展需要的考试评价模式势在必行。

因此,我们成立了考试与评价改革课题组,确定了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试验过程中,新的课程改革思想又为我们实验注入了活力,新的评价思想给我们指出一条阳光大道,我们对改革充满了信心。

一、注重过程评价,记录孩子成长的足迹

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情感等多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运用成长档案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

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在研究过程中,每位参与研究的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赋予 档案袋不同的评价形式及功能。有的班级的档案袋中装有“三表”即“学生成长 档案 表”“学生反省表”“家长反馈意见表”。

“学生成长档案表”记录着学生自己学习进步情况和各方面获得的成绩,表后面附着说明这些情况的原始材料,如自己喜欢的作品、自己满意的测试卷子与成绩等;

“学生反省表”是学生定期对自己前段的收获与不足写下的反思情况;

“家长反馈意见表”是根据孩子的进步表现情况,写出的反馈意见,及时与老师沟通信息,一般每月一次。

也有的班级的档案袋中设有两卡“赞赏卡”和“评价卡”。“赞赏卡”记录着课内外老师与同学对自己赞赏的话语,一般由赞赏人记录,也可自己写出;“评价卡”记录着自己、同伴、老师对自己学习与表现的过程评价情况。通过记录积累,学生自己把成长的过程留下了痕迹,定期翻阅档案袋的材料,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评价 , 更加激起了学生的自信 , 步步走向成功。

二、注重评价方式多样化,给孩子一份喜悦。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试检验教学的有效性是评价思想的具体体现。虽然考试的分数是反映学习水平高低的标志,但不是唯一的标志。现代考试观强调对考生的多元评价,考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反映在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因此,考试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彻底转变传统考试观念,建立适应 21 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考试制度。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必要环节,其作用与价值不仅体现在检查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上,而且还应收集反馈信息,使教学成为具有纠正功能的系统,并且能够甄别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德、体质等素质。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做法。

1、改变考试的方式。

纵观传统的考试,考试的方法单一,多以笔纸为主的形式,只看重考试的结果,不能考查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对学生思维是个束缚;诊断与反馈功能的落后,不利于教学的及时调控;师生教与学的负担重,导致学生厌学。我校在考试方式上我们采取“四个结合”:

(1)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根据检测内容的不同,灵活恰当地选择检测方式。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让每个人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单项与综合相结合。单项测试与综合测试是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方式。我校把单项测试与综合测试的结果整合后做为学生的综合素质。

(3)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即考书本上的知识,又考动手实践的能力,这样改变了过去那种重动脑,轻动手,重学习,轻应用的做法。例如:让学生动手折一个三角形,卷一个圆柱,认钟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这样更加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平时测查与期末检测相结合,决不凭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平时检测也是为了期末进行综合评定。

2、改变考试的内容。

我校在试题的内容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巧妙变换题目,精心设计了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妙趣横生、短小精悍的导语能创设、烘托出特定的情境,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轻松愉快而又活泼主动地参与其中。我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试卷的左上角增设了内容不同的导语,如:“小朋友,这段时间你一定学会了许多知识与本领,赶快展示一下吧”,有的提示语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自信,如“相信你能行!”“加油!你会成功的!”

这些亲切、自然充满人文关怀的开考寄语,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期待,暗示了学生要竭尽所能去争创佳绩。虽说只是微不足道的短短的几句话,却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在试题的设计上,力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教材、贴近生活、寓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仅注意考察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一年级测试卷,我们把试卷上要求学生做的题用线路图的方式展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像游乐园一样依次进入,在每一个园地中要按要求把题完成以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园地,学生感到考试只不过是参加了一次游戏,进行了一次旅行而已,他们会使出全身解数,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测试。中年级的“点击网站”的形式模拟情境,有“知识接收站”“知识回收站”“知识博览站”“知识运用站”等。每一站点击成功将获得相应的“星”。这样驱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情境之中。

在试题的选材上我们也加大了力度。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题材,或创设一些学生生活中的情景,以此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1)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题材。

例:我国的国旗是按照一定的长宽比例制成的,实验小学校园内飘扬的五星红旗长 144 厘米,宽 96 厘米。那么,国旗的长与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多少?

(2)选取一些新闻大事作题材。

例: “ 神舟 6 号 ” 载人飞船原来设计的重量约是 11500 千克。我国科学家在实际制造飞船时使用了碳纤复合材料,这样飞船的重量就比原来减轻了 30%。请你算一算,现在 “ 神舟 6 号 ” 载人飞船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知识性问题既让学生解决了数学问题,又能让学生获得其他方面的知识,考有所得,这更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评价改革中的发展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我们在选取试题时还考虑到一些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题材。

新课程标准强调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年龄不同、知识

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有个性化和多样化。我们在命题中还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开放性。、提倡二次评价 与延迟判断。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就提倡二次评价。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各学科学习上必然存在着差异。所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

为此,我们要求教师选择推迟做出判断的方法,即允许学生提出二次评价的要求,只要学生认为此次检测未能考出应有的水平,就鼓励学生提出申请,经过短期复习后,进行重新检测,教师就学生的第二次检测给予评价后,再让学生把他认为满意的分数记录下来,把试卷装入成长记录袋中。

这种评价不定时间,不定场合,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上学期期末,我校有 175名学生申请了二次评价,这些同学都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比前次好的成绩,从他们的笑脸上,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鼓励孩子不断进取,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就是成功。让孩子体验成功,是学校、教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如今,在我们实验小学,考试对于学生来说,再也不是负担,不是为学生划分等级,这种开放的动态的灵活多样的考试真正成为激励学生前进的泵。

三、构建一个全面评价学生数学能力的 综合评定表格,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学科评价不应该仅仅只局限于对考试成绩的评价,而应该是学业成绩加学习态度,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原来的根据单一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体系,具有单一性、片面性、随意性,往往会因为一个成绩,学生就被划出了不同等级,部分学生可能受到教师全时间的教育,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有可能被逐渐淘汰,所以这样单一的考试测评不利于培养有个性、有独立思维能力、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为此,评价一个学生,我们应该重视它的科学性,努力提高评价技术的水平,通过对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各种知识技能的水平进行测试。因此,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测试外,我还设计了一张 数学课程观察检核表、一张综合评定表格,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评价。

数学课程观察检核表是由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填写。数学综合评定表,并不是由教师个人单独填写完成,而且通过教师、家长、学生自己分别给学生打分,再由教师在综合评定处给该生打分这样评分,不会显得太单一,太片面,也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各方面能力的体现,比较科学、合理、公正。

除此之外,在成绩报告册上的评语一栏,作为教师也必须要从多元化、多角度,全

方位的方面去填写。在写评语时,我们只要做到写准、写出个性,使学生在看到评语后既知不足又树立信心,更知努力方向那就成功了,所以,我们教师就必须要做到,第一,我们必须真正面向学生,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第二,我们对待学生要细心观察,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第三,我们作为教师,自己必须要具有较娴熟的文字表达能力。

新的数学评价体系有家长、学生、教师的全员参与,涉及到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家长、学生、教师的积极性,更全面的反映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在合理的评价激励下,学生不断向着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的方向发展,并逐步让评价成为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促进了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在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发展性评价方面我校还做了许多探索。如改革期末终结性评语以往千篇一律的写法,在平时注意教育、考查,重视积累材料,期末时以第二人称的方式,用富有情感化的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实事求是反映学生特点,充分反映了学生的进步,适当地指出他们的缺点,诚恳地提出改进意见或希望,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普遍欢迎,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各学科教学中,也寻求运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

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有许多问题是我们感到困惑:我们校的每个班的人数都较多,都在五六十人,在进行评价时虽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费时较长,教师付出的也较以前多。

另外,学生在自我评定时也还有些模糊不清,模棱两可,而且考评的体系还不是非常的完善,理论知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实施中不断地加以充实、加以完善、深入,任重而道远。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看似简单,但是如何确立合理的评价制度,记录学生一生,促进学生真正发展是我们继续研究的课题,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体验着创新,我们还将憧憬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出示幻灯片,使学生掌握课程评价的意义与特点,从而让学生重视课程评价。2.通过讲解,让以后作为教师的学生新课改的评价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意义与特点 2.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课改的评价方式

三、教材简析

“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改革与发展”是郑州大学出版社初等教育学科课程教学论系列教材《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论》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紧紧依据新课程改革标准,主要讲述了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重要意义、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特点以及课程评价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潮。我国也适时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那么,课程评价改革也应运而生。今天,我们一

起学习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二)新课展开

1.课程评价的意义

2.课程评价的改进计划

(1)需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 体系

(2)需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3)需要改善评价结果的使用状况

(4)需要同时进行教师评价改革

3.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转移

4.课程评价的基本内涵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保障课改顺利实施

(3)体现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

(4)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5)评价方法多样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6)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7)关注发展过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5.课程评价的一般发展目标

(1)一般目标

a.道德品质

b.学习能力

c.交流与合作

d.个性与情感

(2)数学课程目标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重要意义、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特点以及课程评价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目标。希望以后成为人民教师的同学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并应用改革后的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第三篇:小学数学考试大纲

2018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数学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用)》的要求,本科目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综合素质”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着重考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应具备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对小学数学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考查教学技能。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综合检测考生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水平、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能。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一)学科专业知识 1.数的认识

⑴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数位和数级的顺序、名称及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比较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⑵小数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⑶有理数的意义、大小。

⑷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2.数的运算与性质

⑴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法则和运算定律;口算、笔算、估算的基本方法和相应算理。

⑵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的性质。

⑶比和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比、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解决比例的有关问题。

⑷常见的数量关系。

⑸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⑹整除、约数、倍数的定义,用定义证明整除问题。⑺带余除法的意义、带余除法表达式。⑻奇数、偶数的定义和性质,奇偶分析法。⑼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⑽因数(约数)、倍数、质数(素数)、合数、质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互质数的概念;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及其应用。

3.常见的量

⑴常用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面积单位以及体积与容积单位。

⑵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单位换算。4.代数式与方程

⑴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

⑵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式,整式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⑶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

⑷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⑸等式的性质;方程、方程的解。

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5.不等式

⑴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简单不等式的解法。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简单应用。

⑶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等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ab2⑷基本不等式:。6.集合

⑴集合,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⑵集合之间的包含和相等关系;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⑶并集、交集和补集的含义、运算;用韦恩图表示简单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

⑷区间及其表示方法。7.函数

⑴映射与函数的概念;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反函数,求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⑵常量、变量;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aba,b0 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⑶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和周期性;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

⑷复合函数的概念,将复合函数分解成几个简单函数。

⑸分数指数幂的概念、运算及性质;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⑹初等函数的概念;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⑺角、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线等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以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8.数列

⑴数列的概念、表示法。

⑵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用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⑶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用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9.极限

⑴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定义。

⑵极限的四则运算和两个重要极限,求数列和函数的极限。⑶函数连续的定义,求函数的连续区间和间断点。⑷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10.导数

⑴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⑵基本求导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⑶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隐函数及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求导法则。⑷二阶导数的定义及求法。

⑸微分的定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的运算法则。⑹可导、可微与连续之间的关系。

⑺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用导数讨论初等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解决与最值有关的实际问题。

11.积分

⑴不定积分的定义、性质与基本积分公式。

⑵定积分的定义与性质、几何意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求简单函数的定积分。

⑶定积分在几何与物理中的简单应用。

⑷用定积分求曲边梯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的思想方法。12.向量代数

⑴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⑵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坐标表示,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⑶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⑷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⑸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⑹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与几何意义;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及运算。

⑺用数量积求两个向量的夹角,判断两个向量共线与垂直。⑻用向量方法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13.直线和圆的方程

⑴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

⑵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求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⑶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⑷根据给定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⑸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坐标法。14.圆锥曲线方程

⑴椭圆、双曲线及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⑵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15.直线、平面几何图形和简单几何体

⑴直线、射线、线段、角、距离、垂线、平行线、垂直、平行、相交等概念;平面的基本性质,斜二测画法和三视图;空间两直线、两平面、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和表示法。

⑵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常见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容积的求法。

⑶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重心;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⑷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⑸圆及其相关概念(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等圆、等弧、切线等);正多边形的概念;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⑹多面体、凸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棱柱、正棱

锥、球的性质,画直棱柱、正棱锥的直观图;求柱体、锥体、球的体积;求正棱柱、正棱锥、球的表面积。

⑺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图形旋转与平移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⑻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比例的基本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其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⑼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变换前后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16.命题与证明、数学归纳法

⑴命题;简单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⑵证明与推理,简单命题的证明方法。⑶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⑷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17.统计与概率 ⑴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数据离散程度、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

⑵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⑶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⑷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⑸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⑹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⑺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 1.小学数学课程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内容,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建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核心概念”的含义与教学价值。

2.小学数学教学知识

⑴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则、教学过程、常用的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

⑵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根据提供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与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析课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所给教材内容在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等。

⑶根据提供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合理设计教案或教学片段。⑷对提供的教案或教学片段进行分析、评价、改进等。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其中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作图题、证明题、论述题、案例评析题和教学片段设计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论述题、案例评析题等应明确表明观点、逻辑清晰、证据恰当、有理有据;教学片段设计应科学规范,利于教学有效实施。

4.内容比例:数学学科知识约占70﹪,其中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为主;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约占30﹪,教学案例取自小学第二学段教学内容。

第四篇: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研究实施方案(推荐)

滨海一中小学部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研究实施方案

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促进教师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提高与发展,使学校教学改革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现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培养一支教学观念新、业务素质强、个体有专长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引导教师不断地提升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潜心教学实践与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同时,促进自我反思,自我新生,自我成长,实现教师的价值,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调控教师的观念与行为,确保教师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运行,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二、评价原则

1、全面性。评价内容要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有序的目标体系,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能全面体现课改的新精神和新理念。

2、主体性。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评价又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理应成为评价的主体。重在自评,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成长;辅以互评,教师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科学性。评价态度应客观公正,不人云亦云,应注重现实,看其进步与发展;评价方式应科学有效,既要有定量评价,又要有定性评价;既要注重基础性评价,更要注重发展性评价,达到“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

4、开放性。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应成为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评价,评价指标不搞一刀切,重在评价教师会不会教,怎么教,有没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是否比过去进步了,发展了等;评价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既有教师评、领导评,又有家长评、学生评。以促使教师在这开放性的评价中不断地锻造自我,超越自我,伴随新课程一起成长。

三、评价内容

结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精神,从我校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高标准,严要求,来确立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内容,构建与机关报课程要求相匹配的教师教学工作目标体系。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确定。

㈠学识

1、观念更新。

积极参加课改通识培训、学科课标培训及其业务学习活动,认真精读课改专家与著名教育家的文章,每学期至少写1万字的读书笔记,剪贴1.5万字的与课改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新方法、新经验、新信息,网上下载有效信息2万字以上,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中级以上水平,教师自费订阅教育刊物1份以上(骨干系列教师2份以上),注重加强学习和吸收,不断地接受课改“充电”和“洗脑”,树立全新的课程观与教材观,开放的教学观,自主的学习观,全面的质量观,多元的评价观和发展的人才观,增强教科研意识、改革创新意识与合作竞争意识。

2、教学研究。人人参加学校开展的“学、讲、评、写”新的教学研究活动。①围绕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新课堂的授课方法,学习身边或外地名师的授课艺术,青年教师要虚心拜师学艺,骨干教师和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要躬身实践带徒指导,形成帮学结对、互教互学的浓厚氛围;②每学期青年教师至少讲3节汇报课或提高课,骨干教师至少讲2节观摩课或示范课,各教研组教师至少轮流主讲1—2节研究课或诊断课;③围绕新课标、新(旧)教材、新课堂,人人能不断地提出问题,创设问题,筛选问题,并围绕有价值的问题开展评议,由此产发新观点、新方法,实现教学突破。同时,积极参加说课、听课与评课活动,在说、听、评中促提高,促发展;④教师要学会反思和总结,写体会、写收获,每学期至少撰写富有个性特点的教学案例2个,教学论文2篇等,以凸显教学个性化。

3、科研水平。

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参与课改实验或各类课题研究,写好教学实验(或研究)计划,做好研究记录,统计好研究中的对比数据,整理好研究中的各类相关材料,撰写好与实验研究相关的教学课案、个案、论文及总结(或报告)等。积极参加各级教科研部门的教科研论文征评活动,选用率和获奖率高。踊跃向各级教育报刊投稿,努力加强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交流,并注重实效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注重教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教学的改革创新等。

㈡教学

1、计划。

教学计划要紧扣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学习实际,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和生成性,计划安排合理、科学、恰当,不流于形式,并按规定时间提交主管处室。

2、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家长反馈的信息,每月一次进行简要的总结与反思,提出下段教学的改进意见,装入个人成长记录袋。学期结束,根据平日教学的得与失,总结与反思情况,写出具有实践性、经验性、方法突出、收效明显的总结材料,交主管处室评估。

3、备课

认真学习新课标,熟读教材,了解、研究学生;能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挖掘教材,科学地处理教材。教法与学法设计新颖多样,有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对课堂中教学情景、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等各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做好安排,便于灵活驾驭课堂和学生,提高课堂的应变力;既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又要突出个性化教案,凸显自己的教学风格。

4、课堂教学。

在课改的新理念和“有效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能“放下手中的教鞭,拿起剪刀和彩笔走进课堂”,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学习,将“计划性课堂”变为“计划性与生成性互补的课堂”,用活教材,学活教材,激活课堂,实现“用教材教”的目的。并通过设置各种有趣的活动,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认真实践,合作探究,标新立异,敢于创新,从而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均得到落实与实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评价内容见《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5、作业布置与批改。

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作业,作业题目具有代表性,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课内作业一般分必作和选作两类题型,体现作业的灵活性和自主选择性;课外学科拓宽延伸的作业,要体现实践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等,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知识给自己设计特色作业,凸显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与特长,并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进行整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目的。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各类作业都要全批,不让学生代批作业。在作业本上要写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批语,批语书写要规范、认真,并根据作业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计划。

6、辅导。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学习实际和个性特长,实行分类辅导和管理,使优等生得到优培,中等生得到发展,学困生得到转化,但不得以辅导为名,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和课业负担,扼杀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㈢业绩

1、学习习惯与方法培养。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做到课前预习,听课认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课后及时复习、完成作业;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公学会,而且会学;学生能喜欢所教学科,积极主动参与,敢于质疑问难,善于交流合作,不断探究创新,努力攻克学习困难。

2、学业成绩。

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扎实牢固。各单元达标测试、期中与期末考试合格率均为100%,班平均成绩在良好以上,优生优培、中等生发展、学困生提高均有明显成效。

3、能力发展。

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有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精神与勇气。在各种竞赛活动中,所辅导学生参加人较多,获奖率高,成绩好,学生成果展示或推广率高。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教师的自身业务专长和综合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和发展。

4、教学成果积累。

要注重教学成果积累,不断地进行总结与反思,将个人成长过程留下深刻的足迹。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的实验记录、优秀课案、个案、学习体会与见解、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及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件,以及学生的各种知识与能力测试、竞赛成绩的分析等,都要分类整理存入教师成长记录袋,学校每学期一次成果展示和评比,其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估。

四、组织实施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是一项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学校各主管处室组织教师进行具体实施,并通过实践的检验,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师教学评价目标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㈠组织领导 为把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深入细致地落到实处,全面、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教师,促进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努力搞出成效,使评价工作得到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学校将实行三级评价管理,一是由学校组成的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评价管理与实施的领导、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工作。二是由学校分工包级部(或学科)的中层干部、级部主任、教研组长组成的评价实施小组,负责指导本学科或本级部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实施。三是由教师、家长和学生组成的评价小组,参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评价领导小组 组 长:王秀华

成 员:孙俊娥

张晓兰

苏兴振 张晓兰 袁延飞 袁永强

对评价内容确定的3项A级指标、13项B级指标,通过平日考查、过程考查、终结性考查,以及查阅资料、座谈了解、听课评课、问卷调查、成绩对比等方式和手段进行详实的全面考核。

1、平日考查,平日教学中,评价小组采取抽查和检查的办法,对教师的教研科研、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等各方面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平日取得的成效进行考查。教师自己本身要注意搜集有关的重点教学资料,记录平日教学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以促进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落到实处。

2、过程评价。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安排和教师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对教师的教研科研、出课、听课、评课、教学特色案例(或论文)的撰写等方面进行过程评价。一是注重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总结与反思,扬长避短,促进提高,不断创新。二是评价小组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进步与提高和教学成果展示情况进行具体的描述与评价,并按各项指标的赋分值,对应地进行量化记分,确定出合理的等级。

3、终结性考查。每学期末重点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各项指标完成的如何,创造程度怎么样,个性化教学凸显出来没有,自身素质和业务专长发展得怎样,教学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等,分别进行量化记分,得出相应的等级,激励教师再接再厉,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㈢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在评价操作过程中,沿着“突出重点、简化程序、激励推动、促进发展”的评价思路,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1、自评。

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工作的各项指标和平日落实情况,对应地写出自评纪实及自评得分,并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找出优点与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思路与意见等。

2、他评。

一是领导评,即以业务分管主任为组长组成的评价小组,对教师教学的各项工作进行等级量化,分别赋分,要有确凿依据,客观公正衡量,不能凭主观印象进行评价,以免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教师评,本学科本教研组教师针对教学各方面工作情况进行互评,按具体评价指标逐一量化计分,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主体作用和互动作用,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三是家长和学生评,主要通过听课评课、座谈了解、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态度、学生喜欢的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反馈家长与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信息和对教师的信任度与赞成度,以及教师在学生、家长中的威望。

㈣结果处理

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出发,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主要看教师的进步与收获、继承与创新和反思态度的结果,将教师自评和他评(领导评、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情况,按1:4的比例,记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中,作出终结性评价,得出评价总分,并按180分以上为优秀、150—179分为称职、120—149分为基本称职、120分以下为不称职四个等级,对应地给教师确定出综合评价等级,纳入期末工作评估,用绩效工资进行兑现,以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五篇: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

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也主要是“普教+实训”的培养模式;在考核评价上主要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单一教学评价模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采用的是终结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社会、企业、几乎未参与学生评价,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与企业行业和社会脱节,不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评价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对评价模式改革的认识:

(1)有利于树立全面的“人才观”。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合格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要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念,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条条道路通罗马”,以及“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有利于引导学生从自卑、自弃到自信、自强的转化,促进学生目标明确地发展自己,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2)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针对目前教学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评价模式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教材选取上,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上以“应用”为目的,在专业技能教学上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正确处理“工学结合”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顶岗实习后续服务管理工作。

(3)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有利于更好地贴近岗位实际,跟进单位发展,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训练为主线”的人才质量观和人才评价观;按照“用行业专家的眼光审视办学质量,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标准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理念,强力推动“校医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改革;学业评价不仅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建立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科学、客观、公正、全面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人才评价模式。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目标

3.1总体目标

(1)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检验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分制管理为主线”的由行业、社会、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

(2)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3.2具体目标

(1)构建以人文化管理为核心的学生德育考核评价体系。

(2)挖掘文化素质课的职业岗位能力,构建学生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

(3)以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专业素质考核评价体系。

(4)以检验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学生生产实习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5)以增强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为核心,构建学生健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内容

4.1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降低德育工作重心,构建人文准军事化管理为核心的学生德育学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培养行为规范,礼仪标准,纪律严明,思想过硬,素质优良,特长突出的企业认可的人才

4.2构建学生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

4.2.1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原则

(1)文化素质课考核要根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学科特点,选择考核内容,突出职业能力考核。(2)文化素质考核评价要将文化素质的职业能力与文化成绩考核有机结合。

4.2.2文化素质综合考核评价的操作

(1)学生期终文化素质课评价=文化成绩+文化素质课职业能力成绩。文化素质课职业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创新

(2)教考分离科文化成绩占50%,文化课职业能力占30%,单元测试占20%。

(3)文化课职业能力考核评价采取学科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方式进行,最后由教师总评。

(4)体育课考核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组织体能素质和体育课职业能力测试。

4.3构建以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评价体系

专业素质考核评价分两大部分:即专业基础理论素质课考核评价和职业技能素质课考核评价。

4.3.1专业基础理论素质课评价标准

(1)专业基础理论素质课评价的原则、操作方法和考核项目与文化综合素质课评价基本一致。

(2)专业理论应知考核以职业岗位“必须”和“够用”为度并为专业技能服务。

4.3.2专业技能素质课考核评价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非常注重终结性评价,按普教评价模式,以成败论英雄。专业项目课程的实施,不仅注重学生最终学习的结果,而且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从关注知识转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1)学生基本技能素质考核包括操作技能和学习态度两部分。操作技能又包括理论、技能两方面。

(2)操作技能考核评价具体办法:

(1)项目课程评价:

1)项目练习: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训操作质量及掌握的技能知识、专业知识情况,按统一的行业评分标准评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

2)阶段测试:实行阶段性项目过关考试评价与期末综合性技能评价相结合,对项目课程技能考核实行岗位分层累进制。项目课程评价的重点是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兴趣。每个实训项目结束或一个阶段课题练习后,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2)期末操作技能考核评价:按实训教学计划,学生在完成一个学期的实训项目后,学校组织技能操作抽考,专业部具体实施考核评价,根据学生掌握的操作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行业统一标准评出成绩,作为期末操作技能考核成绩。

(3)在项目过关测验或阶段性测验考核及期末综合技能考核中,操作态度和安全文明操作成绩占10%。学生的劳动态度和遵守安全文明规程情况,无论是在项目过关测验或阶段性测验考核还是在学期末综合技能考核中都应考虑。

(4)学生期末技能素质考核成绩=(项目训练过程考核成绩×20%)+(阶段性项目过关测试成绩×30%)+(期末操作技能考核成绩×50%)。

4.4构建“以检验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实习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4.4.1校内实验室操作实习考核评价

校内操作实验室由行业专家、技术人员把控学生的操作技能,参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各专业学生利用操作实习课、周末节假日及课余时间在操作实验室实习。考核包括职业能力、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职业素养等四大部分。

4.4.2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是校内实习的延伸,是学生就业的准备阶段。学生在行业顶岗实习要接受行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考核。要严格按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下载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考试评价方法的研究

    改革考试评价方法的研究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 陈禹甸 【摘要】职业教育的考试评价方法如何从传统的应试模式,纸笔考试改革为适合职业教育课程的考试方式,增加形成(发展过程......

    小学体育课题研究,,《小学体育学科评价改革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共五篇)

    《小学体育学科评价改革与实践的研究》研 究 报 告 ◆[ [ 摘要] ]为适应 XX 市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管理的实际需要,解决小学体育教师课程改革实验中关键的评价问题,我们进行了《......

    学习《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研究与评价》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研究与评价》这门课程,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群文阅读”是指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5-6组文章,或者更多,进行教与学。有限的单位时间......

    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

    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 一、改进课程评价的意义 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需要凭借外物(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获......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初探

    1.评价目标的系列化制定评价的目标系列需要经过一个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双向过程。首先由教师在深入学习大纲,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点的分布、能力培养的载体以及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实践 实验小学 刘巧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及评价指标研究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及评价指标研究 安翔【专题名称】金融与保险 【专 题 号】F62 【复印期号】2007年12期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家》(桂林)2007年4期第46~50页 【作者......

    国外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和改革

    国内外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体育不只是肢体的活动,体育课程应该包罗万象,更多地融入各种学科的知识,其中包括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卫生、饮食、休息、意志与道德品质的发展、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