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走向及教学对策

时间:2019-05-12 06:4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走向及教学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走向及教学对策》。

第一篇: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走向及教学对策

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走向及教学对策

刘德峰

(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本文在研究近十年来部分聋人高校语文试题,特别是古诗词赏析试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的走向,确立了古诗词教学的对策,即:有针对性地加强诵读和默写;加强诗歌的意象研究;适当结合诗人的现实处境,准确把握诗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善于整合诗词内外和课堂内外的有关信息材料,引导学生增大积累,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应考成绩。

关键词

聋人高中

高考走向

古诗词教学对策。

古典诗词的教学,是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对于聋人普通高中来说,诗词赏析有其特殊的难度。因为古典诗词的节奏、韵律美和词人的听觉形象、听觉效果的表现,是聋生很难感受和体验到的,因此,诗词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通过平时的教学检查和前两年高考前的复习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对学过的古诗词很难背诵下来,甚至诗中的名句也记不住,至于对诗词内容、情感、艺术表现手法的感知和理解,那更是肤浅得很。这是由于聋生没有健全学生的接触面广,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比较困难,他们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里面的语义信息,对短时记忆里面的语音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编码加工,来促进短时记忆保持的效果,因而遗忘率特别高。然而,聋人高校(主要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为例)的考试中,诗词赏析方面的题目分值越来越大,要想提高聋生的高考成绩,就必须注重研究古典诗词教学方法,讲究应试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本文拟谈以下两个相关问题。

一、古典诗词的考试走向

先看普通高校的变化。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已做了明确的修订,取消了试卷的内容、题量、赋分的规定,取消了各类题型的占分比例,取消了参考试卷和参考答案。这四个“取消”意味着出题者自主性的扩大和试卷结构的不确定性。但从2005 年全国和一些单独命题省份的16套试卷的结构变化情况来看,可以确定这样的变化趋势——古典诗词鉴赏和默写题的分值均呈上升状态,古诗鉴赏的分值(2004年为6分)上

调的有6套试卷,均上调到8分;默写的分值(2004年为4分)上调的有5套试卷,上调到5分、6分不等。

再看聋人高校的一些变化。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的招生考试要求明确提出“我们将根据聋人高校的发展逐步将试题范围与普通高级中学教育规范接轨。在入学考试中,部分选拔试题将高但所涉及知识也是分值古诗词试题分值变化(天津)1086420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于这一基本要求,普通高中中等学识。”仅以该校的语文试卷就可试卷中没有涉及1999年开始后的生应知应会的知1997年到2005年以看出,前两年的到诗词考题,从

年份四年内无阅读理解和鉴赏诗歌的题目,仅有默写诗文名句和判断题(3-5分)。到了2003年,加了一道阅读杜甫《春望》的小题(6分),考查对诗中重点词语、节拍、思想感情的最基本的理解和掌握。到了2004年,阅读王维的《鸟鸣涧》(两个小题共8分),还安排了一个赏析现代诗歌的题(戴望舒的《偶成》),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仍可以看出其诗歌考试题的难度和宽度在加大。到了2005年,安排了一道赏析“绝句”的题(石柔的“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8分),考查的内容由把握诗意,到理解思想感情,再到明确艺术特色,已经很全面了,而且分值增加到8分。(可参看上表。)

在诗歌阅读方面,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语文入学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初步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另外,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对古代诗文阅读也做了新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看来,古典诗词的考核内容及其分值的变化势在必行,其变化趋势可总结为四点:(1)由对古诗词基础知识的考查发展到阅读鉴赏能力的考查。(2)由考查背诵、填空到考查独立鉴赏能力,题型越来越灵活。(3)考查范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4)试题分值逐年加大,而且考查重点由对关键词语意义的理解,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语言技巧的赏析,发展到综合能力的考查。

二、古典诗词教学的对策

总结、分析、评价前几年聋人高校古诗词高考试题及命题走向,无疑会对今后的古诗词教学及2006年的高考复习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如何更好地提高聋人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应试成绩,本人觉得应讲求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1.加强诵读和默写

(1)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对策,都不能忽略诗歌本身的特点。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和音乐性告诉我们,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对于正常学生来讲,无论哪一种教学设计都要重视朗读的训练,教会学生“美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对于聋生来讲,这当然是一个难题,我们必须正视。重要的是我们怎样把正常人外在的朗读体验通过合适的渠道内化为聋生一种心灵的朗读,然后通过手语和表情表现出来。这需要研究聋生特殊的接受心理。比如通过教师的手势、表情、节拍或特定形象,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感受,再通过师生互动,把握诗歌节拍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高低起伏、起承转合。如学习《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完全可以通过对节奏,诗中形象的演示、模仿,感受诗歌中表现的春天里美好的意境和感伤的情调。

(2)加强诵读,必须在引导的基础上监督学生背下来。不管是理解基础上的背诵,还是讲解之前的背诵,这一步都是必须的。因此,本人在教诗词单元之前,先布臵背诵任务,让学生抓紧时间,尽可能地全部背诵,先在背中自己体会,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上课后,先检查背诵,由背之不多,到背之较多,由背的不熟,到滚瓜烂熟,然后默写,为下一步赏析打下牢固的基础。否则,任务尽管留,不加强课上检查的力度,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学生根本就不会或不能很好地完成这样的作业。因此,本人的语文课前五分钟便成为学生自觉背诵和检验背诵的阶段。这一阶段课堂气氛热烈,背诵效果理想。

(3)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他们获取知识更多的依赖视觉,所以在诵读和背诵的基础上,加强默写这一环节,既能检验背诵的实际效果,又能在默写的过程中,发现容易写错的字,有效地导入对于内容的理解,为提高鉴赏能力夯实感性基础,从而缩短了教学时数,有效地加快了教学进度。效果比较理想。

(4)通过默写还可以纠正易错的字,如“采”字的“ ”字头,学生写成了“ ”下面加一个本字,这是不少同学易写错的地方。通过默写还可以发现学生习以为常的错别字。如把“忘”写成“忘 ”,发现后学生大吃一惊,因为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就这么写。

(5)有些错别字,属于学生的理解错误,所以纠正这样的错别字,对于理解全诗的意境和感情基调很有帮助,并由此了解到诗人用词的精练、形象与准确。比如默写陶渊明的《饮酒》(《语文》第五册 九年义教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有些学生很容易把“悠然”写成了“油然”。针对这一突出的问题,本人先让学生发现并改正,然后引导学生辨析两个词语的不同(“悠然”为悠闲的样子,“油然”是自然而然的情形),弄清此诗中用“悠”而不用“油”的理由,就可以准确地把握诗歌形象和作者隐居的闲情逸志。

所以加强默写,特别是公开默写,既能检查背诵的熟练程度,又能加强背诵效果,改正书写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不坚持背诵和默写的班,没有一个学生能想起这首诗。坚持背诵和默写的班,先有两个学生写出了本诗的名句,在老师提示一句后,有两人默写全对,一多半几乎全对,赏析题正确率也较高,可见采用上述方法,益处很大。

2.加强诗歌的意象研究

诗歌的意象研究是赏析诗歌的要点。因为诗歌主要通过意象来表达感情、表现意境,达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诗歌中的“明月”“流水”“花”“蝉”“鸿”“柳”“鸟”等意象在诗歌中使用的频率最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每一种意象的特点和它们主要用来表达那些方面的情感,从而通过这些典型的意象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提高鉴赏能力。如“花”这个意象,在古诗中可以表现如下思想感情:写花落,多言春已尽,以此来表达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红颜易去,时世变迁的无可奈何之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现痛苦的伤时情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花象征风华正茂,娇美多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等。在对一首诗歌的赏析中,要集中力量抓主要意象的把握和理解,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3.结合诗人现实处境,准确把握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的鉴赏,作为考试科目,重在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虽然命题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无一不是以对全诗的准确理解为基础的。因此,读懂全诗,便成为首要任务,我们由诗句的理解,到意象、意境的把握,无一不是为读懂全诗服务的。然而,要能实实在在地读懂,还必须对诗人创作此诗时的处境、思想和心情有所了解。而重要的诗句又该是我们理解诗,读懂诗的焦点所在。如对陶渊明的思想愿望、经历的了解,对于学习《饮酒》这首诗是必要的,而抓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名句作准确领会,无疑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在,难点所在,也是必要的。

4.整合信息和材料

聋生容易获取比较简明的信息,所以教师还要善于整合诗内诗外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达到对全诗的整体把握。

如赏析《春望》一诗,要把杜甫在安史之乱背景下的遭遇和诗歌中的形象整合起来,互相印证,把握思想感情。要把诗中的主要意象联系起来看,如“国破”“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烽火”“白头”等词语表现的意象整合为一幅互相包容的画面或画卷,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感伤、痛苦的情怀,把握这首诗含蓄、真挚的艺术特点。

5.增大课外积累,增强应变能力

近年来的中考、高考试题更具开放性和现实性。如学过的篇目和没有学过的篇目的联系;语文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以及学习、生活的联系;相同、相近内容的对比阅读等等,都有利于检测考生的对于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是选拔优秀学生的必设题目。就诗歌赏析来讲,也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如去年江苏连云港的一道中考古诗文赏析题(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语文》考试基本要求规定了部分考试内容不超过初中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课本范围。)选取了刘禹锡诗《秋词》和马致远的元曲《秋思》作对比阅读,将二者结合起来设臵了一个更具开放性的题目,难度就加大了。从聋人高考试题来看,尽管多以课本上的单首诗的阅读理解为主,但近几年课外的材料选用,以及课内外材料 的结合考查,是已经出现的或将要出现的题目。如对杜甫的《春望》(03年考题)、王维的《鸟鸣涧》(04年考题)、石柔的绝句(05年考题)、杜牧的《泊秦淮》(04年北京考题)、《早发白帝城》(05年北京考题)的阅读、赏析,都是从课外选取的。因此,本人在加强课内教学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课外诗歌的积累,特别是那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的诗歌。依照此标准可以编选课外阅读背诵的短诗篇目,也可以结合与高中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而且注重相同相近的诗歌的对比学习,在对照中明确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6.强化模拟训练,逐步提高应试能力

有了扎实的课内基础,适当地进行课外补充后,再通过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模拟训练的原则,本人认为,一要明确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向及考查重点,对症下药,重点训练。二要精选高质量,难度适宜的材料,做适量训练。三要当堂训练,当堂点评。这样便于学生注意力集中,而且对学习结果及时作出评价,可以加深印象,记得牢,有实效。

以上的教学对策,是在充分把握高考命题趋向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既包括应试策略,又包括诗词教学的方法,既重视课堂教学的引路入门,又重视课外学习的积累,既重视一般诗歌教学规律,又要特别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聋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应试成绩。

参考资料与文献

1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语文入学考试试卷.1997-2005 2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招生考试语文A卷.2004.2005 3 2002年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招生考试要求及试题汇编 4孙芳铭.《高考语文课外语段阅读训练180篇》

5吴胜东.如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杂志,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 2004.1 姜有荣.2005年高考试卷四大看点.张祥.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简析.中学语文教学杂志, 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 2005.9-10 6刘翔平,丁玎,杨双.阅读障碍儿童语音提取.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 ,05.3(3):169-204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 8季佩玉,简栋梁.《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通讯地址:

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部 邮政编码:

050011 联系电话:

0311-86282397

第二篇: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走向及教学对策

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走向及教学对策

刘德峰

(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本文在研究近十年来部分聋人高校语文试题,特别是古诗词赏析试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的走向,确立了古诗词教学的对策,即:有针对性地加强诵读和默写;加强诗歌的意象研究;适当结合诗人的现实处境,准确把握诗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善于整合诗词内外和课堂内外的有关信息材料,引导学生增大积累,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应考成绩。

关键词

聋人高中

高考走向

古诗词教学对策。

古典诗词的教学,是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对于聋人普通高中来说,诗词赏析有其特殊的难度。因为古典诗词的节奏、韵律美和词人的听觉形象、听觉效果的表现,是聋生很难感受和体验到的,因此,诗词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通过平时的教学检查和前两年高考前的复习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对学过的古诗词很难背诵下来,甚至诗中的名句也记不住,至于对诗词内容、情感、艺术表现手法的感知和理解,那更是肤浅得很。这是由于聋生没有健全学生的接触面广,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比较困难,他们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里面的语义信息,对短时记忆里面的语音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编码加工,来促进短时记忆保持的效果,因而遗忘率特别高。然而,聋人高校(主要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为例)的考试中,诗词赏析方面的题目分值越来越大,要想提高聋生的高考成绩,就必须注重研究古典诗词教学方法,讲究应试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本文拟谈以下两个相关问题。

一、古典诗词的考试走向

先看普通高校的变化。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已做了明确的修订,取消了试卷的内容、题量、赋分的规定,取消了各类题型的占分比例,取消了参考试卷和参考答案。这四个“取消”意味着出题者自主性的扩大和试卷结构的不确定性。但从2005 年全国和一些单独命题省份的16套试卷的结构变化情况来看,可以确定这样的变化趋势——古典诗词鉴赏和默写题的分值均呈上升状态,古诗鉴赏的分值(2004年为6分)上调的有6套试卷,均上调到8分;默写的分值(2004年为4分)上调的有5套试卷,上调到5分、6分不等。

再看聋人高校的一些变化。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的招生考试要求明确提出“我们将根据聋人高校的发展逐步将试题范围与普通高级中学教育规范接轨。在入学考试中,部分选拔试题将

高于这一基本要求,但所涉及知识也是普通高中中等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仅以该校1997年到2005年的语文试卷就可以看出,前两年的试卷中没有涉及到诗词考题,从1999年开始后的四年内无阅读理解和鉴诗文名句和判断题分值古诗词试题分值变化(天津)1086420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赏诗歌的题目,仅有默写(3-5分)。到了2003年,《春望》的小题(6分),语、节拍、思想感情的最握。到了2004年,阅读王个小题共8分),还安排了加了一道阅读杜甫考查对诗中重点词基本的理解和掌维的《鸟鸣涧》(两

年份一个赏析现代诗歌的题(戴望舒的《偶成》),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仍可以看出其诗歌考试题的难度和宽度在加大。到了2005年,安排了一道赏析“绝句”的题(石柔的“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8分),考查的内容由把握诗意,到理解思想感情,再到明确艺术特色,已经很全面了,而且分值增加到8分。(可参看上表。)

在诗歌阅读方面,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语文入学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初步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另外,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对古代诗文阅读也做了新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看来,古典诗词的考核内容及其分值的变化势在必行,其变化趋势可总结为四点:(1)由对古诗词基础知识的考查发展到阅读鉴赏能力的考查。(2)由考查背诵、填空到考查独立鉴赏能力,题型越来越灵活。(3)考查范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4)试题分值逐年加大,而且考查重点由对关键词语意义的理解,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语言技巧的赏析,发展到综合能力的考查。

二、古典诗词教学的对策

总结、分析、评价前几年聋人高校古诗词高考试题及命题走向,无疑会对今后的古诗词教学及2006年的高考复习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如何更好地提高聋人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应试成绩,本人觉得应讲求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1.加强诵读和默写

(1)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对策,都不能忽略诗歌本身的特点。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和音乐性告诉我们,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对于正常学生来讲,无论哪一种教学设计都要重视朗读的训练,教会学生“美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对于聋生来讲,这当然是一个难题,我们必须正视。重要的是

我们怎样把正常人外在的朗读体验通过合适的渠道内化为聋生一种心灵的朗读,然后通过手语和表情表现出来。这需要研究聋生特殊的接受心理。比如通过教师的手势、表情、节拍或特定形象,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感受,再通过师生互动,把握诗歌节拍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高低起伏、起承转合。如学习《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完全可以通过对节奏,诗中形象的演示、模仿,感受诗歌中表现的春天里美好的意境和感伤的情调。

(2)加强诵读,必须在引导的基础上监督学生背下来。不管是理解基础上的背诵,还是讲解之前的背诵,这一步都是必须的。因此,本人在教诗词单元之前,先布臵背诵任务,让学生抓紧时间,尽可能地全部背诵,先在背中自己体会,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上课后,先检查背诵,由背之不多,到背之较多,由背的不熟,到滚瓜烂熟,然后默写,为下一步赏析打下牢固的基础。否则,任务尽管留,不加强课上检查的力度,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学生根本就不会或不能很好地完成这样的作业。因此,本人的语文课前五分钟便成为学生自觉背诵和检验背诵的阶段。这一阶段课堂气氛热烈,背诵效果理想。

(3)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他们获取知识更多的依赖视觉,所以在诵读和背诵的基础上,加强默写这一环节,既能检验背诵的实际效果,又能在默写的过程中,发现容易写错的字,有效地导入对于内容的理解,为提高鉴赏能力夯实感性基础,从而缩短了教学时数,有效地加快了教学进度。效果比较理想。

(4)通过默写还可以纠正易错的字,如“采”字的“ ”字头,学生写成了“ ”下面加一个本字,这是不少同学易写错的地方。通过默写还可以发现学生习以为常的错别字。如把“忘”写成“忘 ”,发现后学生大吃一惊,因为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就这么写。

(5)有些错别字,属于学生的理解错误,所以纠正这样的错别字,对于理解全诗的意境和感情基调很有帮助,并由此了解到诗人用词的精练、形象与准确。比如默写陶渊明的《饮酒》(《语文》第五册 九年义教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有些学生很容易把“悠然”写成了“油然”。针对这一突出的问题,本人先让学生发现并改正,然后引导学生辨析两个词语的不同(“悠然”为悠闲的样子,“油然”是自然而然的情形),弄清此诗中用“悠”而不用“油”的理由,就可以准确地把握诗歌形象和作者隐居的闲情逸志。

所以加强默写,特别是公开默写,既能检查背诵的熟练程度,又能加强背诵效果,改正书写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不坚持背诵和默写的班,没有一个学生能想起这首诗。坚持背诵和默写的班,先有两个学生写出了本诗的名句,在老师提示一句后,有两人默写全对,一多半几

乎全对,赏析题正确率也较高,可见采用上述方法,益处很大。

2.加强诗歌的意象研究

诗歌的意象研究是赏析诗歌的要点。因为诗歌主要通过意象来表达感情、表现意境,达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诗歌中的“明月”“流水”“花”“蝉”“鸿”“柳”“鸟”等意象在诗歌中使用的频率最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每一种意象的特点和它们主要用来表达那些方面的情感,从而通过这些典型的意象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提高鉴赏能力。如“花”这个意象,在古诗中可以表现如下思想感情:写花落,多言春已尽,以此来表达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红颜易去,时世变迁的无可奈何之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现痛苦的伤时情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花象征风华正茂,娇美多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等。在对一首诗歌的赏析中,要集中力量抓主要意象的把握和理解,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3.结合诗人现实处境,准确把握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的鉴赏,作为考试科目,重在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虽然命题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无一不是以对全诗的准确理解为基础的。因此,读懂全诗,便成为首要任务,我们由诗句的理解,到意象、意境的把握,无一不是为读懂全诗服务的。然而,要能实实在在地读懂,还必须对诗人创作此诗时的处境、思想和心情有所了解。而重要的诗句又该是我们理解诗,读懂诗的焦点所在。如对陶渊明的思想愿望、经历的了解,对于学习《饮酒》这首诗是必要的,而抓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名句作准确领会,无疑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在,难点所在,也是必要的。

4.整合信息和材料

聋生容易获取比较简明的信息,所以教师还要善于整合诗内诗外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达到对全诗的整体把握。

如赏析《春望》一诗,要把杜甫在安史之乱背景下的遭遇和诗歌中的形象整合起来,互相印证,把握思想感情。要把诗中的主要意象联系起来看,如“国破”“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烽火”“白头”等词语表现的意象整合为一幅互相包容的画面或画卷,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感伤、痛苦的情怀,把握这首诗含蓄、真挚的艺术特点。

5.增大课外积累,增强应变能力

近年来的中考、高考试题更具开放性和现实性。如学过的篇目和没有学过的篇目的联系;语

文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以及学习、生活的联系;相同、相近内容的对比阅读等等,都有利于检测考生的对于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是选拔优秀学生的必设题目。就诗歌赏析来讲,也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如去年江苏连云港的一道中考古诗文赏析题(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语文》考试基本要求规定了部分考试内容不超过初中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课本范围。)选取了刘禹锡诗《秋词》和马致远的元曲《秋思》作对比阅读,将二者结合起来设臵了一个更具开放性的题目,难度就加大了。从聋人高考试题来看,尽管多以课本上的单首诗的阅读理解为主,但近几年课外的材料选用,以及课内外材料的结合考查,是已经出现的或将要出现的题目。如对杜甫的《春望》(03年考题)、王维的《鸟鸣涧》(04年考题)、石柔的绝句(05年考题)、杜牧的《泊秦淮》(04年北京考题)、《早发白帝城》(05年北京考题)的阅读、赏析,都是从课外选取的。因此,本人在加强课内教学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课外诗歌的积累,特别是那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的诗歌。依照此标准可以编选课外阅读背诵的短诗篇目,也可以结合与高中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而且注重相同相近的诗歌的对比学习,在对照中明确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6.强化模拟训练,逐步提高应试能力

有了扎实的课内基础,适当地进行课外补充后,再通过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模拟训练的原则,本人认为,一要明确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向及考查重点,对症下药,重点训练。二要精选高质量,难度适宜的材料,做适量训练。三要当堂训练,当堂点评。这样便于学生注意力集中,而且对学习结果及时作出评价,可以加深印象,记得牢,有实效。

以上的教学对策,是在充分把握高考命题趋向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既包括应试策略,又包括诗词教学的方法,既重视课堂教学的引路入门,又重视课外学习的积累,既重视一般诗歌教学规律,又要特别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聋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应试成绩。

参考资料与文献

1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语文入学考试试卷.1997-2005

2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招生考试语文A卷.2004.2005 3 2002年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招生考试要求及试题汇编 4孙芳铭.《高考语文课外语段阅读训练180篇》

5吴胜东.如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杂志,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 2004.1 姜有荣.2005年高考试卷四大看点.张祥.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简析.中学语文教学杂志, 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 2005.9-10 6刘翔平,丁玎,杨双.阅读障碍儿童语音提取.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 ,05.3(3):169-204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 8季佩玉,简栋梁.《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通讯地址:

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部 邮政编码:

050011 联系电话:

0311-86282397

第三篇: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走向及教学对策_2

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走向及教学对策

刘德峰

(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本文在研究近十年来部分聋人高校语文试题,特别是古诗词赏析试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的走向,确立了古诗词教学的对策,即:有针对性地加强诵读和默写;加强诗歌的意象研究;适当结合诗人的现实处境,准确把握诗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善于整合诗词内外和课堂内外的有关信息材料,引导学生增大积累,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应考成绩。

关键词

聋人高中

高考走向

古诗词教学对策。

古典诗词的教学,是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对于聋人普通高中来说,诗词赏析有其特殊的难度。因为古典诗词的节奏、韵律美和词人的听觉形象、听觉效果的表现,是聋生很难感受和体验到的,因此,诗词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通过平时的教学检查和前两年高考前的复习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对学过的古诗词很难背诵下来,甚至诗中的名句也记不住,至于对诗词内容、情感、艺术表现手法的感知和理解,那更是肤浅得很。这是由于聋生没有健全学生的接触面广,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比较困难,他们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里面的语义信息,对短时记忆里面的语音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编码加工,来促进短时记忆保持的效果,因而遗忘率特别高。然而,聋人高校(主要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为例)的考试中,诗词赏析方面的题目分值越来越大,要想提高聋生的高考成绩,就必须注重研究古典诗词教学方法,讲究应试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本文拟谈以下两个相关问题。

一、古典诗词的考试走向

先看普通高校的变化。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已做了明确的修订,取消了试卷的内容、题量、赋分的规定,取消了各类题型的占分比例,取消了参考试卷和参考答案。这四个“取消”意味着出题者自主性的扩大和试卷结构的不确定性。但从2005 年全国和一些单独命题省份的16套试卷的结构变化情况来看,可以确定

这样的变化趋势——古典诗词鉴赏和默写题的分值均呈上升状态,古诗鉴赏的分值(2004年为6分)上调的有6套试卷,均上调到8分;默写的分值(2004年为4分)上调的有5套试卷,上调到5分、6分不等。

再看聋人高校的一些变化。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的招生考试要求明确提出“我们将根据聋人高校的发展逐步将试题范围与普通高级中学教育规范接轨。在入学考试中,部分选于这一基本要求,分值古诗词试题分值变化(天津)1086420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拔试题将高但所涉及知等学生应知该校1997年卷就可以看中没有涉及识也是普通高中中应会的知识。”仅以到2005年的语文试出,前两年的试卷

年份到诗词考题,从1999年开始后的四年内无阅读理解和鉴赏诗歌的题目,仅有默写诗文名句和判断题(3-5分)。到了2003年,加了一道阅读杜甫《春望》的小题(6分),考查对诗中重点词语、节拍、思想感情的最基本的理解和掌握。到了2004年,阅读王维的《鸟鸣涧》(两个小题共8分),还安排了一个赏析现代诗歌的题(戴望舒的《偶成》),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仍可以看出其诗歌考试题的难度和宽度在加大。到了2005年,安排了一道赏析“绝句”的题(石柔的“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8分),考查的内容由把握诗意,到理解思想感情,再到明确艺术特色,已经很全面了,而且分值增加到8分。(可参看上表。)

在诗歌阅读方面,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语文入学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初步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另外,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对古代诗文阅读也做了新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看来,古典诗词的考核内容及其分值的变化势在必行,其变化趋势可总结为四点:(1)由对古诗词基础知识的考查发展到阅读鉴赏能力的考查。(2)由考查背诵、填空到考查独立鉴赏能力,题型越来越灵活。(3)考查范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4)试题分值逐年加大,而且考查重点由对关键词语意义的理解,思想

内容的把握和语言技巧的赏析,发展到综合能力的考查。

二、古典诗词教学的对策

总结、分析、评价前几年聋人高校古诗词高考试题及命题走向,无疑会对今后的古诗词教学及2006年的高考复习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如何更好地提高聋人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应试成绩,本人觉得应讲求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1.加强诵读和默写

(1)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对策,都不能忽略诗歌本身的特点。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和音乐性告诉我们,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对于正常学生来讲,无论哪一种教学设计都要重视朗读的训练,教会学生“美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对于聋生来讲,这当然是一个难题,我们必须正视。重要的是我们怎样把正常人外在的朗读体验通过合适的渠道内化为聋生一种心灵的朗读,然后通过手语和表情表现出来。这需要研究聋生特殊的接受心理。比如通过教师的手势、表情、节拍或特定形象,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感受,再通过师生互动,把握诗歌节拍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高低起伏、起承转合。如学习《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完全可以通过对节奏,诗中形象的演示、模仿,感受诗歌中表现的春天里美好的意境和感伤的情调。

(2)加强诵读,必须在引导的基础上监督学生背下来。不管是理解基础上的背诵,还是讲解之前的背诵,这一步都是必须的。因此,本人在教诗词单元之前,先布臵背诵任务,让学生抓紧时间,尽可能地全部背诵,先在背中自己体会,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上课后,先检查背诵,由背之不多,到背之较多,由背的不熟,到滚瓜烂熟,然后默写,为下一步赏析打下牢固的基础。否则,任务尽管留,不加强课上检查的力度,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学生根本就不会或不能很好地完成这样的作业。因此,本人的语文课前五分钟便成为学生自觉背诵和检验背诵的阶段。这一阶段课堂气氛热烈,背诵效果理想。

(3)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他们获取知识更多的依赖视觉,所以在诵读和背诵的基础上,加强默写这一环节,既能检验背诵的实际效果,又能在默写的过程中,发现容易写错的字,有效地导入对于内容的理解,为提高鉴赏能力夯实感性基础,从而缩短了教学时数,有效地加快了教学进度。效果比较理想。

(4)通过默写还可以纠正易错的字,如“采”字的“ ”字头,学生写成了“ ”下面加一个本字,这是不少同学易写错的地方。通过默写还可以发现学生习以为常的错别字。如把“忘”写成“忘 ”,发现后学生大吃一惊,因为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就这么写。

(5)有些错别字,属于学生的理解错误,所以纠正这样的错别字,对于理解全诗的意境和感情基调很有帮助,并由此了解到诗人用词的精练、形象与准确。比如默写陶渊明的《饮酒》(《语文》第五册 九年义教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有些学生很容易把“悠然”写成了“油然”。针对这一突出的问题,本人先让学生发现并改正,然后引导学生辨析两个词语的不同(“悠然”为悠闲的样子,“油然”是自然而然的情形),弄清此诗中用“悠”而不用“油”的理由,就可以准确地把握诗歌形象和作者隐居的闲情逸志。

所以加强默写,特别是公开默写,既能检查背诵的熟练程度,又能加强背诵效果,改正书写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不坚持背诵和默写的班,没有一个学生能想起这首诗。坚持背诵和默写的班,先有两个学生写出了本诗的名句,在老师提示一句后,有两人默写全对,一多半几乎全对,赏析题正确率也较高,可见采用上述方法,益处很大。

2.加强诗歌的意象研究

诗歌的意象研究是赏析诗歌的要点。因为诗歌主要通过意象来表达感情、表现意境,达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诗歌中的“明月”“流水”“花”“蝉”“鸿”“柳”“鸟”等意象在诗歌中使用的频率最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每一种意象的特点和它们主要用来表达那些方面的情感,从而通过这些典型的意象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提高鉴赏能力。如“花”这个意象,在古诗中可以表现如下思想感情:写

花落,多言春已尽,以此来表达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红颜易去,时世变迁的无可奈何之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现痛苦的伤时情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花象征风华正茂,娇美多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等。在对一首诗歌的赏析中,要集中力量抓主要意象的把握和理解,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3.结合诗人现实处境,准确把握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的鉴赏,作为考试科目,重在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虽然命题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无一不是以对全诗的准确理解为基础的。因此,读懂全诗,便成为首要任务,我们由诗句的理解,到意象、意境的把握,无一不是为读懂全诗服务的。然而,要能实实在在地读懂,还必须对诗人创作此诗时的处境、思想和心情有所了解。而重要的诗句又该是我们理解诗,读懂诗的焦点所在。如对陶渊明的思想愿望、经历的了解,对于学习《饮酒》这首诗是必要的,而抓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名句作准确领会,无疑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在,难点所在,也是必要的。

4.整合信息和材料

聋生容易获取比较简明的信息,所以教师还要善于整合诗内诗外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达到对全诗的整体把握。

如赏析《春望》一诗,要把杜甫在安史之乱背景下的遭遇和诗歌中的形象整合起来,互相印证,把握思想感情。要把诗中的主要意象联系起来看,如“国破”“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烽火”“白头”等词语表现的意象整合为一幅互相包容的画面或画卷,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感伤、痛苦的情怀,把握这首诗含蓄、真挚的艺术特点。

5.增大课外积累,增强应变能力

近年来的中考、高考试题更具开放性和现实性。如学过的篇目和没有学过的篇目的联系;语文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以及学习、生活的联系;相同、相近内容的对

比阅读等等,都有利于检测考生的对于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是选拔优秀学生的必设题目。就诗歌赏析来讲,也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如去年江苏连云港的一道中考古诗文赏析题(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语文》考试基本要求规定了部分考试内容不超过初中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课本范围。)选取了刘禹锡诗《秋词》和马致远的元曲《秋思》作对比阅读,将二者结合起来设臵了一个更具开放性的题目,难度就加大了。从聋人高考试题来看,尽管多以课本上的单首诗的阅读理解为主,但近几年课外的材料选用,以及课内外材料的结合考查,是已经出现的或将要出现的题目。如对杜甫的《春望》(03年考题)、王维的《鸟鸣涧》(04年考题)、石柔的绝句(05年考题)、杜牧的《泊秦淮》(04年北京考题)、《早发白帝城》(05年北京考题)的阅读、赏析,都是从课外选取的。因此,本人在加强课内教学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课外诗歌的积累,特别是那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的诗歌。依照此标准可以编选课外阅读背诵的短诗篇目,也可以结合与高中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而且注重相同相近的诗歌的对比学习,在对照中明确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6.强化模拟训练,逐步提高应试能力

有了扎实的课内基础,适当地进行课外补充后,再通过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模拟训练的原则,本人认为,一要明确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向及考查重点,对症下药,重点训练。二要精选高质量,难度适宜的材料,做适量训练。三要当堂训练,当堂点评。这样便于学生注意力集中,而且对学习结果及时作出评价,可以加深印象,记得牢,有实效。

以上的教学对策,是在充分把握高考命题趋向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既包括应试策略,又包括诗词教学的方法,既重视课堂教学的引路入门,又重视课外学习的积累,既重视一般诗歌教学规律,又要特别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聋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应试成绩。

参考资料与文献

1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语文入学考试试卷.1997-2005 2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招生考试语文A卷.2004.2005 3 2002年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招生考试要求及试题汇编 4孙芳铭.《高考语文课外语段阅读训练180篇》

5吴胜东.如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杂志,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 2004.1 姜有荣.2005年高考试卷四大看点.张祥.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简析.中学语文教学杂志, 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 2005.9-10 6刘翔平,丁玎,杨双.阅读障碍儿童语音提取.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 ,05.3(3):169-204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 8季佩玉,简栋梁.《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通讯地址:

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部 邮政编码:

050011 联系电话:

0311-86282397

第四篇:2012高考作文命题走向

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高考是国家行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发的指导性标准,是不容逾越的行为底线。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必须遵从这一标准。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措辞是“鼓励”,是“提供”,是“尽可能减少束缚”。往往,我们认识某个作文题目,总停留在“允许不允许”的层面。依照“课程标准”,“允许不允许”根本无需讨论,不但允许,而且要鼓励,要提供,一切都不应成为束缚考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的借口。

我们赞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绝不仅只因为它是国家标准,更因为它符合写作的内在规律,符合作文命题的固有规律。

曾经认为,高考作文题目是划定一个范围。这说法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是容易被误解,似乎越过范围界限就是跑题。其实,这个“范围”往往是囿于某种思维定式而人为圈定的范围。任何高考作文题目的范围都是生活,而生活是没有边际的。人们只是在自己的位置上,以自己有限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看待作文题目的,任何给高考作文题目圈定范围的做法,其实都是盲人摸象。

今天,我可以清楚地、负责任地说,高考作文题目的本质是提供给考生一个构思、谋篇、成文的原点——作文题目,是写作的原点。考场作文是对这原点的演绎,是由原点出发向广阔生活的辐射。给标题和给话题作文是给出一个原点,作为写作依据;给材料作文则试图给出一种生活场景,其中包含若干原点,供考生选择。

“据题发挥”,是考场作文的要义。考场作文不是在完成一道常识答题,而是要由原点出发,在生活的广阔空间中,发挥展示思维,向外辐射。我们要用“作文思维观”突破“作文常识观”。一般而言,思维距离原点越近,越容易被认为符合题意,但越不容易写出新意;思维距离原点越远,越容易写出新意,但越不容易被认为符合题意。考生只有做好充分准备,写熟悉的素材,表达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既准确符合题意,又特别具有新意的优秀作文。

应该是为了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2006年考试中心率先在高考作文命题中采用新型给材料作文,新型给材料作文倡导开放、自主,曾被形象地比喻为“没有靶心的靶子”。我认为,这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尝试,它使我们走近并触摸到高考作文的实质。

六年来,新型给材料作文在实践中陷入矛盾纠结。

给材料作文既然是给出了一种生活场景,必然一如生活本身,其中包含许许多多原点,实质都是把写作思维原点的设置权下放给考生。透过千变万化的材料,所有给材料作文实质都写着一行字:“今年高考作文不出题,同学们随便写”。命题人应该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不断改换要求。由“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全国卷2006年),改为“选择一个角度”(全国卷2007年、2008年),又改为“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全国卷2009年、2010年),再改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全国卷2011年),反复纠结。而何为“选准”,何为“选好”,又从无明示。除非要求“以材料的中心”立意,“选准”和“选好”便永远说不清楚;而如果真的要求“以材料的中心”立意,那就等同于给话题作文了,并且考生把握这中心“话题”,仰仗的是阅读能力。而且各地阅卷规定的形形色色的所谓“一等立意”“二等立意”,都很难站得住脚。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给话题时代的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全国卷)和“心灵的选择”(2001年全国卷)更切合所有新型材料的中心啊?

其实,有些给材料作文已经悄然回归为给话题作文。例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在给出的材料之后补上一句“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实际,就给定了话题。

给材料作文,初始目的是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其后发现原点星罗棋布,无穷无尽,又要收缩。前前后后,究其原因,无非是认为作文题目是一个写作范围,没有认识到作文题目是一个写作思维的原点。

我们说,高考作文还是要给定写作原点的。因此,给材料作文,可以休矣。当然,要求作为始作俑者(或曰:第一个尝螃蟹的勇士)的考试中心,在2012年就壮士断腕,实在有些强人所难。那么,像2010年全国课标卷在给出的材料之后悄然补上一个话题,也未尝不可。总之是要给出清晰的写作原点,千万别再用“选准”“选好”之类的谜语式语汇了。给出原点不是对考生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的限制,因为,原点的辐射范围是广阔的生活。

也应该是认识到了给材料作文在实践中的弊端,很多自主命题的省市始终坚持或已经回归给标题或给话题的作文命题形式。2011年,全国十七个高考作文题,给标题作文七则,给话题作文三则,已经超过了给材料作文(七则)的数量。相信,2012年会更多。

突破“作文常识观”,站在“作文思维观”的层面看,有着清晰原点的给标题和给话题作文,有着广阔的写作思维空间。

例如,2011年湖北卷给标题作文题目: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面对这个题目,“作文常识观”就要问:什么叫„旧书‟?是以出版时间判断,还是以书的新旧判断?我们说:当然都可以。再说,“旧”与“新”总是相对而言的。就今天而言,宋版元版的书无疑是旧书;可是,如果宋代元代人看,司马迁的韦编竹简才是旧书;再上溯到司马迁的时代,恐怕旧书就是龟甲牛胛了;同理,如果后推一千年,同学们现在书包里的每册教科书,都算得上是旧书。何况,生活也是一本大书。有一个词语叫“阅历”,看来,经历、历史,也可以算是旧书,也不一定非得记录成文字。人们常说“阅人无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此说来,一位睿智的老人,也不失为一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旧书。人们又说“观山如读史”,那么,一座苍茫的山峦,一道干涸的河床,一处摩崖的石刻,一段沧桑的城堞,一棵古老的大树,是不是都是“旧书”呢?

作文要求写的,实质就是考生熟悉的生活和从中得到的教益,只是需要以“旧书”为载体来表现。如果确实对“旧书”很反感,如实地、积极的、负责地表达出来,也未为不可。钱锺书先生参观美国大学的图书馆,美方询www.xiexiebang.com问钱先生的感受,钱锺书先生说:“到了这里,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多无用的旧书。”你觉得询问人会瞠目结舌,还是忍俊不禁?

再例如,江西省作文题目先出了一段材料: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接着又给出了明确的话题: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

“选择三乐中一乐”,为作文确定了三个备选话题。“一乐”的话题范围是家庭亲情,“二乐”的话题范围是事业抱负,“三乐”的话题范围是教育成才。

对于考生,三个方面都并不陌生,同学们身心健康成长,无时不在感知和享受这“人生三乐”吧?“三乐”中间再任选其一,“三乐”还都可以孕妇防辐射服转化为许多相关话题,谈“乐”之因,“乐”之果,“乐”之事,“乐”之情,“乐”之有,“乐”之无,“乐”之无中生有,“乐”之有中变无。“三乐”中任何一“乐”都不会是空洞的,都因具体内容充实而享其“乐”的。这个作文题目,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忘记与铭记”“明星代言”“兽首回归”“我说90后”“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全都贯通。这就为考生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提供了充分自由的空间。

或问:如果我对“三乐”都没有体会怎么办?退一步,例如,我自小父母双亡,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我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抱负,也感受不到老师“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的豪迈与欣慰,怎么办?题目说得好:“这(三乐)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应该成为,却缺失了,我们不应该为自己、为同学、为社会,表达真切的感受、沉重的反思和强烈的渴盼吗?唯如此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不辜负亲情和师情。

综上,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是提供向广阔生活辐射的一个原点。到生活中耕耘自己的一方园地。考场作文的写作只是架设题目原点与自我园田之间的桥梁,而桥梁是一定可以架设畅通的。

说到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如果作为对题目的猜测,那是毫无意义的。因为高考作文题目必然具有开阔性、普适性和贯通性,因此其实质是没有命题,或者说,历年高考作文实质是同一道题目。这一道题目就是“生活”,任何作文题目都不可能脱离生活,都体现着生活的运动,运动是永恒的。任何作文题目都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都反映着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更迭、交融和碰撞,都在这种认识中表现出的思维的意义与价值。

任何作文题目都无法限制思想解放的头脑;体现“新课标”精神的高考作文题目更是如此。当然,任何作文题目,也都无法开启认识闭塞的心灵。考场作文,不取决于题目,而取决于思维品质。作文题目显示,写作能力的核心是思想感情;写作能力考查的核心也必然是思想感情。我们从中得到重要启示:语言表达的文采,文章样式的定型,可以也必须在备考中得到明确和提升;但是作为语言与样式灵魂的思想,它的丰富与深化需要生活锤炼,需要将应试能力的翅膀在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放飞。

写好考场作文,无以替代的第一环节是“热爱生活、充实积累、感悟人生”。充实细节、感悟生活是作文成功的两大柱石。“细节决定成败”。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窗口,充实细节,并通过细节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做人的品位,从而把高考作文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便是作文教学和作文备考的天职。

第五篇:漫谈小学数学命题走向

小学数学考试命题的探究

江苏省海门市天补中心小学刘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评价的本质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那么,小学数学命题如何更好的发挥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呢?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兼顾差异性

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命题时应兼顾学生的差异,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的发展,又要关注优秀生,满足差异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试题,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示,个性得到张扬。

1、试卷的设计改变传统考试中“千人一面”的做法,要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题目,提供给学生一个激活灵性的平台。

(1)基础题,达到巩固所学基础知识的效果,针对每一学期每一单元的要点设计面向全体的题目。

(2)提高题,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根据单元知识的难点设计有剃度性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做。

(3)智慧题,设计探索数学规律,设计多种设计方案,提供多种解题方法及相关智力题目。使基础差的学生能试一试,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参与,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2、试卷设置上,分A、B、C三个层次试卷。如考核“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A卷上题目是“一堆黄沙有54吨,运走了三分之一,运走了多少吨?” B卷上题目是“一堆黄沙有54吨,运走了三分之一,剩下多少吨?”C卷上题目是“一堆黄沙有54吨,第一次运走了三分之一,第二次运走剩下的二分之一,第二次运走了多少吨?”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状况选择试卷分层考核。如果学生某一次考试发挥不理想,可以申请重考,这样让学生能够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增强学好的信心。

二、凸显人文性

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升华,这是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对学生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因此,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在命题要求上充分体现形式多样,突出人文情趣,大量地使用指导、启发、激励性语言。

卷首,写道:“亲爱的同学们,学期快要结束了,你学得怎么样呢?让我们检测一下自己吧!请认真答题,相信你是最棒的!” 卷中,温馨提示:“要细心,好好把握自己!”“解决问题,你一定能行!”“选一选,你一定能选对!”“这个你一定很拿手,试试看!”“加把劲,快要成功啦!”等,这些真诚的话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调整好心态,愉快地接受检测。在题目的关键词下面加着重号或变体字以避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如“一个停车场内,有23辆大客车,比面包车少7辆,大客车和面包车共几辆?”可以在学生容易负迁移的“少”字下面加着重号,引起学生注意。

卷尾写道:“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有没有仔细检查过,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三、体现生活性 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的数学命题一定要贴近生活,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的难题。这种试题内容让学生倍感亲切,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三年级试卷上有这样一题“妈妈感冒了,买了一袋维C银翘感冒片,共有12片,袋上说明书写着:口服一次2片,一日三次。同学们,妈妈买的这袋够吃三天吗?”又如“一套《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共16本,每本单价一样,六一期间,甲、乙两个书店采取了不同的促销方法,甲书店:购买一套8折出售,乙书店:购买3本赠1本。如果要买1套,到哪个书店去买更便宜?”我们的数学命题应把数学知识检测放置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四、注重开放性

数学命题设计不应局限于原来的老面孔,而要赋予新的背景,编制开放题型。数学试卷中引入开放题,冲破了传统解题的封闭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与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例如,学校一块长40米的正方形空地,现在要在这块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使种植面积占整块空地的一半。该如何设计花圃的建造方案?本题思考角度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方案,但如果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这种题目以丰富的内涵催生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使他们在答题过程中感受到创造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追求综合性

综合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综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实践的趋势。数学命题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跨学科的题目,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感受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使知识得以发挥,体验得以延续,习惯得以培养,能力得以提高。如:下面节日同在大月一组的是()。A、劳动节 建军节 B、儿童节 国庆节 C、元旦 教师节 D、妇女节 清明节。这一题不仅检测学生年、月、日的知识,还借助于全年中一些重大的节日这一背景,介绍这些节日的由来,检测了学生对社会知识的了解程度。又如:1.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春风。这首诗中“春”字比全诗总字数少()%;2.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 百里挑一()、百发百中()。1和2两题融合了语文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数学上学不到古诗和成语的知识。

下载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走向及教学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走向及教学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军转公选考试命题走向

    2013年军转公选考试命题走向张为臻 中公教育集团军转干事业部总监军转公选首席教育专家2013年春节已过三天,初四要回北京了。作为中公教育军转干事业部总负责人,关注军队转业......

    100测评网2007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向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2007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向 考生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历史复习中要把握以下理论导向: 一、文综历史高考命题的理论导向 1、基础......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走向[范文大全]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走向 2014年06月03日 04:4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立国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CFP 编者按 目前我国共有普通高校2450所,专任教师队伍150多万人......

    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走向研究

    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走向研究 摘 要:现在大部分高校存在武术教学,但有的高校武术的教学方式并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施不齐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存在的问题。因此,对武术教学......

    浙江省聋人学校教育教学规程

    浙江省聋人学校教育教学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明确我省聋校规范管理的要求,加强聋校的教育教学的规范管理工作,提升办学质量,根据《特殊教育聋校管理暂行规程》和《......

    散打 高校散打教学 现状 对策论文

    散打论文: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散打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自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高校都围绕着《纲要......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材共收录课内外古诗词百余首,它在语文中招考试的地位举足轻重(古诗词默写8分,诗......

    赵亮---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问题解决对策

    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问题解决对策 赵亮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中学462000 【投稿邮箱:103818702@qq.com联系人:马编辑】 摘要:本文就目前我国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