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复习试卷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A、《教师资格条列》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列》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师首次被列为“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任务聘任由()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7、教师的最根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9、教师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1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4 B、1985 C、1986 D、1987
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A、幼儿园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
1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人格培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15、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力,并受到法律保护 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义务 C、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 D、偷看学生的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16、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 B、学生是以学习为主 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 D、学生缺乏直觉性
17、由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法律保证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具有明显的()
A、自律意识 B、维权意识 C、自我意识 D、服务意识
18、西方最早的教师被称为()
A、智者派 B、大儒派 C、毕达哥拉斯学派 D、历史学派
19、教师的职业形象不包括()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D、隐性形象 20、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的最基本形象是()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D、专业形象
21、教师在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活动的首要推动者是()
A、受教育者 B、管理者 C、教育者 D、教育影响
22、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A、知识的传授者 B、平等中的首席 C、教学的组织者 D、行为的示范者
23、学生的质的规定性是()
A、以学习为主 B、具有独立人格 C、学生是未成年人 D、具有儿童天性
24、教师的领导方式不包括()
A、管理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专制型
25、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A、以诚相待 B、互助互惠 C、民主平等 D、和谐关系
26、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 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 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 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
27、下列哪种课桌摆放方式不利于师生的交流()A、秧田式 B、圆桌式 C、马蹄形 D、蜂巢式
28、师范生在上岗之前需要进行的教育是()
A、在职培训 B、继续教育 C、任职辅导 D、远程教育
29、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教师的态度 B、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C、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D、学生的认知特点
30、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之中,这一体现了哪一种儿童发展观()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和论 D、发生认识论
31、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32、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这体现了儿童个体发展的什么特点()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33、下面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A、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B、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C、教育始终要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D、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34、“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A、杜威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35、当前世界上对教师身份的认定并不统一,下面哪个国家其教师不是公务员的身份()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36、我国当前是由谁来负责教师的培训、教师资格认证等事务()
A、教师专业自治团体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师所在的学校 D、社会与教育相关的公共事业机构
37、许多国家对教师资格的取得规定了相应的学历要求。比如,日本政府规定小学或初中教师必须具备什么水平()
A、高中毕业 B、学士学位 C、硕士学位 D、博士学位
38、在我国、以下哪一项不是对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A、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B、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C、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与较高的专业技能 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9、中小学教师的考核证书包括《教师教法考试合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其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不包括()A、《高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B、《初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C、《小学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D、《高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
40、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41、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职务的初级职务不包括()A、三级教师 B、高级教师 C、小学一级教师 D、二级教师
42、教师聘任作为教师任用的一种基本制度,不具有以下哪个特征()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B、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 C、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6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64、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D、具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征
43、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表现是()
A、教师的专业素质 B、教师的个性品质 C、教师的个人修养 D、师生关系
44、人们常说:“教育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45、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
A、政治、思想、道德 B、知、情、意 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 D、真、善、美
46、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A、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权力与义务的关系
47、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从内容上看,在较低层次上,是指教师对学生的()A、亲近感 B、理解感 C、尊重感 D、期待感
48、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分别是()
A、教书育人 教学科研 B、教学科研 教学育人 C、教育教学 教书育人 D、教书育人 教育教学
49、《教师资格条件》规定,依照教师法第14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他就()
A、3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B、5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C、10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D、不能再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50、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量力性 C、巩固性 D、直观性
51、在我国,中小学教科长期以来采用()制。A、审定 B、国定 C、认定 D、选定
52、教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A、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身体情况 B、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身体状况 C、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身体情况 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53、倡导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人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瓦•根舍因
54、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质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5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56、一般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
A、12世纪 B、17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57、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5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59、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6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61、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62、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6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78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5年 66、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的个人修养 B、教师的专业素养 C、教师的品质 D、师生关系 67、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教育技巧。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质 68、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69、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70、“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71、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72、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73、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
A、教育行政人员 B、校长 C、教师 D、学生
74、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A、热爱学生 B、加强自身道德素养 C、热爱劳动 D、热爱教育工作
75、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生活中和科学中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76、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77、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78、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79、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80、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81、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82、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83、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4、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85、“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华生 D、赫尔巴特
86、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社会的属性 B、实践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 87、学生是独立地社会个体,有着独立地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A、特别的保护 B、正常的保护 C、热心的保护 D、一般的保护
88、第44届联合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 89、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90、《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91、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A、人格尊严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92、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辱骂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荣誉权 9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必然要求 B、必然结果 C、心理前提 D、必要保证
94、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95、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特点。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96、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 9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师生关系具有()特点。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辩证统一 D、教学相长
98、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A、能力 B、学识 C、态度 D、方法
99、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告,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100、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的是()
A、出于私情之爱 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 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D、师爱不具备有育人的作用
101、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102、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A、对立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权威型
103、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复杂会话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经验 104、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 B、教师教学用书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105、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C、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106、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了明确说明的是()
A、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1986年美国《卡内基报告》 C、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 107、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的本质包括()
A、学生是独立地人 B、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 C、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 D、学生是社会中的人 E、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当代中小学发展的特点有()
A、生理发育成熟期提前 B、思维活跃敏捷,但对学校学习兴趣不高 C、多元价值观念、社会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影响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观 D、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E、心理问题增多
3、教师的人格形象包括()
A、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教师的气质 D、教师的兴趣 E、教师的性格
4、下列哪些行为是教师道德形象的体现()
A、理解学生 B、公平公正 C、奉献精神 D、博学多才 E、为人师表
5、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
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B、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C、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D、了解学科发展脉络 E、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6、教师的人格特征包括()
A、个性 B、情绪 C、健康 D、学识 E、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
7、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将心比心,促进学习B、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C、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D、兴趣广泛,共同发展 E、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8、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从以下哪些方面努力()
A、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B、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C、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 D、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E、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9、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
A、教师的智慧 B、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C、学校的人际交往环境 D、课堂组织环境 E、教师的人格因素
10、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表现为教师的()
A、社会身份获得 B、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 C、民主参与度 D、政治影响力 E、专业素养的提高
1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主要有()
A、柏拉图 B、华生 C、洛克 D、荀子 E、施太伦
12、以下哪些是杜威的儿童展观()
A、教育即生长 B、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 C、教育即生活 D、从做中学 E、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13、1991年中国政府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向国际社会做出了庄严承诺。该《公约》尊重儿童的精神体现了下列哪些原则()
A、无歧视原则 B、儿童利益优先原则 C、保障儿童生存、生命与发展的原则 D、尊重儿童的意见发表权、参与权等,保障儿童成为行使权力的主体
14、儿童个体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E、个别差异性
15、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保护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哪几种保护()A、司法保护 B、家庭保护 C、学校保护 D、社会保护 E、自我保护
16、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哪些原则()A、保障与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E、给未成年人最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
17、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认为是最好的一种发放,并要求一步步严格地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的正确答案也算错。这种做法违反了儿童发展的哪条原则()
A、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B、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C、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D、教育要给学生能动的空间 E、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18、学生的主体性主要包括哪些具体的方面()
A、创造性 B、能动性 C、独立性 D、可选择性 E、自主性
19、下列哪些做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A、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 B、在班级管理中,突出学生自主 C、采取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组合,尤其强调小组教学的作用 D、建立开放多元的课程系统并实施配套的多元评估办法 E、由学生参与制定规章制度并在严格的监督下要求一步步执行
20、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下列哪些是成为一名教师应该满足的要求()
A、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 B、教师要就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C、教师要求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规定,如语言表达能力、身体状况等 D、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1、专业化的职业应符合下列哪些基本条件()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技能需要上岗前经过学校专门长期的培训,上岗后需要继续修和发展 B、具备相应的制度和资格认证予以保证 C、以服务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不以盈利和谋生为目的 D、具有为顾客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E、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22、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A、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等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B、观察儿童的能力 C、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D、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E、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23、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就基本的权利()
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权 C、管理学生权 D、惩戒权 E、民主管理权
24、我国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A、工作业绩 B、工作态度 C、业务水平D、政治思想
25、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教师职务设置包括哪些()
A、高等学校教师职务 B、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 C、中学教师职务 D、小学教师职务 E、幼儿园教师职务
26、教师考核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A、客观性原则 B、公正性原则 C、准确性原则 D、充分听取教师本人的意见 E、充分吸纳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27、科恩豪瑟提出专业的标准包括以下哪几条()
A、具备知识才能的专业能力 B、充分的自治 C、强烈的职业道德 D、运用专门才能的责任感与影响力
28、具体而言,教师专业化应具备以下哪几个方面的条件()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B、以贡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C、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D、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29、一般来讲,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哪几个方面()
A、文化素养与学科知识 B、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C、强烈的责任感 D、职业道德素养 30、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其具体表现为()
A、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学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B、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C、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D、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
31、在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中小学教师应具有以下哪几个方面的素质()
A、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 B、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C、教师要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D、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2、我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它包括以下哪几个要件()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 C、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D、必须具有 规定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33、教师申请参加《专业合格证书》的文化专业知识考试,需要参加哪几门课程的考试()
A、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原理 B、语文和数学任选一门 C、其他学科(自然、地理、政治、历史、音乐、美术、体育)任选一门 D、教材与教法考试
34、从我国教师职务系列各试性条列的规定来看,担任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一般包括()
A、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 B、遵守法纪,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C、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水平,能全面、熟练地履行现职务职责 D、具备学历、学位以及工作年限的要求 E、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35、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主要包括哪些()
A、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B、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确定职务结构 C、颁发聘任 D、聘任
36、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
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 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 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E、有权为改善实践而研究
37、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A、受教育的权利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 E、人身自由权
38、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改善实践
39、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儿童为中心 C、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E、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油耗帮助的关系 40、重视科研对教学的影响有()
A、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注进自己的感情 B、有助于教师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C、促进教师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D、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E、促进教师形成好的品质
4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决定的。
A、工作性质 B、工作任务 C、教育法规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42、下列哪些政策文献了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的规定()A、《教师资格条件》 B、《教育法》 C、《宪法》 D、《教师法》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43、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
A、统一要求 B、因地制宜 C、分类指导 D、按需施教 E、学用组合
44、学生具有发展的()
A、特殊性 B、现实性 C、可能性 D、可塑性 E、能动性
45、道尔顿学校模式要求教师的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即()A、平等 B、自由 C、合作 D、时间预算 E、集体讲授
46、二次世界大战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是()
A、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B、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 C、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 D、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 E、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心的工作方式
47、国家为保证学生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有()
A、限制学校体罚学生权利 B、关注残疾学生,设立特殊教育机构 C、实施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D、关注贫困学生,设立帮困基金
48、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符合这一关系的选项有()
A、师严乃道尊 B、不打教不成 C、以儿童为中学 D、严格要求的民主关系 E、培养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49、教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涉及到的一个概念,关于教师表述正确的有()
A、是教育者,教师职业不是专门的职业 B、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C、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D、要以教师为中心 E、“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体现了教师示范者的角色
三、判断题
1、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遗传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处于儿童主观控制之外的某种因果关系所制约,说到底还是一种决定论。()
2、在教育和儿童的发展这两件事上,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
3、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
4、儿童个体的发展就是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发生的过程。()
5、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不同于儿童发展的过程。()
6、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
7、中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各种倾向性形成的过程中,而他们又很缺乏判断和选择能力,因此,教育中就应该严格控制他们的所作所为。()
8、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都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9、教师资格证书终生有效,且全国通用。()
10、在我国,教师属于公务员系列。()
11、对于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而言,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12、高级中学的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13、被撤销教师资格证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部门收缴。()
14、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
15、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权利,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开业成绩。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强制性的惩戒措施,对一些学生实行特殊管理。()
16、实行教师聘任制,意味着我国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将表现为一种雇佣关系。()
17、教师的政治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18、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19、所谓全面掌握,就是要深入钻研本学科的大纲和教材的知识内容,不仅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对教材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都要认真吃透。()20、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21、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审定。()
22、依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23、招聘即用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择具有教师资格的应聘人员,具有公开、直接、透明度高等优点。()
24、教师培训是相对于职后教育而言的,它也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补偿、更新知识的功能。()25、1999年9月13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正式发布颁发。()
26、成年人有一定的阅历,懂得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所以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培养儿童是正确的。()
27、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是违法的。()
28、上课拖延时间说明教师认真负责,是教师优良品质的体现。()
29、师生之间建立友谊虽然可以是教师更全面地理解学生,但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展开。()30、师生共享,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1、教师专业化有利于教师地位的提高。()
32、教师发展自己,提高专业文化水平是教师教育权的体现。()
33、教师偏爱优等生,不会对师生关系造成影响。()
34、虽然在教学中师生所处的地位不同,但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
35、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学生为本。()
36、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37、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8、“交班费”、“印试卷”、“组织活动”等情形均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39、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的阶段。()40、目前,我国的师资培养模式是开放型的。()
41、教师的工作绩效有模糊性的特点。()
42、按照教育法规的规定,教师对学生的评定结果不能搞排名和公示,以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43、教师享有继续教育的权利()
44、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廉洁从教()
45、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4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从属关系()
47、只要具备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48、教师具备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仅指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49、师生关系就是一种接受关系()50、教师应该尊重学生()
51、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为迅速时期的人()
5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吃透两头,即充分研究教材和充分研究教学方法()
53、学生是独立地社会个体,这是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教育联合公约》的核心精神()
54、教师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侵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55、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这说明教师要具备更高的教育专业素养()
56、儿童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权利的主体()
57、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有:生存权利、安全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权利()
58、在教育系统的诸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要素()
59、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实质上是交往()
60、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的社会关系()61、学生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不具有特殊属性()62、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学生质的规范性()
63、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64、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65、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66、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67、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文化地位()
68、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素养()69、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70、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其中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71、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72、教师是专业人员,但是教师职业不是一种专门职业()7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的专业化()74、198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视为专业职业()
75、《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76、良好的师生关系只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
77、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78、校外活动和学校教育活动一样,都具有周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79、学生有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80、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81、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只需要老师努力就可以达到()
82、衡量师生关系的好坏,主要是根据人际关系的基本品质进行判断的()83、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没有多大的影响()8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5、师生关系是在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只属于一种正式的关系()86、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87、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88、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教师的经济收入反映出来的()
89、教师的劳动对象与生产劳动的对象没有质的区别()
90、教师在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育理念()
91、教育能力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式、方式和效率()
92、教师的个性、情操、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是教师的人格特征()
93、“师道尊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型师生关系,自18世纪以后出现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
15、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
94、师生关系是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95、在中国古代,教师职业就已经有了确定的从业标准()96、我国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97、教师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前提()
98、从狭义来看,教师是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99、我国社会发展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100、教师职业声望是指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评价及认可程度()
第六章
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费尔比姆 C、泰勒 D、费斯泰洛奇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总和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泰勒 B、罗杰斯 C、布鲁姆 D、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知识-经验-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性课程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2、()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斯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A、课程目标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8、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19、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性课程
20、下列哪个国家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更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A、德国 B、美国 C、加拿大 D、英国
21、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国定制,一直持续到()
A、20世纪70年代末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22、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
A、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 B、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 C、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D、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经验法
23、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这种课程观是()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生活本身
24、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亚里士多德
25、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以极大的魅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A、桑代克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6、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这种教育目的观体现的是()
A、人文主义课程观 B、科学主义课程观 C、知识本位课程观 D、能力本位课程观
27、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A、桑代克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姆
28、制约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
A、社会 B、设计者 C、社会、知识和儿童 D、政治、经济和文化
29、反映试题的基本质量的是()
A、信度 B、效度 C、实用性 D、区分度 30、在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中,()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 A、哲学 B、心理学 C、教学论 D、社会学
31、课程目标的依据是()
A、对经济的研究、政治的研究和文化的研究 B、对学校的研究和国家政策的研究 C、对学生的研究和教师专业的研究 D、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学科的研究
32、在课程评价上,强调目标的首要作用的代表及评价模式是()
A、泰勒目标评价模型 B、斯里克里文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33、发现法的倡导者是()
A、布鲁纳 B、布卢姆 C、瓦根舍因 D、卢扎诺夫
34、提出“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奇 B、洛克 C、泰勒 D、赫尔巴特
35、一般说,可以将课程计划称为课程的()
A、宏观结构 B、微观结构 C、抽象结构 D、具体结构
36、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是()
A、教材的编写方式 B、教师的教学方式 C、教学大纲的制定方式 D、学生的学习方式 37、1944年出版的()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著作
A、博比特的《课程》 B、查斯特的《课程编制》 C、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38、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39、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40、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1、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A、科目 B、知识 C、跑道 D、讲授
42、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
B、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C、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D、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
43、课程开发或设计的起点是()
A、课程结构 B、课程目标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44、为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叫做()A、选修课程 B、学校课程 C、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
45、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文件 D、课程标准
46、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A、引导者 B、组织者 C、领导者 D、实践者
47、教科书使用的主要对象是()
A、教师 B、学生 C、学校 D、教育主管部门
48、在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的体现,需要调整()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课程结构 D、课程设计
49、学科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A、分科课程 B、国家课程 C、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50、下列哪种课程体现了我国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A、活动课程 B、校本课程 C、综合实践课程 D、选修课程
51、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实施 C、课程评价 D、课程设计
52、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A、教师 B、学生 C、课程表 D、学校环境
53、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
A、斯克里文 B、泰勒 C、杜威 D、斯塔费尔比姆
54、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5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56、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57、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58、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
59、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师 B、学生 C、教学 D、课程
60、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61、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62、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63、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64、学生的学习特点受()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 B、智能 C、思维 D、能力因素 65、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66、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67、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68、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69、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罗斯
70、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贝尔
71、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72、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73、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74、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75、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76、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7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78、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79、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80、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基础性课程 B、拓展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81、注重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82、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3、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的研究 C、对课程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对科学的研究
4、活动课程()
A、又称为经验课程 B、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培养 C、以儿童发展为中心 D、缺点在于儿童获得的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83、根据课程任务分类,课程可以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84、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活动 B、教学 C、科研 D、教育 85、课业及进程是指()
A、课标 B、课程 C、教程 D、学期
86、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体现()
A、以智育为主 B、以上课为主 C、以课外活动为主 D、以社会实践为主 87、学校教育内容按活动的途径可分为()
A、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内容 B、智商、德育和体育教育内容 C、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内容 D、课上和课下教育内容 88、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学生会 B、班级 C、小组 D、团委 89、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C、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D、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90、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开发的容许学生有所选择的课程称为()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91、“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什么类型的综合课程()
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经验中的综合课程 C、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D、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92、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93、具有间接性、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A、活动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94、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95、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96、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为代表的课程范式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97、课程的()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A、纵向组织 B、逻辑组织 C、横向组织 D、心理组织 98、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更多地运用了横向组织理论
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二、多项选择题
1、依据任务,课程分为()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多元课程 E、能力课程
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A、知识结构 B、社会发展 C、教育部门的政策 D、学生的身心发展 E、课程理论
知识不系统、不完整 E、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之间具有价值互补性
C、校本课程是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D、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E、地方课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6、安排课程表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整体性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迁移性原则 D、生理适应性原则 E、实时性原则
7、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有()
A、新课程计划的特征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B、教师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C、学校管理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
D、校外环境支持是影响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E、学生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其重心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B、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C、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D、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E、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重心的转移
9、下列对目标评价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泰勒在系统总结“八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 B、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C、它只注重预期目标,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因素 D、它的一个优点是操作简单又容易见效
E、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10、CIPP模式包括哪几个步骤()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输出评价 D、过程评价 E、成果评价
11、依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综合课程 E、学科课程
12、制约课程改革的因素是()
A、政治 B、社会 C、知识 D、儿童
13、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是指()
A、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 D、学周安排
14、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15、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16、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
A、不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教师难以适应 C、容易导致学生散漫、凌乱的学习
D、片面强调从“做”中学,容易导致活动课程沦为肤浅的、缺少智力训练价值的纯操作活动 E、组织和实施活动课程需要一定条件
17、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C、应着重关注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E、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18、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包括()
A、强制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科学性
19、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 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
20、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E、赞可夫
21、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 B、课的具体任务 C、学科特点 D、教学内容
22、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
A、趣味性 B、逻辑性 C、简约性 D、系统性
23、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
A、学生被动学习B、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 C、忽略个体知识 D、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24、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
A、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 B、弄清两者之间的内在依据 C、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 D、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
25、综合课程的优点是()
A、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 B、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 C、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 D、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6、综合课程的缺点是()
A、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 B、导致浅层次的学习C、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D、加重 学习负担
27、隐性课程具有()的特点
A、计划性 B、内隐性 C、随机性 D、不确定性
28、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
A、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维性 B、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 D、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29、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有()
A、加强课程的趣味性 B、设置专门性以社会为中心的课程 C、学科内容中加以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 D、增加课程的前沿知识 30、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A、教师 B、学生 C、学生家长 D、社区代表
31、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
A、课程的开放无度 B、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 C、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 D、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
32、当课程被认识为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系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课程是重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33、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一般特点在于()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往往是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C、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D、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 E、课程内容强调以间接经验为主
34、当课程被认为是活动时,其特点在于()
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B、强调以活动方式开展课程教育教学活动
C、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D、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 E、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
35、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
A、思维领域 B、身心发展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E、动作技能领域
36、在国内外,如下观点比较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的是()
A、课程是标准 B、课程是教育教学本身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经验 E、课程是知识
37、课程的一般结构在今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趋向与统一 B、趋向与多元化 C、在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D、保持原有的基本结构 E、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38、根据国内外有关经验,建立在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在每一个单元中,至少必须包括以下几部分()
A、练习题 B、主题 C、认为 D、评价标准 E、教学大纲
39、制定自主性探索学习的评价标准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A、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B、评价标准应当突出重点 C、评价标准应该量化 D、评价标准应该有唯一的标准 E、评价标准应当有一定的弹性
40、能否选择好学习经验,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实验。泰勒为学习经验的剔除和选择指定了几条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A、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
B、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C、学习经验所期望的效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D、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E、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41、泰勒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程序,评价程序共有以下几个步骤()
A、确立评价目标 B、确定评价情景 C、设计评价手段 D、利用评价结果 E、采取果断措施
三、判断题
1、在学校教育中,学校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2、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提法更具有时代性。()
3、教科书和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科书是教材的一种形式。()
4、在教育实践中,潜在课程的具体形式并不存在。()
5、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败。()
6、综合实践课程既体现了学科课程的优点,也体现了活动课程的优点。()
7、在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中,教师的主观因素不会影响评价效果。()
8、质性评价很难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应用,因为质性评价方法是对学生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不能量化。()
9、多主体参与评价可以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
10、课程改革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外部人员参与与否并不会影响改革效果。()
11、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亚里士多德。()
12、发生在18世纪 前后的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著名论争,结果是主要以人文科学为基础和内容的课程大规模地发展。()
13、课程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相对独立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出现和成熟。()
14、“三育”是体、美、劳。()
15、课程结构就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16、当课程被认为是知识时,一般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17、就国内情况看,人们普遍接受的主要还是课程是知识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从课程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课程是经验的观点更为合理一些,更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
18、完整的课程理论,应当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
19、哲学对课程的影响大概有两个层次:一是哲学本位论的层次,二是方法论层次。
20、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学生的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和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1、关于课程目标的垂直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布卢姆,根据布卢姆的思想,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三个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22、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合为特征的,中西莫不如此。()
23、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提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典型的科学主义的课程观。()
24、从产生上,科学主义课程的产生要晚于人文主义课程,而且是以人文主义思想对封建神学的批判和否定,才有了近代科学的科学课程。()
25、在课程理论上,偏重能力的是形式教育论,偏重知识的是实质教育论。()
26、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周安排和课时分配。()
27、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就是拓展型课程。()
28、学校情景中只有以无意方式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才是隐性课程。()
29、对于学校课程编制思想,真正具有革新意义的是核心课程。()30、综合课程论已经成为世界上广为流行,占优势的课程论。()
31、课程计划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
32、综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
33、从1999年开始,我国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开发研制。()
34、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课程研究比教学研究更为重要。()
3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泰勒。()
36、“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37、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38、广义的课程就是指某一学科。()
39、课程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但是不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40、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4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其中,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基本部分构成。()
42、课程目标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43、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4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课程可分为必须课和选修课。()
45、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大。()
46、从课程的任务来看,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47、注重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体现了研究型的课程内容。()
48、拓展型课程把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49、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的形式出现,比起基础型课程来有较大的灵活性。()50、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51、二级课程的编订权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但是,县、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变动。()
52、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53、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54、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而设立的课程,不受国家和地方的制约。()
55、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布卢姆。()
56、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不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57、现代的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
58、从国家或整个社会角度来看,教育目的是具体的()
59、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
60、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科的授课时数和周学时。()61、课程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到的。()
62、教学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6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是推读、写、算
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64、教学单元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65、课程设计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出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66、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67、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6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
69、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课程。()70、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71、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72、地方课程属于二级课程,只能开设必修课。()
73、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斯克里文提出来的目的完全游离的评价模式。()74、CIPP评价模式由斯克里文创立的。()
75、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76、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77、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78、地方课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79、校本课程是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80、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81、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82、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课程文件。()83、教科书的使用对象是教师。()
84、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做课程理论。()85、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指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86、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87、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88、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89、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杜威。()90、编制课程的过程模式是由克伯屈提出来的。()
91、安排课程表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92、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93、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94、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环节是课程实施。()95、首次提出“隐性”课程的是杜威。()
96、把课程用于教育课程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洛克。()97、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夸美纽斯。()
9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和CIPP评价模式。()
9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10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第二篇:当代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1)教师职业的性质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其职业性质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在国际劳工组织制订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教师被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中;1986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各级各类教师被列入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类别;1993年,我国颁布的《教师法》中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教师职业是促成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是培养人、造就合格社会成员的职业。(2)教师职业的特点
①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主要有如下的几种职业角色: a.“传道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示范者角色; d.管理者角色;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e.父母与朋友角色; f研究者角色。
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
②职业训练的专业化。教师要能成功地扮演各种职业角色并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必须接受专门的职业训练。教师专业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a.专业意识。使未来的教师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的动机。b.专业态度。使未来的教师形成正确的专业态度,即对待教育:鞠躬尽瘁、甘为人梯;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待同事:精诚合作、协同施教;对待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c.专业知识。使未来的教师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即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教育心理科学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标志。
d.专业技能。培养未来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了解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与方案、设计教学程序、课堂讲授与板书、演示与实验、课外活动组织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评价教学效果等教学技能。
e.专业品质。使未来的教师养成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个性品质,包括具有广泛的兴趣,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有丰富的情感和教育上的乐观精神,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能客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沉着、自制、耐心,对艰苦的教育工作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等等。2.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职业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地位的最重要的体现。一般而言,决定职业社会地位高低的主要因素有:职业的社会功能,职业的经济待遇,职业的社会权利,职业的专业化程度。(1)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
职业的社会功能是指一定的职业对于社会的作用,某一职业的社会作用越大,其职业的社会地位也就越高。教师职业对于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应受到整个会的尊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2)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
经济待遇是指社会给予某一职业的从业者的物质报酬,包括工资及诸如带薪假期、退休金等福利。教师的劳动属于复杂劳动,因此,教师劳动力具有较高的价值,教师的经济待遇应相当于社会总体劳动者中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所享有的经济待遇水平。
(3)教师职业的社会权利
职业的社会权利是指某一职业的从业者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各项权利。职业从业者享有的社会权利的范围、程度与该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密切有关。教师职业从业者享有的社会权利,除一般的公民权利外,主要是职业本身所赋予的专业方面的权利,包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自由和自主权。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专业权利的广泛性,而这些权利也只有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才享有。
(4)教师职业的从业要求
职业的从业要求是指某一职业对从业者的资格要求,包括教育程度、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要求愈高,胜任者被替代的可能性愈小。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对从业者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我国,教师的资格要求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国家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以上四个方面综合起来决定了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职业社会地位常常通过职业声望的形式表现出来。3.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学工作是一种专业工作,教学工作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的专业发展。(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把教师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的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逐渐达致专业成熟的境界。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能够信守教育理想,献身教育工作,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强调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参与专业决定,负起专业的责任;行为的表现较有弹性,较能容忍压力,具有较强适应性;具有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师作为专业的教学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伴随这一历程的是教师专业内涵的持续改变,而不仅仅是时间的延续,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专业知识的发展,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的不断累积、重组和更新。
②专业才能的发展,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的掌握、娴熟及教学能力的形成、提高。
③专业情意的发展,即教师专业理想的树立、专业情操的养成、专业性向的调适和专业自我的建立。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达致专业的成熟,即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及策略
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通过新教师的人职辅导和在职培训两条途径来实现。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①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新教师的人职辅导经常采取的策略是安排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并与之分享经验。
②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的在职培训是一个十分广阔的活动范围,主要包括:第一,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的活动,如课堂教学观摩;第二,与工作有关但不发生在正在进行的工作中的活动,如课外的相互研讨、进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职培训活动服务于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
总之,教师作为教育人的职业,理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已有知识,不断掌握新的手段,才能保证自己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二、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其本质属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身心的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及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是由学生的遗传素质提供的。(2)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
遗传素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转变为现实性还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认知的和情感的、道德的和审美的,等等。教育正是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的多面性,才确定了全面发展的目标。
(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以学习为其主要任务。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他们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素质的个体,教育者必须承认并尊重这一事实,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满足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2.学生的社会地位
(1)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青少年儿童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这一点正是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①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②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③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④无歧视原则。
(2)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青少年学生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我国对青少年儿童权利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存的权利;
②受教育的权利;
③受尊重的权利;
④安全的权利。3.学生的发展(1)学生发展的规定性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其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的和质的变化。(2)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①发展的不平衡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学生的生理成熟以性机能的成熟为标志,心理的成熟以独立思考的能力、较稳定的自我意识与个性的形成为标志,这两方面的成熟不是同步的,一般而言,生理的成熟要早于心理的成熟。学生的发展速度在整个的发展进程中也不是匀速前进的,而是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体现出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②发展的顺序性。学生身心的发展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展开的,身体的发展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周、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则按照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顺序发展。
③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这些特征是某一年龄段学生所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④“最佳发展期”。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些功能具有在一个特定时期里特别容易发展,而错过了这一时期就难以发展甚至无法发展的特点,心理学家把这种特别时期称为“最佳发展期”或“关键期”。
⑤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学生的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造成的。一般学生的发展需经历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水平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则千差万别。
(3)学生发展的一般任务
①童年期学生发展的任务。童年期(7~12岁)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阶段,这一时期学生主要的发展任务包括:发展基本的阅读、书写及计算技能;发展有意注意的能力;发展借助于具体事物进行推理的能力;发展社会性的情感;发展意志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建立起对自己的完整态度;学习与同辈的相处;学习分辨是非,发展良知、德性;发展对社会、集体的态度;培养创造意识。
②少年期学生发展的任务。少年期(11、12—
14、15岁)或称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阶段。这一时期学生主要的发展任务包括:发展有意记忆的能力;发展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借助于表象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发展创造性能力及探索精神;建立一定的兴趣和爱好;获得情绪的独立性;学习处理与同辈的关系,建立与同辈的友谊;形成一定的理想和价值观系统作为行为的指引;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适应自身生理变化带来的压力。
③青年早期学生发展的任务。青年早期(14、15—
17、18岁)也称青春期,相当于高中阶段。这一时期学生主要的发展任务包括:发展辩证思维的能力;为职业生活做准备;学习选择人生道路;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定向;学会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提高自我调节生活与心理状态的能力;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下进行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1.师生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1)学生虽然知之较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3.师生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一人关系,是师生问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3)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作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作出反应,还会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
第三篇:2015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试卷
2015年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培训
模拟练习题b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请将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开端的是(A)
A.欧洲中世纪大学 B.汉代太学 C.唐代书院 D.鸿都门学 2.在我国,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奴隶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创建于齐国桓公年间当时唯一的官办高等学府是(C)A.太学 B.岳麓书院 C.稷下学宫 D.白鹿洞书院
3.课程改革的趋势包括课程的基础化、国际化、综合化和(A)A.职业化 B.大众化 C.普及化 D.精英化
4.教学大纲的组成一般由说明、附录和(B)A.教学计划 B.正文 C.教案 D.教学记录 5.1998.8.2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提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D)A.经济意识 B.合作精神 C.国际理解 D.实践能力 6.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形式在学制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B)
A.职业技术学校 B.成人高等学校 C.民办高等学校 D.远程高等教育 7.根据课程目标可以把课程类型分为(A)
A.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B.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C.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D.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8.教学大纲的组成一般由说明、正文和(B)
A.教学计划 B.附录 C.教案 D.指导思想 9.提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学者是(D)
A.泰勒 B.科隆巴赫 C.斯塔弗尔 D.斯克里芬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目前授予学位门类(C)个。
A.10 B.11 C.12
D.13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请将下列各题中所有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基本类型包括(ACDE)。A.学缘结构
B.能力结构 C.专业结构
D.年龄结构 E.学历结构
2.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ACDE)。
A.导向作用
B.反馈作用 C.调控作用
D.激励作用 E.评价作用
3.广义的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包括(ABCDE)。
A.高等学校的招生就业制度
B.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C.教育评估制度
D.教学科研制度 E.学位制度 4.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形式(ABC)A.课堂教学 B.实验课教学
C.社会实践教学 D.学生自学 E.生活教学 5.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主要有(ABD)。
A.培养专门人才 B.发展科学 C.社会实践 D.社会服务 E.传承文化
三、判断题(共10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干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从一般性质来说,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教育学科。从特殊性质来说,高等教育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P4 2.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比较确定
3.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4.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是高等教育对自身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高校自身的规模和效益的增长。(×)促进个体身心发展 5.高校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还有服务社会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7.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招生制度大体可归纳为证书制和高考制。(√)
8.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9.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教师和学生
10.大学教材建设包括教材的编写、教材的选择、教材的使用三个方面。(√)
四、辨析题(共15分)判断正误,并作出简要分析。
1.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主要是指课程体系、内容、方法的建设。答:错误。课程体系、内容、方法的建设只是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一个方面,还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设施建设,专业管理的建设。
2.根据课程有无具体明确的计划,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答:正确。显性课程指教学计划里明确规定需要开设的课程,隐性课程教学计划里没有明确规定,包括学校中的规章制度、校园环境、人际关系、校风校训等。
3.我国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四级。
答:错误。我国的学位分成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博士后不属于学位。
五、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答:(1)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
(2)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
(3)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个性发展
(4)养成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会学生学习和研究
2.高校学生具有哪些基本社会特征? 答:(1)敏锐的时代精神感受能力
(2)以群体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要求民主和改革的呼声强烈
(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3.简述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
答:(1)高等学校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2)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3)是发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
(4)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5)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4.现代大学的职能是什么? 答:(1)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
(2)通过科研,发展科学
(3)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
答:高校师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加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增进师生健康。
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师生交往要以平
等为基础,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重点)
其次,要端正师生交往态度。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宽容大度、严格要求;遵循师生交往原则、平等、相互理解、尊重;要了解师生交往知识;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求同存异、和而不流。
最后,建立良好的关系,要努力避免师生关系工作化,学生对老师信任度较低,师生关系伦理倾斜等。(可简单阐述)2.试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答: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按照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国情,在21世纪初,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大众化,终身化特征将日趋明显。
(1)国际化。如实施双语教学、教学内容紧跟国际科技前沿、鼓励中国 学生出国留学,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等等。
(高等教育国际化实现需要主要基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最主要是将我们人才培养放在世界范围来进行,有利于增强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民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
(2)现代化。高等教育思想、内容、方法、设备都要现代化。(3)多样化。高等教育的体制、类型、标准都要多样化。
(4)大众化。从高等教育内在发展规律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将是世界各国的首要目标,也是普遍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5)终身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是其要终身化。
七、案例分析题(满分共15分)
2008年1月4日晚,北京某著名高校的一间教室里,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正在上该学期最后一堂课,他发现学生逃课现象严重,便愤而锁门点名。接到点名消息赶来的二、三十名学生被锁在门外,他们担心这次缺课会直接导致该科成绩不及格,非常着急,其中一名学生用脚踢门,老师情绪更加激动,开始骂人,一位女生不满老师的做法,拿起书旁若无人地向教室外走去,老师试图阻拦,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这一事件在高校中反响较大,其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问:结合此次事件,请你谈谈高校如何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第六题,1小题,适当结合该事件
第四篇: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卷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本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填写清楚;
2、本卷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共8页4个大题,42个小题;
3、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按题号书写在答题卷上,在草稿纸和试题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4、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
C、教育原则D、教育技术
2.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观点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B、凯洛夫
C、杜威D、布鲁纳
3.“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的体现。
A、制度化教育B、非制度化教育
C、形式化教育D、非形式化教育
4.“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A、不变性B、发展性
C、保守性D、历史继承性
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D、学校教育
6.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讲,洛克的“白板说”属于()
A、内发论B、外铄论
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个体身心发展的()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及时施教,以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A、不均衡性B、顺序性
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8.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A、学校B、家长
C、学生D、教师
9.“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这句话隐喻学生在学习中具有()。
A、主体性B、客体性
C、被动性D、强制性
10.校园文化属于一种()。
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D、学校课程
11.()不属于教师职业的角色。
A、示范者B、管理者
C、研究者D、法人
12.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为中心。
A、劳动B、科研
C、教学D、社会服务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4.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是关键。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家访
C、转化后进生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湖南省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次1-56-1011-15
答案ACBDBBADAADCBDD
二、填空题
1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 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7.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或培养)》。
18.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
19.学期结束时教师会给每个学生写评语,这种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
2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 作用。
21.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2.我国现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2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 的关系。
25.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26.我国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点)、学校的特点以及校外环境。
28.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应当以直接经验 为基础。
29.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说明了教学具有教育(或思想)性。
30.领会知识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1.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上)课制。
32.中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
3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4.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间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这种班级管理模式称作平行管理。
3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适合的领导方式是民主(型、式)。
三、简答题:
36.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1)积极的乐观的情绪;
(2)豁达开朗的心胸;
(3)坚忍不拔的毅力;
(4)广泛的兴趣。
37.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
(2)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
(4)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
38.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哪些方面?
(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讲授新教材;
(4)巩固新教材;
(5)布置课外作业。
39.在德育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陶冶法?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教育者的人格感化;
(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4)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0.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四、论述题:
4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发展,教育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教育的优先发展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2)教育对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一种,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
42.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1)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使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地教育影响;
(2)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在德育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该原则要求:
①校内外各方面的影响要协调一致;
②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第五篇:教育学试卷
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
1、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指向是()。A、解放儿童的观察力 B、解放儿童的体力 C、解放儿童的智力 D、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2、幼儿学习的基础是()。
A、直接经验 B、课堂学习C、间接经验 D、理解记忆
3、()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
A、结构性游戏 B、规则性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合作性游戏
4、下列不属于5~6岁儿童的教育要领的是()。A、加深游戏 B、发展儿童兴趣 C、正确对待反抗行为 D、鼓励运动
5、角色游戏中幼儿从独自游戏发展为平行游戏,主要反映了幼儿()。
A、认知发展水平B、社会发展水平C、情感发展水平D、身体发展水平
6、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时,小班环境要有结构简单、色彩鲜艳、富有感官刺激等特点;中班环境在小班的基础上要突出操作性;大班环境要突出探索性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性。这主要体现了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原则中的()。
A、经济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情感发展水平D、身体发展水平
7、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是()。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8、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A、卢梭 B、蒙台梭利 C、福禄贝尔 D、杜威
9、()不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A、生活管理 B、教育管理 C、保育管理 D、物品管理
10、()是我国学前教育所特有的一条原则。A、保教结合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独立自主性原则 D、发展适宜性原则
11、下列不属于幼儿园的五大领域()
A、儿童的健康 B、儿童的社会 C、儿童的艺术 D、儿童的教学
12、课程由哪些要素组成()A、目标 B、内容 C、实施 D、评价
1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分)》中的教育目标较多使用“体验”“感受”“喜欢”等的词汇,这表明幼儿园教育强调()A、知识取向 B、情感态度取向 C、能力取向 D、技能取向
14、下列课程是以组织方式划分类型的是()
A、认知性课程 B、广域课程 C、美育课程 D、显性课程 15实施幼儿园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A、教学活动 B、亲子活动 C、阅读活动 D、日常活动
16、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游戏和户外活动应占()。
A、3~4小时
B、2~3小时 C、2.5~4 小时以上 D、3.5~4小时以上
17、下列哪一项不是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A、儿童自我学习法则 B、五指活动教育 C、感官教育 D、儿童成长具有敏感期
18、幼儿园活动常规教育常用方法有以下哪几种()。A、随机教育法 B、操作法 C、示范讲解法 D、集中训练与个别指导法
19、下列 哪种游戏是皮亚杰的游戏分类理论()
A、象征性游戏 B、联合性游戏 C、规则性游戏 D、创造性游戏 20、下列哪一(几)项不是课程活动的组织形式()A、集体活动 B、自由活动 C、个别活动 D、小组活动
二、判断题
1、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2、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这符合基础性原则。()
3、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杜威。()
4、三岁前婴儿一般不能进行独自游戏。()
5、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6、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进程、顺序或者水平等因人而异。()
7、幼儿教师选择教育教学内容最主要的依据是幼儿发展。()
8、交往游戏是指两个以上的儿童以遵守某些共同规则为前提而开展的社会性游戏。()
9、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幼儿进餐必须定时定量,开饭要准时,进餐间隔时间应为2~3小时。()
10、儿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教育价值,都应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出发,加以充分地组织和利用。()
11、生活常归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基本能力,确保幼儿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基本规则与要求。()
12、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游戏和户外活动应占了3~4小时以上。()
13、举办有幼儿园参加的各类竞赛及其他大型集体活动,可以不必经主管教育部门批准。()
14、保教结合是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
15、幼儿进餐时环境应是安静愉快、轻松的、而不是令他们紧张、压抑的。()
三、名词解释
1、角色游戏
2、启发性原则
3、结构游戏
4、直观性原则
5、观察法
四、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2、组织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需注意的问题?
3、幼儿的基本特征有哪些?(6 条)
4、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主要有什么?
5、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主要内容有?(条)
6、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
7、幼儿园课程设计分为哪几步?试简要概述。
8、当代儿童观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9、幼儿园的五大领域包括哪些?(分别举例)
10、游戏的作用?(7条)
一、选择题
1、D
2、A
3、C
4、C
5、D
6、B
7、B
8、D
9、C
10、A
11、D
12、A B C D
13、B
14、B
15、D
16、A
17、B
18、A B C D
19、A C 20、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简答题
1、角色游戏: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
2、启发性: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
3、结构游戏:结构游戏也称为建构游戏,它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通过手的创造活动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4、直观性原则:是指利用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吸引儿童注意力,有助于儿童理解、接受和记忆,进而达到丰富其经验和知识的目的。直观性原则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5、观察法:是指教师引导儿童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去感知所选定的观察对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
答案
四、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是:①、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③、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④、适合儿童的能力发展。
2、组织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需注意的问题:①、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②、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情绪兴趣的影响和感染,要以积极态度和高昂情绪投入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中去。③、灵活运用多种指导方式,既面向本班,又应注意个体差异做好个别教育。④、控制好活动时间。⑤、重视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智力。⑥、注意做好活动后的复习辅导和检查评价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教育质量。
3、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①、自主性和内驱性 ②、趣味性和愉悦性 ③、虚构性和假想性 ④、社会性和时代性 ⑤、规则性和有序性 ⑥、过程性和非生产性
4、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主要有:①、儿童的自我成长能力(即儿童具有“吸引力的心智”)②、儿童具有敏感期,强调感官训练。③、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观念。)
5、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主要内容有:(1)、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的发展。(2)、教育内容的心理学化。(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4)、教育者要调动起儿童的学习主动性,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
6、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
(1)幼儿园教育意义和任务(培养幼儿体、智、德、美的初步发展)(2)幼儿园教育的方法(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自我活动,可概括为 ①自我活动②强调游戏的价值③社交活动)
(3)幼儿园课程(福禄贝尔根据直观性,自我活动与社会参与的思想建立起一个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包括游戏与歌谣,恩物、手工作业、运动、唱歌、表演和讲故事)
7、幼儿园课程设计分为:
(一)分析全局:幼儿园设计什么样的课程是建立在对园内园外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基础之上的。
(二)确定课程目标:课程总目标和领域目标是课程的方向性目标,而各年龄班、各年龄段目标则是较细致的教育要求。
(三)准备活动环境和材料:幼儿园课程的资源不只是知识,还包括大量的物质材料。
(四)活动安排内容和过程: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设计的实质性部分。有以下几方面与要考虑①、课程内容采取的组织形式:分课型、主题型、区域活动型。②、采用的教学方法。③、课程实施采取的教育途径:正式教学、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家园合作共育等。④、课程组织的活动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⑤、合理安排实施时间。
8、当代儿童观包括:①、儿童是人。②、儿童是社会的人。③、儿童不等同于缩小的成人。④、儿童是发展中的人。⑤、儿童是独一无二的人。⑥、儿童是独立的人。⑦、儿童是时代的人。⑧、儿童是有价值的人,也是学习的对象。
9、幼儿园的五大领域:①、儿童的健康:包括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及散步等。②、儿童的社会:包括各种纪念日、谈话及政治常识等。③、儿童的科学:包括植物培植、动物饲养、自然现象研讨及认识当地自认环境等。④、儿童的艺术:包括音乐、图画、手工等。⑤、儿童的语文:包括故事、儿歌、谜语及谈话等。
10、游戏的作用:①、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②、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③、促进儿童智力发展。④、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⑤、促进儿童情感发展。⑥、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⑦、发展了儿童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