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数学学习障碍及其补救策略
浅析数学学习障碍及其补救策略
泰兴特殊教育学校 李婷
【摘要】 数学学习障碍是学习障碍儿童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目前关于学习障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数学学习障碍涵义、类型及成因的简单分析,得出对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补救策略;并通过案例的指引,进一步加深对策略的理解与应用。对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学习策略的研究,对帮助其今后适应社会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 儿童 ; 数学学习障碍 ; 补救策略
什么是数学学习障碍,就数学学习障碍的定义而言,Russel&ginsberg(1984)认为数学学习障碍意指个体智力正常,但对于数学符号运用能力的学习上有困难,致使数学能力底下。Kosc将数学学习障碍分两类,其一是器质性学障,由于先天异常、遗传或出生后脑伤、肝功能异常所导致在学习数学概念、运算能力等的障碍;其二为学习性数学障碍,由于后天不良的数学、情绪、疾病等问题所导致数学能力普遍底下或不足。国内的定义为:数学学习障碍(Mathematics learning disability,简称MD),又称非语言学习障碍,是指由于数学学习能力的缺损而导致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明显落后的现象, 即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或同年级的水平。
近几十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研究更加深入,学科领域的学习障碍研究也发展迅速。关于数学学习障碍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既有的一些研究显示,对学习障碍儿童而言,学习数学比学习语文等其他科目更难,也就是说学习障碍儿童在数学方面的障碍表现更为突出,问题更严重。国外已有的研究表明,约有6%的小学生和中学生被诊断为有数学学习障碍,比阅读障碍的比例高5%。因此对数学学习障碍的关注和研究就十分重要。
一、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
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类型有计算错误、数位困难、运算法则混乱、阅读和书写困难、问题解决能力较差以及空间组织困难等等。BreniD.slife(1987)研究发现,数学习障碍碍儿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元认知技能较差,不知道自己如何去解决问题。数学习障碍难儿童没有表现出从以程序为基础的问题解决向以记忆为基础的问题解决的转换,而这种转换在学习正常儿童身上则很典型。
就数学学习障碍的类型,分析构成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成因。数学学习障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既包括生理因素, 又包括心理和社会因素。
(一)生理因素
由于遗传因素在许多心理、行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所以数学学习障碍的发的学习问题。课程内容的初期阶段应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现象,因此,需要进行广泛的数学成就评估,以确立学生起点能力范围,从而建立学习目标及设定教学方式。
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学习障碍的性质程度,行为与学习类型和能力及成就的强弱势,选择、设计和实施适当的教材教法和评量方式。儿童的数学学习问题,并不只因为计算能力障碍,也可能是因为儿童数字视觉再生能力不足所造成、或儿童不会书写数字、忘记计算规则或算式步骤(记忆力问题)等等障碍问题。此外,非语文学习障碍儿童的数学问题是相当不一样的。例如,语文学习障碍儿童可以做基本的书面计算题目,但应用题的成绩很差。而高语文智商低作业智商的的儿童欲显现最严重的数学问题。因此,在补救教学的措施上,应该分别处理:
(一)认知补救策略
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转化知识及联系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缺陷,这些缺陷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加工。因此,有效的教学补救策略就是围绕如何提高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数学认知能力,从认知结构的分析出发,联系知识本身的结构,结合认知机制、认知表征,运用各种策略实施干预,最终提高数学成绩。教师的教学如何转化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根本在于如何将外在于学生的数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建立较为合理的联系,在于数学知识本身的结构如何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于知识转化的过程、策略及其表征方式等。
(二)行为补救策略
行为补救是直接针对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学习中的具体问题,采用有针对性的示范、范例等基本形式,教给学生现成的应用方法。行为补救策略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处理学生所面临的数学学习障碍,如计算中如何对位、借位,各位数的位值、公式的运用,如何识别文字题中的“一共”、“多多少”、“多少倍”等基本信息。教学方式多以示范和讲解开始,呈现具体的范例,当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基本掌握了以后,再以半具体和简单变式方式程序,最后再进行较为抽象问题的教学。行为补救策略在短期内能较为迅速地提高数学学习障碍儿童数学学习成绩,但这种方式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迁移能力难以得到根本的提高和改进。
(三)同伴中介补救策略
近年来,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干预出现了—种以同伴辅导与协作为导向的研究取向。同伴中介是以学习小组作为干预的基本单位,在学习小组内,包括学习障碍儿童、学习一般儿童和学习优秀儿童,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观摩、交流和协作,促进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发展。通常可以采用同伴教学、合作学习、小组协作等个别化教学方式进行干预。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直接面对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问题,而是以一个学习小组的支持者的角色出现,提供相应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及学习策略等支持,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必要时也可
题目的实质性依然不了解,不能做到能力迁移。
(三)在教学过程中,为该生安排座位,让优秀的学生与其同桌,帮助其数学学习。同时还开展小组讨论的模式,让其优势在小组中得到发挥(提出质疑、踊跃发言)。
(四)数学学习障碍属于学习障碍,该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因此最好将其转介到普通小学进行随班就读或资源教室进行补救教学,有助于该生言语、社交等方面的正常发展,更易融入社会。
通过对唐××的教学补救,让其对数学树立了信心,虽然现在的成效并不是很大,但相信只要不断坚持,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走向社会都会有所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向友余,华国栋。近年来我国数学学习障碍的研究述评。中国特殊教育.2008,(7)。[2] 胥兴春,数学学习障碍干预研究的取向及发展走向。中国特殊教育.2005,(10)。[3] 百度搜索。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其早期干预。[4] 崔宏宇,高红伟,闫春丽。数学学习障碍的认知因素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07)。
第二篇:如何促进后进生学习的障碍及补救
如何促进后进生学习的障碍及补救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成为我们所说的后进生。以语文科为例,尽管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每天兢兢业业地工作,然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有些学生的成绩总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有些学生仍然开口词不达意;下笔不会作文、语病甚多,这些孩子大部分因为分数这一紧箍咒而形成自卑心理,缺乏自信,不思进取。那如何使后进生智能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进步?我们教师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正确看待他们,要采取积极措施,要从多的方面,采用多种方法,改进他们的学习状况。学生成绩差,教师还要从自身查找原因。以下单从教师自身对后进生的影响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教学方法欠佳,忽略个性差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成绩差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新入学的儿童由于存在个性差异,使那些学得快与学得慢的儿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分别具有不同的要求,可是由于班级过大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让许多教师照顾不到每个儿童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偏爱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使那些起点低的儿童受到冷落,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长此下去,成绩越来越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新生入学起,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注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差异性;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教师的语言要现象生动,富有感染了力。2.对后进生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观察他们的变化,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及时做好补救工作。对后进生的帮助教师要有恒心、耐心和信心。
3、关心每一个学生,并教导学生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不以成绩论优差。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全班学生完全平等,没有“好生”、“差生”之说。在语文活动中,有意安排优生和后进生结双结对,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不受歧视、不被遗忘的感觉,去掉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4、交接班级时,新任教师和原任教师首先应该做好后进生的交接工作,以便达成共同教育的目的。
二、学习负担太重,学生过度疲劳,致使产生学习厌倦心理
如今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观。如“拖堂”现象严重,课外作业分量大,利用学生休息的时间进行名目繁多的培训、补课„„表面看这样做是对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损害儿童的心身健康,而且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厌倦学习,成为后进生。
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学到知识,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1.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起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上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在语文的各项比赛中,设计一些后进生能顺利完成的项目,让后进生首先参加,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有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2.尽量避免拖堂;课外作业要少而精,有典型性、代表性,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题海战术。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到学校班级的温暖。
三、师生关系紧张,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的思想影响,许多教师有意无意的与学生拉开距离,上课或与学生交谈表情严肃,语言冷淡,对后进生更是讽刺挖苦,这样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紧张、压抑。特别是后进生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对抗情绪。孩子无法赢得教师的赞许和认可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内驱力,其结果是令人遗憾的。
1.俗话说:“爱其师,信其道”,教师如果得到学生的爱戴,师生之间保持一份浓浓的情意,学生就会努力学习作为回报。2.教师要给予每位学生无限的爱,无限的期望,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多关怀、体谅,帮助他们解除因成绩差造成的心理负担。3.要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哪怕取得的是很少的成功,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这正是他们迈向大的成功的起点。4.教师要避免说些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话,如“你真笨!”“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等,要坚持正确引导、鼓励为主,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老师知道你一定能行。”“你真是好样的。”等,让这些孩子尝到成功的乐趣,解除失败的心理困扰,从而产生一种内驱的激励力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培养少数几个尖子生的时代已过去,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三篇:浅析高一数学学习障碍
进入高中,数学的难度会更大,解题会更复杂。因此,在开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会有一些高一新生很难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而且这种状况会随着学习的深入,出现两极分化,即能够适应的成绩会保持原有水平,不能适应的会一落千丈。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如何度过适应期呢?
原因之一是: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一)首先,初中教材偏重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相反高中教材对概念的定义就严谨严格得多了。如对函数的定义。初中教材中定义是: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而在高中教材中给出的函数的定义是:如果在某一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把x叫做自变量,把y叫做x的函数,也称y是因变量。高中教材中给出的定义,较之初中就更为严格,也更抽象。其次,初中教材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就是这样处理的。
(二)初中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机械性的印迹,而高中教材第一章就是抽象的集合语言和逻辑用语语言,后面还有函数语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能适应;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学习又是一个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学生学习障碍的客观原因。
原因之二是:高中思维的节奏较快,高一学生现有的学习方法,一时难以适应。
高中阶段思维方式向理性层次跃迁,与初中阶段相比要求大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常把许多问题的解决建立为统一固定的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证线段或角相等,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的模式有哪几种等等,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习惯于这种机械性的,封闭的,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势,科学、严谨、流畅的思维品质尚未完全开发,而高中数学知识要求在思维形式上产生变化,在灵活性、可拓展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是渐进的,高一学生较难在很短时间内就适应这种对思维能力高要求的突变。
谈谈怎样解决高一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障碍
一.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
二。提前学习高一内容,适应高中的学习。
同学们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提前学一下高一的知识,适应一下高一的学习。高一是基础,如果高一学不好,到高二就更难了。高一上册学习的集合和函数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很多学生高一第一学期上完了才知道如何学高中数学,再补习效果就不是很好
第四篇:初中生数学学习存在的主要障碍
初中生数学学习存在的主要障碍.依赖心理 .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急躁心理 .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
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 "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美国教育家“掌握学习法”的创始人布鲁姆认为:学习成绩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其实是不正常的,正常的状态应是大多数学生成绩好,成倒宝塔形.布鲁姆还认为,造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原因在于未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如果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包括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都可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基于这样的观点,他提出了“掌握学习法”,其核心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他坚信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策略,教学就可大面积丰收.可以这样说:学习成绩不是学习时间的函数,而是学习态度加学习方法的函数.
第五篇:影响高一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
影响高一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
根据现在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初中教学现状、高中规模的扩张等,我个人认为影响高一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因素有: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不够;心理准备不充分,心理承受力不强;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影响;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的强烈反差;高一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
(1)基础知识不扎实
初中教学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挤压新课学习时间,删减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考试不重要的内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初中对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的学习就感到恐惧,没有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
(2)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不够
初中教学不太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忽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渗透(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可以接受的),热衷于通过大量的练习模仿来掌握解题方法,如对初中二次函数的学习.
(3)心理准备不充分,心理承受力不强,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影响
初中学生通过升学考试跨入高中学习,特别是考入重点中学学习,他们是带着胜利的喜悦,满怀豪情、充满希望进入高中学习,希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大显身手,能够取得象初中考试中的高分成绩,另外,由于他们是初中的“优生”,时常得到老师关爱和称赞,是在鲜花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心理上具有自豪感和优越感,进入高中(尤其是重点中学),拔尖学生相对较集中,数学成绩不再占有绝
对优势,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优越感和自豪感得不到老师及时的呵护,从而自信心丧失,自卑感增强,还有一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初升高,经过一年(甚至几个月的努力)就能如愿以尝,进入高中后想先耍,最后再努力考大学,对高中学习的难度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加之当突然一遇到困难时,心理承受力又不够,所以,一进高中学习就感到很不适应,在数学学习上出现较大障碍.
(4)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方法的强烈反差
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普九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要求在不断地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就是现使用的试验修订本教材新增加了不少内容.加之高考的激烈竞争,高考试题命题方向的调整(由过去的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致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战略”性调整,赶教学进度,提前结束新课,争取复习时间,没有顾及到高一学生的接收水平.另外,高中数学教学重在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思维的培养训练,代替了初中的强化知识掌握和解题为主的培养训练,这种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这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5)高一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
各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各校都要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一大批新教师,他们多半都被安排到高一年级任教,由于他们对高中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体系、教学要求的安排了解不够深入,对高一新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不够,因此,教学上就难免出现高起点(一步到位高考)、跨度大,教学重、难点处理不当,即使是有“传、帮、带”,先听课后上课的安排要求,但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各班的班情不一样),“老”教师特有的表达亲和力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年青教师无法一时简单借用的,更何况现在的高一新生对年青教师首先就不信任,怀疑老师的水平和能力.另外,现在的高一新生还经常把高中教师与初三教师(集中了各校的优秀骨干教师)进行比较,多数学生认为高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甚至还不如他们的初三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些高一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对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