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小结: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模版)

时间:2019-05-12 06:5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小结: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小结: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模版)》。

第一篇:专题小结: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模版)

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活动和语言,利用真实的或替代的材料,以及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角色游戏深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在角色游戏的不同情境中,以角色身份进行交往与合作,展开游戏进程,在游戏过程中完成交流与合作,就成为了强化游戏的刺激,同样角色游戏的情境,各种角色的存在为幼儿提供了充足条件,丰富着交往与合作的内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交往的对象、环境、情境、目的、内容的多样化为其社会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五岁左右是幼儿交往的关键期,我们若能抓住这关键期,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我们以中班角色游戏为载体,围绕着如何增强幼儿的交往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进行了实践研究,形成了以下几个指导策略:

策略一:关注——观察为先、善于倾听

观察与倾听是教师掌握幼儿第一信息的途径,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的言行,站在幼儿的角度和立场观察、分析幼儿的活动,努力做到观察有目的、有重点。幼儿游戏中,教师观察的角度很多,但教师在观察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幼儿的实际交往与合作水平,根据观察目标将观察要点隐含于心中,力求观察有针对性、连续性、实效性,并根据观察内容不断调整教育策略,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持,满足幼儿的合作需求,推进交往与合作行为的产生。

中班期是幼儿角色游戏的高峰期,绝大多数的幼儿对扮演的角色怀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地投入,并能初步按所理解的角色职责去行动,开始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

因此,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中,我们的观察角度包括:1.合作交往的对象(和谁共同游戏、几个人合作、人员组合的形式、强强组合还是强弱组合等):2.角色游戏的内容(角色游戏是否有主题、使用了哪些游戏材料等);3.合作交往的方法(角色分工的明确性、协商的情况、相互交往的方式等);4.合作交往时的情绪(不同角色合作交往中的语言使用、游戏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游戏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等)。

在一次游戏中,一幼儿担任娃娃家的爸爸,一大早他就去菜场买了很多菜,回来洗净,装盆放于冰箱冷冻柜,回头对“妈妈”说:“我去上班了,待会儿你把菜烧烧好,中午我回来吃饭。”说完,他假装拿起包去上班了。然后他来到“医院”说:“我是医生,来看病吧。”他帮病人东看看,西摸摸,过了一会儿,他回到家,“饭菜烧好了吗?我肚子饿了,吃饭吧!”一系列的行为语言,“爸爸”扮演得非常形象逼真,基本能按自己所理解的角色职责去行动。

策略二:引发——适度介入、暗示引导

在游戏前教师要重视引导幼儿学习分工合作,可以通过谈话、讲述故事等形式,使小朋友懂得相互商量、合作才能使游戏玩得高兴。

中班幼儿的扮演角色的积极性很高,但他们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在角色扮演中,对角色的理解还肤浅,有时还会出现问题。例如扮演角色是中班角色游戏的中心环节,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中班期的游戏正是由小班个人单独游戏向小组或集体的多个游戏主题过渡的阶段,游戏中产生了相互交往的需要,也就很自然地产生了角色分配的矛盾。幼儿往往为了争当主要角色发生争吵;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在一起也会发生争吵,因为能力弱的幼儿也不甘心一直当配角。此刻,教师可以作为合作者、参与者加入到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点拨磨合”的作用,以协商者的口吻、建议者的态度、鼓励者的语言给予暗示或引导,还可以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表扬在协商中懂得谦让,能与他人合作的孩子,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协商、分配、合作的技能。

在指导幼儿游戏中,我们以平等的,大朋友的身份,不露声色地成为孩子们亲近的倍受孩子们欢迎的参加者,然后巧妙地进入游戏中,机智地引导游戏的过程,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劝告和建议,用动作与其交往,提高幼儿交往的技能,从而提高游戏水平。同时注意观察幼儿表现,并通过分析幼儿心理,了解幼儿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像有的孩子比较孤僻,不合群,教师就请活泼、大方的孩子带着他们参加较热闹的角色游戏,让他们扮演,能使自己性格有所改变的角色。对胆子小的,则请他与胆子大的一些孩子一起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其胆量,此外还利用角色游戏,使一些行为习惯不够好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改正缺点,使孩子们得到健康的发展,如诱导孩子关心“病人”,引导他们热情对待“顾客”等,使孩子们渐渐地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主动关心别人,逐步在游戏中加强幼儿间的合作、交往。

策略三:助推——挖掘潜能、推动激励

教师要深入游戏,通过提问、建议和参与活动,启迪幼儿的思维,使他们动脑筋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克服游戏的障碍。这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能力,也促进了游戏主题的深化。如,教师看到“菜场”中的物品摆得乱七八糟,菜场中的工作人员都自管自在卖菜。教师即以顾客的身份来到菜场,装着东找西找,就是不买东西。一个幼儿过来问:“你要买什么菜?”我说:“你们菜场里的东西怎么乱七八糟的,看起来一点也不清洁,我不想买了。”当场就有两个人过来收拾起来。

又一次,教师发现一名幼儿扮演精神病人到“医院”去,一进门就抢夺“大夫”的听诊器,把药片倒在地上,使“医院”一下子乱了起来。其它地方的工作人员都过来看,这时教师就以“妈妈”的身份出现说:“这是我的孩子,快给他打一针镇静剂吧!”大夫赶紧给他打了一针,休息了一会儿,游戏又继续进行了。

教师还要巧妙利用主题活动,帮助幼儿拓展游戏范围,激发幼儿的合作灵感。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注意到,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开展“我喜欢的玩具”主题活动时,老师建议幼儿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一件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是一个令幼儿流连忘返的游戏活动。活动开始,幼儿便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玩具的名称、玩具的功能以及玩法,幼儿相互讨论,气氛热烈,话语声滔滔不绝,约十多分钟后,大家相互交换玩具,幼儿在老师点拨引导下,相互结伴,兴致勃勃地玩起了“赛车”、“小医院”、“小商场”、“娃娃家”等游戏,充当的角色形象逼真。

角色游戏是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角色游戏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合作交往环境,虽然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交往的机会,但角色游戏中的情景更能刺激幼儿产生交往的需要,同时角色游戏的角色扮演更能满足幼儿的交往愿望。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游戏情景,幼儿必须用不同的语言、动作、像征物去适应,因而促使幼儿思维、想象、模仿能力的发展,独立、自主、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这样反复多次,交往的语言和动作,就会越来越多,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游戏中陶冶幼儿性格。

总之,孩子们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体验着成人的感受。这最初的体验,将对孩子们承担社会的真正角色有着深刻的意义。正确、规范的体验,能给他们以美好的启迪,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撒播下健康的幼芽,帮助他们在漫

长的人生道路上走出坚实的步伐。因此,教师应重视角色游戏中孩子们的最初体验,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未来社会、人生的美好,并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走向生活。通过以上措施,培养幼儿逐步学会交往的技能,建立和执行相应的游戏规则,使幼儿具有合作意识,在游戏中协调好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二篇: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方案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9月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东昌幼儿园丽苑部中二班 陶莉芳、尤晓霜

一.设计方案

(一)幼儿游戏现状分析

在上学年的游戏中,我观察到随着孩子们的游戏主题的展开,他们的游戏情节开始复杂起来,游戏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积累。孩子们的交往也摆脱了对现有游戏玩具的依赖,开始与同伴进行言语的交流。他们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游戏行为也形象具体起来。其次在每次游戏前孩子们也从原先挣抢角色到开始互相讨论、协商各自的角色,如孩子们会表示以换班的办法轮流担任角色,或是角色谦让给没做过的一方来做。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随着角色间交往的增多,孩子们产生了对于货币的需要,于是投入了货币及消费卡等游戏材料。

(二)新增游戏材料与环境准备 1游戏主题:河马医院 材料投放:听诊器、盐水袋 2.游戏主题:旺旺食品店

材料投放:薯条(幼儿自制)、收银机、货币、消费卡

(三)近阶段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乐意参加各种游戏,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幼儿对角色游戏玩法和规则的掌握,逐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3、鼓励幼儿积极动脑,能主动利用一些替代物进行游戏,并根据游戏自由想象活动的情节,对积极创造游戏情节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

(四)教师观察要点

1.在游戏开始前幼儿能否商量着决定自己的角色。2.幼儿能否以游戏行为和语言反应生活经验。

3.幼儿在交流时的语言是否完整。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二.游戏观察记录

(一)观察记录:

今天医院的“病人”怎么这么多呀。突然,一阵争执声,打破了和谐的气氛。“你拿错药了。”“没有,医生开的是咳嗽的药呀!我是按照医生开的药方拿药的。”我听到争吵声,赶快过去。只见刘婕和刘妤已争得面红耳赤。刘婕说刘妤拿错药了。我拿过药瓶子一看,确实是。原来是“药”的品种太多了,而“医生”只简单的在药方上作了记号,所以就出现情况了。我温和地问:“为什么会拿错药呢?”幼儿一听,马上讨论开了:“药太多了,医生开的药方没有写清药名。”“但医生不会写字呀?”“我们有很多字还不认识呢?”“那怎么办?”幼儿都把目光转向了我,我笑着说:“小朋友对字宝宝不认识,那我们可以用数字宝宝呀。”幼儿一听,个个欣喜万分,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而且刘妤还提议先给“药”分分家。于是,他们给“咳嗽药”的药柜贴上三角形符号,给“感冒药”的药柜贴上圆形符号,还给其他类型的药柜贴上正方形符号。分好后,又把每种药柜里的“药”编上序号,用“1.2.3.……”表示。这样,护士就不会拿错了。看着幼儿个个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不失时机地问:“那能不能告诉病人,药一天吃几次?一次多少颗呢?把它记录下来,行吗?”幼儿一听又开始忙开了…… 观察分析:

观察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尊重游戏的主体——幼儿。教师要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儿童的需要。活动调整:

观察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尊重游戏的主体——幼儿。教师要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儿童的需要。活动中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答案。师生互动、亲切融洽,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适时更换活动材料。

(二)观察记录: 旺旺食品店

我以顾客身份介入游戏,“我也想买这种面包,可以吗?”

“可以,请问你要多少呢?”服务员黄心宜不再理会之前的顾客,来招待新顾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客。

“我也要四个,和刚才那位顾客一样。请问需要多少钱呢?”

“嗯„„6块钱。”服务员思考了下回答。

“6元就可以了吗?可是我刚才好像听到那位顾客我我买了一样的东西,要80元呢!为什么呀?是不是他的东西比我的好呀?”教师问。

服务员郭杨熠马上解释说:“不是的不是的,是因为刚才涨价了。”

教师很意外服务员给出的答案:“怎么会突然涨价的呢?”

服务员有点语塞地说:“嗯„„就是因为„„那个„„东西都贵了。”看来服务员是理由充分,我便开始与峻峻爸爸沟通,“爸爸,你这个饼干是买给谁吃的呀?”

爸爸急忙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吃得,还有妈妈和阿姨一人一块。”

“真是位关心家人的好爸爸。”老师努力调整峻峻的心情,“那么你有没有把你买面包的理由告诉服务员呢?说不定他会愿意给你便宜一点。”

峻峻显然认同了老师的说法,马上迎到服务员面前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吃的,你可以便宜一点吗?”

服务员看看爸爸,再看看老师,略有不情愿地说:“好吧,就给你便宜一点吧,8块!”这时峻峻爸爸脸上露出了笑容,马上付钱买了东西走了。分析调整:

中班孩子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物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就会产生案例中这样的情况,有时幼儿往往会把一样东西的价钱定得很高。而两个孩子的分歧也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同一件物品价值的判断是不同的,这正是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顾客与服务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出现问题之后,孩子们开始脱离自己的角色,出现非角色的语言和行为。这正是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之一,角色意识还不是最稳固,遇到困难情境时可能就会脱离角色。所以我选择在这个时机介入游戏,并引导孩子重新回到角色中,并以自己的角色身份解决问题。

游戏当下的矛盾是解决了,但是其中的服务员最终还是感到有些不满的,可能她并没有完全认同这样的解决方法。

教师在游戏的交流分享中可以再来解决,利用集体的经验先来判断“80元是否贵了?”如果孩子们都觉得是合理的那么就没有去解决的必要,应该反过来做爸爸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的工作。而如果集体的经验都认为“80元贵了”那么用大家的经验来说服服务员来的更有效。

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幼儿的经验,不将孩子禁锢在成人的思想之中,认同他们的认知水平,让他们有了经验之后再向前推进。

第三篇:浅谈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上传

浅谈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灵活扮演各种角色,不失时机地给幼儿启发性的建议,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

一、细心观察,间接或直接参与幼儿游戏。

观察不仅能帮助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需要,更能使教师把握时机,有的放矢的指导幼儿游戏,从而扩展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

1.观察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如,幼儿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幼儿在玩什么?再现的是什么经验?

2.观察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

3.观察选择和操作材料的情况。选择了哪些材料?如何操作?有什么困难?

4.观察幼儿社会性水平。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是否能主动选择伙伴?是否能协调和同伴之间的关系?

5.观察幼儿的表征能力。是用模拟实物的玩具替代,还是替代物?或言语动作替代?玩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

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采取相应的指导方式。1.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

教师以游戏参加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这是创造性游戏的主要指导方式。

例如中班幼儿玩“小吃店”的角色游戏,大家都在忙着做点心,出现等客人来的现象,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加入,说:“你们今天有促销活动吗?这样幼儿开始画广告告诉顾客今天优惠的小吃。游戏得到了深层次发展。在隐性指导中,教师始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幼儿游戏,在不知不觉中指导幼儿游戏,这种方式也更易为幼儿所接受。2.以教师身份直接点拨的显性指导

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或当游戏中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时,有必要进行及时的直接的指导。如游戏中幼儿有过激的行为,有不安全的倾向,有遇到困难想退缩的表现或有了特殊的困难等等,都应该及时加以指导。

例如:教师看到一幼儿非常热衷于去“超市”买东西,手里拿着一大堆的东西还在跑来跑去,于是就直接提醒他:你的东西要掉了,是不是该找个袋子装一下?或者建议他去娃娃家做客,既可以处理他手里的东西,又可让他参与到更多的交往中。

二、根据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则以创造为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对中班幼儿的观察与指导:

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在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上,不管是规则上、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教师应针对中班幼儿的特点,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玩多种主题的游戏;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幼儿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游戏;通过讲评游戏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应的规范。

三、灵活运用评价方式。

1、评价内容:

评价的内容一般为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或者遇到困难时、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你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你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大家一起出主意吗? 为了使下次玩的更开心,你们还需要什么?怎么做?这样,孩子们既能与他人一起分享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同时又为下次游戏主题的深化做好了铺垫。但评价内容应随游戏的情况和内容灵活调整。

2、评价的形式和时机:

从评价形式看:可以是集中评价、小组评价、也可个别评价; 从评价时机看: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评价,也可以在游戏结束时评价; 从评价主体看: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幼儿自我评价。但评价的形式和时机也要随游戏的内容和需要灵活调整,如“点心店”的“大师傅”制作了新的“点心”,客人们怎样能够方便又快捷地了解呢?有的幼儿建议服务员向客人介绍,可客人那么多,服务

员根本忙不过来呀。这时,有幼儿想到了店里的“大菜单”,可以把新点心画下来贴到“大菜单”上,这样客人们就都看得到了。于是,“点心店”里多了一叠小纸片和水彩笔,幼儿可以随时推出自己的新式点心贴到“大菜单”上,还可以自己写上标价呢。

四、适时介入,促进游戏深入开展。

1、当游戏内容贫乏时,需要教师画龙点睛地启发、诱导,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游戏。

如幼儿在玩“点心店”游戏时,“客人”一般都是在店里吃东西,没有“客人”时他们也只是等待。这时,老师以“客人”的身份出现,点了几份“点心”,并表示有事马上就要离开,于是就引出了“打包”的情节,后来他们还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

2、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调节,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但“客人”非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争吵了起来。这时老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原来“娃娃家”有许多“客人”,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客人”听后说:“我等会儿再来”。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又顺利的开展下去了。

3、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介入指导,支持和鼓励幼儿解决困难。教师可以利用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非语言的手段介入指导。

如一幼儿在“医院”游戏中扮演医生。但是,当他拿起听诊器时就是不知怎么用。他用求助的眼神看着老师,老师用手势对他示范了一次,幼儿一下子明白了听诊器的用法,高兴地为病人检查起来。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的一种典型的游戏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一种综合性强的游戏方式。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适时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主题,增加游戏情节,促进角色交往,更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组织活动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第四篇:如何利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利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幼儿通过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的起点,它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机会,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增强他们在积极主动的交往中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能力,使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个性。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它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根据主题制定材料,角色行为不断产生

1、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

角色游戏的主题具有广泛性,如知识性方面、社会化方面等等都是角色游戏选择主题的源泉。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良好的交往行为。所以,角色游戏主题应确立在社会性方面。

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还应根据幼儿可理解水平,掌握主题的教育价值,提出角色游戏实施的方案。例如设计“逛公园”的角色游戏,首先对主题做一下分析。公园的布置结合家乡扬州的瘦西湖、个园等公园的著名景点,这个游戏活动是在幼儿已经对家乡景点有了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游戏中,幼儿能心情愉快、自主的活动,能积极反映他们所接触的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要求,身体力行地模仿成人的活动。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游戏中,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导游、游客、船娘、管理员、摄影师等,学会分工、谦让、分享、协作等行为规范。

2、角色游戏材料的准备

游戏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游戏的主要载体,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角色游戏的开展少不了游戏材料,幼儿通过对材料的使用、摆弄、操作,其感官不断受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等的刺激,从而推动思考、想象、探索、创造的发展。幼儿对材料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在价值,促使幼儿在对材料的利用,展开与材料的对话,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产生社会意识。

材料准备途径:一是以物代物,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这些废旧材料经过孩子的想象,可做他用。如老师收集一些废旧的吸管,这些吸管可以被孩子们用来做小吃店中串羊肉串。二是巧用教具。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用的教具,在角色游戏中也大有用场。如动物图片,小朋友在宠物医院中作为小动物床铺的标志。三是让幼儿参与制造各种玩具。幼儿自己制作玩具是游戏材料准备和利用的最重要的途径,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制造玩具和开展游戏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幼儿自己制造玩具这实际上是一个以物代物的再创造过程,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观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在制造玩具的过程中,幼儿还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游戏材料的准备,这样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另外,还可让每个孩子带1-2件玩具来幼儿园,这样不但丰富了游戏的材料,而且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懂得爱护别人的玩具,使他们心中有他人。

二、深入开展角色游戏,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1)、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行为技能。

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扮演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角色,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通过和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各种劳动者的行为技能,从而产生对劳动者的热爱,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辛苦。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学习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角色所承担的任务。通过体验游戏角色,让幼儿掌握了社会行为技能,也培养了幼儿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

在开展不同的游戏主题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对游戏内容的思考。如创设小吃店游戏时引导孩子讨论:“饭店中需要哪些人?哪些材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带领幼儿参观生活中的小吃店,了解小吃店里有营业员、服务员、厨师、收银员等不同的职业分工。大家一起制作收银机、美味可口的小菜、日用品的废旧材料等,积极创设小吃店的游戏情景。通过开展游戏,孩子们积极扮演各种角色,模仿他们的劳动;同时通过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收银员要保管好自己收来的钱财,还要根据货物的价钱计算顾客应付多少钱,顾客给钱后还要考虑是否要找零钱等工作……在游戏中,孩子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劳动者的社会活动进行反复体验后,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初步形成了各种劳动规则,并不断地在游戏中来“规范”角色游戏行为。在游戏中所学得的行为规范实质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因此,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加深了孩子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孩子不断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也使幼儿逐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积极参与游戏,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更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最重要途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在游戏中与同伴频繁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接受集体的支配、履行集体的共同义务、学会与人相处。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必须相互宽容、谦让才能保证一个集体的融合,于是幼儿在集体中开始学会理解。可以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也使游戏情节不断地发展,游戏行为更深入、具体。幼儿通过游戏,增加了交往的机会,也促使幼儿重新调整已有的观念去适应了解他人的观点,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了各种社会交往技巧,包括合作性与竞争性技巧。借助于游戏,幼儿的社会性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都要放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要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角色游戏基本上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社会生活是多元化的,因此游戏活动之间是相互牵引的,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之间都要发生一些关系:如大卖场里的人可以到理发店理发,可以到影剧院看电影;而作为理发店里的人也可以到大卖场里面买东西,这样彼此之间就发生互动了。另外每个游戏内容中也在互动:理发店里有理发师、顾客;顾客在理发过程中肯定会和理发师交流价位、发型等内容,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各尽其职。幼儿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反映客观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游戏中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体验,使幼儿互动起来,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着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体验交往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交往的内在动机。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主体性,更增强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和别人交往,掌握与人相处的各种技巧,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体验游戏过程,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添游戏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抓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良好时机进行讲评,从而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同时在每次游戏活动后,积极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玩游戏的情况,交流游戏中碰到的问题或收获,根据幼儿的问题大家讨论寻求游戏解决的方法。如有一次,大卖场里的“营业员”介绍说:“我们在玩的时候有一个顾客拿了一样水果,最后他竟然不要了,就随意的扔在蔬菜的那个区域,那我们该怎么办?”老师及时抓住了幼儿游戏中关注的问题,让孩子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增设一个理货员,这样碰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及时解决,马上将放错的物体放回原处。通过老师引导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幼儿游水平,促进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游戏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情景性。除此之外,我还会对一些错误的游戏行为进行及时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使孩子明确自己在游戏中不该做的一些事情,如有的角色出现一直离岗的现象,明显是不对的,就是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解决使孩子在下次玩的时候玩的更投入、更棒。

三、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1)、以幼儿的兴趣为热点,深入创设游戏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环境,以及实际生活经验,逐步点滴积累,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如:在一次参观东关街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周末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小吃:扬州炒饭、馄饨、饺子等等,另外还需要自助餐区,酒水自取区,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冷饮,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小小美食街”。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出现在“特色小吃”、“老街茶馆”和“超恒蛋糕屋”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深入到游戏角色中去,体验到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

2、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首先教师要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意愿,利用游戏科学性、合理性地教育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角色游戏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是孩子成长的平台,它为孩子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自主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在游戏体验中,幼儿学会了轮流、合作、分享、互助,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幼儿也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这样,游戏就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

3、以幼儿的表现为基点,大力推进游戏评价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 “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 “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在游戏中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规则,以及交往过程。因此,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来体验成人的生活继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进社会。

第五篇:浅论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而到了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特别喜欢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动和语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了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很受欢迎。

那么,什么是角色游戏呢? 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行动和语言,并且利用一些材料及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因为年龄特征的关系,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如在”娃娃家”,小班幼儿只能利用现有的玩具材料来摆弄:看到奶瓶就会给娃娃喂奶,看见条梗就会给娃娃喂饭。但中班幼儿就不同,进入角色的孩子们会想很多相似于成人在家庭中所做的事来模仿,从而进行游戏:如做妈妈的会很周到地整理好家里的事,再去买菜、烧饭,招待客人等;当娃娃病了还会打急救电话呢!做爸爸的还真在家像模像样的修电视机、煤气灶等。他们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是熟悉过的周围生活的人和事,他(她)们积累的经验印象越深刻,游戏反映也越自然逼真,角色行为也越形象具体。

其次,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目的性增强,主题趋于稳定。孩子们能依靠已有的思维,在进行主题活动前,就讨论、协商好各自的角色和任务|:如谁当妈妈?谁当爸爸?还会安排好妈妈、爸爸的任务,然后才开始游戏。但小班孩子就不能。他们只会想到什么玩什么,玩到哪里算哪里:如当“爸爸”的看到别人在做“驾驶员”时会毅然前去加入等。

再者,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所以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如有一次,几个孩子在“汽车站”游戏:有几位“乘客”上了车,先后买了票子,然后当中的一人当起“小偷”,他偷一位“女乘客”的包,于是大家一起来抓“他”,并把他制服,还让“驾驶员”“把他送到“派出所”,其间的几个角色还真扮演的逼真,看得出游戏时他们的投入程度,和对“汽车站”游戏规则的掌握程度。但小班的孩子在进行同样的游戏是肯定达不到这个程度的。

最后,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后的谈话积极主动。正因为中班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积极地投入到角色中去,所以,等到游戏结束后,他们对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各自担任角色的情况会积极地进行评议和争议。如当“汽车站”的游戏一结束,几个孩子就议论开了:“我这个小偷本领很大吧,你们几个人才把我给抓住”“下次我们再玩时弄个假手拷,这样更好玩”等等。

角色游戏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但我们也不否定:在幼儿游戏时还会经常地出现一些问题,使得游戏不能顺利地进行,因为角色游戏的需要和幼儿有限的能力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适宜地指导。

那么,如何来指导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学习分工合作,互相协商。

不难发现,在中班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孩子们最多的还是通过角色扮演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于是,自然地产生了角色分配的矛盾: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为了扮演某个角色而争得不可开交。这时,就非常需要教师地指导和引导,使他们明白各个角色所担当的重任及分工合作才能进行游戏的道理。因此,教师可在游戏前通过谈话、讲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来分工,让孩子们懂得互相协商、互相合作的重要。记得在《小兔乖乖》教学活动结束后,我把动物头饰放到了“表演区”。当时,我就想到孩子们在游戏时可能都会争当“兔妈妈”,因为在教学活动时,他们都要来表演“兔妈妈”,没人愿意当“大灰狼”。于是,我就在孩子们进行游戏前和他们进行了一次谈话。

教师:你们喜欢《小兔乖乖》中的谁? 幼儿:兔妈妈。

教师:还有吗? 幼儿:长耳朵

短尾巴, 红眼睛。

教师:为什么不喜欢大灰狼? 幼儿:因为它要吃小兔,太坏了, 因为它长得太难看了,还要吃小兔。

教师:是呀,大灰狼专门干坏事,的确太坏了,怪不得我们小朋友都不喜欢它。但是,如果我们来表演这个故事,没人当大会狼,我们能表演吗? 幼儿:不能。

教师“那怎么办? 幼儿:„„(都摇头,)教师:其实,我们只是表演,就像电视、电影里的演员们一样,不是表演坏人就变坏人了,只要演的成功都是好演员。同样,谁要是把大灰狼的凶狠样子表演出来了,还真算是好演员呢!通过这次谈话,我发现孩子们在进行故事表演时,角色分配的问题自然解决了,孩子们不在为没人当“大灰狼”而争论不已。相反,他们的游戏顺利进行了。

二:善于观察,个别引导。

幼儿在游戏时,教师不能无所事事,而要随时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善于观察每位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便通过游戏来改变其弱点、不良行为习惯等。我班的天瑜就是个很内向的男孩。每次游戏,都是别人拖着充当一些次要的角色。有一次,我发现他在“医院”里当病人,“高医生”在给他看病。于是,我进去,蹲下和他说:“我看你这位病人一直请“高医生”看病,肯定学到了“高医生”的一些本领,现在就当一回医生给我看看病吧”!在我半拖半拉之下,他终于当了一回“医生”。游戏结束后,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以后,我还多次创造机会让他担任重要角色慢慢地,他活跃了,每次游戏都能主动地参与,连他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真的变了。还有几次,在游戏时,总有孩子来“告状”:说辉辉总是去捣乱。原来,辉辉是个爱动的孩子,很调皮,在游戏时喜欢蹿来蹿去,因此,许多孩子见他来了,就不欢迎,甚至讨厌。于是,我就请他当起了“值勤警卫”,让他戴个军帽,并趁机告诉他:警卫要保证各个活动区的安全,发现有人闹事什么的,要制止。结果,他认真地干了起来,还真受到大家的欢迎。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时的观察和及时引导是何等的重要!三;适宜指导,发展情节。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积极性很高,但由于生活经验的有限,在游戏时对角色的理解还很肤浅,有时还会出现问题。如钓鱼的小猫见自己钓不到鱼便直接拿住鱼钩去钓;娃娃家来了几位男客人竟搓起麻将等。这时候需要我们教师及时以合作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游戏,在了解的基础上适时指导,以提高幼儿扮演的水平,从而丰富游戏的内容,促进游戏的健康发展和深入。记得有次游戏,“医院”里传来了吵闹声。原来,有位“病人”竟装做“精神病人”,在大吵大闹,还去抢“医生”的听筒。结果,其他区域的孩子都过来看。这时,我赶紧走进“医院”,对“医生”说:“他是我的孩子,又发神经了,我们给他打针“镇定剂”让他安静吧!”“医生”赶紧行动起来了。游戏又可以继续进行了。

教师能深入游戏,通过建议、参与,启迪了幼儿的思维,使他们动脑筋解决了游戏中碰到的问题,克服了游戏的障碍,也促进了游戏主题的深化,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角色游戏是以孩子为主体的自愿游戏,教师要随时把目标记在心里,并掌握好幼儿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引导,这样,游戏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

“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不是真正的老师。”相信,我们都愿做个会指导游戏的老师,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幼儿一起快乐游戏!

下载专题小结: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小结: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计划[小编整理]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计划 “” 中一班向家长开放角色游戏计划 活动目的: 1、 在教师帮助下,进一步完善游戏规则,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2、 让幼儿学会以物代物或一物多用地进行游戏,......

    如何利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5篇材料)

    如何利用角色游戏 促动 幼儿社会交往 水平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分享快乐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分享快乐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而角色游戏更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戏......

    中班角色游戏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中班角色游戏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幼儿主体性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3—6岁幼儿的意志发展、自我意识发展方面来看,幼儿期已具有培养主体性的可能。角色游......

    如何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有效讲评

    如何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有效讲评 摘要:教师及时发现游戏中的问题,采用由点及面、粗中求细、投幼儿所好的策略,切实有效地和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提高幼儿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序言: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并且提出:“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的原则。这是对儿童游戏这一普遍......

    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着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

    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的起点,它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机会,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