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团队综述
根据查阅了近四年(2007、08、09、10)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涉及的是四门课以及哲学、政治学课程,其中2007年1个,2008年8个、2009年6个、2010年13个。对于其中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有新意的作了如下整理供参考。
2007年度
1、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组教学团队
课程组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组负责人、各门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督导组三个层次相结合的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使得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多年来,课程组整体教学效果优良。
下大力气培养与引进优秀青年骨干,是一个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些年,充分利用学校“骨干人才支持计划”、“骨干人才派出计划”等,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近三年以来,现有的近50位教师中有20位青年教师在国外大学进修和工作3个月以上,有50多人次短期出国(出境)从事高访、合作研究和参加会议。积极鼓励没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近些年来有7位教师在本校或外校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近几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加大吸纳校外优秀青年人才的力度,共引进10人。专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组,督导组四位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好、有责任感的老教授,经常深入青年教师的课堂,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2008年度
1、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改革特色鲜明。团队建设高举“一面旗帜”,即“追求真善美,塑造和谐人”;做到“两个整合”,即“优质师资的专兼整合、内外整合”;打造“三个特征”,即专业的“综合性、人文性、复合性”特色;建构“四为体系”,即“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课程体系;创设“五型课堂”,即“自主课堂、互动课堂、能力课堂、智慧课堂、和谐课堂”;强化“六实环节”,即“实务驱动、实例破题、实验创新、实训生巧、实习锻炼、实岗拓展”的六个实践环节。
人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确立“三以一建设”的发展目标:即以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为宗旨,以解决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为目标,建设具有合作创新精神、人文特色鲜明并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2、复旦大学哲学专业基础教学团队
本团队成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强有力的科研能力确保了教学上的高水准。哲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不仅实现了同一门课程开设平行班,由多位教授主讲的基本格局,同时实现了每一门课程的梯队系列,着重培养青年教师。团队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上进行传帮带,通过随堂听讲,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青年教师不仅在科研上迅速上手,而且在教学上能够确立自己的位置。
二、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强调国际化的视野和培养。每年这些青年教师都会有出国机会,去国外一流大学进修相关的课程。所有这些青年教师都有出国进修的经历,有的还出去了不止一次。
三、在原有这些哲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相应的双语课程和全英语课程,比如张双利老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郭晓东老师的“中国古代思想”、徐英瑾老师的“现代西方哲学”、孙小玲老师的“伦理学导论”、刘平老师的“基督教哲学”。
四、组织青年教师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特别是参与重要教材的编撰工作,在”西方哲学史”(10卷本)、”中国古代哲学史”等教材上,青年教师参与了大量的工作,经受了锻炼,也为学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形成了一支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中心的、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2007年才开始开设的新课程。开设之时,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任课教师缺少的困难。另一方面,我校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又是在全国享有声誉、实力很强的学科。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打破专业与系所限制,从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和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课部抽调老师,组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4、南开大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策教学团队
团队有稳定的例会制度(每月一次)、集体学习制度(每月一次)、重要文献传阅机制,并印有用于对外对内联系的《工作简报》(参见附件)。具体而言,团队工作的主要特色是: 第一,重视教学基本功,以教学求生存,以科研促发展。团队成员都是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在教学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团队成员坚持“以教学立足”的信念,普遍认识到只有搞好教学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此基础上,与优秀的科研工作相结合,才能成为学有所长、特色突出的学者。
团队设置特色:A.有若干个能力比较突出、有一定学术地位的带头人。B.团队结构合理,具备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C.纪律严格、制度规范。团队带头人以身作则,要求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团队成员以老带新、相互提醒、共同进步;团队建立了月例会制度、集体学习制度、课题共同攻关制度等。通过严明的纪律和规范的制度,团队成员可以尽量缩短成材周期。
5、武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团队设置特色:发挥优势,融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科研基地为一体,全方位打造教学团队。(1)以国家级教学名师为带头人,领衔进行团队建设。(2)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基础进行建设,起点高,优势明显。(3)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依托进行建设,团队成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个二级学科的学科点成员相一致,博士生导师为骨干,教授为中坚力量;学术骨干与教学骨干相一致,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4)以国家级教学、科研基地为支撑进行建设,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基础。(5)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合理、优化配置。(6)团队课程组成员实行准入制度;各课程组成员实行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制度,每个成员均实行一“课”(即4门课程中的某一门课)为主,兼授多“课”(即4门课程中的其他课程),优势互补,融会贯通,全面发展。
2009年度
1、安徽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
安徽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其设置既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要求的“共色”,又具有我校鲜明“特色”。这种“特色”可概括为:发挥我校学科和课程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力度,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国家级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为一体,全方位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锐意进取的教学团队。团队为学院许多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导师由教授担任,采取“一帮一”形式,对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素质进行全面指导与考核,每学年进行总结并拟定指导计划、提出建设性意见。青年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需要先跟在导师后面听课,待写出完整的备课笔记和教案,并经试讲合格后,才允许独立承担教学任务。青年教师在导师指导下,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研或科研论文并力争公开发表,两年内申报学院、学校或以上科研课题1项,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2、吉林大学政治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团队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立了“多层次协同教学”的新模式。我们将“政治学原理”课程的常规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作为基础性教学的概念和原理讲授,一是作为研究性教学的专题讲座。基础性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时间长、内容琐细,这个层次的工作主要由青年教师承担;研究性教学需要对学科前沿的敏锐把握和对学术思想的深刻领悟,这项工作由课程负责人承担。
实行教学团队的开放战略。为了保持政治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团队的活力和创造力,我们制定了团队的全方位开放战略,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和举办学术会议的方式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掌握国际学术发展的动态和前沿问题,并注重把学术交流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内容,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锻造了一支“立场稳、学风正、水平高、研究型”的教学团队。
构建了一套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我们的具体作法是:(1)强化内部管理与外聘教学督导的统一。(2)强化同行专家听课制度。(3)认真关注学生对课程质量的测评结果。
2010年度
1、福建农林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
团队为全面提升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积极探索并建立了良好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一是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坚持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定期研究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学生思想认识中的热点疑点问题,推行骨干教师带课、评选精彩一课、开展学生评课,采取多种措施建立起努力确保和不断提升教材质量、教参质量、备课质量、课件质量、案例质量、课堂授课质量、课堂讨论质量、课后辅导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教学网页质量、考试考查质量等的机制,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二是教学改革动力机制。不断跟踪理论创新的新进展,跟踪社会建设的新发展,跟踪学术研究的新动态,跟踪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跟踪中央理论武装的新要求,跟踪国际形势的新变幻,跟踪学生思想的新热点,认真研究课程教学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办法来讲科学的理论,形成不断推动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三是激励奖惩机制。通过“三评估”,即专家评估、同行评估、学生评估;“三总结”,即期中教学总结、期末教学总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总结;“三比赛”,即优质课比赛、精彩一课比赛、教学课件比赛;“三立项”,即教改研究立项、应急课题研究立项、省社科基金自筹项目立项等,来激发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四是作用发挥机制。激励团队成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问题,先解决好自身思想认识问题,并努力引导学生做到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能够把理论教学转化为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具体行动,使理论教学发挥育人的具体作用。
团队努力的目标是教学水平高、科研实力强、育人效果好、能形成合力。
2、复旦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把拓宽知识面作为研究的重点,逐步形成了能够很好胜任新课程教学的一支教学团队。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在改革和建设过程中特别注意教学队伍建设和年轻教师的培养,使年轻教师成为教学的骨干,形成了稳定的教学队伍。
在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团队成员的逐步更新,采用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每位新教师都要严格地经过听课辅导、实习试讲和正式主讲的过程。
3、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建立和逐步完善教学团队的内部合作机制为起点,以教学工作中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为基础,以提高整个教学团队教学水平为目标,打造高水平、有能力、有影响的教学队伍。在多年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以中青年骨干为基础的教学队伍。团队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优良的合作传统和科学的梯队结构,团队成员的年龄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并充分发挥团队自身的能力,不断地促进和激励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持续提高。
4、江西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按课程教学要求合理配置教学团队力量。中国近现代史作为基础性专业必修课程,一是特别重要,二是教学工作量大,因此要求教学团队所有教师都能够承担这门课程。为合理配置教学力量和安排教学任务,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我们把团队教师按职称、年龄等均衡地分为两组。
建立实践性双师型教学团队。本团队与江西省博物馆、档案馆、瑞金、井冈山、南昌起义纪念馆等江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了教学基地。结合帮助这些单位整理、开发史料,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结合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开展科学研究,增强师生的科学能力;结合课程教学实践,通过实地参观访问调查,加强师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老师的授课能力和教学效果。经常的田野调查和频繁的老区走访极大充实了学生阅历,在户外实践中深化了课堂教学。
第二篇:团队教学
一.含义:教学团队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可以增进学校各方面的协作和整体能力,有效地提高组织效率。团队是指一定的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与群体不同,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是团队,以任务为导向,拥有共同的行为目标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构成团体的本质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就是要在教学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学团队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可以增进学校各方面的协作和整体能力,有效地提高组织效率。实际上,就高校教学而言,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等都需要教师的团体合作,单靠教师个人是难以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人们过分强调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绩效考评和激励制度主要以教师个人为基础,教学团队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建设以任务为导向的高绩效教学团队,对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教学团队必须承诺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完成规定的目标任务,要完成最低建设条件并能成功冲刺相应目标。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整个学校上水平、上档次的必要保证。如果一个学科中没能建成与教学和科研相适应的教学团队,没能将学科中的教师凝聚在最佳学术方向上,没有学术造诣深、学术道德良好、能团结本学科教师的带头人,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学科是难以发挥重要作用的。只有以合理的规划来提升教学团队的水平,学科建设才能落到实处。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学团队为例。该团队不仅在教学中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同时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积极而富有意义的工作。2005年,以化工原理团队的主要教师为支撑,成功申请成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品牌建设专业,极大地促进了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科学研究方面,尤其是在清洁燃料技术开发中,充分发挥了教学团队在科学研究中的骨干作用,团队的成员结合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石化行业发展特点,在能源、燃料、环保、催化剂材料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该团队以其研究方向明确、特色突出、成果显著等特点而跻身于“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的第一批学术创新团队行列,并获得连续三年的经费资助,这对学科建设和教师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对于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智力保障作用。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继高等数学、物理化学课程之后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它在化工类专业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中承担着培养学生具有工程科学和技术知识及能力的双重教育任务,即化工原理课程强调培养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实验技能及设计能力等综合能力,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化工原理精品课程后续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以及认识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拓展,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建设成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对于推进课程的后续建设、推动学校产学研合作办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化工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表明,通过抓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精品课程的第1页
共5页
后续建设,使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有较大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认识实习及专业实习的过程中也明显加强。同时,通过抓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如课程的网络建设、课程的教材建设、课程的实习基地建设等都得到了具体落实,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实验室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教学团队建设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确实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3、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并加深,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教学系统、即使是一门课程,也会变得非常复杂。形势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树立专业发展的意识,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断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航者、未来发展的预测者、信息资源的整合者和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教学团队的组建为所有教师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搭建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调研或参加学术会议,还可以通过课程网站及教育在线等途径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教学团队的组建让教师们在合作性的团队工作中品尝到人生的愉悦和工作的快乐,将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和谐一致,使学校成为发挥教师智慧和创造力的舞台。
4、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教学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强调的是团队成员在工作中的配合与协作。从效率的角度看,团队可以通过内部的整合在成员之间实现人才培养技巧与经验的互补,这为分层次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化工原理教学团队由于吸收了青年教师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为团队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共享,教师相互配合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5..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任何一个教学系统,即使是一门课程,也会变得非常复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树立专业发展的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使自己在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断发展,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航者、学生未来发展的预测者、信息资源的整合者和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6.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强调的是团人成员在工作中的配合与协作。从效率的角度看,团队可以通过内部的沟通、整合,其成员之间可以互补技巧与经验,这样广泛的技七和知识的结合,使得团队能够应付多方面的挑战。现代学校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行政管理领域,都不仅靠个人的力量所能成就的,而是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依靠群体的合作、相互信任、团结协作,才能有效达成目的。教学团队能大大扩展团队领导人的辐射作用,形成综合实力,有效促进课程系统的优化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没有团队,教师个人的能力就成为了影响一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启发、补充和激励,不仅可以导致更高的个人效能,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间更积极的人际关系,创造一种新生人、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此外,对于参与团队的教师来讲,教学团队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方式。通过团队成员共同工作,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特别是有利于培养教师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技巧。显然,这一切都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
三.如何建设?要建设高绩效的教学团队,激励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智慧和潜能、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通过建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培育团结协作创设的团队精神,同时采取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方式,以促进整个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转。
1.树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有效的团队具有一个大家都渴望追求且有意义的目标,它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动力,让团队成员愿意为它贡献力量。为此学校管理者要
第2页
共5页
注意了解团队成员的期望和追求,并通过设立共同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大家的共同意识。
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是指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简言之就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共同愿景”是在人信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它说明了团队之所以存在的主观原因。明确界定的、有意义的共同目标则是共同愿景在高校组织客观环境中的具体化,能确定团队的基调和奋斗志向,能树立团队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在教师团队内部形成广泛的协同和良好的沟通。因此,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中短期的建设目标。通过与学院(系部)的协商,教学团队确定学期与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任务,并注意有、在工作中为教师团队设置不同层次的挑战性目标。在教师个人发展方面,应对不同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以保证教师发展的分类分层推进。如有的学校对于新教师制定了“一、三、五、八”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明确提出新教师一年入门、三年上路、五年成骨干、八年出成果的目标。对于中年教师不断向他们压担子,提供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交流与发展机会,促使他们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对于老年教师,要统分利用他们所具有的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让他们带动和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并鼓励和支持他们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这样,青年教师在成长中产生了归属感,中年教师在收获中产生了成就感,老年教师在自豪中产生了满足感,因而都能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不断做出努力与奉献。
2.培育团队精神
建设教学团队,就是要建设一支富有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在这样的教师队伍中,每一位教师乐于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乐于将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经验与其他教师共享,彼此之间通过充分的相互交流,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知识涨验几何级数快速增长。同时,在团队精神的激励下,每一位教师的主体精神得到有效地发挥,团结协作与自律自强的良好品行也能得到充分的提升。那么,如何培育团队精神呢。
(1)创建互信的环境
信任是合作的开始,也是团队管理的基础。一个不能相互信任的团队,是一支没有凝聚力的团队,也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团队,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以信任为前提。要形成团队成员彼此间的信任,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一个先进的团队应在人员管理和奖惩措施等方面都制定比较完备的制度,这些制度充分体现着公平原则,只要严格落实这些制度,就能满足团队成员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起到公平的激励作用。2)充分授权。所谓授权就是将权力分满腔热情给其人人以完成特定任务。一方面,授权不权减少管理者日常工作的压力和时间,同时也为教师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使教师能够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授权可以使团队成员意识到领导对他们的信任。可以说信任是授权的基础,授权是信任的具体体现。3)有效沟通。沟通是团队精神的精合剂。有效的沟通能及时消除人们之间的分岐和误会,促进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因此畅通的沟通渠道和频繁的信息交流,对于团队建设而言是非常重要。
(2)保持团队适度规模
一般而言,高效的团队规模都比较小,通堂不超过12个人。这是因为,成员太多时,往往会导致交流不充分,团队内容风气出现小群体,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互相信赖感,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凝聚力。(3)合理配备和组合团队成员
形成团队的成员在年龄性格和能力上要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人们在年龄、性格和能力方面都存在差异,我们不能对一个人求全责备,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配备和组合使团队成员的缺点得到弥补,而同时又使他们的优点得到张扬,这也正是团队的意义所在。
3.选择合适的团队负责人
现代领导学认为,领导者的权力分为五种类型:法定权、强制权、奖惩权、专长权、个人影响权。其中,法定权、强制权和奖惩权属于法统权,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属于统御权。一般而言,法统权是相对稳定的,而统御权是变化的、因人而异的。对于团队领导者来说,他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法定权、强制权、奖惩权,更应具有较强的专长权及个人影响权。专长权是由领导者的业务知识、相关经验和解决实际总是的能力所决定的,个人影响权则由领导者自身人格魅力所决定。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应该由创新意识
第3页
共5页
强,教学效果好,对本科教学有经验、有研究的主讲教师担任。除了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外,他还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1)诚信
信任是人们协作的前提。要赢得团队成员的信任,领导者本身必须诚实、可信赖。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获得他人的信任,取决于以下五方面:1)正直:诚实、可信赖;2)能力:具有处理技术总是和人际关系的技能;3)一贯性:行为的可预测性;4)忠实:愿意为别人维护和保全面子;5)开放:愿意和别人自由地分享观点和价值。这五方面的重要性顺序是:正直、能力、忠实、一贯、开放。
(2)自信
古人云:“自知者明、自信者强”。自信是人格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领导者要敢于和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3)亲和力
领导者应当善于降低自己与下属的心理距离,使下属觉得自己平易近人。亲和力有利于领导者和下属的及时和有效沟通,为领导者正确作出各种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4.建立团队导向的绩交评价和奖酬体系
传统的个人绩效评价、个人激励等制度不利于高效教学教学团队的建设。因此,除了根据教师个体的教学业绩进行考评和奖励之外,学校还应该考虑采用基于团体的绩效评价和奖励方式,实行团队激励。例如,可以实行“岗位实绩管理”,将教师的薪酬分配与岗位绩效直接挂钩。在教学团队中承担什么岗,创造什么业绩,就拿什么津贴,岗位业绩变了则薪酬随之变化。实行“岗位实陋管理”,其目的在于鼓励教师在整个教学团队中多做贡献,使绩效津贴逐步成为教师收入的主要部分。只有将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考和团队层面的绩效考评相结合,并根据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以业绩为核心,以同行认可为重要指标,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考评指标体系,通过把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绩效考评激励制度,才能实现对团队成员和整个教学团队的有效激励。
四、教学团队组建原则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五.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第4页
共5页
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与培养;
3. 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规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 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6.积极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 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7. 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 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六.优势:
1.整合教师资源,发挥群体优势,构建合作式教学模式 2.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互动式课堂教学
3.团队教学给每个教师成员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在其他团队成员帮助下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积累了有益的教学经验;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使得教师设计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到课程教学中来。教师团队能够经常在一起探讨课程专题中的问题,授课前已经达成了学术上的共识,从而在教学中理论层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教学讨论也加深教师间的友谊,并且搭建了不同学术背景成员间合作的桥梁,帮助克服了学术隔离;教学讨论也激发了思考,并能发觉到值得科学研究的地方,也促进了相关研究工作。团队教学不但增加解决问题学生学习不努力的概率,而且增加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间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见解,提出新方法,挑战新思想。他们能够相互学习新的观点、见解、技术和价值观。
第5页
共5页
第三篇:教学团队汇报材料
省级教学团队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年10月,我院园林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这是学院多年来重视内涵建设和各级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团队向多年来给予支持与帮助的各位领导、有关部门和兄弟学院致以衷心感谢。现就团队建设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该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25人,其中来自行业企业的的技术人员12人。团队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
一、专业内涵建设是基础
园林技术专业是我院成立最早的传统专业,该专业设立至今,一直致力于专业内涵建设,并取得了大量成果:
1、以课程建设为先导: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植物与植物生理》和《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被评为国家精品课,《无土栽培技术》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土壤与植物营养》及《园林植物生产》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
该专业学生参加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上海种业杯”农业职业技能大赛获艺术插花、CAD园林设计二等奖;参加首届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技能大赛获植物组培组二等奖,山东省赛区二等奖第一名;毕业生专升本率位于全院前列,其中王青同学硕士毕业后,2010年10月被国家公派留学至德国吉森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任增凯、万菲两名同学硕士毕业,去年双双考入公务员;刘晓香同学被评为滨州市首届十佳园林职工。
园林技术专业被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二、教育教学改革是核心
一是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联合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了园林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与山东济青高速公路绿化公司、滨州市农业局、滨州市园林处、山东东方花卉有限公司等建立了10余家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基地。
二是构建了基于素质与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花卉园艺工、绿化工等职业资格标准、企业生产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课程体系,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种苗繁育、植物栽培管理养护、绿化工程施工和绿化规划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推行“多证书”制度,以证代考,技能鉴定与学习内容融合,以技能证书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学习的成效。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引入园林绿化、组织培养、种苗生产等真实项目,实施“项目导向、分层次教学”,结合专兼职教师的校企互动教学和在行业、企业顶岗实习强化园林技术专业文化的建设。创新了“走出教室练,进入项目干,跟着企业走,随着季节转”的教学特色。
三、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是重视青年教师培养,抓好“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技术、练技能,全面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先后派出十多人次赴企业学习新技术,做到走进现场、零距离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获取各类技术等级或资格证书。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学历和国内外访学,提高理论水平。
二是重视发挥老教师,包括离退休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行一对一帮扶培养,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备课、授课计划编制及教材编写等,使教师在教学基本环节的把握上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聘请离退休的惠玉坤、李在峰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在绿化工地和现场帮助提高技能,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提高。
三是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技能,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教学团队立足高职教育,密切与企业合作,主持完成了20余项应用性课题研究。定期组织各项服务活动,积极开展了“金钥匙”培训工程和农民工转移培训,服务新农村建设;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员工开展园林栽培技术、组织培养、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承担花卉园艺工、园林绿化工、植保工等工种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到一线与企业专家合作攻关,解决技术难题;以服务滨州“园林类产业链”为目的,不断搜集整理与滨州密切相关的园林类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帮助。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以上为本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心得,希望能够和各位领导、老师交流探讨,共同提高。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教学团队介绍
教学团队介绍
许颂安,男,196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高级讲师。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原南通卫生学校)工作,从教28年。现任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基础部主任、基础德育党支部书记。讲授的课程包括:护理专业化学教学,药学、检验专业有机、无机化学教学。近年来,在《卫生职业教育》等杂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高等教学出版社和江苏科技出版社主编或参编了多本教材、教参和多媒体教学光盘;在校级课题“《化学》(基础版)配套电子演示文稿制作”中担任主持并按时结题。认真研究课程改革,参编的《化学》(医药卫生类、任副主编)教材被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批准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所教课程受到师生好评。
何雪雁,女,197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高级讲师。199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原南通卫生学校)工作,2005年获苏州大学无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从教17年,现任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化学教研组组长。讲授的课程包括:护理专业化学教学,药学、检验专业有机、无机化学,成人教育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近年来,在《卫生职业教育》等杂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高等教学出版社和江苏科技出版社参编了教参和多媒体教学光盘;参与校级课题“《化学》(基础版)配套电子演示文稿制作”。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所教课程受到师生好评。
秦树忠,男,1962年10月出生,农工党员,高级讲师。1985年毕业于南通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南通第二卫生学校工作,1994年并入南通体臣卫生学校。从教26年,现任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化学教师。讲授的课程包括:护理专业化学教学,药学、检验专业有机、无机化学。近年来,在《卫生职业教育》等杂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江苏科技出版社参编了教参和多媒体教学光盘;参与校级课题“《化学》(基础版)配套电子演示文稿制作”。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教课程受到师生好评。
范红梅,女,1972年3月出生,农工党员,硕士,高级讲师。1994年毕业于常州大学精细化工系。同年分配到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原南通卫生学校)工作,2005年获苏州大学无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从教16年,主要从事化学教学工作,讲授的课程包括:护理专业化学教学,药学专业有机、无机化学。近年来,在大学学报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江苏科技出版社参编了教材和多媒体教学光盘;参与校级课题“《化学》(基础版)配套电子演示文稿制作”。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所教课程受到师生好评。
江玉,女,1972年3月出生,本科,高级讲师。1993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工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南通醋酸化工有限公司从事新产品研发工作,1999年取得工程师技术职称。2005年调入南通体臣卫生学校,主要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现任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基础部教学秘书。先后在《卫生职业教育》、《职业技术》等多本杂志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并参编了《化学》(医药卫生类)配套光盘等公开出版的教材,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邵天琦,女,1974年12月出生,本科,实验师。1994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工程专业。同年分配到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工作。2003年获南通大学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从教16年,主要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讲授的课程包括:护理专业化学教学,药学专业有机、无机化学。近年来,在《》等多本杂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江苏科技出版社参编了教材和多媒体教学光盘;参与校级课题“《化学》(基础版)配套电子演示文稿制作”。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所教课程受到师生好评。
第五篇:教学团队新闻稿
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确定为第三批广州市属高校教学团队
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公示第三批广州市属高校教学团队遴选结果的通知》(穗教高教〔2014〕17号),我院石化工程系以谢鹏波主任为带头人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了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组评审,被确定为第三批广州市属高校教学团队。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主要担任我院应用化工专业群(包括油气储运技术、化工电气自动化和化工设备维修)的教学工作,近几年来,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现有专任教师16人, 企业兼职教师13名,形成了结构合理、数量适当、专兼结合的优良素质“双师”团队。
教务处 李书光
2014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