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的和意义
(一)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专业(课程)教学队伍。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构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团结协作的优秀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利用专业教学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学校社会声誉。
二、遴选条件
(一)团队及组成。根据各专业(课程)的具体情况,以系(教研室)、研究所、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专业或课程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教学团队成员职称和年龄结构要求:以单一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不少于1名,或副教授不少于3名;教学团队具有较好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团队主
2目,并有相应的教学成果。
(三)开展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人员,特别要重视团队内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建设期内,须有2名以上团队成员实现学历(职称)提升计划。
(四)教学团队带头人应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努力提升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该团队所在专业或课程发挥核心作用,为本科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给予有力支撑。建设期内,团队须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以上(含2篇教学改革论文),并建设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
(五)探索建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我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五、经费支持
(一)经费配备标准:专业教学团队资助经费10万元。团队建设周期为三年。建设经费从学校教学专项经费中列支,按年度进行拨付,预留经费总额的30%作为终期奖励,经终期考核合格,终期奖励将全额拨付;终期考核不合格,将取消终期奖励及下一轮同类项目的申报资格。
(二)经费使用依据学校批准的经费资助额度团队列出经费预算开支,报所在院(系、部)进行论证、审核,并由所在院(系、部)负责人签字、盖章,上报教务处备案。
(三)建设经费的管理由团队负责人负责,经费使用按照《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六、管理及验收
(一)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按项目实施,实行项目管理,其项目建设由所在教学单位负责具体管理,学校依项目建设周期负责检查和验收。
(二)院(系、部)应高度重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落实相关责任人,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确保建设目标如期完成。
(三)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实行负责人责任制。团队负责人立项之后须提交《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施计划书》,并由所在院(系、部)进行论证、审核,院(系、部)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报教务处。
(四)各院(系、部)应定期组织自评和督促检查,对建设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学校不定期组织检查,对未能按计划建设的项目,学校提出整改意见;对未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项目,学校将取消经费支持及该专业(课程)所在系下一轮同类项目的申报资格,同时追究专业(课程)建设负责人的责任。
(五)建设期满后,专业(课程)教学团队须提交《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总结报告》,由学校组织教学工作委员会专家进行结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责令整改,直至追回建设经费。
(六)优先推荐校级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申报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团队立项。
七、附则
(一)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以往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各院(系、部)制订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篇:海南大学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讨论稿)
海南大学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讨论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学团队是指以教学名师、优秀教授为带头人,以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为主体,以系、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群)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业务组合。
第三条 教学团队作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织,其目的在于落实“质量工程”,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第四条 学校计划构建“三级”教学团队。即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将重点围绕通识教育课程(群)、专业主干教育课程(群)和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等)建设与组建。同时,根据学校财力,拟在省级教学团队中挑选部分优秀团队作为重点团队进行扶持建设。
第二章 建设原则、目标与职责
第五条 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准绳,以创新性和特色化建设为追求,大力推进相关方面的建设工作。
1.教学团队要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花大力气做好课程或课程群的建设、教学改革与创新、学术带头人与学科梯队建设、师德师风和团队精神建设、教学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教学水平和效果评价。
2.教学团队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中短期的建设目标,必须保持团队的相对稳定性,要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人才,不断充实团队的实力,确保教学团队的可持续性发展。重点教学团队尤其要求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和高标准的建设目标,瞄准国家教学团队标准,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有限度地分期建设,宁缺毋滥。
第六条 通过创建教学团队,形成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任务并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有效指导,进一步提升教师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为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并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特色专业和教学团队中具有某一方面的突破。
第七条 教学团队应切实履行如下职责: 1.更新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2.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3.组织规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4.加强科学研究与教学的结合,探讨研究性教学; 5.加强课程的教材和实验室的建设;
6.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实践、自主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 7.落实教师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8.组织申报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特色专业、教学团队、规划教材、教改项目及教学成果奖等。
第三章 申报与评选
第八条 教学团队以系或教研室为基础架构,各学院根据发展实际申报组建,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跨系或教研室、学院组建。
第九条 教学团队每年评选一次,重点教学团队每两年评选一次,主要从已有的省级教学团队中选拔产生。
第十条 申报时填写“海南大学教学团队推荐表”,经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审核后报教务处。
第十一条 学校教学委员会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与申报情况评选拟定候选名单,最后报学校党委会批准执行。
第四章 申报条件
第十二条 教学团队带头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高级职称,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为本科生授课,教学效果良好,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
2.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3.熟悉所在团队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系列课程的教育改革趋势,能指导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4.重点教学团队带头人同时还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获省级教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的前2名,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第1名;获国家精品课程的前2名,经省教育厅评审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第1名;
(2)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或省部自然基金(省级社会科学基金)2项。
第十三条 教学团队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要求:以单一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不少于2名;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或正高职称教师不少于1名;以课程群和系列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不少于3名,以专业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不少于5名。教学团队具有较好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团队主要成员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第十四条 团队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梯队建设等方面应有一定的基础和明确的思路与规划。
第五章 建设内容
第十五条 教学工作。承担本科教学工作,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
第十六条 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并把相应 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成果,组织申报各级教学研究项目和各级教学成果奖。
第十七条 课程建设。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等。组织申报各级精品课程、规划教材等。
第十八条 师资队伍。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人员,特别要重视团队内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培育各级教学名师。
第六章 项目管理
第十九条 教学团队设置团队带头人1名,实行带头人负责制,成员一般为5-8人,最多不超过10人,每年可据实际作适当微调。国家及重点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不兼任其他行政职务,并享受正处级待遇,团队其他成员岗位津贴分值增加一挡。重点教学团队在建设期结束后若不能进入国家教学团队,学校将不再给予资助,带头人及其成员一切待遇回归到正常水平。
第二十条 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按照《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的要求,立项第二年进行中期检查,第三年进行结题验收。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由教务处负责,教学团队建设由所在学院(系)负责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重点教学团队建设经费为20万元。立项后首期拨付5万元,中期检查合格后再拨付10万元,剩余经费待验收合格后一并拨付。验收不合格者限期整改,再次验收不合格即项目终止。经费实行专项管理,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制作使用计划,报教务处审核后送分管校领导批准执行。第二十二条 教学团队应在建设中期接受学校专家组进行评估检查(办法另定),对未能按既定计划建设的团队提出整改意见或取消经费支持。学校只考核团队的整体教学质量,并不针对成员个人进行考核,团队成员需要使用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时,统一以团队评价结果为准。
第二十三条 建设期满后,教学团队需提交《教学团队总结报告》,学校对资助团队的各项成果进行评估验收。
第二十四条 学校将创造条件向省、国家推荐高一层次教学团队。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三篇: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与培养;
3. 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规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
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6.积极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
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37. 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
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 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
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
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
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四篇:甘肃联合大学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讨论稿)
甘肃联合大学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甘肃省教育厅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等文件精神,加强我校教学团队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学团队是指以教学名师、教授为带头人,以副教授、讲师为主体,以院、系、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实习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群)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业务组合。
第三条 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四条 学校实施“三级”教学团队建设,即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同时,学校鼓励学院(系)自主组建和建设院(系)级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将重点围绕公共教育课程(群)、专业主干(大类)教育课程(群)和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等)建设。
第二章 建设要求与职责
第五条 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准绳,以创新性和特色化建设为追求,大力推进相关方面的建设工作。
⒈教学团队要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重点做好课程群或专业的建设、教学改革与创新、学术带头人与学科梯队建设、师德师风和团队精神建设、教学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教学水平和效果评价工作。
⒉教学团队要有中短期的建设目标、长远的发展规划,必须保持团队的相对稳定性,要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人才,不断充实团队的实力,确保教学团队的可持续性发展。⒊通过创建教学团队,形成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任务并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有效指导,提升教师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为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
第六条 教学团队应切实履行如下职责: ⒈更新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⒉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⒊组织规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⒋加强课程的教材和实验室的建设;
⒌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实践、自主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
⒍组织申报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成果奖,规划教材、教改项目等;
⒎落实教师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⒏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⒐培育各级教学名师。
第三章 申报与评选
第七条 校级教学团队评审条件
教学团队以院、系(教研室)为基础架构,各院、系根据本院(系)重点专业或特色专业发展实际申报组建,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跨院、系(教研室)组建。
㈠团队及组成
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专兼结合、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梯队建设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和明确的思路与规划。团队成员具有高尚的师德风范,优良的专业素质,勇于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教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谐合作,整体优势突显。
每一团队设带头人1名,成员一般为5-7人,至少1名来自相关行业或企业。每年可据实际作适当微调。
㈡团队带头人具备的条件:
⒈具备高级职称,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坚持为学生授课,教学效果良好,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
⒉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⒊熟悉所在团队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系列课程的改革趋势,能指导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㈢教学及科研工作
坚持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教学事故。
教学团队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承担过校级以上的科研项目,教学与科研相长,注重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转化。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承担过教改立项项目研究,发表一定数量的教研论文。
㈣教学成效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团队近三年来至少获得以下项目中的五项。
⒈校级及校级以上精品课程; ⒉校级及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 ⒊校级及校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
⒋校级及校级以上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⒌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⒍学生在省内外大赛(主要学科竞赛及其他重大赛事)中取得一等奖的指导教师;
⒎在省级刊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五篇以上;
⒏其他能反映团队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的奖励奖项; ⒐近三年来编写一部以上教材,且教材使用效果良好。
㈤社会服务。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第八条 校级教学团队申报程序 ⒈校级教学团队每两年评审一次,申报时间为当年5月20日前。⒉校级教学团队的申报采取团队申请和院(系)推荐相结合,由院(系)组织专家对申请团队进行评议,提出推荐意见和保障团队建设的措施上报学校,学校资格审查后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推荐团队进行评审。
⒊申报团队需填写《甘肃联合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申报书》,并上交主要教学研究与科研成果复印件、主要获奖证书复印件等支撑材料。
⒋申报材料必须真实。第九条 校级教学团队评审程序
⒈学校评审。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申报团队进行评审。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申报时的资料收集整理与核实等工作。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据评审指标体系和参评团队所报材料,结合近三年学生评教结果,投票评出校级教学团队。评选团队数允许少于既定名额,宁缺勿滥。
⒉初评结果公示。初评结果在校园网上公示,公示期一般为公布之日起一周内。对评审结果有异议者,可向校教学指导会办公室提交署实名的书面意见,申请复审。
⒊复议与最终教学团队认定。公示期内如无异议,经校长办公会审定后,由学校发文认定;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由教务处视情况报请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复评后,经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后由学校发文认定。
⒋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申报推荐从校级教学团队中遴选产生。
第四章 建设与管理
第十条 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1.师资队伍。重视教学队伍“双师”结构建设,能够有效吸引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导专业教师及时跟进一线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切实履行制度要求,帮助落实专业教师定期到相应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育人水平,重视师德教风建设,促进教师职业素质养成,带动形成良好的“传、帮、带”团队文化。
2.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我校办学定位,积极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与规律,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融入专业发展规划和课程改革的设计之中;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改 革,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
3.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参加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并把相应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成果,组织申报各级教学研究项目和各级教学成果奖。
4.课程建设。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等。编写先进、适用的高职特色教材;积极开展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课件、案例、实训实习项目、教学指导、习题题库、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申报各级精品课程、精品(规划)教材等。
5.建设期内团队每学期举行1次及以上公开课,开展1次以上教学改革研讨交流活动或相应社会服务。
第十一条
经费资助与管理
⒈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采取滚动建设。立项第二年进行中期检查,第三年进行验收。立项、中期检查、验收由教务处负责,所在院系负责团队建设的日常实施和管理。
⒉获批准的院级教学团队由团队带头人组织填写《甘肃联合大学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报教务处审查备案。
⒊建设期结束后,由团队带头人组织填写《甘肃联合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总结报告》,学校将根据团队的建设目标、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标志性成果等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确定是否续拨经费及续拨经费额度,考核不合格者限期整改。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撤消其称号,停止经费资助。
⒋学校对入选校级及校级以上教学团队的人员在国内外进修、岗位聘任、教学科研项目申报、各类人才培养计划选拔等方面给予重点推荐。
⒌团队建设总经费为每个团队为5万元,第一年为2万元,第二、三年根据中期检查情况和验收情况继续给予结余经费的资助。主要用于支持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参加校级以上教学团队评审等工作。
⒍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经费的使用实行团队带头人负责,教务处监管制度,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财务制度执行。⒎省级及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申报推荐从校级教学团队中产生。如获省级或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给予配套经费。
⒏校级教学团队的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计算为每个团队100分/年,按三年计算;校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量参照学校当年标准计酬。
⒐各学院要相应制定院级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第十二条第十三条
第五章 附则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本实施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研发部技术服务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研发部技术服务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技术服务团队是销售服务的辅助团队,是通过技术进行市场导购和企业促销的团队,另外,这支团队还要承担与本部门领导和销售部门领导、业务员、经销商及家人、养殖户群、竞争对手群等多重关系组合群的沟通性服务。因此,对这支团队的管理,不能采用管理销售团队的办法,主要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氛围营造
技术服务人员是市场一线人员,团队大学生多、年轻人多,又是几个月回差一次,单独工作时间长,回归聚拢时间短,情绪波动比较大,薪酬不稳定,跳槽频繁,所以都要求管理充分发挥缓冲作用。总之,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大家有一个倾诉委屈不满、调整心态、协调与各部门关系的空间。
技术人员回公司后主要以会议形式进行一线经验交流分享为主,同时给予充分自由活动的空间与时间,如逛街购物、处理个人问题、小范围交流、休息等。
二、职业规划(此团队从业人员晋升方向)
技术员→主任→经理(垂直升迁);
技术员→业务→升为业务经理(干得好的话);技术员→化验、研发、企划宣传、内部管理(转岗);
技术员→个人直营店(公司提供扶持政策);
如果员工还没有给自己定位,就要让他明白,积累不同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也是在为自己提升个人价值含金量,可以帮他们定一个1-3年的短期目标,引导他们在有限的时段内,主观上学到东西(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的沟通口才、自然地敬业习惯、相当的动脑动手能力等),客观上干好本职工作。
三、薪酬设计
技术服务人员薪酬主要由两方面组成:
1.基本工资:按业内现行的薪酬结构来分析,技术员基本工资多在1500-2000之间,实习期1500,转正后2000。
2.技术服务提成:按所服务地区销售额的3%提点。
四、制度管理
任务分解备案制——片区经理或销售经理填写技术员当月市场任务分解表并交人事部存档。
派出登记制——人事部根据片区任务分解表,登记技术人员的市场去向并管理出差签离和回归签到,会同请销假作为考勤依据。库存盘点制——技术员每月要盘点所在门市的产品库存,包括数量、品种和保质期等,使企业和个人都明了产品的市场状况,最好还要有业务员、经销商的签字。
电话查岗制——部门要不定期以电话的形式与技术员保持沟通联系,技术员要按规定时间以当地电话向研发部汇报当地市场情况。销量审核制——技术员的门市销量要经研发部、销售部、财务部门三级部门审核。
投稿奖励制——技术员的技术稿件被各级专业媒体发表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工作汇报制——技术员要按规定向部门经理汇报述职,包括当月典型病例、门市经营状况、库存盘点、病例笔记手册等。
培训考试制——每年一次培训并佐以考试,对考试成绩张榜公布,脱考和不及格的要进行补考。
辞职和请销假制——要提前一个月提出辞职申请,公司安排替岗人员方可离职,并与工资发放挂钩,不准擅自脱岗。
入职、调职、离职谈话制——尤其是技术员离职,要征询其对企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指出企业和员工双方的优缺点,解释误会等。对调动片区的要了解缘由,是因在原片区不适应不协调,还是自己想换环境,还是为扬长避短发挥强项等。
需要注意的是,制度不是冷硬的框框,在执行中要保持一定的伸缩弹性,操作点是人治与法制的适度平衡,对可能影响团队凝聚力的违规不能让步,如对违规离职的处罚,派出登记制度、培训考试制度、销量审核制度等。
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片区经理人的作用,技术团队组建之初、人数较多或片区管理尚不成熟时,应以部门管理为主,强化团队向心力,不要急于削弱部门职能;当技术队伍相对稳定、片区管理比较成熟时,就应向部门管理与片区化管理相结合来过渡,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片区化管理为主了,这时,部门任务可以分解给片区,部门职能可以相对弱化,工作内容也可以转为主抓技术培训。
研发部元福杰201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