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丽荣论文班主任总结
题目:爱心是构筑优秀班集体的桥梁
——班主任工作总结 类别:小学论文
单位:桂林市恭城县栗木小学 姓名:周丽荣
爱心是构筑优秀班集体桥梁
班主任工作总结
我于一九八七年九月开始任教,至今执教22年了。曾经担任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学生数少的有30人,多的66人。下面浅谈我任教工作中几点体会:
一、学习、钻研,提高认识,了解其性质和特点。
班主任工作即班级工作,它是整个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因此,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对学校的教导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无端地认为,当班主任就是管住学生,对于如何管,管些什么,有哪些职责,都是模糊的。通过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才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为了探讨和摸索工作方法,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我曾订购过《幼儿教育》,还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求教,把他们的经验、方法有机地灵活地在工作中实践、运用。使我逐步认识到了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以怎样的形象,树立怎样的威信管理好学生。俗话说:在其职,必谋其政。
二、我是怎样管理班级的
1、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一整套班规制度,实行德育量化管理。由于我任教的班主任工作都是面对低、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入小学,没有自控能力,该怎样约束自己,甚至有的学生连上厕所都不知道,这就需要班主任把耐心和爱心倾注在他们身上,及时发现问题和他们交谈帮
助他们。如:教一年级的一个班时,发现一个女同学经常不洗头发,每天脏兮兮的。看到这些后便去她家家访,发现她爸妈都去世了,留下她和70多岁的爷爷生活,经过了解后,便利用星期天的时间上她家帮她洗头发并耐心的教会她女孩子应如何讲究卫生,如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经过几次帮助,她变得不但爱干净了,还经常帮助一些比她小的同学,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成为老师的好助手,班级的好干部。
了解学生的工作,多数是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步执行的,它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事。班主任就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了解学生的道德品质。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制定班规,量化管理细则,实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一个班的班干,班主任用的好,就能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好助手。对于班干工作,不是班主任撒手不管,而是事事加以指导,鼓励他们大胆为班上服务。这就是由学生管理学生,化直接为间接关系。并针对个别特捣蛋的学生,结合他们的情况制定了德育量化实施细则并加以实施。
实行量化,无疑给班主任带来了许多麻烦,增加工作量。该如何实施呢?
(1)认真考察,选出有管理能力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成立班委会,再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工和培训。
(2)设考勤、学习、劳动、体育委员各负其责,班主任负责指导和思想工作。
(3)与学校少先队“量化”密切配合,开展活动,加强促进量化工作。
由于学校少先队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我班量化促进很大。如:“流动红旗”、“黑板报”、“手抄报”大多数是我班领先,经常得到校长表扬,这极大地鼓舞了全班学生,使他们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大大促进了班级转化工作。
三、谈谈我对班主任工作的粗浅体会。
班主任工作不是单纯的管理工作,它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它是贯穿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条红线。学生的发展如何对于班主任工作,就是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班主任工作是复杂多变的,不拘泥于某种形式,但又是“形散而神不散”,即宗旨和目标不变的。所以要教好书,育好人,不能忽视班主任工作以及对本职工作的认识。不能忽视对自己的认识和要求。要研究学生,首先要研究自己,因而要做到:
1、以身作则,具有奉献精神,敢做学生表率,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2、工作要有方式方法,不光要学生适应自己,也要自己适应学生,以学生为主,自己为导。
3、关心爱护学生,给学生以温暖,才能感化他们。
4、善于学习,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具备做班主任的必备条件。
5、有布置必有检查,言行一致。
6、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变化,了解学生特点。我们是小学教师,学生有很长的小学生生活。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使学生具备一定素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而这个职责不仅是看到学生的成绩,而是要看是否把德育工作放到首位,以德育促进其他几育的发展,这样才是一位合格的班主任。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总结2009(周丽君)
2009——2010学第一学期:
“心”字一线牵,家园更和谐
阳山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周丽君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是否能取得家长的配合,直接影响到班级工作的好坏。《幼儿教育》上曾有一句话这样说:“忽略了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教育。”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从而让有效的提高我们的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工作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热心交流,坚持不懈,得到家长支持。
在一个小小的班集体中,我们不仅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也要面对孩子身后形形色色的家长。每个家长因各自身份、素质不同,言行举止也各不相同。有性格开朗,积极主动的家长,他们会主动和老师攀谈、交流、配合,协助我们开展各种工作。也有性格内向,不苟言笑,比较被动的家长,他们往往来接送孩子时都是一本正经,拉着孩子就走,常留给我们老师一个匆匆的背影。我们班里婷婷爸爸就是如此,婷婷刚进我们班时他每次来接孩子总是满脸严肃,别说见了老师不主动打招呼,就算老师热情的上前攀谈,他仍是一张不变的“包公脸”,让你退避三舍。一旦遇到有事要找老师,这位家长不是直接和你老师交流,而是跟你写纸条让孩子交给你。记得婷婷刚来上幼儿园,因为是插班生,行为习惯比较差,我们老师把这一情况向家长反映,一是想了解婷婷在家的习惯,二是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一起合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结果几次交流,婷婷爸爸几乎不发言,每次只回应一句话:“哦,她在家还好了!”但没多久他就写了张纸条让婷婷带给我们,上面写的大体意思是:婷婷睡觉和吃饭可能有些不乖,希望老师要耐心对待、教育。刚开始我们几位老师心里都特别不舒服,我们的热情不仅换来的是一盆冷水,而且还如此的不理解我们的工作。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是不会放弃一个学生,同样也不会放弃一个家长。都说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即便家长的态度再冷谈,我都依然坚持热情地微笑地对待。对于婷婷爸爸的那张纸条,我没有直接用写纸条的方式回复他,因为我更希望以面对面形式和他交流,因此我在他来送孩子的时候直接找他解决问题,一次不成功不理解,再继续努力,一面将孩子在园的进步反馈给他,一面将孩子出现的问题婉转的传达。
时间和我的努力改变了一切,婷婷的爸爸逐渐地了解了我们的工作,知道了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付出,所以面对我时再也不是一张“包公脸”了,现在他来接送孩子是都会笑着和我们老师打招呼,幼儿园有什么活动都能积极的参与。我的热心也换取了他的支持。
二、细心关怀,言出必行,获取家长信任。
孩子在幼儿园时,我们会发现很多都是由老人带领的,这些爷爷奶奶们对自己的孙子孙女万般疼爱,照顾的无微不至。甚至他们害怕孩子放学路上会口渴,在来接孩子的时候,连水壶都会带上,而他们的家走到学校才十分钟的路。所以每次这些长辈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时,总会千叮嘱万嘱咐,“老师,睡觉时帮孩子盖一盖被子,我们家孩子睡相不好!”“老师,孩子热了请提醒他脱衣服。”“老师我们家孩子比较胆小,你要照顾一下。”他们生怕老师会疏忽了孩子,照顾不到自家的宝贝。对于家长这样的心态,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家中孩子就一个,个个都是宝,来到幼儿园有那么多的孩子,怎能不担心自己宝宝会被照顾不到呢?所以每次听到这些家长的“唠叨”,我依然会微笑倾听,细心记下家长的提醒,并且言出必行。因为如果家长的要求你没有做到,家长心中必会有疙瘩,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和家长对我们的支持。
三、耐心引导,经验相授,提升家长观念。
我们的家长们虽然有很多好的育儿经验,但是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比如我们班里这学期来了一个插班生,小女孩的父母都不在身边,由爷爷照顾她,所以爷爷非常疼爱她。一天她爷爷气冲冲的来告状,说是有小朋友欺负她孙女,并且对孙女说:“如果下次他再欺负你,你告诉我,我来把他的头拧下来,看他还敢不敢!”我们几位老师赶忙劝住他不要着急,先问清事情后在来解决。我边耐心地边劝他放心,边教育他: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很正常,作为家长不能当真或是冲动插手,这会使得矛盾加剧升级。即使孩子不对,犯了错,作为大人应该包容,毕竟孩子还小,是非观念还很模糊。在我们的劝说下这位爷爷才逐渐冷静,最后我们问清孩子事情的原由,只不过是孩子之间嬉戏玩耍时,不小心弄疼了小女孩,是我们的家长太过于紧张和保护孩子。很多家长都害怕自己孩子吃亏,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一些家长甚至会教唆孩子:“别人打你,你就要打还”。因此这时,我们教师就要用正确的教育观念,纠正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行为。
当然很多家长不会听你的三言两语就改变,因此在工作中,我不仅了解孩子的性格脾气,也要通过和家长交谈及孩子的讲述去了解每一位家长的性格脾气。然后分类管理,见到不同的家长讲不同的话,遇到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在和家长的交往中耐心引导,逐渐把正确的教育观念传递给家长,从而改变家长的观念。
要获取所有家长的信任、支持,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总会等到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的。用我们的热心、细心、耐心牵起家长的心,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而努力,让家园间更加和谐。
第三篇:理想(教案,张丽荣)
大杨树一中七年级(上)语文讲学稿(NO:06)
课题:《理想》
课型:新授
时间:2011.9 执笔:张丽荣
审核:初一语文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形象化的语言,理解诗歌的主旨。
使用说明
这首哲理诗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人是用哪些具体的形象来表达理想的内涵的,从具体的形象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上来理解诗人对人生理想的哲理性思考。
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一、自主学习
1、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诗人在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2、在这首诗中,诗人都将理想比作了什么?
3、本诗有意识地使用了一些反义词,请把它们找出来。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2)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3)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4)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2、根据原文填空。
(1)美丽的珍珠链。
(2)理想使你微笑地 ;理想使你倔强地。(3)给罪人新生,理想是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4)理想开花,;理想抽芽。
3、通过相关的资料收集并整理作者的相关情况。
(1)流沙河,原名______,_____代诗人。1957年因在《星星》诗刊上发表具有广泛影响的散文诗《草木篇》(五首)流沙河诗歌的突出特色在于: ①感情真挚而深厚。
②学识同诗情相结合,科学性同幻想相结合,构思奇巧,富于浪漫色彩。③注重吸收古典诗词、民歌和新诗的特点,追求诗的民族化和群众化。
(2)诗歌从表达方式上分为______诗、_______诗、_______诗。《理想》属于_______ 诗。这种诗表达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即哲思)。或者说,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通过诗的形式来表达。这类诗的第一要素不是哲理,而是诗。诗是形式,哲理是内容;诗是外衣,哲理是内核。这类诗具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象(具体的形像);二是含蓄、不露理。
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整体感知
《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的美、节奏的美、和谐的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2、朗读要求:
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二)研读课文
1、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2、小组合作朗读诗歌。
采用小组齐读,组内个别读的形式。人人参与,并注意配合。
(三)合作交流
1、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3、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有什么重大意义。
三、当堂检测
1、给下列词语注音
蜕()洗濯()玷污()船舶()脊梁()扒窃()诅咒()庸人()迸发()
碌碌终生()
2、语言运用
仿照第一诗节的句式,以“爱心是什么”写几句话。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如果说人生是海,理想便是照亮航程的灯塔;如果说人生是桥,理想便是默默支撑的桥墩;如果说人生是路,理想便是黎明开启是的启明星。因为有理想,人生才充实;因为有理想,人生才美好;因为有理想,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五、拓展延伸:
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则小短文,写出自己对理想的理解。
第四篇:班主任总结论文
(一)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2、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3、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4、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5、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6、笑是很重要的老木匠对自己说谁要是不会笑谁就不会过快乐的日子
7、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8、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9、直到以后不断碰钉子摔跟头又在生活中亲眼看到许多比自己优秀千百倍的人这才慢慢理解了这些话的深意
10、你们好孩子们她说我可以喝你们井里的水吗
11、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12、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13、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这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14、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15、学了为中华之崛起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两篇课文之后我有很多的感受
(二)读拼音写汉字
第五篇:论文==王丽
【教学论文·中学语文】
浅谈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姓 名:王 丽 学 校:振兴初级中学 区 县:阎良区
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710089 【摘要】:为了引导初一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和提高阅读能力,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对学习方法进行了探讨: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把质疑当作阅读教学的“门”;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情感和思维的积极活动,使其收获阅读的累累硕果。
【关键词】: 阅读能力 学习方法 朗读 质疑 创新
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与吸收能力。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正如培根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自去年接手初一语文教学以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新编语文教材的教法、学法,在阅读教学方面略有收获。现就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探讨如下:
一、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另外,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也主要是靠读,而不是靠参考书,那么,把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义不容辞的。对于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所学课文篇幅加长、内容加深、难度加大,都毋庸置疑地影响了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这时,快速默读只能粗略提取信息;而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 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由此看来,朗读不仅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提高阅读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抒写自己在灾难来临时的痛苦,更有对母亲为自己无私的付出的热情讴歌。字里行间浸透着母亲浓浓的爱意,如山似海,给人以悲壮的感染。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指导学法的第一步,我在教学中首先告诉学生自己的朗读感受:“《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散文,但其思路既又有记叙文的特点,又像电影的“蒙太奇”,故事情节在时间、空间上的跳跃、多变令人应接不暇,真是不读不知道,文章真奇妙。”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就这样被我激发起来了。
接下来指导学生初读:采取自由朗读的形式,力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与成语圈画出来。能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整理好字词,当堂消化并吸收。“翻来覆去”、“喜出望外”等成语就这样被学生积累下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继续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时,我点拨道:只有从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文章所蕴涵的情感,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这篇散文的美,不只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优美,更在那由作者个性和语言美感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文调。朗读本文,我们应该留心作者是怎样在2 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去积极修辞、灵活安排结构,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的。同学们,你就是史铁生,说出你生活中的不幸和感激的故事吧!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齐声朗读,终于体味到文章诸多的细节描写的妙处:憔悴、央求──母爱的伟大,暴怒无常──灾难击垮的“我”,絮絮叨叨──母亲因我的同意而喜出望外,诀别──撕心裂肺的悲伤,淡雅、高洁、泼泼洒洒──我会和妹妹一起好好而活„„真是丰富多彩,荡气回肠。正如学生在自己的读后感里所写的那样:如果说这篇散文是一部动人的交响乐,那么这些细节描写的运用就是释放诗意的优美旋律!当我让学生总结本文主题和学习本文的收获时,好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史铁生在文章最后誓言:“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已经发现一句誓言是对母爱最好的回答而贯穿始终,那不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吗?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学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把质疑当作阅读教学的“门”
一个学生如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考,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
北宋王安石的《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文眼”入手,让学生带着 问题阅读,使阅读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进行《伤仲永》的阅读教学中首先质疑: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学生参考课下注释读懂课文后回答:“伤”是“哀伤、叹息”。我又问: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生答:一个神童因“不受之人”最终“泯然众人”。
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我们不妨教会学生运用求异质疑法、发散质疑法、添加质疑法等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接下来我鼓励学生质疑,可以从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中挖掘问题,也可以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想内涵上挖掘问题。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提出的问题真可谓五花八门,经过筛选,我发现以下问题颇有分量: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4、“受之人”与“受之天”有什么样的关系?下面该是解疑了,在解疑中我尽量启发学生相互解疑,打破教师包办的局面。
对于学生的质疑,无论是课始预习性质疑、课中探究性质疑,还是课尾延伸性质疑,教师的态度都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4 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其中,第1问“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被学生回答为“三个阶段”时,我顺势问道:“这三个阶段是平均用笔吗?”有学生答道:“不是平均用笔,而是有详有略。”这时,我提醒大家“有没有疑问要解决”,马上有学生质疑道:“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之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第一个阶段──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时阶段?”我让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经过几个学生的精彩发言后,我总结道: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古人早已懂得作文之法──详略得当。作为今人的我们,更应注意写作文时要巧妙地取舍材料。
当学生质疑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后,我来了个总结性的发言: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我又结合课堂质疑的效果布置了作业: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 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请写一篇随笔。(500字)
当然,提倡学生质疑,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深究去体味、领悟,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体现在教师选择恰当的点拨时机,使用恰当的点拨方法。就我的体会而言,一是在学生质疑遇到困难时,需要点拨;二是在学生难以发现问题时,教师要用设疑引疑的方法加以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总而言之,质疑如同阅读教学的“门”,也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
三、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窗”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在阅读课文后,我常常让学生结合所读的内容,陈述自己的思想感受,说说自己对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态度。通过讨论,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新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给我们提供了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的好机会。
刘义庆的《咏雪》,是写谢玄和子侄们咏雪的故事的。目的在于教育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这是针对学习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和许多文学作品一样,《咏雪》也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有限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超出这“十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学习本文时,6 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探究,大胆创新,从中悟出道理。学生果然有创意,不仅悟出 :“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谢道韫的才女形象,更体会到语文重在联想,表现生活的真善美。还有要志向坚定,刻苦勤奋,一定会学有所成。还悟出:人不可貌相,古代的才女也是历史长河中的浪花在闪烁着她们的光芒„„诸如此类,无不是学生勇于创新的结果。当他们一旦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就会在那“半亩方塘”里享受“天光云影共徘徊”。
一篇作品,提供给教师、学生解读时,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体验是不同的。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头脑里的文本,这实际上是对人的尊重,对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尊重。如阅读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时,我让学生在你读完课文之后,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自圆其说即可。学生经过创新思索,得出与作者不同的观点:
1、实现理想要以现实为基础,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不能一味妄想、不计后果,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能丧失理智、迷失自我,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酿成人生的苦果。
2、出身卑微、普通平凡并不可怕,更不可耻,在人生的航程中要脚踏实地、正视现实、正视自我,不可好高骛远、妄自菲薄、一味幻想,要正视人生的坐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当然,在学生创新理解的基础上,我仍不忘指出作者的本意所在。布置作业时,我激励学生发挥想像与联想,续写《在山的那边》,与王家新一争高下,题目可另拟。我想,这就算是给予学生创新的空间任其自由驰骋吧。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力定会让铁树开花!我们不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篇一律。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可以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总是对教参给予的只有唯一答案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课文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总之,阅读教学是开发创造力培养的广阔天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窗”,收获阅读的累累硕果。
综上所述,朗读、质疑、创新既是阅读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又是学生阅读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教会初一学生阅读的学习方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