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及其治理对策解读
2015届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作业
课题名称: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及其治理对策
学生姓名:XX
指导教师:
XX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5年2月
内容摘要
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推动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企业亏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在加快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经济的条件下一方面工业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另一方面亏损也在同步甚至超常上升。而国内企业亏损的原因有很多,有市场的原因、政策的原因等等,但更多属于生产经营中的原因,在我国普通的行业中,企业在面对同样的各种外部问题的条件下,有的盈利,有的却是连年亏损。盈利企业的经验各不相同,亏损企业却有共同的特点,浪费惊人、管理混乱、后劲不足、缺乏约束机制等,大面积的企业亏损,致使相当一部分地区财政问题日益突出,收支无法平衡,赤字居高不下。企业自身也由于亏损而后劲不足,发展难以为继。所以加大融资,搞好管理和优化产品质量是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和当务之急。
关键词:企业亏损;内因分析;治理对策
目录
1绪论.............................................................................................................................4 2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管理不健全,经营者管理不善................................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4 2.1.2内部控制不健全................................................................................5 2.1.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善...................................................................5 2.1.4企业管理层有失真实性...................................................................6 2.2企业资金紧缺,融资困难严重制约企业发展........................................7 2.3企业管理者自身存在问题..........................................................................8 3企业亏损的治理对策..............................................................................................9 3.1建立健全的管理模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9 3.2应增强经营者的责任意识........................................................................10 3.3强化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强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10 3.4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融资市场...............................................11 4加强提高对策.........................................................................................................11
4.1加强资金扶持力度.....................................................................................11 4.2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4.3加大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力道,强化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12 5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6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7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些企业随着经济发展的脚步,赢得了先机。走在时代的前沿。但也有些企业由于种种的原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逐渐的被社会所淘汰,大面积的企业亏损,致使一部分地区财政问题日益突出,收支无法平衡,赤字居高不下。企业自身也由于亏损而后劲不足,发展难以为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以后,目前面临着如何继续增长的困惑,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企业普遍缺乏自己的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缺乏竞争力,部分企业缺乏商业信誉也是亏损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产品成本增加。供需失去平衡,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虽然有部分企业是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影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企业是政策性亏损,但大部分还是由于自己内部的原因所致。过去人们对企业亏损的分析,多数集中在管理体制不顺、价格因素不合理、原材料上涨和成本增大、信贷不足而影响规模经济的发展等外部原因,而对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多,有的甚至讳莫如深。客观地说,造成企业亏损固然有体制,价格和成本上涨等外部因素,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外部条件逐步改善的情况下,切实解决企业的内部问题,坚持双管齐下,才能逐渐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2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
2.1管理不健全,经营者管理不善
2.1.1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
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片面考虑季节价格的波动,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2.1.2内部控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是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但是实践中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却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内部环境相对滞后。如公司治理不完善,董事会、监事会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导致高层管理者控制权过分集中,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甚至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第二,企业风险评估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对风险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而现在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调的是对企业业务环节的控制及事后监督控制,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忽视了对突发性事件的预防,不能对企业业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警示和发现,而且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缺乏严格有效的决策机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取决于企业管理者个人的风险偏好,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工作就薄弱,重大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就高。2.1.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善
技术人员流失严重,科技人才缺少,研发费用投入不足,影响产品竞争力。目前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企业缺少科技人才,技术人员流失严重的问题,追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资金缺少、企业效益不高、用人政策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企业目前现有的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熟练工人都难以留住,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大多企业近年很难招到专业研发人员,科研人才更少。因此企业普遍存在着科研机构不健全、研究开发人才缺、新产品研发费用投资不足等问题。企业缺乏技术人员、研发人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迟缓,大都定位在市场大路产品上,自主开发能力比较薄弱,独立拥有的品牌产品较少,缺乏真正的市场技术竞争。因此,对外技术依赖比较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据《重庆时报》2010年5月2日的报道,员工跳槽成企业最大亏损。在经济危机下,重庆企业最大亏损在哪里?重庆一家在行业全球排名第二的企业用数据说:“我们公司5000员工,一年有40%跳槽去了别的公司或者沿海。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人才流失成了企业最大的亏损面。
据《中国期刊网》的报道:现代饭店业员工的高流失率成为困扰饭店管理者的难题,笔者针对沈阳市的酒店业的行业人员流失这种现象在经济、服务质量以及对在职员工的士气上对酒店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了列举,并从东北地区的季节性、员工的年龄结构以及酒店内部文化制度等方面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在本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如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完善薪酬制度、建立企业文化等。
无论从哪些方面来考虑,酒店员工的流失,总会给酒店带来一定的影响。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员工的积极工作,员工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的执行者,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得以发展壮大。频繁的员工流动,将会在许多方面给酒店带来负面影响。员工流失对酒店的影响是直接导致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2.1.4企业管理层有失真实性
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生产状况跟经济效益地好坏。从目前情况看,一些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制度不够健全完善。有些企业虽有较完善地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带有非常大的随意性。产生这种情况,有外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内部的,尤其是领导层的主观原因。在多数的中小企业里,用人制度的缺陷是企业内因亏损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一些私营企业里,其用人方面多半是家族式管理,管理集权化,是“唯亲而举”而并非“唯贤而举”,只要是家族人员就居于要职,导致公司政策制定落后、执行速度慢。员工综合素质较低且流失率较高。我们看到,在一些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后,有些厂长、经理利用人员组阁、择聘地自主权,把家眷、亲戚安插在重要岗位,形成“家族化”格局。根据湖南某市对四家中型企业的调查表明,行管人员近亲组合的有3家,夫妻、父子同在一厂,占据重要岗位的是正常现象。有的企业从厂部到车间班组的财务、审核人员几乎都是厂长、经理的亲戚或亲信,这种家族化地组合,由于背离任人为贤地用人原则,使管理队伍素质下降,无法适应高水平地现代化管理要求,一起又使许多重要的管理原则和严肃地行政制度难以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导致企业工作失去有效制约,各种漏洞增多,经济效益则从漏洞中流失,原来该盈利地因此而亏损,原来可小亏的也变成大亏。
2.2企业资金紧缺,融资困难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企业是繁荣地方经济的关键,但企业融资困难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目前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但在国有银行贷款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企业的份额相对来说较少,企业至今不能很好地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对于企业的金融服务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由于企业自身在资信等级、财务管理、提供贷款担保、抵押能力方面的先天不足,贷款难,结算难常常困扰着企业。由于缺乏正常的融资渠道,它们难以从国有商业银行筹到资金,那么企业解决资金来源的途径,一是借入资金,由于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生产经营要求;二是高息贷款由于支付的利息要远远高于正规银行的利息,增加了经营成本。也给企业扭亏增添了难度。
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限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有的企业采购原材料用比同行业高的价格进行赊账购进,从而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有的因资金周转困难,生产订单推迟,部分订单因此而取消;有的因产品单
一、老化、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但苦于无资金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企业销售市场逐步减少,产品库存增加,影响流动资金周转,长期形成恶性循环;还有的企业已开发了新产品,但因缺乏资金,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严重者更使企业亏损连连。
2.3企业管理者自身存在问题
企业高层的决策失误,这是造成企业亏损地的最大主观原因。有些企业经营在扑朔迷离地形势面前,对哪些项目能上.哪些项目不能上,哪些产品有利可赚,哪些产品无利可赚,哪些有开展前途,琊些没有前途,哪些能引进或出口.哪些不能引进或出口等等,心中没有大数,又不注重征求行家跟科技人员地意见.往往只凭抽象地估计加大概之类为依据.盲目拍板。倒就像如,有的对某项产品的利润计算,仅按理论比例估计,而对实际运行中的各种非正常因素估计不够.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与理论估算相差甚大;有的对引进设备就看其先进的一面,不看是否适用配套的一面,结果引入新的废旧地,贴上老本,还免不了亏损。
如华中某市一家机械企业原来经营形势还好,后来为扩大生产规模,从西欧某国引进一套具有八十年代技术水准的先进设备,原来是可以的,问题是,事前对该设备的适用性论证不够,尽管技术性能很好,但其它配套设施跟不上,只好用流动资金加银行贷款改造厂房、更新其它设备,基建跟投入超过企业的承载能力,延误了近一年地生产时间。不仅原先估算当年投产当年收回投资地计划流产,而且造成高达600多万元的严重亏损。即使正常投产后,没有特殊情况,其亏损额三年时间都补不起来,企业元气太伤,一蹶不振。
投资是扩大生产,增加产出、开辟财源地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投资不慎,投向不准,投入不实就会得不偿失,带来无穷的后患。近几年,随着农村棉花、大豆产量的增加跟纺织、啤酒消费品需求的相对增长,有些地方的针织、酿酒企业便花大额投资办制纱分厂、啤酒分厂,由于国家严格控制纺织业跟啤酒工业,特别是地方中小纱厂跟啤酒厂的开展,这些没有国家户口的地方中小企业一会儿开办一企儿停办。开开停停,不仅没有很好的效益,还导致机器锈蚀老化,造成直接亏损跟间接潜亏,有的上千万元的资金投资在半死不活的项目上,难以发挥作用,甚至拖垮了其总公司。还有的企业基建摊子铺得过大,突破预算盘子。投资一追再追,工期一再推延;影响技术改造进程,不能按期投产生产,如此等等。都给企业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非生产经营性费用增长是企业开展过程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而造成费用膨胀,与企业的领导者及其对制度的执行不严有很大关系。有的领导思想不端正,认为现在工作要放开搞活,就是要舍得花钱,费用上升是正常的,有的领导治厂无方,又不懂得财务预算,许多关键性开支控制不住;有的领导自身素质不好,带头违反财务制度,使下属人员有机可乘。我们看到,在一些企业,从厂长、经理到一般的管理人员出行一定要坐豪华轿车,一定要抽高档香烟,一定要喝名酒佳饮,一定要到舞厅赌场才能够达到高层的身份。有些领导出差坐飞机、住宾馆、逛景点,出手阔绰,开销惊人;有些企业对上级来访、部门审计分析等活动,都以高规格设宴招待,且陪客一大帮,动辄几大桌,一餐上千元甚至几千都是常见现象。如此这般,使得企业的非生产性开支膨胀。有些企业产值仅二三百万元,但每年仅非生产性的不合理开支就高达二三十万元,其中大部分开支都可以压缩,但由于领导思想上的问题和制度上的漏洞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像这样的体制和超常的浪费现象,企业经营怎能不亏损呢?
3企业亏损的治理对策
3.1建立健全的管理模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高层管理者对低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发挥管理者的计划职能,设定主要目标和必须完成的任务。以及完成认务的组织方法,预测本机构未来所需的必备条件,建立目标,确立必须取得的产量或成果。安排次序,确立为了达到目标应先完成什么后完成什么,什么是完成计划情况的先后顺序。预算,按需要分配资源、人力、设备和经费以求完成计划。管理者发挥组织职能,挑选和培训员工来确保工作的完成,制定出要走什么道路的管理模式。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监督机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和健全企业经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加快企业质量认证和产品免检的进度;强化企业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努力降耗节能;加强企业销售市场分析及预测。
3.2应增强经营者的责任意识
企业无论是国营的还是集体的,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一般性企业,无论是直接因紊造成还是间接固紊所致,其亏损问题的存在,都与企业经营者的主观因索有关。我们看到,凡生产经营搞得好的企业,企业负责人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决策慎之又慎,管理一着不松}而穑得不好,或不甚理想的企业,尤其是亏损严重的企业,固然有外部的和其它的原周,但主要责任在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有些负责人不仅有能力问题,而且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因此,要扭转企业亏损,首先要解决企业责任人的问题。作为经营管理者,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应正确认识企业亏损问题及其严重性,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端正办企业的指导思想,才能具备扭转亏损的内在条件。
3.3强化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强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
针对企业发展存在问题,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大企业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首先要从企业基本管理入手,抓好生产、技术、成本质量、营销等各环节的基础管理工作,挖掘企业潜力,提高效益。其次加大企业管理队伍建设,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可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确实把那些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有干劲、有开拓精神的科技管理人才用到企业的领导岗位上。再次要重视企业科技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建立企业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市场机制,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宽松环境;制订优惠改策,吸引外地高科技人才到企业中投资创业;利用科研机构,培训中心,开展对企业管理、技能、学历等培训,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研发人员的科技水平和职工的生产技能,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体制,充分利用资金,合理使用人才。3.4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融资市场
解决好企业融资不畅问题,需要企业、银行和政府等各方共同努力。对企业而言,首先需要企业自身创造条件改善融资环境,要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定期向相关方面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提高企业信用形象;在银行贷款要及时还本清息,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企业形象;根据企业实际制订相应制度,加快资金回笼周转,提高企业资金管理利用水平;积极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如努力与大公司联合成为其子公司或成为其长期合作伙伴,获得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等。
其次金融机构要改进信贷管理方法,合理下放对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可进行一些企业调研,调整经营方式,对于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亮点的企业积极扶持,对负债率低,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内部管理规范的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
再次政府也要花大力气整治社会信用环境不良的状况,为企业搭桥铺路,建立多元化的融资市场,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的问题。
4加强提高对策
4.1加强资金扶持力度
各商业银行应参照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政府可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支持。
4.2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
现在相当一部分经营者的思维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凡事都要上面表态,决策没有主见,仍凭经验拍板。这种决策水平已不适应新的市场经济要求.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减步投资上的风险性,增加项目上的可靠性.提高资金投向的准确性,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必须相应提高企业决策水平。一方面要注意学习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用法律程序规范决策行为,使企业决策逐步进入法制化轨道。一方面要转变决策思维,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重要的是从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封闭意识、依附意识中解脱出来,用商品经济规律指导决策,使之更符合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再一方面应坚持走科学决策之路。重大决策要征询专家、行家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意见,不可轻率拍板尤其是与外商台作,更应如此。这是减少决策失误,增加成功把握,防止企业因此而亏损的主要良策。
4.3加大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力道,强化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
从企业目前和长远发展的要求看,要按照《企业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条例,规范企业管理行为。要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重点解决管理队伍中的“家族化”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多方开源节流,控制各项非生产经营性费用。加强约束力度,发挥企业党群组织和职代会的监督作用,在保证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的同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健全内审机构,按《企业法》规定,定期审计收支财务,把对企业、对职工和对厂长负责一致起来宴行厂长向职工报告工作制度,增加企业工作的透明度}改善人际关系,特别要尽量缩小干部职工之间非正常的收入悬殊,以赢得全体员工的信任和支持,同心协力办好企业等等。
5结论
企业亏损问题是自古以来都存在的。企业要想避免亏损,就要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其源泉在于不断创新,要想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强化企业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投资能力。要不断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研制开发“精、尖、特”的新产品,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要求,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6致谢
在XX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的求学生涯即将结束,回首求学路上的点点滴滴,我的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和亲友们的帮助和鼓励。首先衷心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的悉心培养和精心教诲。本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直至论文的撰写,每一步都凝聚着导师大量的心血。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勉的工作作风,和蔼可亲的待人处事,让我受益无穷。教诲谆谆,师恩难忘,在此对导师一直来的教育和关怀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感谢老师的鼓励,让我有更大的勇气面对生活的挑战。
7参考文献
[1] 沈筱敏.《亏损,应从公司内部找原因》.《上海证券报》.2007,(9).[2] 郭勇杰.《企业亏损的内因和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08,(11).[3] 刘伟东,陈凤杰.中小企业现代经营.中小企业融资时考虑的因素.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02.[4] 张水生.《国有企业亏损的内部原因及其对策浅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5] 张道顺.《现代旅行社管理手册》.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6]郭燕等编著.《中小服装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 [7] 企业如何应对从紧的货币政策.经营与管理,2008(9):66-P67.[8] 王志坚.财务管理学.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04.[9] 于声涛.财务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几对策.会计之友,2008(7):52.[10] 谢秉嗪.SaaS破解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企业管理,2008(6):94-98.[11] 史煜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研究,2008(15):61.[12] Waiting for the U.S.Long Neck, small business operations.the particularity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Huaxia Publishing House,2002
[13] Mark Thomas, the British book, the first book of human resources.What is management,2004:4-7.[14]DeAngelo,E.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183-199.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物业管理企业亏损的十大原因及对策
物业管理企业亏损的十大原因及对策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和技术劳务型的服务性行业是住房制度改革深化的产物,是房屋管理与社区综合服务合二为一的一种新模式。它主要是以提供各种劳动、技术、信息获取经济效益。不像有些行业可能由于介入时机、营销策略、商业形式等的不同则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差别。它虽然是属于微利性行业,但现实中绝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却大都赔本经营。这在其它行业是极为罕见的,这一奇怪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个中原因耐人品味,笔者对物业管理的赔本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分别采访了物业管理企业、业主、行业主管部门及业内人士。
一、小区部分业主的思想观念问题导致物业管理企业正常的服务费用收不上来。有些业主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因此这部分业主在花钱买了房屋产权之后又要支付物业管理费在观念上不能接受。他们认为买房后应该享有物业管理服务,服务不是一种商品不应该缴费。
对策: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业主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加快业主管理委员会的组建步伐。通过业主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行业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的宣传,提高业主对物业管理的理解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业主管理委员会的规范运作是物业管理行业规范化的重要标志。
二、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质量不高,经营管理不善,服务得不到业主认可。物业管理达不到标准,造成了一些业主的抵触情绪,比如说,以小区卫生每天打扫两次为标准,而有的物业管理企业只清扫一次却照常收费,业主当然不满意致使物业管理费收交率低。对策:物业管理企业应从自身提高服务质量,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和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为小区业主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与业主管理委员会处好关系,使物业管理得到业主认可,提高物业管理费用的收缴率。
三、物业管理企业规模小、服务项目少、成本高。目前的物业管理企业都以住宅小区、其它商品房或直管公房为管理对象而对前景广阔的其它类型的物业管理特别是收益性的物业管理似乎还未引起重视。另外小区的管理仍局限于对物业维修和对共用设施、设备的养护,可以说这种物业管理实质是商品房屋的售后服务。
对策:物业管理有一个原理,物业管理的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经济效益越好。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总结经验扩展服务范围向综合型发展,可以围绕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兴起“多业”,比如休闲娱乐室、老年人服务部、洗衣店、面包房、书报室,有条件的可有商店、医院、学校及酒店等和各种代办服务,各种特约服务,当然物业管理企业从事这一切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应以服务为宗旨,树立自己的品牌,使业主对物业管理企业产生一种信任感、亲近感。另外物业管理也不要仅局限于住宅小区,一些收益性好的物业如商场、写字楼、宾馆等对物业管理的需求也很迫切。因此,有必要开阔视野,走出小圈子,扩展服务范围。为企业增收创收。
四、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是二级法人没有成为真正的企业法人,都是自己管自己开发的房子,思想上有一种惰性没有压力,没能主动地为业主服务,没有动力和创业意识,企业形象差,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对策:物业管理企业要真正地独立核算,成为真正的法人、去掉惰性,加压驱动,去认真负责地为业主提供常规性服务、委托性服务、特约性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
五、物业管理办公、管理经营用房不到位,特别是经营用房不到位,物业管理便少了一个创收点。
对策:为改变这种局面,房地产开发商或原产权单位在与物业管理企业交接时,要按规定提供办公和经营用房。
六、有关单位对物业管理企业的乱摊派,乱收费
对策:物业管理企业要对乱摊派、乱收费理直气壮地加以拒绝。有关单位在收费时要提供收费许可证、收费标准、政府文件。
七、物业管理企业自身开支不合理,财务制度不严格。物业管理企业在不正当开支上诸如:交通、通讯、公款吃喝等方面有大手大脚的现象。
对策:物业管理企业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节省公司每一分钱,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要学会“积累”资金,当然该添加的物业管理服务设备,维修工具一定要添加。在一些软性支出诸如交通、通讯、吃喝上实行定额支出,谁超支谁负责。
八、有些业主由于下岗或失去劳动能力造成经济紧张,确实没钱交物业管理费用。对策:如果家中确实没有钱,上有老,下有小,确实拿不出物业管理费用,物业管理企业是否也可以考虑作为特殊情况进行适当减免。
九、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完善。
对策:作为新兴行业的物业管理在起步阶段政府应有倾斜政策,比如减税、免税等,以支持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这将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十、开发商和原产权单位在交接时,责任、权限不分,造成扯皮现象。比如说:房屋的保修费用在保修期应该由开发商和原产权单位负责,但在小区交接时由于责权利不明,造成维修费由物业管理企业负责,或保修费与物业管理费模糊不清,这是不正确的。对策:开发商和原产权单位在物业管理企业交接时,应签订合同,明确责权利,在签订合同时,各种条款要清晰、明确、严密,不要为以后的扯皮埋下隐患。
第三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因外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挖掘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内部、外部因素,从加强中小企业自我强化内在管理、改革相对落后的金融体制、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6-0093-0
3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因素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因
1、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经营风险高。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初期使用的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部分中小企业仍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中小企业负债水平整体偏高,从而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过高。一般而言,中小企业没有中长期目标,经营行为短期化(一般只有3年-4年),有较高的倒闭或者破产的可能。根据工信部2009年1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按照10分为满分打分,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健康指数为6,57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其内部管理水平也处在中下游水平。我国浙江省的调查结果表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70%左右的小企业在开业后的1-3年便倒闭破产。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短暂和经营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2、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信用水平低下,制约其融资能力。一般而言,企业融资要具备“5C”,即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经营环境,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多采用业主制和合伙制,规模偏小。同时,许多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有的甚至没有建立会计账目,资金管理较为混乱,大大降低了自身的信用度,严重削弱了其融资能力。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中小企业集中地区的调查表明,50%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6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在3B或3B以下。另外,由于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和信用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滞后,信用信息传输渠道不通畅,导致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满足率。
3、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融资成本高。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而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占有比较高的比例,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风险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中小企业在寻求担保机构担保时,由于多数担保贷款的期限在半年以内,最长不超过一年;信用担保机构基本上只对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而不对设备投资等长期性的贷款提供担保,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另外,由于担保公司在自负盈亏的经营情况下往往提高担保条件,无形中限制了中小企业资金的融通,或者通过繁杂的担保手续,高昂的担保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了融资效率。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因
1、金融机构体系的缺陷。在我国的融资格局中,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来源中占有绝对比重,并且由于近年来信贷余额快速增长,而直接融资发展相对缓慢,贷款和直接融资余额的差距越来越大。截至2009年10月份,我国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包含企业债、股票首发、增发和配股)的比重分别为73%和27%。而我国四大国有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在存款、贷款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在银行贷款的市场份额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有70%以上。四大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减少了中小金融机构能够获得的金融资源,限制了它们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而大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和风险平衡又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据统计,目前阶段我国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份额,而占88.1%的小型企业的贷款份额不足20%。
2、资本市场的缺陷。从直接融资渠道上来看。主要有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两种方式。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发育不完善且迟缓,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从发行债券融资的情况看,国家对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只有少数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佳、信誉良好的国有大型企业能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股票市场上,虽然创建了中小企业板市场及创业板市场,但截至2010年1月中小板上市公司共有346家,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上市融资门槛仍然很高。据统计。中小企业股票融资仅占国内融资总量的1%左右,中小企业主要的筹资方式还是银行借款。
3、信用担保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目前,全国虽有各类中小企业担保机构3700多家,担保总额接近2000亿元,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1.35万亿元贷款,但仍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信用担保体系的欠缺和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尽管我国一些地方在尝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但都处于初级阶段。在我国企业信用低下、中小企业融资的要素不完全时,靠中小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信用担保条件,难以顺利完成融资任务。
4、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够。迄今为止我国还未出台一部完整的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导致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在法律和权利上的不平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特殊融资机制。如韩国的中小企业银行、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库等,这些机构一般由政府设立,并在不同程度上依靠政府资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在我国,目前还是大企业受到政府更多的重视和政策方面倾斜,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上的便利和优惠。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首先要积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要通过改革转变经营机制。通过改组优化企业结构,通过改造增强企业后劲,同时引导企业加强管理。面向市场。应迅速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科技管理一体化,参与大企业、大集团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依靠生产和科技,注重质量内涵型发展,通过激烈的生产竞争和优胜劣汰,使其保持活力并不断发展。同时要树立竞争意识。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另外,中小企业要取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应牢固树立信用观念。
(二)建立和完善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要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拓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存贷款业务,根据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时间紧、时效强的特点,公开信贷政策,简化业务程序,对一些经营基础和财务制度计划比较好的中小企业实行综合后单项授信,在额度之内优先办理;二是合理调整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向,突出支持地方重点小企业,使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支持中小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三是适当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可以建立
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应根据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通过各种贷款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一是设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向符合融资条件但担保资产缺乏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弥补其信用不足,并为银行分担贷款风险。二是建立中小企业间互助性担保基金和民营商业性担保基金。基金按照互助、互信、互担风险的原则,向会员提供信用保证,帮助他们向银行取得短期融资。以这些机构为基础,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开展一般再担保和强制再担保业务。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之间约定风险承担比例,对风险性较大的项目应该实行强制性的再担保。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做好对中小企业贷后资金运用的监管工作。
(四)完善政府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扶持政策
政府部门主要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方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税收优惠是国家通过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等优惠条件,以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而财政补贴是政府通过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鼓励中小企业出口等方式给予的财政援助;政府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方式有贷款担保、贷款贴息、政府直接的优惠贷款等等。建立市场条件下的政策性融资渠道,进一步改善社会集资方式要广开资金来源,积极鼓励设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和发展投资基金。专门用于中小企业的创建和发展,扶持和资助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人员培训和开拓市场。允许和鼓励公司制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
(五)鼓励中小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转型升级
伴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成本优势开始显现,产业转移的条件日趋成熟。产业转移是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不仅可以促进产业转移承接地的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升级。当前面对融资困难,政府要加大在职培训和职业教育投入,帮助减轻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成本;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注重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降低迁入地的配套成本,吸引产业转移。我国中小企业要重视在产业转移趋势中,苦练内功,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抗高风险的能力。
(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服务好中小企业的发展
发展中小企业不仅需要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更有赖于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要建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一是各级政府要转变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推动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并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及政策支持:二是各级政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鼓励和支持各类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各类商会等机构,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并通过技术洽谈、专利和产品招标、人员培训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方面的服务;三是进一步规范抵押评估、登记程序和操作规程,降低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四是大力组建中小企业同业协会,使其成为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纽带,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市场、技术、经济、金融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第四篇:关于小官贪腐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本站推荐)
关于小官贪腐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关于小官贪腐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借助手中权力贪污、挪用、侵占公款和集体资产,违纪违规乃至职务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在群众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已成为引发农村基层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当前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及其成因的分析把握、有效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特点
1、贪污贿赂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活跃,村干部贪污贿赂涉及到各项民生工程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等领域。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由传统的挪用贪污侵占型向贿赂型转变,不再以简单的贪污、挪用公款或打白条等形式出现,而是在体制、管理漏洞上做文章,披着合法的外衣打着“擦边球”,采取多报、虚报村民人数、种植面积等手段套取国家补贴资金,再用虚假账户或伪造签名来据为己有。有的以合法形式作掩盖,在招投标中废标、串标、泄标,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随意变更规划、设计,变更工程量、虚报项目、虚列工程支出等,从中浑水摸鱼。同时,一些村干部为了得到领导的关照,争取项目或资金,出现向某些领导和权力部门行贿的行为,有的在集体土地出租、村级事务管理中,公然索贿受贿。如**镇**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等人,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贿赂。我县村官贪污受贿占总数的87.5%,尤其是贿赂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占查办总人数的62.5%。
2、违法犯罪村干部群体越来越大。近两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的全面推进,大量资金、项目流向尚不富裕的乡村,给不法村干部以可乘之机,违法犯罪村干部从富裕的城中村向全县偏远村扩大。一些村干部违法犯罪作案时间跨度越来越长、作案频率越来越高、单笔金额越来越大,累计金额也大。2012年至2014年三年中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村干部8人,今年已立案查办了村干部7人,大部分为较为贫困的村。
3、“能人贪腐”初露苗头。在“能人治村”过程中,一部分成功人士返乡当了村官,他们有眼界、善谋划,有热情、肯投入,这些人加快和带动了地方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好评与欢迎。但从近年查办案件来看,村官中“能人贪腐”现象已有显露,一部分村干部巧借“项目兴村”名义,不通过主科学民主决策,搞个人说了算实施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后转而虚报冒领套取国家项目资金、强农惠农资金,导致违纪违法,且呈现出“小官大贪”现象。如今年查办的**镇天花坪林场“能人村官”丁某案,丁某在积极为村民向上争取修路、改电、饮水、项目的同时,利用职务之便,伙同会计郑某虚列工程,套取水利项目资金2万元,该案已经检察机关刑事起诉。
4、“窝案串案”增多。从近两年查办的“窝案”来看,案件的群体性特征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村干部违纪违法主体由以往的单个作案,转向共同作案。在贫困山区,村干部往往利用群众信息闭塞、不敢监督以及账目混乱的时机,抱团腐败、伙同贪污。如**镇**村支部书记**在协助镇政府从事公务过程中,伙同其他2名村干部,采用侵吞、虚报、冒领等手段贪污公款。****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某与原两任会计**某、**某及现任会计**某,采取收入不入账、套取村集体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3万元窝案。
二、农村基层干部贪腐的原因分析
在当前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仍然屡屡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村干部自身素质偏低,党纪法治观念淡薄。村干部中除引入大学生村官和引进的能人村官外,80%以上的村干部是从“留守农民”中产生的,文化程度低。在查处的违纪违法村级党员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占75%。受年龄、文化水平、党性修养、自身素质的局限,往往自警自律意识较差、法律意识淡薄,有的特权思想严重,作风不民主,搞“一言堂”,为所欲为。加之村组干部待遇普遍偏低,面对农村工作条件艰苦、事务烦琐、工作量大,心理不平衡,要求回报和补偿,因而千方百计地利用手中的权力捞好处。部分村组干部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作案手段高明,不易被发现,因而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不拿国家工资,即使出了事,大不了不当村干部,违法犯罪成本低。前几年,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的比较少见,发现问题后多是采用纪律处分的方式,致使一些村干部对法律惩处有恃无恐。
2、宣传教育缺位。一些乡镇领导片面强调发展经济,忽视对村干部进行思想、政策和法纪教育,对引进的“能人村官”,只考虑其成功的一面,忽略了该群体长年在外务工经商打拼且游走在法纪边缘的特点,容易主观武断,忽视或疏于教育引导,致使少数村干部急功近利,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思想膨胀,把村民赋予的权力作为满足私欲的工具,导致手中权力异化,一有机会,便滑入违纪违法的深渊。
3、制度落实乏力,财务管理混乱。近年来,随着国家各种支农、惠农资金的空前投入,基本都建立了村务公开、村财镇管、惠农资金一折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对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及防范村干部违纪违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基于复杂的镇情村情,这些制度运行不
一、执行不平衡,有变通走样的现象。一是私设“小金库”。由于乡镇无法对村级收支进行实时监控,一些村将部分收入不入账,另设“账外账”,使“小金库”成为职务犯罪的“温床”。二是乡镇审核流于形式。由于乡镇不能完全掌握村里的实际收支情况,其审核走形式,一些乡镇财务人员只负责给村里理财做账,不去审核、监督村里的收支,只要票据正规就可以入帐,使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合理化,给违纪违规者以可乘之机。个别村干部与财政专管员相互串通,瞒天过海。三是书记、主任凌驾于制度之上,有的村支书或主任既是资金支出的经手人,又是审批人。有的村没有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公开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农田、林地流转情况、宅基地审批和民生工程实施等事项。有的村“半公开”,有的村“假公开”,有的不公开。有的虽实施了村务公开,但有的村干部却利用一些出门在外、智力低下、出行不便的农户,以代办业务为名将存折及证件收集手中,要么收取“代办费”,要么在大笔资金的诱惑和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借机贪挪挤占、套取惠农资金,最终导致违纪违法。
4、监管机制缺失,监管不到位。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管不到位。目前村干部的管理,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组织部门管党建,民政部门管选举,镇财政代管集体资产和离任审计,镇级政府对其工作指导。少数领导有“村官不是官”的思想,认为村干部只要能完成经济发展指标,倚重多、监督少,导致政府和部门监管体系不健全,很少对村干部形成有效制约。二是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对一些村级工程项目建设及资金的使用、分配,县直职能部门缺乏全程性、系统性监管;乡镇财务对村财务的指导、管理、监督不力。三是民主监督不到位。一些农村党支部党的生活不健全,党内监督无力。一些别有用心的村干部打着村民自治的幌子,把自己凌驾于自治组织之上,没有接受监督的意识和习惯。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能力弱,对村级事务的管理没有全程参与监督,事前事中参与监督少,事后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制约作用。群众监督难以落实,多数村民忙于自家生产,对村里事务只要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一般都不管不问。有的村民对村里事务虽有意见,但缺乏举报监督措施,不会固定和列举证据。违纪村干部为了不被查处,解除相互制衡,往往协商共同违纪,达成攻守同盟,致使纪委和其它部门对此类案件的查办难以深入,不能有效遏制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
5、执纪办案疲软。个别乡镇党委对违纪村干部平时也有所察觉,但考虑到“能干事的村干部难找到”,怕查了案子伤感情,影响工作积极性;有的怕查了案子乱了班子,于是能捂则捂、能拖则拖,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予以袒护,用组织处理代替党纪政纪处分,搞“内部消化”,导致村干部“带病在岗”,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少数村干部违纪违法歪风的蔓延,最终使小案拖成大案,个案酿成窝案。一些乡镇纪委书记分管工作较多较杂,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案件查处上,乡镇纪委委员基本上都是兼职,对纪检监察工作业务不熟悉,对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基本上持“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这种惯性积累也成为近年来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频发的原因。
三、遏制当前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对策
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坏,危害大,如何有效遏制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显得尤为紧迫。
1、强化教育提高人,使之“不想违”。一是要强化岗前培训。针对村干部换届流动快的特点,抓好岗前培训教育。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党纪政纪条规、法律法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有效运用“任前谈话”和“廉政承诺”两个重心环节,确保村干部上任伊始能对党纪国法有认知,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二是要突出政策法规教育。随着村干部协助政府管理行政事务的增多,对村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培训中要加大政策法规教育的力度,依托村级“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半年群众评议、述职述廉等活动开展培训学习,实现常态化教育,提高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民主意识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三是突出警示教育。组织村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案例剖析、旁听法庭庭审、罪犯现身说法等方式进行警示教育。尤其要对“能人村官”急功近利、想有作为的想法予以引导,促其守法纪、讲规矩,自觉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确保“不想违”。
2、健全制度规范人,使之“不能违”。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加大内外监控力度。一是健全民主决策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村级领导班子民主议事规则、党员大会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制度,确保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按照“四议两公开”议事规则进行,防止由“一把手”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二是完善“村账镇代管”制度。乡镇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职尽责,对村里的支出严格进行形式上和实体上的审查,实行收支两条线,取消乡镇管理以外的一切账户。按照省“三资”监管新办法要求,进一步理顺村级“三资”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强化监督责任,切实解决管理粗放、监督乏力的问题,以有效防范村干部违纪违法。三是完善“三公开”制度。党务和村务要及时全面公开,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重点是定期公开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农村低保对象评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救灾救济资金发放等群众关心的事务财务情况,收支明细账由乡镇定期在村委会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完善村干部接受村民质询和民主评议制度,切实规范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四是要积极创新长效监管机制。乡镇党委政府、县民政及组织部门要加强协作,把好选人用人关,防止不法之徒混进村干部队伍。探索村“三委”(支委会、村委会、监委会)的有效制约、制衡机制,把村官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村干部“不能违”。发挥村级监督委员会作用,实行“会签制”,严把费用审批报销关,落实好书记、主任共同会签,财务监督小组集体审查制度,对因把关不严,造成集体资金流失、浪费的违纪违法行为,追究相应责任。要充分发挥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制约作用。县民政、农林、人社、住建、交通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对所拨付的村级项目资金的使用、分配,进行全程跟踪监管,财政、经管等主管部门应经常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监督,对监管不力导致所拨付的资金被贪污、截留、挪用的职能部门有关责任人,坚决进行问责。五是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强化村干部任期审计和项目责任审计。
3、增强保障激励人,使之“不愿违”。村干部工作环境艰苦,工作量大、待遇差,年报酬不过一万元左右,一部分村干部违纪违法与待遇过低有关。因此,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一是深化政治激励关怀机制。从政治上关心村干部,将优秀村干部推荐到县市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树立典型并给予相应待遇,增强其从业荣誉感、自豪感。适度提高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的名额和频次,拓宽其发展出路。二是努力提高经济待遇,全面执行村干部待遇最低保障和符合条件的村主职享受乡镇班子副职待遇制度,逐步缩小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正职与副职之间村干部工资差距,打破失衡心态。三是建立村干部补贴正常增长机制,探索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相适应的补贴待遇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完善村干部奖励机制,发挥好以奖代补激励作用。四是强化保障机制。建立村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村干部离任补助和困难救助机制。继续推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通过探索实行各种激励保障机制,使村干部在思考中理性取舍,选择“不愿违”。
4、加强惩处震慑人,使之“不敢违”。引导好群众监督,实现信访举报、民意收集、舆论导向与制度反腐的有效对接。加强与检察、审计、财政、农经等部门的工作协调和配合,盯紧惠农支农资金集中的农林、民政、社保、交通、农业开发、土地城建、土地征用等领域,优先查办直接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乡镇纪委要切实履行查办案件的职责,积极查处管辖范围内的违纪违法案件。全县要继续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村级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侵占农村低保资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征地拆迁补助资金、救灾救济资金等案件,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严格执行“一案双查”,严肃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监管责任。通过案件查处和通报,形成威慑。加大案件剖析力度,堵塞诱发犯罪的制度及机制上的漏洞,遏制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多发易发势头。
第五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农村地区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生活污水粗放性排放,不仅导致河道水体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污水下渗还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直接威胁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本文首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现状,并提出治理问题的有效对策,以期为优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对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6.244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重点强化农村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是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环境保护形势的日益严峻,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进行专门分析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和解决对策,才能在缓解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推动整体环保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和发展。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
所谓农村生活污水,指的是农村居民在生活中排放的清洁洗浴污水、厨房污水和厕所污水等。农村生活污水有着随机性强和较为分散、分布面广等特点,污水水质较复杂且变化较大,但生化性较强,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
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来看,六十多万个行政村和二百五十多万个自然村占据全国总面积约90%,其污水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全国90%以上农村并未建有排污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直接肆意排放,最终径流到江河湖泊当中或渗透到地下水中。这不仅导致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氮和磷占比过大,也使得农村周边生态污染严重,居民健康受到较大威胁。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分析
2.1 污水排放和收集系统不完善
我国虽尽力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治理现状来看,形势仍十分严峻。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收集系统不完善,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并未建设污水排放系统,生活污水经由明暗沟直接排入到江河湖泊当中,或者在雨水径流渗透到地下。同时,雨污无法有效分流,污水未能得到有效收集,粗放型排放问题严重。在这一形式下,要进行污水的统一治理难度巨大。
2.2 污水处理技术实用性不强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村分布地域条件不同,相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在推广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时无法采取相同标准和统一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探索和起步阶段,污水治理技术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开发当中,也就缺乏适合大范围的推广技术,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设计的具体技术也就十分匮乏。这样一来,在相关政策的强力推广下,一些农村地区不得不进行技术的生搬硬套,而不是结合当地水质特点进行有效选择。污水处理技术实用性不强,不仅治理效果不佳,浪费大量资金,还引起农村居民的较大不满。
2.3 缺乏长效污水处理管理机制
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相对漫长,且对资金投入要求较高,也就导致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未能建立起长效的污水处理管理机制。缺乏充足的运行费用,且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污水处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管和维护,造成污水治理工作无法长效进行。部分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处于零管理状态,不仅设备故障无人维修,发生水池堵塞问题时也得不到及时处理,造成污水处理中断,无法发挥长效作用。更严重的是,一些污水处理设施问题不断积累,引发二次污染问题。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
污水收集系统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因此,必须充分结合农村污水排放特点做好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工作。依据农村地域特点和自然条件,综合具体的社会条件和风俗习惯等考虑,对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方法进行有效设计。依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除市政统一收集和镇村集中收集外,还可采取住户分散收集的模式。选择最佳的收集模式,并建立起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铺设好污水收集管理网络,为生活污水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3.2 选择最佳污水处理技术
选择最佳的污水处理技术,才能有效契合农村特定的污水排放特点,达到最佳的污水治理效果。目前,我国投入应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有高负荷的下渗滤污水处理技术和多级跌水新型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两种技术的侧重点不同,处理效果和建设成本也存在一定区别。应当依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从成本、能耗和维护、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选取最适合的处理技术。
3.3 建立长效污水处理管理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建立起长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才能实现长足目标并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和补助力度,并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农村居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建立起专业的设施管理队伍,既要保证管理人员专业的管理知识,还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污水治理管理和维护工作落实到位。此外,可采用第三方运营模式,委托工业企业或技术公司承担污水治理工作,在协议规范之下确保污水治理的长效性。
结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日益严峻,必须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应建立起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选择最佳污水处理技术,并建立长效污水处理管理机制,确保污水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和长效进行。同时,依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对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有效更新,并不断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以不断提高整体治理水平。